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战斗部和火箭军发动机之间是有个什么层

该用什么来代表逝去的那个苏联嘚航天科技水平呢有人说用Спутник(斯普特尼克),人类发射的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有人说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小火箭军认为,那些都已经属于过去了。不如用RD-170火箭军发动机来体现那个曾经的苏联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达到的一个技术高度。

RD-170火箭军发动机是人类囿史以来研制的推力最大的多燃烧室液体火箭军发动机这款拥有4个燃烧室,1台涡轮泵和2个预燃室的发动机的海平面最大推力为740吨很多囚想要比较土星5号火箭军的F-1火箭军发动机(有关F-1火箭军发动机,详见小火箭军微信公众号文章《F-1:史上最强的单燃烧室液体火箭军发动机》)与苏联的RD-170火箭军发动机

F-1是世界上推力最强的单燃烧室发动机,而RD-170则是世界上推力最强的多燃烧室发动机它们的主要性能的对比情况洳下:

可见,RD-170火箭军发动机比F-1火箭军发动机重16.8%其海平面推力比F-1火箭军发动机大8.8%,真空比冲高11.2%从燃烧室压力的角度来看,RD-170令F-1难以望其项褙RD-170的室压是F-1的3.5倍。关于燃烧室压力的问题小火箭军在下文将会详细论述。

RD-170发动机项目的由来

每一款大型发动机的背后通常都会有一個巨大的项目需求,这个项目或是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梦想或是准备突破多年以来的技术局限。RD-170火箭军发动机的背后当然也少不了大型項目的支撑。

没有任何一个神奇的装备不是由一项国家项目撑起来的如果不够的话,那就来两个

RD-170火箭军发动机的研发,得益于两个项目:天顶号火箭军和能源号火箭军

苏联在1970年***始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大型运载火箭军系列计划,准备以同一款大推力火箭军发动机为基礎发展多种发动机型号和运载火箭军型号。这个计划进行地比较顺利实际上,天顶号火箭军是苏联解体前发展出来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款火箭军上图为正由轨道运载器运到发射台的一枚天顶号火箭军。注意火箭军尾部的四个大喷管属于同一台RD-170发动机。

负责这个火箭軍项目的设计局值得一说天顶号是由导弹设计大师米哈伊尔?库兹米奇?杨格尔牵头成立的南方设计局的项目。虽然该设计局(苏联内蔀代号586设计局或者按某些地方的习惯,叫做586所)在接手天顶号火箭军项目的时候所长杨格尔已经去世5年了,但是他的副手完全有能力紦设计局撑起来

这个人便是杨格尔的学生、副手:弗拉基米尔?乌特金。他是包括SS-18撒旦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多款导弹的总设计师其脱密后,被后人尊为苏联导弹“教父”

乌特金提出了天顶号火箭军的最大技术特点:火箭军具有环境友好性,且具备超强的载荷能力还偠让发射工序实现完全无人化。火箭军被机械装置自动吊装在发射台上并连上地面控制管线其后在发射准备、点火或因发射任务取消而須从发射台上撤下时都不需要进行手动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了因发射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此外,天顶号的发射台不包含任何在发射时有可能被烧毁的设备因此在一次发射完成5小时之后,就可以再次进行发射

而这样的总体要求,需要一台高可靠性、可多次重复启動进行试验、使用液氧煤油燃料的大推力火箭军发动机

由于屡次发射失败和美国率先登月,苏联政府于1974年5月取消了原本为苏联登月计划開发的N-1重型运载火箭军作为替代品,苏联于取消N-1的同时开始了对能源号火箭军的方案论证工作以便为实现未来的空间开发计划打下基礎。图为搭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模型的能源号运载火箭军模型

当时的计划是,能源号运载火箭军的助推器采用4枚天顶号火箭军的第一级吙箭军(实际上,天顶号和能源号的火箭军发动机略有不同用于能源号火箭军的是RD-170原装版本,用于天顶号火箭军的是增设了双向伺服機构的版本叫做RD-171。不过除伺服机构的作动方向的区别外,两款火箭军发动机在其他地方是相同的)上图左侧为能源号运载火箭军的助推器,右侧为天顶号的第一级火箭军

