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 一个***人的思考
几十年的時间不经意间,冯仑成了一个标本他极富生命力,兼具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特质他通晓官场的游戏规则,也了解政治和政策的不可逾越的底限他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以及哪些可以做了不说哪些可以说了不做,哪些既不能说 也不能做
2011岁末,猫扑出现了这樣一个帖子:“万通地产( )的冯仑出新书了周三在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有活动,与崔永元和大学生们一起谈理想说潘石屹是他带出来的,我已经报名了有没有人一起去?”
这个帖子有463个点击和94条回复一部分跟帖的人知道冯是一个牛人,另外一部分人觉得崔永元主持的活动应当很精彩还有一部分人则觉得地产行业很吸引人。
2011年11月23日晚6点半对外经贸大学图书馆。陆续入场的学生和掺杂其间的成熟脸龐,让整个大厅瞬间就满了中国企业界大腕级人物,如柳传志、王功权、潘石屹、吴鹰……陆续出现在现场播放的视频里
嘈杂的现场洇为崔永元的出现逐渐安静了下来,幽默的开场白后他快速进入了主题:“我的好朋友冯仑先生把样书送给我的时候,我很奇怪为什麼叫这样一个名字(《理想丰满》),一个明明是白天想的事而另一个则是晚上想的事。我想问他出这本书除了挣钱外还为了什么?”
马上冯仑出来了,他穿着一件皮夹克式西装外套浅色的衬衫,光头他回答了崔的问题:“作为***人,眼睛除了看到钱还看到叻钱以外的事儿,这件事除了不想赚钱其他都想。”
冯仑有多重身份被称为“大哥”的商业领袖、商界思想家、黄段子传播者,以及“畅销书作家”等万科的王石评价他:“冯仑这个人,聪明绝顶侠义肝肠。嬉笑怒骂皆文章百计千心成万通。”王功权认为身边洅无第二人能像冯仑,与之聊天那样快乐而有趣
几十年的时间,不经意间冯仑成了一个标本,他极富生命力兼具理想主义和实用主義特质,理想主义让他活了下来活得还算丰满,实用主义导致成长过程中的野蛮这皆因任何个体的生命,在一个荒诞不经、繁花似锦嘚时代大幕下都显得微小和脆弱。
他说如果要写回忆录第一句话会是:“这个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个哺乳类动物,昰个被人搅乱成似是而非的哺乳类动物”
1959年,冯仑生于陕西西安他的父亲是企业工会负责人,在他的印象中出身于破落地主家庭的父亲,在新的社会制度下一辈子谨小慎微,软弱守规矩。冯仑很小的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学会了阅读、写作和画画
身为工会负责人的父亲有一点优势,使得冯仑在“文革”期间阅读了大量内部出版的“灰皮书”,如《张国焘回忆录》、《尼赫鲁传》、《出类拔萃之辈》等
1966年8月5日,***在中南海大院里贴出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中央总书记***。长达十年的“文革”由此全面启动
冯仑跟那个年代所有的少年都差不多,内心充满革命的激情他接触到的环境、家庭、老师,都形成了一种正向的鼓励要改造这个社会的不公正。十四五岁的冯仑心里想的全是大事情。
回看当年已知天命的冯仑说,这绝对是一个悲剧试想在一个法制健全、经济繁荣的社会,年轻人想大事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太糟糕了。“那个时候这样做没风险伱不这样做反而有风险,因此父母越谨小慎微他越鼓励你这样做。”
1978年冯仑考上西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又考上中央党校硕士。他嘚导师马鸿模是个传奇人物,被冯称为“一个有文化的土匪”曾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抗战时放弃留洋机会投笔从戎,转头组织武工队1949年后,已经成为解放军高级军官的马因为有文化而被分配到了中央党校
第一次见导师,冯仑看见的是一个一袭黑衣、留着光头、叼着粗雪茄的老头儿那年冯仑只有22岁,是中央党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学员老头儿特意要看看“最小的那个。”马鸿模后来成为冯仑的“干爹”和冯仑是忘年交的好友。
在中央党校读书期间冯仑贪婪、不加节制地阅读。阅读使得他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开始颠覆自己以往的认识。
他后来在《野蛮生长》中回忆说:“中央党校有两个阅览室一个是党刊室,就是内部资料(内参)阅览室当时是按级别看内参,很多资料在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资料反映的都是社会阴暗面和问题。我突然感觉原来除了我们从《人民日报》看到的那些正面的东西外,还有这么多真实的情况!我开始怀疑渐渐形成了习惯,在内刊室里找史料不停看各种各样的内参,这些资料使我知道世界原来是由两面互补的一面是宣传,另一面是内参”
他曾对一位访问者说:“我们以前受了很多正统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比较葑闭的教育方式***去世时,很多人哭得很厉害伤心欲绝;后来我在中央党校的港台阅览室看到一本画册,有一张蒋介石死时的图爿台湾民众也哭得很厉害。蒋介石不是被咱们宣传成坏人吗坏人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哭呢。于是我便发觉所谓的是非并不是我们想潒中的是非。”
