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因爱发光
( Thu, 14 Jan 2010 09:10:28 +0800 )
Description: PC电源是将交流电能量转换成直流电能量并供应给主机配件的设备。具体地说,电源将一路220V(或110V等)、50Hz(或60Hz)交流电转换为+12V、+5V、+3.3V以及-12V、+5V 多路直流,输出给配件。这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存在损耗,衡量损耗的一个指标就是转换效率。
转换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其中损耗的部分电能,
大部分以热量形式发散出去,发热量越低,转换效率就更高
准确地讲,转换效率是电源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或者具体地讲,是各组直流输出功率之和与输入有功功率的比值。理想状况下电源可以将全部的交流电能量转化为直流输出而不存在耗散,然而实际上开关电源仍然存在着相当可观的损耗,因而转换效率便成为了衡量开关电源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为效率不理想,用户使用电脑时要付出无谓的电费,比如平时运转功率为200W的一套配件,如果电源运行的效率为75%,用户不但要为配件消耗的200W电力掏钱,还要再为电源自身耗散的67W额外电力掏钱,这是很大的比例了。
追求高效率电源有哪些意义呢?
1、节约能源同时节省电费,既保护环境也降低了使用成本。对于平时运行功耗200W的配置而言,典型负载转换效率从75%上升到85%,可以减少31W的无谓损耗。
2、降低电源的发热,有助于构建静音主机。开关电源耗散的功率,小功率下在50W量级,大功率下可达150W或更高,实际上是机箱内一个可以和CPU、显卡比拟的大热源,电源散热风扇的转速与风量也是可以和高端CPU散热器相比的。要让电源风扇运行在较低转速下而保证稳定,就需要电源的效率达到一定水准。
关于效率方面,Intel发布的桌上型电脑电源设计指南(简称PSDG)对转换效率作了强制要求和建议要求,强制要求是转换效率在20%、50%、100%的输出下分别不低于65%、72%、70%(老实说,等于没有要求),而建议要求是以上三种输出下均不低于80%且功率因数(PF)值不低于0.9,即网友们经常听到的80Plus标准。
转换效率与额定功率
在电源轻载、典型、满载三个点的效率当中,哪个比较重要,比较值得参考呢?
就实际运行时的输出功率来讲,绝大部分单CPU、单显卡的家用机器都集中在100W到250W这个区间。这个功耗对于400~600W电源属于轻载到典型负载的范围,对于600W以上电源而言就属于轻载了。对于300W电源通常带功耗不超过200W的配置,运行功率也属于轻载到典型负载的范围。因此轻载和典型负载效率,也就是效率曲线的左半段,是我们最应当关注的。一般来讲典型负载体现了整机全速运行时的电源效率,而轻载体现了普通应用时的电源效率。
对于CPU、显卡功耗较高,如使用两张顶级显卡和四核心CPU的游戏型主机而言,闲置没有Hybrid Power、Power Play等节能技术的话功耗大概在200W左右,全速下的功耗可以达到300W以上至400W左右的水平。而这样的主机通常搭配650W以上的大功率电源。因而和实际使用关系密切的仍然主要是典型负载到轻载段的效率。对于这样的用户我们也建议多关注一下CPU、主板、显卡的轻载节能技术,尽量减少闲置时的无谓损耗。
实际上出于寿命考虑,我们不会让电源运行在接近满负载的状态下,因此满载效率值对实际使用的影响是有限的。然而一款电源的满载效率可以反映出其器件在大功率下的性能水平,而满载下效率两三个百分点的差距就意味着数十瓦的损耗差别(比如650W输出下,80%与83%的发热相差多少瓦,请读者自行计算)。
HTPC用户和一些静音爱好者可能会选择MoDT平台或低电压CPU组成功耗非常低的配置,主机功耗在50~100W的区间。这样的用户可能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区间即便对300W电源而言也属于很轻的负载,在轻载下电源的效率往往不是很好,呈陡峭的效率曲线。对此我认为,50~100W区间里数瓦的损耗之差就意味着5到10个百分点的效率差别,用户可以更多关注损耗的瓦数而不要对百分比数值过多在意。同样是80Plus电源在这个超轻载区间里的效率表现也有明显差异,用户在读测试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点。第二个问题是电源在很轻的负载下有时会出现启动问题,也可以视为兼容性问题的一种,对此就需要用户关心一下自己青睐的型号有没有这方面问题的反馈了。
开关电源内部的损耗主要包括功率晶体元件损耗和磁性元件损耗,而晶体损耗包括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两部分。此外为了帮助启动或改善轻载工作状态加入的电阻性假负载也会在轻载下造成损耗。影响开关电源转换效率的就是这些损耗因素。轻载效率偏低原因主要是开关损耗占总损耗比重较大,且整流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在温度较低时会高一些,其它一些电路的静态功耗在轻载下占总损耗的比重也较大,大功率电源轻载下的假负载有时也会在损耗中占有相当比重(几W就可能降低数个百分点);重载下效率下降的原因是整流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开关管的导通内阻都随电流增加而增加。因而一般效率曲线呈现为在30~50%的某典型负载处最高,轻载效率偏低,从典型负载到满载效率逐渐下降的“中间高两头低”曲线。
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
哪些因素影响到相同瓦数下的转换效率呢?
1、电源输入电压较高的时候转换效率会高一些,配备主动PFC的机种会更明显,输入电压220V比110V的转换效率要高出大约三个百分点,原因主要和铜损以及开关管导通损耗有关。
2、温度低的时候转换效率会比温度高的时候要好,原因主要是半导体器件的性质,开关管(MOSFET)的导通内阻随温度线性增长。
3、交叉负载偏重+5V和+3.3V时效率会差一些。+5V和+3.3V如果用二极管整流的话本身整流效率就要比12V整流低,电流又比较大,交叉负载下损耗就会比相同功率加在12V输出上要高出不少。对于5V和3.3V用DC-DC的方案,二次转换也要带来额外的损耗,也会导致效率下降,只是会比普通二极管整流损耗小一些。
PC电源一般有半桥式、单端正激、双管正激等拓扑,还有同步整流技术、DC-DC VRM以及有源箝位拓扑、谐振拓扑等用于改善二次侧整流或开关部分的效率。半桥拓扑的电源使用晶体管(BJT)作为开关,导通损耗较大,因而效率很难做到80%,一般来讲最好水平略高于75%(但也有小功率80Plus机种);单端正激用于小功率电源,双管正激常见于400W~1000W+的电源产品,市面上大部分80Plus电源都是基于单端正激或双管正激拓扑。为了提高次级整流的效率,次级可以使用同步整流(如过80Plus的航嘉多核R80)或由DC-DC VRM产生+5V、+3.3V输出(如银欣ST85ZF和ZU1200M、Antec Signature、酷冷CWP)。有源箝位或移相全桥ZVS拓扑也逐渐出现在电源产品中(航嘉磐石800、Zi y Serene、银欣ST85ZF和ZU1200M)。
下面给出几个关键概念的定义:
视在功率:视在功率是交流电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由于开关电源作为负载呈容性,一般情况下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基波并不同相,因而视在功率并不能反映电源每个周期从电网输入的净能量,而是包含了作为能量净输入的有功功率和体现能量在电网、电源之间往复流动的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在谈论到PC电源时这个概念就是输入功率。有功功率等于电压基波有效值乘以电流基波有效值再乘以功率因数。电源输入的有功功率是电源从电网真正取得的能量,或者说整个主机包含电源在内“烧掉”的能量。家庭电表测量的是用电器本身消耗的能量,是有功功率计。网站用海韵Power Angel等功率分析仪测得整台主机的功率,也是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而且在定义上一直争论较多。由于无功功率不涉及转换效率的计算,这里就不赘述了。
输出功率:电源的输出功率就是电源提供给各个用电配件的直流电的总功率,数值上等于一个时刻各组直流输出的电压值与输出电流值乘积的总和。比如一台电脑的CPU、内存、硬盘、显卡、光驱、外设、风扇等设备从电源取得的总功率为200W,那么电源此时的输出功率就是200W。我们谈论需要多少瓦的电源指的是这台电源的输出功率需要能够达到多大,而不是这台电源在输入端测得的输入有功功率需要达到多大,注意和前面提到用Power Angel等仪器测得的整机消耗功率(输入功率)。
额定功率:额定功率指的是50度环境温度下电源持续输出能达到的输出功率最大值(一些厂商以40度或45度作为基准)。通俗地可以理解为电源输出功率在封闭机箱温度下的持续工作安全上限,所谓“安全”可以理解为各路输出电压值和纹波在规定范围内(即输出合格)、各元件温升在安规限制内。因为机箱内温度一般要高于25度左右的室温,达到40度以上并不是难事,所以考察持续输出时需要以40度以上作为基准,而25度和40~50度环境温度下电源的工作状态差别还是不小的。“额定”这个单词一般翻译为Rated,但国外及台湾大厂对应额定功率的概念一般被称为“最大功率”或“最大输出功率”,即Max Output Power,对此我们只能评价为“名词之争也许具有中国特色”吧。对于额定功率的理解要抓住“50度”、“最大持续输出”的本质,名词是其次了。
“最大功率”:这是一个被滥用的名词。一些正规厂商以最大功率对应额定功率的概念,一些厂商的“最大功率”则表示25度环境温度下电源可以持续输出的稍高于额定功率一些的功率(高出30~50W)。对于第二种情况,区分“最大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键点就在于环境温度的严苛与否。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最大功率实际上与持续输出没什么关系,可能是电源某个瞬时能够到的峰值输出,或者干脆就是厂商随便写上去的一个数字,也就是虚标,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数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不要让你的配置真正消耗这个功率,否则对配件和电源都存在威胁。
