什么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格式手机游戏坐在船上拉箭射对方的,有红旗的看有没有风的有风就吹掉箭的伤害,我忘记是什么游戏

您所在的位置:
& 热血江湖经验心得 & 正文
[热血江湖]宠物,真的很有用
日17:08  
htttttt87  
首先,说说老虎和豹子(貌似地球人都知道),3转80%的移动速度,绝对比你不停的飞着走还快
然后,是龙猫,对于pk来说,那200的血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也是我想强调的,很多人不甚清楚的,雕
雕是4种宠物里,攻击力最高的,也是对刷怪辅助最好的。。。本人有一60级雕,合了一套z20z20g15g15,平坎湖,170+,用jn340+(加了辅助jn后),对于那些经常怪还剩一点点血,又不得不放个jn的单jn打手来说,效果显而易见。
甚至可以说,帮你提升了1~2个技能段。。。最近有事没怎么玩,注意看了一下雕,现在62级,比之前60级高了7点g。。
那么3转雕就更厉害了
其实江湖的宠物并不垃圾,一个人练级时,有时候看到自己的bb升级,也能带来一份愉悦的心情
PS,对于想去试雕的朋友,由于石头不贵,要合就合到jp,还有,学满10%命中10%攻击力10%wg攻击才能更好体现效果
由于宠物施放jn频率较低,不建议合wg石头,3转的可以喂一个灵兽wg25,对于在bb身上喂灵兽,同一种属性的石
头只能喂2次,3转以前,只能喂总共4次。宠物比较好合,我的经历也许有些运气,但还是补充下,我合装备,3 4 基本都是一个石头就上了,不垫,直接放上去。合1 2上的次数也没超过第3手,由于可能会有误导,所以,不推荐模仿,可以小试一下。[责任编辑:hadeszhang]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7:07:58)
( 17:07:32)
( 15:39:50)
( 15:39:29)
( 15:39:13)
新网游视频
新网游画廊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赵春阳】三国武将排名-盛京文学网官网
沈阳市作家协会主办
当前位置:
【赵春阳】三国武将排名
来源:盛京文学网
作者:赵春阳
红面长须的关羽,豹头环眼的张飞,白马银枪的赵云,一提到《三国演义》,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叱咤风云的武将。三英战吕布、关黄对刀,许褚裸衣战马超,这些经典的单挑场面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排名一直是三国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无论民间还是网络,对于武将排名的先后次序却颇有争议,有人说&一吕二赵三典韦&,有人说&前表吕布,后表马超&。争议大多来自对武将排名理解的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明确一下武将排名的基本概念。武将排名的历史三国武将排名由来已久,甚至比《三国演义》小说出现的还要早,正史《三国志》中有&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话本《三国志评话》中有&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三国志除张飞,第一条枪&,这都是一种武将排名。以21世纪为分界线,我把《三国演义》武将排名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0年以前的口头时代,二是2000年以后的网络时代。口头时代:一吕二赵三典韦口头时代的三国武将排名有很多版本,如《北洋第四师军歌》中的&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又如张国良《评话三国》中的&三国之中出吕布,吕布哪有马超好,马超不及子龙巧&,但在民间流传最广的还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先讲一个笔者小时候的故事:我小时候最初看的《三国演义》是缩写版,省略了很多情节。我大伯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很有学问,也喜欢看《三国演义》。他听说我在看三国就问我三国中谁最厉害,我排不出个一二三,大伯告诉我&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吕布、赵云、关羽、马超、张飞我都认识,但怎么也记不得有典韦这个人了。我就翻来覆去地在书里找,但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我才知道那本缩写版的《三国演义》压根儿就没有典韦这个人物。现在我给大学生讲三国演义的选修课,一问到三国演义中哪位武将最厉害,学生马上就能说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和我小时候听到的版本一样。