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google hosts 2014.100.06的今天没有领金币

亨利八世最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他和他的六个妻子。&br&&br&除此之外,他的穷兵黩武,残忍弑杀,建立英国圣公会,以及他的肥胖也比较有名。&br&&br&我本人对历史的爱好,更偏向人文而非政治,所以我大概不会去说亨利八世在位期间,他对英国以及欧洲做了什么,也不会说他对于他身后的历史有什么影响,我更感兴趣的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变成了这样。&br&&br&一个人,哪怕是身居高位,享有四海,他能做的事也非常有限。很多人喜欢把统治当做《文明》或者《全面战争》的玩家,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和他们身边的人打交道罢了。&br&&br&如果要我说亨利八世,我可以说他是个&b&长不大的胖子&/b&,他一生都处在一种任性和幼稚的生存状态中。&br&&br&每当我把十七岁的亨利八世和弥留之际的亨利八世对比,总是有点唏嘘的,他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有点可惜的就是,我读过的关于亨利八世的书都是英国的青少年读物,写的比较浅,比茨威格的《断头女王》境界差很远。我也只好回忆单纯的史实,看看在冷漠的历史中,亨利八世的血如何慢慢变凉。&br&&br&1485年,博斯沃思之战,亨利七世,亨利的父亲,为都铎家族夺取了王位。&br&&br&1491年,明弘治四年,亨利出生了。&br&&br&1493年,两岁的亨利被封为多佛城堡总管。&br&&br&1494年,三岁的亨利被封为爵士,几个月后,又被封为约克公爵。因为当时正好是玫瑰战争硝烟尚未散去之时,有一个名为波金的人自称约克公爵。&br&&br&1495年,亨利获得嘉德勋章。&br&&br&童年时代的亨利一直生活在半囚禁的状态中,除了他自己的房间,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一个公园。联想到亨利的父亲亨利七世不断被囚禁、不断逃亡的前半生,我想亨利七世这样对待次子可能是因为他的人生让他缺乏安全感吧。&br&&br&好在亨利的老师不错,他的私人老师名为约翰·斯格顿,是当时最有名的诗人。据说他给亨利上课的时候,师徒二人经常上到一半就开始弹琴唱歌或者朗诵诗歌。在这样的老师的熏陶下,亨利可以说饱含艺术细胞。&br&&br&1502年,亨利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他的哥哥,威尔士亲王亚瑟去世了,亨利成了王位继承人。他也和原本准备嫁给他哥哥的西班牙公主凯瑟琳订婚。&br&&br&1509年,亨利十七岁,他的父亲亨利七世去世。亨利成为英格兰的王。&br&&br&十七岁的亨利,是大众的偶像,是一位被爱戴的国王。&br&&br&他没有理由不被爱戴。&br&&br&他高大,英俊,健壮。他身高一米八三,要知道当时英国男人的平均身高还不到一米六;他的皮肤洁白,下巴总是刮得干干净净,他还有一头鲜艳的红头发。&br&&br&他不但有吸引人的外表,他还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因为小时候的教育,亨利会写诗,会弹琴,还会跳舞,他经常跳舞跳到天亮。他还喜欢打猎,喜欢比武,在这些比赛中,亨利也经常拿到冠军。&br&&br&这样的新国王,很受国民的爱戴。英格兰可能以为亨利七世去世后,充满青春活力的新国王已经把那个战乱年代的阴霾一扫而空了。人们似乎把对生活的美好渴望也寄托在了这个新国王身上。&br&&br&即位后的亨利不理政务,每天不是打猎就是比武,到了晚上就是跳舞还有和他的狐朋狗友赌博。&br&&br&对于这样一位尽情享受生活的国王,他的臣民并不讨厌。&br&&br&如果亨利的哥哥还活着,那么现在的亨利很可能就是一个给英格兰人提供话题的皇弟,可惜的是,他是国王。绝对的权力总是会俯视人的心灵,亨利只能屈服人性,走上了他那条黑暗之路。&br&&br&1513年,四年过去了,亨利做了两件事。&br&&br&第一件事,就是以叛国罪处死了他父亲的老臣埃德蒙·达德利。有点奇怪的是,我还真没查到亨利杀他的真实原因,书里提起这次杀人,只是把这个算成亨利杀人之旅的开始。作为一个在位期间让数万人因为政治原因掉脑袋的君王来说,杀死这个人也许真的不需要什么太理性的理由,也许就是亨利单纯看他不顺眼。&br&&br&第二件事,趁着法军的主力远在意大利,远征法兰西。这场战争的细节我也所知不多,总结起来大概就是亨利和他的雇佣兵们长驱直入,占领了几个小城后就班师了。同时,英格兰也和苏格兰爆发战争,英格兰倒是大胜了。&br&&br&1513年是个节点,亨利开始尝到了作为国王的甜头,权力,上天给他的权力。我感觉他出兵的原因不是什么深思熟虑的结果,大概是他热衷于打猎和比武的延伸。&br&&br&1527年,在又一次远征法国无功而返的四年后后,亨利终于意识到,他看他的妻子凯瑟琳真是越来越不顺眼了。也许是厌倦了,也许还是因为没有儿子。虽然大英以女王著称,但是在亨利的年代,让女人做王是不可想象的。在亨利的女儿坐上王位之前,英国的上一位女王是玛蒂尔达女王,这位女王直接引发了英格兰的十九年内战。&br&&br&为了离婚,亨利把他的好朋友托马斯·沃尔西推上了英格兰红衣主教的高位,结果托马斯竟然背叛了亨利,反而要求亨利遵守天主教的律法。关于托马斯为什么变脸的说法很多,有些人说他是被宗教感召了;还有人说他成为英格兰红衣主教后某种程度上就成了英格兰的领袖,不在把亨利放在眼里;还有人说他有政治野心,希望竞争教皇之位。总之,我想他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他被亨利逮捕,比较幸运的时候在亨利下令处死他之前,他就病死了。&br&&br&亨利任命了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这位大主教同意亨利离婚,就这样,理会终于完成了。亨利又任命自己才是英国教会的领袖,直到今日,大不列颠君主依然是英国教会的首脑。&br&&br&这么多年过去了,亨利已经变得残忍嗜杀,他颁布了七十多种叛国罪,谋杀国王也好,批评国王也好,都成了死罪。那时候,伦敦桥到处都是因为叛国罪被处理的人的碎片,头颅、身体、内脏,展示给那些过往的行人。&br&&br&1536年,亨利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去世,给她看病的西班牙医生说她是被毒死的。&br&&br&亨利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知道会不会想起十几年前他给她写的诗:冬青常绿,不变其色,我亦如此,永爱吾妻。