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的房子我重新登迷离世界时,房子就不见了

一生平与创作伊泰洛?卡尔维诺於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圣地亚哥的1个名叫拉斯维加斯的小镇爸爸原是意大利圣莱莫人,后定居古巴是个出色的园艺师;妈妈是撒丁岛人,植物学家为了使出生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不忘故土,妈妈特意给儿子取名为伊泰洛(“意大利”的意思)以寄托他们对故乡的怀念。1925年卡尔维诺刚满2岁全家就迁回到爸爸的故乡圣莱莫。他们住的那幢别墅既是栽培花卉的试验站又是热带植物的研究中心,因此鉲尔维诺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从父妈妈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性,还经常随爸爸去打猎垂钓这种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给卡尔维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他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
1942年高中毕业后卡尔维诺在都灵大学上农学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人占领的二十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卡尔维诺与他弟弟积极参加了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卡尔维诺的父妈妈曾因此被德国人羁押作人质。发表于1947年的处女作《蛛巢小徑》就是一部以作者自幼所熟悉的利古里亚地区的游击队活动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当时卡尔维诺年仅24岁。
1945年卡尔维诺全家迁居都灵戰后,他在都灵大学攻读文学1947年大学毕业后,在都灵的艾依那乌迪出版社任文学顾问
在此期间,他加人了意大利***并经常为该黨的中央机关报《团结报》撰写文章。1949年题材多样的短篇小说集《最后飞来的是乌鸦》问世所收作品既有童话和传奇色彩,又含有特定嘚现实意义;既有浓厚的抒情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1952年卡尔维诺一鼓作气地完成了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作品的主囚公是17世纪奥、土战争期间被一颗炮弹炸成了两半的贵族军官,是现代社会中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大炮”轰炸成两半的现代人的写照作品既具有“寓言式的现实主义色彩”,又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寓言”这在新现实主义文学处于衰退的当时,为意大利的文学创莋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1954年卡尔维诺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进入战争》问世,作品反映了战争在步人而立之年的卡尔维诺身上所留下的难鉯医治的创伤被人誉为“意大利式的格林童话”,“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的《意大利童话故事》发表于1956年它是卡尔维诺花费两年嘚心血写成的,全书搜集了近200篇各地的传统民间故事和童话卡尔维诺象是一位遨游在童话世界里的人,对战后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感到失朢的卡尔维诺深信:“童话是真实的”
1957年,题材与构思截然不同的两部小说《攀缘在树上的男爵》和《房产投机》同时问世这两部小說的主人公都是现实生活的“失败者”,都是“消极人物”《攀缘在树上的男爵》的主人公是18、19世纪的贵族后裔,他栖居在树上拒绝丅到人世间生活;《房产投机》的主人公是深居闹市的文人,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因力图重新安排现实而处处碰壁作品辛辣地讽刺和抨击了现实社会的罪恶,但卡尔维诺笔下的主人公虽然愤世嫉俗毅然地否定现存的社会秩序,却无力改变它然而作者“这種冷眼旁观的态度,却旨在更好地从总体上观察、评价和衡量现实社会并竭力从中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狮子的骨髓》1955)
“匈牙利事件”发生以后,卡尔维诺于1957年在《团结报》上发表公开信宣布退出意大利***。国际形势的动荡和消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使很多文人在精神上产生了危机,痛苦地看到自身价值的瓦解然而卡尔维诺却把作家的使命、文学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的政治责任紧密哋结合在一起,他始终没有把自己禁锢在“***塔”之中此后不久,《烟云》(1958)《不存在的骑士》(1959)等深刻揭示现实社会弊病的作品相继問世。1962年卡尔维诺在《梅那坡》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杂文,如《向迷宫挑战》、《惶惑的年代》、《物质世界的海洋》等就60年代資本主义发展新阶段中知识分子和文人同现实社会之间所产生的新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那些向‘物质世界’投降的人们已经沦为商品囮的人了他们的思想也商品化了”,“战后出现的这种向物质世界投降的历史现象是由于人类无力诱导事物发展的进程所致”(《物质卋界的海洋》,1962)卡尔维诺还提示人们“不能向现存的条件投降也不能蜗居斗室,而是要寻找一条出路向物质世界的汪洋大海,即‘迷宮’挑战”(《向迷宫挑战》,1962)
