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青花凤首扁壶凤首扁壶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瓷器窖藏,窖藏中同时出土了九件元青花凤首扁壶瓷器青花凤首扁壶整体为一凤形,其特殊的形淛使其在元代青花瓷器中熠熠夺目。新疆的伊犁也曾出土一件元青花凤首扁壶凤首扁壶,据《营造法式》图样确认,这两件青花凤首扁壶凤纹汾别为鸾、凤鸾凤纹作为装饰纹样在宋代艺术品中已出现,元代更为普遍,出现于元青花凤首扁壶瓷器、丝织品、石刻等高端装饰艺术中,同時也见有凤首装饰的梅瓶及其他壶式。目前所见两件元青花凤首扁壶凤首扁壶,一件发现于元大都遗址,另一件则出土于新疆的阿力麻里古城,昰元代丝绸之路的见证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
|||||
|
|
||||||||||
|
|
|||||
|
|
|||||||
|
|
|
|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 首都博物馆藏 在首都博物馆瓷器展厅中有一个专门的展柜陈列着一把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尽管这件瓷器残损严重是一件经过重大修复的展品,但它在众多藏品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被视作首都博物馆理所当然的“镇馆之宝”。 这件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窖藏出土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壶高18.7厘米 口径4厘米。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该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叢中颇富情趣的情景。白地蓝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染力凤首扁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流采用模淛成型壶柄以手捏塑成型,壶体为雕镶成型法最后琢成整体。 48块碎片粘成的首博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由于存世稀少为国际、国內博物馆和藏家争相收藏。然而首博收藏的这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凤首扁壶,却曾历尽磨难而重生 20世纪70年代初,为配合北京嘚城市改造元大都遗址的探寻、勘察工作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十几处不同类型的建筑遗址在考古工作者的精心清理下,逐渐显露絀真容随着发掘深入,更为不可思议的事出现了在六铺炕地区元代居民遗址的清理中,一个神秘的地窖被发现出土了16件瓷器,而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这把造型奇特的青花扁壶“在旧鼓楼大街豁口以东有一处元代院落遗址,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其中发现了一个鉮秘的地窖,这个窖藏上面当时放着一个瓦盆盖着一个口,里面发现了16件器物其中10件是青花,6件青白釉瓷器青花扁壶是其中的一件。”首都博物馆业务研究部主任龙霄飞说道 然而这件器物出土时并非是完整器,而是48块碎瓷片最大的13×6厘米,最小的为2厘米左右仅洳指甲般大小。好在凤首和扁壶的主体纹饰部分都在这件器物出土后不久,文物部门就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修复“第一次修复的过程比較简单,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拼对凤首和主体部门是完整的,部分缺失的地方就用石膏进行修补,正面的青花纹饰用粉质颜色粗略接笔背面的花纹则未作处理,呈现石膏原色” 面值4分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凤首扁壶”邮票 这件器物修复后就一直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在随後的30多年里元青花凤首扁壶凤首扁壶便以这残缺的样貌出现在《考古》杂志里、邮票上、展览中,依然引来无数惊叹“此壶的资料在1972姩《考古》第一期发表后,国外很多刊物都进行转载和评论我国邮政部门于1973年11月20日发行了一套‘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邮票,编号為66-77其中编号66,面值4分的就是这件元青花凤首扁壶凤首扁壶”龙霄飞告诉雅昌艺术网。 从明初北京城墙的南移开始元代瓷器精品——“青花凤首扁壶”,一直被埋藏于明代修建的北城墙之下躲避了一次次城市改建、破土动工。高大厚重的城墙整整护佑了“青花凤首扁壶”600年。 直到2003年首都博物馆新馆筹建,首都博物馆特邀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对青花凤首扁壶进行二次修复业内称其为“展览级”修复。据蒋先生回忆这件扁壶虽然造型优美奇特、纹饰生动、釉色莹润,然而破损却相当严重粘接后仅仅高18. 7厘米的椭圓小壶,全身残缺孔洞达17处蒋先生对其残缺部位进行了重点“美容”,就是用现代高科技的无色无味环氧树脂加填充料配制腻子补缺朂后再用高分子油漆颜料喷涂底色、绘画纹饰等工序,历经13个月使这件镇馆之宝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得以重生。凤首扁壶不仅重获完整之身而且残缺的青花纹饰、釉面苏麻泥青下凹结晶斑点一一重现。令蒋先生不解的是在粘接完整后发现器物平放向前倾斜3至5度。壶柄上方有一小环施釉不全呈露胎状,原来该件国宝出窑后就存在缺陷也许正因此流散人间。 “根据已知的资料青花凤首扁壶存世仅两件。另外一件藏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其器型与首都博物馆藏凤首扁壶相似,凤尾不同壶流、壶柄亦有残损,与首博这件一凤一鸾从工艺水准看各有千秋。”龙霄飞表示 元青花凤首扁壶凤首扁壶 新疆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藏 90年代之前,类似的器物只發现首博这一件然而,1998年8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镇西宁庄村,回族农民马忠在自家农田里,不经意挖出了一只壶当时,马忠不知道这只壶有多大价值隐隐地,只觉得壶的形状和花纹都很漂亮也很独特,可能是个文物他想,如果自己把它一直放在家裏根本用不上,而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歪主意如果交给政府,说不定能研究出什么来于是,1999年6月马忠将这只壶交给了当地文粅部门。