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阿爱丽丝梦游仙境2》

&>&&>&&>&&>&正文
  由迪斯尼推出的最新作品Alice In Wonderland C An Adventure Beyond The Mirror近日上架了,相信很多广大的迪斯尼FANS欣喜若狂了,现在在iPhone也能体验这款电影改编的游戏了,不知道游戏素质如何的朋友不妨来看看。
游戏如果地域语言选为中文,游戏的界面也会成为中文&
  这款Alice In Wonderland C An Adventure Beyond The Mirror,拥有着童话的另类风格,游戏的题材选取了经典名著阿丽丝梦游记的图示。虽说题材源自爱丽丝梦游仙境,但是主角爱丽丝已经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小女孩,而是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游戏的画面比较朴素,这在众多华丽的iPhone游戏中表现确实很平平,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冲动,但是毕竟是迪斯尼的作品,游戏的配乐营造的十分到位。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下次自动登录
其他方式:
请选择收件人
李娜老师-8年级
数学加老师老师-
王垚老师-9年级
廖延梅老师-7年级
张昊宇老师-5年级
王洋老师-6年级
马敬煜老师-4年级
王洋、马敬煜老师-5年级
杨海斌老师-中考录播高分攻略
> 《爱丽丝梦游仙境》:数学老师写的童话为什么能火?
《爱丽丝梦游仙境》:数学老师写的童话为什么能火?
18: 06&&&&& 浏览次数:
&&&&日,首版《爱丽丝梦游仙境》面世。至今,整整150年过去了,这部由牛津大学数学教授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依然是全球读者青睐的读物。它被翻译成170多种语言,流传之广据称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它被改编成音乐剧、电影、视频游戏等,以各种艺术形式证明自己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它的魅力究竟何在?为什么数学老师写的童话也能火150年?今天数学加小编就带你们来一探究竟。
&&&&了不起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元素
&&&&今年《爱丽丝梦游仙境》原著150岁了,世界各地的纪念活动不断。比如,英国皇家邮政发行了一套10枚以该故事为主题的邮票;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童年博物馆推出了关于该童话的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全程回顾它在150年里的演变,并展示它对当代流行文化的影响;英国设计师、人称“西太后”的薇薇安&维斯特伍德和Vintage Classics 出版社合作,推出这部文学作品的收藏版。另外,迪士尼影业近日曝光《爱丽丝梦游仙境2》定妆照,并定档于日上映。时至今日,爱丽丝打败时间,热度不减,这是为什么呢?
&&&&耕林文化总编辑敖德先生说:“这本书属于幻想小说,爱丽丝借由兔子洞,由现实世界进入想象世界。爱丽丝的一系列冒险经历,突破了当时儿童读物的视野,全新的写作角度,各种奇幻人物以及故事情节,让孩子和大人都为之着迷。” 在敖德先生看来,《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独特之处,在于故事的发展完全超出读者的想象范畴,“在150年前就有这样惊人的想象力,这是非常难得的。”故事往往有时代局限,但爱丽丝的故事在150年后的今天依旧不过时,“这是经典的魅力,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宁宇女士是童书翻译者,也是一名亲子阅读推广人,在她看来,《爱丽丝梦游仙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童书,“除了情节耐读之外,书中的象征、哲学、历史、逻辑、荒诞及游戏等等元素都叫人回味无穷。”她把本书的作者卡罗尔,这位牛津大学的数学教授比作“故事会主持人”,“他痴迷木偶戏、喜欢变魔术,热爱摄影,擅长国际象棋、槌球、台球等各种游戏,还发明了许多数学和文字的谜题及游戏。这些知识全都不着痕迹地潜藏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这本小书想不流传千古也很难啊。”
&&&&深圳本土阅读推广人李迪指出,《爱丽丝梦游仙境》最具魅力的是,作者能够使用孩子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我们留心孩子和孩子的交往,就能发现他们之间大多是命令式的沟通,越小的孩子越明显。爱丽丝屡屡觉得身边的这些动物都特别喜欢使唤人,其实,这就是儿童的沟通方式。”写这本书时,作者已经30岁了,李迪的看法是:“作为一名学者,他能够不为成人所擅长和习惯的方式所累,并且在将口头讲述转换为文字记录下来的时候,还能保留这种武断、生涩、缺乏细腻流畅和美感的语言特性,不能不说他应该是个蛮有意思的人。虽然故事中的语言有即兴的随意性,但并没有使故事结构涣散,卡罗尔的高智商和良好教育使整个故事一气呵成,就故事讲述而言,绝对算功力深厚了。”
&&&&各种改编赋予它新的生命
&&&&问世150年来,《爱丽丝梦游仙境》跨越了时代与国界,不断被人以各种艺术形式演绎、阐释,被改编成戏剧、电影、音乐剧以及各种以爱丽丝为主题的视频游戏、主题公园游乐项目以及各种衍生商品。这种一本多源的现象,对原著的生命力是否是一种提升呢?对此,敖德先生指出,无论是根据它改编的电影还是动画,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原著都是一种再创作,这正是其150年来具有永恒魅力的重要原因。“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纳尼亚传奇》里面的衣橱,《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里的书,我想都可能受启发于这个兔子洞。”
