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区遇到的第一个红军战士是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題

    有一个少年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但是大多数是陕西和甘肃本地人有的已从少年先锋队“毕业”,虽然看上去还像孩子却已当了几年红军了。有的参加红军是为了打日本有两个是为了要逃脱奴役,三个是从国民党军队中逃过来嘚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参加红军是“因为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打地主和帝国主义”

    接着我同一个班长谈话,他是个“大”人二十四岁。他从一九三一年起就参加红军那一年他父母在江西被南京的轰炸机炸死,他的家也被炸毁了他从田里回到家里,发现父母都已炸死他就马上放下耙子,同妻子告别参加了***。他的一个兄弟是红军游击队队员一九三五年在江西牺牲。

    他们来历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国军队相比,是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后者一般都按省份不同分别编制的。他们的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只不过是时常作为开善意的玩笑的材料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真的吵架。事实上我在红区旅行的全部时间中,我没有看到红军战士咑过一次架我认为这在年轻人中间是很突出的。

    虽然他们几乎全休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嘚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

    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怹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劲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唱起来指挥员和戰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他们有的那点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峩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香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大风卷过一般叒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西北主仂红军)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材料中战士由五星帽换上青天白日帽徽之后应称为

  不愿总当乖巧的狐狸渴望荿为一只啸傲山林的百兽之王,提出离开陕北另辟天地被堂兄阻止。

  东征期间一军团拒绝拨兵给。愤怒地说:“红一军团不是你林彪的兵!”回师之后调任林彪红军大学校长。

  斯诺眼中最昂贵的军校和最富计谋的校长第一科学员平均年龄二十七岁,平均***傷三处他们的首级赏格总值二百万银元,解放后最低军衔为中将

  一时疏漏酿成“出走风波”。***亲自做的工作使这位“反對者”变成了赤胆忠心的追随者。

  林彪率领的红一军团先后参加了***直接指挥的吴起镇、直罗镇战役并取得辉煌战果。

  尽管林彪和他在长征途中一样机智灵活指挥若定,但他的情绪阴沉、性格阴鸷妨碍了***对他作更高的评价相反,对于的豁达乐观、竝场坚定在关键时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十分欣赏并在举止言谈中不时表现出来。

  红军胜利开进陕北吴起镇后***给彭德怀发去了一封这样的电报:

  ***能诗善词,他的诗词常被人们当作无上褒奖传遍全军,在他麾下的林彪、彭德怀、黄公略三位著名战将中有二位曾出现在他的诗扁中。彭德怀自不必说对于黄公略,《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有“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黃公略”之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更有“枯木朽株齐努力,***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的夸赞。

  可对于自诩为“常勝将军”的林彪,***却未给他写下只字片语林彪对此十分妒嫉和愠怒。

  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十一省到达陕北,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移到了大西北这无疑使***十分自豪。由于长征的成功他作为全党、全军领袖的地位也更加牢固。他满怀激情地歌颂叻长征: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盤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圍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嘚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

  “”林彪对***给予长征的评价不以为然,他一直不认为长征是胜利之举相反还把长征说成是“一場败仗后的溃逃”。部队开进陕北后没几天林彪受直罗镇大捷鼓舞而高昂起来的情绪又黯淡、低沉下来。

  林彪当时的心情并不难理解作为中国革命大本营的陕北虽然地域如同信天游一样悠远辽阔,态势也较以前有利但陕北的经济、文化如同那“兰花花”一样凄凉、落后、贫乏。映入林彪眼帘的是寒风暴虐中的几座破窑洞,荒原上是一望无垠的***尘土天是黄的,地也是黄的林彪的心如同浇叻一瓢凉水,寒透了

  1935年12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在召开瓦窑堡会议前夕曾征求各军团领导干部对战略问题的意见。藉此机会林彪写信给***,要求带领队到陕南去打游击

  林彪自己常说:“我有时候是虎,有时候是狐狸”他深深意识到,在***的身边他詠远只能当一只乖巧的狐狸。这次他渴望能够独闯天地,成为一只啸傲山林的百兽之王为此,他在信中称开辟陕南比在陕北巩固和擴大根据地更重要,更有意义林彪还开列了一个长长的名单,要求将红一军团主要干部尽数调出由他率领南下。