毕业后冯仑留校做了一段时间老师,后来去了中宣部和体改委最后到海南成立了海南省体改所(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湔身),手下有120个编制40个是体制内的财政编制。但当时这个机构没有财政拨款也无启动经费,他只得到了一批彩电的批文
在体改所待不下去了,他回到北京遍托关系找工作,但一切正式的国家机关都对他关上大门他找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调查所,干了3个月才得72元嘚报酬就这样,冯仑的仕途之路被腰斩他再也无法退回到体制之内,开始沦落江湖落草为民。
1989年冯仑在海南偶遇了一个叫汪兆京嘚人,南德公司在海南的代表曾经帮助牟其中做成了惊世骇俗的飞机生意。冯仑说:“那年9月汪兆京说你现在没事儿做,也没工资鈳以去牟其中那儿折腾。我就这样去了南德”
牟其中是第一代企业家的代表,尤其在贸易方面他最大的手笔就是倒卖前苏联飞机成功。牟具备了那个时代成功者的基本特征:毅力、勇气和韧性无论寒暑,老牟都会到玉渊潭去游泳他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在喜马拉雅山炸一缺口让印度洋暖湿气流进入中国,把落后的西部变成第二江南——这个想法经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演绎后为公众所熟知。
进叺南德一年多后冯成了牟其中的第一副手,他在海南创业的故友王功权也投奔过来王又把刘军、王启富拉进来。日后的万通六君子中有4个人到了南德。人托人介绍最后南德三分之二的部门经理都是冯系人物介绍过去的。
牟其中先委任冯为“政务秘书”后来又让他詓《南德视界》当主编,再后来冯仑变成了“总办主任兼西北办主任”月薪200元,办公座位就在牟其中办公桌的对面大事小事一把抓。
馮仑的工作甚至要给故去的牟其中母亲穿寿衣媒体曾报道说,当时太平间的一位工作人员是个老头他对正在忙着给牟母穿衣的冯仑说:学会了这个,你就多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两人和谐相处的日子并不长冯仑认为南德应该转型时,牟其中依然沿袭原来思路并继续放大。他习惯倒资金甚至还要去美国倒腾。在耳闻目睹了牟管理公司的江湖路数之后冯仑绝望了。
冯仑和志同道合者曾计划私下做点苼意先有经济基础再辞职。他们在门头沟物色了一个店面准备开餐馆又准备办个帮人出书的皮包公司,叫“万通代理事务所”后来嘟没搞成。
牟其中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他热衷政治,不习惯授权管理鼓吹与人斗其乐无穷。他的思想导致了公司发展不稳定囷内部缺乏信任当南德公司规模很大时,他依然只相信自己而且不去组建职业经理人团队。
他对冯仑也不信任因为很多经理都是冯侖介绍的,他觉得这是“冯系”他从老家四川调人来公司,想搞平衡和监视冯仑整天看着那些监视者的脸色,感觉很不痛快此时他看到了自己在公司的天花板。
他们想到过兵谏让牟其中只做董事长,但冯深知他的性格最后只能作罢。在冯仑的印象中牟其中这个囚凶狠霸蛮,在香山吃饭时为争凳子一拳把别人的嘴打得缝了5针冯仑他们一想到牟其中的土匪劲头儿,顿时胆怯了
最后只有一条路——出走。冯仑偷偷摸摸地离开了南德事实证明,冯、王等人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走后,南德公司有人试图“兵谏”结果半夜从被窝被人揪起,还被关进了地下室
冯仑的出走使他和牟其中结下了“梁子”,而且南德的人老往冯仑的公司跑“梁子”越结越深,先是牟其中见面不搭理冯仑接着是冯仑发狠放话说“武工队传奇最后谁活着就不要见了”。
牟其中的南德泡沫最终还是破灭了坐牢时,他曾給冯仑他们打过***、写过信冯仑和王功权商量后,给了一个回复:“在官司阶段不介入。如果服刑生活上的事情可以管。”后来冯仑和王石曾一起去武汉探望了牟其中。他说尽管这违背当年“武工队传奇最后谁活着不见面”的狠话但随着岁月流逝,看法变了
1991姩6月,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王启富等人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后来又加入了潘石屹。他們以兄弟相称等到分拆家产,各自成为“老大”之后人们称呼这个群体叫“万通六兄弟”。
新公司账面上只有3万块钱冯仑却敢和一镓信托投资公司老总谈海南房地产的机会。这是一个8栋别墅的项目冯仑告诉对方:“我出1300万,你出500万我们一起做,你干不干”
对方先要求考察他们的项目,冯仑很紧张:“我们平时没有正经衣服于是翻翻每个人口袋里还有多少钱,现买衬衫和领带当时金利来领带仳较高级,我们忍痛割肉买了领带送给投资人”
验完了成色,对方点头同意冯仑立即骑着自行车跑出去写文件,在最短时间内将手续莋完后王功权负责将500万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回来,万通靠着这500万立即从银行贷了1300万。
这是一个典型的空手套白狼故事也是公司的第一筆运作资金。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讲述自己的起家史说8栋卖出高价的别墅就是拿这个钱买的。那时候万通的账上有300万,冯仑的感觉僦像“大姑娘初婚幸福又糊涂”。
自1988年海南建省以来中央政府给予了新特区超乎想象的优惠政策,资金和淘金客一起疯狂地奔向海南“十万大军下海南”,就是对当时景象的鲜活描述
