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不是都会出轨大家玩CS的时候,系统都会自动生成一点文件

u盘启动做好后还怎么办呢,是不是就直接下载个系统到u盘里呢?还有下载系统的时候把系统是放到u盘的根_百度知道游戏开发人员是不是首先游戏一定要打得特别好呢?
只有这样的开发人员才能做出优秀的游戏,是吗?
不同的人说法可能各不相同,推荐阅读两篇文章:第一篇,游戏开发者必须是骨灰级玩家吗?成为一名狂热的游戏玩家是否就是进入开发者、设计师生涯的必要前提?或者开发者/设计师并不一定非是铁杆游戏玩家不可?来自id Software工作室的John Carmack、Media Molecule公司的Kareem Ettouney,以及Frontier Developments公司的David Braben等游戏行业元老针对这一话题发表了各自看法。我们常可在游戏网站的招聘栏目看到“对电脑或视频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体验多种游戏的激情,以及多年的游戏经验”,“专注于游戏文化”诸如此类的要求,满足了这些条件未必就能成功,但如果不达标就一定会落空。由此来看,光有精湛的美工或编程技巧,一流的项目管理水平,或者音效制作才能并非通往这些企业的敲门砖,求职者还必须从骨子里流淌游戏玩家的血液。但游戏开发团队中的每个人吃饭、睡觉、做梦甚至呼吸时,都应该无时不刻与游戏形影不离吗?当然有些开发者确实是把游戏融入了自己的生命。这类开发者在暗室工作时接触游戏,在午餐的间歇也不忘再玩一把游戏,这听起来确实很老套,但有不少公司就是奉行“成为游戏开发者,必须先是贪婪的玩家”这种企业文化。Frontier Developments(游戏邦注:该公司代表作包括《Kinectimals》)创始人David Braben认为,“开发者就应该玩游戏,我们之所以是开发者就是因为我们的本质就是游戏玩家。你见过制作电影但从来不爱看电影的人吗?”Stainless Games联合创始人Neil Barnden对此表示赞同,“玩游戏就是我工作之余的主要消遣方式,假如我不是在蹓狗或者摄影,那我就一定是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我觉得多数开发者的生活也大抵如此。”这两者都认为开发者爱玩游戏有注于提高团队产品质量,据Barnden所称,“我发现凡是跟我一起共事的最有用处之人,基本上是那些不折不扣的资深玩家。他们涉猎广泛,只要看一眼游戏就能快速指导你应该这样或者那样操作,他们甚至能够畅谈5-10年前出品的游戏。不过现在有了YouTube,你不需要真正玩那款游戏,只要找到各种视频片段就晓得他们在谈哪款游戏。”在Braben看来,团队成员拥有海量的游戏知识,可避免陷入开发仿制品的境地,“开发者对游戏文化了如指掌,并对其充满热爱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他们很可能走上高产量而低质量的道路。”另一家以原创性得名的工作室是索尼旗下的Media Molecule(游戏邦注:《小小大星球》开发商),但该工作室两名创始人——创意总监Mark Healey和美术总监Kareem Ettouney却并非眼里只有游戏的开发者。Healey坦言自己对游戏有点无知,一般只会看高潮和最为知名的部分内容,而对其他东西却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多少时间,我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另外就是我已经在电脑前坐一整天了,我不想一生都对着电脑,我希望生活和工作都要平衡一点。”事实上,玩游戏从来不是激发他的动力,“在我有电脑之前,我总是对用电脑制作内容更感兴趣,但并不喜欢在电脑上消费内容”。Ettouney称自己玩游戏主要是为了研究和调查,他更喜欢在空闲时间画画或者捣鼓音乐。“从艺术角度来讲,我喜欢找到作品的来源并直奔其出处。假如得到某些拥有强烈装饰艺术风格的游戏,我一般会直接去看它本身的装饰艺术来源而不是停留于这款游戏。这个世界有丰富的图像和文化资源,我觉得直接去获取这些内容更为有趣。”“也有一些出色的音乐家、作家实际上并不常与自己的工作内容粘在一块。我认为游戏开发领域也无需陷入制作游戏–玩游戏这种直线型的生活,你可以制作游戏,同时又喜欢功夫,后者其实有助于激发你的动画灵感,或者说你是一个舞者,你了解高雅的内涵,但并不一定需要知识渊博。”最重要的是,开发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已经拥有深度的游戏知识,“我们需要这些成员,也吸收了一些对游戏领域的知识如数家珍的人才,他们可以让我们获得启发。”Healey也同意Ettouney的这种看法,并称Media Molecule团队也有一些这种“通才”,所以大家可以形成互补。Ettouney称Media Molecule是一家极为重视实验的工作室,“我们所有成员都拥护原创,索尼的运营理念就是最先发行游戏,或者发行最好的游戏。假如你想制作出另一款《杀戮地带》,当然要有好心态和广博的知识,但因为我们重视原创和实验,所以这种知识对我们来讲也并非十分重要。”id Software的John Carmack也赞同工作与生活要保持平衡的看法,“我现在有一个6岁的儿子,一般是跟儿子一块玩Wii和DS游戏,我玩过一点《使命召唤》,但没有通关。”Carmack最近比较关注开发技术而非游戏设计,“实际上我并不是最擅长设计游戏,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我想我最拿手的是用户交互方式等一些低级别的设计元素。但在整款游戏的用户体验方面,我并不是最擅长此道的人。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编程工作,这也正是现在的游戏无法由三人小团队开发完成的原因,现在的游戏需要更多人手才能完工。”持有相同看法的id工作室成员并不只有Carmack一人,“我们工作室有些编程人员主要角色是工程师而非游戏玩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最后制作出令人引以为豪的内容。我认识一些喜欢解决抽象问题的程序员,但他们并不是我想吸收的成员。我想聘请一些真的想制作好产品,希望推出有价值的内容这种人员。”他的看法是,“(游戏开发工作)这可不只是上下班打打卡,你得拥有一定信念,成为开发过程的一部分,制作有可能在全球被体验上千万个小时的游戏。”加拿大游戏行业招聘机构3pod总裁Frédérick Brassard认为,受创造力驱动的开发者将比热爱游戏的开发者更为普遍,原因就在于:技术短缺。“在目前这个行业中,我们有些职位经常空缺,有些职位经常需要急聘,结果就造成一些游戏公司对非游戏玩家更为宽容,也愿意向他们敞开大门。技术鸿沟几乎成了设计、编程和美工等各个游戏部门的常见问题。”