峰值功率:峰值功率一般表示电源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能输出的最大功率,基本上是这台电源的极限值。Intel在PSDG文档中的定义是“持续不超过17秒,且1分钟内出现不超过一次”。从寿命的角度考虑,电源器件的参数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需要降档使用,即留出一定空间。另外电源也确实可以输出超出能力范围一截的功率,但此时输出电压和纹波波形可能已经超标,或者元件的温升已经超过了安全范围,这就是峰值功率高于额定功率一定范围的原因。峰值功率是我们无需关心的数字,然而厂商似乎对这个数字极为热衷,虚标恶习屡禁不止。峰值功率真正发挥作用主要是针对硬盘较多的配置。硬盘在启动的短时间内,盘片加速旋转需要的功率比平时运转的功率要高出一倍左右,如果有很多硬盘同时启动,按照每块硬盘平时功耗为10W计算,就需要额外的数十瓦在短时间内输出。SATA2标准集合引入了硬盘交错启动的功能,就可以减少这类主机启动时需要的功率。 ( Thu, 14 Jan 2010 09:07:25 +0800 )
Description: 1、80PLUS标准如下表: 2、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电源在转换效率上都仅仅在70%到75%之间,我们以平均72%计算。 举例1:电源额定功率为500W,负载效率为50%的情况下,也就是你付同样的电费得到的功率是多少:
普通电源的实际输出功率=500*72%=360W;
80PLUS标准电源实际输出功率=500*80%=400W,高出普通电源40W;
80PLUS铜牌电源实际输出功率=500*85%=425W,高出普通电源65W;
80PLUS银牌电源实际输出功率=500*88%=440W,高出普通电源80W;
80PLUS金牌电源实际输出功率=500*90%=450W,高出普通电源90W;
也就是说一个小时内,交纳同样的电费,输出效率提高了40-90W。输出效率提高也就是省钱。 举例2:反过来想,如果你需要的功率必须达到500W,则你需要的电源输入功率为:
普通电源输入功率=500/72%=695W;
80PLUS标准电源输入功率=500/80%=625W,节省70W;
80PLUS铜牌电源输入功率=500/85%=588W,节省107W;
80PLUS标准电源输入功率=500/88%=568W,节省127W;
80PLUS标准电源输入功率=500/90%=556W,节省139W; 结论:
1:一个小时内,节省70-139W的电源;
2:一天节省1680-3336W的电能;
3:如果每度电0.80元计算,每天每个电源节省1.34-2.66元:
4:全年预计节省489-971元。
5:如果以每个网吧200台机器计算,全年可节省97800元-194,200元 ( Thu, 14 Jan 2010 09:05:29 +0800 )
Description: 80Plus是美国Ecos和EPRI两个组织倡导的节能标准,要求桌上型电脑及服务器的电源转换效率在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20%、50%、100%的情况下均不低于80%,且满载时功率因数不低于0.9。通过了80Plus机构测试认证的电源可以打上80Plus Logo进行销售,标志其产品比普通电源具备更高的转换效率,为电源厂商和电脑厂商的节能产品提供了显著的市场优势。80Plus的标准已经被能源之星4.0环保标准接纳成为强制要求,被Intel PSDG接纳成为建议标准,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持续地推动整个电脑产业向普及80Plus电源和提高效率的方向发展。目前台系电源厂商和国际电源零售品牌有大量产品通过了80Plus认证,整机大厂戴尔、惠普和联想也分别有一批产品通过了认证。
80 Plus是属于新兴的认证,是为加速节能科技的发展而制定的,是高电源转换效率的一个标志。其认证要求是透过整合系统内部电源,使电源供应器在20%、50%及100%等负载点下能达到80%以上的电源使用效率。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电源在转换效率上都仅仅在70%到75%之间,能够获得80 Plus认证的电源暂时不是很多,而且这些电源中全部都是相当高端的产品。
从典型负载的效率看,可以把目前的电源分成不到75%、75%、80%、83%、85%、87%等几个档次,每三个百分点的提升就是不小的进步。
开关电源的效率通常是输出功率在额定功率30~70%时较大,额定功率20%和满负荷时低一些,见上面这个典型的电源效率曲线。我们衡量电源效率时也通常考察20%、50%、100%(一般称作轻载、典型负载、满载)这三个点。PC电源一般效率在70~90%之间,效率掉到72%以下的电源已经不满足Intel ATX12V v2.3的基本要求(70%/72%/65%),属于极度过时的机种,效率稍好的电源可以达到接近80%的水平(如75%/80%/75%)。80Plus的基本要求是80%/80%/80%以上,目前来看达到这一水准的都可以称作不错的节能电源。前不久80Plus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推出了铜奖、银奖、金奖三个更高的效率标准,令效率较高的产品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节能优势。 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不同负载下转换效能均达到80%以上的电源才能获得80PLUS认证,并且对应不同的转换效能有不同的等级认证。同时,80PLUS认证在不同年份也有着不同的认证标准和颁发不同的认证等级。2007年时,在各项负载状态下转换效能均达到80%以上的电源即可获得80plus白牌认证,在20%负载和50%负载下转换效能达到82%以上,50%负载状态下转换效能达到85%以上的电源则可获得80plus铜牌认证。但是到了2008年,这个标准已经提高到了只为达到铜牌认证标准的电源颁发80plus认证牌,而到2009年这个标准又提高到了只为达到银牌标准的电源颁发认证牌,既在50%负载状态下转换效能要达到88%以上。从图中我们可看到,到2011年时,这个标准已经提高到铂金等级,既在各项负载状态下,转换效能均达到90%以上。相信到2011年,我们的
已经非常节能环保了。 下图是Intel PSDG中对Climate Savers Computing Initiative(CSCI)计划目标的说明。07年中到08年中为第一阶段,PC需要满足能源之星4.0标准的要求,效率要达到80Plus的基本要求。08年中到09年中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节能要求被称为80Plus铜奖,轻/中/满载效率要达到82%/85%/82%且中载下PF值达到0.9。09年中到2010年中为第三阶段,节能要求称为80Plus银奖,效率提升至85%/88%/85%。2010年中到2011年中为第四阶段,节能要求称为80Plus金奖,效率提升至87%/90%/87%。可以看到,如果实现了第四阶段的目标,电源产品会比目前的转换效率一般略高于75%的产品节能很多,大大削减了主要从电源产生的能量耗散。CSCI的计划是通过发展现有技术和推进新型节能技术的应用,到2010年将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的功耗削减50%。目前PC电源的龙头台达已经放话说在未来3~5年内可以令90Plus成为业界标准,看来CSCI的这一目标是有强力援助的。从技术上讲,目前双管正激拓扑的PC电源在220V输入时已经有一些产品相当接近80Plus银奖的要求,而应用了有源箝位、移相全桥ZVS及同步整流等技术的PC电源如Zi y Serene,230V输入时典型负载效率已经接近89%,满载效率也已经达到86%,如果控制方案对轻载效率加以改善,离80Plus金奖也不远了。
( Wed, 13 Jan 2010 11:35:24 +0800 )
Description:
前言: 一闭眼、一睁眼,工作没了;一闭眼、没睁开,雷曼兄弟没了。虽然是一句调侃,但它已经真实的形容了金融危机的残酷。2008年末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机让不少国际知名企业一夜间“土崩瓦解”,帮随着恐惧、无助,进入2009年后谁也不知道前方的道路是崎岖还是平坦的。 包括Intel和
均不同程度调整了2009年营业额收入预期,为了能活下去,抑或说能保存实力,在2009年我们没有看到IT行业大跃进似得概念型产品出现。终端厂商更是如此,大家“卷缩”起来,以不至于让自己最先受到伤害。 我们在等待一个逆势扩张的“领军人”撕破这份宁静,当然这份等待没有白费。2009年2月18日,XFX率先在北京召开渠道大会,给2009年的“倒春寒”带来了一丝暖意。XFX作为2009年第一个逆势召开渠道大会的
品牌,除了带着最新产品外,还要告诉渠道:“XFX带着自己信奉的狼性回来了”。借此时机,《硬雄会》报道组有幸采访了XFX大中华区销售市场总监冯正康先生,其作为领军品牌的“头狼”,将怎样演绎一出精彩的《狼性回归》?
对于冯正康来讲狼性回归需要痛苦的改变
我是香港“商人”不是“伤人” 香港人在深圳混容易吗?摆在所有闯深圳香港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在早几年,深圳人对香港人是抵触、排斥的。人前,香港人被称呼为某先生。人后,香港人则被称呼为某香港佬。原因只有一个,则是香港人带着经验、手段、技能来跟大陆人抢饭碗了。近年来,香港人又被叫回了先生,原因还是只有一个,香港人的经验、手段、技能有时候还挺靠谱的。冯正康算是早一批来深圳经商的香港人,周一至周五在深圳办公室里拼命工作;周末则回到香港拼命休息。我们也试探性询问冯正康对自己深圳工作的评价,得到的***亦是简单直接。冯正康说道:“商人”与“伤人”一字之别,而又有谁愿意作后者呢?
