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查找发现师徒旁观对方一局游戏个号在旁观一个号在玩游戏这么回事

专稿_游戏新闻_游戏世界_新浪网
中国游戏产业“灰色人群”调查报告之武汉篇
http://games.sina.com.cn/ 新浪游戏驻武汉记者赵杰报道
  武汉,向来是中国游戏产业版图上的重镇,这里有着成千上万热爱甚至痴迷于游戏的玩家。而就是在这个数量庞大的玩家族群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依附于游戏,执著于游戏,并在事实上让游戏成为了他们某种生存手段,而由于他们的操作方式可能目前还很难被社会接受与认同,于是,我们称其为游戏产业里的“灰色人群”。
  长期以来,“灰色人群”一直游离于媒体的关注之外,于是我们对这个人群的大部分认识往往只能建立在猜测之上,而对于他们究竟是如何“靠游戏吃饭”的这个问题,我们却始终没有具体的答案。于是,为了更真实的了解“灰色人群”,记者做了本次的采访,而当我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和这些倚借于游戏而生存的人们进行接触后,我发现的却是一个与预想不无出入的世界。现在,就请几位“灰色人群”的代表来讲述一下他们自己的故事吧。
一、黑暗中的漂泊者
  讲述者:资深游戏玩家李明(化名)
  性别:男
  年龄:25
  生存方式:陪玩,代练,交易游戏装备
  现在生活地点:武汉武昌广埠屯自租房
  我觉得现在的状态就是像黑暗精灵崔斯特那样,想要朋友,想要亲情,想要一种能在阳光下的正常的生活方式。
  ——李明
&&&   我接触游戏的时间其实并不是很长,刚进大学的时候看到同学玩游戏,才突然明白游戏是怎么回事,但后来就陷到里面来了,而且不能自拔。
  我的大学在上海。上海的网吧费用很昂贵,不过,当时我们学校附近一些网吧互相竞争,所以包夜的价格比较低,而我就是在包夜的状态下把游戏越玩越好的。我主要打星际和CS,由于水平提高很快,所以没过多久我就在附近的玩家中小有名气了。有一次,我晚上和一个同学去他家附近的电脑室玩游戏,里面正有一个看样子是白领的人在玩星际,因为找不到对手,他就很嚣张的说如果有谁能赢他,就输300块钱给谁。当时我同学都叫我试试,我也想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到达什么程度了,就和他比试了一场,结果赢得还算轻松。那个人倒也爽快,马上就掏出300块钱给了我。那是我第一次靠打游戏赚钱。接着那笔钱,我觉得简直有点难以置信,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啊!没想到玩游戏也能赚到钱!”
&&&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到网吧去和人比赛,而也总是有人愿意拿钱邀请我和他们比赛,用他们的话说“和高手的比赛是种享受”。那个时候,我觉得这样赚钱实在太轻松了,而周围的很多朋友也很羡慕我——毕竟在大学里能够赚钱的机会实在太少了——这让我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但现在想一想,当时自己的心态的确是不太成熟。
  慢慢就到了毕业前昔。那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找工作,而只有我还在乐此不疲的玩着游戏。直到大家都开始有了各自的前途和目标,我才开始慌了——因为玩游戏,我在大学只拿到肄业证书,而以前的女朋友也因为我这种没有前途的生活和我分手了。我记得当时女朋友对我说只要我放弃游戏,无论到哪里她都愿意陪着我,可我当时也许真的是年少轻狂,竟对她说就算我玩游戏也能养得活她。现在想起来,当时的自己真是鬼迷心窍了。反正到最后,我可以说是在一种惊慌失措的状态中逃离上海,回到了武汉。
  我爸爸在武昌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餐馆,家里还算有钱的,我回武汉后就住在家里。但很快,又因为打游戏和家里发生了很多次争吵,有一次我真的是和我爸妈吵得心灰意冷了,当时就一个想法,觉得自己真是个废物,没工作,没女朋友,没金钱,也没有前途。那一天,我一个人在外面走了两个小时,后来跑到武汉长江大桥上,当时真的特别特别想从桥上跳下去……
  那天过后,我开始在外面租房住,再也没有拿过家里一分钱——我目前租的房子每月三百,离武昌电脑城很近,平时白天我也基本上不出门,除非是到电脑城看看有没有新到的游戏盗版碟。
  我现在还是在玩游戏,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玩游戏,心里就觉得很踏实。不过,武汉很少有白领需要对手陪玩,所以基本上不靠这个赚钱生活了。我现在主要玩网络游戏,刚开始玩的时候纯粹也是自娱自乐,后来看见有人经常在游戏的公共频道喊要买游戏里的高级装备,我就试着和一些人联系了。其实,当时也没有想到真的靠这个发财,不过我觉得自己既然一直在玩游戏,能够利用这个赚些钱,也不是坏事。结果卖来每去,最多的一笔曾赚了1200块。
