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载的是暗黑血统bt下载的BT文件下载。下载完了,两个文件夹 ...

猎杀潜航4: SH系列浅分析——顺便教你DIY自己的猎杀潜航
http://www.gamersky.com 2008-3-11 14:14:0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其它
  猎杀潜航玩过吧?相当的经典是吧?后来玩玩就够了吧?出新作品也不咋爱玩了没错吧?看到这里你有种想扁我的冲动了对吧?别着急… 此贴含金量相当的高,你得慢慢往下扣,大伙都同意了对不?
  至今,猎杀潜航系列已经发布了4个作品,其中第3代在玩家中人气最高,也是小弟我第一个接触的SH系列游戏(没玩1和2不是我的错啊… 铁杆粉丝们不要扔蛋啊… 不能浪费国家鸡蛋啊… 全扔没了就要完蛋啊…)。此游戏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有挑战性,更有真实性,可惜就是BUG多点。当初可以说玩这个游戏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啊(说实话,哪有那么夸张…)!后来玩够了,删了。
                                   全文完 2008/03/05
  上边文章都看了吧?不咋经典是吧?后边也没看到金子吧?我再写啥你也不想看了没错吧?看到这里你都想掐死我了对吧?别着急啊… 不是说了这帖含金量高嘛,你得有耐心慢慢的往下看,共创和谐社会嘛对不?
  至今… 猎杀潜航系列已经发布了4个作品,其中3代在玩家中人气最高,也是小弟我第一个接触的H…系列游戏(SORRY,好象是SH系列… SH=Sex+H?很黄很暴力…)。4代作品在3代基础上做了很大改进,增加了二战时期美军的部分潜艇,战场也由大西洋转到了太平洋,这就意味着在4代中要和可爱的U艇说拜拜了。不过4代依然有引人之处。首先画质提高了嘛,相应的,硬件需求也高了,配置差的玩家就只能望洋兴叹或者继续SH3了(这似乎是SH3人气高的主要原因)。其次,4代作品在解决头疼的BUG问题上也是下足了工夫,ubi先后发布了4个升级补丁来修正这些BUG,但是甲板炮依然会射偏、高炮依然存在贴图覆盖的问题,到头来影响操作的BUG比3代还多一个!替SH怨念一下。就不让你打飞机…我就不让你打飞机…
  不过总体来说4代还是值得一玩的,只是爱玩炮战的玩家要多退出游戏来修正弹道。爱打飞机的就惨了,因为视野被铁皮挡住的BUG在最新的1.4补丁中都未能修正。不过好在4代作品意外的符合国人的口味才让它小有立足之地,可以痛杀小日本儿嘛,可见游戏厂商果然照顾我们(某些)中国玩家。小弟当初决心玩这个游戏到了天昏地暗、海枯石烂的啊(那不死了么)!后来玩够了,也删了。
                                   全文完 2008/03/05
  文章看完了吧?相当的没劲是吧?连颗金沙都没有吧?我拿钱让你看你都不会再往下看了没错吧?看到这里你都快要自杀了对吧?先别着急动手,继续往下看。活着多美丽啊,对不?
  其实上面写那两篇文章并不是纯粹为了搞的,如果你真的耐心读完了那么你应该可以看出两篇文章的关系其实正是恰似猎杀潜航3和4的。习惯上,一个系列的新作必然是推陈出新,在游戏性和游戏乐趣上给玩家以不同的感受。可遗憾的是,SH从3代到4代再到4代资料片给了我相同的感受——失望,失望,再失望。回顾一下这个游戏的改变,SH3肯定比2强(小弟确实没玩过2但至少有看过游戏截图和介绍)这是毋庸质疑的,也是SH史上最成功的一作。然而SH3从出世以来就BUG不断,弹出游戏,程序出错,大小问题一麻袋。但是玩家的支持和容忍超过了抱怨,只希望SH能越做越好。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所有人都差不多玩腻了SH3枯燥的生涯模式和各种MOD时,4代悄然诞生了,小弟也曾经为之振奋,于是连夜开BT从游侠DOWN来期待已久的SH4太平洋狼群,并且下载完成后立刻迫不及待的***了它。但是让人郁闷的是小弟Nf6500确实有点负担不起这游戏,无奈之下只能特效最低来运行这个以“画面比SH3强”为看点的SH4。
  原本以为SH4一定会有更吸引人的地方,想象中SH4和SH3的区别应该就像BH4和BH3(生化危机,BH=baoli+H…)那样的天壤之别。万万想不到的是玩过后才发现,SH4和3哪里是两个游戏,分明SH4就是3的画质提高补丁,而且还把U艇给补丢了!!至于SH4的资料片更是搞笑,我到现在也坚持认为SH4的资料片就是用来把SH4中弄丢的U艇给补回来并且修正甲板炮偏射和高射机***贴图BUG的。而且版本号1.5… 分明就是个超大号的补丁。
  回想当初玩SH3似乎是玩了一个月通关了就玩够了(连个过场动画都没有…),之后玩SH4是因为显卡的关系暂时没玩,后来弄了块6600GT的OC版才能中等特效流畅运行,原因是内存只有512。似乎玩了不到一星期就不愿意再去碰这游戏了。原因非常的简单,玩SH必然要玩生涯模式,但是从SH3到4再到资料片为止,这种“随机坐标巡逻24小时”的模式居然一直没变过!显然只有画面提高并不能调动起玩家的激情,毕竟已经失去新鲜感了,再玩下去就会觉得枯燥无聊了(我无聊才写这篇文章YY的,你想象一下使命召唤系列如果只改善画面还有没人玩),最后4代和资料片的下场也只能是丢进回收站了。悲哀啊!
