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野兽在身上种草莓长赤叫什么

山海经的典故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山海经的典故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原文: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译文:东海中有座流波山,位居在入海七千里的地方。山上有一种野兽,样子像牛,青苍色的身子,头上不长角,一只脚,进出海水就定会带来,它身上发出的光芒像太阳和月亮,它叫喊的声音像炸雷,它的名字叫夔。黄帝得到了它,用它的皮蒙鼓,再拿雷兽(雷神)的骨头做鼓槌来敲打这鼓,发出的响声五百里以内都能听见。黄帝便用它威服天下。
以其皮为鼓 把,用 用它的皮做鼓
橛以雷兽之骨 这是状语后置 实际上是
以雷兽之骨橛之 也是用的意思
用雷兽的骨头敲它
以威天下 这也是用,用来的意思
用来威服天下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海水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就发源于,向东流去,注入黄河。洪水滔天,鲧窃帝之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以定。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古汉语翻译_百度知道
古汉语翻译
其玄龟其状龟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判木佩聋底
提问者采纳
  (即翼山再往东三百七十杻阳山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白银山种野兽形状像马却着白色身斑纹像虎尾巴却红色吼叫声音像唱歌名称鹿蜀穿戴毛皮孙怪水座山发源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众暗红色龟形状像普通乌龟却着鸟蛇尾巴名称旋龟叫声像劈木发响声佩带能使耳朵聋治愈脚底茧注:括号内译文前文说明句其指代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怪水青龟身形像乌龟却着鸟毒蛇尾巴种龟名字叫旋龟鸣叫声音像判官折打案惊堂木所发响声谁听见叫声耳朵聋血气败逆听再血气堵塞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原文:又西(漏了南字)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鱼骨&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译文:再向西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七十里,叫乐游山(今喀拉米兰山口东南,可可西里山西边的一座高山,海拔56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桃水,向西流去,注入稷泽(现已干涸),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玉石,还有很多骨鱼(可能是鳄鱼类)。骨鱼的形状像蛇,却长有四条腿,以鱼作为食物。    这些地方今日是无人区。里面真实的情况不得而知。从Google地形图看,这座山的地形确实好玩有趣,难怪叫乐游山了。用卫星地图观察更有意思,就像一幅奇特的山林风景画。那种微妙感觉,只有自己观察才能体验得到。朋友们,上网查看吧!乐趣无穷。    原文: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译文:再向西行是水路(现大部分水域已干涸,留下一些小湖泊),直线距离四百里,然后到流沙(沙化山地)。在流沙山地行走二百里,到达嬴母山(今新疆与西藏交界,喀拉米兰山口西南,可可西里山西端的一座大山,海拔5800米)。这座山由天神长乘主管。长乘由上天的九德之气所生。它的形状像人,但长着犳一样的尾巴。山上有很多玉石,山下到处是青色的石头,但没有水流。    这座山是方圆200公里范围内,唯一的一座大山,山的形状十分奇特,像一个火山口。    原文: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译文:再向西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五十里,叫玉山(今新疆民丰县东,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6000米)。这是天神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的形状像人,但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样的牙齿,而且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古籍注解是古时一种用玉石制作,戴在妇女头上的首饰)。西王母主管上天灾害发生的程度和五刑残杀之气。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狗,但身上长有豹的斑纹,头上有角,与牛角相似,名字叫狡,发出的叫声像狗吠。据说有谁见到这种野兽出现,他的国家就会大丰收,五谷丰登。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翟(古籍注解是一种长着很长尾巴的野鸡),长着红色的羽毛,名叫胜遇。这种禽鸟喜欢食鱼,发出的叫声像鹿鸣。据说谁见到这种禽鸟出现,他的国家就会有水灾。    古人记录西王母是一个天神,和别的天神一样,形状非我们人类所想象。但是,有人却把三千年前,周穆王在西域遇见某国女王,春心荡漾,称她为西王母,与《山经》记录的天神西王母联系起来说事。其实,两者风牛马不相及呀!    原文: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四百八十里,叫轩辕丘(今新疆于田县南,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46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洵水,向南流去,注入黑水(现已干涸),水中有很多丹粟,还有很多青石和雄黄石。    按照古人的描述,这是一座范围很大的山。否则,怎么能承受得起轩辕丘这个名字呢?所谓轩辕,那是黄帝的称号啊!山的定点位置在山的北麓山脚。    原文: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积石山(今新疆和田县南,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5100米)。山下有一个石门,河水从石门喷涌而出,然后向西流去。这真是一座宝山啊!万物无所不有。    古人一句“这真是一座宝山啊!万物无所不有。”足以让聪明的后人发挥想象到极致,但思考了四千年,今日依然没有结果。  我没有能力去到那里,但相信古人说的,应该是真的。所谓世界无奇不有,那里肯定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如果能到那里一游,不就是神仙了吗!    原文: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长留山(今新疆皮山县东南,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6000米)。天神白帝少昊居住在这里。  山中的野兽都长着有花纹的尾巴,禽鸟都长着有花纹的头。山上还有很多有花纹的玉石。其实,这座山是员神磈氏(古籍注解,指白帝少昊)宫殿的所在地。员神磈氏主管太阳落山之后,向东反照的景色。  
  上传一幅Google卫星图昆仑山脉地貌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呵呵,早起顶贴,大树辛苦。
  大树周末发帖,辛苦辛苦!
