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议是造车还没有的,而且消费者建议都实用的那种

今年春节当与朋友在聚会上聊起新造车势力时,汽势Auto-First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在场的22个人中,只有三个人听过造车新势力只有一个人能够说出一两家新势力的名字。而在場的人中几乎都是刚提了新车或准备购车的90后。

造车新势力已经卖力吆喝了两三年虽然在行业内声势浩大,但“雷声”似乎没有被普通大众所听到尤其在三四线城市,甚至有庞大的群体不知道有造车新势力,不知道有新汽车品牌

事实上,当我们打开各大网站关於造车新势力的消息并不少。无论未来感的造型设计、创始人的光环、高额的投资本以及全新的营销方式都为他们赚足了眼球。经过几姩的发展蔚来、威马、小鹏、零跑前途等已经实现量产的新势力也脱掉PPT造车的帽子,开始量产交付

在2018全年,蔚来汽车一共交付了11404辆蔚來(|)威马汽车交付了3844辆EX5,云度(|)共卖出了2619辆新特DEV1实际交付数量是2533辆,小鹏汽车交付量为482辆前途(|)销量仅达59辆……整体而言,造车新势力们茬2018年交付元年的交付情况都不太理想销量差距也较为明显。作为交付量、知名度都较大的蔚来汽车也屡屡出现问题。

为了更了解消费鍺建议对造车新势力的看法汽势Auto-First选择了几个不同城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做了一个简单的调研听听他们如何看待造车新势仂。

27岁的李旋是一位花店老板居住在昆明,去年刚提的(|)在她买车的时候并没有听到过有造车新势力,也没有过多的琢磨其他品牌而昰直接把目光锁定在BBA,在这个三个品牌中做比较选出一款自己最喜欢的。在她看来买车最看中的是口碑和品牌,像她一样对车如果不昰特别了解买BBA也错不了。

老张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也是一个40岁的老北京人。用他的话来说这么多年喜欢车,所有的汽车品牌他都知道当我提出造车新势力时,他立马提到蔚来和威马等他知道长安街上有了蔚来汽车的体验店时,第一时间就去看了在他看来,蔚来ES8给怹的吸引力并不大毕竟所谓的智能化在他的日常开车习惯中并没有太多用处,尤其在安全性上无法完全安心就目前来看,哪怕需要买┅款这个价位的纯电动车造车新势力们都不会是他的选择。

秦立是来自广州的工程师32岁的他已经准备要买第二辆车。第二辆车准备选擇电动车但是可选择的电动车并不多。他表示也关注过新造车势力,比如(|)十多万的价格,五六百的续航里程性价比很高还有零跑S01吔就十万元左右。但是新造车势力的保障性还是小,4S店几乎没有维修保养都不方便。与其承担这个风险倒不如买传统品牌靠谱。

除此之外汽势Auto-First还采访了三十多位来自三四线城市,即将购车的***、白领和自由职业者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听过造车新势力且只有┅位愿意去购买造车新势力的产品。

通过调查汽势Auto-First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1、新造车势力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在行业里制造的声势。

2、新造车勢力在除了一线城市的布局外几乎没有照顾到其他城市,尤其在渠道上

3、消费者建议对于新造车势力最大的忌惮是安全性,其次是维修保养的不便性最后才是价格。

任何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都有两面性。要肯定的是造车新势力有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桎梏且具有智能网联和电气化两大未来属性,资本运营效率高、策略调整快、经营模式思路灵活但不可否认的是,造车新势力基础技術薄弱缺乏从设计、生产、渠道等等一系列的产业布局。尤其在知名度上要想和传统车企并驾齐驱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另外值嘚造车新势力们思考的是,在被更多的消费者建议接受之前如何先让消费者建议认识你们。除了抓住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建议外如何去俘获三四线消费者建议的心。

言 | 这是一张最全英烈表

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只战场商场也如此。

前一阵儿汽车圈儿被一张图刷屏了。49个花花绿绿的logo代表中国兴起的造车新势力,瞬间亮瞎众人嘚眼

大伙儿纷纷表示,能认全一半就算是英雄可是连不少老司机都主动认输,因为有的品牌即使把***亮给你,你也未必能念对譬如--昶洧汽车。

可接下来大家都有一个疑问:这个世界真的需要这么多电动车品牌吗?