  除了卖装备,我也给别人做代练赚钱。做代练是很辛苦的,心里老是得惦记着,每天醒过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打开电脑。另外,独立的代练者也比较难接到活——我接到的活主要都是北京那边转给我的——这样,好的话一个月能拿1000左右,而平均下来一个月也就赚个六、七百。不过,我现在生活消费水平很低,很多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所以每个月靠代练也勉强够维持。但我不想自己麻痹自己,觉得可以靠这个生活,我不会一直这样下去,这样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没有保障。
  现在,没事情的时候我就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也看看电脑方面的书。靠游戏生存的方式多种多样,虽然我知道我现在的生活状态并不积极,但是我觉得存在就是合理。有游戏的存在就会衍生出许多新的生存方式,就像文人作家依靠文字而生活一样,这其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游戏是新生行业,它的生存状态还不稳定,也决定了想要借助它生活的人状态的不稳定。不过我确实是不满意现在的这种生活的,没有稳定的收入,还不属于常规的360行的正常的生存之道。我也没有意图一直这样生活,但我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我会寻觅和游戏相关的职业,我已经离不开游戏了。我有段时间看《黑暗精灵三部曲》,反复的看,越看越觉得我现在的心态和书里面黑暗精灵崔斯特最迷惘的时候很接近,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我现在的生活也是不为人接受的,只有在游戏中我才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偶然的才会觉得前面的路还有希望。
  我不想让自己从游戏这里感觉到太多侥幸的希望,我不是那种很容易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的人,只有自己不给自己这方面的希望,才有可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也才能和别人一样早起晚归(说到这里他笑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在早上起来过了。
  记者按:和李明的谈话结束了,但他说话的那种迷惘状态的状态却一直萦绕在心头。记者能感觉到,李明对游戏的情感充满矛盾,他有时候很想自律,很想摆脱现在的这种非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这对于他来说显然非常困难……
  二、这个杀手不太冷
  讲述者:刀刀花残(网名)
  性别:男
  年龄:22
  生存方式:网络游戏职业杀手
  经常出没地点:武汉汉口航空侧路上几家网吧及附近小巷子里两家黑网吧
&& &  刀刀花残的手总是喜欢神经质的在桌面上敲击,他自己一直没有察觉到,直到我暗示了一下;他笑得很开心,说养成习惯了,游戏玩得多了,手指不动不舒服。
  练级高手——
  我到现在还很少遇到和我一样的赚钱的人。说明我的这个工作比较有创意,呵呵。其实我觉得这个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我喜欢玩网络游戏,只要新出了一款游戏,我就都要玩到。我在游戏里一般都喜欢玩那种攻高的人物,杀怪全秒,心里会觉得很有快感。
  可能是玩得多了,心得也就多了,现在不管拿到一款什么样的新游戏,我都可以很快的找到升级的窍门,所以我建的人物一般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练到很高的级别。
  崭露头角——
  我女朋友也很喜欢玩网络游戏,可是玩得不好,有一次她在游戏里莫名其妙的被人骂,然后又被人PK了,结果气得哭了很长时间。后来,她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到网吧去陪她。我到了网吧,问清楚PK她的人的名字,就联网上去给她“报仇”。最后,让她亲眼看着我把那个人PK得连复活都不敢了。在我PK的时候,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等我PK完了,他们都围着我问我的那个ID是多少级的,等我把级别说给他们一听,他们都很惊讶,也很佩服我。后来,大家就都互相留了联系方式。