&&&&喜欢爱丽丝的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将其改编成各种形式与版本,这一点在宁宇看来,无疑是赋予爱丽丝新的生命,“让《爱丽丝梦游仙境》能以常变常新的面貌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如同我们中国的《西游记》《三国演义》,艺术作品的创新与变化,正是经典跨越时间的秘笈。“对孩子们来说,这部作品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好玩儿。其中呈现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幻想,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的经历,还有性格鲜明的人物,这本书能吸引孩子的最大魅力正是卡罗尔的创作初衷:取悦孩子们。不管大人如何解读解构,孩子们只要知道:阅读是快乐的,是件好玩的事,这就够了。”在宁宇看来,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无论读者是孩子或是成人,都能从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比如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到《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是中英双语版本,当时就对语言着了迷,从此爱上语言学习。台湾一位资深爱丽丝迷——张华先生,对书中的每个细节孜孜以求,从爱丽斯的身高变化图谱,到用国人熟悉的童谣和儿歌来翻译书中的讽刺与模仿诗,他花费20余年翻译、创作了《挖开兔子洞》。而沈从文先生也曾写过《阿丽丝中国游记》(阿丽丝即爱丽丝),来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
&&&&而这本书的作者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是英国牛津基督教堂学院数学教授,生活有条不紊,信函、相片等都编码记录,自21岁到65岁的日记从不间断。有口吃毛病,喜欢为女孩照相、讲故事、写有趣的信函或发明新游戏。因结识了院长女儿爱丽丝三姐妹,在游船时为她们讲故事,后来应邀请写成书,成为传诵百年的经典童话,学界认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儿童文学从《爱丽丝梦游仙境》开始。卡罗尔自己也说数学的有条不紊和规律也使他对这本书的创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已有1个评价
(数学主讲名师)
数学加老师
(数学名师)
(良师益友)好书推荐|月下小景好书推荐|月下小景历史乐说百家号龙应该藏在云里,你应该藏在心里。——沈从文《月下小景》作者: 沈从文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出品方: 楚尘文化出版年: 页数: 30001编辑推荐凡事只要牵涉到“生”与“死”,都是人生大事,而沈从文却用一个轻易地“小景”将“大事”勾勒了出来。在他的心中,生与死对于傩佑和女孩不再那么重要,一切都是平静的,没有遗憾,是他们幸福的延续,是一种日子结束,又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月下小景》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沈从文的创作表现手法总是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02内容概述此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沈先生同友人的通信,数量不多,且其中多有文革时期“上级”的圈画,话语中颇有不得已为之的部分,故吸引力不大。第二部分以客栈或是野外为背景,以各路人马的偶遇为契机,大家交流故事来打发时间。但不论是走马的商人,做成衣的匠人,蓄着胡子的闲散人,都以一副湘西口吻来叙事,主题大部分为讴歌爱情或女性,逻辑大多不可推导,几乎就是童话了。对于一群群走南闯北的汉子听着童话能够如此入迷,我是十分震惊的,或许是当年民风淳朴,抑或是沈老过于理想化,不论如何都很难使我在如今有共感。第三部分是最为出色的。依沈先生在后记中所言,本书本想模仿《爱丽丝梦游仙境》来写但并未成功,但在我看来,沈先生所说的参杂太多现实而使阿丽丝未能那般天真的“失败”之处,正是本书的亮点。以外国人的视角,写写中国的老庄哲学,写写中国不成文的规矩,讲讲泛滥的奴隶买卖,讲讲中国人的信仰皈依,语言活泼有趣,残酷的现实使得童话有了落在实处的分量,亦真亦假,虚实难辨,更有趣味。发人思考,亦不沉闷;假人之口,抒我胸臆;纯粹而狡黠,入世而无为。月下观景,小景不小。03名人推荐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张充和从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欢表现自己。可是我和他接触较多,就看出他身上有不少发光的东西。不仅有很高的才华,他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巴金沈从文文章写得很好,但不是故事编得好,而是整个文字结构很讲究。忘掉这一点,往往会把沈从文简单化。你看他的《边城》,遣词用句就像旧诗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很讲究,很深刻,所以值得深入研究。——黄永玉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非常伟大的印象主义者。他能不着痕迹,轻轻的几笔就把一个景色的神髓,或者是人类微妙的感情脉络勾画出来。他在这一方面的功夫,直追中国的大诗人与大画家。现代文学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及得上他。——夏志清对于沈从文,任何人讲都无法讲清,真正要了解他,认真谈他的作品,品味他的一段一句一字,悟出沈从文为什么是沈从文,悟出沈从文能不能同自己有感应。