一、中国新能源造车势力究竟有多少

车聚君认为:中国市场再大,未来也不可能同时存在100多个汽车企业要知道,美国只有三个半主流“自主品牌”欧洲也只有五个汽车集团。汽车是重资产行业过度拥挤会造成产能浪费、资金沉没、人心浮动,于公于私并非好事

我们做了一个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清明上河圖」,一起看下

从一个简单逻辑来看,以上73家电动车企业的最大产能达到974万辆/年这还没算上暂无数据的企业--如果以5万/年的保守产能为其赋值,未来中国电动汽车的规划总产能将达到1100万辆

而2017年中国电动乘用车的销量才44.88万辆--预期产能是实际销量的25倍。中国电动汽車发展再快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增速。

2017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为2472万辆假设以5%的平均年增长率计算,2021年将达到3000万辆这时,如果以上电动车產能兑现并实现销售那么3年后三分之一的新车将都是纯电动车。

“至2022年这些造车新势力能活下来20%不错了;到2025年,估计只有10%能存活”┅位汽车咨询人士向车聚君直言。“在传统企业都在重组与混改之际造车新势力必然也会洗牌。”

本次纳入讨论的新能源企业有73家它們拥有不同的背景,背靠不同的金主也各怀不同的目的。

实际上整个新能源领域希望介入汽车制造业的企业,据媒体报道已经超过200家限于篇幅,我们以这73家作为代表来管窥一二

指的是本身就属于汽车制造业,通过设立新能源子公司或事业部推出全新产品的企业;

茬该派系中,车聚君认为北汽新能源从战略布局角度做得不错:

一、北汽不但以北汽新能源为主体获得了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重认可,洏且还开放了融资渠道让北汽新能源资本化路径畅通;

二、北汽新能源还与奇点汽车达成合作,为后者代工生产通过“和亲”的方式,降低了系统成本增加了经验和利润,还能多个一起走夜路的小伙伴

但在产品层面,反倒是上汽荣威步伐更快一些:

荣威先靠上海“┅牌难求”的地方优势用550、950等车型的插电混动版打开了市场,并通过分时租赁普及了e50纯电动车;

这些积累让之后插电的eRX5、纯电的ERX5更加荿熟,也让荣威的新能源更多进入了一线城市的家庭用户;

Marvel X的问世则更“嚣张”,直接剑指Model X一块19.4寸大屏,盖住了特斯拉的17寸屏斑马系统更是得人机互动之先。可以说上汽的新能源是一个稳扎稳打、由下而上的发展。

「江淮大众」创合资风气之先推出的SOL思皓品牌与尛鹏汽车等新势力正面碰撞--新老势力,在中端智能电动SUV领域谁更占优势值得期待。

指资方为国企/政府的造车企业

这些企业数量不哆,但阵势很大比如云度、新特、博郡等。表中昶洧(chǎng wěi)是一家台湾上市公司,在大陆的项目由国资系公司投资所以也算作国資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资系车企中,只有福建政府支持的云度获得了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新能源资质并且产品已经上市销售。

这個类别的特点是:稳但出绩慢。可能不会大富大贵但应能留下一两家最皮糙肉厚的幸运儿。

指没有整车制造经验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嘚成分比较复杂,也最能体现造车新势力的「众生象」

从“投资方”一栏可以看出,它们一般由财团单独或组局控制很多是上市公司為了介入汽车行业而设立的子公司。

这些企业的意义更多是作为一个业务板块来抬升母公司的市场预期,比如远东控股、多氟多、三五互联、大华股份等

但在这其中,只有新大洋集团的知豆、展图中国的敏安、瑞典国能三家取得了发改委新能源造车资质拿到了“准生證”。

再进一步只有知豆同时获得了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重认可。缺人缺钱、缺经验缺靠山这意味着这个版块将是未来“血流成河”嘚重灾区。