  一个05年的游戏走到今天只是不停的修改游戏BUG和提高画面质量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于是有玩家开始别出心裁的制作MOD,或者修改游戏参数让游戏更变态一点,比如修改鱼雷和甲板炮的威力,这一切都说明了完家多么希望体验到和原来不一样的SH(更H…),其中也包括小弟我在内。在下载了、体验了、失望了过后,小弟开始用另类的方式去玩SH4的资料片,就是不断的查找,修改,测试。为了把它修改成我想要的SH4…以下泛指资料片 V1.5。前面YY了很多也无非就是发泄一下几年来对SH的各种感情,让大伙眼睛受累了实在抱歉~。
  修改前要作的工作其实并不多。你只要舍得花点时间和耐心并做好备份就OK了!接下来小弟就以自己美军的潜艇的步骤做范例,教大家如何打造属于你自己风格的SH!
  先备份所有可能修改到的文件及文件夹。小弟自认为不是很变态… 所以把这个游戏改的像RPG了,按我的修改其中可能包括如下文件夹:("?"代表游戏根目录)
?\Data\UPCData
?\Data\Library
?\Data\Submarine
  所有需要修改的文件基本都在这几个目录内,UPCData文件夹内的文件可实现部件升级年代变更、部件升级所需声望以及水手等级和特殊技能等,同时此文件夹决定着SH4存档文件夹(就是“我的文档”里的SH4)的参数。而Library文件夹内包括USSubParts和GerSubParts两个文件夹,分别可以修改美国和德国潜艇的武器参数,也是我的主要修改项目。说了那么多,下面要动真格的了。
////////////////////////////////////////////////////////////////////////////////////
  *修改升级零件出现的年代:
  打开?\Data\UPCData\UPCUnitsData\UpgradePacks.upc文件(以下提到的任何文件都以记事本打开和编辑,如有特殊情况我会另行注明)稍微往下一点点你会找到类似语句:
[UpgradePack 1] -----------------------------------(升级代码) 第一部分
ID= UpackGatoSDRadar -----------------------------------(ID) Gato级用 SD雷达
NameDi layable= SD Radar ------------------------------(类别名称) SD雷达
FunctionalType= UpFTypeSe orRadar ---------------------(功能种类) 升级型探测雷达
UpgradePackSlotType= AirRadars -------------------------(装在何种类型的部位)对空雷达
Type=NULL
;UpgradePackInterval=1941-12-01, 1942-08-01 ------------(;第三方提示)41年到42年8月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nCurrent= NULL, NULL, 0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 1=1941-12-01, 1942-02-01, 500--(时间段1需要500声望)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 2=1942-02-02, 1942-04-01, 100--(时间段2需要100声望)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 3=1942-04-02, 1943-05-01, 0----(时间段3需要0声望)
IDLinkUpgradePackElements= SDRadarA , SDRadarAnte aEarly
  以上是Gato级潜艇的一台雷达升级参数。要修改它首先要知道它的含义,示例中右侧括号内是小弟我加进去的说明。我们要修改零件出现年代其实只要修改升级时间段(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 1)和它下面的信息就可以了。原文件设置为GATO级对应的SD雷达在1941年12月1日到1943年5月1日可以被选择升级,下面我用几种方法把它修改成在任何时间段都可以使用且需求声望为4000的零件,各种情况所做的修改也都会做出解释。完整信息如下:
[UpgradePack 1]
ID= UpackGatoSDRadar
NameDi layable= SD Radar
FunctionalType= UpFTypeSe orRadar
UpgradePackSlotType= AirRadars
Type=NULL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nCurrent= NULL, NULL, 0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 1=1941-12-01, 1942-02-01, 4000-(时间段1内声望需求4000)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 2=1942-02-02, 1942-04-01, 4000-(时间段2内声望需求4000)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 3=1942-04-02, NULL, 4000-------(时间段结尾定义为空位)
IDLinkUpgradePackElements= SDRadarA , SDRadarAnte aEarly
——————————————————————————————————————————
[UpgradePack 1]
ID= UpackGatoSDRadar
NameDi layable= SD Radar
FunctionalType= UpFTypeSe orRadar
UpgradePackSlotType= AirRadars
Type=NULL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nCurrent= NULL, NULL, 0
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 1= NULL, NULL, 4000 ---------(时间段设置为空,需求4000声望)
IDLinkUpgradePackElements= SDRadarA , SDRadarAnte aEarly
  以上两种方式中第一例比较保守,把UpgradePackInterval的上限修改成NULL,也就是说1941年12月1日开始以后任何的日期你都可以在装备升级列表里看到SD雷达,并且需要的声望为4000点。下面一种方式是简化到最合理的,因为零件要求的声望值在任何年代是固定的,所以不需要像例1那样麻烦的去定义每个时期对应的声望需求值。相应的例2中“UnitUpgradePackIntervalOptio 1”以下的两项是多余的,所以切掉了。 [1] 【
发表评论:
剩余字数:500
相关攻略
相关下载
经典游戏大作下载
精彩Flash小游戏 热门点击排行
1692274
1140886
1100278
攻略秘籍搜索
攻略秘籍搜索   
电脑游戏
  ├ 攻略
  └ 秘籍
  └ 心得
电视游戏
  ├ 攻略
  ├ 秘籍
  └ 金手指
掌机游戏
  ├ 攻略
  ├ 秘籍
  └ 金手指
热门游戏攻略推荐
最新下载推荐
热点资讯图文推荐
近期热点资讯回顾
1260847
Copyright2003-2011 GamerSk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游民星空 版权所有歌声多美好·~
( Tue, 26 Jul 2011 18:04:16 +0800 )
Description:
也许这只是一场暗斗的外露
也许更大的秘密还在等待揭晓
等待吧
两强相争必有一伤
鲜血会点燃怒火
星火可以瞭原
在社会的齐声呼唤中
任何或大或小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未必所有的真相都能揭晓
