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10日 星期三
公路车神选谁?3大热门平台测极品15
公路车神选谁?3大热门平台测极品15
2011/4/8 5:30:00
第1页:新特效专业赛道成就极品15代
依稀的还记得第一次玩极品飞车那还是笔者上小学的时候,一晃已经10多年过去了。极品飞车依然保持着每年更新一代的速度,至今已经推出了其第15代作品。虽然从最经典的第9代作品之后,笔者就再也没有尝试过极品飞车系列,而且新的赛车类游戏也层出不穷,但对极品飞车系列的喜感一直没有减少过。在极品飞车第15代推出之后,笔者迫不及待的加入了极品飞车玩家的队列,再次感受了一把飙车瘾。
《极品飞车-变速2》是EA公司推出极品飞车系列的第15代作品,同时也是第十一代作品变速的续作。《极品飞车13:变速2》由EA的DICE和Slightly Mad Studio合作开发,将游戏赛场再一次回归到专业赛道之上。并且首次加入了“头盔视角”功能。令游戏感受更加贴近现实。为了迎合当前最新游戏特效,极品飞车-变速2还首次引入了物理特效,令车辆的碰撞,天气效果更加逼真。
《极品飞车-变速2》采用了新的游戏引擎
《极品飞车-变速2》在游戏性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进。一方面风格再次回归到13代作品的真实职业比赛,抛弃了地下狂飙警车追逐的传统玩法。虽然这一改变当年引起了热议,但从第13代500万份游戏销量来看,职业比赛还是有着不少粉丝欢迎的。另一方面游戏在车辆系统上也进行了升级,增加了不少世界最知名跑车,如帕加尼超级跑车Huayra。想必通过对车辆系统的升级也会吸引不少玩家的眼睛。
极品飞车游戏宣传视频
其实《极品飞车-变速2》最为值得关注的就是游戏画面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据EA官方介绍,为了能够让游戏的拟真程度更高。这款游戏除了在视角上进行升级之外,还加入了诸多视觉和如物理效果。如极限速度下的动态模糊,真实天气效果和车辆损坏或细微碰撞的物理特效等。不过笔者对EA官方的表态比较持怀疑态度。倘若这款游戏仅定位于PC平台上的话,那么游戏则完全可以引入DX11特效来提升玩家的视觉效果。但不幸的是由于这款游戏要在主机平台,暨Xbox360和PS3平台上发布,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游戏的画面质量。要知道主机的性能依然停留在06年/07年的水平上。而计算机早已超越了那个时代。
IGN给《极品飞车-变速2》的评分是8.5分
在游戏的可玩度上,国外专业游戏评级网站IGN对《极品飞车-变速2》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IGN对《极品飞车-变速2》的评分为8.5分。这一分值虽然与一些经典的游戏大作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综合来说也已经相当高了。尤其是游戏画面这一栏中,IGN给出了9分的高分。可见虽然受制于主机平台的机能。《极品飞车-变速2》的画质还是很给力的。
第2页:极品15新特效说的没有看的好
嘴上光说不见实物是不顶用的。我们对《极品飞车-变速2》最高特效下的游戏进行了一些截图。想必通过这些截图您对这款游戏也可以略知一二了。不过在这里笔者需要提醒您的是,如果您看惯了DX10和DX11那种高精细特效的话,那么基本上还是无视掉《极品飞车-变速2》吧。毕竟这还是一款采用DX9C特效制作的游戏,与当前的尘埃2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车辆静止画面细节
新加入的头盔视角
车辆高速行驶动态模糊效果
碰撞眩晕效果
由于API的限制,《极品飞车-变速2》与DX11特效的尘埃2相比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但房子DX9特效游戏中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在游戏运行方面不会对PC机提出过高的硬件要求。从这一点上来看,《极品飞车-变速2》要比其前几代作品好一些。那么PC机与主机平台的画面差距又在哪里呢?Gamesky为我们展示了三大平台的对比画面。
PC画面与两大主机平台对比画面
不知道您对上面的PC平台与主机平台画面细节对比能看出什么。反正笔者看了无数遍也没看出区别。笔者的同事们看到这幅图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到底哪一个才是PC平台的,因为他们也都没有看出差别。所以由此为依据笔者得出结论,《极品飞车-变速2》并没有针对PC平台进行画面细节提升,而是保留了与主机平台一样的画面设置。这也是让人无法分辨谁好谁坏的原因。由于该作仍然基于DX9引擎,比前作并没有质的飞跃,因此对老平台来讲理论上并不会造成太大压力。那么实际情况又当如何呢?让我们通过评测给出***。
第3页:极品15我们用三套平台来测
性能测试的硬件、软件平台状况
● 测试系统硬件环境
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用户了解到极品飞车15多硬件的需求,我们选择了高中低三套不同价位的配置作为参测对象。他们分别是2000元级处理器显卡的酷睿i7 2600搭配GTX560Ti平台,1000元价位处理器显卡的酷睿i5 2300搭配GTX460平台和千元以下最主流价位处理器显卡的速龙II X4 645搭配GTS450平台
注:原本我们的测试加入了HD6790显卡测试,但是无奈无法通过驱动强行关闭垂直同步,因此也就失去了测试的意义,我们不得不将千元以下显卡更换成为了GTS450。
测 试 平 台 硬 件
中央处理器
Core i7 2600
/100MHz*34/8MB