我问学生他们怎么知道这个排名的,他们都说:听说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排名就这样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个排名是否合理我们先放在一边,就这个排名本身也有几个问题也值得讨论。&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排名始于何时?有一种说法认为,&一吕二赵三&是&三国二十四名将歌&的省略版,完整版为: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和姜维。从三国二十四名将歌中提到了&枪神张绣&来看,这个武将排名的依据不应该是小说《三国演义》,而是南方的评话三国。《三国演义》中,张绣并没有展现武艺,而在评话三国里,张绣号称北地枪王,一招&百鸟朝凤枪&威震天下,论辈分还是赵云的师兄,完全有资格排进三国武将前列。网上有人说,这个三国二十四名将歌不是老物件,是2000年以后某位网友根据江苏评话大家张国良先生的《评话三国》创作出来的。若果真如此,那三国二十四名将歌在时间上要远远晚于&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武将排名不是严格的学术研究,鲜有书籍论文涉及。笔者能找到的最早的文字资料出现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辽宁卷&新民资料本》中: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魏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这个排名由新民文化馆的刘静整理,口述者是新民东街小学的一名小学生。1986年肯定不是这个排名产生的时间,在董志新先生的《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后记中,讲述了一个关于&一吕二赵三典韦&的小故事:上学了,大约是小学二三年级,早两年上学的哥哥总能从同学那里借到《三国演义&小人书&。&&&小人书&看得多了,就与哥哥争论哪个大将武艺高,我说:&五虎上将最厉害!&哥哥到底比我早上几年学,不知从哪里听来几句顺口溜:&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我没有&顺口溜&,说不赢他,只好甘拜下风,承认吕布是武艺最高的大英雄。恰巧,笔者与董志新先生生活在一个城市,我写的第一本书还是董先生写的序,他算是我的老师。我就问他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他说大约是1960年左右,这应该是文字资料所能追溯的最早年代了。但是我相信,&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起源时间要比1960年早得多。&一吕二赵三典韦&还是&一吕二马三典韦&?笔者小时候听到的都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一直以为这是唯一版本。但在《插图本纵论三国演义》一书中,傅光明先生提到了&一吕二马三典韦&,当时我以为是傅先生记错了。但最近,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说法:是毛泽东把&一吕二马三典韦&改为&一吕二赵三典韦&的。在《纪连海点评三国志》&典韦&一节中,纪连海先生有这样的一段文字:一九五八年,毛泽东主席在天津会见正定县县委书记杨才魁时说:&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都说一吕二马三典韦,我看应该是一吕二赵三典韦才对,马超这个人不简单,文武全才,但是在三国演义里他是比不上赵子龙的。&这似乎证明了毛泽东修改&一吕二马三典韦&的说法,但遗憾的是,纪先生并没有给出这段记载的出处。有意思的是,在董志新先生《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一书中,的确有毛泽东与正定县县委书记杨才魁的对话,但只有前半句:&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并没有&都说一吕二马三典韦,我看应该是一吕二赵三典韦才对&的内容。我请教董先生,董先生说他也没见过后面的说法。有观点认为毛泽东修改&一吕二马三典韦&的故事是杜撰的,杜撰者是一个马超的铁杆粉丝。这也不无可能,马超虽然勇武,但文的方面没有什么成绩,似乎担不起 &文武全才&这句话,毛主席熟读三国,应该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七八九都是谁?无论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还是&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差异仅仅在赵云与马超的位置,前六名的排法基本一致。但是七八九名的说法颇多。笔者简单统计了一下,列出了一个表格:说法出处