除了技术短缺的现象,以及非游戏玩家的短板可由其他成员抵消等原因促使更多公司招聘这类成员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公司做出这一抉择?他们吸收这类并不把游戏当爱好的成员有何好处?Healey的回答是,“这种做法有一种积极作用,那就是这种人不会过度受到游戏的影响和局限。他们可以保持一种新鲜感,以及孩童般的好奇心,制作出更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想想看在电脑游戏问世之前,首先制作出这些游戏的人之前从来也没见过电脑游戏长啥样,所以这种做法可以让团队保持创新性。”但Braben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作为一名非游戏玩家的开发者真有什么优势吗?我认为对设计师来讲几乎没有多大裨益。也许他们可以打破常规,不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这一点确实不赖。但问题在于,你可能会因为知之甚少,落后于潮流而制作出人们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推出的游戏。”他以人们对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控制方式达成共识一事为例,指出开发者,尤其是设计师必须了解游戏,“假如有人过来添乱并搅乱了游戏,玩家就会非常不快,所以你必须了解玩家的这种感受。”世嘉游戏《恶梦来袭》制作人Satoshi Ito认为,就算开发者必须是铁杆玩家,也同样需要注意玩游戏不可过多过滥,“如果你玩了太多游戏,或者被动地玩游戏,那就只会沦为另一名用户,彻底变成一名玩家而已。你在玩游戏过程中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想想游戏有哪些出彩之处,为何会有趣,它后面的设计和概念是什么,游戏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开发者在玩游戏过程中需牢记在心的内容。”第二篇,游戏设计师必须尽量多玩游戏吗?“尽可能地玩更多游戏?”也许不是。“如果你想要停止玩RPG,那就开始设计这类型游戏。”有时候我会看到或听到游戏设计师提供这样的建议。对此我并不认同。我觉得游戏设计师应该像任何人那样,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时间。玩游戏(与为了进行游戏测试不同)并不是非常有效,当然也不是设计师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因为玩游戏与设计游戏是非常不同的!这一建议的背后理念在于,游戏设计师需要更多地了解游戏。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观点。但是玩游戏并非学习的最佳方法:1)对于某些人而言,玩游戏并不是了解它们的最佳方法。2)当你到达某一体验水平时,比起所花费的时间,你其实学不到多少有关游戏的内容。3)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玩游戏而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如设计,测试和完成游戏)是非常简单的。现在让我们删除一个不玩游戏的假定原因。Eric Hanuise(来自Flatlined Games)说过:“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游戏设计师表示,为了不让其它游戏影响到自己的设计,他们从不会去玩其他人的游戏或一些已发行的游戏。”但这纯粹是扯谈。除了担心自己的设计会受到其它游戏的影响外,你还需要知道其它游戏身上发生了些什么。就像我就从来都不担心受到其它设计的影响,因为我认为借鉴是游戏设计的地方病,并且到目前为止我都是将游戏当成一种模式,而不是自己不可能借鉴的机制集合体。但对于缺乏足够经验的人来说却不是如此。现在让我们详细分析我之前所陈述的三个原因。关于新游戏有许多学习的方法,而玩游戏却并非总是最有效的方法。实际上,这通常都是无效的。如果你只依赖于玩游戏,你就需要玩好几遍才能真正理解发生了什么。(游戏邦注:这也是为何专业游戏评论者需要玩好几遍游戏才能写下评论。)有些人(也包括我自己)可以通过阅读游戏和游戏规格,观看别人玩游戏,并与多次玩游戏的人进行交谈而更有效地了解游戏。也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通过玩游戏进行了解。另一方面,我也看过一些人在玩了一次游戏后就对游戏有了彻底的了解。我们常常会以为了解一款游戏的唯一方法便是去尝试它,但这却是无知且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这取决于不同的人,甚至还取决于不同游戏。也有些人认为,如果你不多玩几款游戏,你就不能真正了解游戏,而这当然也是不准确的。某段时间,我几乎从未玩过任何一款已发行的游戏(包括自己的)。通过观看别人玩游戏并与之进行交谈,我可以判断出哪些是自己不喜欢的游戏(我是非常挑剔的)。我从未有过玩一款自己觉得不可能喜欢但最后却发现很喜欢的游戏的体验。也许这是取决于年龄的变化。比起25岁的年轻人,老年人总是拥有更多的游戏经验,所以他们可以无需尝试便很好地了解一款游戏。当我花更多时间去玩别人的游戏时,我便缺少更多时间去致力于自己的创造。甚至在我自己的游戏发行时我也未曾去尝试它们。另一方面,单单今年我就玩过20多次各种版本的《Britannia》,并且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创造并测试自己的新版本游戏规则。显然我并不是想要与Reiner Knizia进行比较,但是如果有些人认为我没有玩足够多不同游戏,所以我的观点便是无用的,我便会说Reiner Knizia也未玩别人的游戏。我还想说说自己与Reiner的一些其它相似之处。也许面向其它领域的比较会更有帮助。许多人喜欢历史,但却是基于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我是作为专业的历史学家接受教育,如果我想要学习历史,我便会阅读一本书。有些人是通过观看“历史频道”去学习历史,我却很少会去看这类节目。一方面是因为没有这一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历史频道对于历史的描述总是会太过浮夸,让你很难判断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更确切地说,这应该算是“好莱坞历史”。还有些人喜欢通过玩历史类游戏学习历史。现在我喜欢通过游戏去教授历史,但是我却不会基于这一方法去学习历史,因为对于我自身而言这是没有效率的。