  成了“职业杀手”——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说让我帮他一个忙,帮完了以后有重谢。我觉得挺莫名其妙的,就问他是什么人,他说是他的一个朋友给他我的联系方式的。等我问他要我帮忙做什么,没想到电话里对方竟张口就说要我帮他杀人。当时我真吓了一大跳,心想不管是神经病还是真的有这种预谋的人我都得报警,直到后来聊了一会我才弄明白他是要我帮他在游戏里杀人。不过,我做人还是挺有原则的——不管是游戏也好,现实生活也好——我从不做我觉得不对的事情。所以,我当时也是这么对那个人说了,结果那个人一点一滴的把事情经过给我复述了一遍,还说专门有截图可以证明他确实是被坏人欺负了,并且跟我讲是他因为GM不管才想到给我打电话。
  于是,我就和那个人见面了,结果发现他说的话确实是挺真实的,这样我就帮他在游戏里把那个品德恶劣的坏蛋狠P了一顿。事后,那个请我帮忙的人请我吃了一顿饭,还硬塞了几百块钱给我,说心里特别解恨,还问我我的那个ID能不能卖给他,我拒绝了。不过,现在我们是好朋友,我专门练了一个ID送给他。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我,要我帮他们PK,于是我自己也就慢慢成了一个网络游戏“职业杀手”了。
  虚拟PK到真人PK——
  原本我想我的这种方式也许能够成为一种特别的生财之道,所以平时除了帮网吧的一些朋友PK外,也在一些游戏里面做点个人宣传。但我很快就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有一天,我在游戏里帮人PK,那个被PK的人特别老实的对我说以后不会在游戏里做坏事了,还非常诚恳地问我是哪里的人,在哪里上网,说要和我交个朋友,我当时正好在三阳路一个朋友的网吧里上网,于是也没有多想,就全部告诉他了。没想到,那人也是武汉的,结果不到一个小时,他就带着几个混混跑到网吧里来了,发现我之后上来就打。好在当时网吧里还有一些熟人,全帮着我,我才没有受伤,不过身上还是被那群混混踢了好几脚。后来,那几个人看到网吧老板(也就是我的那个朋友)准备打110,就丢了几句狠话给我,说以后见一次打一次,说完就跑了。
  我当时气的不行,但后来再想想,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在很认真的玩游戏,会把各种各样的情绪带到游戏里,游戏也就相当于一个复杂的社会,里面也是有好人有坏人。要想在游戏里当个好的杀手,就要做到对人比较冷漠,只管杀人不管感情。所以,我现在也只做身边的一些人的生意,这样能见面谈得清——我实在不想再被真人PK了。
  能够在游戏里杀那些没有素质修养的人是很痛快的,当然能够靠这个交到很多有正义感的朋友,赚些钱我觉得更有意思。而且,我觉得自从当了职业杀手以后,我越来越有正义感了,上个月在车上抓了一个小偷,心里痛快。
  记者按:如果不是听过“花花刀残”滔滔不绝的讲述,记者的确很难想象游戏这个平台竟可以衍生出“职业杀手”这样的产物。对于这个特殊的“职业”,记者不愿妄加评述,但不管如何,记者眼前的“花花刀残”是自信的,快乐的。
  三、天生赢家
  资深玩家韦奇迪(Deep)小记
  性别:男
  年龄:24
  现在工作地点:武汉NOVA科技城
  曾经借助游戏生存状态:游戏比赛奖金
&&&   我很感谢在我身边的许多朋友,他们正帮助我往一条我热爱且正常的生活之路上行走。
&&&&&&&&&&&&&&&&&&&&&&&&&&&&&&&&&&&&&&&&&&&&&&&&&&&
  ——韦奇迪(Deep)
  Deep是广西人,曾经就读于武大。能够就读于这所赫赫有名的大学的人,都是下过一番苦功的。但是武大的满园桂花樱花却没能让他的视线多些留恋——游戏从最开始的时候征服了他,让他最终将青葱的校园抛在了身后。
  离开武大后的Deep开始尝试着征服游戏,对于他来说,这种征服也是游戏进一步占据他的生活的证明,而这种互相依存的状态曾令他许久欲罢不能。
  从开始玩游戏算起,Deep获得的奖项已经相当多了,大的小的都加在一起,约有二三十次——据他自己介绍,他在大赛中只失手过四次,分别是去年湖南长沙的“王中王”杯,今年的WCG,上海的一次比赛和武汉的“动力杯”——不过他自己从来没有留意去数过,也许对于他来说,胜利便是他离开校园的代价,没什么好去计算的,只要能够在胜利的时候有一种兴奋,有一种真正的满足感就行了。
  在这样的战绩背后,所获得奖金数目自然不少。Deep说,以前的没太留意过,从2000年到现在可能加起来有6-7万吧,而去年的最多,差不多有4万。按理说这样的收入也算不低,可Deep却提到,对于像他这样的游戏者来说,一年4、5万的奖金还是一样入不敷出。他说,一个专业游戏玩家在游戏方面的投入和支出是相当可观的,有的玩家有网吧支持,提供吃喝,在上海一些网吧的战队还有工资可领,相对来说负担小一点,而他却只是游戏道路上的独行者,一直是靠自己的努力和锻炼去参加比赛的。
  现在,Deep的新工作已经开始了——这是他离开学校后第一份正式的工作——这份工作和他挚爱的游戏并没有分割开来,是在麦卡尼事业机构在武汉NOVA科技城开的一家网吧内负责网吧经营方面的事务。这样,他平时依然有时间和游戏进行亲密接触。
  已经“跳出圈外”的Deep对于“灰色人群”是这样理解的:这些人大多数是靠网络游戏赚点钱,但是一般不能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他们吃住都还在家里。其实,现实一点想,十几二十岁的人,一没文凭,二没技术,又没有合适的工作,既然能玩游戏弄点钱,索性混日子了,反正在家里,又不怕饿的……