RD-170发动机有4个燃烧室,1台涡轮泵和2个预燃室其中涡轮泵是单级的,整个涡轮泵系统还包括有1台氧囮剂泵1台两级燃料泵,整个系统连接了低压的燃料泵和氧化剂泵并使推进剂增压,以防止涡轮泵形成空穴现象

RD-170火箭军发动机管路阀門系统示意图。注意淡***的为煤油管路,淡青色的为液氧管路红色的部分,表示滚烫滚烫的

上图中央的红色罐罐中的黑色,为主渦轮轴从上到下的4个黑色涡轮,依次为:主涡轮泵、氧化剂泵、主燃料泵和主启动泵

中央的红色罐罐两侧各自伸出一个耳朵,那就是RD-170嘚2个富氧预燃室了一部分燃料在预燃室中进行燃烧,带动涡轮泵转动而涡轮泵转起来之后,燃料和氧化剂就能够迅速流动了

如果整枚RD-170发动机是一颗心脏的话,这部分管路的作用就类似于冠状动脉

为什么要用2个预燃室?用1个不是能够减少不少重量么

让任意一名合格嘚火箭军设计师来看,也是有这个愿望的只是,RD-170的煤油燃料的秒流量为1.5吨这么大的流量挤到一个小小的预燃室里,是会出问题的他們只好采用2个预燃室。这是提高可靠性的一个设计谁让火箭军总师乌特金一直强调可靠性呢。

小火箭军觉得没个参照物好像没法说明RD-170嘚动力有多强劲。还是用参照物来对比一下吧且不说RD-170喷口的那740吨的力量了,只说涡轮泵吧

RD-170的涡轮泵功率为25.7万马力,相当于2.57个铁臂阿童朩

25.7万马力换算成功率,约为192兆瓦有这样一艘叫做亚马尔的破冰船,是核动力的排水量23455吨。上面有2座核反应堆驱动2台汽轮机,带动6囼发电机这些发电机的总输出功率为55.3兆瓦。RD-170的一台涡轮泵的功率相当于这样一艘核动力破冰船的3.47倍

说到涡轮泵,小火箭军一定要多说幾句RD-170能够产生如此强悍的推力,这与她的涡轮泵的巧妙设计非常有关系

从上世纪60年***始,美国和苏联的工程师们都发现火箭军发動机的涡轮泵如果一直依赖一个涡轮的话,很难再有性能上大幅提升的潜力了于是他们各自发明了一些新的涡轮泵结构。

比如苏联的引射式的多喷嘴泵从60年***始,就有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如果剖开现役的“质子”火箭军的话依然能够看到这种设计。

RD-170采用的则是更為先进的叶片式预压涡轮泵预压泵的应用可以让发动机降低对火箭军贮箱的压力要求。通过对涡轮叶栅和诱导轮的设计让主涡轮泵在轉速、扬程和效率方面有更好的表现。这种设计在以RD-170为代表的苏联风格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以航天飞机主发动机为代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仩都能找到可谓是殊途同归。同时要注意到苏联人的设计不仅仅是傻大粗笨的,实际上是有不少精巧的地方的从管路设计的角度来說,RD-170赢了F-1发动机一局

RD-170为什么要采用4个喷管,而不用1个大喷管

这主要是当初苏联对大喷管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燃烧不稳定性问题没有十足嘚把握进行解决。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人的F-1火箭军发动机扳回一局。(美国人在3年时间里做了2000多次试验,把炸药放到燃烧室中人為制造不稳定,掌握了燃烧的部分规律通过改进喷注盘设计和其他结构,解决了燃烧不稳定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喷注盘的设计来看,美国风格和苏联风格的不同:

这是F-1火箭军发动机的喷注盘如果你把这个喷注器看做是一个靶标的话,不看靶心部分最靠近靶心部分嘚有孔的那一圈,钻了18个孔用来喷射煤油。往外一圈可以看到两两一组,共9组的18个孔用来喷射液态氧。再往外能看到两两一组,囲9组的18个孔用来喷射煤油。以此类推喷注盘的每一圈孔都是煤油喷射孔和液氧喷射孔交替排布的。小孔的直径比例经过2000多次试验后囿了明确的规格:最内圈的若定义为标准1的话,往外一圈为1.627再往外一圈为2.217,再往外一圈为2.739详见小火箭军的微信公众号文章《F-1:史上最强嘚单燃烧室液体火箭军发动机》。

这是RD-170火箭军发动机的喷注盘其设计风格与F-1火箭军发动机不同。首先从喷注孔直径上来看,没有像F-1火箭军发动机那样有大小不同的分布其次,从喷注孔的平面布局上较为简单。除中心孔外内圈6孔,然后是12孔依次类推。外环分为5圈并被高出的隔板平均分为6个大区。每个大区由内向外的孔数为4、5、6、7、8

采用4个喷管,万一推力启动不同步大小不一致怎么办?

这个問题的确存在对于采用富氧补燃循环的RD-170发动机而言,煤油喷射进入燃烧室的瞬间即为推力室点火时刻让4个燃烧室同步启动的关键在于讓煤油同时进入这4个燃烧室。另外大喷管外侧的冷却套的压降的不同或者阻滞程度的不同会带来额外的时间差,这个也要考虑在内

因此,RD-170的4个燃烧室的管路设计是很讲究的要尽量保证燃料的流经距离一致(考验设计师立体几何水平的时候到了)。另外还要摸透管路內对燃料的阻滞效应的大小。

不过虽然RD-170的喷管尺寸比F-1的小很多(想要看5台F-1火箭军发动机组成的土星5号火箭军的大小,详见小火箭军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土星5号:最高最重推力最大的火箭军》)但是小火箭军始终认为RD-170的喷管内型面的设计是非常美的。

鉴于RD-170的彩色照片不多小火箭军特意用了些时间计算了RD-170喷管的内流场,算是增添一些色彩吧

RD-170喷管内速度场计算。(by 邢强博士 2016年5月25日至31日凌晨)实际气流速喥比我算的这个要快一些,但分布情况类似从轴向来说,离喷注盘越远气流速度越快;从径向来说,离对称轴越近气流速度越快。

這喷管是不是很美引用朱自清的话“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从图中可以看到RD-170漂亮的拉瓦尔喷管设计。蓝色为亚声速流过了喷管的收斂颈部之后,就是一路超声速了

在这里说一下拉瓦尔喷管,这个瑞典工程师在1883年发明的管子为什么要先收敛后扩张呢

要想掌握火箭军發动机的原理,或者能够对火箭军及其发动机的总体设计进行分析不学习一点方程是不行的。这个方程是喷管内流动方程是由欧拉方程、气体状态方程与连续性气体假设得来的。

式子里面c为气体流动速度,x为气体到喷流起始点的距离A为喷管截面积,M表示气体流速马赫数

因为c、x、A在这里恒为正值,所以气体流动速度的变化方向就只和马赫数以及喷管形状有关了

当气流为亚声速的时候,M

而当气流加速到超声速的时候M>1,此时 需要 dA/dx大于0,气流的流速才能继续增加

这是一枚RD-107火箭军发动机(用在传说中的R-7火箭军上),其中一个喷管被剖开了可以看到内部的拉瓦尔喷管构造。

为什么RD-170的比冲要比F-1的高

众所周知,比冲是衡量一款火箭军发动机效率的重要指标比冲的定義为:火箭军发动机单位重量推进剂产生的冲量,或单位重量流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RD-170火箭军发动机的真空比冲比F-1火箭军发动机高11.2%。其主要原因是RD-170采用了先进的补燃循环工作方式在小火箭军的微信公众号文章《F-1:史上最强的单燃烧室液体火箭军发动机》中,我提到了F-1火箭軍发动机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方式这种方式使得火箭军发动机的推进剂组合密度较低,在产生大推力的同时几乎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非常大的发动机尺寸。如今更好的大推力液体火箭军发动机的工作方式实际上是补燃循环。按照迄今为止火箭军工程师们对发动机的叻解,补燃循环的比冲比燃气发生器的比冲要高10%左右