你只有感应了,你就会学到他许多东西。 ——贾平凹我认为沈从文是了不得的一个作家。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到了鲁迅那里,也许就是阿Q、闰土、祥林嫂、贺老六,是等待启蒙的一批人,可是沈从文那么热爱他们,把他们写得那么可爱,在他们受屈抑的命运里究竟还是有一点人生的美意。——王安忆04内容摘要初八的月亮圆了一半,很早就悬到天空中。傍了×× 省边境由南而北的横断山脉长岭脚下,有一些为人类所疏忽历史所遗忘的残余种族聚集的山寨。他们用另一种言语,用另一种习惯,用另一种梦,生活到这个世界一隅,已经有了许多年。当这松杉挺茂嘉树四合的山寨,以及寨前大地平原,整个为黄昏占领了以后,从山头那个青石碉堡向下望去,月光淡淡的洒满了各处,如一首富于光色、和谐雅丽的诗歌。山寨中,树林角上,平田的一隅,各处有新收的稻草积,以及白木作成的谷仓。各处有火光,飘扬着快乐的火焰,且隐隐的听得着人语声,望得着火光附近有人影走动。官道上有马项铃清亮细碎的声音,有牛项下铜铎沉静庄严的声音。从田中回去的种田人,从乡场上回家的小商人,家中莫不有一个温和的脸儿等候在大门外,厨房中莫不预备得有热腾腾的饭菜与用瓦罐炖热的烧酒。薄暮的空气极其温柔,微风摇荡大气中,有稻草香味,有烂熟了山果香味,有甲虫类气味,有泥土气味。一切在成熟,在开始结束一个夏天阳光雨露所及长养生成的一切。一切光景具有一种节日的欢乐情调。柔软的白白月光,给位置在山岨上石头碉堡画出一个明明朗朗的轮廓,碉堡影子横卧在斜坡间,如同一个巨人的影子。碉堡缺口处,迎月光的一面,倚着本乡寨主的独生儿子傩佑。傩神所保佑的儿子,身体靠定石墙,眺望那半规新月,微笑着思索人生苦乐。“……人实在值得活下去,因为一切那么有意思,人与人的战争,心与心的战争,到结果皆那么有意思。无怪乎本族人有英雄追赶日月的故事。因为日月若可以请求,要它们停顿在哪儿时,它们便停顿,那就更有意思了。”——《月下小景》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历史乐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历史记载应有尽有,回顾历史的快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本,精排多看版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7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红苹果, 积分 2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5 积分
本帖最后由 lanjing512 于
23:46 编辑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刘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这童话自186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不同年纪的读者爱戴,相信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不合逻辑的跳跃方式去铺排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第一个中文译本是赵元任先生的赵译本。语言风格很有特色。赵元任译《爱丽丝》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但在早期白话文翻译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显示了一个优秀译本的生命力。
本书文本来源于本论坛。。。进行了重排及校对,因为使用了多看封面全屏代码,和多看画廊代码。。。。推荐使用多看阅读浏览本重排本。。
23:4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p id="rate_33024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_^&人气 + 4
" class="mtn mbn">
<p id="rate_09538"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_^&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287702"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_^&人气 + 10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87783"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精品文章^_^&人气 + 5
" class="mtn mbn">
<p id="rate_352867"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锋有你更精彩:)&人气 + 1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7565"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鋒有你更精彩:)&人气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7642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_^。 阿丽丝? 爱丽丝?&人气 + 2
" class="mtn mbn">
<p id="rate_48877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威锋有你更精彩:)&人气 + 3
" class="mtn mbn">
感谢分享^_^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精品文章^_^
威锋有你更精彩:)
威鋒有你更精彩:)
感谢分享^_^。 阿丽丝? 爱丽丝?