但 阴谋终会化为灰尽
( Sat, 23 Jul 2011 19:12:11 +0800 )
Description:
( Fri, 22 Jul 2011 19:55:43 +0800 )
Description:
如果说以分数高底来决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以金钱的数量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也不过是人生的一大笑话 如果考试是换来高分的必要手段,那么贪污受贿也是获得金钱的重要途径了;细细想来
人生何只一个贪 那么简单 这些日子思想总是被拉扯到两个极端,仿佛它就快要不受我控制了;就像这个社会的思想引导者,也许他曾经存在过,但是现在分散各个角落,终难统一得起来。 最后回头来想想自己 不过是把自己置身于孤独的位置了。偶尔也会看看163的来访地址,发现也还是有一些朋友的。偶尔上上Q,但又不想上Q,有时还突然很想再也不上线了,看到那些深夜还在线的新浪微博好友,原来这个世界的每个人就如同宇宙中的地球,那么的凄凉!
( Sun, 10 Jul 2011 23:43:29 +0800 )
Description:
话说来深圳这么久了,这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休啊,不然周六老被call去加班;离开长沙也许会有些遗憾,但我绝不后诲来了深圳。
人生总有一些不论理由的选择,不论结果的坚持。
话说又老了一岁了,连妈都拿年龄来压我了,好吧、那个谁。。。。
话说 这地方的脏衣服如果不及时洗,真的 真的会长霉------明天要记得买巴士了
我的那盆小草啊,我真是不了解你的状况,如果你是动物 我可以看出你的表情,可是你是植物,看你的叶,我觉得你真的很不好,难道我真要沦落到养一盆仙人掌后,然后证明我只能养活我自己吗!话说 我应该没那么搓吧!
话说 如果我真的在年轻点就好了!
祝 好
( Tue, 21 Jun 2011 00:01:13 +0800 )
Description:
仿佛没有事 仿佛又可以做很多事 握不住的时间 掌控不了的人情命运 静待或者争取 ( Mon, 13 Jun 2011 00:16:10 +0800 )
Description:
卑鄙是卑鄙者的
, 高尚是高尚者的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 Mon, 13 Jun 2011 00:06:19 +0800 )
Description:
结局或开始 ----
献给遇罗克 我
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为了每当太阳升起
让沉重的影子像道路
穿过整个国土 悲哀的雾
覆盖着补丁般错落的屋顶
在房子与房子之间
烟囱喷吐着灰烬般的人群
温暖从明亮的树梢吹散
逗留在贫困的烟头上
一只只疲倦的手中
升起低沉的乌云 以太阳的名义
黑暗在公开地掠夺
沉默依然是东方的故事
人民在古老的壁画上
默默地永生
默默地死去 呵
我的土地
你为什么不再歌唱
难道连黄河纤夫的绳索
也像绷断的琴弦
不再发出鸣响
难道时间这面晦暗的镜子
也永远背对着你
只留下星星和浮云 我寻找着你
在一次次梦中
一个个多雾的夜里或早晨
我寻找春天和苹果树
蜜蜂牵动的一缕缕微风
我寻找海岸的潮汐
浪峰上的阳光变成鸥群
我寻找砌在墙里的传说
你和我被遗忘的姓名 如果鲜血会使你肥沃
明天的枝头上
成熟的果实
会留下我的颜色 必须承认
在死亡白色的寒光中
战栗了
谁愿意做陨石
或受难者冰冷的塑像
看着不熄的青春之火
在别人的手中传递
即使鸽子落在肩上
也感不到体温和呼吸
它们梳理一番羽毛
又匆匆飞去 我是人
我需要爱
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
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
在摇篮的晃动中
等待着儿子第一声呼唤
在草地和落叶上
在每一道真挚的目光上
我写下生活的诗
这普普通通的愿望
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价 一生中
我曾多次撒谎
却始终诚实地遵守着
一个儿时的诺言
那与孩子的心
不能相容的世界
再也没有饶恕过我 我
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倒下的地方
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
我的肩上是风
风上是闪烁的星群 也许有一天
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
垂放在
每一个不屈的战士
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这夜的碎片
纷纷扬扬
( Sun, 12 Jun 2011 01:00:12 +0800 )
Description: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又过了一半
生活一直在变,没变的还是自己
看来想要改变自己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还是常常健忘、固执着幼稚的想法,依旧懒得去与人沟通 所以也总是与自己为伴
只是最近常常找不到自己要想要表达的,所以…也不想写什么东西
奇怪是小时候常常会有的幻想--想象力现在又回来了 有此事情总让人感觉很难
突然而来 匆匆而去
想要见你一面
不知哪来那么多阻隔
也许只是时间的安排不恰巧
也许只是这个城市太庞大
所以宁可相信好事多磨也不愿相信有缘无份 ( Tue, 7 Jun 2011 12:07:56 +0800 )
Description: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3、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 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5、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6、霍桑效应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又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
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7、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8、证人的记忆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
他们让被试者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者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9、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10、虚假同感偏差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
(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 Mon, 6 Jun 2011 20:49:18 +0800 )
Description: 中国元素凝结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华盖创意拥有内容丰富的中国元素素材,涵盖传统文化元素、建筑地标、风土人情、现代社会文化、象征符号等等。同时凭借我们多年对图片市场的分析及研究,以敏锐的洞察力,时时抓住最新鲜、最热门的事态及时补充最受关注的本土热点专题,为创意人士提供最鲜活的东方文化的创意素材,是您创意、设计的灵感源泉。