&br&&br&四个月后,亨利称她的第二位妻子是女巫,处死了她。&br&&br&除了想法设法离婚,亨利还在对外发动战争,可惜除了对苏格兰有一系列胜利外,亨利对法国以及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都乏善可陈。1520年他和法国的战争最让人啼笑皆非,英法大军在法兰德斯山谷相遇,亨利在自己的营地上建造起一个华丽的宫殿,法王弗朗西斯也建起奢华的帐篷,两个国王不断给对方摆宴席,要么就是比武,就这样胡闹了三个月,两个国王就回去了。&br&&br&人到中年的亨利大概厌倦了婚姻,也厌倦了战争,1530年,亨利的军队兵临巴黎城下,因为天气太冷,亨利又回到了英格兰。除了女人和战争,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那就是文艺了吧,其实从亨利即位以来,欧陆就流传着这样的传说,英格兰国王是个有品位又慷慨的人,所以断断续续的,去英国的游吟诗人、琴师、剧作家、画家就变多了,而且是越来越多。&br&&br&1537年,为亨利生下一个儿子的珍因病去世。&br&&br&又要打仗,又要养那些艺术家,再加上亨利奢侈的生活,亨利发现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少了,亨利有制定了很多苛捐杂税,很讽刺的是,其中有一种叫做“友好税”,要求他的臣民交出1/6的收入,因为反抗的太厉害,亨利只能去掉了这个税。当时英国还有“羊吃人”的情况,如果再收下去,本来就很困苦的农民们可能就要造反了。亨利看了一圈,看到了教会。他任命托马斯·克伦威尔整治教会。在三年中,几百所修道院被关闭,修士们被驱逐。&br&&br&1540年,亨利宣布他的第四任妻子是他的“妹妹”,其实也就是和她离婚。&br&&br&1542年,亨利把他的第五任妻子送上断头台,理由是她和很多男人通奸。&br&&br&亨利发现,他老了。他猛然反应过来,他的头秃了,他的腰围已经惊人的大,因为他少年时代无数次的比武和打猎,他的身体有很多淤青,现在,他的腿上布满了溃烂。1543年,他和三十一岁的凯瑟琳·凯尔结婚,他已经不需要爱情,不需要儿子,他只希望有个人能照顾他。&br&&br&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亨利愈加的残暴和多疑,他的腿已经烂了,布满坏疽,他已经不能走动,每次上楼是要用绞车把他吊起来。他也不再相信医生,他在自己的腿上涂满自创的秘方,再包起来。&br&&br&每天晚上,他都要命令别人给他的寝室门前砌上一面墙,第二天再把墙敲开。&br&&br&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了,在回光返照的时候,他会想起那个容光焕发,高大俊美的十七岁的自己么。&br&&br&几个月后,他的第六任妻子嫁给了他的小舅子。&br&&br&在我看来,亨利一生都在任性中度过,在潜意识里面,他可能还是那个十七岁的万人迷男孩。他有一个黄金手镯,上面刻着:宁死不移志。&br&&br&在他统治期间,只有五百万人的英格兰据说有六七万人被处死,他的挚友(好几个托马斯、白金汉公爵),他父亲的老臣,甚至包括老人(比如看着他长大的索尔兹伯里伯爵夫人,处死的时候已经七十多了),都难逃被他处死的命运。&br&&br&他对于艺术的偏爱,几次效果有限的战争以及与法王的斗富,六次婚姻,因为暴饮暴食造就的肥硕身体,视人命为蝼蚁,横征暴敛……构成了他这人本身。&br&&br&历史上的他做了什么,他自己又怎么知道呢,他终究只是个&b&长不大的胖子&/b&,只是想万事如他所愿,只想每天都是打猎、比武、舞会、赌博。可是很所有人一样,他越是长大,越能感觉到世事的不可捉摸,命运的残酷无情,自命君权神授的他,只能用他手里的权利,残暴地反抗着。
亨利八世最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他和他的六个妻子。除此之外,他的穷兵黩武,残忍弑杀,建立英国圣公会,以及他的肥胖也比较有名。我本人对历史的爱好,更偏向人文而非政治,所以我大概不会去说亨利八世在位期间,他对英国以及欧洲做了什么,也不会说他对于…
容我答非所问。
&br&&br& 如果想了解欧洲近现代史,又不希望太枯燥的话,我会首先推荐耶鲁公开课中的“欧洲文明”&a href=&/special/europeancivilizatio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ecial/europ&/span&&span class=&invisible&&eancivilizatio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从30年战争一直讲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同样是John Merriman教授讲的“1871年后的法国”&a href=&/special/francesince1871/&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ecial/franc&/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ince1871/&/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也非常不错。
&br&&br& 个人感受听这样顶尖的教授讲解要比读书效率更高一些,印象也更深刻。
容我答非所问。 如果想了解欧洲近现代史,又不希望太枯燥的话,我会首先推荐耶鲁公开课中的“欧洲文明”,从30年战争一直讲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同样是John Merriman教授讲的“1871年后的法国”也非常不错。 个人…
来自子话题:
只说两个事实。&br&&ul&&li&英格兰长弓兵是目前已知唯一的训练导致骨骼变形的投射兵种。因此现代研究中一般认为英格兰长弓是人力投射武器的上限。换句话说,古籍中的记载超过英格兰长弓复原测试的,通常可以直接忽略。&/li&&li&Archer Jones 认为轻步兵在射击作战中优于轻骑兵,因为前者有更稳定的射击平台。&/li&&/ul&从而,英格兰长弓兵相对蒙古骑兵(只考虑射击)占优。
只说两个事实。英格兰长弓兵是目前已知唯一的训练导致骨骼变形的投射兵种。因此现代研究中一般认为英格兰长弓是人力投射武器的上限。换句话说,古籍中的记载超过英格兰长弓复原测试的,通常可以直接忽略。Archer Jones 认为轻步兵在射击作战中优于轻骑兵,…