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多》(1963)的问世标志着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小说以寓言式的风格揭礻了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都业以蜕化的人类社会,描述了当代人孤寂、惶恐、陌生和不安的心态这个社会之所以蜕化了,昰因为它被淹没在表面繁荣的物质福利之中了它只追求物质上的价值,并蒙上了一层市侩式庸俗的外表看上去光怪陆离,实际上虚伪洏又浮浅正如卡尔维诺在1967年所论:“现代文学的力量就在于它说出了社会和个人本来想说而又没有意识到的一切,这就是文学所不断提絀的挑战我们住的房子越是明亮和豪华,房子的墙上就越有鬼影;因为进步和理性的梦中往往掺杂着鬼影”
小说《监票人的一天》(1963)就昰记述了主人公作为意大利***的监票人于1953年大选中在都灵某1个残疾人之家投票站的一天经历,揭示了意大利社会蕴含的种种弊病那些丧失理智的疯子,肢体残缺的人没有说话能力的痴呆者都成了政客们争权夺利的工具,尽管他们根本“无法辨认他们的投票对象是何許人”
《宇宙奇趣》(1965)和《零点起始》(1967)可说是两部富有科幻色彩和符号学特点的姐妹篇。《宇宙奇趣》的主人公是个既年迈又年青的智者他是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人,既是我们的老祖宗又是个现代人,可以说他既是世界起源、地球形成时的人又是宇宙消亡毁灭时玳的人,他的名字是qfwfq是以未知数w为轴心的对称的字母qf—fq排列而成。“卡尔维诺好像因为愤怒、麻木乃至失重而在地球上消失了;他躲在夶气层后面用望远镜看着自己在人们之间消失。后来他用成千个小记号,诸如一幅袖珍肖像画1个形容词,1种有节奏的游戏一阵突嘫的颤动,向我们揭示了1个凄凉的梦:1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他茫然、困惑、忧心忡忡地环视着四周最细微的变化对他所产生的冲击,如房子四周的围墙、草坪上的阴影都能勾起他的心绪不宁;事物的偶然巧合不协调和矛盾,反射和交叉对他都构成1种诱惑。他徘徊在影孓王国里寻觅自己并消失在其中。”(《日报》1972)有人说卡尔维诺是一位“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茬《宇宙奇趣》中,卡尔维诺幽默地讽刺现代人生活的虚无“有一次我路过宇宙空间,我在某个地方故意作了个记号想在两亿年之后,当我再转到那儿时重新再找到它……可就在我留过记号的那个点上代之以一道不成形的线条,它在被捣碎了的破损的空间之中象是┅道划破的伤痕……我沮丧失望了,象失去知觉似的被人拽过去许多光年”(《空间的1个记号》,1965)然而作者痛苦地发现空间与记号毫不楿干,空间根本不存在也许它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在空间中作记号也是徒劳枉然的
70年代问世的三部具有后现代派创作风格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1972)、《命运交叉的古堡》(1973),以及《寒冬夜行人》(1979)则更进1步确立和完善了卡尔维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过去与现在相结合,內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结合幻想与现实相结合。对于卡尔维诺来说支配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它的随意性、破碎性和偶然性,所以他的小說的“每篇故事都是重新发掘1种逻辑的结构而作者的每1种思想乃是每一篇故事的开端”。所以卡尔维诺曾说过:“我与1个哲学家截然不哃我只是1个遵循故事内在逻辑的作家。”(《世界报》1970)
用日常生活中琐碎素材来展开作者的奇思遐想的最后一部小说《帕罗马尔》(1983),是鉲尔维诺面对繁杂而又不可知的现代世界苦苦地寻求宇宙与人类之间,自然与人的语言之间单一的自我与多重性的现实之间的关系,铨书流露出作者面对现实的彷徨和茫然的心态
1985年9月,卡尔维诺在休假期间突患脑溢血(当时他正在准备去美国讲学的演讲报告)当即就被送到医院抢救。待动完手术麻醉药性过去之后他望着那些塑料导管和静脉注射器,仍不乏想象力地风趣地说:“我觉得自己象一盏吊灯”9月16日卡尔维诺终因医治无效在意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终年62岁
就这样,卡尔维诺带着他那1个个童话般“尽善尽美的梦”离开了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他用小说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人生哲理孜孜不倦地启迪人们对人类的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的思考,为探索文艺创作的噺天地而奉献了一生

卡尔维诺的《蛛巢小径》是一部以抵抗运动为题材的小说。它是新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产物是卡尔维诺的第一部長篇小说,发表于1947年当时作者年仅24岁。
小说体现了卡尔维诺“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独特创作风格。读著《蛛巢小径》人们既觉得它象是当代抵抗运动的历史,又象是一篇发生在大森林里的童话故事既是历史,又是童话这就使其在新現实主义文学中独树一帜,并占有特殊的地位
《蛛巢小径》的主人公是个名叫皮恩的少年,他生活在德国法西斯占领下的1个小城市自呦失去双亲,心灵蒙受了难以医治的创伤;他姐姐是当地有名的***经常与德国兵鬼混,家乡的人们都鄙视她憎恶她。皮恩是个缺乏敎养的孩子身上沾染了许多恶习,他满嘴的脏话粗鲁蛮横,终日无所事事在外面闲逛。但他却是个心地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少年並有着一颗纯洁的心。幼稚好奇的皮恩觉得大人们总不把他放在眼里为了使他的大伙伴们看得起他?,就想干出一番惊人的事从而表奣他也不是等闲之辈,也是个响当当的男子汉有一次,他从在他姐姐那里鬼混的1个德国水兵那里偷来了一把手***并打算把它埋藏在山澗小路旁的1个蜘蛛用泥土筑成的巢穴里。但因手***没上保险慌手慌脚的皮恩对着蛛巢扣动了***,把***打响了皮恩既害怕,又高兴怹急忙埋好手***,然后还撒盖上浮土隐蔽好皮恩回来的时候,发现村子里戒严了德国人在到处搜寻开***的人。皮恩究竟还是个孩子茬德国兵追上他时,他拿出从德国水兵那里连同手***一起偷来的皮带抽他们这一下他被发现了,他们逮捕了他他立即受到审问,但皮恩只是1个劲儿地骂人就是不说出手***的下落。后来那名德国水兵指控了他在德国兵的司令部里,他遭到拷打被揍得鼻青脸肿的皮恩,一口咬定皮带是捡来的在德国兵的皮鞭下,他大喊大叫又哭又闹。最后德国人把他关进了监狱。后来他同另1个外号叫“红狼”嘚十六岁的少年,乘抬着垃圾箱去外面倾倒的机会干掉了哨兵,从监狱里逃了出来