中国元素: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中国元素”。中国的企业及品牌更是中国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不可能是西方文化的简单补充润饰,不应该狭窄地定义为宣扬民族主义的旗号。以“中国元素”作为创意语言更不应该视为一种时尚的新名词。诚然,有一种不可争辩的事实,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它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
“中国元素”分为三部分,第一是中国固有元素:比如中国的领土(包括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中国的人种,中国的气候等等;第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个不做累述;第三是中国的现代文化元素:比如北京的奥运精神,中国的航天精神,中国的电影文化,中国著名企业的文化等等。 ( Fri, 20 May 2011 14:46:41 +0800 )
Description:
检查你的/boot/grub/grub.conf 文件,找到以下内容
引用:
### BEGIN /etc/grub.d/30_os-prober ###
menuentry "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 ional (on /dev/sda1)" {
i mod ntfs
set root=(hd0,1)
search --no-flo y --fs-uuid --set 4c844b34844b2036
drivemap -s (hd0) ${root}
chainloader +1
### END /etc/grub.d/30_os-prober ###
红色文字部分说明/etc/grub.d/30_os-prober文件负责添加其他系统引导的,只要让它添加的启动项添加到第一位就是默认引导的了。
开始行动实现
进/etc/grub.d/
里面都是数字开头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执行。
把30_os-prober前面的数字改成 09,比10_linux OS小一些,早一点执行就好了,像这样09_os-prober
然后更新grub配置文件即可
《关键内容↓↓↓↓↓↓》
终端代码:
cd /etc/grub.d/
sudo mv 30_os-prober 09_os-prober
sudo update-grub
来源:
另外:ubuntu的系统设置(控制中心)的“启动管理器(没有请***startupmanager)”也可以设置开机默认引导项(貌似设置了没用,也可能是因为grub.conf文件默认是只读的原因),不过设置超时时间是有效的~!
( Tue, 26 Apr 2011 16:11:15 +0800 )
Description: 引用
c代表文化遗产,n代表自然遗产,nc代表双重遗产。
西班牙(40项) 塞哥维亚古城及其水道(c,1985年)
塞哥维亚古城及其水道(英文:Old Town of Segovia and its Aqueduct),位于西班牙北部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南部的塞哥维亚省首府。塞哥维亚坐落在瓜达拉玛山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该市几经兴衰,对西班牙经济文化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塞戈维亚于公元前80年被罗马人占领后,即成为西班牙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后来在西哥特人统治(公元五世纪至八世纪)时期日益衰落,直至被卡斯蒂利亚王朝收复后开始复兴。1474年,伊莎贝尔在塞戈维亚城堡即位,称为卡斯蒂利亚女王。此后她率军南下,同阿拉伯人交战,终于在1492年推翻了阿拉伯人在西班牙长达800年的统治,塞戈维亚的经济和文化进入鼎盛时期。但十六世纪塞市贵族同卡洛斯一世权势不和,进行交战,该城从此又陷于衰落。十八世纪,西班牙国王在塞戈维亚附近修建了夏宫。每个时代都在塞戈维亚留下了历史遗迹。
古罗马渡槽(acueducto romano ):全长728米,最高处28.9米,共167孔,分二层。所用花岗岩采自瓜达拉玛山。渡槽系罗马时代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塞戈维亚的象征。建筑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前。当时的用途是将雪山下的冷河水引进塞戈维亚市。十一世纪阿拉伯人入侵时,许多槽孔被毁,十五世纪修复。至今仍是运水工具。塞哥维亚城堡(Alcázar de Segovia):建筑年代大约在罗马人统治之后,十二世纪又扩建,因此既有罗马风格,又有阿拉伯风格。除了军事价值之外,城堡又是西班牙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147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在这里即位;1570年之前,城堡曾是西班牙国王的行宫之一;费利佩二世国王与史娜在这里举行婚礼;十六世纪成为监狱,关押过一些重要人物。十八世纪成为炮兵学校。1862年城堡毁于一场大火。1882年重建。现在是军事档案馆和古代兵器博物馆。大教堂(Catedral):是哥特式风格。1525年始建,1768年启用。先后由三位建筑师主持工程。角楼原高105米,为西班牙最高的教堂角楼,后遭雷击,改建后高88米。
塞哥维亚古城
古罗马渡槽(acueducto romano )
大教堂(Catedral)
圣米扬教堂( iglesia de San Millán)
塞哥维亚城堡(Alcázar de Segovia)
俯瞰塞哥维亚古城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c,1985年)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英文:Santiago de Compostela (Old Town)),位于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自治区拉科鲁尼亚省,也是加利西亚自治区首府。西班牙西北部这个著名的朝圣之地成为西班牙基督教反对伊斯兰教的重要象征。该城在西元10世纪末期为穆斯林所摧毁,但是在11世纪即彻底重建。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内有各式罗马式建筑、哥德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城中最古老的古迹都坐落在圣詹姆斯的陵墓和拥有著名荣耀柱廊(Portico de la Gloria)的主教堂周围。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Santiago de Compostela),是天主教世界中的三大朝圣地之一(另两个是罗马和耶路撒冷),所以成为朝圣之路(Camino de Santiago)的终点,就因九世纪在此发现的圣雅各遗骨,数个世纪以来,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法国翻越底里牛斯山,经过Pamplona,走过Burgos、Leon,跋山涉水的终于找到了精神的最后依归。长达八百公里的路程,朝圣者通过了一大片如荒原般的黄土卡斯提亚省,夏天酷暑,冬天酷寒的。 他们抵达终点时,两都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不仅是精神卜一的,也是实质上的荒漠甘泉。 「Compostela」源自拉丁文中的「Campus Stellae」,意即「星星之野」,而骑白马带把剑的圣雅各就出现在圣地牙哥指引众人迷津,也因为圣雅各的精神象征,加利西亚人得以凭借他来击退摩尔人!