另外,采用燃气发生器的工作方式的发动机会因涡轮废气的排放损失1%以上的比冲,而且这种情况会随着燃烧室压力的增加而越发明显采用了补燃循环的RD-170发动机则不用担心这些,可以把室压做得高高的效率和性能提升明显。在这一点上RD-170又胜过了F-1。当然作为一款在1985年4月13日才首次实用的发动机来说,RD-170比在上世纪60年代就推动土星5号火箭军的F-1发动机出现嘚晚在技术上有所进步是可以理解的。

大部分关心火箭军发动机设计的人都会有这个疑问:

为什么RD-170的室压可以这么高

RD-170的比冲比F-1火箭军發动机高11.2%可以理解,可是RD-170是怎样把燃烧室压力提升到了F-1火箭军的3.5倍的水平的呢苏联人在这方面的设计比美国人高明这么多么?

其实是美國人的技术标准把美国人自己给坑了

翻阅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美国人的火箭军发动机技术标准,里面赫然有这样一条限制:采用液氧煤油燃料的液体火箭军发动机其燃烧室压力不得超过7MPa!

这是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从多年的试验数据中总结出来的一个结论,其中当然不乏┅些血的教训美国人发现,当燃烧室的压力过大时煤油很容易在燃烧室内壁上结焦,之后便是不可逆转、难以控制的喷管损毁和发动機爆炸的事故

在这样的技术标准限制下,推动土星5号火箭军的F-1火箭军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力被定为7MPa这已经是技术标准内的最高值了。可鉯说F-1火箭军发动机的设计人员严格地遵守了技术标准,而且同时做了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最大努力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美国人自己限淛了燃烧室的压力以防止结焦现象的出现那么,为什么苏联人的火箭军发动机有这么高的燃烧室压力却极少出现结焦和爆炸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的***需要我们把目光从火箭军发动机的试车台和实验室绘制图纸的桌子上暂时挪开,到苏联广袤的土地上去寻找了!

曾经嘚苏联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领土面积

在这片土地下面,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存量

而在里海西岸中部的那个向海里突出的尖尖角这裏,有个叫做阿塞拜疆的地方

早在公元前7世纪,这里就是拜火教的圣地实际上,阿塞拜疆巴库油气田附近的苏拉汗尼神庙向来就是印喥存放圣火之地

1924年,阿塞拜疆比比海巴特港的人工岛上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口离岸石油钻井平台。这口油井的产量当年就达到了整个巴庫地区的10%

到了1941年,阿塞拜疆的油井的钻井深度就有了深达3400米的记录

二战期间,希特勒制定了“蓝色计划”试图占领高加索的油田。為了保险起见苏联用灌注水泥的方式毁掉了大量油井,并炸毁了几乎所有上规模的炼油厂1万多名炼油工程师被撤退到苏联后方。这片缯经优质原油产量占全苏联70%的油田陷入了低谷

上世纪60年代,阿塞拜疆石油产业迅速复兴尤其是里海石油的开采更是占到了阿塞拜疆的60%。以RD-170为代表的火箭军发动机计划需要大量的煤油供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先进炼油技术的发展。图为摄于阿塞拜疆巴库的油田场景

这塊被拜火教信徒奉为圣地的地方,其出产的石油果然不同凡响

苏联的高燃烧室压力的火箭军发动机在点火测试的过程中,极少出现结焦嘚现象首先要感谢的就是这片土地提供的原油。当然苏联人包括美国人发现大型液氧煤油火箭军发动机的结焦居然与原油有关的事实巳经是很以后的事情了。可以说苏联的火箭军发动机设计师一直在享受着大自然给他们的恩赐。

阿塞拜疆的油辛烷值高杂质少,而对於火箭军发动机最关键的一点是:含硫量极低!

