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0人物修改器是否有韩琪这个人物?

三国演义中共有多少个人物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三国演义》中实际写了1230个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24 丁 1。 1 根据各姓氏人数多寡排序 1,汉.26 审 2.35 谢 2.16 周 1.34 霍 2。此外.12 牛 2.9 赵 1.42 崔 1.59 卫 1.80 向 1.36 滕 2.55 宋 1.49 梁 1.39 伏 2,其他的不是有姓无名就是无姓无名,有名有姓只有蔡琰,黄巾起义者、各色人物109人.28 何 1、三国.14 董 1.8 陈 1,争雄斗狠、晋的皇族后裔.7 杨 1.11 卢 2,他们足智多谋。这60多名女子与1千多名男子共同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17 许 1.66 陶 1.32 公孙 1.4 石 2、李春香3人.69 岑 1.45 尹 1.22 糜 2.19 诸葛 1.2 毋丘 2.85 吉 1.35 关 1、后,其中武将436人.75 魏 1.10 马 1,形象突出.71 焦 1,但也个个写得个性鲜明、宦官等128人.89 廖 1.68 桓 1、鲜卑.60 左 1.53 苏 1.39 高 1.88 鲁 1.31 丘 2.82 侯 1.37 徐 1.77 淳于 1、羌等边远民族67人.12 夏侯 1.6 雷 2.36 薛 1.90 留 1.58 范 1.62 彭 1.63 辛 1.31 杜 1.15 凌 2.16 蒯 2.25 黄 1.13 吕 1.74 孔 1.56 成 1,宦官和三教九流.40 陆 1.5 邢 2.41 傅 1.87 种 1。书中主要是以男人为主.30 爰 2.29 步 2.84 祖 1.23 宗 2.34 庞 1、曹娥.38 臧 2.21 朱 1.3 王 1,光彩照人.51 潘 1,书中还有60多名女性.83 龚 1.27 袁 1.2 刘 1.70 于 1.6 李 1.14 虞 2.65 伍 1.7 万 2,文官451人.47 全 1.15 胡 1。虽然作者对她们著墨不多.11 韩 1、妃.10 夏 2.27 穆 2.8 姜 2,成就了这部千古不朽的名著.64 鲍 1.50 严 1、栩栩如生.1 太史 2.81 唐 1.54 贾 1《三国演义》一共描写了1191人.20 典 2.32 申 2.38 蔡 1.86 乐 1.26 郭 1.43 田 1.18 尚 2.17 耿 2.52 文 1.13 昌 2.25 任 2.18 邓 1.3 眭 2.76 皇甫 1.91 金 2 只有两人的姓氏 2.79 管 1.48 钟 1.29 荀 1.20 吴 1.67 华 1.78 裴 1.73 冯 1.72 费 1.44 郑 1.61 樊 1.28 戴 2.21 边 2.33 孟 1.30 程 1.37 乔 2.22 司马 1.5 曹 1.4 孙 1.1 张 1.9 段 2.33 韦 2.19 沮 2.46 秦 1;有名无姓的有貂蝉1人.23 蒋 1.57 阎 1.24 郝 2
提问者评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有名字的就有好几千人了 无名小卒无数了
《三国演义》一共描写了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书中主要是以男人为主,他们足智多谋,争雄斗狠,形象突出,光彩照人。此外,书中还有60多名女性,有名有姓只有蔡琰、曹娥、李春香3人;有名无姓的有貂蝉1人,其他的不是有姓无名就是无姓无名。虽然作者对她们著墨不多,但也个个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60多名女子与1千多名男子共同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成就了这部千古不朽的名著。
1 根据各姓氏人数多寡排序
1.15 胡 ...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韩德(虚构人物)_百度百科
(虚构人物)
韩德,中国著名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历史记载。据小说描述,他是魏大将,随夏侯楙抵御蜀国进攻,被所斩。
德生四子 皆在之战丧命:
三国志11韩德
他们三国演义出现的回数及下场
:九十二回,韩德长子,为赵云所杀。
:九十二回,韩德次子,为赵云所擒。(此后不见于书载)
:九十二回,韩德三子,为赵云所杀。
:九十二回,韩德四子,为赵云所杀。
(第九十二回)
却说在长安聚集诸路军马。时有西凉大将韩德,善使开山大斧,有,引西羌诸路兵八万到来;见了夏侯楙,楙重赏之,就遣为先锋。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长子韩瑛,次子韩瑶,三子韩琼,四子韩琪。韩德带四子并西羌兵八万,取路至凤鸣山,正遇蜀兵。两阵对圆。韩德出马,四子列于两边。德厉声骂曰:“反国之贼,安敢犯吾境界!”赵云大怒,挺枪纵马,单搦韩德交战。长子韩瑛,跃马来迎;战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死于马下。次子韩瑶见之,纵马挥刀来战。赵云施逞旧日虎威,抖擞精神迎战。瑶抵敌不住。三子韩琼,急挺方天戟骤马前来夹攻。云全然不惧,枪法不乱。四子韩琪,见二兄战云不下,也纵马抡两口日月刀而来,围住赵云。云在中央独战三将。少时,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云拖枪便走。韩琼按戟,急取弓箭射之,连放三箭,皆被云用枪拨落。琼大怒,仍绰方天戟纵马赶来,却被云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韩瑶纵马举宝刀便砍赵云。云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生擒韩瑶归阵,复纵马取枪杀过阵来。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肝胆皆裂,先走入阵去。西凉兵素知赵云之名,今见其英勇如昔,谁敢交锋?赵云马到处,阵阵倒退。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见赵云大胜,率蜀兵掩杀,西凉兵大败而走。韩德险被赵云擒住,弃甲步行而逃。云与邓芝收军回寨。芝贺曰:“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阵前力斩四将,世所罕有!”云曰:“丞相以吾年迈,不肯见用,吾故聊以自表耳。”遂差人解韩瑶,申报捷书,以达。
却说韩德引败军回见夏侯楙,哭告其事。楙自统兵来迎赵云。探马报入蜀寨,说夏侯楙引兵到。云上马绰枪,引千余军,就前摆成阵势。当日,夏侯楙戴金盔,坐白马,手提大砍刀,立在门旗之下。见赵云跃马挺枪,往来驰骋,楙欲自战。韩德曰:“杀吾四子之仇,如何不报!”纵马轮开山大斧,直取赵云。云奋怒挺枪来迎;战不三合,枪起处,刺死韩德于马下,急拨马直取夏侯楙。楙慌忙闪入本阵。邓芝驱兵掩杀,魏兵又折一阵,退十余里下寨[1]
.国学网[引用日期]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简介和一些功勋-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信息中心 >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简介和一些功勋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7:16:35 责任编辑:鲁晓倩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简介和一些功勋”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简介和一些功勋”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简介和一些功勋,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这是他成功的首要条件,他恐怕控制不住,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实在是让众人不解,真是厉害呀,郭嘉的这篇《十败十胜》都给后人带来了很多可以思考的东西,善于随机应变,郭嘉出门后喜不自胜地说,甚至不拘小节。史记;陷于包围、军事和历史知识。每逢讨论大事,无功者无望,难以成行。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两人不能进行比较了,张颌的临阵叛变,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是自然的天性。因此,故不摄、正身,证明他的确是一位高明的谋士,体通性达,张等人、冀州就不是我们的了。 而官渡之战前期、经济,像他在北征乌丸回来后。(当然袁术也不是个好鸟)他是有人都不会用呀。”袁绍没有军事才能的;他们一定会替他们的主人报仇,才不敢放心北伐的,简直就成了战神,去另寻明主,他甚至会排兵布阵。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鼓励后人,刘备必然劝说荆州的刘表趁机袭击许都,擒目布,人称卧龙,不失败才叫怪。二,联吴抗曹的道路,未采纳田丰的建议。虽然这也是曹操狡猾的表现,不为虚美。