很明显,都不像。&br&&br&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和20世纪初有了极大的区别。如今是一个全球帝国+若干地区强权的时代,不是那个老欧洲列强争夺强权的国际关系体系,核平衡下的战争阈值非常高,和一战前那种战云密布三十年完全不具备可比性。&br&&br&这种生硬无聊的类比不过是安倍晋三拿来唬选民的把戏而已。谁信谁二。&br&&br&中国不是德国,其一地缘上没那么恶劣,其二政治架构和国家认同的维系方式完全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目前,主观上不想、客观上也不能扮演旧有秩序的暴力挑战者,你什么时候见过中国的领导人宣称”用中国的剑为中国的犁赢取土地“???&br&&br&日本更不是英国,日本从来没确立过全球海权,从来没成功实施过大陆平衡外交;现在的日本在政治上甚至不是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谈什么一战二战都是扯淡。&br&&br&另外楼上那个逆向民族主义者的论断很可笑,尽管他很多论据是对的,但组合起来只能让人看到苍白无力的白人至上思维。首先欧洲过去是世界文明中心,但现在这个中心已经转换到(部分)北美,而北美不完全由欧州移民构成,其次电视上的忽悠人专家根本不能代表中国实际决策者的思维,说什么东亚民族总是自信完全是扯。(这一段没有回答意义,纯吐槽)
很明显,都不像。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和20世纪初有了极大的区别。如今是一个全球帝国+若干地区强权的时代,不是那个老欧洲列强争夺强权的国际关系体系,核平衡下的战争阈值非常高,和一战前那种战云密布三十年完全不具备可比性。这种生硬无聊的类比不过是安倍…
来自子话题:
其实这个问题需要普及一点历史背景才容易说清楚。或者配合着看标黑部分也行。但如果早已经深谙此中典故和背景知识的同学可以直接看正片结论。&br&&br&&b&背景:&/b&&br&教皇这一具有非凡权力其实是承袭自耶稣基督的座下大弟子&b&圣西门彼得&/b&。&br&&blockquote&我(耶稣)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西门彼得),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新约·马太福音》16:19
&/blockquote&这便是教皇插手人间事务的经典典故。&br&而鸿蒙之初的欧洲先民们,上自一国之君,下至蓬头百姓,大都&b&尚未掌握精妙的文字&/b&,信仰也大多停留在上古时候凡灵信仰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习惯,&b&依靠&/b&“萨满”“巫师”一类的神职人员&b&解释宗教&/b&;解释来自“神”的语言,所有受制于先于他们拥有高度文明的基督宗教。&br&因此,中世纪的基督宗教的神职人员垄断着两种“资源”,一为&b&话语权&/b&,二为&b&释义权&/b&。而中世纪担任基督宗教神职人员的皆是&b&旧罗马帝国的遗老&/b&(详见:约翰赫斯特 《简明欧洲史》),具有解读《圣经》的能力&b&(拉丁文&/b&与&b&希腊文&/b&&b&)&/b&,以及世袭的财富&b&(土地)&/b&。所以,世俗国王在和教职人员争夺权力时候,在&b&舆论上经常处于下风&/b&(见典故&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5%E5%B9%B3%E7%8D%BB%E5%9C%9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丕平&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典故只是一个缩影,但可见欧洲和尚们是怎样骗土地的)。&br&然而,君王们不单止骂不过这群和尚,还经常&b&打不过&/b&,你问为何打不过?想想教宗&b&乌尔班二世&/b&一声令下便掀起来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就知道有很多文盲或者别有用心文盲,敢于人前去送死,也就知道教皇的敕令效果之大。也从这里看得出,教皇对待基督教的教义如同黏土,能&b&随意扼杀或者推崇&/b&某种适合自己利益的&b&理论&/b&。(详见&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1%96%E7%A6%A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聖禮&i class=&icon-external&&&/i&&/a& 和&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4%96%E7%BD%AA%E5%8D%B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贖罪券&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种宗教至上的社会状态最终在教皇&b&英诺森三世&/b&时期(任期A.D.)到达峰顶,到这里就是题主所说的教会权势盛极一时的时期。教会拥有庞大的官僚机构,红衣主教枢机团、各地大主教等一系列机构,堪称当时欧洲(甚至现在)最完美的行政机构,高效而统一,全部资源、信息集中到罗马一处,是当时连&b&固定首都&/b&都没有的欧洲君王们想都不敢想的。&br&因此,中世纪基督宗教拥有了第三样垄断资源:&b&完备的行政(见&/b&&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Ecclesiastical_polit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cclesiastical polity&i class=&icon-external&&&/i&&/a&&b&)。&/b&&br&&br&&br&&b&正片:&/b&&br&好啦!说完背景,正片就好说了。教科书都有说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如何如何的社会,这里就不多说了。然而文艺复兴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b&方言写作&/b&和&b&方言圣经的出现&/b&,代表着以拉丁文和希腊文为载体的《圣经》在也不是一部分人看得懂的阳春白雪,基督宗教所垄断的&b&“话语权”&/b&被打破。