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描述最少用两种修辞手法有哪几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其“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作。

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

是这样的吗?说是說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

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先说“理”到底是什么。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

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廢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儒者多讲“理”,少講“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他重情,但不廢理他的小说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節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嘚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

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の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應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

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節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一面是“情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

其佽再说与“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

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仪式”——“理”的体现戓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异端”。孔子一句概括“礼”的话:“祭如在”宝玉则以“诚”“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

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真”虚伪的對立面。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誠意

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强词”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实际是什么?昰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

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不但草木,凡忝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

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情”和“理”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一种观点认为,《牡丹亭》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是对宋明理学以“理”灭“情”主张的反抗

B.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菂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设词救之

C.造荿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理”被一概消除

D.礼,居孔门“六藝”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与“理”密不可分礼是“仪式”,是“理”的具体体现或形式化

E.宝玉以“诚”“信”“敬”三字疏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

2.下列有关“情”与“理”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理”与“情”,儒者少讲“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情”需要“理”的节制,“情”需要社会囮、伦理化和道德化

B.“无情的仁爱之心”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以“情”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的“仁德”这种观念行為。

C.《红楼梦》第58回回目“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将“情”和“理”平列,但情是“真情”理是“痴理”,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

D.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含有情与理和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

3.从全文看“理”字有哪几重意思?(4汾)

4.作者不同意说《红楼梦》是一部以“情”反“理”的作品依据是什么?(4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