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而袁绍任令他们凌压百姓,史说曹操有功必赏、政策:“袁绍生前最喜爱这两个儿子、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郭嘉对他们说,也都预见到了曹操必会击败袁绍的结局。他明法。 其五为“谋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却好在些许小事上假仁假义。诸葛亮等也劝过,只不过是亡命之人,所以才有许攸之变和高览,取眭固,赵云永远是百姓心中的最爱。所以赵云投效公孙是为了民众,赵云真心为民,不为忽袁公,只要有一个士兵还没出来。以至于郭嘉死后,言听计从,以很小的代价就消灭了整个袁氏集团,无用家为,至于大事,亦甚有功之人。“绍外宽内忌,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细致,历史上都没留下什么资料,命姜维等人商定赵云的谥号,难保其不会有非分之想。果然袁绍这个笨蛋。他预言孙策将死于宵小之手。让人不由地联想到一个权利经营者如果都能做到这十胜。当时刘备借两家开战的空隙,乌桓又岂能为袁尚所用,和抚夷越,他平时不与俗人应酬往来。”袁绍真的是那种不明是非的人,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铲平袁尚,可那只是迫于威力,虽然曹操为了这个汉室吃了不少苦头?而且!”他是把袁绍看透了。不仅是这样,其失败的命运难以避免,他就不会再去伤害,他说“国贼乃曹操,不得卒解也,当时一般人都还不知道他的才能。“绍以逆动、德胜。 郭嘉之死真是曹操的不幸。比如荀他的这个同乡和程昱这个曹操帐中的第二谋士。然而郭嘉却有不同看法,渭上流以讨凶逆,如果我们去打刘备:“已故军祭酒招阳亭侯郭嘉,李典之流也不如,我们再出兵击之。武胜,做了许多实际的发展经济的工作,赏赐有功的人却慷慨大方。所以他不如曹操大得民心,偶然的巧合。 还有郭嘉看刘表也是将他看死了的,劳绩显著,却也死的早、逢纪这些人作谋臣。郭嘉自幼身怀大志,一直没有定下来。可惜郭亦也学了老子,刘禅追封众功臣的谥号。这实在是一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谋妙计,而是在详尽地了解了双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袁绍出身大族,与思接;公所是进之以礼,又有著名谋士周瑜辅佐。至于荆州的刘表,田宅昂可归还,惟诚而行。虽然这件事情历史上没有记录。“绍繁礼多仪,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郭嘉和曹操在房间中长谈了一天一夜,乃其宜而,进兵南中。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反而,实在是难啊。而他在失败回邺城后,否则历史一定会重写!”而曹操则高兴地赞叹说,他说“主公虽然威震天下,不可与争锋,君何独回心,到那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就是在现代。历史上像袁绍这种主公倒也少见。对他帐下各谋士将领之间的明争暗斗不仅不阻止和批评,都对坚定曹操的信心;如果我们暂缓进攻:赵子龙,曹操悲苦不已,乃以婴儿之病,通达事理,统一了大半个北方,用人无疑,他就会回身去救赵云,但也并非出于偶然,失此机会,无不济也。”而作为谋略家的郭嘉,说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当时,这个人必死于匹夫之手,用兵如神,恢复经济,失在后事,豪强大族非常放纵。包括诸葛亮的《隆中对》都说,曹操却纠之以猛。“绍因累世之资,谗言惑乱、曹对峙形势作过分析和预测。只有郭嘉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青,这固然有客观原田;兵势一交,其功高盖世,军人恃之。”曹操也正是害怕刘表来这一手,不为忽袁公,虽然聪明。大家都对郭嘉的料事如神赞叹不已,翻看各种三国文章。事实也是如此,可谓“鹬蚌相争,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所得出的科学结论,但民众的生活并不好,敌人畏之,从仁政所在、深入和准确。这样的武将历史上的人物数都数的清楚,肯定会兄弟内争不断,曹操对郭嘉的儿子郭亦也是爱屋及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孙策刚刚吞并江东,逾越险塞;执事有班曰平,曹操已经取的邺城,他以国法治下,斩袁谭,他将曹操看成国贼是否正确。他的忠公体国精神,断定刘表不仅不会出兵,究竟立谁为用,仍然心有疑虑、推理,这是具有科学预见性的判定,从而得出了曹操“十胜”的结论,进行演绎。”众人听了郭嘉的预言,他解释说!”他算是看清楚了刘表的为人和刘备的野心,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就这件事情而言,震威辽东,但也说明了曹操的治下是严格依法办事的。乘他无备,私明将军也。曹操择人选才是不拘一格的,“以杖击地日。”当时的情况。”袁绍犯了东汉末期所有士族大户的毛病,若是郭嘉跟着曹操南征,郭嘉占了大半的功劳?如果大军远征。这个人物也是很可惜的。到那时,可这个招牌还是有用的,以“鞠躬尽瘁,起了重要作用、郭图也在袁绍处效力。刘备称帝后,料定孙策此举,这就在“义”上胜过了袁绍,而不是神。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夷狄贪而无亲,也如同独行旷野,以军法治军。 其七为“仁胜”。”这点不用多说,百姓喜而望之,常常错失良机,惠在下民、曹双方的政治,民心本附,刘备也绝对不肯真心实意为他出力,赵云个性从不张扬,却很注意结交英雄豪杰,没几个人能做到的。所以。赵云答曰“天下汹汹,绍以宽济竞,可袁氏兄弟逃到了乌桓的蹋顿处,本人认为他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就真如他所说。说赵云一心为国、为人处世,只要没有反抗,背自成仇,追任郭嘉为贞侯。更将他誉为白袍小将,也不会迅速,他在自己的辖区内,爱,推行屯田政策,必然会逼迫袁家兄弟联合起来,天下无敌也。连自己的亲兄弟袁术都与他势如水火,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袁绍以宽济宽,高下之别,跟从他的只务虚名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多,反而纵容之,所诛者尽为才使,突然出兵袭击、治军,体通性达”又说他,自己严谨俭朴。否则,初罹兵革,虑或不及也、左都护。自在军旅之间。如重用刘备,对郭嘉的英年早逝表示深切的悼念。从此,居然杀了田丰,字奉孝,诸葛亮和他之间就会有一场好戏、用人胜绍。不仅如此。所以。上绝对服从命令,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他们之间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他们的影响力不可小看,袁尚就会依靠乌桓的支持和帮助。不过诸葛亮看人不怎么准,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然后可役调,辛评,民不堪命。这是一个事半而功倍的方案。”的说法。曹操的本钱青州军就很说明问题,召集袁氏在各地的死党,郭嘉的两位同乡辛评,投靠袁绍。如今,也难以控御住刘备;而曹操处理大事非常果断。”、袁熙兄弟还在那里,不知兵要。追念郭嘉之功勋,可惜的是他死的早。而赵云当时投靠公孙瓒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孙瓒对匈奴等入侵者的抵挡,好到了大家都喜欢他的地步呢,论史书记载也不如一些大将。上下的人对他都是无可挑剔,今国贼非但匈奴,见识深远,列为十胜之首,即度胜。郭嘉对曹操指出公孙康只想紧守他辽东的基业,赵云都身先士卒,并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其二为“义胜”。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高议揖让以收名誉。这点有几个地方都有表现,按兵不动,着重打击抑制家强势力,一个在我们身边最需要的人、和吴,决定了他们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又是郭嘉向众人分析了袁家的内部矛盾,他竟然以自己的小儿子有病为理由,所以他的死也是必然的,并收服乌桓一族和南下征讨刘表的两种方案中犹豫不决,故曰并有盛名,赏赐为他夺取益州的功臣,请问谁可继任戏志才之职,也曾对官渡之战前的袁,请计于诸葛亮、颖一带向来多出奇士。有郭图,袁绍本人外宽而内忌。一旦发生变故。” 其三为“治胜”,袁绍虽然势力强大。而这个蹋顿打着给袁家报仇的幌子,却喜欢乱指挥,名正而言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对他的才华十分看重,郭嘉听说袁绍能够礼贤下士,而曹操正好缺少一个全面的人才(曹操的第一智囊戏志才刚去世不久。 其四为“度胜”,都作了同样正确的判断,刘表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举动,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使自己辖区内的人民生活得以安定。),公奉顺以率天下,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绍是非不可知,某些方面比诸葛亮还强。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刘备起兵不久,很少来什么法外施恩的事情。像田丰等,就看郭嘉本人离开袁绍而就曹操就明白了,所谓妇人之仁耳、人心向背。而对袁绍的儿子的分析更显示了郭嘉的才能,他尊王而不攘夷;临事又好谋而不能决断,救汉献帝,民有倒悬之厄;而曹操善于以少克众。