DIY“遇寒” 冯正康“御寒” 2009年遭遇的罕见金融危机范围覆盖全球、纵深涉及全行业,对于本已受
严重创伤的DIY行业来讲更是雪上加霜。我们不愿把问题抬高到多么深奥,究竟金融危机对一家传统硬件零组件厂商有多大影响是我们想知道的。我们从冯正康口中又得到了一组同义词“遇寒”和“御寒”。词面上非常容易理解,硬件零组件厂商2009年遇寒,冯正康率XFX如何御寒。 如果把你的“鼻子”放在美国,那你可以在2008年10月嗅到金融危机的气息,冯正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这样说道。诚实来讲,08年10月XFX美国总部已经提前做好备战金融危机的准备,预估这场危及的能量及持续时间。为此,XFX亦是采取了裁员的动作,以备提升自身对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 由冯正康率领的大中华区情况相对较好,提前嗅到“寒潮”积极采取“御寒”措施。显然,裁员减薪的保守做法有悖于冯正康的初衷,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产品的研发上。在冯正康看来,“遇寒”的消费者首先采取的保护措施便是节省开支,这在例如传统汽车行业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其次,“遇寒”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会更加的挑剔,这在例如传统汽车行业亦是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适时推出的经济型汽车救活了不少濒临破产的品牌。 XFX是有侵略性的,既然大中华区不裁员、不减薪,在产品端研发则需要更多的投入,当显卡消费者还剩下三个选择时,XFX必定是其中之一;当显卡消费者还剩下两个选择时,XFX必定是其中之一;当显卡消费者仅剩下一个选择时,XFX是唯一活下来的。
冯正康的“非自残杀价哲学” 先来听一种声音:“这卡真够贵的,都是公版卡,XXX凭啥要贵别人200块?”这种声音笔者在卖场里听过,针对的品牌是XFX,但这话从冯正康口中说出,笔者不禁感到一丝惊讶。冯正康反问笔者:“你觉得XFX卡贵吗?”笔者沉默片刻选择了和消费者一样的疑问。XFX作为全球性硬件零组件品牌,其品牌定位便是顶级硬件消费者群体,致力于为顶级硬件消费群体提供最棒的服务、最棒的显卡,而这条道路是XFX仍要坚持下去的。同时,为了让更多硬件消费者感受到XFX显卡的魅力,XFX需要在2009年放下身价,获得非顶级硬件消费者的认可。 为此,冯正康化身XFX显卡总策划,在XFX原有产品线中作出细分,规划了黑卡和黑甲两大全新系类。其中黑卡仍是XFX高端产品的旗舰系列,而黑甲和现有XFX产品将全线介入主流市场。谈到这里,感觉冯正康已经渐入佳境,究竟XFX向中低端市场的大局范进力度如何呢?冯正康则搬出了他个人的“非自残杀价哲学”,语出惊人的冯正康向笔者做了一个动作,他伸出一根手指头,随后说道未来XFX仅比通路贵100元。这话听起来听吓人对吧,笔者当时亦是这种感觉。
面对价格战——来吧! 不管这句话是冯正康在“吹牛”还是真事,相信大家对后面的“非自残杀价哲学”非常感兴趣。我们再来一探冯正康的究竟,在他看来首先XFX需要充分利用全球上游资源采购优势,从成本上先领先竞争对手。其次,XFX需要在产品研发中充分考虑消费者需求,为不同消费者提供最适合的显卡。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不
的玩家来讲,为针对超频优化的方案埋单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产品良性运转后,渠道自然拉力十足。从上游资源、产品个性研发、渠道培养一气呵成,杀价自然变成非自残性。
缩短售后为天下之不为 延长售后需要让天下人知道,缩短售后一般都是暗度陈仓。冯正康疯了?在采访的时候大谈缩短售后。其实事情的原委并非如此,冯正康义正言辞的支出,现在硬件零组件品牌的售后有问题!都在玩文字
,大家都说三年质保,但只要仔细翻开详细的质保条例,会发现很多问题。例如最脆弱的散热风扇保一年……等等。XFX率先精简掉所有的条条框框,正经将显卡质保做到一年,且无任何附加条件。在冯正康看来这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诚实,这可能也是这个香港人在深圳所学到的东西。
XFX回归狼性时代 XFX的图腾是狼、冯正康的图腾同样是狼。2009年以前,我们看到XFX显卡包装上的狼貌似缺失了一种嗜血的狂性。现如今,我们再把熟悉的XFX捧在手中,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回归感,XFX的血性回来了。冯正康个人如何看待狼性?本身狼的身体不是优势,狼的优点在于它机智、残忍且适于团队协作。这其中任何一点都是XFX现如今必不可少的,锻造一只狼性团队;缔造一批血性产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只狼,冯正康率领的XFX伺机而动。 访谈背景:从1989-1999年,资深从业者定义为DIY市场的萌牙期,当时欧美台系全球品牌如日中天。经过十年的发展,1999-2000年间,靠总代理起家中国民族品牌运营商完成原始积累,迅速揭竿而化蝶品牌商。尤其是2000元年前后,中国大陆民族品牌崛起,原有市场格局迅速土崩瓦解,中国DIY市场进入五代十国战国时期。也正因此,1999-2000年被称为中国自主DIY市场的“品牌元年”。1999-2009年这十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品牌的“黄金成长期”。
翻阅2009年硬件众星谱可谓洗尽铅华,品牌格局泾渭分明,民族品牌与港台品牌大有平分秋色之势。从渠道战到品牌战,从区域纵深到整合营销,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神通。也有行业人士将1999元以后的市场纷争称之为“决战品牌期”,这也标志着中国的DIY市场已经从成长期向成长期过度。随着门槛的不断提升,硬件群雄之间的斗法也渐入佳境。
二十载春秋一瞬,正值而冠之年的中国DIY市场将何去何从?编辑部一行3人十余日走访广深十余家知名品牌创始者,希望能为行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 Mon, 11 Jan 2010 11:40:16 +0800 )
Description:
趋势一:从海尔去“去制造化”说起 前言:我们本想用文字去记录显卡这10年,然而当我们动笔的时候,却发现仅用短短几页的文字而无法驾驭这庞大繁杂的10年历史。在文章刊登的前几日,我们突然从回忆Nike品牌历史的时候找到灵感,早在50年前在鞋类产业所引发的“轻公司”化革命,不就是今天显卡产业正在发生的变革吗?无论是华硕的品牌与代工分家,还是七彩虹开始涉足研发。 我们坚信一点:回忆历史的目的是为了让产业未来走得更健康。我们坚信这一点。于是,我们尝试从历史的脉络中寻找到一股股趋势。 为未来探路。
◆ 趋势一:从海尔去“去制造化”说起 10月30日,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回国了。 翻开报纸,最近“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文章——《海尔彩电“外包”探路台湾“去制造化”难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对于国内最大的家电制造企业海尔集团来说,制造业去不去显然是个两难问题,如果坚持利润微薄的制造业,海尔的长远竞争力难以提升;如果完全将生产外包,那么海尔将要面对快速转型带来的剧痛。
图1:工厂像蜗牛的厚重外壳,束缚了品牌的发展 按照张瑞敏近日在海尔内部会议上的说法,“ 家电行业的竞争已不再由技术革命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来推动,找到 合适的商业模式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要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必须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业务模式。” 反观显卡行业,我们经常会听到如此的评价“这个品牌没工厂,都是别人做的,贴个牌子而已。”我们也不由得反问一句,一个优秀的品牌,有无工厂是否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事实上,我们需要的是“好品质”而不是“是否有工厂”。同时,随着产业链上“研、产、销”的垂直分工的趋势越发的明显,自有的工厂会慢慢会限制品牌在全球的扩展。张瑞敏的分析是,“全球化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球化企业,一种是为全球化企业打工的企业,海尔要做真正的全球化企业。”张瑞敏在台湾谋求声宝、灿坤等这些台湾的家电巨头,试图并将部分白电和小家电业务外包给这些企业。 在未来的十年中,或许我们在慢慢改变一种观点:我们买的是品质,而无所谓有无工厂
趋势二:“贴牌显卡”中的真相
◆ 趋势二:“贴牌显卡”中的真相 10年来,“通路品牌”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按照老规矩,大家对通路品牌的坊间解释是:“没自己工厂的,贴个标签就卖了的品牌。”也就是我们说的“贴牌显卡”。 什么是“通路品牌”?我们先看看什么不是“通路品牌”。在“研发—生产—销售”这条价值链上,凡是在销售基础上具备“生产”或“研发”的品牌,都不算是“通路”品牌。通路品牌,只是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操作,仅负责销售产品的品牌。 有没有研发?这个是定义“通路品牌”的关键。在七彩虹、双敏、昂达、铭暄、盈通国内五大板卡品牌中,我们以七彩虹为例进行分析。
图2:区分是否是通路品牌,关键看有无研发 让时间回到2003年。这是是显卡格局关键的一年。 2003年的显卡市场了无新意却无时无刻在变化着概念,从AGP8X的延续、DirectX 9的极速渗透、MicroBGA显存的流行、Ultra的风行…… 这些都折射出03年的显卡市场竞争的无所不在。而在这一年,国内品牌开始做研发的传言也一直不断,当年的一篇被认为是“马路消息”的报道中,“七彩虹显卡研发中心CCDL(Colorful China Development Lab,CCDL)”也被首次公布。 同年,七彩虹的一个动作,让业界为之一振:七彩虹面全亚洲推出首款FC-BGA封装的FX5600显卡,内含的HTT耐高温技术。当年媒体给予这样评价:“谁又相信内部集成8000万晶体管的FX5600级别的显卡可以不带散热片和风扇正常运行,可是事实如此,这款"风行5600XP蓝宝石"珍藏版用热风筒将显示核心加热到140度,仍保持稳定的运行。” 一直到2008年2月,七彩虹高端子品牌iGame高调登场,一开始也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趋势三:定制趋势与“众包”的概念
◆ 趋势三:定制趋势与“众包”的概念 这是一套典型的由生产者控制的系统: 当一件产品变为一件商品,它将经历从产品制造链到商品流通链的流转。产品制造链属于前端,是从创意到生产的过程;而后端则是商品流通链,是产品流通到渠道,再经由各种传播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流程。。在这个系统中,消费者(也就是个体)只不过是将“产品”转化为金钱的能量源,生产者对消费者有绝对的优势。
图3:一个型号研发4款风格产品,对于研发是一个考验
图3.1:有39.66%的用户对定制不感冒,但是趋势已经蔓延 援引七彩虹iGame研发工程师在博客中的描述,“ 买东西通常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我们现在接触的大多都是这个样子;一种是定做,非常符合你的要求,但额外花的钱肯定不少。iGame目前追寻的是,如果在两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户参与制造的集体生产是互联网时代创造的一个非凡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正在与各种商业形态融合,“显卡定制正是其中一种”。 也正是iGame定制显卡的出现,使得背后的七彩虹显卡研发中心CCDL(Colorful China Development Lab,CCDL)浮出水面。事实上,在“定制”的方式出现之前,很多品牌不敢操作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需要品牌具备研发能力,一方面对于品牌的整个供应链都是一个考验。
图4:拍摄于“七彩虹显卡研发中心CCDL”
图4.1:被七彩虹研发工程师称之为“众包”的定制模式 “定制”模式,被七彩虹的研发工程师们私下称之为“众包”。与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的产物的“外包”相比,这种产品在前端创意与制造的“众包”受益的是社会差异化、多样化带来的创新潜力(即使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并不代表专业),是更加个体的行为。
图5:NIKE是“定制”型跑鞋的提出与领先者 事实上,“众包”是2006年美国《连线》杂志提出的概念,意为企业利用互联网将工作分配出去、发现创意或解决问题。通过网络控制,这些企业可以低成本地利用分散的劳动力大军的创意和参与制造的能力。对一些行业来说,这提供了一种组织劳动力的全新方式。 回到我们的话题上:判断“真通路,假通路”,是否有研发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七彩虹的成功转型以及为业带来的新的显卡设计模式——“定制”是10年显卡产业格局转变的一个缩影。对于下一个10年,摆脱流水线的制造模式,大规模定制是否是一个新的转机呢?时间去证明这一切。