通过阅读书籍我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学到更多内容。我绝对不会告诉所有人,如果不阅读历史书他们就不会懂得什么是历史,不过我会告诉某些人,如果他们一点都不玩游戏,他们可能便不会了解游戏。对于不同人来说存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不同的效能。让我再说一遍,我并不是说你不需要知道更多游戏,我只是说你不需要玩太多游戏。因为在游戏产业中,生产力面前摆着的最大障碍之一便是玩游戏。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高产的设计师,你就不能玩太多游戏,因为这样你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设计自己的游戏。玩游戏不是很有效率,或者就像我所说的,当你在玩其它游戏时,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便会开始生效,你需要致力于自己的游戏而不是玩更多别人的游戏。我便有个朋友自己设计并发行了一些游戏,但是如果他并未沉迷于玩别人的游戏,我想他肯定能够发行更多游戏。在与一些相关的产业进行比较时,你将会发现许多全职小说家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小说,因为他们都在忙着写自己的小说。同样地,当你在理解游戏设计方面到达了一定的阶段(游戏邦注:对于小说家来说也就是小说创作),这时候当你去玩游戏或阅读一本小说,你便能看出它的结构,并因此感受不到它所传递的一些好奇感或乐趣。就像Keira Knightly在12岁左右的时候操控了《The Phantom Menace》中Queen Amidala的侍女,这便会抹去她对于《星球大战》的好奇感。作为专业的游戏设计师,你并不是在为自己设计游戏——除非你知道目标用户的特点,你不能设计出只是与其它游戏类似的游戏。有时候设计师特别喜欢一款游戏,所以他便会想要设计出与之类似的游戏。另一方面,在过去40年间我有一些非常喜欢的游戏,最大型的便是《龙与地下城》(第一个版本)。我从未设计出一款能够取代《龙与地下城》的角色扮演游戏,相反地,我为这款游戏设计了附加内容。换句话说,我从未为自己设计一款RPG,我只是会去修改自己喜欢的游戏。的确,游戏公司总是会收到许多与现有的游戏非常相似的游戏,通常情况下这些游戏都不会走得太远,尽管也存在例外(通常是那些独立发行的)。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总是会下意识地模仿其它游戏。设计师们也有可能设计出与独立游戏非常相似的游戏—-Knizia也曾这么做过,尽管这看起来不大可能。不管怎样,我都不是在阻止你玩游戏,只要你喜欢,并且这么做不会影响到你设计自己的游戏,你就可以尽管去玩。(如果你只设计过一款游戏,那么你离那些每年设计了许多游戏的专业设计师来说还有很远的距离)。如果你想要玩许多已发行的游戏,那就玩吧。但你必须清楚你这样做将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也许还会不知觉地避开那些本应该做的事(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游戏设计师的话)。你真正需要做的只是设计并完成游戏,而不是沉迷于玩游戏中。
其实很需要,但是在国内也许行不通,我是一名程序,我有自己热爱的游戏系列,基本是属于只要出了就必须玩的,比如最终幻想。我从小就了解了很多游戏历史,游戏文化等众多和游戏相关的知识。但是当我进了游戏公司开发游戏以后,尤其是作为一名程序来说总爱给游戏提各种各样的需求,难免惹人不喜欢,因为他们觉得你一个做技术的,管好你的程序就好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其实我只是想作为一个真正的游戏爱好者提提自己的建议而已。后来就失望了,开始只字不提,闷声发大财。至于我程序猿的身份我同时还需要学习很多新的技术,所以精力是有限的,我确实算是一个比较贪玩的程序了吧。但是胜在由于真心热爱游戏,所以对于游戏相关的需求理解的比较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策划觉得我是个很好沟通的程序吧。这么看来的话策划关卡设计师等等职位那游戏必须玩的好,而程序起码得是一个懂游戏的人,这样别人跟你提需求你也能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效果。
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我来回答吧。下面所有的假设都是基于国内的。要明确的是,这个问题针对的是哪个职位的?对于策划,制作人,产品经理。游戏打得不好,肯定是说不过去的。至少是没法说服大家去开发的,工作起来很成问题。这几个游戏必须打得好,是没什么争论的。那么,对于美术,程序的职位又是如何?对于美术,美术人员工作的特点是,在一个项目周期中,不可能都忙,所以对美术来说,是有时间打游戏的,并且美术打游戏能从更沉层次的把握游戏画面美术等风格,是很有用的。对于程序来说,问题就来了。有没有必要打?有必要,不会打游戏的程序,沟通起来很费劲。代码编写上也经常架空。打游戏是有必要的。能不能精通?难,在一个项目周期中,程序是决定项目时间的最大要素。前期频繁变动的需求,后期不断的适配优化调试将耗费你非常多的时间。而国内,由于换皮山寨等短时项目的大量存在,并且国内游戏开发技术上落后国外3~5左右,新技术获取困难,所以如果游戏耗费了你很多时间,工作也耗费了你很多时间,那么你在技术上就很难提高了。怎么看待一个花很多时间打游戏的程序?这个人,要么是习惯上下班的顾家型人士,要么是贪玩的缺乏生活压力的年轻人,要么是准备转行做产品不做技术的临时程序员,三者必居其一。当然要抬杠,还有第四种,这个人是天才,同时能处理好项目,技术发展,游戏三件事,但这种人太少了。程序是要打游戏的,要么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放松一下,要么找几个流行游戏精通他。对于隔三差五出来的时尚品,有时间就玩吧。至于项目竞品,那是必须要玩的,公司也应该给时间玩。在国内,凡是耗费大量时间去玩游戏的,要么是天才,要么是走技术道路不坚决的。
谢邀,确实不是。逻辑十分奇怪,基本相当于要求”能拍出好电影的人首先得能演好电影“”能写出好影评的人必须能拍出好电影““能当美食家的必须得是好厨子”“能当好厨子的必须得是美食家”显然没有任何一条站得住脚。当然,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讲,“游戏打得好”狭义理解为对某个特定类型的游戏了解多,投入多,积累了丰富的相关游戏类型的经验和体会,那么对于开发者本人开发这个类型的游戏的过程中,这部分经验和技巧一定是有帮助的。但它仍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甚至可能不算是充分条件。