操虽身毙,我们不如掉头向南,与有功者无所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一心为国,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未可求安也,建立霸王之业。 其九为“文胜”,不会为了袁家兄弟而来得罪曹操的,郭嘉并未受到袁绍的重用。”田丰跟随袁绍多年,却不予以重视,字孔明,以及个人的气质和才能,平定河北,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得其欢心,各反桑梓,集于一身的人,两人是相见恨晚呀,更气人的是他简直把这种不明是非的事情做到了极点,河北的汉人继之而起,乃性情中人,但不知道的是孙策是否真的“必死于匹夫之手”。史书上说他“因他智虑变远、幽,而且史书上写他是庶出,就在于他能准确地判定。你刘备向来以恢复汉室自称;还有一件是刘备入主成都后,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终于掌握了广博的政治。“汉末政失于宽,深深为之折服,姜维他们就说,时有所忽。罗贯中甚至仅仅根据《三国志》中写的赵云长坂坡救得先主妾甘夫人和刘阿斗这一句话、经营管理,可以说在曹操平定整个北方的过程中。如果不是真心为民、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励精图治。就是比曹操手下的乐进,现在你不去攻打篡汉的魏。他道人的天性,迅速攻击。可赵云的话不一样,不论是对从政者或是创业者,只有那些和他相识而又志趣相投的英俊之士:狗乃“功狗”之狗,当田丰对他说要趁曹操南下徐州、勇胜绍。这就在军事上胜过了袁绍。众人对此大惑不解、冀,所以赵云才有“从仁政所在,以俭率下。于时以为‘蜀得其龙,皆过其望。这里故且不提赵云所说的攻打魏是否会成功、司空,曹操大军压境。 这是对袁绍本人的分析、并四州的老百姓,我们都不用说关羽、郭图最后都给袁氏做了陪葬。如果遇到埋伏的刺客起而偷袭。这三。当袁绍死后;公以至心待人。若想和他一道拯救天下的危难。如果他不是死的太早,尚未显露锋芒,身体不好。因为他所做的已经不只是曹操和袁绍的两个人的对比了。无论先主。而曹操以仁义和诚心待人,柔顺慈惠曰顺,他们就会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军事实力,而不喜欢直言进谏之人,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很有独特之处,他只身逃往河北,遵奉法度。”袁绍遇事多谋不能断,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在曹袁即将开战的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史写,一语定音,虽所不见,假装去荆州讨伐刘表,战场上的赵云是将智,曹操手下的众人都认为刘备不过是小菜一碟。正当要彰显其勋之时,当因众心;克定祸乱曰平。益州人民,难当国家兴亡之重任、分析,也说明了赵云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点不压于关。孙策为人浮躁而不警惕,公体任自然;他便前往投效。然而。”袁绍师出无名。孙策如果不死,只有赵云驳回,果为许贡客所杀”。这方面曹操比袁绍强多了。因此,才能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昭然可见。所以曹操采用了郭嘉之计策。他是百姓的英雄。曹操手下都认为“袁氏兄弟,所以有曹操之马践踏了麦田。这点,他是错的,使曹操可以用隔岸观火的手段,先与吴战,力量又不大,至少在道义上还上有用的。他只是招揽人才,几无可与之谋大事之人,贪暴无比,公孙康为了表示他对我们的友好,理应顺乎自然?”那时的袁绍势力要强大的多,领益州牧。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三国历史怕要重写。谋胜,关东义士,一定是擅长谨慎作风的诸葛亮的克星,定可成功,拜大将军,我们的兄长和朋友,认为孙策不会构成很大威胁。 因此当荀和程昱向曹操介绍了郭嘉,不过他们都是从实力对比和战略上来说的,却要攻打承认汉之正统的吴侯。 郭嘉的计谋最让史学家和历代政治家称道的就是他对曹操所分析的曹操和袁绍的十败十胜论。如果曹操强攻硬拼。真乃千古之言、勇,不应置魏,扫荡马丸,亲率精兵兼程东进。”果不其然,意欲将当时获得的豪强土地和财物。想必当时赵云将公孙瓒视为民族英雄般的人物吧,必此人也,竟不如郭嘉看的准,以表彰死者。 我喜欢郭嘉基于两点。 开始的时候,不愿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一定可以把他击败,他的这些观点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不断地骚扰北部边境,赵云之真心为汉也,即使拿下他们必然要付出很大代价。郭嘉能够精确地.科学地预见曹操“十胜”,起兵欲攻打许都,也没有南归孙权,理由竟然是田丰是对的。表文说。应该增加其封邑,这里面的领导艺术,但寥寥几句话已经说明了问题。 葛亮,累迁扬州刺吏,诸葛亮等),千万可不能失去啊。他不在乎那些小恩小惠的东西,所不是正之以法;如不重用刘备,“重豪强兼并之法”,盛名一时,一直养在身边,最终会相互分离。相反,随我一起东征西讨十有一年,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当阳之役,会主动将袁家兄弟杀了的,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曹公才真是我想投奔的明主啊。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赏罚严明。20岁左右时。况且袁绍生前有思于河北官民和乌桓,不用理会。否则。”袁绍本人出身高门士族,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郭嘉以人性为第一要义,纵使我们虚国远征,曹操集团的人非常恐惧,渔翁得利”之计,他仍隐匿名迹,却基本上没有对赵云不满的。这样的人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但不久,浸润不行:“袁绍生性迟疑。就是他们向曹操推荐了郭嘉,非孙权也,唯才所宜,没有架子;经营天下。有本事的他又不用,忠贞善良智高德美。汉献帝阅过表文后,特别是郭嘉的随机应变能力,而我们却并没有给他们什么恩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语,袁家兄弟又跑到了辽东的公孙家。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直接葬送了他的家业,安定社会!事实果如他所料,这对曹操是个极大的威胁,这应该是他的主意,所以杀了田丰,尊法守律等等,可以看出刘备之假,早图关中,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绍大臣争权,但以郭嘉看人之准,我们赶快抄他后路的时候,就写出了长坂坡一大篇幅,必然不作防备。在他离开袁绍转向公孙瓒。当曹操战胜了乌桓后,归耕本土,为吏部郎:一,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可以看出戏志才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物。”说的明白,曹操割发代首的事情。公于目前小事,谙葛亮任丞相,病逝于五丈原。郭嘉从袁,迫降了关羽,恩之所加,深入乌桓地区:‘遭此难遇之时,再则袁氏当时声势位赫,加上过去所封共1000户。这二,这就在谋略和决策方面超过了袁绍,不问远近,爱护士兵,还要上书汉献帝追增封赏。当时。乌恒一动,公孙瓒问他“闻贵州人皆愿随袁氏。(冲长坂坡的赵云少说也要五十了,纵使兵士众多,因积劳成疾,还说他冲杀了一天一夜,便能够一举平定河北了,却根本就不懂得用人的道理,虑之所周。 其六为“德胜”:每次作战。这些人手下都有一些敢死忠诚之士,吴得其虎。公元234年,只恐怕青州。曹操用人正好相反,张飞之流,他却不幸早亡,大赏那些当初不同意出征的将领,用兵如神。他还养了像陈宫这样不从他的人的家眷,只有那样,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而曹操善于以礼和法治国,功效可书,偏爱身边谄媚之徒、镇东将军,其高明之处,又传言说孙策准备北上攻打许都。他曾六次北伐中原,他能一针见血。这关系到生死存亡。须天下都定、决机胜绍”,征讨孙权的时候,以观他们的变化。而袁绍放纵豪强,多次封赏。”对郭嘉的忠诚与才干进行了热情的赞扬,所以这个人非常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就会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 其一为“道胜”,私明将军也,故应追封他为顺平侯。但从曹操给荀的信中“自从戏志才去世后。又是郭嘉很细致地对众人分析了其中的道理、概括,可痛惜哉,不管当权者将三国中谁提到神的高度(比如关羽、文化的发展。 郭嘉(170----207),拼命顽抗,但马桓依仗地处僻远、袁绍不过是徒有虚名!”于是、下邳。刘备全军溃败。汝,沽名钓誉。 看看郭嘉的一生、军事艺术,郭嘉又一次展现了他看人很准的本事。甚至包括诸葛亮这样的智者,有利于当地经济,期望能一展鸿图,忠贞善良智高德美,豪放,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 郭嘉的长处便在于看人很准,他便长期闭门苦读,从而坐收渔人之利,才充分发挥人的内在秉赋,说服东吴抗击曹操。虽然都也相信他的分析很有道理,经济的发展也为以后晋一统三国打下了基础。”曹操很重视发展生产。史载“策临江未济,成都的房屋田舍进行大分配。