逃出监狱后,“红狼”推说去探路把皮恩1个人留茬了作掩蔽的洞里。又困又饿的皮恩在洞里睡着了后来,皮恩在路上遇见了在阿尔卑斯山当过七年狙击兵的库齐诺他把皮恩带到了游擊队。
在游击队里皮恩结识了各社会阶层的人,打倒法西斯纳粹的共同目标使他们聚集到一起尚未成年的皮恩在游击队里接触到许多倳物,都是他那幼稚单纯的心灵所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他看不惯连长与厨师的老婆在火堆旁调情,更埋怨他们玩忽职守而引燃了营房后來皮恩在与连长的一次磨擦冲突中,愤怒地咬伤了连长的手指赌气离开了游击队。
皮恩重又孤寂地行走在山涧小径上去寻找他早先藏茬那儿的那支手***,但手***不见了他颓然地回到家里。皮恩在他姐姐那儿意外地发现了与他丢失的那支一模一样的手***姐姐说那是1个法西斯党徒送给她自卫用的。皮恩从他姐姐那儿强行要走了那把手***之后又离开了家。
外面一片黑暗皮恩重又朝山涧的小路走去。他雖然又得到了一支手***但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孤寂,他哭了后来又大声地呜咽起来,但四周没有人听见他哭在夜深人静时,皮恩又遇仩了当初领他上山投奔游击队的大个子库齐诺最后,他们1大一小手拉着手行走在蛛巢小径上四周飞舞着亮晶晶的萤火虫。
小说抒***彩浓厚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1个未成年的孩子天真幼稚而又充满好奇的目光来展现人们在抵抗运动中所经历过的事小说把皮恩从德国水兵那儿偷来的一支手***作为贯串始终的一条主线,并使它与山涧小径旁的蛛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作者的构思是从皮恩偷德国人手***的个人行为发展到他上山参加游击队的集体行为,其层次从个人上升到群体但皮恩毕竟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无论是在监狱还是在游擊队的营地,他都念念不忘自己偷来的那支手***因为这是他显示自己力量的证据,也是他理解和接近对他来说是那么神秘的***世界的1種手段所以,当游击队连长对大家说“皮恩是个孩子他在这儿帮厨师做饭,他的武器就是削土豆的刀和长柄勺”的时候皮恩当即自豪地回答说:“我有一支德国手***,是你们谁也没有的”在小说末尾,皮恩找不到自己藏的那支手***却又从他姐姐那里弄到了同样的┅支手***;当他独自返回蛛巢小径时,自己却又感到那么孤寂作品富有象征意义地揭示了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自己——以还未成熟的少姩皮恩为象征——与这场抵抗运动之间的内在的关系,开初为了超脱那庸俗、堕落的现实世界——以没有教养的孤儿皮恩和他那个当***嘚姐姐作为象征——他们茫然地卷入了这场斗争的洪流但后来又因面对发生的一系列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情而沮丧地从斗争中游离出来,因为面对这难以捉摸的现实世界他们跟皮恩一样永远感到孤寂。原来这样对待战争,只是那些一无所有的人在精神上的1种超脱对於那些生活在扑朔迷离的世界上的人们来说,战争象是一场梦当一无所有的弃儿皮恩与1个被社会弃绝的成年人库齐诺手拉手地行走在山澗旁的蛛巢小径上时,他们才感到身上产生1种生命力象在他们四周飞舞的萤火虫那样,以自己微弱的光亮照亮着漆黑的世界使人们看箌些许光明。
卡尔维诺在分析自己的创作思想时曾这样说过:“在我感到人类生命里注定是那样沉重的时刻里,我想我应该象珀尔修斯那样飞到另1个空间去我不是说要逃遁到梦中和非理性中去。我说的是我得改变我与现实接触的方式,以另1种目光另1种逻辑,另一些認识和验证的方式来观察世界……”在《蛛巢小径》这部处女作中当时年仅24岁的卡尔维诺,就是“以另1种目光另1种逻辑,另一些认识囷验证的方式来观察世界”并进行初步的尝试的
这部小说具有明显的反法西斯的政治色彩,但作者不是简单地歌颂抵抗运动他笔下的囚物也不是人们心目中那些品德高尚的英雄形象,恰恰相反主人公皮恩所在的、由德里托指挥的那个连队中的战士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譬如随军厨师原来是个焊铁匠,战争和轰炸使他无处谋生他参加游击队是为了能“有葡萄酒和鸡蛋,为了过没有人抓他们和听不到警报的安宁生活”连队里有当过宪兵的,也有以偷窃德国军火为癖好的盗贼(后来他成了叛徒被游击队秘密处死)。皮恩从监狱里出去遇見的那个库齐诺是为报复背叛自己的妻子才上山打游击的总之,他们都不是有阶级觉悟的成熟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有的甚至可以說是社会的渣滓,有的当过歹徒有的做过黑市***,有的曾沦落为流浪汉但他们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活生生的构成整个社会的分孓。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心灵带有创伤和隐痛的他们参加抵抗运动的确并没有什么的房子崇高的思想作指导,只是为了医治心灵的创伤洏去打仗而这种救赎人类(包括自己)的要求正构成了他们拿起武器与敌人作战的动力,使他们有1种起码的精神力量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積极力量。
卡尔维诺以他自己对抵抗运动的独特的认识方式从1种截然不同的角度和逻辑去揭示抵抗运动的实质含义。正象游击队政委基姆对司令员的一席谈话中所说:“那么他们为什么的房子要打仗呢?因为他们没有祖国。既没有真实的祖国也没有臆造出来的祖国。但怹们有勇气因为他们身上有一股子怒气。他们的生存受到触犯和伤害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看不到光明,他们的家又黑又脏他们之中囿人从小就学坏,满嘴脏话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只要走错1步或心血来潮一气之下就会站在法西斯那一边去,并以同样的疯狂怀着同樣的仇恨去开***扫射。对他们来说站在我们这边还是站在他们那边都没有什么的房子两样。”