明显不是!例如我LOL排位也就白银5
…我对于很多游戏的机制和理论都了如指掌,但是对不起,我lol或者dota或者一切moba类动作类游戏玩的都很臭…至今仍然吞食天地1还没有通关过,最多见到吕布,小时候1元4币很贵的,后来有了模拟器什么的,也就顾不上玩了。
这个题目我太有现身说法了,容我自嘲一下来。大学毕业,怎么也没想到如今我会进入游戏行业。当初毕业第一年同学聚会,问我做啥呢,我回答做休闲棋牌游戏,一帮人嘲笑,说别闹了,你一个连麻将牌都不认识的人。我曾经问过面试我的人,问什么选我,我说我一个连玩欢乐斗地主都玩不赢的人,对方回答类似于逻辑清晰,想得到位之类的。话说确实,我从小不怎么玩游戏,一直觉得游戏是玩物丧志,能想起来的是初中时候周六上午带着弟弟和大院一个小孩一起去玩CS和传奇,在有的就是大学时候偶尔无聊玩玩欢乐斗地主和零用钱大作战了,而且基本都是水上漂,毫无成绩可言。目前是负责游戏策划,我很喜欢把这些东西理清楚,做游戏本来就是一次游戏的过程,这是一个把预设逻辑按流程展示的过程,就和我喜欢做PPT一样,这是一个创作。我玩天天爱消除,每次都是女朋鄙视的。更严重的,刚开始做保皇游戏,觉得女朋友不会,后来她会了,虐我。以后做够级,我觉得这是牌类最丧心病狂的玩法了,她肯定学不会,几天后,我又被虐。你们想象那种自己做了个蛋糕被人扣一脸的赶脚么!!做游戏和会玩游戏是两回事儿,我能做到的是世面有什么新游戏,下载,试玩,了解其内容、系统、逻辑等,对于能不能玩好,我真的不敢给自己加分。以前刚毕业,我的领导和我说,你做台球,要是没有玩上上千盘,就别想能做好,我确定他没说,你要不是能一杆进,你就走人。所以,做游戏的,应该是知道怎么玩,但是不一定玩得很好。别和我比分,我不想欠饭。!!!!
策划:"我才没那么多时间打同一款游戏呢!怎么打得好?"。程序:”还有很多书没看,还要很多Bug没改,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玩你妹啊!"。美术:“我才不玩呢!恶心!”老板:“.............能赚钱吗?”好了,段子播完,我们来正式讨论一下什么叫“游戏打得好”,一款游戏,一个英雄,一个模式你玩了上一千把自然打得好,游戏打得好本质上还是重复的结果,任何事都一样,一万小时定律。那么"游戏开发者是不是首先要游戏打得好"这个问题呢?因为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玩游戏嘛!谁不会,对玩游戏这件事的低估造成对做游戏这件事的难度低估,尤其策划,不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而是人人都是游戏策划。最后的结论是职业玩家也没有做出好游戏呀!所以以上几个职业都不需要玩游戏玩得666,但懂游戏很重要,知道各种类型游戏里的机制,懂玩家心理,懂技术实现,懂天文地理艺术审美,懂行业懂市场。其实做游戏(电子游戏)这件事情本来是程序员无聊自己玩玩的,没想到后来进来那么多人参与,因为能赚钱。游戏能满足人性之一,跟冷饮店里的的一瓶汽水一样。
打的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着对游戏狂热的兴趣和深入的理解
我理解, 不一定要像韩国职业玩家那样“打得好”,
但是应该比普通人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应该是这个意义上的“打得好”,
这样的开发人员会更出色。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系统文件删删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系统文件删删删
上传于||文档简介
&&如​题
你可能喜欢.cn/article/14720
图灵访谈之三十六:专访赵劼(@老赵)
&码农人物志&新派码农代表:赵劼,网名,洋名Jeffrey Zhao,享乐派码农。最爱美女,其次是编程和弹钢琴。 目前就职于IBM,高级咨询师。InfoQ中文站编辑,多次受邀于微软TechED,MSDN WebCast及各微软官方或社区会议中担任技术议题讲师。最近致力于Wind.js项目的开发与推广,并关注F#,Scala语言及mono平台在社区中的发展。
编程人生的开始
一开始大家都是每天在一起做类似的事情,但是到后来你就会发现,你们在以后的发展路径中就再也没有交点了。
图灵社区: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编程的?
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搞来一台486电脑,上面装了一个DOS系统,于是我开始搞最简单的编程,当时就是为了好玩。我用DOS写了一个bat,功能大概 是在系统启动之后自动执行,生成一个菜单,可以上一页下一页或者按个数字进入某个应用,退出后重新回到这个菜单,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输入命令,方便操作。当 时还没有互联网,全靠一本叫&DOS6.2&的书,这是唯一的渠道,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东西好像也挺有难度的,不是那么简单(笑)。后来(写代码)就是为 了玩游戏,什么大富翁3,大航海时代什么的,都是那个时候的经典。我一直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小时候还学了十年钢琴,但是我敢说基本没有琴童是对钢琴感兴 趣的,可能长大后会有些兴趣,但是当时肯定都是被逼被打的。后来我发现自己太笨,玩不好游戏。上大学的时候大家流行玩CS,(玩游戏时)我人都没看到一个,就死了,下一局,还是没看到人,我又死了,我就搞不清楚这个东西的趣味在什么地方,所以不如把时间花在写程序上比较有趣。
我的升学经历就是全考,我的有些同学都是一路直升,没有经过大考,而我每次都是差一点点。小学考初中时,老师总说你们要是不好好学习,到时候就差 0.5分考不上,结果那个人就是我。高考的时候,我努力搞计算机竞赛,想去交大。我其他成绩比较差,一直以来的打算就是不高考,精力都是用在信息奥赛方 面。结果我高考那年交大拿了一个ACM的世界冠军,显得很牛,当时有五大联赛: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而交大只要数学或者物理的直升,而复旦都 要。最后没办法,还得高考,我用仅剩的半年时间拼命读书,同时因为痛恨交大所以报了复旦,还好最后考进了。
图灵社区:你所接受的大学教育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吗?