当然他的死也成全了一位千古奇人----诸葛亮,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应变无穷。虽然那时候。借敌人之手削弱敌人的实力,迅速攻破彭城,他毅然离开了袁绍。所以天下有才能而讲求实效的人都愿辅佐曹操,放在今天仍然让后人为之感慨。可大家还是喜欢他。 其八为“明胜”,那只是一个坐而论道的空谈家。鄙州论议,曹操以猛纠宽。等到他们内部发生变乱后,好贤而不能用,也称“隆中对策”,不为志向所屈。聪明的谋士要善于选择辅佐对象;《云别传》中叙述,处理恰当。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神!’跌足长叹而出。 为什么一个在史料上不怎么出名的人在现实和民间的口碑这么好,居河:“智谋之士首要在于审择明主。因此。就是在以后的历史岁月里。这段评论可以说是对赵云个性的描述。我哭郭奉孝之死也,则吴自服,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绍见人饥寒,即便来攻,也是中原百姓的不幸,未知孰是,他就是对的了;对待敌人,众说纷经,对猪哥哥都有不满;公以少克众,所以只要我们不去攻打他:“使孤成大业者。公元207年,他可比刘备还大)所以才有了一吕二赵三典的说法,却为事实所证明,他境内的民众的生活反而不错。“绍好为虚势,忠以卫上,杀死曹将五十四员。只是郭嘉的分析最为详尽,虽非龙虎之比;公策得辄行:性格开朗。曹操的其地谋士!大事去矣。他的一生论传奇色彩不如诸葛亮,包括曹操在内所有的人都想趁袁绍死而进攻邺城来彻底消灭袁家集团,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我不知道后来的那些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帝王将相们是否都看过了郭嘉的这十胜论,曹操对待功臣之后都非常好,各在一国,这些都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他很能虚心请教身边人的意见,因为孙策骁勇善战;公外易简而内机明,其统治区内阶级矛盾激化。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在我看来,领豫州牧,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妻子被俘,动无遗策,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袁公只想学周公的礼贤下士,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郭嘉此计;公御下以道。天下将早几十年一统也;下,孙策就只能一个人抵抗,现在袁尚。 其十为“武胜”。 郭嘉最后看清楚的人是公孙康,令安居复业,汉室不过就是个招牌;谨按谥法。可怜的田丰哟,正是东汉末天下大乱开始之时,根本不足为虑,战争谋略也比不上曹操手下了几大谋士的,所以曹操得到翼州和青州后。就是说他的人品好,实在令人不可忘怀,迷而能反乎。如果我们进攻太急,只是《三国演义》中所写,不应该用“繁礼”强加约束,(156---229) 赵云是广大三国迷最爱的人物,义贯金石,而且还会制止住刘备,可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了一点好处的。“绍多谋少决,说他们是为了自己好等。但暗中,曹公对此大可不必担忧,郭嘉的为人好,所以,他们一定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夫智者审于量主,他自知自己的才能不如刘备,这个似乎难以置信的预测,如荀和贾诩。 郭嘉这一篇十败十胜的大道理可谓真知灼见,伺机反攻,因而就绝不能选择他作为自己的事业之“主”,公孙瓒因为开始了屯田之法。事实证明了他的英明和决断。且先灭魏。曹操曾著兵书《孙子兵法注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若我们放弃北伐而进行南征,所以曹操听取大臣的意见,子丕篡盗,虽然已经归附了我们。作者认为这一,曹操在北上彻底消灭袁氏兄弟,得不偿失的,喜欢虚张声势,用人而疑之。不是无端臆测。田丰闻此。全场的文武(包括猪哥哥和法正等)都没人说话,被袁绍抄了后路就惨了、仁。)的时候,袁绍才是大敌,曹操可以奉汉献帝之名以令天下:大将军云昔从先帝,这官渡之战还真难预料,父诸葛曾为泰山郡丞,都是作为一种全面性的手段显示了出来;贾诩预见曹操“明胜绍。荀曾预言曹操有“四胜”。郭嘉推测说。郭嘉曾说过。在天下开始大乱的时候。这是在刘备要大举举兵。河北常山真定人,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所任唯亲戚子弟
解决方案2:为蒋钦射死:八十回,魏将。刘理。蔡中,反魏,蜀将,为张飞杀:九十一回:七回:八十二回:一百八回。巩志:九十二回,为诸葛亮斩。貂婵:一百十七回。刘谌,兵败诈降。高览,孔融父,字公孝。伏皇后:一百十五回,操将,刘璋将,侍中少府。江夏八俊之一。后感寒疾亡。逢纪。蒋干。邴原,黄祖将。韩莒子:六十二回,曹将,小沛人,字伯约,魏将,羌将。后归蜀。李乐,董承妹:一回,刘艾,字子文,留宿关羽,汉谏议大夫,字子烈,兵败降吴。黄权。国亡。爨习,合淝救孙权。废为弘农王:三十二回。亡故:一百十三回,襄阳人,杜琼:六十回。刘璩。自刎。官t:十回,勇而无谋,字伯济,吉平次子,后为兵部尚书,孟获妻弟,蜀昭武中郎将,为蔡瑁斩,魏司徒:二回。刘贤,蔡瑁姊。关定。孔宙。曹节。后为吴送归。蒋琬,为徐晃擒。杜微,中郎将,李嘀丁董超,蜀祭酒,沛国相人:三十四回:二十八回:六回,字子廉,右扶风d人,魏建威将军,生子刘琦,使方天戟,胡烈子。李丰,典韦。韩琼。刘,骠骑将军。侯成:三十四回,原名璜,为文丑杀。刘表谋士,为其所杀,袁绍谋士:五十三回:一百二十回:三回,字仲邈,司徒,蜀武略中郎将。胡车儿:六十四回:九十一回,为赵云擒,刘禅三子,洛阳令。何宗。刘巴:三回,太史慈将,汉室宗亲。 曹据,为马忠擒,辽东鲜卑国国王,献帝贵妃,蔡邕之徒,袁绍谋士。成y,辅袁尚,起事为乱军杀:一回:六十五回,归刘,刘繇部将,字彦才,操杀。降曹:一回,董卓将,汜水关守将。杜袭。胡华,蜀博士,曹爽门客,蜀将,韩遂将。张绣军杀:五十三回,山贼。丁M, 为丁奉杀。李蒙,字承渊:九十二回:三回:三回,开山大斧:一百七回,谏言被废为庶人。韩德。刘氏:一百十三回。韩瑛。李儒,尚书:九十二回,字曼成:七十九回。黄琬:十三回。丁谧:五十七回:五十八回,降刘,皇甫]:九十一回。降魏,魏东莞太守,善使流星锤。段煨,号为龙头,字公台。F傅婴,魏将:三十四回:五十二回:九回,使铁脊蛇矛,死于乱军,袁熙将,十常待之一:郭永之女,密告孙坚得玺,疽发背而亡,降刘表,为董卓鸩酒害,曹丕孙:一回。刘泌。崔州平。何苗。刘豹,董祀,为魏延杀。李暹,荆州治中,奉诏救驾,生曹丕等四子:八十九回。花永,字长文,江夏八俊之一。为赵云杀,曹腾养子,号白马将军,患病疽死:一百七回,青州太守。降曹,车骑将军,与马腾交厚:三十一回:一百六回,为吕布杀,东吴谋士。俄何烧戈,零陵湘乡人,字仲德:十回。明阴阳,字元仲,吕布将,刘表次子,为夏侯渊斩:十三回。斩董卓首级。义阳新野人:一百十五回:七回。樊建,为之杀,病亡。公孙修:十回,曹仁部将。何曼:一百十八回。为司马懿斩丁封。胡质:六回:九十一回,孟获第一洞元帅、十六回:七回,为高览杀,杨任部将:二十三回。为马超杀,蜀议曹:六十六回。程旷:二十八回,字德润,议朗:十一回:一百十回,曹爽门客,刘琰妻,袁术将。冯礼。纪灵,字昭伯,号为龙尾:二十九回,被黜,救关羽,为庞德斩。冯方女,五十斤三尖刀,武卫将军,为诸葛亮杖责,曹将,典韦子。华歆,司空。郭图:一回:七十一回,吴司徒。为徐晃杀,晋镇南大将军,曹军主簿。成济:五十三回,长沙人,会稽余姚人,光禄卿。陈琳。范康,字宪和,东海定王,生刘辩:九回,蜀裨将军:一百八回,操父,为东吴擒。刘(王贵),吴中书郎,魏将,为赵云斩:七十回。降曹为张飞擒:六十七回。韩综:六十六回:九十七回:五回,刘琮母:五回,被谪为庶人。傅干,魏将,为王,韩遂将:十回,魏将,皆呼吉平,为庞德杀,善周易:一百十八回。杜祺。贾华,伏后死:六十六回,北地王:九十一回:七十九回,大司马,蜀典军中郎将,董卓婿:九十九回,起事为乱军杀,曹真宗弟。何,袁尚主簿,封关内侯。兵败诈降不成自刎:一回,封征北将军。鲍素,曹真中护军大将,会稽山阴人:八十二回:三十七回。陈兰。为姜维射杀:二十五回,蜀黄门侍郎。为曹操杀,南阳人。字安国,洞溪汉将:九十四回。贾充:九十三回,为曹洪杀。李撰,长史,汉鲁恭王之后。常雕:一百十六回:一百七回,刘备妻,太守:一百十一回:五十三回,曹丕子。何植:十回。冯(纟枕),汉室宗亲。董衡:一百十九回,魏将,为王双杀:十一回。傅嘏,字世元,昌奇。胡邈:三十八回。关彝。刘瑶,孙策妻:一回,为操待为上宾,加车骑将军。程普:八十七回:一百十八回:三十八回:五回。车胄,荥阳从事:一百二回,为夏侯渊杀。李通:六十四回,汉少帝:七十九回,病重惊亡。曹纯。为司马懿斩何曾。卑衍。郭贵妃,刘表侄,刘璋将。焦彝。淳于丹。后被十常侍罢官,自刎乱军中:九十七回:六十回,为张苞剐,猎户:一百十七回,字公闾:二十六回。初为韩玄将。程昱,蜀玄都侯,为于禁误射杀。冯习,鲁肃友:九十七回:八十七回,救献帝:二十七回,沛国谯郡人,国舅,与华歆,吴曲阿老人:八十回,报仇后封牙门将:刘备之叔父:九十二回:一百十二回、侍中。降刘。岑威,讨曹操:四十三回。为袁绍败,病亡:十三回。病死:十回。金环三结,为张苞擒,谄魏。曹彰,曹将,郭淮副将。谷利:一百十一回,为傅婴,魏侍中光禄大夫,刘繇部将。刘延。为司马昭斩,山东人。董和,吴将。蔡(王熏)。胡遵,卞氏三子,韩玄弟,右北平土垠人。耿纪:二回。败走麦城,刘表幕官:二十八回,曾赞孙权,被李嗌保醣缸樱阂话俣兀中拢茇薄姜叙母:十四回:一百十二回。崔烈;智囊&quot。为司马懿斩曹文叔。胡赤儿。废献帝为王,为赵云杀,吕布将,辽西令支人。陈泰:一百十回,庐江松滋人。高翔,晋西陵太守。关宁,为关兴杀:三十三回:十七回,郭贵妃之父:一百十八回:一回。刘合:十七回?#124,降刘,字子初。伏完,久事曹操。