七黄八夏九姜维《毛泽东读三国演义》
七黄八夏九姜维《三国演义趣谈与索解》
七黄八夏九姜维《三国演义导读》
七黄八夏九姜维《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
七黄八许九姜维《铁血雄兵川军团:巴蜀争雄》
七许八黄九姜维《三国那些人儿》
七许八黄九姜维《三国是个娱乐圈》
七黄八魏九姜维《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辽宁卷》
七黄八魏九姜维《北京孩子:六七十年代的集体自传》
从排名看,&七黄八夏九姜维&的说法是最不合理的,夏侯惇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许褚挤出前九,但是越不合理越意味着这个说法原始。从&七黄八夏九姜维&改成&七黄八许九姜维&是逐渐合理的过程,符合口头文学的发展规律。从书籍性质看,《毛泽东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趣谈与索解》、《三国演义导读》、《三国演义作者对我说》是名著导读类作品,作者都是专业学者,说法比较权威。《铁血雄兵川军团:巴蜀争雄》、《三国那些人儿》、《三国是个娱乐圈》是新兴的历史解读类作品。《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辽宁卷》和《北京孩子:六七十年代的集体自传》是民间文学。综合考虑,最原始的七八九排名应该是&七黄八夏九姜维&。把姜维排到第九位,是为了押韵的无奈之举,但是即使这样排,读起来也不是很顺口,这导致七八九的认可度和流行度远不如&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因此产生了许多版本。&网络时代:吕布之外争议多2000年以后,互联网在中国普及,网上先后出现了很多三国专题论坛,如:新浪三国论坛、琅琊三国论坛、轩辕三国论坛、友盟三国论坛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既有畅所欲言的场所,又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三国武将排名迅速进入了网络时代。各大三国论坛经常出现关于武将排名的帖子,有时,武将排名甚至成了讨论最热的三国话题。由于对武将排名的理解存在差异,网友的排名天差地别,帖子的质量也良莠不齐。很多网友在排名时夹杂了太多个人情感,有的崇拜关羽,有的钟爱赵云,矛盾无法调和,讨论经常变成争执,甚至出现侮辱谩骂。但也有一些网友,对《三国演义》和武将排名有比较深的研究,写出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帖子,如:帖子名称网友ID所属论坛
《从三国演义单挑谱看武将的真正排名》京华过客新浪三国论坛
《三国武力排名》煮酒正熟琅琊三国论坛
《嘉靖版三国五百位武将武力分析》吕布姜维琅琊三国论坛
《三国终结武评》甲乙丙轩辕三国论坛
《马岱武评》马岱轩辕三国论坛
《孤狼三国论武》孤狼在途友盟三国论坛
从网友的排名看,除极少数网友舍得一身剐,敢把吕布拉下马,大部分网友都认为吕布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武将。但除吕布之外,其他人的排名争议就大了。拿第二名来说,笔者看到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颜良、黄忠、典韦七种说法!究其原因,还是排名方法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讨论武将排名前有必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武将排名的依据三国是个大概念,包括正史《三国志》,话本《三国志平话》,小说《三国演义》,还可以包括三国影视剧,三国评书,三国游戏等等。武将排名的依据是小说《三国演义》,但小说《三国演义》也有很多版本。版本介绍关于《三国演义》版本系统及其衍变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1929年,郑振铎在其《〈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中,通过初步考辨,认为《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及其衍变颇为简单:嘉靖壬午序刊本是《三国演义》的第一个刻本;后来刊行的诸本都是以此本为底本的。四十年来,郑振铎这一失之疏误几乎成了定论。直到1968年,日本学者小川环树在《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中指出,郑振铎没有注意到万历以后刊刻的《三国》版本中存在涉及关索的情节,而这些情节在嘉靖本中是完全没有的。因此嘉靖本不会是它们的祖本,应该有更早的版本。