  什么是木瓜?古籍注解为一种落叶乔木,果实长在树丫上,椭圆形,秋季成熟,有香气,可以吃,也可以入药。这种描述很像是今日的热带水果菠萝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主,木瓜不是菠萝蜜,是广东的一种水果!现在还有很多.我经常吃,可生吃也可熟吃有清润的功效.秋天吃最好!百度有图有说明你去看一下
  作者:ilovemygf 回复日期: 17:38:55 
    下面有一个说法说不周山在非洲,其依据同样是山海经,在下不明白,请大树解释。      《山海经》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你看,《山海经》把不周山的地理环境都交待清楚了,问题是,我们能找到不周山吗?    ————————————    谢谢您的提问。您摘录这段《山海经》的记载,是“大荒西经”的内容。我在之前已经介绍过“大荒经”的部分内容,说过“大荒经”是汉朝人的作品,是他们解读《山海经》13篇(即山经和海经)的创作,是想象的东西,概念比较含糊。所以,如果“大荒经”的记录与某些地方的地理相似,我以为只是一种巧合,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当然,见仁见智。我是主张思想自由,强调解放思想,反对科学迷信的,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发挥。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我就不作过多的评论了。    
  好帖啊  做个记号慢慢
  上传一幅以上各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原文: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二百八十里,叫章莪山(今新疆叶城县西南,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58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瑶玉和碧玉。山上经常会出现一些非常奇怪的景象。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豹,却长有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叫声像敲击石头的响声,名字叫如狰。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鹤,但只有一只脚,身上有红色的花纹,身子是青色的,啄嘴白色,名叫毕方。它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据说有谁见到这种禽鸟出现,他的都邑就会传闻有火灾发生。    原文: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阴山(今中国和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喀喇昆仑山的一座大山,海拔58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浊浴水,向南流去,注入蕃泽(可能是一个季节性湖泊),水中有很多五彩斑斓的贝类。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但头是白色的,名叫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猫猫)的读音相似。据说畜养这种野兽,可以抵御凶险和不测。    原文:又西二百里,曰符惕之山,其上多棕楠,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符惕山(今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喀喇昆仑山的一座大山,海拔7700米)。山上有很多棕树和枬树,山下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天神江疑居住在这里。山上经常有怪雨发生,因为这里是产生风云的地方。    原文: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敖因,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鸟&,其名曰鸱。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二百二十里,叫三危山(今巴基斯坦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喀喇昆仑山的一座大山,海拔6000米)。相传三青鸟(古籍注解是一位天神)居住在这里。这是一座方圆百里的大山。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但身体是白色的,长着四只角,身上的硬毛又长又密,好像披着蓑衣(古时人们用茅草编织的雨衣),名叫獓因。这种野兽会食人。山中有一种禽鸟,一个头连着三个身子,形状像乐鸟,名叫鸱。    古人说,这座山方圆达百里,即50公里,真是大山呀!不仅有天神三青鸟镇住,还有吃人的怪兽,有一个头连着三个身子的怪鸟。实在太恐怖了!多么可怕的地方呀!  三危山,顾名思义,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传说大禹治水后,尧帝下令迁三苗于三危。所谓三危,就是指这个三危山。  为什么说远古历史中的三危,就是指这个三危山呢?在三危山前面的几座山,山间都有一条通道,是远古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一直到达今日的西亚地区。  其实,迁三苗于三危,并不是说把他们迁移到这座山,而是要他们迁徙到这座大山以外的地方。过了这座大山,就是九州之外,在遥远的地方还有几个州没有治理呢,因此,他们爱去哪里去那里,朝廷就不管了。    那么,三危山之外是什么地方呢?在山的西南方,如今有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山的西北方,有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  其实,在清朝中期,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部分地方,还属于满清人管辖呢,在公元十九世纪才自行独立,离开中国。  
  10月18日 鸿涛说盘   本提示侧重实战,所有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盘,风险自担  解盘以趋势判断为主,注意板块提示  ……直播进行中……   9:36:00 指数在权重股的带动上越过了3000点,盘面上出现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分化,操作要谨慎些。  9:40:10 总之只要抓住蓝筹主线,就能在分化中保持跟随指数赚钱,而选错股目前看就是赚了指数反而亏钱,这点上周已经反复说明了。  9:47:07 静候回落。回落中继续关注蓝筹品种。    9:53:05 今天这种只涨指数不涨个股的格局,其实是自上周起的市场常态,但是今天的分化演绎到了一个极致,开盘就出现了大盘涨小盘跌的背离走势,上周的话,这种走势只是在下午才出现的。  9:55:50 钢铁股开始走强发力,二线梯队蓝筹补涨。        
  好久没有来顶了哈!我继续支持你哈·!