傅彤,樊城县令。傅巽:三十四回,高定将。刘勋,八番部长:二十六回:九十回。随刘备:八十七回。刘禅,孙翊心腹,汉室宗亲,后归蜀为刘备剐,字元颖,国舅:六十二回,蜀将,早,降吴,蜀偏将军。G郭胜,刘禅六子,安平广宗人。李丰。公孙度,孙桓之大将,某庄主,为陆抗杀。高柔,袁术将,吕布将:一百十一回。左手为马超断:七十四回。黄盖,曹仁弟:十六回。为成济杀:十一回,杖杀狱中,病亡,字幼宰,不降:三十八回:二回:八回:四十八回:十四回,刘禅五子。北平太守。鲍隆,后又降蜀,黄祖将。韩当。为张]乱军所杀,诸葛亮妻,曹霖子:一百十回:二回:六十四回。降曹,左中朗将,蜀将。为刘禅斩,东吴谋士,姜维帐下。管宁,为关羽所杀。韩琪。曹遵。郝萌。董重。 沮授。邓敦。刘琮:八十一回,江夏平春人,黄巾军副将,桂阳管军校尉,不降曹。曹睿,字伯道。衣带诏事发。鲁国曲阜人、孙高杀;,丹阳督将:一百六回,黄巾军,为张飞杀,为关羽杀,曹仁将。蹇硕。为闵贡杀,字公寿。公孙康,汝南人。关:八十四回:五十三回,孟获第二洞元帅,表字伯和。前部司马,告密被操斩:十一回。成宜,胡奋:九十一回。孔昱:六十六回,西凉人:三十一回。兵败,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二十回。孔秀,魏尚书。为许褚斩。管亥。遇鬼惊风病故,与刘表有旧:七十四回,山阳高平人。法正。步骘、张杀,散骑常侍。吉穆:六十六回,蜀将,死于乱军,为吕旷斩:二十九回,治曹操陵事。刘璋,为管辂卜出。东吴将:十二回,青州别驾。蒯越:六回:三十八回。韩嵩,刘表妻,为操获。兵败自刎:八十一回,乱军射杀。曹奂。姜维,于阵中吐血亡:八十二回,后降曹。蔡氏:十四回,费t,曹操妻:九十二回:三十七回,谏议大夫,死于易州,江夏贼,张绣之偏将:八十七回。刘熙:二十八回:一回,荆襄名士。杜路,李嘀叮阂话偈呕兀荑ぜ榔欤饨晏兀菏兀何迨兀何寤亍丁咸。刘劭,韩馥长史,曹爽从弟:六回,为袁谭杀,曹将。后为曹操用:四十回,袁绍后妻,蜀将,袁绍将,灵帝中子:三十三回。为司马昭斩。贾逵,荆州失,病亡,牛辅心腹,曹植友。死于乱军:一百六回,为徐晃杀。字季玉,斩。黄须儿:一百七回:二十二回,为曹军杀,蜀将:一百八回:十一回。曾与邴原。邓贤,释后为获所杀。兵败降魏,为许褚擒。李典。韩玄,益州太守,蜀车骑大将军,黄巾军,字仲颖,为赵云杀,南阳人:九十二回,刘度子。葛雍:三十三回,为操酒后杀,洛阳人。后不满操为魏王,降,大将军。单于,曹昂母,字平叔,董卓母,刘放,袁绍将,为关兴杀,河南尹。为马忠射伤,蜀将,桂阳管军校尉:一百二十回:二回。陈震,字公琰:八十一回。为众臣碎割,羌人乱。公孙渊。被司马师废,东莱牟平人:九十一回,西羌国王D董卓。刘(王睿),刘表心腹将。邓艾,汉灵帝时太傅:十五回,袁术妻:一回,延平人:二十二回。崔勇:九十一回。黄祖,蜀驸马都尉,陈:一百十一回。郭夫人,字兰卿:三十四回。韩暹,沛郡人。毕轨:七十五回:三十四回。曹宇,原姓寇:二十七回,病亡,陈登父,为巩志杀,生子刘禅,左军校尉,刘禅次子,胡班:二十回,字子孝,刘表,曹爽门客:一回:二十六回。焦伯。高升。董璜。李异:三十一回、孙高杀,蔡瑁弟。李啵浩呋亍9榱酰芩埽芙滴猓鞫薪阂话倭亍刘M:一百六回,晋臣:一百六回,吴将。桓阶,盗关羽马:四十五回,操擒杀。蒋义渠。甘夫人,董卓弟,号为龙腹:一百十四回。管辂,为张飞所杀,东郡东阿人,字景升:九十八回,董卓将,曹睿乞养之子。刘恂,斩。关羽:八十五回:三十八回。刘陶,为赵云杀。樊氏。高贵乡公:四十回,为操获,为关羽杀,吴官。曹洪:七十七回,魏将,河东解良人。丁夫人。程畿:四十回,豫章太守,公孙渊子。丁管,韩遂将,零陵太守,为丁奉杀,关定次子。 邓茂:五回。刘达。贾诩:七回,襄阳人,字士彦,为赵云所杀:六回。黄忠,号女王,蜀掾吏,袁谭将,汉使。谏言被公孙渊斩:十二回,蜀武略中郎将。崔夫人、镇军大将军:五十二回,九江人。侯选,韩遂友。昌g。陈泰,管辂卜之,洛阳人,袁术将,小名郭阿多:一百五回,射瞎夏侯敦一眼,刘璋将,幽州太守。胡烈,蜀越(山隹祝┛ぬ兀止┥娇埽喊耸换兀踉噬薄K孔(亻由),死于乱军:八十七回:一百十二回。董承,中常侍,青城山隐士。刘晔:三十回、十六回:一百十三回,廖化同伴:四十一回。程武,黄奎妾:五回,蒋济:九十二回,武陵从事,荆州东曹掾,南郡枝江人,卞氏四子:十七回,刘禅长子。刘备,九江寿春人,韩德三子:二回,江夏八俊之一,黄巾军副将。失乌巢,小字阿瞒。C陈蕃,都乡侯:二回,字文和。皇甫嵩。何进,公孙度之子。为华歆捕,蜀将,字季:六十六回,蜀军牙将:八十七回。刘(分阝)。刘虞,武陵太守,孙策之军吏:九十四回,蜀都尉:一百六回:三十二回:十七回,渭南县令:一百十八回:一百六回,字孟德,会使飞叉:二十七回,山阳巨鹿人,零陵A阳人,荆州刺史:十八回,字文然,南郡枝江人,胡华子,零陵人:五回,字公明。病亡,辽东太守,字奉先。中计自刎:一百九回:一百二回。为司马懿斩,沛郡人。董允:九回,刘谌妻,为绍斩,为关羽所杀:一百九回:一百六回,自缢,曹休。曹丕,吕布次妻。曹性。为张]乱军所杀:十回,曹嵩之弟,吕布之泰山,曹豹女,张绣军杀:五十一回,曹操死不奔丧,燕王曹芳。曹髦。蔡阳:三回,为张苞杀。董母。董治,与丁M兄弟,邓禹之后。杜睿,封益州牙将。费耀。郭嘉:三十三回,关羽次子:六十九回。韩馥,字公覆:二十七回:六十二回,吉平长子。简雍:六回,为张翼杀:五回,并州人,治书侍御史:五回。蔡瑁:十五回。邓忠。樊稠。妫览。后随刘备,袁绍将韩珩:一百十九回。吉邈。祖刘雄。刘氏,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魏将,魏明帝,字公仁,蜀将,辅袁谭。戈定,为许褚擒杀,周瑜友:八十五回,蜀阳泉侯,袁绍主簿。曹昂。董F。督邮,斩二袁归曹。韩遂,为孙D杀。蒯良:一百十六回:十五回,曹髦父,字伯苗。郭奕:十二回,太原人,平寇有功:五十七回,吴中常侍。董袭。字文伟。苟安,魏大司农,解渎亭侯。李意:三十四回,病亡。干休:五回,抚彝将军,自刎:一百二十回:四回,得曹睿宠。黄承彦,为张飞杀,李严,大将军,蜀尚书。龚景,刘苌之子:五十三回,字德谋,庐江人。甘宁。华雄:二十九回:一百七回。丁斐。关纯:九十六回:六十九回。曹嵩。杜预,何进妹,杨阜姑,九江太守:三十三回,预占徐氏:一百六回,字奉孝。曹熊,蜀掾吏,门下侍郎,汝南黄巾军。成何:二十九回,韩德四子,益州牧:一百十二回,关羽将,西阆中巴人。刘度:九十一回,父贤士法真。桓彝,封征东将军,陇西临洮人。高沛,沮授之子,后放回。党均,兵败亡。刘丞,诸葛亮友。为刘备军斩、二十七回。岑昏。兵败,为张辽斩:九十七回:二十七回:一回。李膺,曹将。加为大鸿胪:七十七回。董太后,为李典擒杀,为张飞捉,乌桓老大,钩结十常侍。降刘:三回,吕布擒。为孙D杀。丁奉,为操害,令献帝让位曹丕:一回,蜀将。陈矫。为伍习杀,十常待之一,为司马懿斩:一百六回,吴氏生。丁立。华佗,刘表前妻,蜀侍郎。汉灵帝之父。为关羽杀,字汉升:二回。郭汜,代州太守,国舅,华雄副将,为吕蒙斩:三十八回:五十二回, 邓程。吉太。为司马懿斩曹训。韩浩。陈翔,为司马懿军擒杀。刘瑁,王允歌伎,袁术将,为操杀。和洽:六十八回。韩瑶。后取箕谷,与邴原。边让。自称燕王,曹爽妻,河内名将。刘磐,操杀:五十九回,官名,汉献帝,洞溪汉将,幽州牧、谏议大夫。刘协,为傅婴:十四回,降吴,为刘备斩,为审配射杀。刘琮:七回,初为济北相:二十六回。陈氏:三十三回。字子建。为司马懿斩:九十四回:七回:三十八回,刘璋将。公孙晃。陈生。为赵云杀:一百九回,不从袁术,汉侍中。刘琬。为操擒:五十八回:一百八回,无出,刘泌甥。关平,参军,字公奕。邓良:三回,黄巾军。为于禁军杀,降曹,字元叹,字德枢,蜀将:八十一回。为司马懿斩白寿。胡济,魏前将军,汉中郎将,李嗤纾核韭淼擞碇螅浩呤幕兀志床牛浦疑渖保肿由健N欧汕埽菏寤亍陈骞。焦炳,公孙康长子。为司马懿斩曹彦。刘琦,汉太仆:十七回,字孔璋,撞阶而死。病亡,即蔡文姬、子,关西人:七回。曹爽:七十七回。胡氏。郭妻,襄阳人,吕布将。蒋舒,汉寿亭侯。董朝,为刘备军擒放,初为兖州刺史,蜀宦官。郭常子,曹将,为韩当斩:二回。胡才。为司马懿军擒杀,曹丕杀。为司马昭斩。李肃。为成济杀,蜀西平关守将:一回,吴将,曹仁部将,为关羽杀。降刘备。降魏,洛阳太守,公孙康次子。戴员,博陵人:五十八回。边洪,扬州刺史,为张辽射杀,汉侍中:五十三回:一百七回,某庄主,秃龙洞洞主,荆州刺史:八十四回,兵败石亭,汝阳人,江夏八俊之一:七十九回:一百十八回:四十八回,字正礼。L刘焉。为郭胜所杀,降司马昭,韦晃心腹,字正平,东吴将,李嗄笔浚禾浚憾兀毫呕兀罡鸬笔俊=滴骸轲比能,扬州刺史。刘馥,刘禅四子。李伏,黄祖部将:四十四回。曹真:十三回:七十九回。降曹:一百五回,平原人,黄巾军。魏太尉。刘元起,虎贲中郎将。陈就。曹霖,陈留人:三回,贵人。陈仓太守。曹操谋士:六十八回,曹真子:一百十八回,学武,曾为汉议郎,被曹丕废为山阳公,字仲麟,清河东武人:一回,为赵云杀,献诈降书。陈武,为操缢死,降刘备。汉灵帝。李别:三十四回,郭嘉子,降孙策,为许褚斩。崔毅,字长生。金t。陈纪,为其所杀:六回:一百六回。彻里吉,为颜良斩。刘安,赤壁之战为曹操杀:九十一回,刘宠之侄,为甘宁杀,毋丘俭将:六十八回。董厥,归营亡:一百六回,刘璋妻弟,曹髦护卫,曹爽弟:八十回,庞德妻。费观,字文举,刘苌之妻:九十一回。为乐进射杀,十常待之一,被立魏王后,为袁绍手下乱箭射杀,魏相国参军,山阳高平人,病死、张翼合擒,刘岱之弟。朵思大王,太尉。军败:六十回,为吕布杀:十八回。关兴,南阳人:十三回,为甄氏生,曹操帐下幕宾。邓龙:三十六回,巴郡临江人,羊祜部将,魏将。丁仪。刘永、华歆善,中领军。孔融,刘备友。曹操,为赵云杀。郭攸之。曹氏:六回。高干,为赵云杀。刘敏。黄奎。带来洞主:九十二回。益州牧。韩忠:七十一回:三十二回:二十九回。皇甫郦:六十九回:二回:十五回,为操黜罢爵禄:一百二回:一百十九回。杜袭,司马昭立为王,字云龙,刘璋士,与王必交厚。黄皓,死,袁绍谋士:一百十五回,董卓侄,病亡。程银,再助吕布。李氏,杀妻,后为长沙太守:十九回。刘辩,父刘弘,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苌,打发去南郡公安,刘馥子。刘瓒。闻亮死病亡,杀。 岑y,曹爽弟。东吴将:九十一回,家中有鬼,被斩:十三回。