Core i5 2300
/100MHz*28/6MB
AMD Athlon II X4 645
nm/四核
/200MHz*15.5/2MB二级缓存
AMD原厂散热器
For AM2+/AM3
宇瞻 2GB DDR3 1333*2
SPD:PC3-12800 CL9
Intel P67
(Intel P67 Chi et)
微星 890FX-GD70
(AMD 890FX+SB850 Chi et)
NVIDIA GTX560Ti
(GF114 / 1024MB / 核心:822MHz / 显存:4008MHz )
NVIDIA GTX460
(GF104 / 1024MB / 核心:675MHz / 显存:3600MHz )
NVIDIA GTS450
(GF106 / 1024MB / 核心:875 MHz / 显存:4000MHz )
ern Digital 鱼子酱 KS 640G SATA
(640GB / 7200RPM / 16M
/ 30GB NTFS
Topwer TOP-900W
(ATX12V 2.0 / 900W)
SAMSUNG P2450
(24英寸LCD / 1920*1080分辨率)
测试系统的软件环境
操 作 系 统 及 驱 动
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64bit
(中文旗舰版)
主板芯片组
Intel Chi et Device Software for
Windows 7 64bit
(WHQL / 版本号 9.1.1.1014)
显卡驱动
NVIDIA Gefroce for Windows 7 64bit
266.66/266.58_desktop_winvista_64bit_international)
1920*1080_32bit 60Hz
为保证系统平台具有最佳的稳定性,此次硬件评测中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均为正版Microsoft Windows 7授权产品。使用正版Windows 7软件能够获得最好的兼容性以及系统升级更新服务。
用户在体验或购买***正版Windows 7的操作系统时请认准所装系统是否已经获得正版授权许可!未经授权的非正版软件将无法获得包括更新等功能在内的正版Windows 7服务。
各类合成测试软件和直接测速软件都用得分来衡量性能,数值越高越好,以时间计算的几款测试软件则是用时越少越好。
游戏测试帧数记录采用Fra 记录软件,全部测试场景均运行3遍,最终取最高值。
宇瞻 黑豹2代
2GB DDR3 1333内存
*本次测试所使用的内存由宇瞻科技提供。
第4页:游戏当然要用高画质测试
测试画面设置介绍
由于该游戏没有自动运行部分,且没有提供任何Benchmark,为了能够保证测试场景的一致性,我们选用了游戏刚开始的一段场景,仅通过手动运行至车辆撞墙,整个过程不对画面进行任何干预,帧数记录软件为Fra 。测试将分为3个分辨率进行,分别为1920*1200,1680*1050,1366*768三种分辨率。本次测试所有分辨率均为特效全开,关闭全屏抗锯齿,关闭垂直同步。以下为画面设置和场景介绍:
分辨率设置页面
在游戏开始前,首先进行画质设置,从截图中可以看到,我们的测试将所有的特效均打开,关闭全屏抗锯齿与垂直同步。不过需要向您指出的是,本游戏在设置中虽然提供了垂直同步关闭选项,但并不起作用。如果要想通过帧数测试的话,则需要您在显卡驱动中强制关闭垂直同步选项。此外,除了需要从驱动中强行关闭垂直同步选项外,该作的诸多分辨率,如1280*1024仅提供了窗口模式,所以我们本次测试放弃了传统的4:3比例测试,全部换成了16:10和16:9比例分辨率测试。
1280*1024分辨率被强制成为了窗口模式
NVIDIA显卡关闭垂直同步选项
AMD显卡驱动关闭垂直同步选项(A卡无法强行关闭垂直同步)
从以上设置的部分问题来看,《极品飞车-变速2》默认状态下屏蔽了部分设置功能。笔者推断这可能是官方为了防止关闭垂直同步后造成帧数跳跃较大造成画面较卡的问题。但既然提供了关闭垂直同步选项为何还要屏蔽掉该功能实在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第5页:测试场景与脚本如何确定
测试场景介绍
本次测试我们选择是游戏刚开始的第一个场景,考虑到本游戏并没有提供测试脚本,因此我们选择的场景就必须越相近越好,这样可以避免因场景不同而出现分值的差异。此外,游戏的测试视角也选定了最新推出的头盔视角。所有测试采用Fra 进行帧数记录,以平均帧作为成绩标准,最高数值和最低数值本次测试暂不作为成绩。以下为该场景测试截图。
第一场景
画面出现Go提示后开始记录帧数
故意碰撞以增加复杂运算
车辆复位后帧数记录结束
我们测试的场景较为简单,这可以保证测试场景的一致性。为了能够增加复杂画面我们增加了一个碰撞场景。由于本作碰撞画面晃动和模糊特效较多,所以可以模拟到复杂场景的条件了。当然我们这里只作为一个测试参考,与正式的大场面比赛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6页:低分辨率极品15运行如何
● 1366*768分辨率测试
考虑到本游戏没有提供全屏幕1280*1024分辨率的特殊性,我们选择了笔记本电脑主流16:9分辨率1366*768作为低分辨率测试脚本。虽然桌面平台的性能远在笔记本电脑之上,但这一分辨率也算有普遍代表性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1366*768分辨率下各个平台的性能表现。
1366*768分辨率游戏测试
在低分辨率情况下,即便是配置最低的主流级平台也可以保证游戏的绝对流畅。超过60的平均帧可保证游戏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卡的情况。可见普通PC平台玩家运行起极品飞车15来也完全不成问题。
第7页:中等分辨率极品15运行如何