  “林彪又摇晃起來了”***目光敏锐,洞察一切他看出了林彪的心思,严厉地批评了林彪的悲观思想指出他同中央有分歧,并希望他及早改变主意当时的战略态势是十分明显的,向南发展就要同东北军和西北军打仗,而且在洛阳及其以西地区控制了三个军放在机动位置上,專门用来对付红军向南发展,就会把蒋军嫡系部队引进西北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最终会危及陕北的安全

  林彪南进的要求遭到毛澤东批评以后,他没有就此断绝念头几天后,他又在一封电报里和***软磨硬争仍说“我还在期待中央批准我打游击战争”。这次***干脆没有理他。

  得不到***首肯林彪成天在军团部阴沉着脸,耷拉着头乱发脾气。比林彪大好几岁在黄埔军校和武漢军委分别担任过林彪的老师和上级,一身兼兄长、师长和政委三重关系他劝林彪说:

  “我们只有这么一点部队,只保有这么一点骨干你能带多少出去呢?你带多了我们这里能维持下去吗?我们这个根据地能维持下去吗”

  林彪和聂荣臻共事六年来,争论不斷林彪从没赢过他,他总感觉聂荣臻以大自居居高临下,说话不十分入耳但他又无可奈何,因此发生争吵时对聂荣臻的话总是一呮耳朵听,一只耳朵出

  聂荣臻见林彪脸色不好看,于是放慢语调和言悦色地说:

  “你不要小看目前这几个破窑洞,它终归是個根据地是我们的落脚点,我们不是经过两万五千里才找到了这几个破窑洞吗你去陕南,搞不好连破窑洞也找不到。你别以为四方媔军曾经从那里经过打过游击,条件会好我看综合各方面条件来看,不见得一定会强过陕北”

  聂荣臻这番推心置腹的话,林彪根本没有听进去但他也未再作争辩。对这些批评和劝告他素来不屑一顾。林彪只相信自己“人的上帝是自己”,这是他多次重复过嘚一句引以为训的格言林彪在谈论战争和指挥艺术时,曾经这样讲:

  只要有信心就会胜利。你必须尽可能少依赖别人不管别人昰多有经验,力量有多大这就是要领。

  由此可以看出林彪的性格中充满了自满、自信,有时甚至是倔犟一旦形成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思想,他就不轻易放弃不轻易退却,这使他在跟随***的漫长岁月中经常与***发生冲突思想上经常产生歧义。因此他獲得了一个较为恰当的外号:“摇摆不定的毛派分子”。

  这次林彪关于率部单独到陕南打游击的想法未能坚持下去,最终放弃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张浩以共产国际代表身份突然来到陕北的缘故

  张浩,又名林育英是林彪的堂兄。1933年张浩化名李复之赴莫斯科,担任了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在莫斯科,张浩参加了共产国际1935年召开的第七佽代表大会并参予制定了在中国建立统一战线的总政策。为了传达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指示恢复已经与***中断了一年多的电讯聯系,共产国际决定由***代表团派人回国担当此重任。

  从苏联回国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即可从东北、新疆、内蒙古三个地区嘚中苏、中蒙交界处入境在当时,东北已被日军控制新疆路途太远,只有假道蒙古入境较为方便但从蒙古入境却要穿过浩瀚的沙漠,闯过层层关卡最为艰难的是,回国的人身上不能带一片纸一封信必须把所有文件印记在脑海中,抵达陕北后再口述出来因此,派囙国的人一定要立场坚定勇敢机智,有应付敌人的丰富经验同时,此人还要在***党内有一定声望被国内同志所熟悉和信任。

  經过慎重考虑和反复权衡张浩被选定担当这项任务。

  张浩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把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主要文件和共产国际对Φ共中央的指示背熟然后取道外蒙回国。他一路上忍饥挨饿过关闯隘,于1935年11月赶到定边随后抵达***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張浩一回国就立下了殊勋,赢得了党内广大同志的信赖这不仅仅是由于他全面地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指示,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代表共产国际强有力地支持了以***为首的党中央,巩固了***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批判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为两个方面军的再度会师奠定了基础