  记者按:Deep现在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幸福,有稳定的工作,还有支持他事业的女友陪伴身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Deep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他曾经的辉煌战绩,而是他在最后对“灰色人群”那一段略带尖刻和不屑的评价。这里,包含着他对自己的反思和否定吗?
  四、明天会更美
  讲述者:刘霞(化名)
  性别:女
  年龄:19
  生存方式:游戏裁判、游戏指导者
  我只是想到了就去做,我自己开心,让别人也开心,这样我就很满足了。
  ——刘霞 &
  我没有考上大学,读的旅游中专,不过我老是觉得在学校里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我爸爸在华中科技大学附近开了个网吧,开了有四年多了。网吧里大学生特别多,我毕业以后没有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就天天到网吧帮我爸爸做做收银什么的活,但总体来讲,有事情的时候少,没事情做的时候多。后来,没事我就找台空机器上网,最开始是聊天,看电视剧。后来看别人玩游戏,觉得挺有意思。
  我们网吧里有个男孩子游戏玩得特别好,我就老是看他玩,看得多了他就开始教我玩,他玩什么游戏就教我玩什么游戏。再后来这个男孩子就成我男朋友了。他挺好的,还在读大学,游戏玩得并不是特别多,但我觉得他属于那种对游戏特别有感觉的人,不用怎么费心就玩得很好了。他教我玩星际,我学会玩这个游戏以后,和很多人都比赛过,有好多人觉得我是女孩子,开始都让着我,后来发现我挺厉害的,就不让了。再后来我玩的游戏就多了,网络游戏也开始玩,自己家开网吧就是比较便利,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我什么游戏都是最先接触到的,我觉得自己也蛮聪明的,什么游戏上手都快。
  我第一次靠游戏赚钱是给人当游戏裁判。做裁判的起因很好玩,有一天网吧里来了一群人玩CS,两队的人都不相信对方,怕对方作弊,有个人和我比较熟,就让我当裁判,两边都监督,我当时很高兴就答应了。他们打完游戏后请我吃了一顿饭,后来有人提议要我在网吧当专业裁判,我想想这也不错,就答应了,不过这种机会很少,一般愿意比较正式进行比赛的人不多。不过听说去年武汉电子竞技大赛有女裁判,我觉得我也应该可以胜任,以后有这种机会的话我都会去尝试的。
  现在赚得多一点的是靠教别人玩游戏。靠这种方式赚的第一笔钱很有意思,那次我在网吧看到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来玩网络游戏,好像是《龙族》吧,这个游戏上手稍微复杂了点,那个人半天都不知道怎么玩,又不好意思问旁边的人,我就过去随便教了一下,结果后来他走的时候非要给我钱。他说他想学会玩这个游戏有空帮自己儿子练级。他儿子上初三,他怕儿子光记着玩游戏考不好高中。那件事情以后不久,我遇到一对中年夫妻来玩游戏,这个就有点让人觉得伤感了。据他们说他们的孩子以前很喜欢玩游戏,每次放假都要出来到网吧玩游戏,他们总是怕耽误孩子学习,每次都严令禁止了。结果前不久他们的孩子出车祸死了,两个人现在想孩子想得不得了,就到网吧里看看孩子平时都玩些什么游戏。两个人都很难过,我就在旁边教他们怎么玩游戏。
  因为这两件事情,我就在想很多人都因为各种原因想要接触游戏,玩游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玩,有的游戏上手也的确很复杂,既然我会玩,也有时间教别人,那干嘛不做呢?于是,我就就在网吧里贴了个宣传单,有需要的人可以找我教他们玩游戏。现在,这是我经常做的事情了。一方面交点朋友,另一方面教别人玩自己也觉得有点成就感。不过这个也不能一直当饭吃,因为没有固定的收入——你很难具体的去告诉别人说我教你玩游戏收多少钱啊。所以一般大家都是看着给钱,我不好意思多收,别人也不会舍得多给,教会别人玩一个游戏能拿一百就很好了。
  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有耐心,和我学的导游有点像,都需要耐心解说,这也算是比较新的另类导游吧。有的人玩游戏真的很麻木,教起来很辛苦的,看到他们急,自己更急。当然在教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双方的交流不全面产生一些游戏操作理解上的误会,不过有的时候也会觉得很有意思,很有乐趣。
  我前段时间看到网易上面在网吧招聘游戏推广员,我觉得我可以试试。好像游戏推广员做的最好的也可以拿到四五千块吧。而且我觉得我爸的网吧真的不错,在这里我觉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各个游戏公司和网吧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什么最新的活动和工作机会我一定都会好好利用的。不过我觉得现在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了,平时不缺钱花,平时还很开心,我想也许有一天我可还可以在游戏界里面有点名气呢!