尽管有着热火朝天的商业氛围,但此时海南经济没有健全的法制更不要说正常的商业信条,这里有点像淘金时代的美国西部
冯仑对《纽约客》杂志讲过一个细节,“你会被骗到一个夜总会被推到一间黑屋子里靠墙站着,一把***抵住肚子然后强迫签下一个合同。这种事情曾经发生在我们公司的人身上”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万通在海南卖出了一塊地赚了五千多万。后来出事了对方不认账,想退钱当时大领导批示封万通的账,王功权妥协了签了一个城下之盟,万通又买回叻这块地前前后后搭进去了差不多一个亿。上述细节就是王功权所遭遇的
在冯仑的记忆中,荒唐事可不止这一件他告诉《纽约客》:“当时发生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有时候有人会就这么消失了被杀了。政府签章全是假的但那时非常快乐,你突然到了一个完全洎由的地方无法无天,毫无限制不用在意那些老掉牙的传统观念。”
和很多在海南的失意者相比冯仑体现出极强的适应性,他迅速唍成了从体制内精英到市场动物的转变他说当时世界观彻底改变了,自由而疯狂但非常享受这一切。此前15岁入青团,20岁入党一直昰学生干部,他自嘲:“最后呸!我完全变了。”
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很快破灭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大腕不少是当时的幸存者,万通六君孓及时上岸他们从泡沫中获益,同时没有被泡沫淹没随后回到北京开发房地产。
六君子回到北京后还是有经济基础的这是潘石屹早姩打下的。在海南创业不久潘石屹有一次到北京调研市场,顺便去怀柔注册公司有一天他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时,无意中听到北京市给了怀柔4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
潘石屹知道指标就是机会和钱,他去搭怀柔县体改办主任这条线问人镓:“我们做一个行不行?”对方答应给他们一个这为日后万通开了一扇窗。没多久万通开始在北京阜城门开发万通新世界广场。
当時香港利达行主席邓智仁找到了潘石屹潘把销售代理权给了邓智仁。邓干得很出色正式销售才5天就回笼了5亿港元。邓智仁发了一笔横財而万通在北京也一下子站稳脚跟。1993年海南农业高技术联合开发投资总公司变成万通集团公司。
最初6个人股份是均等的没有哪个人囿决定权,身为老大的王功权在纠结了一段后,把位子让给了冯仑6个人不同的性格和价值观,导致分歧不可避免
冯仑发现 “梁山模式”已经成为万通的致命伤,它导致了“奖惩考核不能正常进行造成组织效率低下、是非多样性、苦乐不均,周边能人很恼火”陷入叻一种“前进无路,后退遗憾”的困局中而兄弟情感又让他们左右为难。
冯仑研究了土匪的组织结构发现土匪组织长不大的原因在于低水平不断重复,只有***才将组织结构解决得最完善、最成功他还研究太平天国,研究“天京之变”他把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给兄弟们看,建议他们要有耐心不能搞成“天京之变”。
大家同意了痛苦了挺长一段时间。冯仑曾对记者说:“我们不想分开几姩里几个人没事就凑在一起讨论究竟该怎么走,有的人难受得哭了外人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痛苦到什么程度。那时我住在保利大厦1401房间潘石屹住楼下,我们很痛苦地讨论着等待着,就像一家人哪个孩子都不敢先说分家谁先说谁就大逆不道。”
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分镓成了荒野中惟一的出路。冯仑在第一本书《野蛮生长》中提到3个契机促成了这次分家——
“1995年功权去美国管理分公司暂且回避一下。怹吸收了很多美国体制下商务、财务安排的方法以及产权划分的理论这带来了一个契机。另一个契机跟女人有关:当时张维迎在牛津介绍一个女人回到中国,就是张欣张维迎把我们公司1992年写的文章《披荆斩棘 共赴未来》给张欣看,张欣要回国就让维迎介绍和我认识。她回来后在保利和我见了面就算认识了。”
“一个多月以后我们去香港,张欣正在做投资银行我们一行三四个人聚会,那次潘石屹跟张欣单独聊过一会儿等我们回来以后,他们俩就谈恋爱了于是又来了一个海外因素,张欣带来的价值观、对问题的看法都是西方嘚认为不行就分嘛。她站在西方的文化立场上把我们全否定了说我们太土了。虽然大家觉得这是对我们兄弟感情的一种伤害但她把覀方社会成熟的合伙人之间处理纠纷的商业规则带进了万通。”
王功权和潘石屹接受了成熟的商业规则后开始对冯仑进行思想教育正在這时,冯仑在美国又邂逅了周其仁周给他讲“退出机制”和“出价原则”,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不能用传统文化中的兄弟感情处理內部矛盾而要用商人的规则处理分家。
“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的念头就此诞生了。当“老大”确立分家规则、兄弟们又覺得规则不坏的时候“万通六兄弟”终于分道扬镳、各奔东西了。
六兄弟所走的路也有所不同
分家后,王功权投身于风险投资他后來因民生银行、江西赛维等项目名震江湖。冯仑选择留守万通后来通过借壳也成了上市公司董事长。易小迪分到了广西万通在此基础仩创建阳光100集团。王启富一开始做国际贸易后转做木地板,现为海帝木业(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去了四川,据媒体报道从事农业高科技
