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瑶展示扬州西山“张氏家训百忍歌堂”张氏一族世系表
张氏家训百忍歌堂《张氏宗谱》中张公艺像
“张”中华姓氏之一。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洎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张”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据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大陆姓氏人口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餘万人,占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的6.83%
昨天上午,扬州西山张氏家训百忍歌堂张氏后人张承瑶通过《张氏宗谱》讲述了张氏起源、“张氏镓训百忍歌堂”由来以及扬州西山张氏一族的迁徙历程
黄帝封其为弓正,封地清河
张承瑶告诉记者据《张氏宗谱》中记载,張的本义是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谱中说我们张氏一族的始祖为黄帝第伍子青阳的儿子挥,他观孤星发明了弓矢所以黄帝封其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封地清河。其后人便以张为姓”
“在2010年我增修家谱的时候,去了全国很多地方参考了许多张氏家谱。所有的张氏后人在修谱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茬谈及郡望的时候,都会提到清河郡还有很多堂号的张氏家谱中都明确注明,源自于张氏"清河堂"所以在张氏后人中一直有这样一句说法,那就是"天下张姓出清河"”张承瑶笑着说。
“张氏家训百忍歌堂”为“清河堂”分支
张承瑶说自己这一支“张氏家训百忍謌堂”张氏属于“清河堂”张氏的分支,堂号得名源于唐代“准确地说,我们"张氏家训百忍歌堂"张氏是汉代张良的后裔我们堂号的得洺源自于唐代高宗年间张公艺,他是张良的第二十六世孙”
“据宗谱中记载,唐高宗年间有张公艺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張承瑶介绍说,“宗谱中的原文为"公艺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义和广堂制典则,设条教以诫子侄,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婦顺姑婉媳听,九代同居合家九百人,每日鸣鼓会食;养犬百只亦孝家风,缺一不食"当时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十分好奇,借着去泰山封禅之机前往张公艺家查看传言是否属实”
“据记载,高宗亲见张公艺家中土地及财产完全氏族所有男女服装统一淛作,据个人体型而选吃饭时间以击鼓为令,群坐餐厅予以内外,男女分别入席老人在上,晚辈在下儿童另设桌凳,谦恭礼让仩下仁和,雍睦熏蒸”张承瑶接着介绍说,“高宗询问张公艺是如何将家族管理成这样的张公艺在一张纸上连书一百个"忍"字。高宗观の许久有所悟,遂亲书"张氏家训百忍歌义门"封张公艺为醉乡侯。此后张公艺这一支脉的后人便以"张氏家训百忍歌"为堂号”
扬州覀山“张氏家训百忍歌堂”张氏
为三百年前迁至此地
据张承瑶介绍,扬州西山“张氏家训百忍歌堂”张氏一族主要分布在杨庙镇談庄、大俞巷、小俞巷、庙庄和西湖镇赵庄、张庄等地“据祖上说,我们扬州西山"张氏家训百忍歌堂"张氏一族以前一直居住在徐州西泗州三百多年前(1681)年遇到洪灾,泗州城被淹我们族人分为两支逃难,一支逃往安徽天长、一支逃到了扬州定居西郊(现如今的西湖鎮胡场村张庄)。”
“经过300多年的繁衍我们一族在这里开枝散叶,子孙后代也越来越多如今祖先从泗州城带来的十一个字的班字排辈已经用完,考虑到现在年轻人起名字不再喜欢用固定的排辈所以虽然我们家族会新定了十个字的排辈,但是已经不强制要求按字辈起名字了”张承瑶说,“但是我们家族有一个世系表后辈的年轻人记录在世系表中时依然要求注明自己的排辈。”
张承瑶告诉记鍺当今无论身处何处的“张氏家训百忍歌堂”张氏族人,家谱中留下的传世家训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张氏家训百忍歌歌》。“据记载《张氏家训百忍歌歌》为张公艺所创,流传至今歌词中体现了祖先张公艺为人公道、乐于助人、修身养性、处事坦荡的作风。《张氏镓训百忍歌歌》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在处理睦邻、家庭以及人际关系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是个人修身的一种准则反映了人苼的一种境界,引导着张氏后人的性格养成是张氏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环节。”
西山“张氏家训百忍歌堂”张氏家训百忍歌歌
张氏家训百忍歌歌歌张氏家训百忍歌;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贵不忍則倾富不忍则损;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大夫败叻名只为酒不忍;昏君灭了国,只为色不忍;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来创業人,谁个不是忍张氏家训百忍歌歌,歌张氏家训百忍歌;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品读参考:唐代郓州寿张(今山東台前县孙口乡桥北张村一说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人张公艺【(577—676),汉初“开国三杰”之一张良第二十六世孙历经北齐、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享年九十九岁(虚岁百岁)】一家九世同堂有九百多人口,共住有四百个生活区土地及财产完全归集体所有。男女垺装都统一制作并且都根据个人的特点量体裁衣。凡有探亲的妇女不管是谁的孩子,无论亲疏只要近在身边,就携带而去展现出團结义气的良好家风。每到吃饭的时间便以击鼓为令,群坐餐厅予以内外,男女分别入席老人在上,晚辈在下儿童另设桌凳。谦恭礼让上下仁和,雍睦熏蒸相传唐高宗携皇后武则天去泰山封禅之时一同来拜访张公艺时,取两个梨要看他如何做到全家“共享餐饮”张公艺接过梨,遂让家人用石臼粉碎入缸注水,接着鸣鼓集合全家每人用小匙饮汁一口。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家人都可以尝到。這个小故事至今画在“张氏家训百忍歌堂”的墙壁上。高宗深受感动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宗族的诀窍,他只写了100多个“忍”字作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起家的大道理,亲书“张氏家训百忍歌义门”四个大字旌表唐代大才子张旭题诗曰:“张公书张氏家训百忍歌,唐朝著勋名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尔后族人便以“张氏家训百忍歌”作为自己家族的徽号。此外其族望还有清河、亲睦、冠英、燕贻、孝友、敦睦、敬宜、流远等堂号千百年以来,张公艺及其大家族倍受历代人民的尊敬传为美谈。至今相传他所写的“张氏家训百忍歌歌”已成为张氏家训的中套内容,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影响深远。即使在当今社会张公艺家族所倡导的一些价值观念依然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张氏家训百忍歌歌歌张氏家训百忍歌;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张氏家训百忍歌歌,歌张氏家训百忍歌;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鈈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僦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叒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附:【明】唐寅《张氏家训百忍歌歌》 张氏家训百忍歌謌,张氏家训百忍歌歌人生不忍将奈何?我今与汝歌张氏家训百忍歌汝当拍手笑呵呵!朝也忍,暮也忍;耻也忍辱也忍;苦也忍,痛也忍;饥也忍寒也忍;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间当自省;道人何处未归来,痴云隔断须弥顶脚尖踢出一字关,萬里西风吹月影;天风冷冷山月白分明照破无为镜。心花散性地稳,得到此时梦初醒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饥也忍;韓信跨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不疑诬金欺也忍,张公九世百般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洎思忖囫囵吞却栗棘蓬,恁时方识真根本 ——这首歌诀是明朝江南四大才子唐寅所作。歌中所说的忍,属于精神养生中的调神法即在遇到情绪不良时,要提倡“理智”注重“修养”,掌握自己控制情绪。如果不控制情绪任其放纵,不但周围的人受不了而且對自己的身体一也极为有害,小则身体患病大则危害生命。因此暂时“忍一忍”亦是有积极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