威锋有你更精彩:)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30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有你更精彩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9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感谢分享^_^。 阿丽丝? 爱丽丝?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96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威鋒有你更精彩:)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67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对lanjing512于 23:20:55在楼主发表的内容评分:人气:+1;
本帖最后由 lanjing512 于
23:46 编辑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刘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故……威锋有你更精彩:)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71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阿丽思是一开始赵译本的风格。。。后来又译作爱丽丝。。。。都是音译的结果。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1034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对lanjing512于 23:20:55在楼主发表的内容评分:人气:+10;
本帖最后由 lanjing512 于
23:46 编辑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刘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故……精品文章^_^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不可替代的精品
注册时间 最后登录
在线时间23 小时 UID
主题帖子人气
对lanjing512于 23:20:55在楼主发表的内容评分:人气:+1;
本帖最后由 lanjing512 于
23:46 编辑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刘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故……精品文章^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丨 粤ICP备号-10 丨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
(C) Joyslin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沈从文与张兆和》 www.wenku1.com
沈从文与张兆和日期:
作者:刘洪涛新文学史料 2004年03期  主要因《从文家书》的出版,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关系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也有一些论家著文评说,但因取材有限,且多就事论事,因此意义不大。作家个人婚恋对创作有重大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文学史事实。有鉴于此,笔者讨论二人关系,除考证若干史实外,更着重分析二人婚恋对沈从文创作产生的丰富复杂影响。把作品完全看成作家的“自叙传”不免过分,可忽略二者的联系同样非实事求是,折衷的办法,我把它当成理解创作的一个特别的角度。当然还有其他角度,只是这里不去涉及罢了。  在文人婚恋中,沈从文和张兆和是少有的白头偕老的典范。1929年8月,沈从文受聘到中国公学任教,认识当时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张兆和,遂展开爱情攻势。开始时,这攻势因张兆和的羞涩和态度不明朗进展不大,后有胡适居中穿针引线,沈从文终于如愿以偿。1933年寒假,沈从文与张兆和订婚,日,二人在北京结婚。正如结婚所选日期的寓意一样,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后生活虽起过一些涟漪,但始终相敬如宾,共同走完了漫长的岁月。喜欢咀嚼文人轶事的读者从这段婚恋中找不到很多的“故事”和“传奇”,不免会失望,但这段婚恋在沈从文内心掀起的风暴,以及它与沈从文创作的关系,却“好戏”连台,美不胜收。一句话,它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一  沈从文在湘西曾钟情于一个马姓女子,结果被她的弟弟骗走一笔巨款。他刚从湘西来到北京时,在很短暂的时期对丁玲流露过爱慕,但不了了之。1928年在上海,小道消息盛传他和丁玲、胡也频“大被而眠”,那不过是把三人的友谊曲解罢了。