位于欧伯拉都依罗广场(Plaza del Obradoiro)的大教堂有着哥德式的高耸立面,两层阶梯盘旋而上,气势不凡,是1188年由建筑师马提欧(Maestro Mateo)所完成的作品。最精彩的部份是「荣耀之门」(Portico de la Gloris),来自圣经故事的雕刻群栩栩如生地立在门上,是目前保存最好的罗马风格作品。除了十二使徒外,手持不同乐器的廿四个乐师最为有趣,活脱是座雕刻博物馆。耶稣下方是圣雅各,而圣雅各的下方据说就是建筑师马提欧自己的头像,这样的建筑体倒在当时是空前创举(所以,有长龙人群亲吻他,期望得他的天赋才能) 。绕了又绕的长龙队伍引你去亲吻圣雅各的斗蓬或是带你到地下墓室去看圣雅各和他两个弟子的遗骨。另一扇「银匠之门」(Puerta de las Platerias)也十分趣味的呈现伊甸园景像,亚当、夏娃苹果和蛇,造型质朴。宗教迷们不要错过教堂附设的博物馆,从二楼的阳台可眺望整个欧伯拉都依罗广场和老城区。每年七月廿五日西班牙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会实况转播由国王亲自主持的圣地牙哥节开幕式,礼炮和烟火的施放十分精采,足见圣地牙哥的举足轻重。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北面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市政厅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欧伯拉都依罗广场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 加拉霍艾国家公园(n,1986年)(位于加那利群岛)
加拉霍艾国家公园(英文:Garajonay National Park),位于西班牙本土西南大西洋上,非洲西北海岸外加那利群岛中的拉戈梅拉岛。 加拉霍艾国家公园位于加纳利群岛中的拉戈梅拉岛(La Gomera)上。该国家公园约有70%的面积被月桂树所覆盖,加上泉水以及大量的溪流使得当地的植被得以生长地苍翠繁茂。此外公园内的植物和第三纪时期的植物生长状况颇为类似,不过由于气候变迁,这种植被在南欧几乎已经大量消失了。拉戈梅拉岛屿,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起程前离开的最后一个岛屿。哥伦布在随后的航行中发现了美洲大陆。现在,拉戈梅拉岛屿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历史遗址所在地。最初,人们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该地区大片的月桂树林。据统计,这种颇具历史遗迹研究价值的月桂树林在全球所存无几,而加拉霍艾国家公园珍藏并保存了月桂树奇观,并且月桂树的数量也是首屈一指的。
加拉霍艾国家公园所覆盖的保护区面积大约有4,000公顷,占整个岛屿面积的10%。加拉霍艾国家公园还包括中部平原和几个峡谷的尽头。绿波状的森林此起彼伏,覆盖了该地区差不多70%的土地。丰富的年均降水量,使得岛屿上的植物生长得非常茂盛。中部平原上的盛行信风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因此也使得这片被保护的土地成为令人瞩目的淡水储存区。在和谐美丽的公园中,时而会因一些岩石矿脉突出地面,公园显得异常奇怪突兀。这些千奇百怪的地貌是由于曾经有熔岩流过而形成的,这些当时厚厚的熔岩,现在都已经固化。沿着该保护区的东南边境向前走,有四个靠得很近的火山口,它们的出现颇为引人注目。在加拉霍艾国家公园中,有450种形态各异的植物,这些植物的归属范围迥然不同。例如,其中34种植物都是加拉霍艾地区所特有的,而这34种植物在保护区中只发现了8种。与种类丰富多彩的植物王国比较起来,脊椎动物就要少得多。鸟类是这儿脊椎动物中最好的代表,尤其是加那利群岛上所特有的两种山鸽:一种山鸽名为科伦巴·特罗卡兹·博雷,总是栖息于最高的枝头;另一种山鸽是科伦巴·朱诺尼瓦,与前一种山鸽比较起来,则要珍稀的多,这种鸟总是将鸟巢安置在多岩石的地区。与脊椎动物群系相反,无脊椎动物的种类要丰富的多,而且还有一些属于珍稀物种。对这些无脊椎动物进行有系统的全面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有一点已经可以下结论,那就是,在该公园中,大约有50%的无脊椎动物都是本地所特有的。
加拉霍艾国家公园
加拉霍艾国家公园月桂树林 托莱多古城(c,1986年)
托莱多古城(英文:Historic City of Toledo),位于西班牙中部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托莱多省首府,马德里以南约70公里处。托莱多城拉丁语原名托莱图姆 (Toletum),位于达霍 (Tajo) 河边,公元前 190 年被罗马人征服,遂取名为托莱图姆。在西哥特时期的几百年间,托莱多一直贵为要地,在公元六世纪成为西斯帕尼亚(Hi ania,西班牙的前身)的首都。从八世纪阿拉伯统治时期,阿拉伯人、基督徒和犹太人共居此城,托莱多成为“三种文化之都”。这也是托莱多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著名的托莱多翻译学校 (Escuela de Traductores de Toledo) 就在此时成立,影响深远。1915 年卡洛斯五世 (Carlos V) 登基,西班牙帝国定都于托莱多。