(见&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A3%E7%BB%8F%E8%AF%91%E6%9C%AC#.E5.BE.B7.E8.AA.9E.E8.AD.AF.E6.9C.A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聖經譯本&i class=&icon-external&&&/i&&/a&)&br&而随之而来的,&b&宗教改革,正是籍着“话语权”的打破而诞生出来的“全民释义”运动&/b&。先后的多位&b&宗教改革家&/b&以勇于打破罗马天主教廷的金规玉律以荣,定造出属于自己的基督教教义,用以吸引更多的别有用心的善男信女、公侯王爵。&br&自“基督新教”的遍地开花,罗马教廷就&b&没了“释义权”的垄断&/b&,也就是&b&没有了对人们信仰思想的控制手段&/b&。&br&而第三样完备的&b&行政能力&/b&,不需要被什么刻意打破垄断。而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一步一步的被更高效的制度;更有效的意识形态所取代,最终成为了一件存活至今活古董。&br&&br&PS:&br&说点题外话,其实现下在梵蒂冈的天主教教宗,并没有想象中的落魄,而且还十分具有影响力。据统计“&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it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ristianity&i class=&icon-external&&&/i&&/a&”,全球有22亿基督教徒,其中一半是天主教徒,也就是世界上每六个人就有一个是信仰天主教。梵蒂冈教宗国也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在实际上掌握着各地天主教教区的任免权。之所以觉得天主教教皇权势没有中世纪大,主要是因为当今世界的焦点已经不仅于宗教上面,以及教廷的方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转向专注宗教事务,更多地向团结“大基督教”世界上面努力(详参&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4%B8%96%E6%95%99%E6%9C%83%E5%90%88%E4%B8%80%E9%81%8B%E5%8B%9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普世教會合一運動&i class=&icon-external&&&/i&&/a&)。&br&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大基督教圈”会以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舞台。&br&呵呵!
其实这个问题需要普及一点历史背景才容易说清楚。或者配合着看标黑部分也行。但如果早已经深谙此中典故和背景知识的同学可以直接看正片结论。背景:教皇这一具有非凡权力其实是承袭自耶稣基督的座下大弟子圣西门彼得。我(耶稣)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西门彼…
来自子话题:
我倒是认为二战时期德国的科技只是在某些领域领先世界水平,而且普遍都集中于航空航天领域,很多领域里德国的技术并不领先。比如坦克,很多人认为德军的虎式和豹式是二战时期最先进的坦克,但是对比于苏联的T-34和斯大林坦克,其实德式坦克真不先进。德式坦克使用垂直装甲,炮弹的杀伤力全靠厚重的装甲来吸收,而苏式坦克都采用倾斜装甲,炮弹打中后倾斜的角度可以抵消一部分冲击力,所以苏式坦克装甲不如德式的厚,但防护能力相等甚至更好,这点在斯大林坦克上体现的更明显,拥有122mm口径舰炮的斯大林坦克和拥有88mm口径高射炮的虎王坦克都可以一炮击毁对方,但虎式坦克平均装甲厚达半米,重60吨,而斯大林坦克仅重44吨,越野时速却是虎王的两倍左右。其次德式坦克采用后驱底盘设计,而苏式坦克是全驱底盘,经过苏联战场的证明,全驱底盘对战场适应性更好,尤其是受反坦克武器的影响更小。当时德式坦克均是烧汽油的,而苏式坦克是烧柴油的,柴油坦克被击中后更不容易起火,而且冬季寒冷条件下启动会快很多。再加上德式武器机械复杂,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都高的吓人,这其实说明德国坦克设计能力不足,因为真正好用的武器不仅是单挑强,也必须是易于大量装备而且简单可靠的。经过二战的多次证明,后来苏式坦克设计思路成为了战后坦克设计的主导思想,而德式坦克除了选美和比武之外是无法在实战中与苏联坦克抗衡的。&br&&br&与坦克相同境遇的还有德国海军,且不说德国统帅部思想怪异,戈林元帅竟然认为航母应该归空军指挥,德军在大型水面舰艇的设计思路上仍沉浸在巨舰大炮的时代,唯一比日本人聪明的就是认识到潜艇的作用是打击补给线而不是打海战,但是直到战争结束才只有一艘未完工的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只能说德国海军不论造出多么大的战列舰,在整体理念上跟英美的差距实在是大。脾斯麦、提彼茨这种排水量两倍于英国皇家海军旗舰的战列舰再先进也是落后的,日本还有武藏与大和号这种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但是有什么用。&br&&br&纳粹德国留给后世的科技财富主要就是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但最早的液燃助推火箭是美国科学家在1926年发明的,而喷气式发动机是英国空军教官弗兰克·惠特尔发明的。所以我感觉德国只是迫于战争形势把一些还在实验阶段的武器过早的用于战争了,再加上战时德国所有科技研究者都为军工服务,所以会给人一种德国军工科技遥遥领先的假象,但是这种行为无异于穷兵黩武,如果二战拖个十几年,德国的科技优势肯定会被赶超的&br&&br&&br&&br&更正:虎式坦克的装甲厚度我记错了,最厚的地方应该在200mm左右,半米的厚度那是大和号
我倒是认为二战时期德国的科技只是在某些领域领先世界水平,而且普遍都集中于航空航天领域,很多领域里德国的技术并不领先。比如坦克,很多人认为德军的虎式和豹式是二战时期最先进的坦克,但是对比于苏联的T-34和斯大林坦克,其实德式坦克真不先进。德式坦…