  上传一幅以上各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原文: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一百九十里,叫騩山(今阿富汗法扎巴德东南,一座海拔5600米的大山)。山上有很多美玉,却没有石头。天神耆童居住在山中。耆童经常发出像敲击编钟和磬乐那样的声音,十分悦耳动听。山下有很多堆积在一起的蛇。    原文: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错误,应为多)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五十里,叫天山(今阿富汗昆都士东,一座海拔1900米的山)。山上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还有很多青石和雄黄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英水,向西南方流去,注入汤谷((顾名思义,可能是有温泉的山谷,但地图上没有标示)。  山中有一个天神,形状像黄色的袋囊,能发出像丹火一样红的灵光,长着六只脚,四只翅膀,全身浑然一体,浑浑沌沌,看不出面部和眼睛,却能唱歌跳舞。它就是传说的帝江。    原文: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二百九十里,叫泑山(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东南,一座海拔2200米的大山)。天神蓐收居住在山中。  山上有很多可以做项链装饰物的玉石。山向阳的南面有很多瑾玉和瑜玉(传说品质最好的两种玉石),山背阴的北面有很多青石和雄黄石。  这是一座大山,站在山顶上,向西可以望到太阳落山的景色。那景象十分壮观,气势圆润而浑厚。这是由天神红光所管理的。    原文: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大集}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余鸟&,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译文:再向西行是水路(如今是沼泽地),直线距离一百里,到达翼望山(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西南,一座海拔1400米的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狸(古籍注解为野猫),却只有一只眼睛,有三条尾巴,名叫讙。它发出的叫声像百兽一起嚎叫的共鸣声。据说把这种野兽的皮做成衣服穿着,可以抵御凶险,食用这种兽肉,可以治疗瘅病(可能是由湿热造成的黄疸病)。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乌鸦,却有三个头,六条尾巴。这种禽鸟喜欢嘻笑,名叫鵸余。据说把这种禽鸟的羽毛做成衣服穿着,能使人睡得安稳,不做噩梦,还可以辟凶邪之气。    原文: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译文:以上为西山经第三列山系的开头,从崇吾山出发,至翼望山,共有二十三座山,直线距离六千七百四十四里(约3372千米)。  在这些山中,除了几座山有说明的神灵外,其他山的神灵都是羊身人面的形状。调查时祭祀山神的礼仪是:将一块吉玉(古籍注解为一种优质,带有符彩的玉器)埋入地下,用精选的稷米(俗称谷子,古代主要粮食之一)饭进行供奉。    
  这条山经名山比较多,上古帝王家的后花园貌似在此选址。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喀喇昆仑山风光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阿富汗风光图片,请参考。
  作者:yqer2008 回复日期: 17:22:20 
      什么是木瓜?  像是今日的热带水果菠萝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主,木瓜不是菠萝蜜,是广东的一种水果!现在还有很多.我经常吃,可生吃也可熟吃有清润的功效.秋天吃最好!百度有图有说明你去看一下    ————————————    谢谢您的留言。远古时候的木瓜,是广东人说的岭南四大佳果(荔枝、龙眼、杨桃、木瓜)之一,还是菠萝蜜呢?其实我也不肯定。  我想,蔷薇科的木瓜,即北方人说的木瓜海棠、贴梗海棠,比较接近古人说的木瓜。但广东人喜欢吃的木瓜,与香蕉、菠萝(凤梨)一样,是很古老的热带草本果树,与远古的木瓜也很相似。难以科学断定。  因此,木瓜可能有木本和草本之分。这就是古人的智慧。远古时候,人接近神灵,有灵气,是灵活的,可以变通的,如地球是圆的,运动着的,一年有四季,每天有昼夜一样。欢迎探讨,留言。  
  今天给大家介绍北山经的第三条路线,叫北次三经,即北山经的第三经脉。这是26条山经中距离最长的一条路线。  这条山经总称叫太行山,但起点不在今日太行山附近,也不在中国境内。在思想自由被严重封闭,思维被科学框框严重束缚的时代,发现这条路线,可以说的一个奇迹,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大历史发现。  这条路线的起点在哪里呢?我猜想,如果我不介绍这条路线,可能再过很多年,人们也不一定能把它找出来。因为太令人意想不到了!竟然在阿富汗高原山区,世界著名的巴米扬大佛那座山。是巧合?还是必然?    如果我没有介绍西次三经,大家听到阿富汗高原山区,可能会觉得太离谱,乱点鸳鸯,乱弹琴,古人怎么会选择阿富汗一个贫穷偏僻的山区,作为北次三经的起点呢?但现在应该不会有什么错愕感了吧?因为西次三经来到了阿富汗的马扎里沙里夫。巴米扬与马扎里沙里夫的距离不是太远,只有大约200公里哦!  实在是震撼呀!作为一条山经的起点,意味着四千年前那一带就有都邑,是远古华夏人活动的重要地点。闻名世界的巴米扬大佛的山区,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令世人如此向往呢?     这条路线从今阿富汗的巴米扬北边的大山出发,向东北方行走,进入中国新疆之后,沿着新疆与西藏交界,昆仑山脉以南的山区往东,再往北,穿过昆仑山脉和阿尔金山,然后一直往北走,进入俄罗斯,穿过中西伯利亚,到达今俄罗斯的贝兰加山结束,共有46座山。    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国新疆与西藏之间,北次三经与西次三经是交叉而行的,有三个地方相交会。因此,山名、地理、动植物等可以互相印证。  我相信大家看了介绍之后,对这条路线是不会持异议的。因为古人的记录和现实地理实在是太吻合了,甚至可以用神奇来形容。这不是一座,几座山的相似巧合,而是六千多公里,四十几座山的吻合啊!    当然,这条路线是可以确定的了,但不等于没有其他问题。比如:俄罗斯的贝兰加山,接近北极圈,那里异常的寒冷,大部分时间冰冻积雪,古人怎么能去到那里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此外,古人记录有很多怪兽、怪鸟、怪鱼。实在是很奇怪呀!我都怀疑它们是否真实存在过?您想知道它们的怪形状是怎样的吗?  还有,中国有一个远古神话传说,叫精卫填海,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原来故事的出处,就是这条山经上的一段记录。您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说的吗?与后来人们编写的神话“精卫填海”有什么不同呢?    这是一条很刺激的路线!全程约6175公里,差不多是地球赤道周长的六分之一,需要跨越阿富汗贫穷的北部高原,登上海拔7000米高的喀喇昆仑山,穿过青藏高原的无人区,深入有死亡地带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走过令人恐惧的魔鬼城,在中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四国交界处出境,然后继续北上俄罗斯,进入荒凉的西伯利亚,最后到达北极圈边沿。  害怕了!是吗?不用怕,虽然路途遥远,万水千山,但这条路线没有食人兽。跟我来吧!一定会有收获的。  
  《山海经》的记载如下:    原文: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马军&,善还,其名自訆。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贲鸟&,是善惊,其鸣自訆。    译文:北山第三列山系的开头,总称太行山。它的首座山,叫归山(今阿富汗巴米扬北,北纬35°05,东经67°51,一座海拔3800米的大山)。山上有黄金和玉石,山下有碧玉。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麢羊(可能是羚羊之类),头上却长着四只角,有马一样的尾巴,鸡的爪子,名叫马军(音hun)。马军很灵巧,善于旋转起舞,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喜鹊,身上长着白色的羽毛,红色的尾巴,有六条腿,名叫贲鸟。贲鸟十分敏锐警觉,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    先说说太行山这个名字。在中山经有济山、荆山、岷山、洞庭山,与现在的山名基本相符。但古太行山却不在今山西与河北之间的太行山附近,两者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是有关系的,只是人们的思想太封闭的,无法转过弯来,所以……  因此,很多研究《山海经》的人,像对待古会稽山一样,对古太行山与今太行山是否同一座大山,怎么也想不通。最后也都认为古人的描述太离谱,根本不可能,因而放弃了。  在这里,我想对年轻朋友说一句,有理想的人,不要因为与社会上的主流意见不合,有权威人士认为不可能,就放弃自己的追求。什么主义,什么科学,什么唯物唯心,什么主观客观,让它们统统见鬼吧!只有自然存在的,符合自然道德规律的,才是真的,永恒的。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译文: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龙侯山(今阿富汗杜希城西,北纬35°41,东经68°40,兴都库什山北麓的一座山,海拔18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决決水,向东流去,注入河(今喷赤河支流)。