● 1680*1050分辨率测试
1680*1050是主流22寸16:10比例显示器的分辨率,这样的分辨率也最为适合主流平台,接下来我们看一看主流分辨率与主流平台下的性能表现。
1680*1050分辨率游戏测试
在提升至22寸显示器主流分辨率之后,三套平台的帧数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见在提升分辨率之后,高中低三套平台依然可以满足游戏的高画质高分辨率流畅运行。如果您是主流用户的话,完全没有必要对主机进行升级。
第8页:高清分辨率极品15运行如何
● 1920*1080分辨率测试
1920*1080是24寸16:9比例液晶显示器的分辨率,当前这一分辨率的显示器价格已经步入大众价位,而且不少22寸显示器也开始支持这一分辨率,基本上也可以代表主流和高端平台的分辨率了。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在这一分辨率下各个平台的性能表现。
1920*1080分辨率游戏测试
在最后的1920*1080的最高画质下,三套平台的成绩再次出现了小幅下跌。即便是这样,其最终成绩与最低分辨率下的成绩相比也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分之差依然可以忽略不计。可见极品飞车的第15代作品对硬件要求并不算高。这也许真的是拜主机平台所赐吧。
第9页:玩爽极品15硬件要求并不高
● 《极品飞车-变速2》测试结果点评
本次评测脱离了以往的单独评测CPU或者单独评测显卡
的内容,改为了以平台为测试目标。并且加入了当前最热门的高中低三档平台。他们分别代表了高端2000元级处理器/显卡搭配,千元以上级处理器/显卡搭配和千元以下最热门级处理器/显卡搭配。虽然A卡方面因为支持的分辨率和垂直同步无法关闭的原因无法参与到测试当中,但从同级别的产品成绩来看,被迫退出的HD6790运行本代作品也完全不成问题。
总结《极品飞车-变速2》测试可以发现,本代作品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代作品,该游戏对硬件的需求可以说非常低。这也许是受了主机平台性能的限制。但不管怎么说,这对普通游戏玩家来讲是好事。当然其画面并没有提升也成为了广大游戏玩家批评的对象。
《极品飞车-变速2》特效令人有些失望
主流游戏配置推荐
配件名称
配件型号
AMD 速龙II X4 640
盒装自带 主 板
映泰 TA870+
七彩虹 450雷暴鲨 D5 1024M R40
金士顿 2GB DDR3 1333
希捷 1TB SATA2 32M 7200.12/ST310005
明基 G2420HDB
集成 网 卡
集成 光 驱
先锋 DVR-219CHV
自选 机 箱
动力火车 绝尘侠X3
ANTEC VP450P
双飞燕 K4-1005FS有线键鼠套装
套装 合计
倘若您是一名热衷于极品系列的飙车族的话,那么针对这代作品并不需要组建一套配置太好的平台。仅需要挑选当前比较热门的主流产品即可。笔者在这里也为您给出了一套性价比较高的配置,为您装机也可作为参考。
最新资讯 -
最新评论
新闻热搜词
本周十大热门资讯
最新专栏
图文精选
赞助商广告
-- 合作媒体 --大厂代工全新形象 白色新蓝S31评测
一、新蓝S31的外观设计
整机看上去是否有点眼熟?没错,新蓝S31出自于台湾代工大厂华硕之手,而该模具也使用了华硕一个经典的造型设计,因此第一眼看上去如果没有仔细辨认,还以为是抱着华硕的笔记本。不过据闻,即使是华硕自己的笔记本也未能使用上这个模具的白色系列机型,从而使得新蓝S31成就了又一个“独一无二”。
从感观上分析,新蓝S31一改以往笔记本的深色系沉稳格调,采用了纯白面板外观设计,时尚与潮流的气息跃然“机”上,但正因此这样远远看去似乎仍显得有些许单调。为了改善这种单调与枯燥的感觉,新蓝S31的面板加入了独特的IMD(In-Mold Decoration)技术蜂窝状暗纹设计,同并还采用了华硕独有的“晶钻漾彩”技术处理,从而取得了更佳美观度的同时也令机身面拥有更强的抗磨损能力。
蜂窝状暗纹,显得十分精致时尚
另外,为了协调整机的颜色单调感,新蓝S31的B和C两面(屏幕与键盘面)都采用了金属灰深色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合上笔记本是一种简约时尚,而打开上盖以后却又给到我们另一种商务稳重的视觉冲击。
打开屏幕前后,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观感受
新蓝S31屏幕上方设置了一个200万像素的网络摄像头,该摄像头与华硕不少机型一样均支持顺时针240度自由旋转。摄像头两边内置了麦克风,双麦克风组成双拾音阵列,对语音视频会议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通过使用发现,该摄像头效果相当不错,没有出现明显的拖影现象,清晰度也较好,最大可支持1600*1200的分辨率照相。
新蓝S31采用的是普通ABS塑料材质,因此在坚实度方面表现较为一般,尤其是顶盖中心部分记得不要用力按压,也不要放置重物在上面。
新蓝S31的屏幕使用的是无卡扣无缝闭合设计,因此摄像头旋转组件自然成为了开启屏幕的施力点。从使用上看,由于摄像头部分并非固定设计,而且没有进行防磨防滑的特殊处理,因此开启屏幕的时候会显得手感不够好,不够轻松自然。另外转轴做工扎实稳固,阻尼感较强,因此需要双手才能较顺畅的开启屏幕。 摄像头支持240度的顺时针旋转,左腕托上贴有产品优势标签
纯白与深灰结合的经典之作
二、新蓝S31的接口布局
新蓝S31笔记本整机提供了3个USB2.0接口,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布局还算合理。而在接口部分最值得关注的是e-SATA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实现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另外再加上DVD刻录光驱,可以实现更多更便利的数据转移存储方案,满足移动商务和影音娱乐的多领域用户需求。