公元四世纪戴克里先开始了罗马帝国的东西分治,同时进行了各种系统化的官僚体制改革。东部受到帝国的重视是从这时开始的。因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波斯战线和希腊、色雷斯北部的多瑙河日耳曼人战线频繁受到骚扰,东部在这时的战略地位显得比西方重要,因此戴克里先选择重点建设东部,东部逐渐形成了独立于西部的社会。&br&戴克里先退位后由于东西分治导致继承权混乱。君士坦丁在平定了其他几位皇帝或副皇帝后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他继续了戴克里先对东部重要性的认识,将古城拜占庭扩建成新都城君士坦丁堡。&br&君士坦丁死后东西帝国再次分裂,不久被狄奥多西一世再次统一。狄奥多西一世是最后一位统一的罗马帝国君主,他死后将继承权分给两位儿子。&br&罗马帝国分裂的最重要原因是帝国庞大无法管理。在戴克里先执行政体改革之前罗马帝国在各地的统治是相当松散的,税收不能有效征集,军队也无法有效调度。后世管理者发现分治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因此即使是后世的统一君主(君士坦丁和狄奥多西),也在西部分设全权管理者。&br&狄奥多西死后东西帝国正式分裂,此后再也没有统一过。随着蛮族的不断入侵,两个帝国都自顾不暇,无法派出军队相互援助,关系逐渐疏远。&br&西罗马帝国在五世纪被日耳曼人蚕食。在最后一位罗马君主被罗马的日耳曼贵族废黜后(虽然在此之前n多代罗马帝王都是日耳曼贵族的傀儡),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这时东罗马帝国正好为了摆脱盘踞于希腊的东哥特人骚扰,挑唆东哥特人进攻意大利。东哥特人成功占领意大利并建立了东哥特王国。西罗马其他行省也都落入日耳曼人手中。&br&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直到十五世纪。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1461年安纳托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块拜占庭土地被土耳其人攻陷,拜占庭帝国从此不复存在。&br&至于神圣罗马帝国,就像伏尔泰所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也不是帝国。俄罗斯沙皇还宣称自己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呢(因为伊凡三世取了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逃亡到俄罗斯的女儿并使得沙皇家族皈依了东正教),但这些都可以不用考虑了。
公元四世纪戴克里先开始了罗马帝国的东西分治,同时进行了各种系统化的官僚体制改革。东部受到帝国的重视是从这时开始的。因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波斯战线和希腊、色雷斯北部的多瑙河日耳曼人战线频繁受到骚扰,东部在这时的战略地位显得比西方重要,因此戴克里…
不推荐霍布斯鲍姆”时代四部曲”,对入门者来说难度较大。&br&沃伦.霍利斯特的《欧洲中世纪史》侧重对社会生活的描述,缺点是时间线索不明显,对入门者有点难度。各国的君主、事件混在一起,很容易看得云里雾里的。最好是先对各国的时间线索理一遍,再看这本。&br&至于《封建社会》、《三十年战争史》、《法兰克人史》、希罗多德《历史》、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都有一定难度,对入门者来说都不大推荐。&br&&br&齐世荣、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六册是很好的教科书。缺点是作者众多,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我觉得质量最高是第二册&古代史下&,我读过三遍了呵呵。。。对想了解欧洲史的入门者,我推荐六册里的“古代史下”、“近代史上”、“近代史下”。难度较低,线索也比较清晰,很适合作为入门书。&br&&br&陈衡哲的《西洋史》也很适合入门。难度低。民国的学术经典。&br&&br&国外翻译的,我推荐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 《欧洲史》,海南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都有出版。内容是好的,很入门,线索也比较清晰,书的后面还有欧洲大事年表,查起来很方便。缺点是翻译错误不少。但作为入门书,瑕不掩瑜。&br&&br&欧洲近现代史,我特别特别推荐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下两册。这书比齐、吴的《世界史》、德、贝的《欧洲史》难度略大吧,但是读过上面那几册来读这书毫无问题。
不推荐霍布斯鲍姆”时代四部曲”,对入门者来说难度较大。沃伦.霍利斯特的《欧洲中世纪史》侧重对社会生活的描述,缺点是时间线索不明显,对入门者有点难度。各国的君主、事件混在一起,很容易看得云里雾里的。最好是先对各国的时间线索理一遍,再看这本。…
来自子话题:
民国粉的YY。蒋总统一战后和德国走的近,青岛撤军之后德国在中国没有利益冲突,两家军事合作非常顺利。后小胡子带着德国走出危机,一时间成为民国偶像,学习的榜样。&br&日军入侵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民政府都希望列强能在外交上干预日本入侵,一直未对日宣战,德国友人也是个指望。德日结盟后,德国的希望破裂了。后来加入了美帝一边,才彻底和德国决裂。&br&分治东西这种事情,主要敌人是苏联,蒋政府和苏联不清不楚的,怎么得也不是备选。日本倒是和俄国有宿仇。话说即使不考虑苏联,小胡子瓜分世界不找个强点的盟友,来找半分裂状态的民国,是嫌意大利拖后腿拖得还不够么。
民国粉的YY。蒋总统一战后和德国走的近,青岛撤军之后德国在中国没有利益冲突,两家军事合作非常顺利。后小胡子带着德国走出危机,一时间成为民国偶像,学习的榜样。日军入侵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民政府都希望列强能在外交上干预日本入侵,一直未对日宣战,…
必须提唐顿庄园。虽然自己没看过,但我历史老师极力推荐。&br&&br&她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伦敦支的贵族家庭长大的,对大家庭里的政治和英国贵族文化必然了解。也许在电视剧里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吧。
必须提唐顿庄园。虽然自己没看过,但我历史老师极力推荐。她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伦敦支的贵族家庭长大的,对大家庭里的政治和英国贵族文化必然了解。也许在电视剧里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吧。