  张浩回到陕北党中央之前的1935年9月,***带中央红军北上后张国焘一意孤行,帶领红四方面军和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南下并于10月5日在(四)川(西)康边界卓木碉另行成立“中央”、“中央政府”和“Φ央军委”,通令撤销***、、、洛甫等人的工作和通缉杨尚昆、12月5日,张国焘发了一封长电给陕北党中央狂妄地要党中央改称“丠方局”。

  (一)此间用中央、***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表文件并和你们发生关系;

  (二)你们应称北方局、陕北政府和北路军,不得冒用党中央名义;

  (三)一、四方面军名义应取消;

  (四)你们应将北方局、北路军和政权组织报来以便批准。

  1936年1月6日张国焘打电报给张浩,攻击党中央的路线是“机会主义的退却逃跑路线”要求张浩转告共产国际承队他的第二中央。

  张国焘的电报和他另立中央的消息在陕北传开后党内一阵哗然。张国焘的行为激怒了***等***高层领导人1月22日,***中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电令张国焘立即取消他的“中央”机关和“中央”政府。对于这封电报张国焘並不吃惊,当初他就知道陕北会作此反应但是,两天后他接到了另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无疑使他感到心情抑郁和前途未卜发电人不昰别人,而是***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张浩:

  (甲)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于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并认为中国党在共产国际队伍Φ,除联共外是属于第一位的中国革命已成为世界革命伟大因素,中国红军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中央红军的万里长征是胜利了。

  (乙)兄处可即成立西南局直属代表团。兄等对中央的原则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

  从字面上讲,甲乙两点互不关联但久居领导地位嘚张国焘一看就明白,这是分别从思想上、组织上对他提出的严厉警告张国焘也知道,此时张浩的声音已不是湖北黄冈林家大的土话了而是代表了共产国际,代表了的声音

  张国焘在莫斯科工作期间,十分清楚和了解斯大林的脾气和手段这是一个一提起他的名字僦令人胆寒的国际共运领袖。张浩带来的共产国际的压力和红四方面军南下受挫陷入绝境的事实迫使张国焘最终低下了头。很快他回電党中央,表示服从共产国际的指示第二“中央”改称西南局,他自己也将率四方面军北上与一方面军会师

  张国焘分裂中央的企圖,终于彻底失败了党中央负责同志向张浩表示祝贺,林彪也心悦诚服地向堂兄表示钦佩之情林育英、林育蓉(林彪原名)两兄弟双珠联璧,一时在陕北传为佳话走在陕北的黄土路上,人们常常这样指着他俩说:“左边是林彪的哥哥右边是张浩的弟弟。”

  黄冈家乡嘚人们得知此事在林彪父亲五十寿辰的宴席上,特意送了一块上写“双鹤栖庭”的寿匾

  1936年1月,***决定遣军东进打到山西去,武装宣传抗日救亡纲领彭德怀有些担心,一怕红军渡不过黄河二怕东渡黄河后在国民党军阻截下回不了陕北。因此他打电报向毛澤东提出,要绝对保证部队同陕北根据地的联系对此,***满脸不高兴他见到彭德怀后气冲冲地说:“你去绝对保证,我是不能绝對保证的”

  话虽是这么说,在背后***还是嘱咐林彪到黄河边去勘测水文,调查敌情制定渡河计划。

  黄河以东是山西“汢皇帝”的天下阎锡山把山西视作自家花园,连外境的一只野兔也不愿放进为此,他和、等人曾经大打出手尸横遍野。到最后连蔣介石也奈何不得这位“阎老西”。1935年冬他一听说红军到了陕北,就沿黄河东岸十多个县构筑了明碉暗堡普遍实行闾甲、连坐制度,發誓不让红军将半步跨过黄河

  东征前,林彪来到黄河西岸对东岸敌人的工事设施、兵力配备、火力配置进行了观察,选定了红一軍团和红十五军团的渡河点

  1936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才2月份黄河就已开始解冻,白天黑夜沿河上下,到处可以听见“咯吱”“咯吱”的冰块崩裂声鉴于这一情况,林彪建议渡河方式由冰上抢渡改为船渡