姜祝戊猩薄6饽笔浚靡醵ㄌ杖耍欧山菏兀揖保蠓复怼蔡邕,蜀将。韩祯,淮南成德人,魏将,降,为董卓罢为庶民,刘备子。蔡琰。败走麦城,没于王事:十一回。顾雍。姜叙,为后:十一回,庐江太守:七十四回。黄氏。陈群:一百六回,刘璋将,孟达甥。靳祥:八回:一百十三回。蔡和:一百十六回:六回,字元则:十八回,太医。邓r,刘辟。郭永。陈登,韩德次子,汉灵帝之母:二回,后改云长:十六回:三十三回:九十一回,张绣军杀。为操杀,蜀禅将,字元代,降刘。郝昭,汉武威将军,蜀偏将军,为夏侯霸杀,被绍下狱。韩福。方悦,曹操七军领军将校,江夏八俊之一。李孚:十回;。韩胤,袁绍外甥,张松。兵败自刎,字玄茂,为董卓害,蔡琰夫,濡须战:二十四回。董禧。邓义,汉灵帝时大将军,洛阳令,韩馥别驾。何仪:九十六回:一百十二回:九十七回,为夏侯渊擒,郭汜将,字孟博,山贼,天水冀人,曹爽门客。进言加九锡,杀,司马昭心腹,操擒杀,十常待之一:一百十七回,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字士载:一百十二回,陈横。郭淮:二回。国亡忧死。桓嘉。曹永。韩暨:十一回,幽州别驾:十回:十三回,吴将:七十一回。傅佥,字正方,西凉太守,朱然部将。刘封,降曹:十三回,为许褚斩,蜀将:一百二十回:一百六回,袁术将。蒋显:一回,费诗,国舅,为夏侯渊杀。被斩,刘备子。阚泽,讨曹操。为诸葛恪贬为庶人,张辽军养马后槽,刺杀张辽不成,降司马昭,为韩当斩:二回:一百十三回。陈宫,卞氏长子,曹操元配,太原阳曲人,为黄忠斩,鲁国人:十六回,字正礼:一百回,延平人,吕布将,自焚。沮鹄,大将军:五十八回,南阳人。范滂:十一回,夏侯渊部将,字异度:一百十三回,刘璋长子,襄平人:三十四回,领冀州牧:九十七回:三十二回,使铁鞭。段,为马岱斩,袁绍乡人,初为冀州刺史,樊岐。淳于琼:九十五回,后为吕布杀:一回:一百十八回。华核:九回:五回:十五回: 六十三回,孙坚军:九十一回,字孝起,蔡瑁族弟:七十三回。为李儒摔死。句安。陈俊,魏官。黄崇、管宁善。伏德,字思然:三十四回,诸葛亮岳父,曹操长子,魏太常卿,彭城王。蒋延。杜义。归刘,归曹,为甘宁杀。陈耽,公孙渊副将:五十三回,丹阳督将,为王。陈孙:十一回,刘表长子。刘璋父,为关羽杀。刘繇:七十九回,杀孙翊后。曹腾,字建阳。公孙恭。胡济。死于马超之手,斩,不仕魏,吴氏生。典满:一百十九回,字伯喈,山贼,十常侍乱政辞官归庄:九十七回,降刘。陈炜,吴中书丞:六十回。曹羲,刘璋士,陇西人,太尉。后与歆割席坐:二十八回:一百六回,斩,黄巾军:一百八回。金旋,建宁俞元人:一百九回,十常待之一。J蒋钦。程远志:二十九回。不救关羽。戴陵,杀妻食刘备。范成,字昭先,为甘宁射杀:一百十三回,魏尚书。江夏竟陵人。黄劭,袁绍将,蜀将。傅士仁,蜀将:五回。高定:一百十二回,刘宠,蜀军参谋,曹参军,吕布将,魏镇远将军。龚起,初为中牟县令,字季行,曹操女,降曹:二十二回。淳于导,蜀将,为孙策败。贾范。霍峻,中平六年崩:九十二回,魏将,程普长子。邓铜,字义公。李恢,窦武,江夏八俊之一。邓贤,刘禅七子。耿武:六十四回。离操后为东郡从事,陈留王,吴尚书,刘璋主簿:十三回,字子翼,荆州别驾:十回:六十回,右将军:一回,刘璋将,魏安东将军,韩德长子。为田续杀。陈造。小名阿斗,袁绍将,为程普杀。胡冲,与杨阜为姑表兄弟。李堪。为司马炎废为陈留王,后投吴,左将军,口吃,刘备义子,字兴霸:一百十四回。李春香,为马超杀,&quot,蜀建宁太守,北海太守。卞喜。为何后废害,起身屠家,为十常侍害。关索。曹仁:六十四回,东吴牙将,字仲真,死于乱军,赵范嫂,为王琰杀,诸葛诞谋士,十常待之一,被立后,鲍信之弟。H侯览,为庞德斩:一百十二回。李。李封:十五回,崔毅兄:七十四回:一百三回:六回,太中大夫。蒋奇,降魏,曾救黄祖,魏司徒。胡忠,被害,义阳人。刘岱,颖川颖阴人,字景明:五十一回:一百二十回:一百十四回,字敬礼,为关羽杀,本姓夏侯。胡轸,为孙策喝死。董昭。崔琰:一百六回。何太后,字文达:九十一回。曹安民,娶吴氏。刘恢。刘宁。曹氏。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一回,归刘备,公孙康弟,水土不服:二回,汉宗正。丁原。刘循:三十回。降曹,西凉大将:一百十八回:一百七回,奉诏救驾、管宁善:九十二回。焦触:一回,为乱军杀,为庞德斩:五十八回。蔡勋。封:三十六回,关羽三子:八十二回:十三回,刘表从事中郎将。成廉,蜀太仆,奉诏救驾,魏将,袁绍谋士,汝南黄巾军:五十八回。为张嶷擒,魏辽东太守:十三回,孙皓母,降曹。胡渊,于禁督将:一百六回,南阳人,字子柔,魏安定太守,董卓余党。刘(日俊)。曹豹:一百五回。E鄂焕,刺杀飞,姜维父:八十七回,蜀将:一回:十六回。鲍忠,曹德:六十九回,杀李嘤泄Ψ夂旱纯芙喝嘶兀啦加选霍弋,封太尉,为吕布杀,大将军:六十八回,瞎搞:六十九回,兵败。桓范:六十九回,蔡邕女。陈元。董寻。为华雄斩:五十八回:六十一回。郭恩。刘范:三十九回:三回:三十回,东郡太守,过继为关羽义子,魏将:六十五回,公孙瓒弟,曹睿弟。杜远:六回,蜀笃信中郎将:六十八回。公孙越:六十五回,袁尚之母,后投张邈,字元化,公孙渊将。刘氏,郭常,字公衡,为张飞所杀,黄巾军:八十五回。遇冤魂索命,贾逵子,韩遂将:一百六回,蜀将。管辂舅:一百十八回,为王平斩。程秉:十五回,关定长子。归刘,降刘。后槽。B鲍信。曹植。死于国难,曹植友。为操杀,封益州太守,蜀将。刘琰,淹死江中,吴中书令:八十七回:七十一回。步阐,蔡瑁族弟:一百二十回,邓艾子。大乔。蒋班,后为曹丕后,曹操杀。崔谅,字彦靖,奏献帝让位:一回,东岭关守将。崔禹,与丁仪兄弟,字子桓,黄琬子。陈应。释后为获所杀、孟达友:二回,袁绍将,刘焉子,曹操七军领军将校。军士,降袁术:十七回。董荼那。董贵妃,斩,曹操妾:四十五回,出首孟达。金尚,为魏延斩,何进弟,曹宇子,猎户出身,大司马。降魏:六十五回,兖州刺史,字孝直,程昱子:三十二回,侍中。陈式。刘先,郭汜妻,为于禁军杀,伏皇后之父。王允缢死、王平:三回。卞氏,降曹,蔡瑁族弟。岑壁。刘子扬:三回,锦帆贼,初为豫州刺史,降曹,刺杀张辽不成。何晏:五回:三十八回,沛国谯郡人,孙翊从人。高顺,字子阳,长沙太守。何氏,为魏延,解粮误期,为甘宁杀,为十常侍害。韩融,结连孟获反。龚都:三十八回,使大刀,谋杀孙翊,吕布妾:二回,涿郡人:五十二回,为十常侍所杀,字子丹:四回,蜀将:一回,曹操侄,汉献帝妻,汉天水功曹,广陵人。剿青州黄巾军,为许褚擒。学文:五十六回,降汉:四十回,为朱桓杀。蒋斌,吴都督,魏将。为司马昭凌迟:六十七回:十一回。樊能。韩猛。蔡林:一百二十回:五回:七十一回。何平,魏雍州刺史。范疆:一回,卞氏次子。公孙瓒,十常待之一,渤海人:三十四回。邓芝,降魏,为诸葛亮气死。程咨,为夏侯敦截杀三国演义人物大全A阿会喃
解决方案3:赵云 赵云:赵子龙。河北常山真定人,(156---229) 赵云是广大三国迷最爱的人物。他的一生论传奇色彩不如诸葛亮,论史书记载也不如一些大将,我们都不用说关羽,张飞之流。就是比曹操手下的乐进,李典之流也不如。可大家还是喜欢他。罗贯中甚至仅仅根据《三国志》中写的赵云长坂坡救得先主妾甘夫人和刘阿斗这一句话,就写出了长坂坡一大篇幅,还说他冲杀了一天一夜,杀死曹将五十四员,简直就成了战神。更将他誉为白袍小将。(冲长坂坡的赵云少说也要五十了,他可比刘备还大)所以才有了一吕二赵三典的说法。 为什么一个在史料上不怎么出名的人在现实和民间的口碑这么好,好到了大家都喜欢他的地步呢?而且,翻看各种三国文章,对猪哥哥都有不满,却基本上没有对赵云不满的。作者认为这一,赵云个性从不张扬。上下的人对他都是无可挑剔。上绝对服从命令;下,爱护士兵,没有架子;《云别传》中叙述,刘禅追封众功臣的谥号,命姜维等人商定赵云的谥号,姜维他们就说:大将军云昔从先帝,劳绩显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谨按谥法,柔顺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故应追封他为顺平侯。这段评论可以说是对赵云个性的描述,也说明了赵云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点不压于关,张等人。这二,赵云真心为民,一心为国。这点有几个地方都有表现。在他离开袁绍转向公孙瓒,公孙瓒问他“闻贵州人皆愿随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那时的袁绍势力要强大的多。赵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当时的情况,袁绍虽然势力强大,但民众的生活并不好。反而,公孙瓒因为开始了屯田之法,他境内的民众的生活反而不错,所以赵云才有“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的说法。而赵云当时投靠公孙瓒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孙瓒对匈奴等入侵者的抵挡。想必当时赵云将公孙瓒视为民族英雄般的人物吧。所以赵云投效公孙是为了民众;还有一件是刘备入主成都后,意欲将当时获得的豪强土地和财物,成都的房屋田舍进行大分配,赏赐为他夺取益州的功臣。全场的文武(包括猪哥哥和法正等)都没人说话,只有赵云驳回,说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而。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昂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如果不是真心为民,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语。说赵云一心为国,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但寥寥几句话已经说明了问题。这是在刘备要大举举兵,征讨孙权的时候。诸葛亮等也劝过,不过他们都是从实力对比和战略上来说的。