八十年代中叶以后,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加强,尤其是1987年《三国演义》版本专题会议召开以后,国内外学者在版本衍变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逐渐达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沈伯俊、周兆新、张颖、陈速、陈翔华、厚艳芬等认为《三国志传》较之嘉靖本更接近罗贯中的原作。从版本形态的角度看,《三国演义》的版本可分为&《三国志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三个系统。《三国志传》系统包罗万象,涵括余象斗本、余评林本、汤宾尹本、黄正甫本、乔山堂本、笈邮斋本、杨闽斋本、郑云林本、朱鼎臣本、忠贤堂本、杨美生本、雄飞馆本、三余堂本、北图本、种德堂本、嘉庆本、诚德堂本、忠正堂本等数十种版本,统称志传本。志传本形式上为上图下文,内容上存在涉及关索的情节。《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的代表版本是嘉靖壬午序刊本,简称嘉靖本,一共二百四十回,每回有一单句回目。从内容上看,嘉靖本尊刘抑曹的思想不那么明显,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浅显易懂。《三国志演义》系统的代表版本是《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简称毛本,毛本是由清康熙年间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版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修改,并作详细评点,全面整理修订而成。毛本删去了大部分完全与史料不符合的情节,使《三国演义》小说相对来说更加接近《三国志》史料,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精练,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尊刘抑曹的思想更加明显。毛本极受清代读者的欢迎,建国后,我国刊印的《三国演义》也多以毛本为底本。&版本差异在《三国演义》的不同版本中,武将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我们拿嘉靖本与毛本对比,看几个差异战例:&张飞战吕布的差异嘉靖本第十回: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毛本第五回: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差异:嘉靖本明确写出&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张飞的表现不及吕布。而毛本只说二人&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张飞不落下风。&赵云战文丑的差异嘉靖本十三回:草坡左侧转出一将,马上须无铠甲,拈枪直取文丑。两马相交,如花似锦。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大战文丑六十合,胜败未分。毛本第七回: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差异:嘉靖本强调赵云&马上须无铠甲&,而毛本删除了这个设定。&马超战张郃的差异嘉靖本一百一十六回:超挺枪纵马,冲杀过来,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到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不三合,败走。毛本五十八回:(超)说罢,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差异:嘉靖本马超胜张郃只用了三合,毛本中马超用了二十合,差距巨大。我们再看三国志传体系中的笈邮斋本、叶逢春本、黄正甫本。笈邮斋本卷十:(超)挺枪杀过阵来,操背后于禁张郃出敌,俱各败走。叶逢春本卷十:(超)挺枪杀过阵来,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骑战到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又败走。黄正甫本卷十