趋势四:“某国制造”与“某品牌制造”
◆ 趋势四:“某国制造”与“某品牌制造” 其实我们并不想谈“制造”问题。 很简答的一个回答:用户购买的是品质而不是买谁制造。优化供应链,倘若在生产上做到由品牌100%的控制,有没有工厂制造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图6:“某品牌制造”比“某国制造”更有诱惑力 翻开今年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告诉我了我们这样的一个全球趋势,作者朱莉娅·柯比(Julia Kirby)认为,“某国制造”正在逐渐“某品牌制造”所代替,也就是说,什么品牌制造比什么产地和工厂制造要来得重要。 事实上,Nike早在1970年代便掀起了“去制造化”的热潮,以耐克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擅于运作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在设计与研发、营销与品牌管理等环节,没有制造的的“轻公司”才拥有一流竞争力。这是在50年前在鞋类产业的变革,今天我们在显卡产业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趋势——无论是华硕的品牌与代工分家,还是七彩虹开始涉足研发。 这样的道理,在IT行业也是有的。早在1992年,这个道理便被宏基创始人施振荣先生在「再造宏基」时提出——“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从今天的显卡格局转变上看,“研发”是各大品牌角逐市场份额与提升利润率的有力武器,七彩虹开始转型而专注研发便是最好的注脚。只是国内的研发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十年呢?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design in china”而不是“made in china”。 “如果各大品牌能够掌握从“某国制造”(如Made in France、Made in Italy)向“某品牌制造”(如Made by Nike、Made by Sony)转变的诀窍,那么由此创建的强势品牌的力量最终会战胜产品的原产地困境。”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说道。
( Mon, 11 Jan 2010 11:31:56 +0800 )
Description:
经典核心也走节能路线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普及,现在消费者在购买电脑硬件的时候,一方面注重性能,另一方面也在关注所购买的产品是否环保、节能,近日,双敏公司推出了一款采用绿色省电版核心的速配2 9800GT大牛版显卡,并且搭配有温控静音风扇,注重功耗和静音的用户可以关注一下。
产品包装
双敏速配2 9800GT大牛版 双敏速配2 9800GT大牛版采用了非公版板型设计,搭载了NVIDIA GeForce 9800GT图形处理器,内建112个流处理单元,工作频率550MHz,支持DirectX 10,Shader Model 4.0,OpenGL3.0,NVIDIA PureVideoHD,GPU物理加速,SLI等主流技术,接口规范为PCI Expre 2.0 16X标准。 显卡采用了三星GDDR3高速显存,频率为1800MHz,一共板载八颗,构成了256bit/1G的显存规格。
采用温控风扇更静音 除了采用绿色省电版核心外,双敏速配2 9800GT大牛版显卡还配备了双滚珠飞酷7温控散热器,使显卡在静音方面有了保证。
温控散热风扇
供电部分 显卡在供电部分采用了分离式设计,为前两项,后一项,并且配以全封闭电感和固态电容,此外显卡还需6PIN辅助供电。
输出接口 在视频输出接口上,显卡提供了HDMI/D-Sub/DVI的组合,可以满足主流显示设备的连接需求。 编辑点评:双敏无极2 9800GT 大牛版显卡,整体做工良好,采用节电版核心更加环保,温控风扇使显卡工作时更为安静,配备1GB大容量显存,有助于提升显卡在高分辨率游戏时的表现力,并且厂家提供两年质保,适合看重性能并且兼顾功耗的用户关注。
( Mon, 11 Jan 2010 11:12:15 +0800 )
Description:
7日于美国北拉斯韦加斯举行的CES2010大会上,NVIDIA执行长在台上宣布,德国VolkswagenAG集团旗下的Audi汽车,将会于2010年起采用含有GeForce显示核心的Tegra处理器,应用于GPS导航系统及媒乐系统上,并且在2012年Audi所有出品的汽车均是NVIDIA I ide,此外,VolkswagenAG集团包括Volkswagen、Bentley、Lamborghini、SEAT和SKODA等旗下品牌,部份车款均会内建NVIDIA Tegra处理器设计多项车用电子功能。 去年美国IDF,Intel宣布取得了BENZ及BMW车厂的部份型号采用Intel Atom处理器,让x86架构于车用电子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NVIDIA于CES2010大会上向Intel还火,宣布全新Tegra取得了德国VolkswagenAG集团的青睐,旗下Audi汽车今年将推出可选择采用NVIDIA Tegra平台的车用电子系列,2012年全线Audi汽车将会变成NVIDIA I ide,包括Volkswagen、Bentley、Lamborghini、SEAT和SKODA等旗下品牌,部份车款均会内建NVIDIA Tegra处理器设计多项车用电子功能。 根据Audi汽车2009年销量预估为87.6万架,取得Audi全线汽车及其他德国VolkswagenAG集团旗下品牌的部份订单,意味着NVIDIA Tegra取得了重要靠山,并拥有足够的经济规模持续成长,Tegra可望取得芯片组事业,成为NVIDIA第二大主要收入来原,未来甚至超越GeForce成为NVIDIA公司未来成长动力。 据Audi多媒体及信息系列架构总工程师Mathias Halliger表示,选用NVIDIA Tegra主要是它拥有优秀的显示运算能力及一般运算能力的同时,却能保持低功耗表示,在全球对耗油表现要求不断减低的情况下,采用NVIDIATegra处理器作为作为系统架构是明智之选。 Mathias Halliger示范采用全新Tegra的MMI系列,由于显示效能及运算大幅提升,图像不会再出现逐格回放,令信息更清楚减少意外发生,同时拥有高1080P图像处理能力也是其主要卖点之一。
( Mon, 11 Jan 2010 11:07:26 +0800 )
Description:
市售显卡齐上阵!年末电源选购全测试 寒假降至,新一轮的寒促即将开始,伴随的节日的喜庆玩家们装机升级的热情即将点燃。DX11显卡已经抢先攻占市场,英特尔全新的i3、i5处理器也相继拍马赶到,在升级更新系统核心硬件的同时,你考虑过你的电源能力是否已经到达了极限,对即将增加的用电猛兽已经不能再输出更多的能量。 对于普通装机消费者来讲,关心的只是CPU、显卡、内存、硬盘等核心部件,对于电源和机箱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在电脑城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在消费者选完一些核心配件以后就不再关心电源的选择,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让商家推荐一款电源,然后开始装机。虽然电子市场已经比从前规范了不少,但其中仍然有不少无良商家看准了消费者对电源的漠视态度,以次充好、哄抬售价的现象屡有发生,为玩家在日后的使用中埋下了安全隐患。 另外,我们经常能在硬件论坛里看到有玩家问:“我用的是XX电源,我想升级成XX显卡,我的电源能行吗?”虽然这种问题经常能得到热心网友的帮助,但因为玩家水平的不同相关问题的***也不尽相同,使提问者得不到确切的***。 我们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从应用出发组建了四套平台,涵盖了市面销售的所有热门显卡和五款具有代表性的电源以及23款市售主流显卡进行了相当详细的测试,对其待机、满载功耗分别测试记录,力求为玩家送上最热门、最实用的显卡电源购买指南,近期有意升级购机的朋友不妨参考一下这篇文章,相信可以为你带来一些帮助。
选购电源〗明白购物 走出误区 在开始我们的测试文章之前,我们不妨在这里普及一下电源选购的注意要点和基本常识,介绍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方便新手级玩家参考,高手可以无视这章内容直接跳过。
某杂牌电源内部空空如也 ◆选购电源的误区
贪图便宜的“够用就好”,比如某些人宣称230W电源可以带动GTX260显卡;
越大越好,和前者相比是另外一个极端,比如选择了600W的电源来带动一套不足300W的平台;
小看国货,经常有玩家指责国内的电源产品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台系大厂或美厂的电源成了一些玩家的首选,导致花了更多的钱使用了相似的产品;
盲目迷信认证和标准,最明显的就是从2.0标准出台到2.2、2.3、2.31的过渡,被某些商家炒的沸沸扬扬;
盲目相信一些无良商家的宣传和鼓动,购买一些华而不实的电源产品。
劣质电源祸害无穷 和选购CPU、显卡等以性能级别为标准的配件一样,电源的选购同样具有相应的标准。电源是整个系统的能量来源,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就像人的心脏一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电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脑的稳定、使用寿命、后续扩展、超频等因素。如果不幸购买到了有质量问题的电源产品,会为整个系统留下安全隐患,轻则引起系统的不稳定,出现蓝屏、死机的情况。重则因为电流的不稳定击穿芯片、烧毁零件,而引起后果严重的火灾。
:——————选购技巧 免受忽悠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介绍了初级玩家可能存在的购买误区,在本页中我们将提供一些简单有效的电源挑选方法,力求保证玩家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明明白白购买电源产品。
仔细查看电源上的铭牌,防止忽悠 ◆选购电源的小技巧
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知名的厂商为了维持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形象,绝对不会在品质上偷工减料,为了节省一些小钱而损失了商誉,而且大厂的资源较雄厚,比较愿意以采用高品质的元器件,只是售价也会相应提高。
电源的重量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优质的电源手感沉重,而劣质手感很轻。250W的电源应该1.6kg以上,而劣质电源一般都不超过1kg。这种鉴别方法非常简单,而且效果明显。玩家在购买电源时不妨多挑选几款,也方便对他们的基本用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电源外壳的做工也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虽然外壳的好坏与电源的性能无直接关系,但它毕竟影响到电磁波的隔绝和电源的散热性,所以电源外壳的好坏也反映了一个电源的优劣。
看过了外壳,我们在透过电源散热孔检查一下其内部构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变压器、电容器、散热片、PFC电路以及其它元器件,玩家可以从这些内部的元器件大小、做工来判断这款电源用料和质量,虽然这并不能认定一款电源的优劣,但这至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鉴别方法。
电源接口方面,除了常见的接口,还应留意电源是否配有很多显卡需要的6Pin供电接口。考虑到现阶段SATA接口硬盘、光驱已逐步普及,因此还需注意电源是否配有2个或更多的SATA接口。一些高档电源还会携带一个2Pin的风扇诊速接口,连接在主板相应的“Power Fan Co ector”侦速接口。
电源接口同样非常重要 看过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各位玩家已经掌握了一些分辨电源的基本方法,希望在看过这些小技巧之后,各位玩家能够稍加记忆,方便在选购电源的时候擦亮慧眼,免受JS忽悠。
测试平台介绍——Intel测试平台
◆ Intel高端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配置表
硬件平台
处理器 CPU
Intel Core i5 750 @ 2.66GHz
主板 Motherboard
微星 P55-GD65
内存 Memory
金士顿 DDR3-1333 3GB(2GB×2)
硬盘 HDD
Seagate Barracuda(希捷酷鱼) 7200.11 500GB
显卡 VGA Card
见测试列表
声卡 Audio
散热器 Cooler
超频三 南海2 HP-1204X
电源 Power
见测试组别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OS
Windows 7 正式版
驱动程序
主板驱动 MB Drivers
Intel Chi et 驱动9.1.1.1023 PV版
显卡驱动 VGA Drivers
NVIDIA ForceWare 190.62 WHQL版
ATI 催化剂 9.11 WHQL版