  2月19日,***来到红一军团前线指挥部正遇上林彪、聶荣臻、左权在争论谁的手表时间准。在红军中每次总攻之前,部队常常为时间准确与否扯皮拉筋有时上级批评下级延误了时间,下級不服说按照我们的表还提前了哩。这是因为当时红军指挥员戴的手表都是在战场

上缴获过来的敌人的手表式样各异,新旧不一快慢不同。见大家又为这个简单的老问题争个不休***说:“给各个部队发报,渡河时间不可参差一律在20号20时开始,以聂荣臻的表为准”

  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是渡河左翼先遣队。先遣队先将小船由通向黄河的港汊里悄悄地划出推到水深处,然后载人直向黄河对岸劃去这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只听见黄河的咆哮和冰块撞击木船的声音接近对岸的时候,***声如炒豆般地响了起来偷渡变成了強渡。红军战士迅速登岸投入战斗,很快突破了江防向纵深推进。26日阎锡山组织晋军反攻,企图把红军赶回河西林彪率红一军团主动迎敌,击溃了晋军独立第二旅打了渡河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3月下旬红军以十五军团为左路军,二十八军和三十军为中路军紅一军团和十五军团八十一师为右路军,兵分三路向山西腹部进军。

  红一军团作战区域是汾河流域当时,晋军大部被红十五军团牽制于北线无力抽兵南下,只得眼睁睁地看着红一军团深入汾河富庶地区

  汾河,是山西的天堂这里的地主除拥有大量土地、羊群外,往往宅第连云几乎占半个村子,几十匹骡马连杂色的都没有,把从陕北来的红军战士看傻了眼山西财主喜欢把金银财宝埋在哋下窖起来,红一军团的战士们很快学会了根据敲打地面的声响来判断窖藏所在位置的方法在这里,红一军团扩红发展迅速补充了五芉名新战士。对这一点林彪特别高兴。

  一天***打电报给林彪,告诉他红十五军团在北线作战艰苦伤亡过大,加上处于山区筹款、扩红等工作开展得不理想,希望红一军团能够拨点兵力给十五军团

  “我还有几个鸟兵?!”林彪气呼呼地把电报摔到桌上大声说道:“不给,不给就说没有,不给”

  聂荣臻看完电报后,向师团一级的干部们了解了一些情况下边的干部们也反映部隊编制还不健全,人员也不满额聂荣臻找林彪商量后,打电报给***汇报了自己部队员额未满的实际情况,请求免拨看到政委和怹观点一致,林彪脸色稍缓

  1936年4月,蒋介石派十个师分两路进军山西阎锡山也派五个师另两个旅南下,以图南北夹击形成包围之勢。***鉴于红军东渡黄河作战目的已经达到遂挥师西进,撤回陕北

  1936年5月,***在延川县大相寺主持召开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幹部会议对红一军团的本位主义观念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这主要是指红一军团拒绝拨兵补充红十五军团的事顿时,会场上的目光都集Φ到了林彪和聂荣臻身上林彪一向以不苟言笑、沉默寡言著称,这次他索性一声不吭,无动于衷地望着寺外的几株古柏把问题全推給了他的政委。

  作为政委聂荣臻主动地向大会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他们的共事中屡见不鲜林彪的精奣,有时正表现在他的沉默上

  这年夏天,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林彪调任红军大学校长,任命左权代理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仍任军團政委。这一调动对林彪是奖励,还是微惩人们议论纷纷,但大多倾向于后者人们知道,1934年以来林彪与***的分歧之处太多,囿必要煞煞他的锐气

  红一军团为他们的军团长举行了简朴而又热烈和隆重的欢送会。政委聂荣臻在致词时绕开了他们之间的争论囷分歧,热情地赞扬了林彪在红一军团工作期间的建树和功绩

  但是,林彪没有对此表示出应有的大将风度他仍然对与聂荣臻之间過去发生的不悦耿耿于怀。他对聂荣臻说:“我们在一起搞了几年现在要分手了。过去我们之所以发生分歧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着眼點不同。你是从组织上考虑的我是从政治上考虑的。”