基督徒、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几百年生活在一起,给托莱多留下了伟大而珍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托莱多老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外围有古城墙,有史以来建过无数的城门。比萨格拉门 (puerta de Bisagra) 是进入托莱多老城的正门,由两个主体部分和一个巨大的帝国徽章构成,另有一个庭院。这座威严肃穆的大门最初由阿拉伯人建成,卡洛斯一世统治时期重修。阿方索六世门 (puerta de Alfo o VI) 或名旧比萨格拉门建于838年,是托莱多城穆斯林艺术的完美结晶。穆德哈尔(mudéjar,居住在基督教王区的穆斯林)风格太阳门 (puerta del Sol) 建于十三世纪,门下遗有一个纪元初年的石棺。从正门或者其他大门都可以来到苏克德贝尔广场 (plaza de Zocodover)。阿拉伯时期,这个中心广场是一个大市场,人们在市场上举办各种节日活动和社会活动。现在广场四周都是带有拱廊的楼房,仍是托莱多城人来人往之地。
托莱多狭窄的街道里不乏犹太教堂、清真寺和基督教堂,艺术风格彼此交融,独具特色。光明耶稣清真寺 (Mezquita del Cristo de la Luz) 建于公元 999 年,风格仿照科尔多瓦清真寺。其底层方方正正,上覆九层哈里发式拱顶。十二世纪时添加了一个罗马-穆德哈尔式的门厅。圣塞瓦斯蒂安教堂 (San Sebastián) 和圣埃乌拉丽亚教堂 (Santa Eulalia) 是基督徒曾在穆斯林帝国居住的明证,而遗留在托莱多的穆德哈尔风格建筑则为这座城市染上了丰富的阿拉伯色彩。马蹄形拱门、叶状窗户以及其他建筑成分在托莱多众多的建筑上随处可见。圣地亚哥·阿拉巴尔教堂 (Santiago del Arrabal) 是这种风格在托莱多的最佳体现,所以这座教堂也叫穆德哈尔教堂。这个教堂建于何时尚不确定,可能是在阿方索六世国王执政之时,当时该地原有一个古清真寺,建造者利用原有的结构而建立了一座教堂。其最初的建筑结构中有一座尖塔仍清晰可辨,让人想起穆斯林清真寺的尖塔。穆德哈尔风格的建筑还有圣托梅教堂 (Santo Tomé),因教堂内藏有埃尔·格雷科 (El Greco) 的名画“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El entierro del Conde Orgaz) 而闻名于世。教堂主体可追溯至十二世纪,一座十四世纪的穆德哈尔高塔追加其上,而教堂正面却带有西哥特艺术风格。没有比埃尔·格雷科(十六世纪-十七世纪)这个名字更能反映托莱多风采的了。画家的故居博物馆 (Casa-Museo) 是按他生活的时代建起的宫殿式建筑,展示了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画家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在圣母玛利亚犹太教堂 (Santa María la Blanca) 和圣母升天犹太教堂 (sinagoga del Trá ito) 里,保存着希伯来居民区的遗迹。圣母玛利亚犹太教堂建于十二世纪,也是托莱多穆德哈尔艺术的佳作。该教堂内有五个殿,梯次渐低,另有许多极具特色的花叶形装饰和马蹄形拱门。而圣母升天犹太教堂则建于 1357 年,这里可以欣赏到整个托莱多城里最好的镶板式天花板,还有满是花叶和希伯来铭文装饰的外墙。目前,这座犹太教堂内还有西班牙犹太人博物馆 (Museo Sefardí),藏有众多艺术品和各种宗教庆祝活动所用物品。
托莱多城最著名的建筑当数大教堂 (la Catedral),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底层取自古罗马风格,有五个大殿。这座气势宏伟的教堂始建于 1226 年,直至十五世纪末才竣工。看教堂建筑本身,一种风格凌驾于另一种风格之上,众多的艺术家都在这座教堂上留下了印记:佩德罗 贝卢格特 (Pedro Berruguete)、恩里克 埃加斯 (Enrique Egás)、佩德卢斯 佩德里 (Petrus Petri) 和胡安 古阿斯 (Juan Guas)。大教堂正面最突出的部分是由三座门构成的门厅:地狱之门、宽恕之门和审判之门。教堂正门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重17. 5吨的大钟。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大石柱支撑着。主堂周围有22个小祠堂。〖唱诗室〗位于主堂中央,唱诗班的两排座椅是西班牙木雕艺术的瑰宝,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下排为哥特式,两种风格水乳交融。上排座椅上方刻着圣人像,下排座椅上方的雕刻则表现了光复战争中收复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圣器室〗原为教堂圣器室,现为绘画珍品陈列处。陈列着格雷科、戈雅、潘多哈、巴萨诺、莫拉雷斯等人的油画。顶棚上的巨大油画由卢卡斯 霍尔丹所作。圣马丁桥 (puente de San Martín) 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同属哥特式的天主教国王的圣胡安修道院 (Monasterio de San Juan de los Reyes) 是胡安·古阿斯 (Juan Guas) 的杰作,受天主教国王 (los Reyes Católicos) 之命而建。