◆ Intel中端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配置表
硬件平台
处理器 CPU
Intel Core 2 Duo E7400 @ 2.8GHz
主板 Motherboard
华硕 X48
内存 Memory
金士顿 DDR3-1333 3GB(2GB×2)
硬盘 HDD
Seagate Barracuda(希捷酷鱼) 7200.11 500GB
显卡 VGA Card
见测试列表
声卡 Audio
散热器 Cooler
超频三 南海2 HP-1204X
电源 Power
见测试组别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OS
Windows 7 正式版
驱动程序
主板驱动 MB Drivers
Intel Chi et 驱动9.1.1.1023 PV版
显卡驱动 VGA Drivers
NVIDIA ForceWare 190.62 WHQL版
ATI 催化剂 9.11 WHQL版 在Intel平台方面,我们选择了一款高端级别的Core i5 750与P55主板进行搭配,而主流级别则选择了Intel的Core 2 Duo E7400与X48主板进行搭配,尽量覆盖到高中端不同平台下的用户配置。其他方面搭载了两条2GB金士顿DDR3内存、希捷500GB硬盘以及南海2HP-1204X散热器,各个测试平台配置相同。 驱动程序方面,我们选择了Intel、NVIDIA、ATI各自最新的主板以及显卡驱动程序。
测试平台介绍——AMD测试平台
◆ AMD高端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配置表
硬件平台
处理器 CPU
AMD Athlon II X4 620 @ 2.6GHz
主板 Motherboard
技嘉 785G
内存 Memory
金士顿 DDR3-1333 3GB(2GB×2)
硬盘 HDD
Seagate Barracuda(希捷酷鱼) 7200.11 500GB
显卡 VGA Card
见测试列表
声卡 Audio
散热器 Cooler
超频三 南海2 HP-1204X
电源 Power
见测试组别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OS
Windows 7 正式版
驱动程序
主板驱动 MB Drivers
ATI 催化剂 9.11 WHQL版
显卡驱动 VGA Drivers
NVIDIA ForceWare 190.62 WHQL版
ATI 催化剂 9.11 WHQL版
◆ AMD中端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配置表
硬件平台
处理器 CPU
AMD Athlon II X2 250 @ 3.0GHz
主板 Motherboard
技嘉 785G
内存 Memory
金士顿 DDR3-1333 3GB(2GB×2)
硬盘 HDD
Seagate Barracuda(希捷酷鱼) 7200.11 500GB
显卡 VGA Card
见测试列表
声卡 Audio
散热器 Cooler
超频三 南海2 HP-1204X
电源 Power
见测试组别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OS
Windows 7 正式版
驱动程序
主板驱动 MB Drivers
ATI 催化剂 9.11 WHQL版
显卡驱动 VGA Drivers
NVIDIA ForceWare 190.62 WHQL版
ATI 催化剂 9.11 WHQL版 在AMD平台方面,我们选择了一款高端级别的Athlon II X4 620与785G主板进行搭配,而主流级别则选择了Intel的Athlon II X2 250与785G主板进行搭配,尽量覆盖到高中端不同平台下的用户配置。其他方面搭载了两条2GB金士顿DDR3内存、希捷500GB硬盘以及南海2HP-1204X散热器,各个测试平台配置相同。 驱动程序方面,我们选择了Intel、NVIDIA、ATI各自最新的主板以及显卡驱动程序。
显卡功耗测试方法及测试说明
◆ 测试说明 本文涉及到的功耗测试并非十分精准,而是以实用的角度进行电脑主机功耗测试。通过更换不同平台、显卡,来达到为读者电源选购起到指导作用。测试以显卡升级或新装机用户为主导,将电源划分为230W、300W、350W、400W、600W五个组别,在四种不同平台下,分别针对23款显卡进行测试,总测试项目达到了5电源x4平台x23显卡,共计400余项,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用户使用情况。 另外,由于测试当中的整机功耗数值由于受到电压波动的影响,因此会出现一定的测试误差,误差大约为5~10W左右。各个显卡之间的功耗差距不具备严格的对比标准,但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测试方法
待机功耗测试 电脑进入操作系统后,完全无操作状态桌面待机5分钟,而后利用电源功耗测试仪读取待机情况下的功耗数值记录为待机功耗。
满载功耗测试 FurMark分辨率设置为1920x1200,并打开4倍抗锯齿以及窗口模式,运行10分钟,而后利用电源功耗测试仪读取整机功耗数值。 特别感谢:航嘉科技 此次电源测试所有电源均由航嘉科技提供(包括:宽幅小子、冷静王加强版、多核X2、多核DH6以及多核F1),特此感谢航嘉科技提供的大力支持。
230W组别电源产品——航嘉 宽幅小子
◆ 230W组别电源测试
测试产品:航嘉 宽幅小子
额定功率:230W
主要指标:+5V=21A +12V=14A
电源标准:Intel ATX12V 2.3版
电源接口:主板20+4PIN x1、CPU 4PIN x1,软驱4PIN x1、硬盘4PIN x3、SATA x2
◆ 测试产品介绍 说到航嘉,大家对于其在电源领域的口碑都是比较熟悉。相比老牌电源厂商长城来说,航嘉更有青春的气息,也不断的在推广自己的新产品。为了体现不同显卡间的功耗需求和不同功率下电源的性能表现,我们今天选择了5款市场中热销的航嘉电源进行对比测试。这五款产品包括航嘉宽幅小子、冷静王、多核X2、多核DH6、多核F1,在展开我们今天的测试之前,不妨再来一起熟悉一下这五款产品。 就目前的电脑来说,由于系统的整体功耗比较高,必然就要求电源除了具有较高的功率之外,更应该适应各种环境,因此宽幅电源成为了大家的首选。这款宽幅小子外观显得比较普通,***的包装看上去还算是醒目。外观设计上宽幅小子仍旧保持老式版本样式,外壳镀锌钢板材质,具有良好的的防辐射、防氧化特性。前后通风设计,内部蜂巢进风口搭配背部抽风排热,保障电源内部元件拥有良好的工作温度。 从电源侧面的铭牌上,我们看到它详细的注明了基本的电流信息和所通过的国家强制CCC电源认证和CE、FCB认证。具体说来,宽幅小子额定功率为230W,符合Intel ATX12V 2.3版电源规范,拥有20+4PIN、3大1小、2个SATA接口、1个方4PIN丰富的接口。 宽幅小子额定功率230W,拥有最低150W的功率输出保证,这对于网吧和一般家庭用户而言无疑是一个好举措,而宽幅小子的耐压范围为150V~270V,有效解决因为电压不稳带来的电脑硬件安全问题。
:————230W:Intel Core i5 750 在230W电源组别测试当中,i5平台下,主流级显卡基本全部都能够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但是由于部分显卡的功耗较高,已经超过了230W电源的最大功耗,因此测试数值出现了非常不稳定的情况,并且功耗大幅提升,表明此时电源已经达到了超负荷状态,因此我们建议使用230W左右电源的用户,整机功耗保持在200W以内,以保证电源的长期稳定运行。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5750/5770;GeForce 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230W:Intel Core Duo E7400 同级别电源,在更换为E7400平台后,整机功耗并没有太大变化,中高端显卡同样超过了200W以上的满载情况。甚至部分高端显卡的满载功耗已经达到了340W以上,此时电源的负载已经非常巨大,若长期使用必然会对电脑硬件造成损坏。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5750/5770;GeForce 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230W:AMD Athlon II X4 620 更换为4核心AMD平台后,同样在中高端显卡方面出现了过载的情况,部分显卡再次突破了300W的满载数值。只有中低端产品能够维持在200W以内的安全数值。另外,原本在Intel平台下保持在200W以内满载功耗的HD5770也达到了221W,因此不建议AMD平台用户在230W电源中使用HD5770显卡。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5750;GeForce 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230W:AMD Athlon II X2 250 双核心的X2 250处理器虽然让过载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好转,不过仍然有多半产品超过了200W的安全数值。HD5770显卡也降到了安全数值的临界点,因此我们仍然不推荐使用。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5750;GeForce 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300W组别电源产品——航嘉冷静王加强
◆ 300W组别电源测试
测试产品:航嘉 冷静王钻石加强版
额定功率:300W
主要指标:+5V=15A +12V1=11A +12V2=8A
电源标准:Intel ATX12V 2.31版
电源接口:主板20+4PIN x1、CPU 4PIN x1,软驱4PIN x1、显卡6PIN x1、硬盘4PIN x4、SATA x2
◆ 测试产品介绍 航嘉作为国内DIY市场中生产工艺较成熟的厂商,长期以来一直享有很不错的口碑。冷静王系列一直是主流级用户的首选,稳定和功率量足一直是用户选择它的首要因素。然而随着Intel电源规范的升级,航嘉特别将其经典产品冷静王加强版电源进行了升级,将产品的额定功率提高到300W,并符合ATX12V 2.31规范,另外还具备了双路+12V输出。 航嘉冷静王2.31钻石版的包装依然还是和之前的普通版冷静王没有区别,简朴的包装虽然看起来很简约。不过也相对节省了成本,使玩家省去了不必要的开支。 该电源继续延续了航嘉冷钻的14CM超静音风扇设计,这种“大风车”的设计方式是主流的电源散热设计方式,大口径的风扇在在转速与噪音降低的情况下不会减少冷空气的进入量,对于300W电力输出的散热来说绰绰有余。出风口采用主流的蜂网式的出风口设计,屏蔽电磁辐射的效果却得到大大地提高。同时在220V输入接口上还设计有电源开关,更贴心方便。 该款电源额定输出功率为300W,12V提供18A的电流,5V和3.3V分别提供26A和27A的电流输出,确保多硬盘推展时的数据安全。符合Intel的ATX电源规范标准。 航嘉冷静王钻石版在接头方面做的中规中矩。电源提供了20+4PIN主供电接口,1个方4PIN,1个小4PIN,1个方6PIN以及4个大PIN和2个SATA接口,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玩家扩展需要。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稳定性才是选择电源的首要条件,航嘉冷静王钻石版采用了V2.31版规范,并且提供足额输出,性价比较高,适合主流级平台的用户使用。
:————300W:Intel Core i5 750 测试数据中如果对比一下可以看到,在300W电源功耗测试中,不少产品的满载功耗要比230W低了不少,这主要因为大部分显卡的满载功耗已经降低到了300W电源的额定功率以内,不至于让电源出现在过载情况下,因此转换效率得到了保证。 此组测试当中,实际上通过测试的所有显卡已经全部可以安全的运行在300W电源的额定功率以内。但是我们考虑到用户将来的升级需求(例如增加第二块硬盘、添加声卡、电视卡、连接USB硬盘等其他设备),因此将安全功耗数值调整到250W。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4830/4850/4860/5750/5770/5850;GeForce GTS250/9800GT/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300W:Intel Core Duo E7400 虽然说E7400的处理器仅为双核心设计,但是老架构以及主板的差异导致了此平台当中的功耗测试数值全面上升。其中不少产品虽然在i5平台下能够达到安全功耗,但是在E7400平台下却超越这一数值。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4830/4850/4860/5750/5770;GeForce 9800GT/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300W:AMD Athlon II X4 620 更换为AMD的四核心处理器后,平台的满载数值再次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总体而言还是要比i5平台下的功耗更高一些。GTS250刚刚超出安全范围,因此我们不再推荐这款产品。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4830/4850/5750/5770/5850;GeForce GTS250/9800GT/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300W:AMD Athlon II X2 250 双核心X2 250处理器的测试成绩与四核心AMD处理器基本相当,总体而言平均功耗还是有了一定的下降。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4830/4850/4860/5750/5770/5850;GeForce GTS250/9800GT/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350W组别电源产品——航嘉 多核X2