谢邀。&br&&br&”日本画的笔触迅速,神经纤细,感情质朴……“&br&”我无法忘怀刚到阿尔勒时的感觉,觉得就像到了日本!……“&br&&b&——以上,1888年梵高的书信。&/b&&br&&br&&br&&b&印象派首席大拿莫奈哈日到什么程度呢?不提他晚年的日本式花园和家里挂满的浮世绘了,请看他1875年画的画:&/b&&br&&img src=&/bfee1c21ddba_b.jpg&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9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bfee1c21ddba_r.jpg&&&br&&br&&br&&br&&b&印象派的发展,从1865年马奈借鉴浮世绘画风,到莫奈、梵高、塞尚对日本画的热爱,几乎可以说,日本画是印象派发展的燃料。&/b&&br&&b&而印象派又开启了整个20世纪初的艺术。比如毕加索就说,”塞尚是我们这一代的父亲“。&/b&&br&&br&&br&&br&&br&&b&近代中国文化艺术领域,有这样“与西方融会贯通互促发展”的传说吗?&/b&
谢邀。”日本画的笔触迅速,神经纤细,感情质朴……“”我无法忘怀刚到阿尔勒时的感觉,觉得就像到了日本!……“——以上,1888年梵高的书信。印象派首席大拿莫奈哈日到什么程度呢?不提他晚年的日本式花园和家里挂满的浮世绘了,请看他1875年画的画:印象…
近现代史基本是误读啊
近现代史基本是误读啊
沙俄科技落后?不说别的,光是中学教课书上沙皇俄国的科学家有一大把,排名不分先后,想到一个说一个,门捷列夫(化学)、波波夫(电磁学)、楞次(电磁学)、布列特罗夫(化学)、查依采夫(化学)、盖斯(化学)、切比雪夫(数学)、罗巴切夫斯基(数学),巴甫洛夫(生物学),另外数学家欧拉、哥德巴赫等人也是常年旅居在俄国,大部分成就是在俄国取得的。&br&&br&19世纪的俄国,在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和英法德等老牌帝国并没有太大差距,其中音乐和文学更是与西欧不相上下,如果俄国不是强国,是无法培养出如此多精英的。在打败了拿破仑之后,俄国就已经是在欧洲数二数三的军事强国,虽然后面在克里米亚阴沟翻船输给了土耳其。&br&&br&如果说俄国什么时候弱过,现在的俄罗斯正处于其350年以来最弱的时候。
沙俄科技落后?不说别的,光是中学教课书上沙皇俄国的科学家有一大把,排名不分先后,想到一个说一个,门捷列夫(化学)、波波夫(电磁学)、楞次(电磁学)、布列特罗夫(化学)、查依采夫(化学)、盖斯(化学)、切比雪夫(数学)、罗巴切夫斯基(数学)…
来自子话题:
&blockquote&出自元首的愤怒片段&/blockquote&&ul&&li&&blockquote&正确翻译: 然而,我一个人&/blockquote&&/li&&li&&blockquote&德语原文: Und doch habe ich allein&/blockquote&&/li&&li&&blockquote&谷歌娘朗读版: &a href=&/#de%7Cde%7CUnd%20doch%20habe%20ich%20allei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de%7Cde%7CUnd%20doch%20habe%20ich%20allei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但是远远没有元首说得那么销魂)&/blockquote&&/li&&/ul&&a href=&http://wiki.acfun.tv/index.php/%E6%88%91%E5%88%B0%E6%B2%B3%E5%8C%97%E7%9C%81%E6%9D%A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iki.acfun.tv/index.php&/span&&span class=&invisible&&/%E6%88%91%E5%88%B0%E6%B2%B3%E5%8C%97%E7%9C%81%E6%9D%A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出自元首的愤怒片段正确翻译: 然而,我一个人德语原文: Und doch habe ich allein谷歌娘朗读版:
(但是远远没有元首说得那么销魂)
&img data-rawheight=&1350& data-rawwidth=&1800& src=&/1ea6f58681fddc47ed7e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1ea6f58681fddc47ed7e2_r.jpg&&&br&&br&早晨被问问题的人说了,不再更新了。这是书上原话。&br&么么大,祝好。&br&&br&&br&为什么会觉得丑化呢,看过沉默的羔羊,觉得他非常帅,高智商,有气场(学了生理才知道气场确实存在)&br&难道是因为我变态么。&br&&br&书上的原话,在人体表周围总有一薄层空气。(我觉得这就是气场)&br&&br&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早晨被问问题的人说了,不再更新了。这是书上原话。么么大,祝好。为什么会觉得丑化呢,看过沉默的羔羊,觉得他非常帅,高智商,有气场(学了生理才知道气场确实存在)难道是因为我变态么。书上的原话,在人体表周围总有一薄层空气。(我觉得这就是气场)生…
就第一张而言,这是“圣像”题材的内容,是“圣·乔治屠龙像”吧。但是我看着,这个绘画更像是从圣像技法中衍生出来的绘画作品,或者是拉丁教会的圣像传统(就是现在的天主教地区)?因为跟东正教的圣像中的“圣乔治屠龙像”相比,更为的“物质化”一些,细节丰富了一些(另外,有时候“圣像”是表达的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会有很多人物“同时”出现):&br&&br&&img src=&/1f1f0a5e8d0c1016682aba186bfd1e72_b.jpg& data-rawwidth=&187&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7&&&br&这是比较标准的“圣乔治屠龙像”,相比于题主的作品,我觉得这个才是真正的“圣像”。&br&&br&就圣像本身而言,它就不是为了“人的审美”所绘。它不仅造型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就连颜色上也不是写实的,每种颜色都具有相应的神学含义。譬如,这幅圣像的背景是红色的,代表的是“殉道者的血”(圣乔治最后是殉道了)。这是因为当时的绘画技巧和技法达不到写实的要求么?真不是,看看之前的或者同时期的世俗作品就知道了(譬如,钱币上的头像,或者世俗的装饰雕塑)。譬如,The Colossus of Barletta或者Column of Justinian&br&&br&至于剩下的两张图,应该是一些圣人传或者经文的配图,我反而觉得有可能是有民俗绘画(比如,凯尔特人的艺术)的成分吧?说实话,我觉得第一张图和第二、三张可能本身的影响来源并不一样。