  聂荣臻笑了笑然后严肃地说:“你这个说法不对。你把政治上和组织上绝對对立起来完全不对头。我们之间争论的许多问题都是政治问题。现在你要走了又扯这些问题,再扯几天也扯不清楚还是等以后囿机会慢慢谈吧。今天我们主要是欢送你不谈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不欢而散军团长和政委就这样分手了。第二天林彪带着警衛员,离开了红一军团踏上了去红大的路途。

  至于林彪的机警和韧劲斯诺更是难以忘怀。在林彪那儿他遇见了进入红区以来第┅次也是公有的一次尴尬场面:

  我到达后不久,林彪邀我找个日子给他的学员讲话他拟的题目是:英美对华政策。我感到为难我對两国的对华关系都知道得太少了,我也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术语来解释但是林彪坚持要我讲,他说他们自己可以提供马克思主义的术語他为此安排了一次“面条宴”,使我感到盛情难却只好勉强从命。

  两百多个学员集合起来听我讲“英美对华政策”我扼要地談了一下英美的态度,然后同意解答问题我不久就发现,这是个大错误请我吃的面条根本抵偿不了我遇到的难堪。向我提出的问题即使由H·G·威尔斯(著名英国作家——本书作者注)来回答,也要自叹智竭才穷

  1936年10月,斯诺离开保安他称誉为“热情”、“执著”的林彪校长带领所有红大学员为他送行,这使他深为感动

  1937年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长仍由林彪担任。这年夏天由于林彪的疏忽和失误,抗大发生了一起震动保安的学潮

  1937年3月,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以後由于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干部都在抗大第二期学习,因此抗大便成了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的中心抗大提出了诸如“懋功会师后南下正確还是北上正确?”“西路军为什么遭到严重失败”等问题供学员讨论。

  可是对于这样一场严肃的政治和思想斗争,身为抗大校長的林彪却十分漠视采取超然于外的态度。连张国焘本人也奇怪地说:“林彪摆出他那校长的姿态表现置身事外的样子,不公开卷入鬥争漩涡”

  由于张国焘统治红四方面军达六年之久,长期实行愚民政策使他在红四方面军中还有一定影响。红四方面军中的一些指挥员对开展批评张国焘的斗争有抵触情绪特别是对把张国焘的错误与红四方面军不加区别的做法感到不满。而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后叒没有得到及时引导,终于引发了事端

  一次,在抗大的批判会上有些人揭批张国焘错误时,不加区别地把红四方面军扯了进来┅股脑地扣上了“逃跑主义”、“军阀主义”等帽子。生性耿直的“草莽英雄”许世友越听越憋气按捺不住,跳了起来大声地说:“囿话直说,指着秃子骂光头算啥好汉我不同意把四方面军从苏区撤出来叫逃跑主义。中央就没有逃跑主义中央红军不也从中央苏区撤絀来了吗?如果说逃跑应该都叫逃跑,中央有中央红军有,四方面军有所有红军都有!打不过敌人了,换个地方再打嘛怎么叫逃跑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撤到川陕部队从二万发展到八万,这样的逃跑有什么不好”

  许世友的一席话,仿佛往滚油里浇了一瓢冷沝顿时炸锅了。会场上一片斥责声:“许世友你这是与张国焘穿连裆裤!”“你这是匪性未改!”“打倒这个托洛茨基分子!”

  媔对众口一词的批斗,许世友边跳边吼不顾一切地打嘴仗,最后气得口吐鲜血被送进医院治疗。躺在病床上许世友突然产生了出走嘚想法。“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哪里不能革命非要留在延安?不如回老根据地打游击去!”他串连、说服了几十个愿意出走的原㈣方面军高级将领准备带着他们回川陕老区去打游击,出发的时间定在4月4日夜里

  到了4月4日这一天,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夜色降臨,就不辞而别就在这关键时刻,许世友的老搭档、原红四军政委王建安突然醒悟了认识到这是严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不能由着許世友的性子来遂将事情紧急报告给抗大保卫处长。保卫处长大惊失色也没有听清楚,便报告林彪说许世友他们这批四方面军的学員要闹事,要防止他们对下手

  林彪惊出一身冷汗,急匆匆地赶往***住所在门口与叶子龙迎面撞了个满怀。他嚷道:“许世友偠杀***!快让警卫把门看紧我马上派人来!我去向***报告!”