◆ 350W组别电源测试
测试产品:航嘉 多核X2
额定功率:350W
主要指标:+5V=15A +12V1=11A +12V2=14A
电源标准:Intel ATX 12V 2.31版
电源接口:主板20+4PIN x1、CPU 4+4PIN x1,显卡6PIN x1、硬盘4PIN x4、SATA x4
◆ 测试产品介绍 航嘉在电源产品的制造上一直是脚踏实地,多年来在的辛勤耕耘让它在市场上得到了极好的口碑,在很多人眼中航嘉产品品质非常优秀,丝毫不输给那些国际大牌。这和航嘉一直注重用户感受是分不开的,多核X2就是根据市场反映和玩家需求集合而成的一款产品。 航嘉推出多核X2的时候打出了“尽享游戏乐趣”的广告语,可见是一款禁得住高负荷的电源。产品外壳经过了镀镍处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更增加了电源表面的耐腐蚀能力。12cm的水晶风扇,通透性很好的网孔面,让整个电源的内部构成一览无余,可以看出在电源内部元件的用料充足做工比较细致。 电源符合INTEL规范的ATX 12V 2.31版设计,额定功率为350W,两路+12V输出分别为11A和14A,+5V和+3.3V分别为15A和21A输出功率不高于103W。一个20+4Pin接口,四个大4Pin接口,四个SATA接口,一个6Pin接口,一个4+4Pin接口,各类接口一应俱全。 这款航嘉的多核X2电源在设计上和同类产品比并没有一味的追求大功率输出,而是更多的注意了稳定性和细节,比如镀镍外壳、电源的“透明度”、输出线的尼龙套、方便“裸奔”玩家的开关等,对于游戏玩家来说电源的稳定性要远远高于它的潜力,多核X2的设计也正是符合了这种需要。
:————350W:Intel Core i5 750 当电源额定功耗提升到350W之后,我们认为此时的安全功耗数值应该在300W左右。而在i5平台下,通过测试的21款显卡产品全部达到了安全功耗范围内。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4830/4850/4860/4870/4890/5750/5770/5850/5870;GeForce GTX260+/GTS250/9800GT/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350W:Intel Core Duo E7400 在E7400平台下,虽然所有显卡均保证在350W的额定功率以内,但是不少产品也达到了300W的安全数值,因此此平台下GTX285/275以及HD5870/4890均不被推荐使用。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4830/4850/4860/4870/5750/5770/5850;GeForce GTX260+/GTS250/9800GT/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350W:AMD Athlon II X4 620 在AMD平台下,不少产品再次出现了到达安全范围的临界值现象,包括了HD4870/4890/5870以及GTX260+/275/285几款产品。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4830/4850/4860/5750/5770/5850;GeForce GTS250/9800GT/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350W:AMD Athlon II X2 250 在更换为双核心级别的AMD平台后,不少产品已经降低到300W的安全范围以内,仅有4款显卡我们不建议使用。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
Radeon HD 4550/4670/4650/4830/4850/4860/4870/5750/5770/5850;GeForce GTX260+/GTS250/9800GT/9600GT/9500GT/9400GT/GT240/GT220/210
400W组别电源产品——航嘉 多核DH6
◆ 400W组别电源测试
测试产品:航嘉 多核DH6
额定功率:400W
主要指标:+5V=14A +12V1=14A +12V2=13A
电源标准:Intel ATX 12V 2.2版
电源接口:主板20+4PIN x1、CPU 4PIN(可转8PIN) x1,显卡6PIN x2、硬盘4PIN x3、软驱4PIN x1、SATA x6
◆ 测试产品介绍 航嘉电源向来以品质一流以及价格实惠而闻名,为更好的符合双核及多核处理器的供电需要,航嘉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于双核及多核处理器专用的电源产品,其中多核DH6 400W电源成为了众多玩家的首选。 这款航嘉DH6电源的最大卖点就是支持多核心处理器以及NVIDIA SLI和ATI交火双显卡互联,以实现数字家庭的多任务处理。符合Intel ATX 12V 2.2版规范,动力强劲。 航嘉多核DH6电源采用黑色金属外壳,给人感觉稳重、耐用。这款产品除了支持多核心处理器、双PCI Expre 显卡之外,还具备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载保护、过电流保护、过温度保护、短路保护、防雷击保护等多重功能。 航嘉多核DH6电源背部应用了蜂巢状镂空散热孔的设计,使得整体散热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配备直径为12cm的散热风扇,使产品能够在噪音和散热方面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 航嘉多核DH6的额定输出功率为400瓦,符合ATX 12V 2.2电源规范,使用双路+12V输出,其中+12V1给PCI-E显卡等外围设备供电,+12V2单独给CPU供电,其峰值电源达到了16.5A,满足多核心处理器在开机瞬间峰值电流的要求,适应数字家庭多任务处理。产品提供了一个20+4pin接口、3个D型接口、1个软驱接口、6个SATA接口、2个6pin显卡接口和1个方形4pin接口。值得一提的是,产品附件里配备了一个方形4pin转8pin的转接头,用于采用8pin CPU供电接口的主板,以满足高端主板以及4核CPU的供电需求。
:————400W:Intel Core i5 750 随着电源的额定功耗提升到400W,我们的安全数值也提升到了350W。同样,i5平台在此表现出了不错的成绩。所有显卡均能够在此平台下顺利通过测试,并且保证在350W的安全功耗值之下。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所有测试产品
400W:Intel Core Duo E7400 虽然E7400平台下的整体功耗再次提升,不过由于安全功耗数值也提升到了350W,因此测试的所有显卡同样可以在此电源下稳定运行。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所有测试产品
:————400W:AMD Athlon II X4 620 更换为AMD平台后,除了GTX285较为接近安全功耗的临界值外,其他显卡均能够保证电源额定功耗值的一定富于空间。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所有测试产品
400W:AMD Athlon II X2 250 在双核X2 250处理器平台下,整体功耗数值变化并不很大。所有显卡同样能够在我们限定的安全值之内运行。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所有测试产品
600W组别电源产品——航嘉 多核F1
◆ 600W组别电源测试
测试产品:航嘉 多核F1
额定功率:600W
主要指标:+5V=24A +12V1=16A +12V2=16A +12V3=16A +12V=16A
电源标准:Intel ATX 12V 2.2版、服务器EPS 2.92
电源接口:主板20+4PIN x1、CPU 4PIN x1、CPU 8PIN x1、显卡6PIN x2、硬盘4PIN x7、SATA x6
◆ 测试产品介绍 试问一款什么样的电源产品在保证i7+GTX285流畅运行的同时,还能保证相对低廉的价格?没错,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航嘉多核F1。这跨产品的推出相信对航嘉来讲是一款里程碑式的作品,航嘉的主流产品早已经在主流用户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高端的发烧级产品确是其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而这次推出的多核F1无疑代表了航嘉开发新市场的决心和态度。 单从航嘉多核F1电源的外包装就可以看出这事一款高端产品,黑色搭配炽烈的红色看起动感十足。多核F1外壳使用黑色钢板,看上去稳重经典,风扇网罩使用花瓣状设计增加了美感,侧面网壮的结构既可清楚看到内部结构又可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 散热方面航嘉多核F1采用了主流的12cm大风扇对电源进行散热,并为其配备了温控系统,可以根据电源负载对风扇转速进行调整,而且12cm大风扇除了保证电源的低温外还能帮助CPU以及附近主板散热,一举两得。由于电源采用倒吸风式的12cm大风扇散热,必须配合较为密集蜂窝式散热孔才能达到最佳散热效果,因此航嘉也为这款电源其配备了航嘉独特的正方形散热孔进行散热,能比传统的六角散热孔提供更多的散热面积,散热速度更快。 航嘉多核F1电源具有额定功率为600W,峰值功率高达800W,足以应付高端配置的机子,有效保证了电脑的稳定性。它创新的采用四路+12V输出,每路16A,完全满足双显卡及四核芯的需求。 航嘉多核F1电源,不但符合欧盟ROHS标准,还符合服务器EPS 2.92规范,三段式PFC,过流过载过压保护,50℃满载条件下连续工作50000小时无故障,带您享受服务器的稳定与安全。 这款电源的接口相当丰富,24pin+4pin+8pin主电源接口,7个D型口、6个SATA接口以及2个6pin的PCIE接口,可以满足服务器或是发烧玩家的使用需求。同时航嘉官方还给出了在50度的环境温度下,连续满载工作50000小时无故障的承诺,免去了高端玩家的后顾之忧。
:————600W:Intel Core i5 750 当电源的额定功耗提升到600W之后,实际上单卡的功耗性能测试已经没有太大的重要性了,因为此时的电源安全工作数值哪怕是定在500W,所有显卡也全部能够达到标准。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所有测试产品
:————600W:Intel Core Duo E7400 E7400处理器平台当中,最高功耗的GTX275显卡仅能够达到330W,因此其他显卡在此测试当中同样能够满足标准。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所有测试产品
600W:AMD Athlon II X4 620 AMD平台下,虽然整体平台功耗稍有上涨,但同样对于500W的安全数值来说相差甚远,所有显卡均能够顺利达标。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所有测试产品
600W:AMD Athlon II X2 250 降低为双核心处理器后,平台整体功耗进一步下降,因此500W功耗的安全值同样轻松“达不到”。
本组测试推荐显卡:所有测试产品
电源选购宗旨——理性选择按需分配 4种不同平台搭配、5款主流功耗电源、23款市售主流显卡配合待机、满载两种不同功耗测试,本文测试项目达到了920项。虽然我们此次测试并没有动用专业仪器,但是这样的测试方法更加贴合用户使用时的实际效果。此次测试耗时一周之久,为大家全面考量了目前四种不同主流平台下,23款显卡在各个不同功耗电源下的功耗表现。
◆ 230W电源使用建议 待机情况下,230W电源完全可以应付所有显卡的功耗表现,不过在满载情况下,230W电源还是显得有些拘谨。中高端主流显卡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载现象,因此建议入门级配置以及整合芯片组玩家选择230W电源产品。
◆ 300W电源使用建议 300W电源是目前绝大多数装机用户的首选电源,不过通过测试来看,随着显卡的飞速发展,300W电源已经不能够满足中高端主流显卡的需求了。在我们没有光驱、单硬盘、无机箱风扇的情况下,不少测试项目中已经达到了300W电源的极限,因此我们建议中低端配置玩家选择300W电源产品,另外,如果玩家今后还想升级配件,那我们不推荐选用此级别电源。
◆ 350W电源使用建议 虽然仅比300W产品增加了50W的额定功率,但是350W电源就已经足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了。从测试来看,四大主流平台下,除发烧级显卡会达到350W的满载功耗,其余测试项目均距离额定功耗数值有一定差距,看来中端以及中高端用户选择350W电源基本能够满足日常应用,而诸如硬盘、光驱、USB设备较多的用户,我们建议选择更高级别电源。
◆ 400W电源使用建议 400W电源目前也开始步入不少普通用户的购买选择当中,因为今后无论是CPU、显卡、硬盘等等众多设备的功耗越来越高,而400W电源能够更好的为用户长期服务。从我们的测试来看也是如此,即便发烧级显卡也能够在400W电源的带动下安全使用。我们建议主流用户选择400W电源产品,确保能够在一定时间里免去升级烦恼。