一个身体健全的青年人,渴望性爱是极正常的事;沈从文初入都市,有强烈的挫折感,把性爱当成逃避所,因此就有更迫切的需求。沈从文写过像《旧梦》、《篁君日记》、《长夏》、《第一次作男人的那个人》等情色作品,表现青年男子的冶游和性经历。虽然沈从文把自己打扮得像个道中“老手”,但在见到张兆和之前,在两性经验方面幻想多于亲历,是可以肯定的。况且,性与爱情并不是一回事。因此,与张兆和相识,沈从文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初恋。  沈从文意识到,自己找的是一个陪伴终生的女子,而张兆和是理想的人选。他的激情被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恋爱中,而张兆和也与沈从文小说创作发生了密切联系。  张兆和相貌清秀,肤色微黑,在张家姊妹中排行第三。这种体貌特征和亲族关系被沈从文一再利用。他的小说《三三》(1931)写一个乡间小女子朦胧的初恋,小女子名叫三三。三三是否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小说未见交代,于是这个奇怪的名字就只能从张兆和的排行来解释。可以作为补充论据的是婚后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许多书信都称她为“三三”。《边城》中的翠翠,皮肤“黑黑”,《长河》中的夭夭是“黑而俏”,都取张兆和的肤色特点。沈从文还有给亲近之人写故事的习惯。《阿丽丝中国游记》第一卷后序中说,写这部作品是“给我的小妹看,让她看了好到在家病中的母亲面前去说说,使老人开开心。”沈从文在追忆《月下小景》故事集写作缘起时这样写道:“我有个亲戚张小五,……又喜欢给人说故事,又喜欢逼人说故事。我想让他明白一二千年以前的人,说故事的已知道怎样来说故事,就把这些佛经记载,为他选出若干篇,加以改造,如今这本书,便是这故事一小部分。”这些小说的篇末,大都附有“为张家小五辑自××经”字样,可见所言不虚。给张兆和的五弟张寰和写故事可谓醉翁之意,全在取悦张兆和。沈从文另一篇小说《灯》(1930)中,叙述人给一个穿青衣的女子讲关于灯的故事,故事令青衣女子感动,遂成就了叙述人的爱情。虽然我们不能妄加测算,那女子的原型就是张兆和,但其格局与沈从文追求张兆和时的情形却是一致的。张兆和有时也以人物形象进入到沈从文的小说中。《贤贤》(1932)中的贤贤以九妹为原型,但故事的起因却是贤贤的哥哥(指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恋爱。作为知名作家,哥嫂的婚恋被无聊者议论,引起贤贤不快。《三个女性》(1933年8月)是献给大海和美丽女子的抒情诗。其中三个女性,“高壮健全具男子型穿白色长袍的女子”蒲静隐射丁玲,“年约十六,身材秀雅,穿浅绿色教会中学制服的女子”仪青是九妹,“年约二十,黑脸长眉活泼快乐着紫色衣裙”的黑凤则指张兆和。三个女子在海滨玩耍,被美丽景色所感动,都想把这种对美的惊讶、颂扬和爱表达出来。黑凤觉得要认识美、接近美,就只有沉默一个办法,这与张兆和谦逊、娴静的性格是相合的。黑凤一边和另两个女子笑闹,另一方面她不忘作为主人的责任,天色已晚,她提醒大家回家。回到住处,黑凤收到未婚夫电报,说××(指丁玲)已死。黑凤听了久久不能释怀,她在心中默默怀念××,称赞她是“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  除了上述张兆和与沈从文小说联系的一些直观材料外,还有一些作品隐约透露了恋爱中的沈从文微妙的心曲。《燥》(1931)中的懋力是一个求婚者的形象,他深恋着那个有着“黑黑的脸”,“黑黑的眉毛,黑黑的眼睛”的女子,乘火车长途跋涉来求婚。但在上海的旅馆住下后,他因为女子略乏热情的信函而变得疑虑重重,他担心求婚被拒,在房间里焦躁不安,在街上也魂不守舍。从《沈从文全集》所收相关书信看,这正是沈从文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1932年,沈从文求婚成功。从此,焦躁被喜悦的心绪取代,沈从文在其后写的一系列作品,大唱爱情的赞歌。《春》(1932)写一个青年医科大学生和一个美丽女子的互诉衷肠的那个美妙时刻。男子为巨大的幸福所淹没,用诗、用沉默、用语无伦次的“疯话”赞美着女子,女子巧妙地鼓励并陶醉于男子的情话。一点小小误会,让男子担心唾手可及的幸福,他无端怀疑起女子的父亲可能横加干涉。女子笑男子太笨,对现实毫无察觉,她暗示他,父亲已经应许,这令男子重新找回了信心,“感到宇宙的完全”。这场爱情的飨宴安置在春天的花园里,蓝天白云,鲜花百灵将爱情装点得诗意盎然。《若墨医生》(1932)的故事发生在青岛海滨。若墨医生事业有成,政治信念坚定,喜欢辩论,另有烟斗不离嘴的嗜好,却对女人没有兴趣。叙述人“我”想到一个牧师的女儿将要到青岛来养病,起意成全他们的好事。虽然若墨医生认为女人“在你身边时折磨你的身体,离开你身边时又折磨你的灵魂”,没有一样好处,但异性天然的吸引力,加上这女子“温柔端静,秀外慧中”,以及青岛海云花草气候的相宜,没有多久就坠入情网。若墨医生的向爱情“投降”,隐含了即将成家的沈从文对自己处境甜蜜的“无奈感”和辩解:没有人能够抵挡世间最美好的爱情的力量。  由于爱情成功所催生出来的一组最优秀的作品是《月下小景》故事集。我曾在一篇文章中高度评价过这中国现代惟一的一部框架故事集。《月下小景》故事的本事绝大多数取自佛经,沈从文加以铺陈点化而成。沈从文在《湘行书简》(日)中不无得意地写道:“《月下小景》不坏,用字顶得体,发展也好,铺叙也好。尤其是对话。人那么聪明!二十多岁写的。”他对张兆和承认:“这文章的写成,同《龙朱》一样,全因为有了你!写《龙朱》时因为要爱一个人,却无机会来爱,那作品中的女人便是我理想中的爱人。