水中有很多人鱼,形状像帝鱼(如娃娃鱼之类),长有四只脚,发出的叫声像婴儿啼哭。据说食用这种鱼,不会患痴疾(可能是痴呆病)。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訆。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马成山(今阿富汗巴格兰东,兴都库什山北侧的一座大山,海拔3800米)。山上有很多五彩斑斓的石头,山背阴的北面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白色的狗,但头是黑色的,长着翅膀,见到人就会飞走,名叫天马,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乌鸦,头却是白色的,身子青色,腿脚黄色,名叫鶌鶋,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据说食用这种禽鸟,不会觉得饥饿,还可以治愈疣病(古籍注解是一种皮肤病)。    原文: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是多松柏,草多茈草。条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长泽。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七十里,叫咸山(今阿富汗塔卢坎南,兴都库什山北侧的一座山,海拔2600米)。山上有很多玉石,山下蕴藏丰富的铜矿。山上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树木大多是松树和柏树,花草最多的是茈草。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条菅水,向西南方流去,注入长泽(今喷赤河支流水域)。水中有很多器酸(可能是一种制作醋酸的水草)。这种水草三年可收割一次。据说食用这种草,可以治愈疠病(古籍注解是麻风病)。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天池之山,其上无草木,多文石。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渑水出焉,潜于其下,其中多黄垩。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天池山(今阿富汗卡卡恩南,兴都库什山北侧的一座大山,海拔32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五彩斑斓的石头。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兔子,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头,背部有一双收藏起来的翅膀,可以展开飞翔,名叫飞鼠。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渑水,水流汇聚山脚下,在地下潜流,水中有很多黄垩土。    我在西次三经介绍过天山,这座山叫天池山,两座山相距只有大约100公里。今新疆也有天山和天池。真是巧合吧!  大家还记得周穆王去西域巡游的故事吗?里面有天山和天池哦!很多人都以为是今新疆的天山和天池。原来在三千年前,周穆王所到西域,遇见的女王西王母,是在此地呀!现在思路清晰了吗?  我解读的《山海经》面世之后,很多远古历史的谬误,都将会一一消除。  
  楼主可当:山海经的研究者!
  呵呵,周穆王西游的胜地令人神往,可是阿富汗地区现在是干旱的荒漠耶,气候变化之大,着实令人叹息。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巴米扬风光图片,请参考。
  最终回成一句话 我们离末日越来越近了哈!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喷赤河风光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阿富汗少女图片,请参考。
  原文: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留,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鱼臽&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阳山(今阿富汗汉杜德西北,帕米尔高原上的一座大山,海拔5600米)。山上有很多玉石,山下有很多黄金,并蕴藏丰富的铜矿。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牛,但尾巴是红色的,颈上长着一个大肉瘤,肉瘤像个米斗,名叫领胡。它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据说食用这种兽肉,可以治愈癫狂病。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雌雉(古籍注解是一种羽毛灰砂褐色,尾巴短小的野鸡),身上却长着五彩花纹的羽毛,是一种雌雄同体的禽鸟,名叫象蛇。它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留水,向南流去,注入河(今喷赤河)。水中有一种鱼,叫臽(音xian)父鱼,形状像鲋鱼(即鲫鱼),有鱼的头,却长着猪的身子。据说食用这种鱼,可以治愈呕吐病。    原文: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五十里,叫贲闻山(今阿富汗帕图谢赫东,兴都库什山的一座大山,海拔5000米)。山上有很多苍玉,山下蕴藏丰富的黄垩土,还有很多涅石。    这座山位于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中国新疆、塔吉克斯坦四国交界,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不妨告诉大家,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这一带还属于满清皇朝的辖地。    原文: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氵联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一百里,叫王屋山(今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中国新疆交界,兴都库什山的一座大山,海拔6000米)。山上有很多石头。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联水,向西北方流去,注入泰泽(今帕米尔高原上的湖泊)。    原文: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教山(今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西,帕米尔高原的一座大山,可能是今慕土塔格山,海拔7500米)。山上有很多玉石,但没有石头。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教水,向西流去,注入河(今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两个山脉分界的低地)。这条河冬季干枯,夏天才有水流,其实是一条干河(即一条季节性河流,因海拔太高,冬天冰封干枯)。在教水流经的河道中,有两座小山,方圆各三百步(大约250米),叫发丸山,山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当我在Google地形图上,仔细查看这座山,并沿着古人所说的教水流经的河道搜索时,忽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有什么发现吗?  原来在今慕土塔格山西边有一条干河(即季节性河流),河床海拔3760米,河宽3000米,河中有两座小山(北纬38°12,东经74°04),小山高出平坦的河床100多米,山的直径大约300米。其情形竟然与四千多年前,古人的记录几乎一模一样。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看Google地形图。    原文: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藇,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译文:再向南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景山(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南,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之间的一座大山,海拔5200米)。站在山顶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今克什米尔地区的斯利那加盆地,大部分水域已干涸),向北可以望见少泽(今乌兹别克斯坦浩罕盆地,大部分水域已干涸)。  山上生长着很多花草和薯类植物,花草大多是秦椒。山背阴的北面有很多赭石,山向阳的南面有很多玉石。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蛇,长着四只翅膀,六只眼睛,六条腿,名叫酸与。它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据说谁见到这种禽鸟出现,他的都邑就会发生使人惊恐的事情。    古人说这里有一种形状像蛇,长着四只翅膀,六只眼睛,六条腿的怪鸟。神奇吧!是真实的呢?还是古人的创造?   如果是真实的,说明现代科学灌输给我们的自然知识太幼稚可笑!如果是古人创造出来的,说明远古人类的创造力太强了。美国好莱坞的科幻电影还没有创造出这样有趣的异形呢!是不是?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伟大的愚公移山故事里有太行山、王屋山,这个山经的总称是太行山,其中有个王屋山。难道愚公移山发生地就是这里?  可我们国内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在山西和河南一带,究竟愚公移的山是哪两座呢?