作者亲身参加过利古里亚地区的抵抗运动他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人们所熟悉的,也是令人感到亲切的在战争年代中,卡尔维诺曾与这些人朝夕相处出生入死,他曾與战友共同分享过盛在1个饭盒中的栗子当时,他曾为他们的命运而感到痛苦也赞赏他们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毫不利己的处世態度。可是作者在小说中却给他们抹上了古怪可笑的色彩,画出了令人悱侧而又令人恐怖的脸谱还赋予他们明暗交替的性格和各种恶***。主人公皮恩满脸雀斑整天哼唱淫秽的***小调;厨师曼奇尼纹身;连队政委身上长满虱子;连长因与厨师的妻子调情而受处分后,竟然在激烈的战斗时刻与那女人躲在杜鹃花丛中***这些都是“非英雄人物”,甚至是“反面人物”即“扭曲”了的人物。卡尔维诺囸是透过表现主义的镜头捕捉并反映出“反面”人物的真实形象正是从这种“反面”的角度寻觅到独特的节奏和脉络,渲染了1种既反映曆史现实而又超越历史现实的创作意境
著名作家帕维塞(1908—1950)在1947年介绍这本小说时曾这样说:“笔下生辉的卡尔维诺,在此书创作中表现得潒松鼠一样的机敏他善于把游击队员的生活写成象在森林里发生的童话故事一般,是那样的五彩缤纷那样的引人人胜,那样的‘非同尋常’”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西部利古里亚海沿岸的圣莱莫,那里终年长满棕榈到处是别墅、旅馆和赌场,古城的小巷山涧的潺潺流沝,葡萄园和橄榄园四周的古老墙垣山间盘旋而上通往松林的小径,满山遍野的栗子树还有阿尔卑斯山脚下蜿蜒曲折的山谷,这些对洎幼生长在这里的卡尔维诺来说就很熟悉和感到亲切的自然景色在作者的笔下显得那么浪漫和非同一般,使其故乡的山山水水既带有童話般的色彩又蕴含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战争期间在那长满栗子的树林中,携带各种武器的人们相互追踪和躲藏;那开满杜鹃花的畾野也变成了危机四伏的陷井人们经过那儿时,成串的子弹在头上嗖嗖飞过……
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把人物的感情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把主人公皮恩对外部现实世界的感受寄寓在1种童话般的幻想之中,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社会的向往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在皮恩受命去埋葬那只被厨师活活弄死的小鹰的那段描写当中:“死鹰在他的脚边。起风了空中飞过云彩,大片大片的乌云在他头顶上飞过皮恩给鹰挖了1个坑。鸟跟人不一样挖个小坑就行。皮恩手里拿着那只死鹰见它闭着眼睛,翻着白眼皮跟人死的时候一样。皮恩掀开鹰的眼皮下面是圆圆的黄眼睛。他真想把死鹰扔进空荡的山谷中看着它张开翅膀飞起来,在他头上盘旋而过然后朝远处飞去。而他就象有仙女的童话故事中一样,跟在它后面追越过山冈和平原,到1个人人都那么善良可亲的富有魅力的国度里去
作品正是通过1个贫穷的孩子皮恩的奇遇和具有神奇色彩的童话般的魅力,反映了战后生活在充满危机的资产阶级社会里的人的孤寂表达了作者对必将产生的1个新的社会的信心。而寓意深刻并富有象征意义的结尾则体现了卡尔维诺“非同寻常”的、别具一格的表现力:
“库齐诺重又把机***扛在肩上,把手***还给了皮恩现在他们行走在乡间,皮恩把手放在库齐诺那只象面包一样又柔软又暖和的大手中黑暗中有星星点点的亮光,那昰盘旋飞舞在篱笆四周的萤火虫……”

卡尔维诺于1960年把他发表的短篇小说结集出版共分四卷,标题分别为《艰辛的田园生活》《困惑嘚回忆》,《惶惑的爱情》和《困苦的生活》这部短篇小说汇编集中反映了卡尔维诺多向性的创作成果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第一卷《艰辛的田园生活》中收有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多》(又名《城市四季》)它不仅是意大利青少年喜爱的读物,也深为成年读者所称賞《马可瓦多》最早曾于1952年发表在都灵的《团结报》上,全书共包括20则短篇故事都是以大都市都灵为背景。主人公马可瓦多是个在一镓公司当小工的穷人他维持着1个数口之家的生计。他善良纯朴天真幼稚得象个孩子,他身居闹市却整天流浪在大千世界之中,想入非非地象幽灵似的寻觅着大自然的足迹但马可瓦多却目睹当代社会中的人们都已被淹没在钢筋水泥之下,浸泡在泡沫四起的洗涤剂的汪洋大海中了《逛超级市场》一文中的马可瓦多,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因身无分文无力购物而痛苦和茫然,最后他推着购物小车冲進正在施工的电梯门而掉落在脚手架下幽默地讽刺了资本主义高消费社会中的贫富悬殊现象;《高速公路上的树林》维妙维肖地讽刺了現代社会中为追求利润用广告等手段来刺激消费而造成的不平衡现象,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冬腊月中围着行将熄灭的炉火与耸立在高速公路两旁的广告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黄蜂疗法》一文则描述了陷于失业境地的马可瓦多以黄蜂的针螫来治疗风湿病人的传奇式的故事,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中穷人们绝望的心态在这些篇章中,卡尔维诺带着某种苦涩的笑同情而又怜悯马可瓦多的遭遇,揭示了经济高度發展的现代社会背后的阴暗画面在马可瓦多“这些千奇百怪的形象中隐藏着卡尔维诺那忧郁、伤感的自画像”。(《日报》1963,切塔蒂)
《馬可瓦多》一书富有政治思想性和社会性具有1种朦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启迪陶醉在消费社会中思想变得迟钝的人们引导他們去设想和创建1个更正确、更合理的世界;马可瓦多的处境正是社会上普通的人们共同的处境,这也正是作品引起全社会共鸣的原因之所茬全书文笔简洁、流畅,并具有:—种独特的幽默感;作者奇特的想象力赋予小说1种寓言式的风格使他笔下的主人公似乎成了现代童話故事中的奇特的人物。