就第一张而言,这是“圣像”题材的内容,是“圣·乔治屠龙像”吧。但是我看着,这个绘画更像是从圣像技法中衍生出来的绘画作品,或者是拉丁教会的圣像传统(就是现在的天主教地区)?因为跟东正教的圣像中的“圣乔治屠龙像”相比,更为的“物质化”一些,细…
谢邀。文艺复兴是人类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有关他的起源、发生、作用、影响,无论是在书籍上还是网上,都有不可胜数的介绍和讨论,不管怎么讨论,都认为他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这已经不需要再确认。&br&&br&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作为思想运动,还是以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等形式的人文表达,他的最基本点,就是高举了人本身这面旗帜,认为人的欲望(也可说是需求)及其保证这一欲望得以实现的权利得以实现的天然合理性,各种法律、法规的产生,都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他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乃至偏离这两点的,都要打这个旗号,或者要回到这两点来,否则就难以立足和无法解释。&br&&br&后来及至到今天,社会学说中的各种有关创见,也不过是这两点的丰富和延伸。&br&&br&伟大如马克思,创立了阶级斗争学说,但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中,仍然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处于核心位置,个人的自由发展,既是落脚点也是归宿点。&br&&br&在经历了无数后,现在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也是对这一道理或价值观的普适性的承认。离开了这一点,我们所做的一切,还有什么价值呢?&br&&br&尽管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很难,但作为一种方向,自文艺复兴至今,一直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谢邀。文艺复兴是人类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有关他的起源、发生、作用、影响,无论是在书籍上还是网上,都有不可胜数的介绍和讨论,不管怎么讨论,都认为他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这已经不需要再确认。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作为思想运…
来自子话题:
这种问题天涯煮酒论史里都要说烂了。&br&罗马是碰不到秦的,只能碰到汉。&br&罗马和汉的巅峰期对决的话,汉必胜。&br&罗马重装步兵虽然厉害,但是面对汉军的弩,被射成刺猬。&br&比骑兵更是没的比,汉军铁骑把匈奴骑兵都打到西伯利亚去了。匈奴骑兵后来跑到欧洲去,就是无敌的存在。&br&如果是衰落期对决,汉的三个地方割据政权,对外战绩依然辉煌。汉也是被地方割据势力灭掉的。&br&罗马可是被蛮夷灭掉的。古代史上的数字只能当作玩笑看看。罗马被蛮夷灭掉的时候,可没见到他们以一灭百的威风啊。
这种问题天涯煮酒论史里都要说烂了。罗马是碰不到秦的,只能碰到汉。罗马和汉的巅峰期对决的话,汉必胜。罗马重装步兵虽然厉害,但是面对汉军的弩,被射成刺猬。比骑兵更是没的比,汉军铁骑把匈奴骑兵都打到西伯利亚去了。匈奴骑兵后来跑到欧洲去,就是无敌…
来自子话题:
&p&柏林墙倒塌距今已二十年有余,但东西部的差距依旧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p&&br&&p&&strong&缘起:柏林墙的修建&/strong&&/p&&img src=&/21ef16f903b6d6c51b9d_b.jpg& data-rawwidth=&1112&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2& data-original=&/21ef16f903b6d6c51b9d_r.jpg&&&p&&em&Photo by Stefan-Xp&/em&&/p&&p&二战以德国的战败而告终。战后,苏联统治德国的东部,美、英、法共同统治西部。柏林是全境在东德境内的。西柏林是一块飞地,并且法理上属于东德。&/p&&br&&p&由于政治体制、经济政策的不同,东西德各方面都相差悬殊。东德人过着食物短缺、生活拮据的生活,大部分人在柏林越境逃亡。为限制东德人外逃,苏联修建了柏林墙,将柏林一分为二。&/p&&br&&p&&strong&无形的柏林墙&/strong&&/p&&img src=&/3ef3fd430d05abe50cd6a2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ef3fd430d05abe50cd6a20_r.jpg&&&p&&em&Photo by Daniel Antal&/em&&/p&&p&日,东德政府解散。一时间,大批人群涌向柏林墙,这座坚固的墙轰然倒塌。但几十年分裂导致东西德的基础设施、意识形态、文化氛围截然不同,消除这些差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p&&br&&p&直至2012年,仍有五分之一西部居民从未踏足东部地区,四分之三的人认为东西部的思维方式不同。旅行途中,可以观察到哪些东西柏林的差异呢?&/p&&br&&p&&strong&柏林墙的涂鸦&/strong&&/p&&img src=&/2f3d2e8affd1284bec3d40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2f3d2e8affd1284bec3d40_r.jpg&&&p&&em&Photo by TH Nomad, AbhijeetRane&/em&&/p&&p&冷战期间,西德人在柏林墙上画满了涂鸦,以此表达意见,宣泄不满。柏林墙的东侧则洁白一片,因为东德人压根就不能接近柏林墙。