左侧接口:从左到右分别是VGA接口、USB、音频输入/输出接口、Expre 卡插槽,以及一个多合一读卡器。
左侧接口
右侧接口:包括有DVD刻录光驱、e-SATA接口、1394火线接口,以及重叠式的两个USB接口。重叠式USB接口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同时需要接入两个USB设备的话,有可能遇到只容纳得下一个设备的尴尬局面。
右侧接口
前端与后部接口
机身前端由没有设置任何接口,所有空间基本上被扬声器的网状面所覆盖,显得影音感十足。而在后端,左侧是RJ11***线接口和RJ45网卡接口,右侧则是电源接口和硬件锁孔,而中间的区域则全部被突出的电池所占据。
接口一览
USB 2.0
IEEE1394a
SD/MS/MS PRO/XD/MMC
VGA输出
DVI输出
Expre 卡槽
S-Video
Mic插孔
Line In插孔
二、新蓝S31的接口布局
新蓝S31笔记本整机提供了3个USB2.0接口,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布局还算合理。而在接口部分最值得关注的是e-SATA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实现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另外再加上DVD刻录光驱,可以实现更多更便利的数据转移存储方案,满足移动商务和影音娱乐的多领域用户需求。
左侧接口:从左到右分别是VGA接口、USB、音频输入/输出接口、Expre 卡插槽,以及一个多合一读卡器。
左侧接口
右侧接口:包括有DVD刻录光驱、e-SATA接口、1394火线接口,以及重叠式的两个USB接口。重叠式USB接口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同时需要接入两个USB设备的话,有可能遇到只容纳得下一个设备的尴尬局面。
右侧接口
前端与后部接口
机身前端由没有设置任何接口,所有空间基本上被扬声器的网状面所覆盖,显得影音感十足。而在后端,左侧是RJ11***线接口和RJ45网卡接口,右侧则是电源接口和硬件锁孔,而中间的区域则全部被突出的电池所占据。
接口一览
USB 2.0
IEEE1394a
SD/MS/MS PRO/XD/MMC
VGA输出
DVI输出
Expre 卡槽
S-Video
Mic插孔
Line In插孔
二、新蓝S31的接口布局
新蓝S31笔记本整机提供了3个USB2.0接口,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布局还算合理。而在接口部分最值得关注的是e-SATA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实现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另外再加上DVD刻录光驱,可以实现更多更便利的数据转移存储方案,满足移动商务和影音娱乐的多领域用户需求。
左侧接口:从左到右分别是VGA接口、USB、音频输入/输出接口、Expre 卡插槽,以及一个多合一读卡器。
左侧接口
右侧接口:包括有DVD刻录光驱、e-SATA接口、1394火线接口,以及重叠式的两个USB接口。重叠式USB接口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同时需要接入两个USB设备的话,有可能遇到只容纳得下一个设备的尴尬局面。
右侧接口
前端与后部接口
机身前端由没有设置任何接口,所有空间基本上被扬声器的网状面所覆盖,显得影音感十足。而在后端,左侧是RJ11***线接口和RJ45网卡接口,右侧则是电源接口和硬件锁孔,而中间的区域则全部被突出的电池所占据。
接口一览
USB 2.0
IEEE1394a
SD/MS/MS PRO/XD/MMC
VGA输出
DVI输出
Expre 卡槽
S-Video
Mic插孔
Line In插孔
三、新蓝S31的使用体验
快捷键及状态指示灯
新蓝S31并没有设置过多的快捷键,整机上下仅三个,分别是键盘左上角的能源管理功能键和无线开关,还有右上角电源开关。
指示灯主要分布在掌托左下方,从左到右分别是电源、充电、蓝牙、无线、硬盘、以及大小写字母锁定,灯光呈蓝色但不算非常耀眼,不会对操作及视觉感观造成影响。不过在正常使用笔记本过程中,此位置容易被左手腕遮挡住,刚开始使用时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三个快捷键
指示灯 状态指示灯一览
电池充电
无线网络
硬盘运转状态
Ca Lock
键盘和触摸板
键盘仍然沿用了华硕常用的标准键盘,按键硬度适中,回弹力控制也较为到位,按键与底部的结合十分紧密,因而在敲击过程中噪音控制得十分良好。整体来说,新蓝S31的键盘操作舒适度良好。
新蓝S31的触摸板采用了无缝设计,触摸区域呈凹陷式设计并与周边形成一定的落差,以给人较明显的操作区域盲按识别感。这种无缝式设计的一大好处就是不会容纳污垢,易于清洗和保养。从使用上看,该触摸板由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磨砂处理,手感较好,反应也十分灵敏迅速。
下方两个辅助键采用了金属拉丝设计,十分漂亮。按键键程较短,弹力适中,按下时会发出清脆的咔哒声,整体操作感同样较为满意。
两个按键中间夹着的指纹识别器也是新蓝S31的一大亮点和功能优势。通过该指纹识别器,只要将手指轻轻划过,无需输入密码即可访问登陆Windows,系统级数据保护等,拥有着较高的商务安全保护能力,值得表扬。