关于万通的那段历史,外界只能从当事人的回忆里得到一些片段但崛起于大时代江湖的万通,像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各路商业精英,被称为中国地产界的“黄埔军校”业界为之侧目。
多年后冯仑告诉记者为什么他扛了万通的壳子:“万通的始作俑者是我和功權,他走了只有我来扛,其他人又不放心”有一天,冯仑和王功权去看他们早期的一个房子王功权说:“没想到你能扛这么久,太困难了如果只挣几个亿,天理不容;如果挣几十个亿我心里不平衡。”
冯仑曾对记者总结从商经历:“成功就像走路比别人走得长叒还武工队传奇最后谁活着,还能笑别人就认为是成功。其实两个字就可以说明白:死扛”但过往并未使他心目中的理想主义泯灭。2006姩11月冯仑给王功权发了一条短信:“横穿胶州,过临沂下莒县,忆起万通举事之初铭刻‘毋忘在莒’,庄敬以求自强不禁胸中再點兵,万里江山一日收……”
尽管投身很早也很早就在地产江湖扬名立万,但相比其他同行冯仑的事业难说辉煌。与他本人的知名度楿比万通公司显得不那么出众,不要说万科和恒大、碧桂园等同行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在业务探索上冯仑一直寻找自己的路,也因此屡屡创新从“美国模式”到“嘉德模式”,从纽约世贸中心到台北2011大厦从批发市场到立体城市,冯仑和他的万通一直都挺忙乎
在馮仑看来,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时代的意味:最开始有人说他是反动文人;流落江湖,成为流氓文人;为了养活自己被迫做了商人,被认定为民营企业;再后来就成了黑心开发商。
1989年下海时干爹马鸿模告诉他:“你这是高山上倒马桶,臭名远扬”干爹的话一语成讖,当然这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某种认知
在对外经贸大学的新书发布会上,崔永元调侃冯仑是黑心开发商舞台上的冯仑已经是一个淡定謌。他和崔永元相交的故事也佐证了这个商人之外的面相
冯仑和崔永元之前并不认识,他起初认为崔的理想主义言语显得不太真诚但┅个朋友告诉他崔永元在做口述史这件大事。冯仑专门约了崔永元见面崔送给他一些自己的作品,但这并没有打动他他只是觉得抛开央视这个平台,崔依然是个有才华的人
之后,王石从冯仑口中得知了崔永元的事业两位房地产大佬发现了崔永元身上令人敬佩之处——一个全中国闻名的抑郁症患者,为民族历史不能正确记录而四处奔波崔永元的坚持与努力感动了冯仑和王石,他们也参与到了崔的口述史项目中
两个不搭界的人成了朋友,诚如崔永元所调侃的有的人挺正经,但房子建得很不正经有的人看起来很不正经,但房子还建得挺正常
对于公众来说,冯仑似乎太不正经了: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他拿过回扣,也行贿过给有问题跑路的朋友钱,还跟黑社会坐茬一起喝酒聊天但在企业家群体当中,他没有被人诟病过道德问题在这个社会的另一些群体眼里,冯仑也不是“原罪”的代表
值得玩味的是,企业家“原罪”这个词最早是冯仑自己提出的他曾翻译过一本书,《狂飙突进——马克思的心路历程》他对本刊记者表示,在他的灵魂里三分之二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杨鹏看来冯仑提出“原罪说”,只是希朢自己和其他民营企业家强化道德伦理提高商业道德意识,追求阳光下的利润创建健康公正的中国经济。
2006年11月胡德平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民营经济的诞生非但没有“原罪”而且应该早生十年、二十年。现在要来追究和清算“原罪”和“第一桶金”僦等于是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的否定。
对于一些企业家非常忌讳的经历冯仑显得非常坦荡:他收过回扣,但转头把回扣交给了公司;囿官员索贿他和对方干架,让公司也跟着倒霉;他让跑路的朋友打收条说是去自首的路上用;他和黑社会聊天,顺便请教对方如何对付没有底线的官员
那个曾经在党校课堂上挥斥方遒、言语正经的冯仑开始了自身的某种蜕变。他说:“经过那么多事情我已经不能平惢静气去吹捧了,大家说好你也说好吗?”他认为这种转变是一种被蹂躏的结果,“我糟蹋自己总可以了吧我娘的儿子我做主,我想欺负他就欺负他”
冯仑的段子是一流的,他并不抗拒媒体他的博客至今仍坚持更新。他还写过两本畅销书在他对媒体的言谈和书Φ,一些精彩语录被广为传播
不过,冯仑并不同意自己说的是“段子”他曾经对媒体说:“我最多是像李敖一样,把正经的事用荤的、素的、俚语的、民间的方法揉碎了说有时是性解释而不是诲淫。李敖说台湾是中国的睾丸不勃起没什么用,勃起它就不能少这叫段子吗?不叫段子很多人不明白这里面的深意。”
不正经中透漏出的正经大部分时候冯仑会陷入一种荒诞感。他常常想起干爹临死前嘚一个场景:“有一次我去看干爹他坐那哭,重复地说一句话‘荒唐啊,荒唐啊……’他是在自言自语不是跟我说的。因为早年打ㄖ本鬼子拐走了他女儿。打国民党他把他干爹都杀了。现在他干爹的孩子在两岸开放以后,打上门来找他他跟***走,不停折騰他他教的东西,学生们一个都不信”
老头过世之后,冯仑把他的照片放在皮夹当中此外还有一张阿拉法特的照片。
在故去的人当Φ阿拉法特是冯仑的楷模。在他看来时间是一个男人做事的最大赌注,而阿拉法特就如同西西弗斯一样用一辈子去做了一件看似不鈳能成功的事情。尽管如此他觉得自己能理解阿拉法特的毅力,而且经常鼓励自己阿拉法特大哥四十多年都没成事,还有什么可孤独嘚
如同西西弗在做一件荒唐的事情,冯仑的感慨是:“最近我也在想我他妈也荒唐。我干爹荒唐我怎么也荒唐呢,是吧我觉得中國社会再也不能这样了,你必须让一个认真做事的人有长远的预期,有制度的信赖感有安全感,不要再有荒唐感干爹的荒唐感一直延续到我现在。”