  记者按:在记者接触的所有“灰色人群”代表中,刘霞的“灰色”程度可能是最“低”的,因为无论是游戏裁判还是游戏指导者,这两种“职业”带来的收入对她个人经济结构的影响都是很有限的。但在刘霞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关键性的词语——“变化”与“尝试”。这无疑是目前对“灰色人群”的一个重要注解——他们依赖游戏而生存的手段随时在变化,随时可能出现新的形式……
  五、满足你所有的梦想&&
  ID堂——职业代练组织
  组成:员工接近30人
  成立:成立于日 &&
  “ID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代练组织。迄今为止,这个代练组织已经发展得具备相当规模。现在,工作室内共有14台电脑,有12套练级的班子,还有一台电脑备用。一套班子包括两个人和一台电脑,负责一个号24小时在线练级,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练到客户需要。这个组织成立至今,一直享有良好的口碑,对他们的每笔业务都完成得非常尽心。在发展了一年多后,ID堂搬到了武汉神龙经济开发区,希望在那里将代练做得更专业更完善。
  新兴的行业举步艰难,谁都不能断言到底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也算是新兴事物的无奈吧。 &&&&&&&&&&&&&&&&&&&&&&&&&&&&&&&&&&&&&&&&&&&&&&&&&&&&&&&&
  ——ID作坊业务员
  讲述者:ID作坊业务员
  代练是一项艰辛的工作,但从事它的人大都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既可以玩又可以赚钱。我是网络游戏迷,当我刚知道有这份工作的时候,很惊喜,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做,而到现在,我已经干了一年了。
  记得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款网络游戏是《龙族》。那时,我每天就在游戏里面每个站靠发公告来做广告,而当我接到一个单的时候,那种成功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在工作初期,信誉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大家都还不明白职业代练的概念,再加上网上骗子很多,所以在开始阶段,我每笔单都是花了不少时间给客户讲解才取得他们的信任的。就这样,经过一年的积累,我们终于把信誉做出来了——对于我们这个工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宣传和信誉。
  我们具体的收费标准在我们的网页上都有。
  以现在交易量较多的《传奇》及《MU》为例报价:
传奇代练价格表
(单位:元)
35以后面议;打出所有装备(包括极品)归玩家所有。
MU代练价格表
战士(级/元)
法师(级/元)
弓手(级/元)
具体情况看装备而定,200级以后QQ或电话详谈
  我们各方面考虑得比较细致,有人觉得我们收费比较贵,但是看看我们每天的工作量,就知道这个价位已经是相当合理的了。我们每个月交易额也就2万左右,除去各种费用,每个员工平均下来也就600左右,而我们的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好在武汉的整个消费水平还不太高。我们几乎都把这里当家了,吃住都是在这里。关于未来的想法,我们还是比较多的,但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慢慢摸索着前进吧,不过我们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为了游戏,我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是一想到以游戏为职业,我就激动不已,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普通的游戏迷。
  ------ ID作坊老板&&
  讲述者:ID堂负责人
  我们现在还是得以工作室的形式出现,因为就算我想成立公司,也不知道该归属于哪个经营范围内,这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没有人能够给它具体的定义。 &&&