写《月下小景》时,你却在我身边了。前一篇男子聪明点,后一篇女子聪明点。我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得出许多更好的文章!有了爱,有了幸福,分给别人些爱与幸福,便自然而然会写得出好文章的。对于这些文章我不觉得骄傲,因为等于全是你的。没有你,也就没有这些文章了。”(《沈从文别集·湘行集》)《龙朱》、《神巫之爱》等写于沈从文认识张兆和之前,是他渴望爱情而又无从恋爱的见证,侧重展示男子的高贵丰仪,《月下小景》故事集写于爱情成功之时,女性的魅力和男子的为爱而屈服成为一种普遍的情形。例如其中的《扇陀》叙述一得道仙人,因下雨摔跤,迁怒于波罗蒂长国,诅咒它三年不雨。干旱事关国计民生,国王大臣想出种种办法,皆不奏效。国中有一名叫扇陀的女子,“荣华惊人”,“巨富百万”,她献上了“美人计”。扇陀带五百华贵香车,携五百绝色美女,来到仙人所住森林,采花捉蝶,鼓乐沐浴。仙人初不以为意,但不足一月,就逐渐露出“呆相”。扇陀又进一步引诱,仙人怡然就范。仙人因近色而法力智慧皆失,咒语终得解除。《爱欲》颂扬女子的美貌、聪明以及贞洁和痴情。《女人》中的男主人公感叹“女子不是上帝,就是魔鬼,若不是有一分特别长处,就肯定是有一种特别魔力”,否则,为什么她们令男人爱得如醉如痴?这些作品的基调是明朗、快乐的,只有一个陶醉于爱情幸福之中的男子才能写出这样灿烂的华章。  二  1933年9月,沈从文与张兆和携手踏进了婚姻的殿堂。这年深秋,沈从文开始写他的代表作《边城》,于1934年初春完成。  《边城》是沈从文新婚蜜月的产物,但这是一部相当客观化的作品,其中人事心曲,应该和沈从文婚姻生活扯不上具体联系。关于其中翠翠的原型,沈从文提到过三个,《水云》中写道:“一面从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旁见到一个乡村女子,取得生活的必然,一面用身边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的素朴式样。”沈从文在《湘行散记》中还指出另一个翠翠的原型,即辰州河街绒线铺中那个白脸俊俏的女子。沈从文指认的三个人物原型中,张兆和除在肤色和性情上与翠翠相近外,身份、家世及命运等都相距甚远,她们的联系不是根本性的。其实张兆和的影响是在另外的方面:因为婚姻,沈从文在表现情爱上变得节制、温雅,翠翠的爱意萌动,二老的追求,都相当含蓄,一切发乎情止乎礼仪,它失去了《月下小景》等结婚之前的作品中那种张扬和肉感。  关于《边城》与沈从文婚姻的联系,值得重视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新婚蜜月里,为什么《边城》是一部悲剧作品?沈从文曾经抱怨亲近的朋友和读者不大理解他“是在什么情绪下写成这个作品,也不大明白我写它的意义”。那么这部客观化的作品背后到底隐藏了沈从文什么样的秘密呢?他自己在《水云》中作了交代,说《边城》是他将自己“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什么又是沈从文“受压抑的梦”?沈从文说,它们是“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出于不巧的痛苦经验,一份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即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水云》写于1942年,是对自己年十年间情感和写作历程的辩护书,关于《边城》的解释带有浓重的弗洛伊德味道:幸福而平静的婚姻生活无法完全消耗心灵积淤的激情能量,通过《边城》将其宣泄出来,这符合厨川白村关于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的说法。可是《月下小景》也是一种宣泄,为什么它是喜剧而《边城》是悲剧?沈从文进一步解释:“这是一个胆小而知足且善于逃避现实者最大的成就。将热情注入故事中,使人得到满足,而自己得到安全,并从一种友谊的回声中证实生命的意义。”(《水云——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话虽然含蓄,但意思是明白的:《边城》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诱而又逃避的结果。《水云》中许多交代有事后追认的味道,有些话未必属实,关于沈从文写作《边城》时陷入婚外恋,就没有其他材料提供旁证;相反,其间写的《湘行书简》,浸透着对张兆和的关爱。但浪漫的爱情走向实际的婚姻,沈从文在精神上逐渐生出厌倦疲乏的心绪,是肯定的;同时,令沈从文动心的其他女子可能已经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边城》中人事处处透着“不巧”和“偶然”,是不是对婚姻的追悔的反映?退一步看,《边城》是一个预言:沈从文心灵的风暴就要开始了。  三  沈从文婚外恋的对象是诗人高韵秀,笔名高青子。沈从文与高青子初次相见的具体时间难以确认,但应该在1933年8月以后,最迟不会晚于1935年8月。沈从文刚开始认识高青子时,她是沈从文的亲戚,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的家庭教师。沈从文有事去熊希龄在西山的别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双方交谈,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一月后,他们又一次相见,高青子身着“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沈从文发现,这是她格外仿自己一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装束。