进入复旦的软件学院对于我来说是很幸运的,当时的院长很有水平,在理念上很先进。从大一开始我们的所有教材都是国外的,全英文。其中大部分都是MIT等国际名校的教材,比如《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那本书就是我们主要的教材,学编程基础课时也建议我们看Core Java,学操作系统的时候用的也都是响当当的恐龙书,现在看来真的是很有价值。我们从大一开始啃大部头的英文原作,我只能硬啃,不能怕,这样学下来收获是很大的。当时人人都这样学习,所以整体环境也是很向上,我同寝室隔壁寝室的人大都比我强。可惜现在看来,我大学的时光还是浪费了很多,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有时候我会很奇怪,为什么有些人没有看过《操作系统概论》,为什么有人觉得写一个语言或者编译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为什么很多人也都没有自己写过操作系统。这 些其实都是学校里的大作业,虽然我们写的操作系统也是比较弱的,但是那也是一个操作系统,线程调度,虚拟内存,文件系统等等,该有的都会有,也可以在虚拟 机里启动。这些在我看来应该是人人都做过的东西,而很多人都没有做过。虽然我大学里专业课成绩也不算差,但是因为当时在学校的学习有时间压力,也贪玩,虽 然不玩游戏但也会跟同学或女朋友玩,同时也很懒,所以教科书中的很多内容其实还是没有吃透。
还有一点就是课程的设计,我们还有函数式编程课程,我那时学LISP,后两年的学生学的是Haskell。学到后来有不同方向,无论哪个方向都可以 毕业。有些人甚至学的是逻辑式编程,prolog什么的。虽然很多东西对我的帮助可能不会直接感受到,例如我没有做过任何实际的操作系统或函数式开发,但 是这些课程设计是很了不起的。
一直都有人问我不知道怎么进步,有什么书可以推荐。我通常的回答就是,你要提高什么我不知道,但我建议你回到大学的课程,也可以参考国外教科书中的内容,跟着教科书你肯定不会错。
在大学里,有些东西我要看三五遍才能懂,而我寝室的兄弟只看一遍就懂了。他大一就看《具体数学》,甚至高德纳那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那样的书,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懂这套书。很多人在大学之初看起来都差不多,一开始大家都是每天在一起做类似的事情,但是到后来你就会发现,你们在以后的发展路径中就再也没有交点了。我认识的一起在暑假里做过项目的人中就有人去了普林斯顿,走上了科研道路,我觉得我似乎永远都无法企及他那种高度了。
理想?现实?
这段创业经历给我的启示就是,我不想当老板,我就想当码农,快乐地编码。
图灵社区:你有没有什么梦想?
我从小就想当科学家。科学家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源动力,我相信世界是由科学家推动的。他们不一定要有很强的工业背景,我所崇拜的科学家就是搞研究的, 并不急着把自己研究的东西转化成实际产品,世界上不缺急着赚钱的人。他们(科学家)可能会做10年,20年以后才能得到有实际用途的东西,等到这些东西真 正发展成熟了工业界才会拿去用。科学家会把世界向前推动一点点,而不是在已知的领域把已知的东西反复利用,炒作价值。比 如华尔街那些用钱生钱,玩数字游戏的一群人,他们可以赚很多的钱,但是他们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很小。我尊重个人的选择,有人喜欢赚大钱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 但对我个人而言对于科学家更有认同感。我希望以后可以赚够足够的钱,不用工作就可以生活,那时我愿意重新去读书,重新进入学术界。
我承认科技有它的副作用,但是那是由于人类的滥用。例如,现在由于科技只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它能产生让人吃上去舒服但是并不健康的东西,但是如果再 往前发展,我相信添加剂可以做到提高口感而且很健康,而这些负面的效果可能只是因为科技发展还不够,人类还没有准备好。现在的社会环境就是做好事可能没有 什么直接好处,但是做坏事有可能会拿到很多钱,人们权衡利弊,还是决定做坏事。假如做好事和坏事的成本和收益相差不大,我相信人们还是会选择做好事的。
我认为宗教和科学并不抵触,宗教让人对未知的世界保留一丝敬畏,科学解决不了的东西也是存在的。科学是在探索世界,而不是在发明世界。
图灵社区:谈一下你职业发展的历程吧。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内二线的大型网站,开发他们的媒体平台。我忍不了程序员们无所事事、甚至还不想好好做事情的氛围,所以只呆了六个月左右就离 开了。举个例子,他们有的人可能会复制粘贴50次,也不会想到要提取出一个公用的方法。这地方的氛围跟我理想里的科研机构根本没法比,就像是你说草履虫不 是哺乳动物一样,中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后来我和陈黎夫一起创业两年多,做一个女性奢侈品网站。这段创业经历给我的启示就是,我不想当老板,我就想当码农,快乐地编码。创业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有了这段经历,人家再跟我说创业的时候,我就可以说:创业,我早创过了。当时刚出校门没多久,思路也不清楚,说实话这次创业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只不过自由一些,工资少些。