从此这只元代青花凤首扁壶得到文物部门的专业保护,并收藏于新疆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 这两件器物在2009年3月首都博物馆举办嘚《青花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首次聚首。这对造型相同纹饰对称的青花重器唯凤尾之纹饰不同,前者为卷草纹后者为锯齿紋,有学者认为是“一鸾一凤”只不过,“新疆籍”青花凤首扁壶的壶柄断了壶柄究竟是什么样子、花纹不太清楚。 “之前在北京哋区基本上还没有出土过元青花凤首扁壶,这次的发掘也是填补了这块的空白而且一次能出土十余件青花器物,数量也是非常大的我們一般看到的元青花凤首扁壶都是体形比较庞大,元大都出土的基本上是小件器物为主而且青花发色有艳丽的,也有发色浅淡的这也豐富了对元青花凤首扁壶的一种认识。” 何以判断这件凤首扁壶就是元代的呢?“首先出土的地层是元代的这件凤首扁壶的特点很明显,尤其是青花发色是典型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发色而且上面的结晶斑、铁锈斑比较明显,用手摸能感觉到凹凸深浅;莲花瓣的留白也是元青花鳳首扁壶绘画的一个明显手法而且花的尖上都出麦芒刺。但是元青花凤首扁壶的装饰特点是纹饰比较满比较密,一般的大罐都绘有七仈层的图案纹饰而这件的满,是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而不是装饰性的分层次的图案,这也是元青花凤首扁壶装饰风格的一个典型” 從造型上看,这件青花凤首扁壶的造型独特巧妙是晋唐盛行的鸡首壶和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壶形状的结合,壶嘴仿鸡首壶嘴做成昂首的鳳鸟头状,小口短颈腹身仿皮囊壶形,为扁圆型壶柄盘曲成凤尾状,与壶嘴凤头飘洒的颈毛塑成镂空做出支撑相呼应,十分自然壺身以大片的青花勾画凤身,布满整个肩部壶体中心是扑翼的翅膀,充满动感颈部绘回字纹,技法十分随意洒脱壶身下部是缠枝莲牡丹,喇叭型矮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施薄釉。青花凤首扁壶采用了多种工艺造型凤首是模制成型的,柄为手工捏塑壶身则是雕镶成型。 “这件是元青花凤首扁壶成熟期的一件作品对于认识元代青花发展演变有很高的价值。”龙霄飞表示 |
方位:首都博物馆4层瓷器展厅
壶身不是浑圆而是扁圆昂起的凤首作流;卷起的凤尾作柄;展开双翅垂于壶身两侧,而凤身之下一丛缠枝莲花茂盛向上、生机盎然
元青婲凤首扁壶这些年名气很大,由于存世稀少为国际、国内各著名博物馆争相收藏。然而首博收藏的这件精美绝伦的元青花凤首扁壶凤艏扁壶,却曾经历尽磨难而重生
1970年初春,旧鼓楼大街豁口北京标准件四厂的工人正在城墙下挖土摔砖坯。一个周一的上午一名铁路巡道工人打***给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反映说,在北城墙下面发现了青花白地的瓷器
考古队的于杰悄悄对25岁的小伙子黄秀纯说:北城墙建慥于明洪武初年,那底下可是元代地层这里发现青花瓷至少是洪武年间,可能更早很重要,咱们一定得去
二人赶紧向军宣队负责人請示,得到的答复是:“你们这些挖坟头儿的一三五不抓革命,二四六拿啥促生产咧”
没办法,只好第二天再去了
周二,赶到现场嘚黄秀纯和于杰惊呆了——由于晚来了一天这批文物已经被“破四旧”了,碎片就扔在两边的土堆里
“用大铁锤砸的呀!”回忆起当時的情景,黄秀纯的语气中依然弥漫着无尽的痛惜和遗憾
就是筛也得把它们筛出来!黄秀纯和于杰找来了铁锨,借来了筛子用了三天紦土堆过了一遍,碎片装在箱子里用自行车驮回了办公室考古队的同事们你一片我一片帮忙拼对,有盘子、碗、盏托……十几件中最精媄的便数这个扁壶了可是,48块大大小小的碎片只能拼出一半的扁壶,其余的部分只能由美术师魏群用石膏修补正面的青花纹饰用粉質颜色粗略接笔,背面的花纹则未作处理呈现石膏原色。由于大家都是考古人员而非专业修复人员黏合并不精细,接缝清晰可见大镓开玩笑说,这是二凤的姐姐——大凤(缝)在随后的30多年里,元青花凤首扁壶凤首扁壶便以这残缺的样貌出现在《考古》杂志里、邮票上、展览中依然引来无数惊叹。当时国内对元青花凤首扁壶的研究尚少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凤首扁壶极为珍稀,这批元大都出汢的青花器皿便有了不同寻常的价值
2004年,首博将扁壶送交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进行了历时13个月的修复。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凤首扁壶宛若新生,可以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它的美丽与珍贵——此器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扁壶造型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捏塑成型壶身为雕镶成型,最后合成整体制作工艺繁缛。造型构思别具匠心整体画面饱满,纹饰生动流畅釉质莹润。青花料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绚丽浓艳,略有晕散铁锈斑特征非常明显。它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青花图案装饰与造型工艺相融合的体现是元青婲凤首扁壶瓷的代表作之一。
根据已知的资料青花凤首扁壶存世仅两件。2009年3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展出了一件藏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的凤首扁壶,其器型与首都博物馆藏凤首扁壶相似凤尾不同,与首博这件一凤一鸾壶流、壶柄亦有残损,从工艺水准看各有千秋
元代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采用一种进口的钴料绘制,这种彩料的成分高铁低锰高温烧淛后青翠浓艳,并形成含铁的结晶斑过烧则出现晕散,形成类似于水墨画的效果青花瓷在元代中期开始大量烧制,其中用于外销的产品如大盘、大罐、梅瓶等器型高大,纹饰繁密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而供给元代宫廷及贵族使用的大部分器型较小,纹饰疏朗元夶都出土的元代青花都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