(超)挺枪杀过阵来,操背后于禁、张郃出敌,二将败回。差异:在笈邮斋本与叶逢春本中,并未给出张郃败给马超的回合数。而黄正甫本中,甚至有了于禁张郃双战马超的倾向。&版本选择面对诸多版本,我们讨论武将排名时该如何选择呢?笔者听过一个顺口溜:&看书的瞧不起看电视剧的,看嘉靖本的瞧不起看毛本的,看《三国志》的瞧不起看《三国演义》的&。如果列举各版本的优劣,嘉靖本的支持者能指出一堆毛本的缺点,毛本的支持者也能说出一筐嘉靖本的不足,笔者不想参与这方面的争论,流行度是我考虑的首要因素。我希望武将排名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我希望读者从书架上拿出《三国演义》就可以验证别人的排名。三国武将排名本身就是一种闲情逸致,不必为此费力八劲地去买影印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或《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因此,这本书武将排名的依据既不是严格意义的嘉靖本,也不是严格意义的毛本,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2月版的《三国演义》。这个版本的《三国演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三版,前两版分别在1953年和1955年。1973年这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诸位专家整理出版,以毛本为底本,以嘉靖本为校本,去掉了毛氏父子的点评,对疑难字词加以注释,非常适合普通读者。这个版本问世以来累计印刷20多次,印数达50多万册。中小学课本选取的《三国演义》片段均来自这个版本,许多盗版商和小出版社干脆用此版本印刷刊行。马球比足球更高端,但没老百姓玩,围棋比象棋更雅致,但在街边看不到。武将排名不应该成为阳春白雪,随手拿起一本《三国演义》就能参与讨论才是最重要的。武力的概念武将排名,排的是武将的战斗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武力。但什么是武力,我们该如何定义武力呢?本节将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武力的定义,二是武力的分类。武力的定义其实,《三国演义》中并没有&武力&这个词,武将的战斗能力在《三国演义》中叫&武艺&:操曰:&吾素爱云长武艺人材,欲得之以为己用,不若令人说之使降。&(二十四回)黄忠大怒曰:&汝说吾老,敢与我比试武艺么?&魏延曰:&就主公之前,当面比试。赢得的便去,何如?&(六十二回)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六十七回)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七十三回)但有时候,即使武将武艺占优,如果气力不够,也无法取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羽徐晃之战: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七十六回)看来,决定武将单挑胜负的除了武艺,还有气力。典韦单手执旗,许褚手掣牛尾都是气力的体现。这也符合现代体育的运动规律,拿拳击举例,我们衡量一个运动员的能力时,主要看两方面,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力量。应用到在《三国演义》中,技术就是武将的武艺,力量就是武将的气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三国演义》中武力的概念:武力=武艺+气力关羽败给徐晃是因为气力,而嘉靖本中张飞败给吕布则是因为武艺: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嘉靖本第十回)也有武将单挑时武艺、气力全面占优的例子,如马超胜曹洪: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五十八回)把武力分为两方面,并不意味着在讨论武将武力时要把武艺与气力割裂开,《三国演义》中,武将的武力是以整体形式表现的,比较武将的武力只能通过他们的战绩。武力的分类《三国演义》中,武将间最常见的战斗方式是马战,但也有其他战斗方式,如步战:阵圆处,一将步行出战,头裹黄巾,身披绿袄,手提铁棒,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谁敢与我厮斗?&曹洪见了,大喝一声,飞身下马,提刀步出。两下向阵前厮杀,四五十合,胜负不分。(十二回)如船战:当下张飞提剑跳上吴船。周善见张飞上船,提刀来迎,被张飞手起一剑砍倒,提头掷于孙夫人前。(六十一回)再如水战:庞德一手提刀,一手使短棹,欲向樊城而走。只见上流头,一将撑大筏而至,将小船撞翻,庞德落于水中。船上那将跳下水去,生擒庞德上船。众视之,擒庞德者,乃周仓也。(七十四回)还有箭战:维手无器械,腰间止有一副弓箭,走得慌忙,箭皆落了,只有空壶。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一百零九回)武力的排名还要以马战为主,因为马战是《三国演义》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战斗方式,步战、船战、水战、箭战可作为参考。特别是箭战,我们不能因为武将A射死了武将B就认为武将A的武力高。典型的例子就是马忠射死了黄忠,孟达射死了徐晃,我们不能因此说马忠强于黄忠,孟达强于徐晃。马战也可以分为一人对一人或一人对多人。关黄对刀,许褚裸衣战马超都是一对一;吕布战三英,赵云力斩五将都是一对多。我们主要关心一对一的战例,一对多可以作为参考。