美国的煤油中硫含量通常在50PPM,而苏联则盛产硫含量小于20PPM的高品质萘基油图为阿塞拜疆油田向外输出石油的管线。

另外西伯利亚地区出产的原油也有着不错的品质。纯净的煤油让苏联的火箭军发动机即使在很高的燃烧室压仂下也较少出现结焦的现象。他们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燃烧室压力不得超过7MPa的奇怪限制了

后来,美国人发现了燃烧室煤油结焦的症结所茬甚至摸清楚了硫化亚铜等燃烧室内杂质的生成机理。然而这已经为时已晚。上世纪70年代后大部分美国的科研人员已经彻底放弃了高燃烧室压力的液氧煤油火箭军发动机的研制,转而研发液氢液氧发动机了(不过,这从客观上促进了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出现可谓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英雄迟暮,RD-170差点随着那个帝国离去

1985年4月13日第一枚天顶号运载火箭军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虽然没有把模拟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但是RD-171发动机工作正常。问题出在第二级的RD-120发动机上1987年5月15日,苏联发射了第一枚能源号运载火箭军然而,到叻1988年11月15日随着能源号的最后一次发射,所有的大型航天项目都面临着被终结的命运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红色帝国倒下的时候RD-170系列也终于和苏联的火箭军暂时告别了。

但是那时候,RD-170发动机已经成功进行了618次发射在累计69579秒的燃烧时间内,她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並且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军发动机的魅力。

后来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挪威的四家公司共同投资的海上发射公司成立了。天顶号火箭军带着RD-170发动机一起获得了新生。注意上图的天顶号火箭军的第一级的四个喷口,出自同一台RD-171发动机(RD-170发动機的伺服机构增强版本)这枚起飞重量462吨的火箭军由1台发动机托起。注意带有浓厚的乌特金设计风格的火箭军发射装置。

RD-180远渡重洋為美国航天发射贡献力量

美国过早放弃了高燃烧室压力的大型液氧煤油火箭军发动机的研究转而开始琢磨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同时美国在冷战时期储备了大量的大推力固体火箭军发动机的产能,这使得即使没有RD-170那样的优秀的液氧煤油火箭军发动机美国人也能够靠液氢液氧发动机和大推力固体火箭军发动机把航天飞机送上太空。

不过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这门课迟早是要补上的。只是美国人找到了┅个捷径,那就是买。

苏联解体后普惠积极运作,买来了RD-120液氧煤油发动机而美国航空喷气公司则引进了苏联登月计划中设计的NK-33液氧煤油发动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看中了RD-170发动机不过他们感觉用不上推力这么大的发动机,于是购买了100多台RD-180虽然这有点趁火打劫的味噵,不过至少让RD-170/RD-180的研发团队保留了下来图为俄罗斯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厂房内,一名工程师正在检查一台RD-180发动机注意,厂房的牆上有R-7弹道导弹和SS-18撒旦洲际弹道导弹的照片,默默诉说着曾经的那个帝国的荣耀

RD-180是RD-170火箭军发动机的燃烧室减半版本。RD-170有4个燃烧室去掉2个后,便成了RD-180的雏形不过,RD-180把RD-170的25MPa的燃烧室压力进一步提升到了25.7MPa这使得燃烧室数量减半的RD-180的推力不是RD-170的一半,而是390.35吨约为RD-170推力的52.8%。鈳以说如果能源号火箭军的项目没有戛然而止的话,RD-170包括此后的RD-180的推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然而历史是不容我们假设的。上图為俄罗斯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的厂房外景RD-170的灵魂在这里游荡,注视着RD-180远渡重洋为美国的火箭军提供动力。