  楼主神人,山海经从未研究的如此具象,盼出书!
  感谢大树,让我见识了山海经。从看到帖子以来几乎天天紧跟队伍,一直有个疑问,古人描述了许多让我们想象不到的动物,而且常人看到就会有什么事发生;我想是否这些动物平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只有到这个地方要发生灾难或其他重要的事件,也就是机缘到了,自然就可以被常人看见。这些考察的古人可能具有可以看到这些动物和山神的能力,所以他们就可以看见,能够描述出来。记得佛经里说过,菩萨、罗汉入定后就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事,这些古人可能也有这种能力吧。
  顶起,学习!
  终于赶上大部队了,,,楼主的贴子实在好看!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帕米尔风光图片,请参考。
  太长了,看的头晕,帮顶!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喀什风光图片,请参考。
  原文: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译文:再向东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二十里,叫孟门山(今中国新疆与克什米尔交界,喀喇昆仑山的一座大山,海拔6200米)。山上有很多苍玉,还有很多黄金,山下蕴藏丰富的黄垩土和涅石。    原文: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译文:再向东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二十里,叫平山(今印度克什米尔与中国西藏交界,喀喇昆仑山的一座山,海拔5600米)。山上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平水,流到山脚下形成湖泊,水潜地下流走,水中有很多美玉。    原文:又东二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玄&石肃&。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京山(今新疆和田西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山,海拔5600米)。山上有很多美玉,有茂密的漆树,还有大片的竹林。山向阳的南面蕴藏丰富的赤铜矿,山背阴的北面有很多玄肃(古籍注解是黑色的磨刀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高水,向南流去,注入河(今班公湖水域,大部分河段已干涸)。    原文: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虫尾山(今西藏阿里日土县东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山,海拔5300米)。山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下生长着茂密的竹林,有很多青玉和碧玉。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丹水,向南流去,注入河(今班公湖水域,大部分河段已干涸);还有一条溪水,叫薄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黄泽(现已干涸,留下一些零星湖泊)。    原文:又东三百里,曰彭毗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彭毗山(今西藏革吉县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山,海拔56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水流。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蚤林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河(现已干涸)。还有一条溪水,叫肥水,向南流去,注入床水(现已干涸),水中有很多肥遗蛇。    原文: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习,食之不灂。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一百八十里,叫小侯山(今西藏改则县西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山,海拔54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明漳水,向南流去,注入黄泽(今大部分水域已干涸,只有零星小湖泊)。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乌鸦,却长着有花纹的白色羽毛,名叫鸪习。据说食用这种禽鸟,可以使眼睛明亮,不会两眼昏花。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原文: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流注于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七十里,叫泰头山(今西藏改则县东北,昆仑山脉南面的一座大山,海拔56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共水,向南流去,注入池水(现已干涸)。山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箭竹。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轩辕山(今新疆且末县南,喀拉米兰山口西边,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5300米)。山上蕴藏丰富的铜矿,山下生长着茂密的竹林。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枭(即猫头鹰),但头白色,名叫黄鸟。黄鸟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据说食用这种鸟,能使人消除嫉妒心。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氾水。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谒戾山(今且末县南,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5200米)。山上有很多松树和柏树,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沁水,向南流去,注入河(今已干涸)。  山的东面有一片山林,叫丹林。丹林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丹林水,向南流去,注入河(今已干涸)。山中还有一条溪水,叫婴侯水,向北流去,注入汜水(今已干涸)。    原文: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沮洳山(今新疆且末县东南,昆仑山脉的一座大山,即木孜塔格山,海拔69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濝水,向南流去,注入河(现已干涸)。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神囷山(今新疆且末县东,阿尔金山的一座大山,海拔4600米)。山上有很多五彩斑斓的石头,山下有很多白蛇,还有很多飞虫(古籍注解是一种小飞虫,数量很大,成群乱飞)。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黄水,向东流去,注入洹水(现已干涸);山中还有一条溪水,叫滏水,向东流去,注入欧水(现已干涸)。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非常喜欢大树讲解的山海经,一直以来都对山海经这本书感兴趣,但是读不懂,有了大树的讲解,就容易懂了,谢谢大树!