当他把这点秘密看破,而对方亦察觉了自己的秘密被看破时,双方有略微的尴尬和不安,随即有所会心,他们的交往开始了。高青子的装束是仿沈从文小说《第四》里的女主人公,那篇小说中,叙述人“我”在汽车站与一个“优美的在浅紫色绸衣面包裹下面画出的苗条柔软的曲线”的女子邂逅并相爱,演绎出一段悲剧故事。高青子的做法其实在沈从文的小说《灯》里已有先例。这篇小说中,叙述人“我”给一个青衣女子讲关于一盏灯的故事,故事中出现一个蓝衣女子。故事令青衣女子感动,她第二日“为凑成那故事”,改穿蓝衣来访叙述人,叙述人“我”梦想成真。在现实中,高青子也因此感动了沈从文。  能够佐证二人关系细节的还有高青子写的一篇小说《紫》。这篇小说发表于1935年末的《国闻周报》13卷4期。小说从八妹的角度,叙述哥哥与两个女子之间的感情纠葛。哥哥有未婚妻珊,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并爱上一个名字叫璇青,穿紫衣,有着“西班牙风”的美丽女子。男子在两个女子间徘徊,一个将订婚且相爱,另一个引为红颜知己。哥哥与璇青相互吸引,但又都知道他们无法逾越业已形成的局面,激情与克制,逃避与牵挂,种种矛盾情形营造出一幕幕异常美丽的心灵风景。小说中人物关系及其命运和沈从文当时的处境是相当吻合的。此外,小说中的许多细节也证明了与沈从文的联系:“璇青”这个名字,令人联想到是沈从文常用的笔名“璇若”与高青子的拼合;八妹与她的哥哥让人想到沈从文与九妹;故事在上海、青岛、北京、天津等地辗转,与沈从文的经历大体一致;小说中以紫色为媒,分明是针对如前所述的沈从文小说《第四》;人物提到某人一本以青岛为背景的小说,其中有一句“流星来去自有她的方向,不用人知道”,此语出自沈从文的《凤子》;哥哥解释自己为什么不能忘怀紫衣女子时,搬出了现代心理学家葛理斯的著作,以为这是“力比多”使然,这深合沈从文的见解。其他再如喜用的流星比喻,笑是“咕咕的笑”,都透着沈从文的影响。沈从文在《水云》中提到帮这个“偶然”修改文字,应该就是这一篇;而且小说是在沈从文主编的《国闻周报》发表的。  沈从文与高青子的关系在家庭中掀起了波澜。张兆和当时刚生了长子龙朱,正在医院里,这一消息给她以很大打击。1997年笔者访问张兆和先生时,她对此事仍耿耿于怀。她承认高青子长得很美,当时与沈从文关系密切。亲友们曾居中劝解,而且有人给高青子介绍对象,希望他们的关系就此了结。张兆和说,翻译家罗念生就是一个“对象”的人选。沈从文性格不是刚烈、果断的那一种,并且他深爱张兆和。他情感上受高青子吸引,但理智把他坚定地留在张兆和身边。这种“灵魂的出轨”没有导致家庭破裂,但给沈从文这一时期的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沈从文的著名小说《八骏图》就是这场婚姻危机的第一个明显反映。小说的主人公达士先生(沈从文自己)到青岛大学任教,结识教授甲乙丙丁等,他发现这些教授性情嗜好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有病,这病症是性压抑。达士有未婚妻,他以惟一一个精神健康者自居,热心为同事诊治病症,排遣郁结。一个学期结束,达士即将南下与未婚妻团聚,不料一个漂亮女人的一封短简,一行写在沙滩上的字迹,竟把达士留了下来。小说结尾讽刺道:“这个自命为医治人类灵魂的医生,的确已害了一点儿很蹊跷的病。这病离开海,不易痊愈的,应当用海来治疗。”  有意思的是,在《水云》中,沈从文把这篇作品的写作时间提前到青岛时期(),说由于这部作品以在青岛大学任教的一些教授为原型,引起不满,他因此离开了那里:“《八骏图》和《月下小景》结束了我的教学生活,也结束了我海边孤寂中的那种情绪生活。两年前偶然写成的一个小说,损害了他人的尊严,使我无从和甲乙丙丁专家同在一处继续共事下去。……我到了北平。”实际上,这篇作品写于月间,发表于当年的《文学》5卷2期上,1935年12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因为时间距写《水云》并不远,“误记”不大可能。沈从文在这里卖的是什么“关子”,只要认真读一读作品就知道了。  《八骏图》中引诱达士先生的那个女子,其原型是赵太侔的夫人,南社成员,青岛大学校花的俞姗。《水云》中她也作为一个“偶然”出现。沈从文可能被俞姗的美貌短暂吸引过,但没有证据显示二人之间有特别的关系,相反,沈从文称这女子是“受过北平高等学校教育上海高等时髦教育的女人”,“大观园里拿花荷包的人物”,不屑之情溢于言表。因此,沈从文让已有未婚妻的达士先生在青岛受到这女子的引诱,反映的却是自己在北京时的处境,金介甫说:“沈让达士先生来做一件他自己做不了的事”,就是这个意思。沈从文把已经有未婚妻的达士先生受其她女人引诱写成理性无法控制的无奈之举,是性本能使然,又把与高青子的关系错接在俞姗头上,以此来为自己辩解和掩护。  与高青子的接近导致沈从文家庭出现裂痕,并促使他思考婚姻本身对创作的影响。《自杀》(1935)写心理学教授刘习舜和太太之间几乎无事的烦恼。教授刚为学生讲过“爱和惊讶”的心理学问题,加之遇到数年前一对出名夫妇自杀后所留遗孤,触景生情,情绪低落。妻子追问根由,教授无言以对。小说极含蓄地暗示,日常凡俗琐事将激情消磨殆尽,失去了“惊讶”,夫妻恩爱的质量降低了。写于1936年的《主妇》写一对夫妇在结婚三周年时各自的意识流,对激情让位给常识,理想在日常生活面前黯淡后婚姻应该如何维持进行了反思。妻子回忆婚恋经过和婚后生活,感到一切都安稳幸福,然而幸福对男子并不是一切,男主人公洞察到潜藏着的婚姻危机:随着疲乏的产生,“惊讶”和“美”消失了;对婚姻的忠诚束缚了想象和激情。