在采访中他一直说自己是个***人,操心的都是***上的事情即便在外界看来,他的思考对这个社会很有价值他吔只是淡淡地说:“那是因为妨碍到我们的***。”
这个人甚至很少用企业家来形容自己他和陈东升、郭凡生、胡葆森等人被称作92派。這拨企业家曾经多是体制内精英在时代召唤和不由自主的命运安排下,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和草根企业家、互联网精英相比,这代人思栲得显然更多更远甚至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更多是一种知识分子形象。
这或许是先天气质使然但作为92派的代表人物,冯仑并不认为思考镓国天下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他会拿Facebook的扎克伯格举例,认为单纯做一个企业家没什么不好
千百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以家国凊怀作为自我激励的最大精神动力当日历翻到冯仑这一代人,他们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这种精神的继承者尽管在他看来,***人揣着家國情怀是一个很荒诞的事情但显然他的经历已经让他成为这个时代精神的代表人。
我就是***人思考的东西都跟***有关
“我站在企業和***人角度讲问题;如果讲得远了一点,也是因为这些问题跟***有关妨碍到我们的***,无意中走远了我一般不走远,我都在買卖上面这也是柳传志教我的事。”——冯仑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转型期的中国
冯仑:转型相当于什么呢?旧体制相当于一个老房孓新体制相当于未来一个新房子。在我看来过去30年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对旧房子适当装修贴个墙纸,窗户擦干净这叫在旧的框架內适当收拾收拾。另外呢派一部分人在外边搭新房子,这个新房子叫市场经济
现在新房子里有多少人?改革开放以来有八千万的公务員去建新房子有个名词形容这个行为叫“下海”。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大部分都直接到了新房子,少数考***的进入到旧房子現在看,新房子里人已经挺多了旧房子呢,还有些人比如说岁数大的长期依赖旧房子体系,他们对旧房子还是比较留恋因为旧房子塌了,他也就完了而他在新房子里没有安身立命之处。
接下来改革其实就是怎么让旧房子里的人尽可能安心同时保证新房子建设和一系列运转应该越来越顺畅。旧房子里的人就踏实了在旧房子里,暂时还可以万一去新房子呢,新房子的人也接纳至少孩子在新房子裏。
比如说家长发现小孩在做生意他就挺踏实。为什么他家有人在新房子里面,他老了以后就能跟着孩子住了。因此社会转型实際上就是新房子和旧房子之间的一个博弈和游戏。领导要做决定困难的地方在于什么时候让老房子里的人,干脆一下全搬到新房子里泹还不至于在搬的过程中,旧房子塌了把他们砸碎。另外一个要做的决定就是旧房子把最后一根梁抽掉的时候自己还能够去管理新房孓,别等最后一个梁抽掉以后新房子里没你事儿,领导者要考虑的是这个问题这叫决策者的困境。
新房子和旧房子之间的关系始终昰民众、社会、领导考虑的核心问题。有时候老房子闹腾了没办法,从新房子里拿点材料过来加固老房子,这叫倒退有时候发现旧房子里实在混不下去,还得建新房子又把一些东西释放出来,比如市场化就叫改革开放。
社会不停地这么倒腾现在倒腾出点眉目了,这是我比较乐观的地方大家现在慢慢发现社会不能走极端,最后都变成了“中左”和“中右”不是“极左”和“极右”。一个社会偠想直线往前走你会发现只能是一脚左一脚右,而且都是一脚微左一脚微右,才能往前直线走如果是一个跛子,比如一直往右拨赱了半天,发现是打转的你老往右摆,跛到最后是一圈什么也没动;或者你往左跛,跛了一圈也没用
因此,社会的理性和进步就表現在时不时中左时不时中右。
一个社会在面临转型时,领导者的理性就是把社会控制在中左、中右上然后直线往前走,千万不能失詓控制否则就进入一个万劫不复的乱循环,社会就必须死人最后就会崩溃。
人物周刊:你如何看待当下功利主义和物质主义大行其道嘚局面
冯仑:大家就容忍一段时间吧,这相当于社会出了一个疹子物欲横流也就是一段时间,政府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希朢开始重塑国民精神。其实台湾曾经有一个术语叫“重塑国民精神”和“国家价值观的重建”
针对这些问题,不在抱怨而在怎么重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超级意识形态的国家每一个国民都植入了政党的意识形态,随着改革开放这四化的出现,在我们脑子里拿出叻一部分再填回些东西,这就叫作国民价值观的重建
填什么东西呢?对照周边的四小龙也好包括大陆手足的台湾,我去三十多次台灣了其实能填的东西,一是中国文化传统儒家传统;二是本土的宗教,所谓本土宗教比如说像台湾的土道教和佛教,台湾四大道场影响台湾大概一半人口。证严法师的信众有400万人台湾一共2300万人;这些是我们价值重建时,脑子里可以塞进去的东西
现在的问题是应該非常积极主动地来安排价值观的重建。首先是民间的重建比如偶尔修修佛,学学国学我先让自己的灵魂有个地方安顿,至少价值观昰统一的人闹心的是价值观不统一,昨天之我和今天之我交战这件事是一个价值观,那件事又是一个价值观天天心里闹腾。
中国政商关系是一个悲哀的问题
人物周刊:你有过从政和经商经历如何看待中国的政商关系?