  远古人类可能确实是上一次自然变迁的生存者吧?  地壳变迁,洪水泛滥,上一次的亚特兰蒂斯古文明消亡了,而昆仑山脉崛起,生存的人类当然都往高处跑了    等阿富汗打仗结束了,考古队进驻,是不是会发现更多古文明遗迹呢?
  看大树的帖子,马上有一种返璞归真、敬畏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
  只关心现在
  学习了
  民间神人啊
  做个记号。。。
  气候的变化似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要不然,古楼兰什么的,怎么能永远消失在风沙之中。
  多谢大树这么辛苦的为大家讲解《山海经》的真谛,在这里顶一个!
  请问楼主:韩国在 山海经 里可有提到过么?
  请问楼主:韩国在 山海经 里可有提到过么?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塔什库尔干县风光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和田风光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阿尔金山风光图片,请参考。
  同学新疆游玩回来说那很美。。。
  作者:ilovemygf 回复日期: 15:34:26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伟大的愚公移山故事里有太行山、王屋山,这个山经的总称是太行山,其中有个王屋山。难道愚公移山发生地就是这里?    可我们国内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在山西和河南一带,究竟愚公移的山是哪两座呢?  ————————————    谢谢您,提了很好的问题。  神话《愚公移山》一文出自《列子。汤问》。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自《山海经》破解之后,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探讨了。  一、太行,王屋二山。可能不是两座山,而是太行山脉的王屋山之误。  二、方七百里,高万仞。方圆七百里,大约就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交界的范围。远古一仞,约20厘米,高万仞,就是2000米。这个高度不是指海拔高度,而是山高。以帕米尔高原大约海拔4000米算,加上这座山高2000米,就是海拔6000米,与北山经的王屋山相符。  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注意这个“本”字。本来是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但后来被天帝下令搬走了。  大山被搬走之后,放在哪里呢?不会抛到东海(太平洋)填海造田吧!呵呵!  原来呀,放在今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上了。  古人的想象力,真是令人佩服啊!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伟大的愚公移山故事里有太行山、王屋山,这个山经的总称是太行山,其中有个王屋山。难道愚公移山发生地就是这里?      可我们国内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在山西和河南一带,究竟愚公移的山是哪两座呢?    ————————————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发鸠山(今新疆若羌县西,塔里木盆地东南边沿的一座小山,海拔800米)。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柘树(古籍注解是一种桑树,叶子可以喂养蚕虫,果实可以吃,树根树皮可作药用)。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乌鸦,头有花纹,嘴白色,脚红色,名叫精卫。精卫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相传精卫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不幸遇溺,淹死在海里,没有返回,因而变成了精卫鸟。精卫鸟常常嘴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飞去东海,想要填平东海。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漳水,向东流去,注入河(今车尔河,可能是流入罗布泊一带水域的河流,现大部分已干涸)。    流传几千年的精卫填海的神话,原来出自这里!这个神话在四千年前已经存在,它究竟流传了多少年,实在没有人知道啊!    社会上流传的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有把东海说成是今太平洋,西海是今大西洋的。大家想想,精卫是一只小鸟,怎么能常常飞去那么远呢?这种理解是不是很傻呀!真是对古人智慧的糟蹋啊!   古人说的东海,其实是指今柴达木盆地。西海是在柴达木盆地西边的塔里木盆地。这两个青藏高原上的盆地,原来都有广阔的水域,所以称为海。但由于地球运动改变,气候环境发生变化,现在大部分已干涸,成为沙漠,只留下一些河流和小湖泊了。  古人说的西山,是处于东海与西海之间的大山,即今阿尔金山。那是一座神山,那里有天帝在下界蓄养兽禽的苑圃。精卫鸟是神鸟,经常飞到那里去是很自然的事吧!常常从西山衔树枝石子飞去东海,是不是才合理呢!    原文: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浊漳之水。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一百二十里,叫少山(今新疆若羌县西北,塔里木盆地东南边沿的一座小山,海拔800米)。山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山下蕴藏丰富的铜矿。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清漳水,向东流去,注入浊漳水(今车尔河,大部分已干涸)。    原文: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译文:再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锡山(今新疆若羌县东北,塔里木盆地东边的一座小山,海拔800米)。山上有很多玉石,山下遍布砥石(即磨刀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牛首水,向东流去,注入滏水(今已干涸,成为沼泽地)。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景山(今新疆尉犁县东南,库鲁克塔格山脉南部的一座小山,海拔800米)。山上有很多美玉。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景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海泽(今罗布泊一带,原来水域很大,现大部分已干涸)。    这座山位于今塔里木河与孔雀河之间,原来东有罗布泊水域,西有塔里木盆地大海。远古时候风景必定很优美,所以才被称为景山呀!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古楼兰城就在附近。古楼兰城遗址被发现,吸引很多科学家前来探险。但古楼兰国是如何消失的,至今没有定论。  据说公元十二世纪,元朝初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曾途经罗布镇。他称罗布是一个大城。罗布镇位于罗布泊的边沿。    原文: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一百里,叫题首山(今新疆尉犁县东,库鲁克塔格山脉的一座大山,海拔2000米)。山上有玉石,还有很多石头,但没有水流。    原文:又北百里,曰绣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栒,其草多芍药、芎藭。