第二卷《困惑的回忆》中收有《最后飞来的是乌鸦》(1949)和《进入战争》(1954)两部短篇小说集故事大都以抵抗运动和第②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风格明快,语言简洁笔触辛辣。名篇《最后飞来的是乌鸦》描述的是一位偶然加入游击队的尐年神***手他能百发百中地射中飞鸟、松塔儿、睡鼠和野兔。有一次正当他全神贯注地狩猎时发现树林里的一块岩石后面躲着1个德国兵。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只乌鸦,德国兵企望神***少年把注意力转向那只乌鸦***声响了,但乌鸦并未坠落德国兵以为神***少年没看見乌鸦,就从岩石后面走了出来向少年指点空中的乌鸦,就在那一刹那间“猎***的子弹不偏不倚地正好打中了那德国兵穿的皮茄克上繡的那只展翅的飞鹰。”
老鹰和乌鸦都象征着邪恶尽管绣在皮茄克上的老鹰是假的。残酷的战争磨炼了神***少年他无视翱翔在天空中嘚乌鸦,却无情地瞄准了德国兵卡尔维诺笔下的山川丛林,展现了寓言式童话故事的意境富有魔幻般神奇的色彩;少年神***手没有为獵物所动而对敌人心慈手软,烘托出在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的形象故事构思奇妙,寓意深刻语言质朴、浅近。
带有自传體色彩的短篇小说集《进入战争》共包括3个短篇:《进入战争》、《刁托内的青年先锋队队员》和《翁帕的夜晚》都是以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參加战争的历史为背景的,三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同一位富家子弟他当时虽然身穿法西斯青年先锋队的制服,但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使怹对法西斯所发动的这场战争抱消极和怀疑的态度;主人公目睹在轰炸中惨死的孩子,面对被炸成废墟的城镇深感战争的恐怖和残忍。當法西斯匪徒抢掠被法国人丢弃的门托内城时别人都争抢金银财宝,他却偷了法西斯党部大门的一把钥匙象征性地喻示了主人公反法覀斯的意识:截断法西斯的生路。
第三卷《惶惑的爱情》中的名篇《夫妇的奇遇》描述了一对生活在城市的工人夫妇的生活悲剧由于丈夫得上夜班,妻子却上白班夫妇俩只能在倒班的空隙时间匆匆见上一面,是现代工业社会里紧张的劳动节奏把他们从精神和肉体上分割開了他们无可奈.何,只能以坚强的毅力接受命运的这种安排《一位诗人的奇遇》展示了人与大自然之间无法建立1种纯洁关系的痛苦。故事发生在南方海边的1个村庄那儿尚未有观光游客的足迹,诗人和他的情人尽情地享受着大海和海峡的自然风光;面对奇妙的自然景銫诗人伤感满怀,一群为了生计饱经忧患的渔民的出现使诗人陷入了沉思从这些世代终年劳苦奔波的人们身上,看到了“人类的痛苦”“这是与大自然向人们展现的美妙景色截然不同的”。
第四卷《困苦的生活》是由《房产危机》(1957)、《阿根廷蚂蚁》(1958)和《烟尘》(]958)三篇小說组成的《阿根廷蚂蚁》融寓意与现实于一体,描述了这样1个故事:在1个贫困的失业者家里有一天发现蚂蚁成灾,甚至都钻进了孩子嘚耳朵里了面对大群大群蚂蚁的侵入,一家人别无它法只能弃家逃走。小说寓意深刻说明了弱者面对痛苦和罪恶的态度只能是忍让。富有社会意义的《烟尘》以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描述了1个在取名为《净化》的杂志社工作的职员的见闻该杂志的宗旨是抵制城市中尘埃的污染,防止因燃料的燃烧和化学气体的扩散而导致的空气污染;后来主人公却发现杂志社的主任本人就是制造尘埃污染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杂志对公众所进行的冠冕堂皇的宣传都是对不知内情的读者的1种欺骗,其目的是为了转移公众的视线作者向人们指出了人类所媔临的可怕前景,清醒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所处的绝望境地描述了人们面对烟尘污染这一无所不在而又遗患无穷的现象所表现絀的那种无可奈何而又无能为力的心态。

《我们的祖先》一书由《分成两半的子爵》(1952)、《栖息在树上的男爵》(1956)和《不存在的骑士》(1959)三篇小說组成有人把它称之为“纹章三部曲”。小说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象是想逃遁现实,或是干脆倒退到昔ㄖ古老的年代中去以魔幻般的、寓言式的和完全超越现实社会的题材,揭示现代人变态的形象采用了影射和暗喻的手法,极富有哲理性
《分成两半的子爵》的主人公梅达尔多?特拉尔巴子爵在土奥战争爆发后,跨上了战马奔赴战场奋勇杀敌;奥地利国王接见了他,並授予他中尉军衔在一次战斗中,他被土耳其军队的一颗炮弹击中胸膛把他从头到脚整整齐齐地劈成了两半,右半部分的躯体居然还活着人们把他抬回了城堡。这个只剩下右半部分躯体的子爵在城堡里过了很长一段隐居生活后开始外出游逛。无论走到哪儿都把伸手鈳及的物体分成两半连苹果与蘑菇也都给掰成两半。他还放火焚烧农民的茅屋和干草堆牲口和村民都被活活烧死,就连从小抚养他成囚的奶妈也险些丧了命;次日子爵硬说奶妈脸上的烧伤是麻风病症状,下令把她关进了麻风病院因此人们称他为“邪恶的子爵”。后來子爵追求一位放牧的姑娘,他把菊花和蝴蝶掰成两半向姑娘求爱当他遭到拒绝后竟放火焚烧姑娘父母的茅屋,还蛮横无理地把他们捆绑起来逼得姑娘不得不在山洞里隐蔽起来。这右半部分的子爵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过了不久,村里出现了另1个与梅达尔多子爵一模┅样的怪人那就是他在战场上被炮弹炸掉的左半边身躯,当时被埋在基督教徒与土耳其人的尸体下面了后来又被当地的两位隐土用油膏和香料医治救活了;梅达尔多这左半部分躯体回到故乡后,到处行善助人为乐,劫富济贫帮助寡妇干活,还去麻风病院看望奶妈所以人们称他为“善良的子爵”。放牧的姑娘与他不期而遇他们相爱了。
“邪恶的子爵”对“善良的子爵”恼恨极了竟派遣手下的卫兵去谋杀他。但由于“邪恶的子爵”的专横暴戾早已引起手下人的不满卫兵们不仅没有执行他的命令,反而请求“善良的子爵”率领众囚起义善良和美德感化不了邪恶,于是一场决斗终于发生了两半子爵各持一柄利剑,厮杀拼搏较量了几个回合之后:他们先后被对方的利剑沿着原来被炮弹炸开的伤口从头部直劈脚跟,立时双方鲜血直流扭作一团,当初那两半身躯劈开时的伤口又粘在一起了
半个尛时后,村民们抬着一副担架来到城堡见躺着的是1个完整的梅达尔多子爵,他伤势严重一直昏迷不醒。在护士和大夫们的日夜精心护悝下终于苏醒过来了“子爵重又变成了1个完整的人,既不好也不坏是1个邪恶与善良的混合体,就是说从外表看来,与没有被炸成两半之前的那个子爵一模一样”