他爱妻子,但这爱不能容纳他全部的精神。他承认自己是一个“血液中铁质成分太多,精神里幻想成分太多”的男子,但又认为“既不能超凡入圣,成一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就得克制自己,尊重一个事实。既无意高飞,就必须剪除翅翼。”可是,这克制却不得不以牺牲创作为代价,他不由得去思考这样的问题:“人生的理想,是感情的节制恰到好处,还是情感的放肆无边无涯?”  沈从文自己就被这矛盾折磨着,走完了三十年代最后几年的创作历程。  四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沈从文在同年8月,离开北平,南下武汉、长沙,1938年4月,经贵阳到达昆明。张兆和产后不久,身体虚弱,没有与沈从文同行,直到1938年11月,张兆和才携二子辗转与沈从文在昆明团聚。1939年5月,由于敌机空袭,沈从文一家搬到呈贡乡下。高青子这时也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大图书馆任职。  到昆明后,沈从文和高青子的交往更加密切。在情感(偶然)和理智的矛盾中,情感占了上风,他的倍受争议的作品《看虹录》就是放纵情感的产物。小说叙述人是一个作家身份的男子,他在深夜去探访自己的情人。窗外雪意盎然,室内炉火温馨,心灵间早有的默契使他们愿意在这美妙气氛中放纵自己,在一种含蓄的引诱和趋就中,二人向对方献出自己的身体。小说中有性描写,有对女性身体的细致刻划,但都十分含蓄隐晦,一切使用意象。这篇小说发表后并不见看好,朋友不理解这种神秘高深的东西,左翼批评家则指责他写色情,但近几年,它却引起学者的浓厚兴趣,被看成沈从文在40年代小说艺术试验的代表作。翻译家金隄证实,小说中写到的房间,就是沈从文在昆明的家  (参阅金介甫著,符家钦译的《沈从文史诗》),其中的女子,在性情、服饰、举止等方  面都取自高青子,读者只要对比一下沈从文在《水云》中对那个“偶然”的描写,相信  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当然,更权威的说明还是来自沈从文自己,他提到了自己在《看虹  录》中的“屈服”:“火炉边柔和灯光中,是能生长一切的,尤其是那个名为‘感情 ’  或‘爱情’的东西。……一年余以来努力的退避,在十分钟内即证明等于精力白费。 ”  “我真业已放弃了一切可由常识来应付的种种,一任自己沉陷到一种感情漩涡里去。 ”  沈从文和高青子的关系没有一直维持下去。与长久的婚姻比起来,这短暂的婚外恋要脆弱的多。当情感退潮,理性又回到了沈从文身上,高青子也选择了退出沈从文的生活,这时间大约在1942年。沈从文写道:“因为明白这事得有个终结,就装作为了友谊的完美,……带有一点悲伤,一种出于勉强的充满痛苦的笑,……就到别一地方去了。走时的神气,和事前心情的烦乱,竟与她在某一时写的一个故事完全相同。”这里沈从文提到的高青子写的故事就是《紫》。那篇小说的结尾,璇青像流星匆匆划过天空,不知所终,现在,高青子也永远离开了。  同名小说《主妇》(1946)是沈从文为纪念结婚十三年而作,也是对自己十余年来情感历程的总结。小说的男主人公是一个作家,他希望写一篇作品,以作为纪念。夜色已很深,妻子心疼他的身体,不断来催促休息。他在感动中枯坐了一夜,终于一无所获。这时他不由幻想:“可有一种奇迹,我能不必熬夜,从从容容完成五本十本书,而这些书既能平衡我对于生命所抱的幻念,不至于相反带我到疯狂中?对于主妇,又能从书中得到一种满足,以为系由她的鼓励督促下产生?”他为这平衡理性与情感矛盾的念头发狂,在天明时一人向滇池走去。他想到了自杀以挣脱矛盾,但理智告诉他:“我得回家”,于是他回到了家里;当他在妻子素朴美丽的微笑中,他的心却仿佛仍听到远方有“呼唤招邀声”。他意识到,自己的矛盾并未解决,新的诱惑一旦出现,他又会振翅而飞。  这篇小说中,沈从文对给妻子造成的伤害表示了极大的歉意,是写给妻子的忏悔书。他的态度十分诚恳:“和自己的弱点而战,我战争了十年。”他甚至将家庭责任上升到“公民意识”的高度:“我得从作公民意识上,凡事与主妇合作,来应付那个真正战争所加给一家人的危险、困难,以及长久持家生活折磨所引起的疲乏。”尽管在小说中,人物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仍没有彻底解决,但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对主妇和全家的责任,他选择了一种庸常的生活,并且从这种庸常的生活中有了新的收获:他“发现了节制的美丽”,“忠诚的美丽”,“勇气与明智的美丽”,重新找回了“尊严和骄傲”,“平衡感和安全感”。  沈从文熟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并深深折服,他与张兆和的关系对其创作的影响,也可以用弗洛伊德理论加以理解: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是“苦闷的象征”。应该看到,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恋,无论春和景明,还是狂风骤雨,对他的创作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这种影响总是正面的。逃离也罢,皈依也罢,沈从文总能将这种内在的生命能量化作一篇篇精美的作品。沈从文从张兆和受惠之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丽丝梦游仙境百度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