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打破惯性思维的例子兜圈子似的思维方式???

疑难案件的侦查思维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页¥1.002页¥1.002页¥2.005页¥2.002页¥1.00 6页¥2.003页¥2.002页1下载券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1下载券14页2下载券65页免费27页免费3页免费
疑难案件的侦查思维对策|作​为​现​阶​段​全​国​的​三​大​侦​查​学​博​导​之​一​,​财​大​的​教​授​,​他​的​论​文​你​们​可​以​看​看​!​有​些​写​的​非​常​不​错​!​仅​供​参​考​学​习​,​勿​做​他​用​,​违​者​必​究​!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对思维方式的诊断:我的一份测评答卷_施文的博客_天涯博客
自由的追寻,思想的舞者。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103012位
(1)(2)(4)(4)(3)(4)(3)(4)(3)(4)(4)(4)(3)(2)
    对思维方式的诊断:我的一份测评答卷    前不久,偶读曹政钧《当代中国人思考力状况简报》一文,并且填写了一份由曹先生提供的思维测评答卷:《测评一下,您的思维方式需要完善吗》。笔者平日自诩思想者,对于文化、思维的问题都还是很关注嘀,所以,认真回答了试卷上的问题,彻底地自我诊断一番,并对曹先生提出的“文化诊断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部分试题及所作回答如下:  (一)“一种无序的文化繁荣和混乱的思想活跃,带给人们的不是知识和智慧,而是精神的疲惫和理性的迷茫,为此,我们开创并力行一门新型学科——文化诊断学。我们认为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该建立一门文化诊断学,使之具有学科的性质,并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自觉运用”……对此,您的看法是:  1、同意这个观点( );2、不同意这个观点( );  3、觉得有一点道理,但是不完全认同这个说法( √);4、说不清( )      5、请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答)如果说现今中国人的思想真的是无序和混乱的,那么,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可以成为大家共识与常识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些价值观之上的行为规则、伦理底线。但这在当前的中国谈何容易:官方、民间、知识分子之间是分裂的。官方提供的共产主义理想早已为人抛弃,还欺骗和愚弄人们的头脑;知识分子也分裂为左派、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诸多阵营;民间历来是趋利避害、藏污纳垢之地。对这些诊断一下是可以的,但是,“使之具有学科的性质,并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和自觉运用”,话说得有点大了吧。一门文化诊断学,就能解决中国当前这么多思想问题?特别是,她将如何面对根本不鼓励人自由思考和公开表达的蛮横权力?如何面对人们因自由思考而带来的可能被失踪、被逮捕、被精神病的恐惧感?所以,我对于所谓文化诊断学的前景并不看好。没有一个价值中立、讲究自由、宽容原则的政府,会有社会上的百家争鸣?会有真正无所畏惧的独立思考和自由创造吗?另外,这门学问真的做成了,会不会成为新的思考的教条,反而成为人们独立、自由思考的累赘呢?要知道,那些著名的作家,并不是一定要学创作学才会写作的。有些人学了文艺学的创作原理,反而不会写作了!因为脑子里全是那些有关写作的条条框框。我们成为学科的文化诊断学最后会不会为人们思考的设下新的条条框框?所以,搞这么个东东到底有无必要?还请三思。  
  (二)“有什么样的文化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供给。当人们具有诊断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就会形成对文化的正确态度,从而产生对文化的健康需求,这种正确态度和健康需求必然会促使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文化诊断学也是培育和提升人们诊断文化和驾驭文化的能力的一门学科。然而,要培养和提高人们诊断文化和驾驭文化的能力,必先提高人们的思考力水平,要提高人们的思考力水平,必先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此,您的看法是:  1、同意这个观点( );2、不同意这个观点( );  3、觉得有一点道理,但是不完全认同这个说法( √);4、说不清( )  5、请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答)“要提高人们的思考力水平,必先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_最后这句话我还是认同的。但是,前面说“会形成对文化的正确态度,从而产生对文化的健康需求,这种正确态度和健康需求必然会促使文化的健康发展。”这两句话就不敢恭维了。正确?健康?我们还是在非科学的人文学科领域,慎用“正确”和“健康”等词汇吧。在人文学科领域,重要的是思想和信仰的自由,以此来保持思想文化的差异和多样,一旦正确、健康起来,我恐怕会走向以上自由原则的反面。谁有资格判定他人的想法和态度是健康和正确的?这个判定人会不会因此党同伐异,唯我独尊?如果再跟专制权力相结合,将思想意识形态化,恐怕会更不妙。当我们总是听说某某主义是科学真理的时候,这种情形是不是总在发生呢?     (三)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无论是文化创造还是文化欣赏以及文化借鉴,都离不开创造力,而一切创造活动都是思考力的对象化过程。因此,文化诊断学在方法上主要通过诊断思考力体系的完整性程度和思维方式的完善性程度,进而诊断行为方式的合理性程度——在思考力的对象化过程中达到对文化的诊断”。对此,您的看法是:  1、同意这个观点( );2、不同意这个观点( );  3、觉得有一点道理,但是不完全认同这个说法(√ );4、说不清( )      5、请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答)人类最富于创造力的时期,是所谓“轴心时代”吧,也就是孔子、释迦牟尼、柏拉图的时代。为什么会在那短短几百年间,释放出那么大的创造能量,产生那么多伟大的、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精神导师和思想家?另一个创造时期,就是西方近现代时期,这个时期塑造了我们现代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会发现上述时代有如下特点:1、政治权力分散,社会控制宽松;2、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3、自由表达,百家争鸣;4、个体觉醒,人类视野,奠定了奉行至今的慈悲仁爱、理性反思、平等自由等原则。所以,对于思想文化的创造力来说,重要的是一套核心的信仰和价值观,以及宽松民主的思想、言论环境。这是“道”;而所谓思考力、思维方式等等,只是外在的“技”。