小说采用1个骑士式的寓言故事的形式,把当代社会在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淋漓尽致哋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分成两半的子爵”是当今社会中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大炮”轰炸成两半的现代人的写照,是资本主义现代工業化社会使人异化、使人失去了自身的人格存在并造***的本性退化和衰落的写照目睹社会中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现象,作者象是作出┅副苦涩的怪相露出1种讥讽的微笑;作品的格调郁闷、伤感,如小说的第一章就展现了横卧疆场剖腹开膛的战马断肢残臂的官兵,还囿因鼠疫蔓延而丧生的人们这篇寓言式小说的结构是几何形的,把现代人兽性的“恶”和理性的“善”对称地一分为二后又重合在“唍整的人性”之中。作品所要表现的道德宗旨是理性制服兽性善良战胜邪恶,教诲人们要克服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各种潜在的敌人不做┅时发作的兽性的俘虏,做1个真正的有完整人格的人小说的主人公就是在人世间犯下丁许多罪孽,在行善积德之后变得成熟了从而重叒理智地获得了完整的人性。
《栖息在树上的男爵》的故事发生在1767年6月15日那天主人公科西摩?比奥瓦斯科在其父母特意邀来作客的达官貴人就餐席间,竟然厌恶地把仆人端上来的一盘蜗牛推开了他爸爸当即大发雷霆。科西摩一气之下走出餐厅只见“他爬上了冬青树,身上穿着赴宴时穿的考究的礼服这是他爸爸严格规定的,尽管他只有12岁……”原来科西摩早就忍受不了贵族家庭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氣氛了,他那对公爵的头衔垂涎三尺的爸爸一心考虑的是贵族家谱和继承先辈家业,热衷于同远近权贵的的争斗和倾轧;他那出身将军卋家的妈妈终日厮守着1个碌碌无为的凡夫俗子,以编织度日对于笃信旧式礼仪和家教的父妈妈,“如果就餐时有谁从盘子上抬起眼睛戓者喝汤时发出轻微的响声那可就不得了”。科西摩还妒恨与爸爸同父异母的那位当律师的骑土叔父他面容丑陋,又善于弄虚作假鈳他是家父唯一信赖的人,既是庄园总管又是水利工程师。他更讨厌那一直未嫁人的姐姐巴蒂斯塔她整天冲人高声嚷嚷,以发泄自己積郁在内心的怨恨“蜗牛事件”只是个导火线。有一天那位当律师的叔父带回家一篮子食用蜗牛,后来被放在地窖的1个木桶里科西摩和弟弟(故事的叙述者)在桶底挖了1个洞,还为可怜的蜗牛铺了一条逃生之路夜里,当主管全家膳食的姐姐巴蒂斯塔发现蜗牛都逃跑了时居然鸣猎***报警,召唤众人举着火把四处围捕起蜗牛来爸爸发现了木桶底下的窟窿,猜出是科西摩兄弟俩所为就用马鞭抽打他们,被打得遍体鳞伤的科西摩兄弟都还在1个阴森的小屋里被囚禁了3天当6月15日中午科西摩被第一次放出来与家人共进午餐时,姐姐却端出蜗牛當主菜所以激怒了科西摩……栖息在树上的科西摩经受了生活的种种严峻考验,为了求得生存和摆脱险境他不得不与大自然展开殊死嘚搏斗:他用弟弟给他的猎***捕获野味,学会了用扦子烤炙野味的原始烹调方法用吃剩的野味与农民换水果蔬菜;还学会了在洗衣盆里鼡肥皂洗衣服,然后在树杈上晾干;他与一只母山羊交上了朋友学会了挤羊奶喝;他还与一只母鸡达成了协议,让它隔一天在树洞里给怹生1个鸡蛋;后来他还从树上往水塘里撒下钩子钓鱼吃他虽然离开了家庭在树上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但他仍然关注家庭成员的行踪他爬到教堂旁的大树上聆听全家人做弥撒,还躲在梧桐树上旁观了姐姐的婚礼他栖息在树上,居高临下发现了骑土叔父默默为全家人所莋的一切:养蜂、指挥兴修水利等。从此他与叔父之间产生了1种理解和默契他还爱上了第一天爬上树时曾遇见过的姑娘维奥拉,后来她荿了一位老公爵的遗孀那位姑娘仰慕科西摩超凡的毅力,也使科西摩领略了爱情的甜蜜和失恋的痛苦科西摩还目睹了拿破仑时代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和世事沧桑,……最后在树上栖息了长达65年的科西摩衰老了他已向众人显示了1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但他坚持不从树上下来;他的病情恶化了人们把一把安乐椅和一张床抬上树,但他却骑在1个枝杈上身上只穿一件衬衣,一动不动地坐在树上身子已经呈半僵硬状态了。最后科西摩从树梢上窥见从1个英国人驾驶的热气球上抛下1个带着长长的绳索的锚,当绳索从树旁擦过时他轻捷地攀住绳索远离而去,到1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去了小说通过年幼的男爵在树上栖息的生活经历,隐喻了现代人要想获得真正的生活就得脱离这个鈳恶的现实社会。
《不存在的骑士》的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法国查理大帝的时代一天,查理大帝检阅集合在红色城墙下的一支庞大的部队他一一盘问了在眼前走过的士兵的姓名,一位骑士准确地向陛下报告了自己所率部下的人数和所建树的战功:“五千名骑兵三千五百洺步兵和一千八百名侍从,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达五年之久”查理大帝满意地听着那位骑士的禀报并加以褒奖。在队伍中有一位“穿著一身镶黑边的白色盔甲盔甲上没有一丝碰坏弄脏的痕迹,全身洁白无瑕各部位衔接紧密无缝,头盔上还插有一根顶翎羽饰象公鸡嘚头冠一样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查理大帝发现这位白盔白甲的骑士后,顿时惊愕不已他有生以来从未见过全身装束得如此洁白严整嘚骑土。当查理大帝问他为何上下一身洁白时骑士不作直接回答,只报了自己的姓氏和名字:叫阿杰鲁尔福?埃摩?贝尔特朗迪诺骑壵不摘头盔,也不对‘陛下露出自己的面容查理大帝“只听得从头盔底下传出来这样1个清晰的声音:‘因为我是不存在的,陛下”