指纹识别器也是新蓝S31的一大优势竞争力
影音效果
新蓝S31采用的是13.3英寸的镜面宽屏液晶显示器,标准分辨率为1280×800。从实际使用中看,该屏幕在亮度和色彩艳丽度方面表现得较为到位,亮度还支持7级调节。不过灰阶测试中有8个暗格看不清楚,灰阶表达能力一般。总的来说,新蓝S31的屏幕整体显示效果中规中矩。
音响方面,由于两个扬声器设置在机身前端并向下倾斜,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声场更贴近人耳同时不至于过于刺耳;另外从下图可以看到,两个扬声器均采用了较大的喇叭。实际使用中,该喇叭声音洪亮,音质清晰,低音效果也明显比其它同类机型要出色不少,如果能够再在机器底部加个低音炮,相信就更加完美了。
前置式立体扬声器
“低音味”十足的喇叭
散热及噪音控制
新蓝S31的散热主要集中在键盘左半边,该区域键盘下方是CPU、显卡以及南北桥的盘踞地,另外掌托部分下方则是Expre Card及读卡器集成模块。与左侧相比,键盘面右边区域显得十分凉爽,该区域下面是硬盘与光驱的所在地,从这也可以看出硬盘的散热控制得十分到位。底部散热情况与键盘面相近,但都控制得比较到位。总的来说,新蓝S31的散热控制还算比较理想。
噪音方面控制得也比较理想,主要的噪音源散热风扇和光驱都没有太大的不足表现,算是中规中矩吧。
底部一开就是一大块,里面的设计一览无遗
一根大铜管连接CPU,另一根连接8400MG显卡和南桥芯片
四、新蓝S31的硬件配置
我们测试的这台S31具体型号是新蓝S31 70(750),除了采用目前主流的Core 2 Duo T7250处理器以外,还配置了4GB超大容量内存,这也是继上次新蓝S5050之后的又一款笔记本的内存能够达到如此高的配置,整机性能表现让人期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测试采用的操作系统是32位Vista系统,因此仅能识别出3GB的内存。
其它方面,采用NVIDIA GeForce 8400M G,游戏方面应该可以有不错的体验,而可240度旋转的200万像素摄像头则令视频会议和娱乐再添姿彩。无线网络方面,内置了Intel PRO/Wirele 3945ABG和蓝牙2.0+EDR,能够满足特殊用户的需求。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新蓝S31 70(750)并没有标配Window vista操作系统,只附送了LINUX光盘,且需要自行***。
新蓝S31 70(750)基本硬件配置表
Intel Core 2 Duo
@2.0GHz
2MB L2 Cache
前端总线
800MHz FSB
主芯片组
Intel PM965+ICH8M
DDR2内存,667MHz
NVIDIA GeForce
8400M G
独立显存256 MB
奇美 13.1 "宽屏镜面液晶显示器
WXGA(1280×800)分辨率
Realtek ALC883 HD Audio
像素摄像头
希捷160GB(5400转 SATA接口 8MB缓存)
型号:ST9160821AS
DVD Super Multi刻录机
无线网络
Intel PRO/Wirele 3945ABG
Bluetooth 2.0+EDR
Marvell Yukon 88E8056千兆网卡
Motorola SM56 Data Fax Modem
六芯11.1V 5200mAh锂电池
2.179Kg(含标准电池)
旅行重量:2.6885Kg,电池重量:335g
1月份价格
12888元
预装系统
LINUX(附送光盘,未预装)
售后服务 3945ABG无线网卡,另一个PCI插槽可供以后升级 2条2GB内存组成4GB双通道,硬盘则来自希捷
2.179Kg(含标准电池) 旅行重量:2.6885Kg,电池重量:335g
五、新蓝S31的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整机/电池续航
先关注一下电池续航能力,新蓝S31使用的是六芯11.1V 5200mAh锂电池,比同类13寸机型常用的4800mAh的容量更大一点。但从测试成绩来看,常规生产力应用仅能维持114分钟,还不到两个小时,这对于13寸移动便携笔记本来说续航能力显得相当不足;而DVD播放则支持93分钟,尚未能看完一部正常的DVD大片。总的来说,新蓝S31的电池续航能力偏弱。凭借着高主频CPU和4GB双通道内存的高配置,新蓝S31在此环节测试中整机性能得分170分,相当不错。
PCMark05测试中,依然能够看到T7250的出色性能表现,超过5000分的成绩显然要比T7100高出一个等级,不过4GB内存(仅识别3GB)的表现却没有给人带来太多的惊喜,表现平平。另外,NVIDIA GeForce 8400M G独立显卡的表现也相比同类显卡稍弱一点,详细原因将在下面显卡及游戏测试环节揭晓。
性能测试
新蓝S31
MobileMark2007
整体性能
电池续航时间
114分钟
MobileMark2007
DVD视频测试
DVD播放时间
PCMark05
SYSMark2007
E-Learning
VideoCreation
Productivity
Preview Rating
Vista测试最低成绩仍在桌面图形上,仅为3.2分,这一成绩仅相当于普通X3100集成显卡。看来8400M G独显确实并不尽如人意。
性能测试:CPU/内存/硬盘
关于T7250的测试,我们在之前的
文章里已经有详细测试,不妨去首先了解一下。
新蓝S31所采用的Intel Core 2 Duo T7250拥有2GHz核心频率,2MB二级缓存,以及800MHz前端总线频率。稍作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该处理器的定位应该是处于T7100与T7300之间,同时又与T7200和T5750十分相近,那么这些处理器的性能差距会有多大呢?