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鳠、黾。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一百里,叫绣山(今新疆和硕县东南,天山东南部的一座山,海拔1600米)。山上有玉石,有青玉和碧玉。  山上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树木大多是栒树(古籍注解是一种灌木,古人用来制作拐杖),花草最多的是芍药(一种多年生草本花卉)和芎藭(一种草药)。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洧水,向东流去,注入河(今已干涸),水中有很多鳠鱼(古籍注解为一种体形细小的鱼类)和黾(一种体形细小的蛙类)。    原文: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一百二十里,叫松山(今新疆托克逊县南,天山东南部的一座山,海拔5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阳水,向东北方流去,注入河(今艾丁湖周边,大部分已干涸)。    原文: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溹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泜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泜泽。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一百二十里,叫敦与山(今新疆吐鲁番西,天山东南部的一座小山,海拔4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山的南面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溹水,向东流去,注入泰陆水(现已干涸);山的北面也有一条溪水,叫泜水,向东流去,注入彭水(现已干涸);山中还有一条溪水,叫槐水,向东流去,注入泜泽。(今艾丁湖一带。原来有大片水域,现大部分已干涸,只留下一些零星的湖泊。)    现在,站在艾丁湖边,四周望不见鱼游鸟飞,唯有成群的小飞虫不时掠过天空,脚下偶尔窜过一只野兔或小老鼠。  但不必失望,在早晚时分,艾丁湖的景色非常迷人。那景象实在是太美!如梦幻一般。太美了!可使人产生冲进湖里,深入其中的冲动!哎呀……  危险!快回来!那是海市蜃楼!哦,原来湖面上坚硬的泥土,只是假象,真是迷惑人啊!不少初来的游客因此陷入了泥淖。   
  楼主能不能检查一下,西次三经好像只介绍21座山。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作者:红尘逍遥游 回复日期: 10:03:54 
      楼主能不能检查一下,西次三经好像只介绍21座山。  ————————    谢谢红尘,您真是细心!我是介绍了22座山。多个《山海经》版本都是记录了22座山,但后面的标注有23座山,少了一座。  那么,究竟是23座山,还是22座呢?我未能确定。有两种可能:一、本来就是22座山,后面的标注错误。二、应为23座山,中间有一座山漏掉了。  请大家注意,如果是23座山,有可能在第6-7座山之间出问题了。第7座山的原文: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我把它修改了:又西「三」(三字错,应为七字)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如果原文没有错,那么,在槐江山之前应该还有一座山,距离为四百里,是柴达木盆地北边的一座小山。可能由于记录很简单,传抄时漏掉了。  因此,我以为这个错误对其他各山的定位影响不大。  欢迎大家留言,指出我解读中的错误,及时纠正,让大家获得更准确的信息。谢谢!  
  做个记号......................................
  呵呵,顶起来。
  今天花了一天时间看了此神贴,很给力,先向楼主表敬意。。。\(^o^)/~    我没有看过《山海经》,所以对楼主的发现不能发表什么看法,但是,对于楼主的精神主旨,我是很赞同很赞同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天涯留下脚印。    科学迷信,这个词,我在最近一年也深有感悟,所以今天看到楼主这个看法,我也很惊奇,很巧,O(∩_∩)O~,也许是我以前看到别人也这么说了,实在是记不得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很正确的,但是什么是实事求是,就是个境界了,要想实事求是,得先解放思想,天马行空也比固步自封要好(通篇看下来,觉得很郁闷的一点就是,楼对于康熙和满清的注释,哎,我是满族,那毕竟是偶的先祖)。不是眼见才为实,不一定科学证实的就是真的,科学也是个工具而已,也是有局限的,相比科学,我跟更愿意相信人脑,相信天地万物生灵,相信宇宙星空。不客气的说,我就是相信鬼力乱神,也不完全相信科学,科学总是把目前不能证实的东西就认为是不存在的,我觉得这是相当错误的,这说明科学还很有限而已。大自然才是奥妙的。自然规律,违背不了。一切皆有定数,变化才是永恒的。    今天看到这个贴,让我有了久违了的思考的感觉,呵呵,就是楼中某位回复的,能够摸到自己灵魂的感觉,这个感觉不是时时有的,因为常常都觉得流于生活繁复中了,清明时刻很有限。而且人生也是一段一段的,在高中时期,可能是接触了很多书和信息,一下子对于自己的三观有颠覆性的毁灭,那个阶段简直是暗无天日,呵呵,那时候不知道,现在回想,那会估计有点抑郁症,孤僻寡言,喜欢坐在墙角的地上,呵呵,什么都想不明白,觉得脑子里一团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思考和晃神就成了必然,总是在徘徊,在挣扎,在彷徨,在寻找。这样过了5,6年吧,觉得慢慢思路清晰,渐渐有了自己新的理念。自己走出来了,人就淡然下来了,平静下来了。这个形成的过程真的是很艰苦。但是形成之后,就会觉得社会大不同了,就觉得社会标准是社会想给我的,我不见得接受,我有我的准则我的想法,我要尽力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我想做的能做的。所以,我也很觉得韩寒了不起,他总是在做他喜欢又想干的事,他不被社会标准所束缚,活得出自己,非常棒。    所以,楼主很厉害,有自己的思想,融汇贯通,而且在认真执着的做着一件事,相信着一件事,顺其自然,真实地活着其实很不易。我现在就追求,随遇而安,现实温暖,我没有更广阔的胸襟和渊博的学识去改变引导世界,我只能尽力做好我自己的部分。这是个让人无力的年代。    哦,顺便说一句,楼主,关于你提供的一张关于周至县的照片有误啊,嘿嘿,那不是周至县,那是四川川西稻城的红草地的图片,呵呵,恰好几年前我去过那里,所以,我确定,那是稻城。附上我的稻城照片啊,你看,是不是?    四川-川西-稻城-红草地
  又来记号了
  马克                            ··········
  我的马克在哪里??????????                    天涯又吃了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尉犁县风光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吐鲁番火焰山图片,请参考。