后来我去了盛大,差点试用期没有过。因为老板坐在我身后,一抬头就能看见我的屏幕,他就会问:你怎么又在刷微博啊?别 人都是试用期过了直接入职,我当时和老板谈老半天。其实我干的活也不比别人少,麦库的架构都是我一点一点搭出来的,第一行代码就是我提交的,现在的API 也是我当时绞尽脑汁设计和实现出来的,自诩十分漂亮,十分Restful。虽然我不喜欢做产品,也不认同只有产品才能体现技术的价值或是技术脱离产品就失 去意义等观点,但就算从产品角度来衡量工作成果,好像我还是比很多人干得有价值呢。盛大创新院诞生过很多项目,死掉的不少,突出的不多,但麦库算是其中比 较突出的一个吧。
现在我在IBM,去IBM并没有经过猎头,我似乎不是猎头们喜欢的类型(笑),基本没人来找过我。来IBM的主要原因是在深圳工作,面向香港客户, 我想这样在香港产子会方便一些,这方面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现在是香港公民,但不是永久居民。只要有工作签证就能拿到香港身份证,便是所谓的香港 公民了,但必须连续六年还是七年是香港公民才能成为&永久居民&。可惜我刚去香港没多久,香港就规定&双非&子女即使在香港出生也不算永久居民,直接摧毁 了我南下最主要的原因。我一直说我运气很不好,读书时每次直升都差一点点。我的小学初中关门了,高中大学都堕落了,之前提到我很敬佩的院长也因为某些原因 去交大了,至于呆过的公司则要么倒闭要么走下坡路。
我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是很强的,总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IBM的时间对我来说过得很快。我对工作的要求就是不要让我不停的加班,没有自己的时间,晚上七点最晚八点对我来说就应该结束工作了。我是享乐派码农,最爱美女,其次是弹钢琴,接着才是编程,所以我不会去创业,也自觉不加入创业公司。我自诩加入哪家创业公司哪家就必倒,至少工作态度上会被我带坏。创业跟享乐还是很难共存的。
图灵社区:你现在在IBM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我做些什么,他们能看到的最多只是我写的文章等东西。我平时的工作既不流行也不火,只是一般的平常工作。我现在在IBM里做投资银 行的相关项目,完全不涉及IBM内部事务。比如说给投行做一些交易系统前端之类,比如说处理交易,聚合一些数据给人看等等。用户则根据这些数据制定下一步 的行动决策,设法赚更多的钱。在银行这种非技术为核心的不差钱的机构,很倾向于直接买现成的东西来一用。他们不差钱,可以拿钱换时间、换机会。我不少技术 方面的工作实际都是围绕这些现成的产品,而银行的核心业务很少有人能接触到。核心业务,比如说根据大量的历史交易辅助交易员和研究员作出下一步决策。这里 面需要大量的数学和算法知识,也需要对业务熟悉,而大部分人都是在做外围,买一个设备、买一个软件,然后使用。
我在GDC,算是IBM的二等部门,这个部门可以简单认为是IBM开的外包公司,例如前段时间非常著名的苏宁项目,便是南京GDC参与的。GDC前 几年还不算是正式的IBM部门,后来才进入IBM的正式编制,但对于IBM一等部门,例如IBM China及CDL的一些人来说,GDC的人都不算是真正的IBM员工。这个部门也很难让人产生归属感,虽然我的合同是长期的,但是有些项目的人签的都是 短期合同,雇用期随着项目中止而结束。
图灵社区:你看起来精力充沛,你怎么分配你的时间?生活的时间?维护博客的时间?学习新技术的时间?
我7点左右下班,女朋友一般会早下班买菜回家,我到家后做饭,吃完饭可能会弹会儿钢琴,但是10点之后就不能再弹了,邻居会疯掉的,我承诺图灵社区 会录一段钢琴曲给大家(笑)。我之前还会花时间健身、减肥,但是减到80(公斤)就再也减不下去了。他们都说我的体型是&正太&分布的曲线。其实我觉得我 的生活还是挺丰富多彩的,例如除了弹琴外我唱歌也不错。之前我还参加了深圳IBM唱歌比赛,最后拿了第三名,而且在打分阶段我还是第一,只不过PK的时候 败了。有人说码农苦逼,我倒觉得还好,我现在的同事有那么一堆人,每个周末都在一起玩,比如看电影啊吃饭啊K歌啊桌游啊或是去海边玩什么的,还有什么&吃 遍深圳&计划,high的不得了,反倒是我周末要忙着写代码或是陪女朋友活动,只是偶尔才加入他们。所以关键还是看自己啊,一是要热爱写代码,这样就不会觉得工作太累,二是要热爱生活,没说码农就只能宅在家的。
我博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平时在想,真正需要码字的时候其实不费多少时间。博客维护对于我来说是随时随地的事,你经常会看到我拿着一个平板电脑,有可 能我就是在做这件事。其实我觉得写作就是在说话,把你想说的东西写清楚就可以了,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Wind.js可以说是提升我个人价值 的东西。很难统计每周我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因为我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思考一些东西、构思一些代码,甚至在脑中进行实现,至少每时每刻都因为它在和别人进行交流。我现在在推广它,希望在未来某个时刻,忽然有一个大项目或者大公司决定使用它,或者收编它,这样它就能火了。
对于新的技术,我一般很少看这方面的书,但是我会把源代码花一点时间(比如说一个周末)看一下,里面有一些沟沟坎坎就全都清楚了,该怎么用,靠想也 能想明白。对于我比较熟悉的技术,我可能从头到尾执行一遍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然后在网上看一些介绍用法的文章,我就能想到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看一个项 目我也知道从哪里看起,因为我知道它的执行过程是怎么样的。书当然也会看,但一般都是看些实现原理,设计思路的书,因为这些内容有时很难从代码里看出来。 当然对于大部分我不会深入的技术,我可能就不会读源代码,直接看一些内部实现或是思路分析的书就满足了。
以&玩&之名
我为了玩技术而搞技术,这层次显然比为了做产品才搞技术要高得多嘛。
图灵社区:有人说你不会转换自我价值?