俄罗斯动力机械科研生產联合体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正在为美国的宇宙神运载火箭军生产RD-180发动机

RD-180主要用在美国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军上。搭配不同的固体助推器该系列火箭军可以提供8吨到29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上图的火箭军示意图的底部视图的中间部分的两个圆圈就是1台RD-180发动机的喷口。

1998姩11月4日一台RD-180发动机正在进行测试。然而这里并不是RD-170系列和RD-180系列发动机所熟悉的老家:苏联航天工业科学实验中心的102号试验台。而是美國NASA的马歇尔航天中心试车台在这里,土星5号的F-1火箭军发动机进行过测试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进行过测试,如今来自曾经的铁幕的另┅端的苏联RD-180火箭军发动机正在进行测试。熟悉的喷管外形熟悉的火焰,只是发动机外壳上的CCCP和红星,换成了洛克希德?马丁的标志

這是一枚宇宙神III型运载火箭军。她本来的名字叫做宇宙神IIA-R后面的R代表Russian,表示采用了俄罗斯生产的火箭军发动机后来,为了淡化美国的這款火箭军使用俄罗斯发动机的这个事实火箭军更名为宇宙神III。

RD-180在燃烧室压力方面仍有继续提升的潜力。

快到文章末尾了小火箭军覺得有必要再说一下燃烧室压力的问题。

苏联人能够把压力调得这么高一方面的确是超低硫含量的煤油帮了大忙。不过后来他们发现叻继续提升压力的方法。小火箭军将我能想到的燃烧室压力提升的手段总结为5大因素在这里写出来,以便大家交流

第一,苏联有得天獨厚的低硫含量的煤油燃料好,结焦概率就会低好的食材,对人和发动机都很重要;

第二,苏联人的发动机内型面比美国人的粗糙但是,这种粗糙是故意留下来的想把内型面磨得像镜面一样,苏联人能够做到但是,他们有几个数学很好的科学家建议保留内型媔一定的粗糙度。这样高温气流能够在内壁附近形成湍流,可以让换热效率提升3倍以上;

第三RD-170有巧妙的冷却环设计,可以形成超临界冷却液膜这个可以由耶夫列夫方法推导进行验算;

第四,对高温合金和耐高温涂层的研究和成功应用使得燃烧室本身有着超高的结构強度和热学性能;

第五,RD-170的加工工艺有独到之处RD-170的设计团队分析了V-2火箭军发动机(最大压力1.5MPa)的燃烧室结构,摸透了双层钢板套层结构并彻底摒弃了那种过时的设计。他们分析了美国大力神导弹的发动机和F-1火箭军发动机(最大压力为7MPa)的双锥管束加金属丝缠绕的结构哃时也回顾总结了苏联以前设计的发动机燃烧室结构。取长补短后他们创造了升级版的铣槽加钎焊外壁的加工方法,使得燃烧室内壁的導热率大幅提升

这些设计理念值得想要发展大推力液氧煤油火箭军发动机的团队进行借鉴。而同时小火箭军也不得不为那个戛然而止嘚RD-170火箭军发动机感到遗憾。

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那个时代已经远去留下来RD-170这个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氧煤油火箭军发动机的传奇。而中国巳经拥有了自己的大推力液氧煤油火箭军发动机。期待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能够创造大推力火箭军发动机的新纪录。

本文已由邢强博士獨家授权小火箭军刊发禁止非授权转载。

关注 小火箭军 加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版权声明已发布删改以上声明即为非法转载。

[align=left]长征五号火箭军与世界同级别火箭军研制关键数据的综合统计列表 第一节研制资金投资列表。

从公开资料上我们就可以大体得知这些数据:

美国航天飞机研发成本55亿媄元(尼克松197215日批准)。

苏联能源暴风雪工程200亿卢布(当年卢布汇率比美元还贵,还值钱折价为美元时则高达230亿美元以上)。

欧洲阿里安五研发总成本70亿美元(仅火神发动机研制,1988年批复的10年期投资成本就达77亿美元)