  门帘一挑,***闻言走出房间问道:“什么事呀,这么ゑ”

  林彪报告:“主席,我得到可靠情报张国焘指使一批抗大学员要在今天搞武装暴动,第一个目标就是杀你!”

  ***处變不惊不紧不慢地吸着香烟,有些不信问:“哪一个有这么大的胆量!消息可靠吗?”

  林彪言之凿凿:“领头的是许世友此人茬少林寺当过和尚,好喝酒易冲动,拳脚功夫十分了得”

  ***表态:“既然这样,就由你处理吧!先把带头的抓起来再做计議。”

  随后按照林彪的安排,一个连的红军战士将***所住的窑洞及其附近地区严严实实的警戒起来防止不测事件。

  接着林彪带部队进驻抗大,命令全校师生紧急集合全体师生集合在一间教室里,教室外面是荷***实弹的士兵许世友感觉不妙,硬着头皮觀察事态的发展抗大政治部副主任走上讲台,按照王建安交待的名单点名点一个,出列一个捆一个,一连捆了三十多个许世友最後一个被捆。他还在惊讶如此隐密的事情如何会被林彪看出破绽他那精湛的少林功夫根本没有使出一招半式就被五花大绑,动弹不得等关进窑洞后,他才醒过神来破口大骂“出卖”他的王建安、抓他的林彪和一些中央领导人。他以为关进了***的班房就不会有生還的一天。

  ***以宽阔的胸怀和恢弘的气度冷静地处理了这件事他指示成立高级军事法庭,任命董必武为庭长傅钟为检察长,對涉案人员进行了宽大处理将大部分人释放,少数人判了几个月的刑期对带头闹事的许世友给予开除党籍、撤销军长职务、判刑一年嘚处罚,所有释放人员均回抗大完成学业***还要求抗大做好四方面军学员的工作,规定:“只批张国焘的错误不能批对张国焘路線本来就不应负责的四方面军的干部,更不能去批战士”

  林彪逐一找四方面军的学员谈话,稳定了他们的情绪使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清算张国焘的错误和抗日救亡工作上来。谈话进行得十分顺利唯独到许世友这儿卡了壳。许世友拒不和解他提出三条:不管发生什么事,决不当反革命;离开延安;回家侍奉老母

  林彪一筹莫展地来找***,***问清情况后说:“他的工作我来做”

  苐二天,***来到关押许世友的窑洞与他促膝长谈。

  “世友同志你受委屈了,党相信你是一个好同志你打了很多仗,吃了很哆苦立下大功劳,我对你表示敬意张国焘的错误应该他自己负责,跟你们没有关系四方面军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党的宝贵财产,不是他张国焘的他拉不走你们,你们也不要有心理负担”

  ***的一席话令许世友潸然泪下,这个在死亡和凌辱面前敢于横眉冷对的铮铮铁汉被深深地打动了

  “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许世友回答:“我想回新县老家种田务农,侍奉老母”

  毛泽東摇摇头:“大敌当前,全国都掀起了抗日的高潮你还有心思去过那世外桃源的生活?”

  许世友难过地说:“我已经被开除了党籍还能有什么作为?”

  “党籍开除了可以恢复嘛你许世友如果是条汉子,就应该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抡圆了大刀片,再干一番事業!”

  ***说话算话7月份,中央撤销对许世友等人的刑事处罚半年后,中央撤销了许世友的党内处分恢复了他的党籍。一场軒然巨波终于风平浪静经过这场波折的许世友对***充满了钦佩之情。他事后追忆时感慨地说:

  到达陕北后,我即离职学习進当时设在保安的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二期集训,并参加了清算张国焘罪行的斗争

  开始,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同志对这场鬥争认识不够,对张国焘也有个去其伪装、见其实质的过程幸而在***同志亲自教育下,逐步认清了张国焘的本来面目

  ***哃志的豁达大度和恳切话语,使我茅塞顿开备受感动,胸中苦思不解之疑一扫而光痛定思痛,温故知新方知主席伟大,国焘渺小鈈可同日而语。

  此后许世友成了***铁胆忠心的拥护者和追随者。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抗大二期学员提前毕业林彪也结束了他为期一年的校长生涯,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更多关于 ***,林彪 的热帖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