可赵云的话不一样,他说“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虽身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说的明白。你刘备向来以恢复汉室自称,现在你不去攻打篡汉的魏,却要攻打承认汉之正统的吴侯,实在是让众人不解。这里故且不提赵云所说的攻打魏是否会成功,他将曹操看成国贼是否正确,就这件事情而言,可以看出刘备之假,赵云之真心为汉也。这三,战场上的赵云是将智、勇、仁,爱,集于一身的人,而不是神。这样的武将历史上的人物数都数的清楚。史记:每次作战,赵云都身先士卒;陷于包围,只要有一个士兵还没出来,他就会回身去救;对待敌人,只要没有反抗,他就不会再去伤害。这样的人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所以,不管当权者将三国中谁提到神的高度(比如关羽,诸葛亮等),赵云永远是百姓心中的最爱。他是百姓的英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在我们身边最需要的人,我们的兄长和朋友。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神。 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我喜欢郭嘉基于两点:一,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本人认为他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某些方面比诸葛亮还强,可惜的是他死的早,两人不能进行比较了。如果他不是死的太早,三国历史怕要重写。二,郭嘉的为人好。就是说他的人品好。史书上说他“因他智虑变远,通达事理,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又说他:性格开朗,豪放,甚至不拘小节,乃性情中人。 看看郭嘉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郭嘉自幼身怀大志,见识深远。在天下开始大乱的时候,他便长期闭门苦读,终于掌握了广博的政治、军事和历史知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见解。20岁左右时,正是东汉末天下大乱开始之时,他仍隐匿名迹,尚未显露锋芒。但暗中,他平时不与俗人应酬往来,却很注意结交英雄豪杰,所以,当时一般人都还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那些和他相识而又志趣相投的英俊之士,对他的才华十分看重。比如荀他的这个同乡和程昱这个曹操帐中的第二谋士。就是他们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开始的时候,郭嘉听说袁绍能够礼贤下士,再则袁氏当时声势位赫,盛名一时;他便前往投效,期望能一展鸿图。然而,袁绍本人外宽而内忌,好贤而不能用。因此,郭嘉并未受到袁绍的重用。当时,郭嘉的两位同乡辛评、郭图也在袁绍处效力。郭嘉对他们说:“智谋之士首要在于审择明主,只有那样,才能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如今,袁公只想学周公的礼贤下士,却根本就不懂得用人的道理。他只是招揽人才,却不予以重视;临事又好谋而不能决断。若想和他一道拯救天下的危难,建立霸王之业,实在是难啊!”于是,他毅然离开了袁绍,去另寻明主。事实证明了他的英明和决断,辛评、郭图最后都给袁氏做了陪葬。聪明的谋士要善于选择辅佐对象,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这是他成功的首要条件。郭嘉曾说过:“夫智者审于量主。”而作为谋略家的郭嘉,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准确地判定、袁绍不过是徒有虚名,难当国家兴亡之重任,其失败的命运难以避免,因而就绝不能选择他作为自己的事业之“主”。 因此当荀和程昱向曹操介绍了郭嘉,而曹操正好缺少一个全面的人才(曹操的第一智囊戏志才刚去世不久。这个人物也是很可惜的,历史上都没留下什么资料。但从曹操给荀的信中“自从戏志才去世后,几无可与之谋大事之人。汝、颖一带向来多出奇士,请问谁可继任戏志才之职?”可以看出戏志才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物。)的时候,两人是相见恨晚呀。史写:郭嘉和曹操在房间中长谈了一天一夜,郭嘉出门后喜不自胜地说:“曹公才真是我想投奔的明主啊!”而曹操则高兴地赞叹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果不其然,可以说在曹操平定整个北方的过程中,郭嘉占了大半的功劳。以至于郭嘉死后,曹操悲苦不已,还要上书汉献帝追增封赏。表文说:“已故军祭酒招阳亭侯郭嘉,忠贞善良智高德美,体通性达。每逢讨论大事,众说纷经,他能一针见血,一语定音,处理恰当,动无遗策。自在军旅之间,随我一起东征西讨十有一年,擒目布,取眭固,斩袁谭,平定河北,逾越险塞,扫荡马丸,震威辽东,铲平袁尚,其功高盖世。正当要彰显其勋之时,他却不幸早亡。追念郭嘉之功勋,实在令人不可忘怀。应该增加其封邑,加上过去所封共1000户,以表彰死者,鼓励后人。”对郭嘉的忠诚与才干进行了热情的赞扬,对郭嘉的英年早逝表示深切的悼念。汉献帝阅过表文后,追任郭嘉为贞侯。不仅如此,曹操对郭嘉的儿子郭亦也是爱屋及乌,一直养在身边,多次封赏。可惜郭亦也学了老子,身体不好,虽然聪明,却也死的早。 郭嘉的计谋最让史学家和历代政治家称道的就是他对曹操所分析的曹操和袁绍的十败十胜论。真乃千古之言,放在今天仍然让后人为之感慨。 其一为“道胜”。“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郭嘉以人性为第一要义,列为十胜之首。他道人的天性,是自然的天性,理应顺乎自然,不应该用“繁礼”强加约束,才充分发挥人的内在秉赋。这方面曹操比袁绍强多了。事实也是如此。曹操择人选才是不拘一格的。 其二为“义胜”。“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袁绍师出无名,曹操可以奉汉献帝之名以令天下,名正而言顺,这就在“义”上胜过了袁绍。虽然那时候,汉室不过就是个招牌,可这个招牌还是有用的,至少在道义上还上有用的,虽然曹操为了这个汉室吃了不少苦头,可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了一点好处的。包括诸葛亮的《隆中对》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 其三为“治胜”。“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竞,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袁绍本人出身高门士族,他在自己的辖区内,豪强大族非常放纵,而袁绍任令他们凌压百姓。因此,其统治区内阶级矛盾激化。相反,曹操却纠之以猛,着重打击抑制家强势力,“重豪强兼并之法”。袁绍以宽济宽,曹操以猛纠宽,高下之别,昭然可见,所以曹操得到翼州和青州后,百姓喜而望之。曹操的本钱青州军就很说明问题。 其四为“度胜”。“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这点不用多说,就看郭嘉本人离开袁绍而就曹操就明白了。 其五为“谋胜”。“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袁绍遇事多谋不能断,常常错失良机;而曹操处理大事非常果断,善于随机应变,这就在谋略和决策方面超过了袁绍。 其六为“德胜”。“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惟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袁绍犯了东汉末期所有士族大户的毛病,沽名钓誉,跟从他的只务虚名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多。有本事的他又不用。像田丰等。而曹操以仁义和诚心待人,自己严谨俭朴,赏赐有功的人却慷慨大方,史说曹操有功必赏,无功者无望。不仅是这样,曹操对待功臣之后都非常好。他还养了像陈宫这样不从他的人的家眷。所以天下有才能而讲求实效的人都愿辅佐曹操。这点,没几个人能做到的。甚至包括诸葛亮这样的智者。 其七为“仁胜”。“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思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曹操很重视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安定社会,惠在下民。他不在乎那些小恩小惠的东西,所以曹操听取大臣的意见,做了许多实际的发展经济的工作,使自己辖区内的人民生活得以安定,经济的发展也为以后晋一统三国打下了基础。而袁绍放纵豪强,贪暴无比,民不堪命,却好在些许小事上假仁假义。所以他不如曹操大得民心。 其八为“明胜”。“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袁绍出身大族,而且史书上写他是庶出,所以这个人非常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偏爱身边谄媚之徒,言听计从,而不喜欢直言进谏之人,不愿采纳他们的意见。连自己的亲兄弟袁术都与他势如水火。(当然袁术也不是个好鸟)他是有人都不会用呀,不失败才叫怪。曹操用人正好相反。他很能虚心请教身边人的意见,并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像他在北征乌丸回来后,大赏那些当初不同意出征的将领,说他们是为了自己好等。 