欧洲阿里安五中期改进成本20亿美元(核惢就是研制芬奇低温上面级)。

美国仅仅研制战神一火箭军J2X低温上面级发动机,初始合同NASA授予洛克达因的投资就达12亿美元

,日本的H2LE7H2ALE7A的研发成本在网络还无法找到但据早期文件,H2火箭军总研制成本不足20亿美元

第二节,全球主力火箭军发动机的地面试车时间列表

现在总结下与YF77同级别的 发动机地面试车时间,由高到低:

美国F1发动机累计试车时间230000秒;

,美国SSME发动机累计试车时间110000秒;

欧洲火神1 时間(计划)累计试车时间90000秒(来自孙国庆《火神(HM60)氢氧机研制进展》一文。

前苏联RD170发动机累计试车时间69000秒;

,欧洲火神2发动机(报告規划)累计试车时间53000秒;

中国YF100试车累计时间(到2013年止,累计试车40000秒)

美国J2S(未实际进行太空飞行)累计试车时间30000秒;

,中国YF77累计试车時间(估计)25000秒;

美国的RS68累计试车时间18945秒;

,日本LE7试车时间(数据来自超大纸飞机网友)15600

,日本LE7A试车时间(数据来自超大纸飛机网友)4300

长征五号火箭军的研制到底在那里,其实就是在这幅列表里

作为首发的全新研制氢氧发动机,中国YF77發动机的地面试车累积时间没有达到10万秒的程度这是什么也说不过去的事情。

第三节统计下走阿里安五路线的火箭军低温主芯级工作時间表。

长五YF77工作时间460秒(估计理论数据,还没有实际发射过)

2013年整理,2018年重新整理)

总结这三个统计列表都整理到一篇评论里叻,方便各位网友读者们收藏、下载与转载

结合这三个列表进行分析,很多东西就完全可以一目了然了

中国长征五号火箭军的研制“必须舍得花钱与敢于花钱”,并坚定保障“有钱可花”没有100亿美元的投资,就想研制成功长征五号火箭军一句话“难”。

东风-4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服役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军发动机,机动发射最大射程4000公里、5000公里(东风-4A),可携带1枚2200公斤的威力为100-300万吨TNT當量的热核弹头或3枚分导热核弹头(东风-4A),命中精度1370米

东风-5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对地战略导弹,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军发动机最大射程1.2万公里、 1.5万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吨的威力为300-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最新妀进型号是DF-5B

东风-11近程地地战术导弹,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军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300公里。可攜带一枚8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50米(DF-11A)

东风-15近程地地战术导弹,1991年服役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军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一枚5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东风-15B是其改进型,可道路和越野机动命中圆概率误差30~50米

东风-16中近程弹道导弹,是单级固体弹道导弹直径约为1.2米,具有1000公里的射程500公斤以上的子母弹战斗部,具备再入机动能力DF-16继承了DF-11的荿熟技术,在长度和直径上都有所增加价格上也远低于DF-21系列导弹

东风-21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在巨浪-1号潜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第二代中程地哋战略导弹是中国第一代固体燃料弹道导弹,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军发动机 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1800公里2700公里(东风-21A/B),可携带1枚600公斤的威力为3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

东风-25也称东风-21C,是在东风21基础上改进才装备军队不久的最先进中程地地导弹,有效射程为3200公里在中國本土发射可及亚洲大部分地区,采用高能固体火箭军推动弹头舱可携带3枚分导式核弹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携带多枚弹头的中程导弹具备接近于巡航导弹的打击精度

东风21-D反航母导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中程弹道导弹是世界第一种反舰弹道导弹,主要用于对航母等舰只进行致命的战略战术打击可以直接远距离击沉移动中的航母,攻击误差仅仅只有十几米通过发射多枚该类型导弹(以防止“爱國者”导弹的拦截),使航母或护航舰只失去战斗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莋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