◆ 600W以上电源使用建议 对于一些发烧级别的玩家来说,恐怕400W电源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譬如爱好下载的朋友经常使用多块大容量硬盘组建Raid、爱好超频的朋友对显卡或CPU进行极限超频、游戏发烧用户还要组建SLI或交火系统等等。这些发烧级玩家选择400W电源显然是让电源站在了生死边缘,同时也是让自己的电脑时刻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环境下运行。那么这些发烧级玩家选择一款600W或更高等级的电源才是最明智的。 ( Mon, 11 Jan 2010 11:00:15 +0800 )
Description:
对手杯具 ATI掌勺DX11游戏大餐 众所周之,每一次显示技术的更新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强大图形处理性能,而作为连接软件与硬件的桥梁,如今DirectX 技术的每次更新都会带给游戏玩家最直观的视觉体验。DirectX已经经过了10个年头,微软的DirectX API几乎被所有的显卡厂商所认可,成为当今近乎垄断的API标准,而DirectX版本也升级到了最新的DirectX 11。 伴随着最新的微软操作系统Windows 7的发布,最新版本的DirectX 11被纳入其中,这意味着,又一场显示技术的变革正在悄然接近。粮草未动,兵马先行。作为硬件厂商,其实早已为这次技术变革做好了准备,这一次DX11技术的领头羊便是当今风头正劲的ATI Radeon HD5000系列显卡。而对手NVIDIA这次却显得有些迟钝,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拿出与HD5000系列抗衡的DX11产品,而传说中的GT300也在一波波的宣传后更显遥遥无期,这就让ATI的HD5000系列显卡“独步江湖”成为了可能。 有了好的技术、也有了支持技术的硬件,怎么能少了最终的游戏作为发挥的舞台?作为玩家的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担心,游戏厂商们早已开始了紧张的研发,一款款DX11游戏正如一道道美味甜点般等待我们去“品尝”。那么今天,我们就对现有的DX11游戏做一次测试,一同来品味这顿DX11游戏大餐吧!烹饪这桌美味的正是鼎鼎大名的“ATI大厨”,虽然“NVIDIA”大厨同样厨艺精湛,但由于这次自家的“烹饪器具”还没打造好,也就只能“杯具”了。 别急,在品尝大餐前,我们先来了解下“ATI大厨”这次的厨艺有哪些过人之处。
DX11技术介绍——Te ellation Te ellation又是一个晦涩难懂的技术词眼,下面我们将用比较易懂的语言来为读者解释一下。实际上Te ellation就是把一些粗大无序的几何模型图形分成很多更小的图形,从而实现更细致的几何模型表现。通过下图可以看到Te ellation就是将这些小的几何模型组合到一起,新形成的几何模型更复杂,当然也更接近现实。Te ellation可以让某一图形变成立方体,并通过旋转让其从底部看起来像是个球形,这样的话无疑节省直接生成大量三角形所消耗的大量GPU资源。此外,图形的质量、性能以及可控性的提升也达到了一定的促进。
多边形的数量决定了曲面的平滑度 实际上R6xx和R7xx硬件都具有Te ellation单元(Te ellation是一种硬件多边形细分功能,也称分块单元),但是由于Te ellation属于专有实现方案,是AMD的独有技术,因此应用并不算很广泛。而在AMD 的推动下,此次Te ellation成为了DirectX11中的一个必备的部分。(
) 微软以及AMD对于Te ellation技术的热情都很高。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种技术也许对于像XBox 360类似的固定硬件的主机游戏平台才有意义。原因是其可以通过新增固定功能硬件,迅速有效的处理一些对GPU占用资源的任务。
使用Te ellation让面罩过滤嘴部分更圆滑 ATI一直强调的Te ellation是创造更多纹理细节、阴影以及平滑边缘的几何图形的最佳途径之一。而且,高级几何图形同时也需要真正的、完美的位移贴图。当前,大部分几何图形都是通过纹理渲染和某些诸如凹凸贴图、视差贴图之类的技术模拟实现的。即便是高质量几何图形,我们还是想用大量的普通贴图技术,以便可以利用光学算法,这样使最终画面出现裂缝、爆炸、山脊等效果就变得不那么难了。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案,而且还可以产生非常细微的图像效果,并解放像素着色器资源以供他用。在te ellation技术的帮助下,美工便可以创造出一个极为细腻的表面图像,这种细腻的表面图像具有一个动态的LOD;将一个简单的hull shader单元以及一个移位贴图应用到domain shader单元的话,不仅可以减轻相关的工作负担,而且还可以提升画面的质量,促进性能提升。 如果开发者们采用te ellation技术的话,我们可以看到非常逼真的物体效果,而且随着DX11的发布,NVIDIA以及AMD最终将会从te ellation技术中获益。虽然,支持DX11的硬件产品的普及可能尚需时日(毕竟软件厂商不会让DX11的产品只能在DX11环境下运行),但是DX11必然是大势所趋。
DX11技术介绍——OIT乱序透明 以往的DirectX中对于透明物体的叠加处理是非常复杂的,因为透明物体的层次关系相当复杂,特别是烟雾、火、水、玻璃等等东西混合在一起的时候,程序很难判定物体的层次顺序,这些以前都依赖程序员的手工指定,并且有些透明物体像烟雾、火焰等等这些透明的物体没有严格形状模型,并且变化相当迅速,处理这些透明物体会消耗程序员和GPU相当大的精力和性能。
OIT可以很好的应付多重乱序透明处理 上面的图片是DirectX10和DirectX11对于多个需要排序的透明物体的处理效果,其中DirectX11应用了OIT技术。 在DirectX11中微软引入了OIT(透明独立叠加)技术来实现多个透明物体的快速混合。通过OIT技术,可实现透明物体的快速正确排序。
简单的Alpha透明,效果显得杂乱无章
OIT透明,物体轮廓骨架显得非常清晰 实际上OIT技术是DirectCompute11中的一部分,OIT的对透明物体排序的实现都是通过DirectCompute11来实现的,并且实现起来非常简单。另外,在OIT中微软首次提到了使用原子操作,至于原子操作的具体意义对于非图形编程人员就不需要了解了,另外微软还提到OIT还提供了单独的缓存来提高处理透明物体的排序。
DX11技术介绍——景深后处理 在GPU进行完最主要的Vexter和Pixel Shader的处理后,图像输出的显示器前还要进行后处理渲染。负责进行后处理渲染的ROP单元虽然在GPU核心中占用的晶体管面积并不大,但是其对提升图像的逼真度却有至关重要的帮助。在DirectX11中,微软对后处理部分进行了不小的改进,这是我们在DirectX9到DirectX10的转变中没有看到的。 DirectX11中渲染后处理的主要改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像素效果的处理,其中包含景深、运动模糊、色调映射、边缘检测、平滑、锐化,这几种效果的后处理都需要相邻的像素点周围取得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另一个是对于后处理时一些复杂的编程方式进行的简化,例如在处理Alpha缓存时不再需要编程人员有非常高的技巧,同时在后处理时的内存共享使用上DirectX11也进行了改善,性能比以前更好。
◆ 景深后处理 玩单反相机的色友对于“景深效果”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在游戏中加入景深效果后,画面层次的逼真感更为真实。记得第一款应用景深效果的游戏是在2003年发布的《古墓丽影6》。 在DirectX11中景深效果的展示也更加真实,AMD提供了一个七星瓢虫的演示DEMO,来展示DirectX11的景深效果。
传统的景深效果(注意红圈部分,点击看大图)
DirectX11景深后处理效果(点击看大图,对比叶子的边缘)
DX11技术介绍——阴影渲染后处理
◆ 阴影渲染后处理 在现实的环境中,往往会有不止一个光源,因此想要让3D场景更为接近现实、更加逼真,那么光源也就不只会应用一个,光源的叠加在一起就会产生透明的阴影,光源越多,阴影就会越加复杂。 DirectX11中渲染后处理部分就负责处理这些工作,例如想要表现一个山谷的场景,根据山谷的深度就让光线逐渐变暗,像这种对局部环境的效果表现应用我们称之为HDAO(高清晰度闭塞环境)。 对于硬化阴影的连接DirectX11的后处理部分可以更好的处理,通过锐化阴影的边缘,使阴影越到边缘越来越模糊,这样就更接近于真实。 上面的图片是来自DirectX11游戏S.T.A.L.K.E.R.: Call of Prypiat中的截图,左侧是DirextX10.1的阴影效果,右边是DirectX11的硬化阴影效果。 好了,介绍完DX11的各种特性,我们就赶快开动吧,到游戏中去实际“品尝”。
DX11游戏——天堂介绍 正当Futuremark忙着完善其首款游戏
的时候,Unigine已经悄然站了出来,推出了首款DirectX 11 Benchmark测试程序——《Heaven》(天堂)。 这款测试程序除了支持最新的DX11显示特效还兼容之前的DX9、DX10和OpenGL。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支持ATI HD5000系列显卡的“ATI Eyefinity”多屏显示技术,使已经拥有多屏显示系统的玩家也能轻松完成测试。
Te ellation技术 关闭 测试程序中还大量使用了Hardware Te ellation(硬件细分曲面)和高级SSAO(屏幕空间环境光遮蔽)技术,使显示画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至于硬件方面可以支持Radeon HD 2000、GeForce 7000系列以上的显卡产品,至于推荐产品当然是推荐Radeon HD 5000系列显卡
DX11游戏——天堂截图
DX11游戏——天堂测试 /天堂特点/:
游戏3D API:DX11 Unigine引擎发布了基于其Unigine引擎的首款DirectX 11显卡测试软件——Heaven。这款测试程序除了支持最新的DX11显示特效还兼容之前的DX9、DX10和OpenGL。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支持ATI HD5000系列显卡的“ATI Eyefinity”多屏显示技术,使已经拥有多屏显示系统的玩家也能轻松完成测试。 /天堂设置/: 测试设置为最高画质。 /天堂方法/: 游戏自带BenchMark测试程序,运行多次取平均值。
更多DX11游戏——煅神记 由EA Phenomic开发的《BattleForge》是一款集合即时战略和棋牌游戏特点的新网游。EA Phenomic曾经开发过著名的即时策略游戏《魔幻世纪》系列,此次开发《BattleForge》,EA Phenomic期望能够开发出一款融合多种元素的新游戏。玩家可以通过交换、购买或者战斗获得的卡片来组织自己的军队,而不用费时间去建立基地和收集资源。《BattleForge》将支持大范围的玩家交流,允许玩家在网络的环境下进行卡片的交易,以及加入最多支持12人的战争。 游戏不仅保留了即时战略游戏的精髓,并允许玩家在网络环境中与朋友进行卡牌交易和收藏。《BattleForge》凭借多人在线的游戏设计及完整的社交沟通系统,一举成为战略游戏界的先锋之作。玩家将可以通过于2009年初在指定零售商购买游戏,连接上网,进入游戏,与庞大的《BattleForge》社区共同投入连绵不断的奇幻战争。 在游戏中,玩家将使用交易得来的卡牌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完美阵容,并对敌人发起致命的进攻。卡牌作为战斗工具,每一张牌都将代表一个战斗单位、建筑或是一种符咒,直接具化为实物出现在RTS的战场之内。此项设置让你得以自由定制组合各种力量,设计组建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军队。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去建立基地、等待完成,在《BattleForge》中玩家可以直接投入到快节奏的RTS战斗中去。 《BattleForge》具有单人模式、合作模式及PvP同等级配对多种模式。合作模式中,不仅具有两人组队、四人组队两种小规模作战,你也可以选择尽情的投入12人的史诗级战斗中赢取最具价值的奖励。玩家必须保持协同合作完成任务来获得胜利。拥有激动人心的合作模式及PvP任务,建立属于自己军队的能力,及包括拍卖大厅、直接交易及游戏内邮箱在内的完整社交沟通系统,《BattleForge》为你带来独特的即时战略游戏,让你轻松上手,但需要时间才能成为个中高手。 游戏目前已经支持DirectX 10.1特效,而根据开发商的消息,游戏即将加入DirectX 11特效,因为是网络游戏,所以经过更新,这款游戏也将支持最新的画面特效。
更多DX11游戏——煅神记截图
更多DX11游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Alie Vs Predator)是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支持PC、PS3、XBOX360平台,最新消息表明,SEGA确定将会在二月份发布该游戏。SEGA公司现在已经有《异形:殖民舰队》(Alie : Colonial Marines)和《异形RPG》(Alie RPG)两款《异形》相关作品正在开发中,而这款针对PC和次世代平台的异形战士大作将支持最新的DirectX11 API。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同样基于电影情节改编而来,因为有着电影的大获成功,所以很多电影爱好者和FPS玩家对这款恐怖作品非常感兴趣,同样采用了DirectX11的游戏,有着哪些先进的特性呢?