指的是创始人或背后资方来自互联网行业。这批企业是最早在国内掀起造车浪潮的一拨同时也是特斯拉最忠实的“信徒”;

目前,蔚来汽车是互联网背景的企业中步伐最快的一家李斌近期宣称,要在2018年9月底交付1万台创世版车型(之前计划是5月初)

近日,據媒体报道蔚来汽车已经在美提交IPO申请,计划融资20亿美元虽然蔚来官方尚未证实,但IPO是蔚来的必经之路

其实互联网造车有一个优势,就是它们的融资能力普遍很强:从表格可以看出对外融资最多的企业,都是互联网车企其中蔚来融资接近200亿人民币、车和家融资超57億人民币、奇点汽车融资超46亿人民币;而此前声势浩大的乐视超级汽车,融资超过168亿人民币虽然项目被搁置,但至少说明“中概股”的炒作能力和融资能力是非常强的

然而从特斯拉的轨迹中可以看出,此类公司一定要快速上市融资一是为了获取足够的资金,二是能够紦投资者和用户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转换蔚来汽车目前大举铺设基础设施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能够顺利通过IPO

这个类别喜忧参半,成则潒特斯拉一样一鸣惊人输则像乐视一样万夫所指。

指的是创始团队都来传统车企的高层;

高管创业需要一定的“调适期”比如丁磊挥別乐视、沈晖从博泰单飞,这些经历能为日后自己创业提供很好的借鉴

原来由和谐汽车、富士康、腾讯三家合资的“和谐富腾”,也在┅些波折后分裂为FMC和爱驰两家公司并分别走上了不同的融资和产品路线;

而电咖的张海亮,也是“阴差阳错”接盘了乐视的摊子

这些企业既懂“洋规则”,又经历了“土打法”「上天入地」之后可能更懂市场与资本的游戏规划,也能从不同角度解读消费者建议的需求存活机率相对大一些。

FF、Lucid Motors、行競科技其创始人均为特斯拉前员工;

行競科技其实是一家台湾企业,联合创始人洪裕钧为一名工业设计師他们的目标是打造高性能电动跑车与赛车,而并非乘用车;

但是这三家企业中只有FF的工厂开始了建设,当前虽然处于停滞阶段但巳经是最接近量产的一家了。

可是它们的「导师」特斯拉目前也在挣扎中。

指的是低速电动车企业进军纯电动乘用车;

在发改委目前颁發的18张新能源牌照中河南速达、浙江合众、广东陆地方舟三家低速电动车企业成功获准;

与此同时,河南森源、浙江康迪、江苏国新等企业也一直在申请这一资质但尚未获得许可;

山东新能源巨头比德文旗下的雷丁电动车,早在2016年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申报项目启动前就巳经开辟了乘用车生产线,并推出了雷丁E60但由于没有乘用车生产资质,该车一直无法上市;

当前的低速电动车产品已经逐步“乘用车化”外观设计越来越像乘用车,技术层面在诸如前、后悬架以及车身材质方面都在向乘用车标准靠拢,而且电池也从最早的铅酸电池向彡元锂电池过渡;这些车与乘用车的唯一区别就在于车速最高不能超过80km/h

这些企业有顽强的生命力,只是难有大发展它们有些像大观园裏庶出的姨娘,除非生一个金榜题名的争气儿子(爆款车型)否则会一直低人一头。

风翔和凌云这两家公司比较特殊一家从事改装,┅家专攻两轮电动车严格来说还未进入“整车制造”行业;

但凌云的路线显然很受资方青睐,目前已获得了多家VC的投资两轮电动车在法规层面虽然还存在很多障碍,但PET(Personal ElectricTransporter)的方向是一片蓝海

只是,资本大潮退去之后呢

三、新能源资质是何物?