恐怕“文化诊断学”重“技”轻“道”,舍本求末了。  (一)请对自己的思维特征做自我评价,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答:平日自诩为一个思想者,喜欢胡思乱想。大学文科教育出身,但看书较杂,自学心得比从教科书上学到的东西多得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自己的信仰或价值观,“吾道一以贯之”,思言一致,言行一致。这是作为一个人文学者核心的东西,是我之所以为我的东西。而所谓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等等,只是吾道之一种外在表现,或达成吾道的一种途径手段,是技术层面的东西。“道”永远高于“技”,后者永远为前者所统帅。恐怕所谓“文化诊断学”过于注重“技”而忽略了更根本的“道”,所造就的只是“匠”,而非“师”。  (二)如何理解:盈利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请问,诚信和盈利到底哪一个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二者是否存在矛盾?  答:这是一个可以在一般意义上来回答的问题吗?在良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诚信的企业早就倒闭了,还怎么赢利?但是,在不完善、不公平的经济体下,企业有可能被负淘汰,不造假就赚不了钱。脱离开实际社会情形,单纯讨论理想模型是没有意义的。古代西方哲学家可以论证“飞矢不动”、“兔子追不上乌龟”,我国古代也有“白马非马”之说。如果不考虑其前提条件,我们其实是很难单纯在理论上驳倒他们的。有时候理论和实际就不是一回事,我们最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在“真空”里兜圈子。  (三)坚贞不屈——核心价值观念是不变的;适者生存——必须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请问:您认为如何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答:二者只是对立关系,不能统一起来吗?既然是核心价值观,那就是内在不可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某些外在的方法和形式。我如果不能生存下去,或者不能让更多的人更好地生存,又如何是值得我们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呢?譬如孝道,我们今天当然不搞“三年之丧”,父母去世之后为其守孝三年,但是,孝敬父母,用符合我们现代社会、今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在父母生前对他们尊敬一点、好一点,难道不应该吗?  (四)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企业要实施人性化管理;铁面无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答:奇怪啊!人性化管理和规章制度存在矛盾?!如果规章制度是非人性化的,这样的规章制度早该改革了。  我将答卷用电子邮件寄出,曹先生很快回信了。他针对笔者的答卷对本人的思维诊断了一番,着重指出:  从您的理解方式来看,您似乎把文化诊断学理解为“文化屠宰学”或者“文化打击学”。医生给病人诊断病因或治疗病症,并不是对病人采取打击性和消灭性的手段——对文化进行分析诊断也并不是罢黜百家,而是以创造力为核心,以合理性为导向,以真理结构为理论基础,以多元化统一为原则,以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驾驭能力为根本,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并对文化创造活动中的不合理现象提出解决方案。由于文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要想对文化做出科学诊断必须提高思考力水平,因此,建立思维体系、完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的对象化能力是文化诊断学的基本前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一再强调说:“文化是创造力的对象化,创造力是思考力的对象化。”  曹先生的诊断,笔者还是颇受启发,并且让我更加关注文化、思维问题,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反思的机会,所以,笔者在此表达衷心的感谢。但是,他的回答也有让人不甚满意之处,回避了一些重要问题。笔者因此回信答复:  “正如您所言,学无止境。何况现代思想、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反思性,所以思想文化的反思和诊断是必要的。有感于许多很好的思想,比如我们熟悉的某某主义,最后却被僵化、庸俗化。但愿文化诊断学不会那样,如您所言,不会是“文化打击学”、“文化屠宰学”。要避免这点,唯有民主自由。  
“我在答卷中谈到的现实问题、原则问题被回避了。我一直困惑的是:在一党专制的蛮横权力之下,如何能够做到“正确的”、“健康的”独立思考和公开表达?我还是一直坚持,重要的是民主自由的根本原则,是“道”,而不是方法、技巧等等之“技”。只能由道来统帅技,而技的层面的东西,根本解决不了道的问题。我担心,文化诊断学,过于注重技的问题,而忽略了更根本的道了。”  曹先生来信答:“您的问题,您已经解答了:没有道的驾驭就没有技的创造性运用。文化诊断学也是这样,首先需要建立文化诊断学的理论体系,才能有文化诊断的具体运用——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但笔者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即独立思考的社会语境这样的现实问题还是未能言及。不奇怪,虽然很多人会勇于思考,关注思维方式的问题,但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民主自由的斗士。  后来,曹先生再次来信,继续用他所开创的文化诊断学对笔者的思维进行分析和指导,并极力推荐他的学习材料《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说明》。最后,他发来相关材料希望笔者参加他主持的“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以全面提高和完善本人的思维能力。学习费用:“暂定(推广阶段特别优惠)500元/人/年”。  呵呵,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曹先生那样热心为人诊断,是为了招徒授学啊。可惜,笔者虽有心诊断,却无暇学习,这每年500元曹先生在笔者身上是赚不到了。但是,衷心感谢曹先生多次悉心指导,这里也替他做一个免费的广告:如果您也对文化、思维问题感兴趣,不妨自我诊断一番;如有必要,可参加曹先生的在线学习。欢迎您的关注和加盟!  附:思维方式自我测评,请登录  /965.html  曹政钧网上联系方式:  文化诊断学网易博客http://cj./  新浪博客 .cn/caozhengjun2008  邮箱:    或者:   施文,。  分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破思维里的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