二级缓存
前端总线
所属平台
Santa Rosa
Santa Rosa
Santa Rosa
Napa Refresh
处理器接口
Socket P
Socket P
Socket P
Socket M
Super π测试中,T7250的1M运算时间为28.408S,处于T7100与T7300之间。而从Sisoft Sandra测试中我们同样看到,新蓝S31所使用的T7250运算性能与多媒体处理性能都直逼T7300,相当强悍。总的看来,新蓝S31凭借着T7250的出色表现,将在核心性能上对其它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各类商务、设计以及游戏等提供坚实的性能基础。
Super π测试
新蓝S31(T7250)
运算位数
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
使用时间
28.408S
30.311S
24.149S
25.765s
Sisoft Sandra 2008 测试
新蓝S31(T7250)
(T7100)
(T7300)
(T7200)
Proce or Arithmetic
Dhrystone ALU(MIPS)
Whetstone iSSE3(MIPS)
Proce or Multi-Media
Multi-Media Int x8 iSSSE3(iit/s)
Multi-Media Float x4 iSSE2(fit/s)
Sisoft Sandra 2008 测试
新蓝S31(T7250)
Memory Bandwidth
Int iSSE2(MB/S)
Float iSSE2(MB/S)
File Systems BenchMark
Random Acce Time
File Systems
硬盘表现相对较为出众,尤其是突发传输速率超过了100MB/秒,这在同类硬盘中是十分少见的,同时其CPU占用率也较小,有利于节省整机资源,降低能耗。
不错的硬盘测试成绩
性能测试:显卡/游戏
新蓝S31采用的NVIDIA GeForce 8400M G独立显卡采用G86M显示颗粒,从EVEREST上看,其拥有256MB独立显示内存,核心频率为432MHz,内存真实频率为399MHz,从这些参考上看该显卡处于同类显卡的主流位置。不过其仅采用64位显存位宽,估计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显卡的最高性能发挥。
EVEREST查看显卡信息
在4GB VISTA系统下,最高共享到1535MB显存
从3DMark06测试成绩看来,新蓝S31借助T7250的高主频优势,使得8400M G显卡在显存位宽较低的情况下仍能拿到1221的总分,居于同类8400M G显卡的中等水平,十分难得。游戏方面,极品飞车11在默认较高特效设置下实现了
超过25帧的表现,运行过程十分流畅,没有明显的卡帧现象,较为满意。而在COMPANY OF HEROES测试中,开启较低特效的话也能使游戏跑出超过30帧的成绩。总的来说,新蓝S31的8400M G独立显卡在强悍CPU的辅助之下有着让人满意的性能表现,可以满足相当一部分大型3D游戏的顺畅运行。
3D显示性能测试
新蓝S31
新蓝S5050
测试条件
1024×768
1024×768
HDR/SM3.0
游戏性能测试
极品飞车11
COMPANY OF HEROES
.5 FPS(高特效)
FPS(低特效)
默认可以开到DX10高特效,相当难得
开低特效再试一下
六、PConline评测室总结
总的来说,新蓝S31不仅在外观设计上给人们眼前一亮的视觉感观冲击,同时在操作体验上也给用户一份较满意的答卷;另一方面,新蓝S31不仅拥有着较可观的基本硬件配置,同时还在功能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蓝牙、指纹、摄像头、e-SATA接口、DVD刻录光驱等等,这些都能够给多领域用户带来非常实用的价值。而对于游戏玩家,新蓝S31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蓝很有可能将凭借着S31这款转型机型的推进,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而新蓝S31也将成为接下来几个月内笔记本市场上的一款热门经典之作。
1,配置强悍,功能丰富实用;
2,采用全新模具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3,拥有较为不错的操作体验和影音效果。
1,没有预装Windows Vista系统;
2,价格暂时偏高,性价比不够突出。
关于新蓝
=this.scrollHeight?'81px':this.scrollHeight+'px');"> 特色栏目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gt gt 英特尔高品质主板!网友真实试用感受
出处:pconline
[2008-09-27 09:25:00]
责任编辑:
fanjunhui
品质和性能的优越
时代新宠稳定高效的主板
信任源自品质
高清视觉盛宴
超凡稳定,严守原厂设计规范
凌驾一切的稳定与内涵
导 读 英特尔高品质主板!网友真实试用感受
《英特尔“4”系列原装主板点评 2 》+信任源自品质
作者:PConline论坛——股必赢
一、 英特尔“4”系列原装主板的型号
截止目前,英特尔“4”系列共发布了P43、P45两个芯片的5款产品,分别是:P43系列的DP43TF、DG43NB和P45系列的DP45SG、DG45FC、 DG45ID。本次我将点评P45系列DG45ID。
二、DG45ID产品介绍
1、P45系列的DG45ID主板的卖点
P45系列的DG45ID主板是一款采用 micro-ATX 外形构建的英特尔® 台式机主板。这款主板采用集成 HDMI 显示输出并在高清回放时具备硬件加速解码功能,可提供高品质的家庭娱乐体验。支持英特尔® 酷睿™2 四核处理器并配备了高达 1333 MHz 的 FSB。尤其值得推荐的是英特尔® 台式机主板 DG45ID 支持杜比家庭影院并通过了 Microsoft Window Vista Premium WHQL 认证。
2、特性与优势
Intel DG45ID主板关键亮点展示:
Intel DG45ID主板
intel DG45ID主板采用mATX小板板型设计,它基于intel G45+ICH10R芯片组,支持最高1333Mhz FSB LGA775处理器,支持双通道DDR2 800Mhz内存,内置X4500HD显示核心,支持Clear Video技术。作为一块Intel原厂主板,DG45ID保持了一贯豪华用料的作风,主板采用了大量日系日本化工和红宝石电容,并经过工厂严格检测。