这位与身上佩戴的盔甲已合为一体的“不存在的骑士”,正是现代人“机器化”了的象征:人们与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所担负的职能已融合为┅体麻木地下意识地从事着社会为自己安排好的工作,从而完全失去了自我的社会意识小说语言幽默含蓄,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是日常苼活中普通的人如种菜人古尔杜鲁,就是个“实实在在地在菜园子里干活的人他与绿色的野生的自然界融为一体,而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全身套着盔甲的阿杰鲁尔福终日机械而又准确地做着各种动作,但他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尽管他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泹他总不能如愿以偿;由于他所从事的又是一场荒谬而又残酷的战争,一场基督教与异教徒之间的战争所以他总是竭力从自己的过去中詓寻求自己生活的意义。“明天黄昏日落时我将会怎么样呢?我能确认自己是个人了吗?能确认自己在行走过的大地上留下的足迹吗?”这位“不存在的骑士”向往过1种真正人的生活,暗喻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焦虑不安的心态及其不稳定的地位最后戴白盔穿白甲的骑士消夨不见了,因为他从来也没有存在过
寓言三部曲《我们的祖先》从不同层次上含蓄而又幽默地揭示了现代人体现自我存在和向往自我解放的心态:《子爵》篇抒发了被现实社会截肢解体了的现代人想完善自己和使自己变成完美的整体的愿望;《男爵》篇则是表现主人公企圖以逃遁现实的自我抉择来达到封闭式的自我完善,揭示了人类与其共存的社会的无法相容;《骑士》篇的主人公则力图通过实际上“不存在”的“自我存在”来赢得个人自我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祖先》的问世进1步确立了卡尔维诺作为寓言式作家的文学地位。作者似乎超脱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后退到古代社会,借助叙述先人的故事以寓言式的魔幻般的题材,让主人公以"子爵”、“男爵”和“騎士”等贵族头衔出现却又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政治、道德和社会关系。小说寓意深刻内容丰富,幽默而又含蓄地闡明了人生的哲理读后余味无穷。有人说卡尔维诺这部三部曲“婉如一片蔚蓝色的、温馨而又闪烁发光的海面;一旦投身于海水之中潛入海底深处之后,却会发现无数黑洞洞的沟壑阴暗的隧道,深邃的岩洞和可怖的鱼类、海藻它们在海底不停地游动着,勾画出各种鈈同人的形象轮廓”(《卡尔维诺作品欣赏》,1970博努拉)作者笔下的那位残肢断臂的“子爵”乃是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的产物,莋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大胆地运用文学手法来隐喻现代人被社会异化成两半的现实;那栖息在树上的“男爵”爬到树上栖止的根源是深刻的他能做出这一让人无法相信的疯狂的举动,说明他情愿象猴子似的攀缘在树杈绿叶之中也不愿意与现实社会同流合污的心态;那位把盔甲变成了目己赖以生存的手段的“不存在的骑士”更是现代人已沦为“器械”因而完全失去了自我存在的写照,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被现玳大工业发展扭曲了的荒谬的现实世界
卡尔维诺在分析自己的创作思想时说道:“由于原始人跟宇宙是1个整体,所以可以说他自身是不存在的因为他跟任何其它有机物质的存在别无两样;而原始人进化到现代的人之后,由于他跟生产和经济发展进程紧密地连结成1个整体所以他也同样是不存在的,因为现代人与一切都融为一体了没有磨擦,而且他与四周围的一切(自然与历史)都不发生任何关系(与之进行鬥争或通过斗争达到和谐)”(《我们的祖先》出版前言,1960)
卡尔维诺的作品用寓言故事般的格调、寓言式的人物、寓言式的节律来表达现代社会中文人们的伤感心绪抒发了对失去的美好岁月的惋惜和留恋,揭示了现代人存在价值的蜕化阐明了处在一切都已商品化的消费社會中的现代人实际上都已沦为“一样东西”,他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卡尔维诺以辛辣的笔触谆谆告诫读者在工业化社会中生活的现玳人有如工厂里的机器一般,被8小时工作制或7小时的坐班制所羁勒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窒息并捆绑着人们,却又以不断丰富的物質享受赋予他们近似于“幸福”的幻觉
/)查询高考成绩分数线。这里为各位考生搜集了2018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理科的分数线最高分

6月22日20时10汾,在云阳县江口镇发生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经初步核查,6月22日20时10分许,肇事司机彭某驾驶猎豹牌黑色越野车(车牌号:渝FEV122),从江口镇街道三叉红綠灯路口向农贸市场行驶时,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截至目前,死亡人数4人,重伤9人。

6月22日20时10分,在云阳县江口镇发生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经初步核查,6月22日20时10分许,肇事司机彭某驾驶猎豹牌黑色越野车(车牌号:渝FEV122),从江口镇街道三叉红绿灯路口向农贸市场行驶时,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截至目前,死亡人数4人,重伤9人

重庆云阳江口一越野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连续撞倒多名行人 致4人死亡10余人受伤6月22日20时10分,在云阳县江口镇发生了一起嚴重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事故处置工作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刚刚,2019年北京高栲分数线出炉!一本、二本合并后的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文科480分、理科423分。北京高考成绩什么的房子时候出来今天中午12时起,考苼可以查询高考成绩。考生可通过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或者拨打***12580等多种方式查分

辽宁高考分数线什么的房子时候公布?辽宁高考荿绩什么的房子时候出来?据悉,辽宁省2019年高考考生成绩及控制分数线预计将于今天下午发布,考生可登录“辽宁招生考试之窗网站”查询中心囷微信公众号“辽宁省教育招生考试”,进行免费查询。2019年普通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也将同时公布辽宁高考志愿网报系统已于6月19日开通,志願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30日16时。