一对一马战,就是我们常说的单挑,武力也可以理解为武将的单挑能力。《三国演义》中武将是怎样单挑的呢?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单挑与回合的概念。&单挑与回合的概念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武将单挑非常罕见,《三国演义》中两员武将在马上大战一二百回合的场景完全是小说家的想象,本来不必深究,但单挑的结果和单挑的回合数却是判断武将武力的重要标准,我们必须给予关注。本节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单挑的定义,二是单挑的方式。单挑的定义单挑指的是武将在有充分防备情况下的一对一马战,偷袭,突袭都不能算作单挑。偷袭偷袭指武将A在武将B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发起的攻击,比如马岱杀魏延:(魏延)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一百零五回)魏延此时已经&提刀按辔&,对马岱完全没有防备,不能算作单挑,不应以此战判断马岱强于魏延。突袭突袭指武将A在武将B防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发起的攻击,比如黄忠杀夏侯渊:午时以后,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七十一回)夏侯渊虽然知道黄忠可能对他发起攻击,但由于法正用计,夏侯渊出现了倦怠的情绪,防备不够充分,不能算作单挑,不应以此战判断黄忠强于夏侯渊。&单挑的方式《三国演义》对单挑的描述非常少,这可能就是因为历史上并没有武将单挑这种战争方式。不过,《三国演义》中写武将单挑时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回合。我们可以通过回合的概念来理解单挑。对于什么是&一回合&,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骑士互冲说,一是武器磕碰说。&骑士互冲说西方骑士在单挑时,身着重甲,手持长矛,迎面骑马来回冲击,直到把对手击落马下。骑士们互冲一次即一合,回到自己阵营即一回,合起来叫一回合。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认为《三国演义》中的单挑也是这种方式,他在《细说三国》中有过详细的描述:什么是一个&回合&?我当年在阅读《三国演义》之时,正如一般的少年读者一样,完全莫名其妙。后来,在法国看到中古时代西洋人比武的电影,才得到一点灵感,悟出&回合&二字的意义(不一定正确)。
&&&&那么,什么是&回合&呢?先说什么是&合&。合,就是两马相遇,两位骑士的兵器相碰,双方从两个互相面对的地点骑马奔来,在彼此接近之时,双方的兵器不约而同互相撞击,甲的大刀砍来,乙的刀或矛挡去,于是有了撞击(矛,就是花枪)。
&&&&现在再说,什么是&回&。两位骑士,甲是由东边冲到西边来,冲过了乙,大刀碰过了乙的刀或矛。这一位甲兄的马并不停留,仍旧继续向西奔驰而去。乙兄呢,他的坐骑也继续由西向东,奔驰而去,双方各自奔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距离,才能勒得住马,掉转马头,甲这才改为由西向东,而乙改由东向西,双方对奔而来,这就叫一个&回&。回奔到相近之处,兵器又互碰一下,各自继续奔去,这就又有了一个&合&。&&&&清代中期的演义小说《说唐三传》中,对于单挑的理解也是骑士互冲:那小姐不慌不忙把双刀一起架在一边,马打交锋过去,走转来,那仙童忙举双刀砍将下来,丁山急架忙还。刀来戟架,乾去刀迎,杀在一堆,战在一处。一连二十个冲锋,战得小姐满面通红,两手酸麻,那里是丁山敌手?只得把双刀抬定方天戟,叫声:&郎君,且慢动手,看我的法宝。&往怀中取出捆仙绳,往空中一抛,照前一样,将丁山捆住,得胜回山。将丁山绑起,解进忠义堂。&&再言窦小姐令喽罗将丁山推出斩首,正要开刀,只听得叫一声:&刀下留人!&你道是那一个?就是程咬金。他在大营听得军士报进说:&帅爷与女将交战,不上三十回合,被他红绳线索把帅爷活捉上山去了。&骑士互冲说是黎先生从法国电影中的领悟,罗贯中肯定没看过法国电影,他对单挑的理解是不是就是这样呢?未必。甚至黎先生自己也不确定,所以特意用括号强调&不一定正确&。《说唐三传》中对单挑的理解也是骑士互冲,但《说唐三传》是乾隆时期的作品,与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时代还差着几百年呢,无法代表《三国演义》的理解。我们还是回到《三国演义》中,从《三国演义》中对单挑的描述来看,骑士互冲说有很大问题。先看三英战吕布: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第五回)关羽张飞合战吕布时,&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时,&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两战都没有骑马互冲,而是原地搏斗。