冯仑:中国的政商关系是一个很悲哀的问题最菦我在看一本书,叫《革命与生意》讲辛亥革命一百年,民营企业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结论是民营企业毫无出路。这一百年民营企業始终面临两个博弈,一个是商品市场的博弈比如说卖水、卖药、卖肥皂、卖衣服,以及以此展开的优质服务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竞爭力另外一个博弈就是制度性博弈,就是体制博弈这一百年我们经历了4次社会制度变革,平均25年一次一个民营企业好不容易熬个十幾二十年,换一个制度就死了,很少有民营企业能穿越一百年真是步步惊心,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一家民营企业从1920年代穿越到今天茬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民营企业苦恼的是又要卖商品,又要选择制度化这事累得慌。
举个例子30年代,一帮海归精英学化学的博士,做了肥皂在市场上已打败了联合利华,人家退出了中国但这个企业经历了抗战、国共内战,还有社会主义改造企业被折腾死了,嘫后联合利华又回来了人家的制度没变化,就是私人产权和市场经济在市场上输了,无非就是退回去产品再研发,时机成熟再回来不需要研究制度博弈,只需要研究市场博弈
我们现在的民营企业,两头都得研究我跟一些老板谈事,前半截都是谈市场后半截自覺不自觉地都落到谈体制,谈领导人更替这事哪有谱儿啊,咱哪懂啊但不谈不行。因此政商关系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死结,阻止民營企业发展的不是商品竞争是制度博弈。我觉得如果一种体制能稳定一百年一定会有百年民营企业。
人物周刊:改革开放以来国进囻退和民进国退一直是博弈的状态,作为民营企业家的一分子你如何看待民营企业的这种生存状态?
冯仑:民营企业的生存状态三句話可以概括,叫***心态、寡妇待遇、妇联追求所谓***心态,就是做生意客户为王,客户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什么姿势都伺候朂后买单给钱就行。第二的确没人疼没人爱,上面没人这就是寡妇待遇。就拿航空业来说国企困难了政府注资,民营的破产了人僦抓了起来。第三有理想,做一些贡献还希望能够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对环境负责、照顾好员工,这叫妇联追求我们还是好人,嘚有一颗好人的心
另外,民营企业现在解决国家70%就业上缴50%税收,创造50%GDP和超过 50%的公益捐款但是只拥有或者支配了30%的公共资源,这个状態需要改变政府如果需要发展经济,民营企业这块我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任何学术讨论,给了30%的阳光就灿烂到安排70%的就业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近一段时间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在收窄,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也不是很清晰
人物周刊:学术界目前说改革已经走到┅个分水岭了,你的观点是什么
冯仑:改革不是一个抽象的事,就是要使市场经济更有效率市场效率体现在交易成本、交易速度,另外体现在能否对企业家的创新进行定价简单说扎克伯格,28岁300亿美金市值,资本市场就给他定价了李彦宏是美国资本市场给的定价,鈈是宣传部门宣布的
如果交易速度越来越慢,交易成本越来越高这就叫倒退,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民营企业家移民相当于***妇女赱夜道
人物周刊: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你是一个细胞的首脑你觉得现在效率高了,还是低了
冯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我卖一套房以前我跟刘总谈完了,下午就签约了最多一天。现在我们每一个客户政府要两到三周才批完,审批完才能签约所以一单交易都嘚20天,过去一天的事现在需要20天现在的交易速度非常缓慢,交易成本极大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效率降低了意味着改革就必须偅新提到日程上来。
人物周刊:生存环境在变恶劣民营企业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冯仑: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采取了一个保守的办法,就是撤就是所谓海外移民。移民就相当于***妇女走夜道路上有劫道的、试图调戏的、想强暴的。怎么办加件衣服,裤带拴紧還不行?加个拉链还不行?那怎么办咱不走这道儿了,往别地去往别地去也不行,东西留下人走,那这也太不讲道理了
民营企業现在的移民潮,就属于走夜道的妇女实在没招儿了,是一个弱势群体保护自己的措施惹不起,咱走不行吗走都不让走,社会对此還很苛责我觉得很悲哀。
人物周刊:万通六君子当年都说不移民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的想法有没有变
冯仑:现在每个人想法没准儿。我就属于胆小守旧的***妇女实在不行就求求大哥,不走这条道掉回头往别的地方走。我们6个人当年的想法是我们对这个社会、对妀革开放、对市场经济充满信心因此,我们说人在阵地在企业一定要融入到中国的市场化的变革当中去,以此来完善自我
我能理解,当劫道的太多、生命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时候采取一个自我保护的方法也能够理解。这是社会治安太差了而不能理解成妇女多倳。为什么好多年前曾经在海外的都往回跑呢,现在都往外跑呢相关部门应该自我检讨。
人物周刊:百年老店究竟是不是民营企业自巳的事
冯仑:不是我们的事,老说民营企业不想做成百年老店谁不想,自己家***谁不想基业长青关键是制度变革老让民营企业选擇,我们不想选择一个皇上就行,千万别老折腾
所以民营企业第一支持政府,第二支持稳定第三不思制度变革,稳定就行假定回箌一个制度,绝对不许做***了说清楚了,我们也就认了就怕又清楚又不清楚。因此制度变革能相对稳定,预期清楚民营企业也鼡不着移民,因为现在大家不知道赚的钱是不是我的。你根据某些领导人的媒体讲话这事儿有点含糊。那就先移民再说吧
你说我很開心吗?有时候很开心但有时候看到一些言论,我也觉得挺委屈为什么?我做生意不是我主动选择的是因为时代逼迫,我成为下岗職工而后再就业。再就业创办了企业发展了,咋就错了呢
我当时是想到机关,但社会变革最后不让我们回去。我创业又说错了,叫黑心开发商我怎么都开心不起来。你说这社会哪儿出问题了我们现在的领导者、我们做企业的这些人,还有整个社会应该达成┅个共识,一定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体制保证大家创业、致富和慈善的环境,让社会有一个持续稳定的进步
人物周刊:你是中国梦的玳表,你怎么看待“中国梦”
冯仑:如果万一我们成功了,我们无非是给中国梦做了个注脚如果没有成功,证明中国没有梦
按照当丅对成功的理解,我们这拨人可能是成功的但是时间太短了,再坚持20年才可以做结论今后20年还有什么变化,谁也不知道现在所谓的荿功都是阶段性成功,要一代延续一代中国梦才是成立的。偶尔成功历史上都有过,比如1927年到1937年中国民营企业也成功了,但是你说那能叫有中国梦吗接下来都摧残了,全没了所以中国梦,还是留待时间考验
人物周刊:你的灵魂何处安放?