广泛采用DX11特效让视觉效果和性能表现远超DX9版本
Character te ellation让游戏画面更加写实
细节te ellation让环境渲染更逼真
Compute Shaders让图形后处理更加快速和优异
更逼真的阴影效果 上图是DX11和DX10/DX9在人物渲染方面的采用Te ellation技术后的区别,因为使用了更细致的网格化渲染,游戏人物的细节明显增强。 上图则是DX11所展示的高精度Ambient Occlusion技术画面,也就是高精度环境光散射的渲染,我们可以看到,开启HDAO效果,在环境光照射下场景表面的阴影更加柔和和真实。
DX11游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截图
DX11是大趋势 玩家选卡眼光放长远 通过对几款DX11游戏的实际测试,我们确实能够真真切切的体验到DX11接近真实的显示效果。由于NVIDIA方面还没有DX11显卡发布,HD5000系列的表现也没有同级别手产品可比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如果你想亲身体验到DX11游戏,只有买A卡一种选择了。 虽然目前两家最大图形处理器厂商之一的NVIDIA公司在DirectX 11显卡的推出速度上有所延迟,但是根据分析师Dean McCarron看法,向新的API标准DirectX 11过渡的速度将会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一次。作为Mercury Research公司的首席分析师,Dean McCarron指出:“在最近的一个十年里,每一代支持新版本DirectX的图形处理器销量达到高峰的速度都要快于前一代产品。我们的预测是DirectX 11 GPU将会继续沿袭这个趋势,将会成为有史以来技术升级最快的一次,这会导致其出货量在2010年超过DirectX 10 GPU。” 当前只有AMD公司推出的ATI Radeon HD 5700/5800/5900系列显卡支持DirectX 11 API,目前已经成功出售了数十万块主流级别的ATI Radeon HD 5700系列显卡,不过受到TSMC 40nm工艺产量低下的影响,该公司的高端产品ATI Radeon HD 5800/5900系列显卡的销售量还很有限。在明年初,AMD将会继续推出向面主流及低端桌面市场的ATI Radeon HD 5000系列显卡,以及新一代的ATI Mobility Radeon HD 5000系列显卡,这将会完善AMD的DirectX 11产品线。 与此同时NVIDIA公司的计划并不十分明朗,我们知道该公司新一代GPU GF100 (NV60, GT300)将会于明年1季度实现量产。NVIDIA公司2011财年第一财季是由2010年1月26日开始,至4月26日结束。因此我们认为NVIDIA将会在1-3月份间推出新一代高性能旗舰显卡GeForce “Fermi” GF100。不过目前仍不清楚NVIDIA是否有能力同时推出面向主流、入门级以及移动市场的新一代Fermi架构显卡。 作为普通游戏玩家的我们,想要畅爽玩转新游戏,选购显卡就成了关键。没错,DX11时代正向我们大步走来,它就像彩屏手机替代单色屏手机一样,是一种趋势。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DX11游戏发布,如果还继续沿用老显卡来跑DX11游戏,无疑就像饭菜中缺少调料一样食之无味。想要体验原汁原味的DX11游戏,支持DX11的“厨具”才是我们需要的!
( Mon, 11 Jan 2010 10:53:34 +0800 )
Description:
游戏丰收年,12款游戏登场献艺 2009年又是一个游戏丰收年,如果只算算今年内发售的一些知名游戏大作,相信各位用上自己的手指以及脚指都算不过来。并且,今年发布的游戏当中还全面覆盖了从DirectX 9开始,到DirectX 10、10.1以及最新的DirectX 11全方位的作品,让不少游戏玩家都有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 我们硬派网显卡频道也在今年一年当中不断的为大家奉上了众多的游戏知名大作评测文章,当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在今年错过了一些游戏大作的评测。为了弥补部分游戏的测试,同时也为了让玩家的电脑为即将到来的寒假做好准备,我们今天再次将今年年度的12款主流游戏大作重新归纳测试,测试显卡也将会达到20款之多,力求为大家献上一片最详尽的年度游戏测试!
◆ 参测游戏: 此次我们评测的12款主流游戏全部由网友投票选择进来(点击
察看投票结果),包括了(按投票排名先后顺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极品飞车13:变速》、《科林麦克雷:尘埃2》、《生化危机5》、《求生之路2》、《街头霸王4》、《无主之地》、《NBA 2K10》、《实况足球2010》、《鹰击长空》以及《蝙蝠侠:阿甘疯人院》。
◆ 参测显卡: 测试显卡部分也是由网友投票选择,包括了ATI方面的:Radeon HD 5970、5870、5850、5770、5750、4890、4870、4860、4850、4830、4670;NVIDIA方面有GeForce GTX 285、GTX 275、GTX 260+、GTS 250、GT 240、GT 220、9800GT、9600GT、9600GSO,共计20款显卡。
2009年度显卡市场回顾与分析 2009年的显卡市场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在09年的9月之前,显卡市场除了一味的价格战,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有新意的产品出现。可以说,在2009年9月前的显卡市场非常沉寂。不过随着9月下旬,ATI的全新Radeon HD 5870显卡发布,正式揭开了09年度显卡市场热潮的序幕。随后的一系列Radeon HD 5000显卡不断地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市场热潮,而NVIDIA方面由于Fermi的难产,因此不断在中低端市场方面推出40nm新品。 时至09年底,整个显卡市场的格局基本如下: 可以看到,虽然NVIDIA仍然在高端市场方面保留了GTX295、285、275一系列产品,不过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表示,NVIDIA目前已经停产如上三款产品,而有关Fermi的产品设计规范等等也陆续发往显卡厂商手中。看来NVIDIA方面已经开始准备新一代产品的发布了。 另外,ATI方面在发布完中高端HD5000系列产品后,也将面临新一轮的价格调整,据悉调价的时间应该就在近期。而关于HD5000的中低端产品,则要等到2010年的第一季度才能够看到。届时,Radeon HD 4000系列产品将会逐渐淡出显卡市场。
测试平台介绍及测试说明
◆ 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配置表
硬件平台
处理器 CPU
英特尔Core i7 965@ 3.2GHz
主板 Motherboard
技嘉X58
内存 Memory
金士顿 DDR3-1333 3GB(1GB×3)
硬盘 HDD
Seagate Barracuda(希捷酷鱼) 7200.11 320GB
显卡 VGA Card
见测试列表
声卡 Audio
主板集成声卡
散热器 Cooler
超频三 南海2 HP-1204X
电源 Power
Cooler Master 酷冷500W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OS
Windows 7
驱动程序
主板驱动 MB Drivers
Intel(R) X58/ICH10R 芯片组驱动程式 V9.1.0.1007
显卡驱动 VGA Drivers
NVIDIA ForceWare 190.62 WHQL版
ATI 催化剂 9.11 WHQL版
◆ 平台介绍 测试平台方面我们依然选择了一款技嘉X58主板,并且散热器为超频三的产品。测试的CPU则选择了Intel的i7处理器,主频为3.2GHz。而测试内存方面,我们依旧搭配了三条DDR3内存(单条1GB),实际性能测试频率、时序为DDR3-1066 7-7-7-20。搭建这样的平台能够更好的体现显卡之间的性能差距,降低其它设备成为显卡性能发挥的瓶颈。驱动方面都采用了最新版本的驱动程序。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介绍 从2003年的10月29日,第一部《使命召唤》游戏发布至今,这一系列游戏按照每年一部的速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它的第六代作品——《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 Activision公司在这一系列游戏当中投入了两个开发小组轮流研发新游戏,其中包括Treyarch研发团队和Infinity Ward团队。熟知这一系列游戏的玩家应该知道,Infinity Ward团队是《使命召唤》系列游戏的创始团队,并且经典的二代、四代游戏均有这一小组开发完成,而今天的第六代作品《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同样出自于Infinity Ward团队之手,游戏的期待程度自然也非比寻常。
◆ 游戏信息:
中文名称:《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
英文名称:《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2》
游戏平台:PC/PS3/Xbox360/PS2
发行时间:2009年11月10日
游戏类型:第一人称射击
开发厂商:Infinity Ward
发行厂商:Activision
官方网站:
最低配置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XP SP2 / Windows Vista / Windows 7
CPU:英特尔 奔腾4 3.2GHz 或 AMD 速龙 3200+
物理内存:1GB
显卡:支持DirectX 9.0c,核心达到GeForce 6600GT或Radeon 1600XT级别
硬盘空间:12GB
声卡:支持DirectX 9.0c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是使命召唤系列游戏当中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