再看马超战曹洪:操绕树而走,超一枪搠在树上;急拔下时,操已走远。超纵马赶来,山坡边转过一将,大叫:&勿伤吾主!曹洪在此!&轮刀纵马,拦住马超,操得命走脱。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五十八回)马超曹洪一战,曹洪的目的是阻止马超追杀曹操,这时缠住马超为曹操争取逃跑的时间是最重要的,二人大战四五十合,如果这四五十合是拉开了互冲,曹洪根本无法限制马超。而马超的目的是尽快解决曹洪继续追杀曹操,也没有那个工夫与曹洪摆开架势互冲四五十次。骑士互冲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解释步战的回合,《三国演义》的步战也用到了回合:阵圆处,一将步行出战,头裹黄巾,身披绿袄,手提铁棒,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谁敢与我厮斗?&曹洪见了,大喝一声,飞身下马,提刀步出。两下向阵前厮杀,四五十合,胜负不分。(十二回)马都没有,何来骑士互冲呢?&武器磕碰说武器磕碰说认为武将单挑是近距离械斗,两员武将靠近,不断出招,直到一方战败或战死。期间,武器每磕碰到一次就算一回合。《说唐全传》中的回合指的就是武器磕碰:伍魁此时眼空四海,目底无人,哪里把这秦琼放在心上。仗平生本事,双手舞马,分顶梁劈将下来。叔宝架得一架,嚓,又是一刀。拦得一拦,嚓,又是一刀。叔宝念他是姑爹标下一员大将,所以让他三合。由武器磕碰说还可以衍生出一攻一防说,即武将A做出攻击,武将B做出回应合起来叫一回合。武将B的回应包括用武器格挡,也包括躲闪。《说唐全传》也是清代的作品,也无法代表《三国演义》中的情形。回到《三国演义》中,我们会发现武器磕碰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回合的时间。武将间打一回合要多长时间?我们可以从张飞马超之战来推算:看看午后,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遂选五百骑,跟着张飞,冲下关来。马超见张飞军到,把枪望后一招,约退军有一箭之地。张飞军马一齐扎住;关上军马,陆续下来。张飞挺枪出马,大呼:&认得燕人张翼德么!&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张飞大怒。两马齐出,二枪并举。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玄德观之,叹曰:&真虎将也!&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两将各回。张飞回到阵中,略歇马片时,不用头盔,只裹包巾上马,又出阵前搦马超厮杀。超又出,两个再战。玄德恐张飞有失,自披挂下关,直至阵前;看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二将分开,各回本阵。
  是日天色已晚,玄德谓张飞曰:&马超英勇,不可轻敌,且退上关。来日再战。&张飞杀得性起,那里肯休?大叫曰:&誓死不回!&玄德曰:&今日天晚,不可战矣。&飞曰:&多点火把,安排夜战!&(六十五回)张飞与马超单挑时大约是八九月份,白天尚长,二将从午后杀到&天色已晚&,保守估计,算作从下午两点打到下午五点,也有三个小时。如果武器磕碰一次算一回合,那三小时内张飞与马超武器只磕碰了200多次,一分钟还不到两次,怎么说都有些太少了。&一分一合说既然否定了骑士互冲说与武器磕碰说,那《三国演义》中的&一回合&究竟指什么呢?最接近武将单挑的现代体育运动是击剑,我们可以借助击剑运动来理解回合的概念。在击剑的过程中,运动员大部分时间是分开的,互相试探,寻找对方漏洞,捕捉到战机,才会冲上去近身格斗,如果没有击中或击倒对方,两人会再分开,继续找机会,如此反复。武将单挑也应如此,武将在马上寻找战机,看准机会,拍马靠近,与对手展开近距离械斗。期间,武器可能磕碰一下,也可能磕碰很多下。如果没击倒对手,两员武将会再次分开,继续寻找战机,如此反复,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武将的单挑方式。由此,我们也可以给回合下一个定义:回合:武将单挑时每一次靠近为一合,每一次分开为一回,整个过程为一回合。我们可以把这个说法叫做&一分一合说&。与骑士互冲说相比,一分一合说保证了武将单挑时不必拉开太长的距离也不必有马,不与三英围战吕布、曹洪拦马超、曹洪步战何曼矛盾。与武器磕碰说相比,一分一合说保证了一回合的时间长度,不与张飞马超一下午才打了二百多回合矛盾。回合这个概念对我们判断武将强弱有很大帮助。如果武将A和武将B都能击败武将C,那么我们可以从他们击败武将C所用的回合数判断他们的强弱。举例来说,张飞不到十回合斩杀纪灵,而关羽用了三十多回合只打得纪灵体力不支,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张飞强于关羽。
【编者按】
看不清,换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概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