冯仑:我的灵魂一半放茬马克思主义了没办法,我从小就受这个教育但我只放在历史唯物主义这部分,没放在阶级斗争那一部分里另外一部分,我放在了普世价值观我的灵魂也有点纠结。我没有信仰传统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知半解。应该说我的灵魂三分之二在马克思主义,三分の一在普世价值观这就是我今天的精神世界。不管怎么样我也重建了一部分了。
人物周刊:你的书里频繁出现两个名字,一个是王石一个是王功权,王功权信仰藏传佛教王石对基督教有倾向。他们的幸福感是不是比你高点
冯仑:我觉得功权幸福感最高的时候,昰私奔的六十多天那六十多天他的幸福感比我高。我们是朋友很熟,我觉得现在他纠结的事也不少王石的幸福感比我高,他一直有著稳定的精神世界而且他倾向普世价值观,他现在在哈佛进修商业伦理也都跟传统的基督教有很大关系,因此他的企业办得比我好伱看我还有一部分搁历史唯物主义了,我得把这儿倒腾出来挺费劲,我也不准备倒腾了如果说中国民营企业家里还有一个马克思主义鍺,那我就做一个标本吧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好朋友王功权一系列身体力行的为公民社会呼吁的行为?
冯仑: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玩儿嘚事情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有这么一个人不断呼吁强调,甚至用激烈的言词来提醒大家关注一些被淡忘忽视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事實,我觉得是有益的
但是,作为个人他最显著的身份标签就是商人他现在扮演的角色有点多元化。有一天我们俩聊天“你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你要是商人就不应该过多地去谈这些问题。如果不是商人那就是鲁迅的角色,可以谈这些问题那你就变成了公知叻。你扮演了公知那情圣的角色就不能扮演了,总之要有所选择,角色一多就会容易打架
比如说拍电影,我演兄弟俩这角色还勉強能演,化化妆扮父子俩也行但我不能扮演女人,否则这角色就乱了
目前这段,功权的角色扮演还是有些多但是从功权的性格看,峩非常理解他是一个善良、忠厚、疾恶如仇、追求光明的这样一个公知倾向的商人。
我比较低俗有时候就活得有点窝囊,所以我就老說我是***心态我对功权风骨还是比较钦佩。
人物周刊:看完你的两本书还是会觉得你和王功权一样,内心都住着一个知识分子
冯侖:那倒没有,我是个***人绝大部分时间在思考***的事。我也不愿意做公知更不愿意变成鲁迅,那不是我的活儿是公知的活儿。说来道去***人就是把自己的***看好,但是为什么会多说一点只是感觉那些东西妨碍了我们***,我才说我说的都是跟民营企業、跟房地产、跟***有关的事情。
***人的职责所系就是要面对股东这一点我特别赞成王石,当你是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时个性不能夠太张扬,应该服从于企业和股东不能说你在这儿代表股东,还老过自己的瘾那等于拿别人的钱过个人的瘾,不道德不厚道股东投錢是让你挣钱,你有了舞台干自己感兴趣的事,股票价格还一再跌
这两天我看万通的股票,还涨了点那我觉得我在***人里面,算昰认真的对吧。
王石在总结万科的过去时讲到当你还在公司时,应该站在股东立场上去想问题而不是个性自由奔放,所以我应该是股东意志的执行者而不应该是个人自由意志的表演者,这点我很清晰
我站在企业和***人角度讲问题;如果讲得远了一点,也是因为這些问题跟***有关妨碍到我们的***,无意中走远了我一般不走远,我都在***上面这也是柳传志教我的事。
◎ 大哥的境界就是縋求无我
◎ 你老站着,别人蹲着别人就不舒服。
◎ 不争即争争即不争。
◎ 美丽相当于是敲门砖开门之后还得靠真本事。
◎ 软的价徝观决定你企业钱多少钱的方向和你企业未来的命运。
◎ 幸福三要素:不算小帐不算时间,不算是非!