从Intel最新的28'08版本RoadMap来看,G45芯片组推出后将会取代原来G35芯片市场,处于主流位置。而G35则会渐渐推出intel的产品线。我们熟悉的P45将会取代P35,处于主流市场的最顶端,而G43和P43则介于主流市场和入门级市场之间。除了G45和G43外,intel还将在第四季度推出入门级的G41整合芯片组,但从产品的定位来看,采ICH7南桥的这款产品无法撼动G45的主流定位。再考虑到“4”系列芯片组将是intel LGA 775平台最后一代产品的关系,G45将是LGA 1366平台前最重要的整合芯片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G45芯片组规格图:除了支持1333Mhz FSB和DDR3 1333Mhz内存外,最吸引我们的还是“Full Hardware HD Decode H.264/VC-1/MPEG-2”,也就是全硬解解码H.264/VC-1/MPEG-2编码的高清电影。此外,G45芯片组还是intel首款能够同时支持HDMI、Di layPort输出,并支持HDPC保护协议的整合芯片组。但值得注意的是G45支持DVI、HDMI、Di layPort输出,但并不支持传统的VGA输出,仍使用老接口显示器的用户必须通过转接头实现二者兼容。
G45与G43和G41相比,虽然他们均整合DX10显示核心,但G45是唯一一款支持全硬解解码的芯片组,显示核心名称也改为X4500 HD,而G43、G41虽然也整合X4500核心,但却少了“HD”。此外,三款芯片组均支持HDPC/P***P,并通过Visita Premium LOGO认证。差别方面,G45和G43均支持HDMI、DVI和Di lay Port输出、而入门级的G41则仅支持DVI和Di lay Port输出,缺乏对HDMI的支持。同时值得关注的是G45和G43均支持PCI-E 2.0规格,而G41则仅支持PCI-E 1.1规格。内存插槽方面,三者均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但G43和G41则仅能为每通道提供一条内存插槽,也就是说G43和G41主板仅提供两条内存插槽,而G45则可以提供四条内存插槽。最后需要说明的是G45芯片组支持蓝光高清回放,在规格上和AMD平台的780G、Geforce 8200相当。
G45同样整合了DDR2与DDR3的内存控制器,支持Flex Memory Dual Cha el的内存配置功能,最高可支持DDR2-800及DDR3-1333的规格,提供高达12.8GB/s及23.1GB/s的内存带宽;容量方面,G45的DDR2内存控制器最高支持16GB容量。
G45提升至PCI-Expre 2.0规格,带宽由上代2.5GT/ er Link提升至5GT/ er Link,整体带宽提升至16GB/s(双向带宽总和)。
南桥方面。
G45同样会配备新一代ICH10的南桥芯片,相比起上一代的ICH9系列南桥,ICH10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动,保持6个PCI-E Lanes以及4个传统PCI通道。而USB方面,同样拥有12个USB 2.0接口,但改用了2组EHCI控制器,并支持USB Port Disable功能,SATA Port则加入Port disable功能,更加入了全新的Wake Events功能。
伴随着intel新一代4系列的芯片组发布,作为Intel新一代准入门级的整合芯片组,G45的规格配置备受关注,intel在新一代的G45整合图形芯片组中加入了全新架构的GMA X4500系列图形核心,无论在性能还是在功能规格上均有了较大的更新。具备HD1080p的硬件解码功能,并整合第五代图形核心GMA X4500。其中G45与G43的规格较为类是,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图形核心的工作频率与支持硬件解码功能的差异上。G45芯片组整合的图形核心为Graphic Media Accelerator(GMA)X4500HD,支持Direct X10、Shader Model 4.0及OpenGL 2.0规格,是Intel第五代的整合图形核心产品。
GMA X4500HD采用Unified Shader设计,每一组Executio Units均可执行Vertex、Geometry及Pixel Shader指令,与上代GMA X3500相比,主要改良了Thread Di atch单元的排序效率,Execute Unit改良Multi-Threaded执行能力以减少高频率下运算延滞时间,同时支持更长的Shader指令。
此外, GMA X4500HD亦改良了Texutre Sampler及Pixel Operatio 单元,支持所有种类的Sampler Filtering包括以往GMA绘图核心所不支持的Dynamic Anisotropic Filtering,并加入16bit UNORM Blending,而32bit Fixed Trillinear Filtering及16bit Float Filtering效能比上代提升翻倍。在Executio Unit数目方面,GMA X4500HD由上代的8组提升至10组,成为效能显注提升的重要因素。共享内存方面,支持DVMT(Dynamically Allocated Video Memory)技术,不需要固定占有系统内存,令记体应用更具弹性,GMA X4500HD提高了DVMT最高可占用内存容量,最高可存取容量由上代384MB提升至超过512MB。
以往Intel在次一级的IGP芯片中,Vertex Shader部份会被规限只能采用Software模式,只能由CPU作运算,造成效能差别与顶级型号作出区间。但新一代G45芯片组却拥有完整的图形核心,GMA X4500HD核心频率为800MHz 。
另外新一代整合芯片组值得关注的焦点在于显示输出接口方面,G45提供了一组Analog模拟及两组Digital数字输出的支持,并支持双独立显示输出,不再需要额外的芯片。Digital输出方面原生支持DVI、HDMI及Di layPort输出配置,并已把HDCP Key已内建于芯片组中,并不需要额外芯片。
但值得注意的是,G45的Digital显示输出是采用Di layPort规格,如果主板厂商需要整合提供DVI及HDMI的输出方案,则需加入一颗Level Shifter电压调整芯片,把输出讯号转化为DVI及HDMI作用的电压标准,Level Shifter芯片成本大约为1美元左右。