  原文: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洧水。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一百七十里,叫柘山(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博格达山南面的一座大山,海拔4500米)。山向阳的南面有黄金和玉石,山背阴的北面有铁矿。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历聚水,向北流去,注入洧水(今白杨河)。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皋泽,其中多礨石。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维龙山(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准噶尔盆地东边,卡拉麦里岭西边的一座山,海拔600米)。山上有碧玉。山向阳的南面有黄金,山背阴的北面有铁矿。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肥水,向东流去,注入皋泽(现已干涸),水中有很多礨石(古籍注解为湖中突出水面的大石头,其实可能是大小适合砌墙的石头,也可作为军事投石用)。山中还有一条溪水,叫敞铁水,向北流去,注入大泽(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原来有大片水域)。    原文: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一百八十里,叫白马山(今新疆青河县西南,准噶尔盆地东边的一座山,海拔700米)。山向阳的南面有很多石头和玉石,山背阴的北面蕴藏丰富的铁矿和赤铜矿。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木马水,向东北方流去(经今乌伦古河),注入虖沱(今乌伦古湖一带,估计原来有广阔的水域)。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这座山与空桑之山的位置调换错了),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东々,其鸣自訆。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泰戏山(今新疆富蕴县西北的一座山,海拔8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却长着一只角,一只眼睛,眼睛长在耳朵的背后,名叫羊东东,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虖沱水,向东流去,注入溇水(今额尔齐斯河支流)。山南面还有一条溪水,叫液女水,向南流去,注入沁水(今额尔齐斯河)。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这座山与泰戏之山位置调换错了)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空桑山(今新疆阿勒泰东北,海拔31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峰冬夏季都有积雪。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空桑水,向东流去,注入虖沱(今乌伦古湖)。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石山(今蒙古国乌列盖西北,蒙古与俄罗斯交界,萨彦岭的一座大山,海拔3400米)。山上有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濩濩水,向东流去,注入虖沱(今乌伦古湖);山中还有一条溪水,叫鲜于水,向南流去,然后注入虖沱。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皋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童戎山(今俄罗斯阿克塔什东南,萨彦岭的一座大山,海拔27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皋涂水,向东流去,注入溇液水(现已干涸)。    原文: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再向北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高是山(今俄罗斯阿克塔什东北,萨彦岭的一座大山,海拔25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滋水,向南流去,注入虖沱。山上森林茂密,花草繁盛,树木最多的是棕树,花草大多是条草。山中还有一条溪水,叫滱水,向东流去,注入河(古黑河,今叶尼塞河)。  
  上传一幅以上几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大家周末好!  西次3经各山经纬度:  西次3经1-崇吾山
32°59'37.05&北 102°28'29.72&东    西次3经2-长沙山
33°58'58.13&北 101°22'20.66&东    西次3经3-不周山
35°11'32.28&北
99°58'54.71&东    西次3经4-峚山
36°32'16.40&北
98°21'19.96&东    西次3经5-钟山
37°52'3.75&北
96°40'9.58&东    西次3经6-泰器山
37°52'9.41&北
95°38'42.37&东    西次3经7-槐江山
37°50'56.97&北
91°33'8.82&东    西次3经8-昆仑丘
36°26'31.12&北
90° 8'25.07&东    西次3经9-乐游山
35° 7'29.12&北
88°53'0.62&东    西次3经10-1-流沙
35° 8'19.66&北
86°41'10.10&东    西次3经10-2嬴母山
35° 8'36.27&北
85°35'13.94&东    西次3经11-玉山
36°15'12.79&北
84°12'37.37&东    西次3经12-轩辕丘
36°14'58.78&北
81°32'13.49&东    西次3经13-积石山
36°14'58.80&北
79°51'50.74&东    西次3经14-长留山
36°14'59.62&北
78°44'59.95&东    西次3经15-章莪山
36°14'40.67&北
77°11'26.25&东    西次3经16-阴山
36°14'11.50&北
75°31'11.27&东    西次3经17-符惕山
36°14'10.68&北
74°24'21.12&东    西次3经18-三危山
36°13'57.68&北
73°10'48.94&东    西次3经19-騩山
36°14'7.62&北
72° 7'13.17&东    西次3经20-天山
36°13'21.06&北
70°10'23.76&东    西次3经21-泑山
36°13'38.22&北
68°33'24.62&东    西次3经22-翼望山
36°13'48.99&北
68° 0'19.19&东
  最近比较忙,又由于这条线路太长,拼接起来太大了会没办法上传。  传个小图大家蛮看看吧。
  不好说,所以就不说了
  打酱油的来了!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乌鲁木齐风光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光图片,请参考。
  作者:红尘逍遥游 回复日期: 15:00:52 
        传个小图大家蛮看看吧。    ——————————  谢谢红尘,辛苦啦!  
  作者:白丁5826696 回复日期: 16:11:58 
    感谢大树,让我见识了山海经。从看到帖子以来几乎天天紧跟队伍,一直有个疑问,古人描述了许多让我们想象不到的动物,而且常人看到就会有什么事发生;我想是否这些动物平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只有到这个地方要发生灾难或其他重要的事件,也就是机缘到了,自然就可以被常人看见。这些考察的古人可能具有可以看到这些动物和山神的能力,所以他们就可以看见,能够描述出来。记得佛经里说过,菩萨、罗汉入定后就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事,这些古人可能也有这种能力吧。    ————————————  谢谢您的留言。当今社会,有您这样的想法,真是难得!我认同您的看法,并且相信经常来看这个贴的朋友,也会有同感的。谢谢!  
  感谢大树的奉献精神。关注这个帖子很长时间了,很受启发,认识人类的历史和宿命是一件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我想大树对《山海经》的解读对以后将产生一个不可估量的影响,希望大树加油!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道手机号怎么整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