我觉得还好吧,我写博客,和大家交流也影响了很多人啊。我赚的钱也够花,按照winter同学的说法,虽然买不起房,很多人也买不起啊,但我去必胜客点最贵的套餐也丝毫没有压力啊。难道是说我不是分析师管理层,或不是什么O吗?其实我现在就是Wind.js的CEO加上CTO加上天使投资人,我还是Founder,连co都没有。
或者是因为我不写书?我还是情愿多写点程序,多写点零碎的文章来讲讲自己的想法。我喜欢自由,而写书会被太多的东西束缚住。我不喜欢在边角上投入精 力,有这个时间,我情愿去做一个项目,例如把Wind.js的边边角角都做好,然后顺便写一些总结和体会。写书我认为需要面面俱到,把沟沟坎坎都填掉,而 我现在还没有那种精力和状态。
我是个纯码农,还是享乐派的,所以我是为了兴趣才写代码,写代码完全是因为好玩。有人说搞技术是为了做产品,没有产品技术就失去意义,我倒不觉得。在我看来技术不仅仅是工具,还是玩具,甚至是艺术品。我为了玩技术而搞技术,这层次显然比为了做产品才搞技术要高得多嘛。你 看动物只把交配作为繁衍后代的手段,而人类已经把交配当作娱乐和社会活动了。现在很多技术人员喜欢说产品,我觉得这其实挺有问题的。你知道自己在什么场合 或者在说什么东西倒也罢,但我看来很多时候就是一些不怎么样的技术人员在瞎找借口乱讲大道理。举个不怎么好听的例子,在讨论语言设计的时候总有人会嚷嚷 &语言之争没有意义&什么的,在我看来这好比人类在讨论某些&技术性问题&的时候,动物们冲出来插嘴说&体位之争没有意义&。但其实呢?它们首先不知道并 非所有物种都是为了繁衍才交配的,其次它们也不懂体位对于繁殖的效率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人类在帮狗配种之后,都会把母狗倒悬20分钟,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受 精成功率。
你看我微博的认证信息,不是那个自己随便填的个人说明,就是&资深码农&,我是真以码农身份为豪的。所以我也不会对什么业界大事或是传言做什么分析什么,在我看来那是互联网分析师做的事情,我挺不喜欢现在网上遍地都是的那种产品经理或者分析师。我甚至不会对技术做什么预测,因为预测什么的我觉得太不靠谱,太廉价,很多时候正过来反过去说都行,都太没意思了。我最多就根据&事实&发表看法,当然也就是在技术方面。
图灵社区:最近有很多关于裁员和失业的新闻,你觉得作为程序员需要掌握什么样的能力,学什么样的技术?
把自己和任何产业或者某种技术绑定在一起在我看来都是不太可靠的,对于我来说,我干任何工作我都是以提高个人能力为目标,这样安全一点。当然话说回来,现在想要绑定某种技术也不容易吧,搞.NET的失业了就不能去搞Java了吗?如果某人真把自己和某种技术绑死了,那基本就是自找的。我 觉得现在很多同学遇到的困难都可以归结为自找的。例如,说程序员找不到女朋友?那是因为你不敢厚着脸皮去找,我就基本一追一个准,我觉得IT男其实挺有优 势的。例如,说程序员看不懂英语书?那是因为你没有像我一样硬啃原版的大部头书,我的英语也就四级水品,之前在微博上被一大堆人鄙视的,但我现在英语做点 技术方面的双语演讲也够用。例如,说程序员不会写文章作演讲?那是因为没有坚持写坚持说,我刚开始写的博客现在看起来也十分稚嫩,初中时竞选大队长时我演讲双腿发抖同学都看得到,而现在面向几百人做演讲毫无压力,这都是自己逼出来的。好吧不说了,再说下去变炫耀贴了&&
回到技术,我认为技术要根植于现在。有些人觉得专注于稳定的技术不怕找不到工作、吃不饱饭,但是吃的香不香、好不好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热 门的东西可以捞一票就走,然后吃香的喝辣的去。例如,虽然C的历史十分悠久,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搞C的人一定能找到很好的工作吗?有可能这个市场已经饱 和了,只有学得很好的那群人才能到很好的报酬。而如果你做很火的技术比如说php,那里有大量的工作机会,没准可以得到很快的提升,你的生活水平和自身价 值也会得到迅速地提高。
我在技术上很倾向于微软,但是就算(微软)真倒了我也不担心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我又没有把自己绑死在微软技术上,而且技术多少是相通的,去搞别家技术一样顺利。打个比方,当年Google最火的一件事情就是从微软大肆挖人,假如搞微软技术都必须靠微软才能混饭吃,那么那些人去了Google之后是做什么的?难 道是写.NET或做Windows开发么?还有,StackOverflow总得分第一的Jon Skeet,也就是我唯二或唯三推荐的.NET必读书籍《深入理解C#》的作者,他搞了好久的.NET,比我还深入也说不定,结果不也直接被挖去 Google嘛。说起来我推荐的另一本.NET必读书籍Framework Design Guideline的作者之一Brad Abrams也跳槽Google了,所以实在不行我也可以去Google嘛(笑)。
我学技术唯一的标准就是要有意思,好玩,或者说有美感、符合我的口味。就像我很不喜欢指针和或纠缠于内存地址等大量细节,所以我就对C和C++都敬 而远之,尤其是后者,前者至少比较容易理解吧,大学里也用过不少。其实我十年前在IE6上玩JavaScript的时候不也是破破烂烂的嘛,谁知道后来 Google和Chrome把它带火了呢?
我相信的事
我不会为了推广自己的概念而忽悠人或者贬低别人。我只会说我认为正确的东西。
图灵社区:你是出了名的微软系,为什么对微软这么推崇?
我做.NET的原因是因为对Anders Heisenberg的崇拜,而后来技术这条路线是对微软的欣赏。经常听某些老一代程序员说微软对程序员怎么怎么不好,抛弃了多少技术,但我没这种体会。 我应该算是随着.NET诞生开始搞微软技术的,之前做的更多的是Java,中学时则更多用Delphi做过一些小游戏以及一些教学用的课件,而从 搞.NET开始我就没觉得它有放弃的迹象。
我欣赏微软,是因为微软在软件研发,乃至研究方面的投入是最大的,而且它在研究方面的投入可谓不计回报,所以你会发现微软研究院有很多案例都很有 趣,而在开发技术方面,它的DevLabs里面也有许多有趣的项目和技术,例如Reactive Framework,实在是让我眼前一亮,真心佩服那些人的聪明才智。Reactive Framework的思路是对&拉&模型的接口取逆,成为一种推模型,然后一下子就可以推广至各式推模型和异步操作了。Reactive Framework的提出者是Erik Meijer,他是微软的级别比较高的研究员,之前在大学里当教授,这种人我想当喜欢。微软的研究成果可能很长时间以后才会变成产品,比如说 Kinect。话说回来,我的Wind.js也是受到了他们的F#中计算表达式特性的启发,说实话F#也没有多火或是多流行,但有多少公司会用心发展一门受众不那么广的语言,并放入自己的主流产品中?像Google开发Dart或Go语言,目的都相当明确,就是要替换现有的JavaScript或C++等语言。有人总说苹果公司研发投入比微软少得多,却赚得确盆满钵盈,表明转化效率多么惊人,所以多么厉害。我的结论恰好相反,因为商业上的成功不能吸引我,相比起来我更佩服微软那种不计产出&&当然肯定不会丝毫不计&&的研发投入,这跟我佩服搞科研的人是一种思路,我就欣赏某些二杆子精神。
有人常会问我为什么不去微软工作,我之所以没有去微软是因为,理论上说,在微软你不可以读开源的代码。微软害怕你在看了开源的项目之后,会不知不觉 地在工作中应用到开源东西,产生法律纠纷。这点真的很可惜,必须对微软做出严厉批评,还好微软开源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F#和ASP.NET一直开源,现 在整个ASP.NET 技术基本都开源了,还有Entity Framework等等。现在微软也在Node.js和HTML5等开放技术上投入很多。例如,在iOS上使用HTML5技术开发应用还有因为太简单被苹 果拒绝的风险,而Win8直接把HTML5作为原生开发技术了,最近微软还和某公司共同向HTML5移植了大量经典小游戏,所以我一直自诩杂牌技术玩家, 但搞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有逃出微软的五指山(笑)。
图灵社区:你和开源社区和开源项目其实有着很多联系,你对国内开源现状怎么看?