这座修道院突出特点是雕饰华丽以及回廊上高超的雕刻艺术。托莱多的文艺复兴遗迹体现在塔维拉医院 (Ho ital de Tavera) 上,医院现已成为博物馆,珍藏着埃尔 格雷科、里维拉 (Ribera) 和提香 (Tiziano) 等画家的作品。建造这座医院时,科瓦卢比亚斯 (Covarrubias)、贝卢格特和布斯塔曼特 (Bustamante) 等当时重要的建筑师均参与其中。该建筑内部的庭院、塔维拉主教墓、贝卢格特的画作、药房等都保持着原貌。城堡(Alcázar)这座要塞曾是帝王的住所,在其附属建筑中设有一座军事博物馆和地区图书馆。城堡建筑在城市地势最高的高岗之上,古罗马时代以来所有严密设防的要塞均建筑在这片区域。目前所看到的这座城堡是根据Covarrubias和Herrera为国王卡洛斯五世设计建造的城堡的原型重修的,原来的城堡在经历了多次火灾之后,已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被彻底损毁。城堡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北面的立面、宏大的中央庭院和帝王楼梯(escalera imperial,也被称为“escalera de honor”—“荣誉之梯”)。从城堡最古老的东立面望去。还将看到一座通向城墙的花园式望楼,登上望楼,可以观赏到环绕托莱多市的塔霍河所形成的狭窄河谷的美丽景致。
托莱多古城
圣马丁桥(Puente de San Martin)
托莱多大教堂(Cathedral of Toledo)
圣母升天犹太教堂(Sinagoga del Tra ito)
塔维拉医院 (Ho ital de Tavera)
托莱多城堡(Alcázar de Toledo)
比萨格拉门 (puerta de Bisagra) 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c,1986年,2001年)
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英文:Mudejar Architecture of Aragon),位于西班牙近东北的阿拉贡自治区。穆德哈尔一词是指在西班牙重回基督教政权后改宗基督教的摩尔人以及本土的安达露西亚慕斯林,或是在阿拉贡与卡斯提尔地区的一种为强烈摩尔风格影响的本土建筑或装饰艺术。穆德哈尔艺术在西元12世纪的发展与重返基督后的西班牙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状况息息相关。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受到了伊斯兰传统的影响,而且还体现出了当时欧洲特别是哥德式风格。从17世纪一直到现在,这种艺术风格在建筑中,特别是在钟楼建筑中,以极为精致和创造性地使用砖块和釉面磁砖而闻名。公元8世纪,它曾经被阿拉伯人所占领。此后,在1171年,又为阿拉贡的国王阿方索二世埃尔卡斯托占领。从那时候起,这个城镇就成为重新征服东部半岛的根据地。同以往的政治策略一样,基督国王丝毫未触及原穆斯林的社会宗教结构。直到1502年,最后一个隐藏着的回教寺庙才消失。在1486年犹太人被驱逐以前,犹太的社会结构也一直得以维持。历史上的阿拉伯画家及工匠在美学方面一直沿用了传统的伊斯帕诺-穆斯林风格。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传统领域中操练技能,同时还吸收了西方传统来丰富自己的技艺。这种联姻的结果诞生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这就是穆德哈尔式建筑风格。从12世纪到15世纪,由于特鲁埃尔城镇的阿拉伯人口大量增加,导致了特鲁埃尔城镇砖结构建筑物数目的急剧上升。
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圣·佩德罗塔、大教堂塔、圣·萨尔瓦多和圣·马丁塔以及大教堂中殿的天花板。在穆德哈尔式建筑发展过程中,阿拉贡的塔是一个具有明显一致性和特征性的阶段性建筑。而现今的基督教堂其实就是有着尖塔结构的阿尔摩哈德王朝回教寺庙及其装饰的完整复制品,只不过它拥有新功能罢了。有着中殿和两个走廊的哥特-穆德哈尔式大教堂建有一个多边型的圣坛地和一个矩形的散步场。其壮丽的方砖塔楼建于1257年,装修非常豪华奢侈。华丽教堂中殿的天花板建造时间可追溯到14世纪,故它当之无愧地被称为阿拉贡的穆德哈尔艺术的典型代表。穆斯林的传统渗透于天花板的每个建筑技术细节之中。但是,在建筑板材上用鲜明颜色绘制或从木材中雕刻的虚构物、人物或者怪物都是基于当时哥特式建筑的特点而做的。如今,穆德哈尔塔成为阿拉贡的建筑风格的一个标志。圣·佩德罗教堂上的塔建于1258年以前,并且还有一个附属建筑,它是特鲁埃尔情人的陵墓,上面的雕刻画是朱安德阿维罗斯制作的。附近的圣萨尔瓦多塔建于1277年,同样展示了这种建筑特色。最后,还有圣马丁塔,装饰非常豪华,它建于14世纪初。圣马丁塔耸立于中殿的中心。在教堂的西部以及从北部到东部还有一个拱顶走廊。这些塔美丽而富有变化,是来源于伊斯兰装饰艺术形式的典型例子。
阿拉贡的穆德哈尔式建筑
特鲁埃尔的圣玛丽亚大教堂(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Teruel)
萨拉戈萨的阿尔哈菲里亚宫(Palacio de la Aljafería Zaragoza)
圣·萨尔瓦多教堂和圣·马丁塔 卡塞雷斯古城(c,1986年)