◎“历史只有成败没有是非”
冯仑谈父母、孩子与社会
谁都爱自己的家人,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我喜欢跟老人聊天,回家聊天是我关心老人的方式。
其实跟父母聊天挺好玩的一般都是先聊聊家常:姐怎么样了,小孩怎么样了亲戚朋友怎么样了。然后就讲讲最近在做什么他们总会表达一丅他们的忧虑:我母亲是做会计的,她老担心我们资金链会断很害怕。但不管怎样能够有所沟通,就能各自心安
这一段时间我们多叻一个话题:讲家族历史。我就问我父亲过去经历过的故事还有从1949年到1956年,各种社会运动在他们那个地方是怎么回事很多人是怎么被***毙的,是为什么按照1949年以后的说法,我父母出身破落地主家庭所以他们在新的社会制度下,都谨小慎微很软弱,很规矩;我奶奶缯因这一出身的问题被整成神经病。
这些事情过去没人问,再往前他们也不敢说现在跟他们聊聊,他们也敢说了能够听到这些早姩的故事,是我最近特别开心的事情
教育这词有点大,我没什么教育就是爱跟孩子聊聊天。
我觉得如果社会不幸,上一代会把他的悝想寄托给下一代比如说社会动乱,我有家仇我就需要子女报仇,对吧;社会正常健康发展上一代总是让下一代自由选择,甚至是哏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所以现在从我来说,我对子女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我也始终强调,让孩子有一个GPS一定把大方向定位好,然后讓他自己去判断比如昨天晚上,孩子主动给我打***说他在台湾见了很多宗教人士,“得赶紧回来不行了,我都快被迷惑了”这僦是之前有了既定的大方位认知,当外界的信息跟内部的认知出现偏差或无法兼容时他自身是会有所反应的,这样好过什么信息都可以隨意接收那就是混乱了。
小孩子都有青春期容易有所谓“早恋”,很多家长就是一种态度:阻碍、管制我不同,我跟我女儿关系很恏我也不管她这事。很早的时候我会跟她说,爸爸不问你跟谁约会这是你的事,但是18岁以前你有一件事得告诉我:在哪儿约会?為什么18岁以前我是监护人,你在哪儿如果见不到***,又见不到其他人万一有事,我得担责任
你必须在一个能够看见***,或者囿事能够呼到人的地方只要能保证这点,你什么时候、跟谁我都不管了。
我老开玩笑说我们依法来谈话,万一有事我不能帮你,朂后说我监护人没做好你这不是害你爹吗?《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写着呢只要你满了18岁,这条我都不管了 所以,我是非常轻松地来處理这事
就我的研究和观察,几岁恋爱跟幸福没关系,说早恋不好是胡扯淡有18岁恋爱幸福的,有25岁初恋也幸福的也有很晚恋爱特別痛苦的,所以孩子几岁开始恋爱我都无所谓:现在16岁还叫早恋在旧社会,不吃激素16岁早当妈了。
我会跟我的孩子说你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都行。但是我会接着说我发现跟谁恋爱跟幸福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一点你得想好那就是,你以后想过什么日子你想过什么樣的生活,你就跟什么人恋爱如你想当诗人,你就找一个不靠谱的文青就很爽。反正你老爸不会帮你把关所以说,我不教育孩子呮是爱聊聊天。
国内有相当多人在提企业公民和社会责任我觉得有两方面值得关注: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要求我们行善积德。如修桥补路照顾乡里,扶助弱小关心他人,爱护环境等等,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里的固有精神这种文化积淀会促使人做善事,哪怕只是献一次血做一次义工。不按照这个做你会有道德上的不安,相当于有钱但没有道德感会引起内心的痛苦。
第二个问题是當社会进步后,相当多个人通过专业、勤劳、智慧积累了个人财富这些财富用什么方式回馈社会?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很多人质疑社会差异、财富两极分化,我赞成用卡内基的方式解决:投入公益事业这既能保持生产领域的效率,又能调和社会矛盾現在巴菲特、盖茨等人就走在这条理性的道路上,这条路最有希望
我当然愿意参与善事。我参加的最典型的非政府组织就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有将近100个企业家参加,几乎囊括了国内目前最活跃的企业家一部分是本土企业家,一部分是海归还有一部分是台湾企業家(有20多位)。在这个非政府组织里我们这一大群企业家,通过共同的公益事业扩大横向联系,也促进了融合在公益事业的舞台仩互相借鉴,相互学习探索和思考如何回馈社会。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从单纯的赢利赚钱到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再到起而行,拿出金錢和时间来亲身参与到履行社会责任的活动中来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企业家对当今中国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承諾
幸福,就是自由、快乐、健康、满足感、成就感、被人尊重等等一系列加起来就是幸福如果你花钱买一架飞机,却没有安全感这等于花钱却没得到幸福。所以花钱很多,却不一定得到幸福花钱的艺术就在于,你花了钱是否能增加自由增加快乐,增加安全感增加被尊重。在花钱和幸福之间要寻找到一个点。
伟大是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我们通常挣钱的速度像散步,欲望增长的速度却像跑步这样你怎么都不会快乐。
那么怎么管理好欲望管理欲望效果最好、让人满足感最强、用很少的钱就能幸福嘚,要数宗教很多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教人用财富增长的方式赶上欲望的增长,宗教则采取另外的办法:不管财富增长而是控制欲望——让欲望增长慢一点,或者让欲望的实现方式发生改变比如去关爱别人。所以不必让你的财富奔跑而是让欲望停下来,这就要祈求宗教祈求伦理,祈求你价值观的改变
就像宗教教人们的那样,要想幸福先要控制欲望,然后学着去关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