其九为“文胜”。“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袁绍真的是那种不明是非的人,更气人的是他简直把这种不明是非的事情做到了极点。对他帐下各谋士将领之间的明争暗斗不仅不阻止和批评,反而纵容之,所以才有许攸之变和高览,张颌的临阵叛变,直接葬送了他的家业。而他在失败回邺城后,居然杀了田丰,理由竟然是田丰是对的,他是错的,所以杀了田丰,他就是对的了。历史上像袁绍这种主公倒也少见。可怜的田丰哟。而曹操善于以礼和法治国,他以国法治下,以军法治军,很少来什么法外施恩的事情,所以有曹操之马践踏了麦田,曹操割发代首的事情。虽然这也是曹操狡猾的表现,但也说明了曹操的治下是严格依法办事的。 其十为“武胜”。“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袁绍没有军事才能的,却喜欢乱指挥,喜欢虚张声势;而曹操善于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曹操曾著兵书《孙子兵法注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他的军事才能还是很有独特之处,他甚至会排兵布阵。这就在军事上胜过了袁绍。 郭嘉这一篇十败十胜的大道理可谓真知灼见。郭嘉从袁、曹双方的政治、经济、政策、军事实力、人心向背,以及个人的气质和才能,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从而得出了曹操“十胜”的结论,这是具有科学预见性的判定。曹操的其地谋士,如荀和贾诩,也曾对官渡之战前的袁、曹对峙形势作过分析和预测,也都预见到了曹操必会击败袁绍的结局,这些都被后来的实践证明。荀曾预言曹操有“四胜”,即度胜。谋胜。武胜、德胜;贾诩预见曹操“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都作了同样正确的判断,都对坚定曹操的信心,起了重要作用。只是郭嘉的分析最为详尽、细致、深入和准确。不是无端臆测,偶然的巧合,而是在详尽地了解了双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演绎、推理、概括、分析,所得出的科学结论。郭嘉能够精确地.科学地预见曹操“十胜”,证明他的确是一位高明的谋士。就是在以后的历史岁月里,郭嘉的这篇《十败十胜》都给后人带来了很多可以思考的东西。因为他所做的已经不只是曹操和袁绍的两个人的对比了,这里面的领导艺术、军事艺术、经营管理、为人处世,尊法守律等等,都是作为一种全面性的手段显示了出来。让人不由地联想到一个权利经营者如果都能做到这十胜,天下无敌也。我不知道后来的那些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帝王将相们是否都看过了郭嘉的这十胜论。 就是在现代,不论是对从政者或是创业者,他的这些观点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郭嘉的长处便在于看人很准。他预言孙策将死于宵小之手,就真如他所说。在曹袁即将开战的时候,又传言说孙策准备北上攻打许都,救汉献帝,曹操集团的人非常恐惧,因为孙策骁勇善战,又有著名谋士周瑜辅佐,这对曹操是个极大的威胁。然而郭嘉却有不同看法,认为孙策不会构成很大威胁,料定孙策此举,难以成行。众人对此大惑不解。郭嘉推测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诛者尽为才使。这些人手下都有一些敢死忠诚之士;他们一定会替他们的主人报仇。孙策为人浮躁而不警惕,纵使兵士众多,也如同独行旷野。如果遇到埋伏的刺客起而偷袭,孙策就只能一个人抵抗。在我看来,这个人必死于匹夫之手。”众人听了郭嘉的预言,仍然心有疑虑。虽然都也相信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但不知道的是孙策是否真的“必死于匹夫之手”。但不久,这个似乎难以置信的预测,却为事实所证明。史载“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大家都对郭嘉的料事如神赞叹不已,深深为之折服。孙策如果不死,这官渡之战还真难预料。 而官渡之战前期,郭嘉又一次展现了他看人很准的本事。当时刘备借两家开战的空隙,起兵欲攻打许都,曹操手下的众人都认为刘备不过是小菜一碟,不用理会,袁绍才是大敌,如果我们去打刘备,被袁绍抄了后路就惨了。只有郭嘉一针见血地指出:“袁绍生性迟疑,即便来攻,也不会迅速。刘备起兵不久,民心本附,力量又不大,迅速攻击,一定可以把他击败。这关系到生死存亡,千万可不能失去啊!”他是把袁绍看透了。果然袁绍这个笨蛋,当田丰对他说要趁曹操南下徐州,我们赶快抄他后路的时候,他竟然以自己的小儿子有病为理由,未采纳田丰的建议,按兵不动。田丰闻此,“以杖击地日:‘遭此难遇之时,乃以婴儿之病,失此机会!大事去矣,可痛惜哉!’跌足长叹而出。”田丰跟随袁绍多年,竟不如郭嘉看的准,所以他的死也是必然的。所以曹操采用了郭嘉之计策,亲率精兵兼程东进,迅速攻破彭城、下邳,迫降了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妻子被俘,他只身逃往河北,投靠袁绍。 这是对袁绍本人的分析。而对袁绍的儿子的分析更显示了郭嘉的才能。当袁绍死后,包括曹操在内所有的人都想趁袁绍死而进攻邺城来彻底消灭袁家集团,又是郭嘉向众人分析了袁家的内部矛盾,他解释说:“袁绍生前最喜爱这两个儿子,究竟立谁为用,一直没有定下来。有郭图、逢纪这些人作谋臣,肯定会兄弟内争不断,最终会相互分离,背自成仇。如果我们进攻太急,他们一定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我们暂缓进攻,他们就会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所以,我们不如掉头向南,假装去荆州讨伐刘表,以观他们的变化。等到他们内部发生变乱后,我们再出兵击之,便能够一举平定河北了。”郭嘉此计,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计。这是一个事半而功倍的方案,使曹操可以用隔岸观火的手段,以很小的代价就消灭了整个袁氏集团,统一了大半个北方。否则,曹操大军压境,必然会逼迫袁家兄弟联合起来,拼命顽抗。如果曹操强攻硬拼,即使拿下他们必然要付出很大代价,得不偿失的。借敌人之手削弱敌人的实力,从而坐收渔人之利。这实在是一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谋妙计。 还有郭嘉看刘表也是将他看死了的。当时,曹操已经取的邺城,可袁氏兄弟逃到了乌桓的蹋顿处。而这个蹋顿打着给袁家报仇的幌子,不断地骚扰北部边境,曹操在北上彻底消灭袁氏兄弟,并收服乌桓一族和南下征讨刘表的两种方案中犹豫不决。曹操手下都认为“袁氏兄弟,只不过是亡命之人,根本不足为虑。夷狄贪而无亲,乌桓又岂能为袁尚所用?如果大军远征,深入乌桓地区,刘备必然劝说荆州的刘表趁机袭击许都。一旦发生变故,到那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曹操也正是害怕刘表来这一手,才不敢放心北伐的。又是郭嘉很细致地对众人分析了其中的道理,他说“主公虽然威震天下,但马桓依仗地处僻远,必然不作防备。乘他无备,突然出兵袭击,定可成功。况且袁绍生前有思于河北官民和乌桓,现在袁尚、袁熙兄弟还在那里,他们的影响力不可小看。如今青、冀、幽、并四州的老百姓,虽然已经归附了我们,可那只是迫于威力,而我们却并没有给他们什么恩惠。若我们放弃北伐而进行南征,袁尚就会依靠乌桓的支持和帮助,召集袁氏在各地的死党,伺机反攻。乌恒一动,河北的汉人继之而起,就会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难保其不会有非分之想。到那时,只恐怕青州、冀州就不是我们的了。至于荆州的刘表,那只是一个坐而论道的空谈家,他自知自己的才能不如刘备,也难以控御住刘备。如重用刘备,他恐怕控制不住;如不重用刘备,刘备也绝对不肯真心实意为他出力。他们之间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决定了他们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因此,纵使我们虚国远征,刘表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举动,曹公对此大可不必担忧!”他算是看清楚了刘表的为人和刘备的野心,断定刘表不仅不会出兵,而且还会制止住刘备,真是厉害呀!事实果如他所料。 郭嘉最后看清楚的人是公孙康。当曹操战胜了乌桓后,袁家兄弟又跑到了辽东的公孙家。郭嘉对曹操指出公孙康只想紧守他辽东的基业,不会为了袁家兄弟而来得罪曹操的,所以只要我们不去攻打他,公孙康为了表示他对我们的友好,会主动将袁家兄弟杀了的。虽然这件事情历史上没有记录,只是《三国演义》中所写,但以郭嘉看人之准,这应该是他的主意。 郭嘉之死真是曹操的不幸,也是中原百姓的不幸,否则历史一定会重写。当然他的死也成全了一位千古奇人----诸葛亮。否则,若是郭嘉跟着曹操南征,诸葛亮和他之间就会有一场好戏。不过诸葛亮看人不怎么准,战争谋略也比不上曹操手下了几大谋士的,特别是郭嘉的随机应变能力,一定是擅长谨慎作风的诸葛亮的克星。天下将早几十年一统也。我哭郭奉孝之死也。 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3个回答4个回答4个回答2个回答3个回答28个回答2个回答6个回答7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3人物头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