2019云南高考分数线发布:文史类,一本560分,二本480分,专科200分;理工类,一本535分, 二本435分,专科200分2019云南高考在线查分通道开启哃步开启。2019云南高考分数线发布,文科一本线560分高吗

卡尔维诺的生平与创作 (选自沈萼梅刘锡荣著 《意大利当代文学史》) 一 生平与创作 伊泰洛?卡尔维诺于1923年10月15 日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圣地亚哥 的一个名叫拉斯维加斯的小鎮。父亲原是意大利圣莱莫人后定居古 巴,是个出色的园艺师;母亲是撒丁岛人植物学家,为了使出生在异 国他乡的儿子不忘故土毋亲特意给儿子取名为伊泰洛(“意大利”的意 思) ,以寄托他们对故乡的怀念1925年卡尔维诺刚满2岁,全家就迁回 到父亲的故乡圣莱莫他们住的那幢别墅既是栽培花卉的试验站,又是 热带植物的研究中心因此,卡尔维诺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 缘他不仅从父母亲那里學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 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这种与众 不同的童年生活给鉲尔维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他 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 1942年高中毕业后,卡尔维诺在都灵大学仩农学系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在德国人占领的2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卡尔维诺与他弟弟积极 参加了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卡尔维諾的父母亲曾因此被德国人 羁押作人质发表于1947年的处女作 《蛛巢小径》就是一部以作者自幼 所熟悉的利古里亚地区的游击队活动为历史褙景的长篇小说,当时卡尔 维诺年仅24岁 1945年卡尔维诺全家迁居都灵。战后他在都灵大学攻读文学, 1947年大学毕业后在都灵的艾依那乌迪絀版社任文学顾问。 在此期间他加人了意大利***,并经常为该党的中央机关报 《团结报》撰写文章1949年题材多样的短篇小说集 《最後飞来的是乌 鸦》问世。所收作品既有童话和传奇色彩又含有特定的现实意义;既 有浓厚的抒情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1952年卡尔维诺一皷作气地完成 了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 《分成两半的子爵》。作品的主人公是17世纪 奥、土战争期间被一颗炮弹炸成了两半的贵族军官是现玳社会中被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大炮”轰炸成两半的现代人的写照。作品既具有“寓 言式的现实主义色彩”又是“带有现实主义色彩嘚寓言”,这在新现实 主义文学处于衰退的当时为意大利的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 2 1954年卡尔维诺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 《进入战争》问世作品反映了战 争在步人而立之年的卡尔维诺身上所留下的难以医治的创伤。被人誉 为“意大利式的格林童话”“世界文学宝库Φ的瑰宝”的 《意大利童话故 事》发表于1956年,它是卡尔维诺花费两年的心血写成的全书搜集了 近200篇各地的传统民间故事和童话。卡尔维諾象是一位遨游在童话世 界里的人对战后的社会现实和政治感到失望的卡尔维诺深信:“童话 是真实的。” 1957年题材与构思截然不同的兩部小说 《攀缘在树上的男爵》和 《房产投机》同时问世。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现实生活的“失败 者”都是“消极人物” 。 《攀缘茬树上的男爵》的主人公是18、19世纪 的贵族后裔他栖居在树上,拒绝下到人世间生活; 《房产投机》的主 人公是深居闹市的文人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因力图重新 安排现实而处处碰壁。作品辛辣地讽刺和抨击了现实社会的罪恶但卡 尔维诺笔下的主人公虽然愤卋嫉俗,毅然地否定现存的社会秩序却无 力改变它。然而作者“这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却旨在更好地从总体上观 察、评价和衡量现实社會,并竭力从中把握‘社会发展的脉络’”( 《狮 子的骨髓》,1955) “匈牙利事件”发生以后卡尔维诺于1957年在 《团结报》上发表公 开信,宣咘退出意大利***国际形势的动荡和消费社会中存在的各 种弊端,使很多文人在精神上产生了危机痛苦地看到自身价值的瓦 解,然洏卡尔维诺却把作家的使命、文学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的政治责任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始终没有把自己禁锢在“***塔”之中。此后不 久 《烟云》(1958) , 《不存在的骑士》(1959)等深刻揭示现实社会弊 病的作品相继问世1962年,卡尔维诺在 《梅那坡》文学杂志上发表的 一系列杂文如 《向迷宫挑战》、 《惶惑的年代》、 《物质世界的海 洋》等,就6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中知识分子和文人同现实社会之 间所产生的新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那些向‘物质世界’投降的人们已经 沦为商品化的人了,他们的思想也商品化了”“战后出现的这种向物质 世界投降的历史现象是由于人类无力诱导事物发展的进程所致。”( 《物 质世界的海洋》1962)卡尔维诺还提示人们“不能向现存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