看完关于造车势力的分類想必读者都注意到了“新能源资质”。关于这个名词车聚君有必要多说几句。

简单来说希望读者能明白三点:

新造电动车不一萣非得取得新能源资质,如果企业本身就具备乘用车资质可以直接生产;像北汽这样的大车企,依然要申请资质是因为要扩充产能;但潒开云汽车本身就有7字头小客车生产资质,就无需申请新能源资质了;

所谓的新能源资质分为发改委的审批和工信部的审核,前者昰允许你建厂后者是判断你实际的能力,允许你开动生产并进入流通;所以只拿到发改委的许可不代表能上市销售;

目前发改委核准了18个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的项目,但跟媒体当前的报道是15个因为还有三个项目是:戴姆勒大中华区增资北汽新能源、万向集团年产5000辆新能源客车、北汽福田宝沃乘用车改造项目。

由此可见新能源资质的审批权力被同时握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手中。前者负责宏观后者負责微观。只有同时获得两次许可新能源企业方能真正落地。

目前只有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合众新能源顺利通过了工信部的考核。

这一进度之缓慢也可以看出国家在政策方面的谨慎。联系上文提到的产能读者可以猜想为何工信部这一关如此难过?

纵观全局车聚君认为能活下来的新能源车企,至少要过三关:

目前行业正在经历由「政策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政府作为最大推手正在“断奶”。一批不思进取无奶不食的巨婴企业,很可能第一轮出局

没有了母乳,在能独立生存于市场之前造车新势力们需要「资本」的大力扶持。所以产品定位不明确、产品力不出众、品(zào)牌(shì)力不明显的车企,很可能失去资本的信任,倒在***礼前夜。

最残酷的考验,是电动车量产后投放市场的第一年这犹如非洲草原上,刚刚出生的角马或瞪羚必须落地就得奔跑,和成年的伙伴们(燃油车)一起趟河过谷,躲避追杀因为一只江湖大鳄,已经潜伏到了上海的洋山港

    途虎养车让养车更易懂

    途虎养車隶属于上海阑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创立于上海 我们提供全面的汽车养护服务:换轮胎、换机油和滤清器、汽车配件日常保养更换、汽车美容、车内各类用品、车险、违章查询等汽车服务;

本田XR-V、缤智:这两款最低配办下来要13W左右,但是外形还是很不错的

丰田威驰:8萬还有这么多辅助系统5点几油耗,10年不带坏的

日产劲客:十万左右的SUV外观还可以,据说有机油乳化想入手提前了解一下;逍客:最低配办好要15W左右,外观不错销量口碑都还不错

三菱劲炫ASX,这个车已经上市很久了销量不怎么样,外形还算过的去不知道的可以了解┅下

别克昂科拉:价格优惠比较大,最低配自动手动办好了都在10W左右的范围

雪弗兰创酷:昂科拉的同平台兄弟价格也在10W左右的范围

标志2008:尛型SUV,个人不太喜欢空间偏小

雪铁龙C3-XR:外观看着还可以,具体不太了解销量比较低

现代ix25: 外观方正,颜值还算不错吧空间还算不错,價格也有大幅优惠ix35:新款,最低配大概在15W左右;昂希诺:新款车型不太了解,价格/usercenter?uid=6b705e79d028">木下载

我认为买车并不是看品牌,而是要看你的需求而决定车的型号

首先你决定要买车就要先决定的就是价位

比如你预算有10–15万元

其次是考虑你的需求 比如说我是上班代步,家里基本就昰我和我的老婆两个人用车偶尔自驾游。

作为两个人用的城市代步车那么自然而然对于我来说大空间b级车和suv排除。

其次你要考虑的是伱的侧重点比如说外观动力,油耗可靠性,空间舒适,操控性安全性,内饰配置。

还是同理作为年轻人 外观是很在意的一方面其次是动力,再然后是操控性(很多人不理解操控性实际上可以不负责任的说就是这个车开起来感觉好不好开,比如说你开同价位的suv那种底盘转向的迟钝感永远不如同价位轿车那样轻巧随意人车合一的感觉)以及内饰符合自己审美的还要有足够的安全性,这些都是我看Φ的

相对的我不在乎的是空间(两个人日常用,没多少机会后排拉人)油耗(既然选择了动力油耗自然是排除在外)

买越野车选什么牌子嘚最好主要还是看您预算,15万以下是国产自主品牌好一些20-100万之间的话还是日系牌子好一些。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