我认为国内的开源属于开源初级阶段,就是说打着开源的旗号来做其他一些事情。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的开源项目貌似很多,每个公司都有开源项目,但是很 多公司他们只是开源自己的东西,而不用别人的东西。开源自己的东西很容易,因为代码都是自己写的,我可以说我要弄一个开源项目,然后我把我的代码放出去, 然后这个事情就结束了。但是你有没有在持续更新呢?有没有对这个项目的周边进行持续性投入呢?
开源项目附带有一种正面的宣传效果,好像取得了道德制高点一样。用来体现公司对社会的价值,提高公司的层次。但是问题是,你自己用的是不是你开源出 去的东西?有的公司本身在用一套,但是并不及时更新外面的程序,开放源代码很容易,但是配套的东西都没有做到位。这里还会涉及另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从 外界可不可以提交代码?外部想用这个东西有没有足够的说明文档?使用这个东西出了问题应该找谁?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讨论出一套解决方案?别的公司可以用你 的东西吗?而你会用别人的东西吗?比如说Hadoop,源于Yahoo,很多公司都在用,Facebook也在用也在不断贡献,它同时也在开源自己的一些 技术,Facebook开源的技术Yahoo也能用,Yahoo也会作出贡献。
开源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提交补丁,为它作贡献,最终达到大家都获益的效果。而国内的现状就是你不用我的,我也不用你的,我不在意别人用不用我的东西,我也不在意这个东西接下来的发展,我只是作出一个姿态:这个东西开源了。比 如说最近两年,大家都号称开源了自己的底层数据库,而为什么大家最终都只是各做各的?说白了这也不过是一种广告而已。而不是我为你的项目贡献,让我自己变 的更好。我觉得一个好的状态应该是,一个项目出来,没有人在意这个项目是谁的,没有人算计和计较究竟谁获益较多。其实开源就应该是大公司搞了,用自己的资 源和钱来支撑这个项目,最后做出有益的东西,而不是随便玩玩。
图灵社区:你经常被卷入网上的一些争论中,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不太聪明的人,但是虽然这样我仍然在茁壮成长。之所以有些人觉得我很自信,是因为我会花时间学习,我认为我已经掌握了令自己信 服的东西之后,才会据理力争。可能有人花一个小时查几个名词解释就可以很有底气,但是我可能要花5个小时才能把一些东西搞明白。你可以&拍&我,只要你的 道理是通的,我也会经常纠正自己的观点。我希望可以用作研究的态度来争论一些观点,但是实际过程中可能未必控制得好。
我觉得程序员在讨论技术话题时,不要扯太远,能给数据就给数据,没有数据也可以讲道理,不要绕。我很烦讨论的时候偏离主线,绕得很远。比如说,你说你的做法速度快,我测了一下觉得速度不快,你就说&这个做法还有其他好处&,结果就越扯越开。本来谈技术,谈到后来又扯到用户体验。前 段时间在讨论内存大小的问题,有人说某某情况下有内存泄漏,然后我和别人做过实验没有内存泄漏,后来对方又说内存大有什么不好,结果实验下来实际上只是系 统认为没有必要及时释放而已,接着对方又说这会让用户体验不好会让界面卡,但是为什么会影响用户体验?你必须拿出一些证据。这种情况下话题越扯越多,本来 一开始讨论的是什么就不管了。转移话题也是可以的,但是个中关系应该讲清楚,从内存大到用户体验,中间涉及到一系列的为什么,这些就是应该说清楚的。
还有程序员大都比较&机灵&,无论什么结论都能找出理由来。例如,有人在苹果东西卖的不好的时候会说它的产品多么好,而新产品无甚亮点的时候,又会说这种保守策略很正常,你看卖的不照样很好么?这种&争论&就很没意思,正过来反过去都是你说了算,所以我也很讨厌许多产品经理和分析师。话 说这方面还是Amazon好,其实我最喜欢的公司是Amazon,它真正推动了云服务产业,而且电子书和平板设备都在不断超越自己,还卖的那么便宜,还没 那么多不理智的粉丝。有些争吵的影响力很大,大家转来转去的,而很多这样的争论在我看来都没啥价值,但有时候我也会控制不住。
我不反感别人喷,但是我反感别人乱喷,我微博上也关注了一些喜欢喷的朋友,因为喷得有道理,不乱喷,我觉得挺不错的。我喜欢看别人吵架,但是这要建立在双方都能说出道理的前提下。网 络上大部分的吵架都无法让人吸取到营养。很多人吵架都是意气之争,一语不和,就开始争论,都是想赢,而不是关注问题。当然我也不赞同有些人说在争论技术的 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口不吐脏字,用最平和的方式来讨论。最重要的是逻辑一定要清晰。我在推Wind.js的时候一定会把适用场合说清楚,而不是一概而论 说它哪都好。我不会为了推广自己的概念而忽悠人或者贬低别人。我只会说我认为正确的东西。
所以我还真不适合当销售,完全就是个码农。
更多精彩,加入图灵访谈微信!
阅读(...) 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看系统是不是正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