三、DG45ID的性能测试 鉴于性能比较弱的原因,我们在常规评测项目中仅加入3DMark、3DMark Vantage评测项目,此时采用的CPU为45nm中最低端的E7200双核处理器。而高清视频回放是本次评测重点,我们选用了三部分辨率为1920×1080的高清电影,分别采用H.264、VC-1和MPEG-2编码,我们可以对比G45主板播放三种编码片源的情况,此时我们采用最低端的赛扬420单核处理器。
在intel G45主板BIOS中,我们发现了IGD DVMT Memory和IGD Aperture Size两个选项。其中“IGD DVMT Memory”意为“Dynamic Video Memory Technology”,即动态显存技术,它和ATI的Hyper Memory、nVIDIA的Tubor Cache技术相似。这里我们设置为默认的128M,即系统最大会调用128M内存作为显存之用。
在IGD Aperture Size(缝隙尺寸)选项上,我们选择默认的256M。
在看评测前,我们先来看看最新的GPU-Z截图。或许是驱动还没完善的原因,我们在最新的0.2.5版本GPU-Z中无法确定G45芯片组的具体规格,仅仅能看到此时系统划分了32M内存作为显存。
3DMark Vantage及06评测对比
新的3DMark测试工具——3DMark Vantage并没有提供对显卡DirectX 9性能的测试部分,因为FutureMark认为,作为DirectX 9.0C的测试工具,3DMark 2006就已经很好的反映显卡的DirectX 9性能,因此3DMark Vantage是一款完全针对DirectX 10开发的测试软件,用户也需要***支持DirectX 10的Window Vista才能运行,看来Window XP和DirectX 9显卡用户是和这款3D测试工具无缘了。
3DMark Vantage主要包括了Graphic Test和CPU Test两个测试部分,它们各自带有两个测试场景,其中Graphic Test包括Jane Nash、New Calico,主要针对显卡的3D图形渲染性能。而CPU Test就包括AI和Physics两个部分,分别测试处理器的AI运算和物理加速性能,在现在的游戏发展中,除了图形3D性能以外AI和物理运算都是游戏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在新的3DMark中对这四项目都进行了测试,无疑更能反映整个平台的游戏性能。
图1-19主要分了四个测试项目 图1-20 G45主板获得了E 962分
在3DMark Vantage的评测中,G45主板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接近1000分的高分,虽然它和我们熟悉的780G、Geforce 8200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相比于G35的成绩,G45已经领先了67%。 G45主板领先G35为379分,领先幅度为67% 。
虽然3D MARK 06考察的是显卡的DX9.0C成绩,但对于入门级整合显卡来说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在3D MARK 06的评测中,G45依然领先G35,幅度为约17%。
2、高清播放评测之H.264 1080P
从intel的官方语来说,G45是首款,也是G35、G43、G45、G41中唯一一款能100%硬解H.264、VC-1和MPEG-2三大高清格式的芯片组,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们把处理器换成最低端的赛扬420,播放的片源为《X-Men:The Last Stand X战警3》,它采用H.264编码,解释度为1080P,保留了无损的4.5M码率的DTS-HD Master Lo le Audio音轨。我们采用了其中第五张碟的狼人大战凤凰的高特效场景来完成本次的对比评测。
在播放H.264高清电影时,我们成功开启100%硬件解码。赛扬420处理器占用率在多数时间均维持在20%以下。要知道这对于一款最低端的入门级处理器并运行Visita系统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四、对DG45ID的性能的总结
如果要和AMD平台的780G、MCP78相比,intel的G45显然只能算DX10平台的“初哥”。但相比于“第一代”DX10的G35芯片组,G45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其中在比较权威的3D Mark Vantage中领先前者接近70%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外,高清播放方面,G45对高清硬解也较G35有了明显的提升。在《intel也玩DX10!七彩虹G35主板性能/高清评测》(
)一文中我们发现G35主板无论对H.264、VC-1还是MPEG-2高清均无法实现硬解,但目前G45已经能实现对H.264全程硬解码,随着驱动和BIOS的完善,相信硬解VC-1和MPEG-2也指日可待。
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G45主板的上市价格不可能低于目前780G、Geforce8200主板的价格,因此如果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相信还是选择AMD平台较为合适。但G45的出现无疑给喜欢酷睿平台用户一个DX10整合解决方案,并对将来intel进入图形领域提供了试金石作用,意义非凡。
文 章 导 航 条
[3] 今日论坛热贴推荐
更多相关搜索: 相关
文章 ·
[2008-09-10]
[2008-06-24]
[2008-06-24]
[2008-06-24]
[2008-06-24]
[2008-06-24]
[2008-06-24]
[2008-05-06] 栏目导航
硬件新闻
硬件评测
硬件新闻
硬件评测
//menut
热点专题
精彩回放
栏目焦点
网站群热点
| ┊ ┊ ┊ ┊ ICP证粤B2-20040647
技术支持与报障:su ort@pconline.com.cn
020-87568837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
本网站简体、繁体两种版本,以简体版为准
PConlin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