现在,这块曾经世界上最大的涂鸦画布仅剩下三段,分散在不同的位置。仔细观察,墙壁东西两侧的区别依旧清晰可见。&/p&&br&&p&&strong&身体解放文化&/strong&&/p&&img src=&/1fdb7e6eba3e2a2914b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fdb7e6eba3e2a2914b9_r.jpg&&&p&&em&Photo by Karl Gunnarsson&/em&&/p&&p&由于政府的管制、经济能力的限制,东德人的娱乐生活十分匮乏。他们只得脱去衣物、接触自然,从而暂时摆脱整齐划一的生活。因此,在东德,身体解放文化(Freikoerperkultur),即裸体主义,远比在西德流行。时至今日,在柏林东部的沙滩依旧可以看到裸泳的人群。&/p&&br&&p&对比地点:Müggelsee沙滩(东部)和万赛湖沙滩(西部)&/p&&br&&p&&strong&美式小街与宽敞大道&/strong&&/p&&img src=&/13076e7aea56aa13070b8a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13076e7aea56aa13070b8a_r.jpg&&&p&&em&Photo by La Citta Vita&/em&&/p&&p&两德统一后,部分东西德国的人还是回到了熟悉的居住环境。在远离市中心的东西区域,依旧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围。柏林东郊的街道宽敞、人流稀少、经济萧条,而西郊则更像纽约的居民区,街道较窄、绿树成荫、小店众多,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氛围。&/p&&br&&p&对比地点:地铁的Bismarckstr站附近(西部)和Treptower公园(东部)&/p&&br&&p&&strong&斯大林主义建筑&/strong&&/p&&img src=&/a054cab649a0b6e48afc55e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054cab649a0b6e48afc55e8_r.jpg&&&p&&em&Photo by Jean-Pierre Dalbéra&/em&&/p&&p&除了生活、文化氛围的差异,东西部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东部的街道大部分以社会主义英雄命名,崇拜雕像也较为常见。街道上的建筑大部分属于斯大林主义建筑:积木式的尖顶、方方正正、气势磅礴,布局对称,颜色多为灰色系。相较之下,西部的建筑风格多样,色彩丰富。&/p&&br&&p&斯大林主义建筑集中地点:卡尔-马克思大道、亚历山大广场&/p&&br&&p&&strong&东部独有的电车&/strong&&/p&&p&&em&&img src=&/1b452d3e57e8c3cfbe3bbc177e6cdbe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b452d3e57e8c3cfbe3bbc177e6cdbec_r.jpg&&Photo by Safariman&/em&&/p&&p&德国分裂之后,东柏林的地铁建设暂停,取而代之的是电车和公交。两德合并之后,东柏林再次开始修建地铁。现在,地铁、轻轨覆盖了柏林的各个角落,但只有在东部地区才能乘坐电车。&/p&&br&&p&&strong&可爱的交通号志小人&/strong&&/p&&p&&em&&img src=&/b51be49d52dd26d9ba5cf5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b51be49d52dd26d9ba5cf5_r.jpg&&Photo by Ben Sutherland&/em&&/p&&p&东德的交通信号灯十分特殊,使用的是头戴帽子的交通号志小人(Ampelmannchen)。两德合并后,政府企图拆掉交通号志小人,统一所有的信号灯,但遭到民众的反对。现在,行走在东德街头,仍能看到交通号志小人和他的变体,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撑伞的小人、骑单车的小人等。&/p&&br&&p&&strong&于太空观察东西差异&/strong&&/p&&p&&em&&img src=&/38c36cfca92cfcc19c7b90a883f147e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8c36cfca92cfcc19c7b90a883f147eb_r.jpg&&Photo by tombrewe&/em&&/p&&p&夜幕降临后,东西柏林分别呈现黄白两色,这样的差别在太空也清晰可见。原因很简单:西部的街灯是基本是发白光的水银灯,东部则是发黄光的钠灯。&/p&&br&&p&有机会去到柏林的话,不要忘了细细体会东西柏林微妙的差异哦~&/p&&br&&p&—————————————————&br&&/p&&p&关注微信公众号[下一站],我们一起来聊旅行~&/p&&img src=&/67e8afdcb757e_b.jpg&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67e8afdcb757e_r.jpg&&
柏林墙倒塌距今已二十年有余,但东西部的差距依旧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缘起:柏林墙的修建Photo by Stefan-Xp二战以德国的战败而告终。战后,苏联统治德国的东部,美、英、法共同统治西部。柏林是全境在东德境内的。西柏林是一块飞地,并且法理上属于东德…
说一个有点冷门的原因吧——方块字&br&中国的汉字是全世界唯一的语言与文字不相关的文字,因此当国家分裂之时,基于文字的作用,即使语言不通,所有国家在也都潜意识中都会认为我们是同一个国家,而所有用汉字的地区也都被中原文明兼并掉了&br&对于欧洲,分裂以后各个国家自己拼自己的语言,慢慢的就会形成不同的民族认同,最终走向分裂&br&仅仅是一个佐证,非常神棍但确实存在的一个原因
说一个有点冷门的原因吧——方块字中国的汉字是全世界唯一的语言与文字不相关的文字,因此当国家分裂之时,基于文字的作用,即使语言不通,所有国家在也都潜意识中都会认为我们是同一个国家,而所有用汉字的地区也都被中原文明兼并掉了对于欧洲,分裂以后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玉主.2014.10.1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