  最开始想到要成立这样的一个工作室也是因为很小的一个契机。我很喜欢玩游戏,有次在网吧玩游戏玩到很晚了,又想继续升级,当时就对网吧里的一个网管说我给你10块钱,你来帮我玩一晚上升级,那个人没答应,我接着说给你50块,他还是没有同意。后来我想既然我玩游戏都有这个需求,那么肯定还有更多的人也存在这样的想法,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潜在的市场。
  开始行动时,我只有两台电脑,就是用这两台电脑,我接到了最初的两笔业务。这两笔业务资金来源就成为我最开始的启动资金,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感谢那两个玩家对我的信任,两笔业务接近一万元,也让我对开始这项工作有了信心。
  我们的组织一直保持着这个行业的规范化,也一直以诚信示人。我们的工作就建立在互相的信任之上的。比如曾经有一次,一个玩家要求我们代练,往我们的银行账户上汇了一千元钱,后来银行汇款系统出了点问题,一直没有查到这笔钱到帐。直到半个月之后,我们在进行查帐时查出了这笔钱,我马上打电话给那个玩家,告诉他钱已经到帐了,问他是否还需要进行代练,如果不需要的话我们就将钱汇还给他,那名玩家决定下次在另一个新游戏中进行代练,我们马上将钱汇还给他了。
  不过,做生意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既遇到许多真诚的人,但也遇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对其中有些人,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开始会说要我们先练,再给钱;可练了几天后,一问他,他说钱到你们帐了,我们马上查帐,没有。他的解释是24小时才到,还说你们接着练呀,明天就到了……可谁不知道,招行的卡是即存即到的。
  现在是我们的钱赚的是比较辛苦,但是我看好这项事业的前景,我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也希望有技术含量高的玩家加入我们。
  我们这个行业是依靠游戏产业而生存的,游戏产业发展的正规化与否与我们事业的发展好坏息息相关。如果一款网络游戏外挂横行,那么就没有人愿意代练了。现在在我们所接的订单中,以《龙族》、《传奇》为主,现在也有一些《MU》的订单,从我们的业务范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在主流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和众多网络游戏的发展状况。我们接到的业务武汉本地的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唯一接到一笔接近一千的那个玩家还是外地来武汉上学的学生。业务量以上海、北京居多。
  今年,我想能够获取更大的信息量,同时也多了解一下国外的代练行业,代练组织,以及稳定的有客户来源的游戏,我们也做一些相关的游戏物品装备交易,想把工作室向中介方面发展,进行游戏物品交易中介等等。
我们员工学历一般是高中和大专,凡是加入到我们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对游戏有着相当痴迷的感情的。至于我个人,现在是一名上班族,但是我已经递了辞职信…… &
  记者按:相比于前几位讲述者,ID堂的员工和老板在言语中似乎更多了几份信心和坚定,显然,这是一个正在趋向规范的组织。尽管他们也有迷惑——比如不知道如果成立公司该归属于哪个经营范围之内,但他们在有意无意中都引用的“事业”这个词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说明。
  坦白的说,在进行此次采访之前,记者从未想到在武汉会有如此之多的人以如此多样的形式依靠游戏而获得收入。或许,这是因为武汉本身就是“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其充满流动性的城市性质与“游戏产业灰色人群”的不稳定色彩之间存在着某种契合。
  在今天,身为旁观者,我们固然很难为“灰色人群”进行定位(否则就不必称其为“灰色”了),但看过上述文字,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灰色人群”本身,也未见得就能完全准确的把握自己——在他们的心中也都或多或少的在考虑着一个沉重的问题:该如何去发展,是放弃还是继续?
显然,现在对“灰色人群”做任何结论式的评判都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应该清楚,作为一个事实:游戏这个新生产业注定会不断发展下去,与游戏息息相关的人群会越来越大,而基于游戏衍生出来的生存方式也会越来越繁多。所以,游戏产业的规范与否,或许才是左右“灰色人群”未来走势的真正关键。
 欢迎批评指正 游戏咨询电话: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过qq查找对方手机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