卡塞雷斯古城(英文:Old Town of Cáceres),位于西班牙西部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的卡塞雷斯省首府。卡塞雷斯城是罗马人在公元前25年建立的。历史上这一带经历了许多战争。穆斯林统治时期修建的光塔至今仍有30座保存。老城区还保留了古代的城墙,里面是一片完整的中世纪城镇,没有受到任何现代建筑破坏。由于混合了古罗马、伊斯兰、哥特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多种风格的建筑。卡塞雷斯建立于公元前29年,历史上起了防御作用,城市建在类似平原的辽阔的埃什特雷马杜拉上的一个山丘之巅。它位于托列多古城以西,与托列多古城同纬度,它距托戈河不远,附近就是葡萄牙边境。西哥特人统治时期,在原先由古伊比利亚人占据的地方建立的诺尔巴独裁者的罗马殖民地,是第二大重要城市。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占据了这座殖民城市,并称之为"卡斯里",即要塞。复地运动时期,基督教徒的内部斗争引发了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新的争端。这一城市在四个不同的时期几度得失。公元12世纪时,在来自马格里布的阿尔莫哈德人的统治下,修筑了大型城御系统,同时城市在这段时期繁荣扩张。卡塞雷斯成为伊斯兰教的据点。公元1229年,古来昂王国国王阿方索九世最终从摩尔人手中夺取了卡塞雷斯。从14世纪到16世纪,随着复地运动的结束、大批西班牙绅士的拥入以及美洲大陆的发现,这个封建城市建造了一些大型建筑。
可追溯到阿尔莫哈德人统治时期的中世纪不规则道路网重叠分布在依稀尚存的罗马时代的规则轴线上。伸向广场的狭窄街道不断宽窄变幻。12公里长的梯形城墙环绕着这个城市,最初由罗马人设计并建造的这道城墙在阿尔莫哈德人的改造下,外刷捣实粘土,使之更符合阿拉伯人建造城防工事的标准。除了这一城防系统外,属于卡塞雷斯第一次城市发展时期的建筑寥寥无几。然而,在第二次城市发展时期建造的大量城防建筑--宫殿、塔楼以及石屋--都保存下来,并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不断修建新的宫殿而得到补充。卡塞雷斯的城墙是阿尔莫哈德人在西班牙构筑城防工事的有力见证。 卡塞雷斯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期间受到各种敌对势力统治的城市;其城防建筑、宫殿以及塔楼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布局。该城市由于"受到各种包括阿拉伯伊斯兰教艺术、北欧哥特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以及美洲新大陆艺术等不同甚至使相对抗风格的影响而分外独特。
卡塞雷斯古城
圣玛丽亚大教堂(Iglesia Concatedral de Santa Maria)
布亚可塔(Torre de Bujaco)
分类:
 发表于09:16 正在加载评论...
[05/14]
欧洲世界遗产--西班牙(2) [折叠]
c代表文化遗产,n代表自然遗产,nc代表双重遗产。
西班牙(40项)
安东尼·高迪的建筑作品(c,1984年,2005年):奎尔公园、奎尔宫和米拉公寓(1984年)-文森公寓、神圣家族大教堂的耶稣降生正面及地下室、巴特洛公寓和奎尔住宅区教堂地下室(2005年)
安东尼·高迪的建筑作品(英文:Works of Antoni Gaudí),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巴塞罗那市区或近郊的七处安东尼高第的建筑作品,是他对19世纪末期与20世纪初建筑技术的杰出创意与贡献的见证。包括,表现出折衷主义和个性主义建筑风格的结合,并由此产生新的风格。这不仅被认为是建筑风格的创新,而且是花园、雕塑和所有装饰艺术风格的创新。高第出生于雷乌斯 (Reus),世代是坐锅炉的铁匠,所以他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间解构能力与雕塑感觉。 又因小时患有风湿病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敏锐的观察大自然,使他日后成为师法自然的建筑师。他是五兄弟中的老么,受到父亲的鼓励而到巴塞罗那读建筑系。1878 年瓷砖商麦诺.毕森 (Manuel Vice ) 委托高第设计一栋避暑别庄,叫做文生之家 (Casa Vice ),高第的这栋建筑开创了建筑史的现代主义。1878年高第也认识了他最重要的赞助者,显赫的桂尔先生(Guell),桂尔先生惊于高第的天才,从此委托高第设计墓室、殿堂、宅邸、亭台等,使高第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发挥才华。高第终生未娶,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神圣家族教堂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他把一生中的43年都贡献在那里,1925年还干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结构设计,1926年6月7日的下午,高第完成当天的工作从神圣家族教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礼拜,被一辆电车撞倒,当时他衣衫破旧,路人以为是流浪汉,把他送到圣十字医院,三天后去世了,大家才发现流浪汉竟是高第,为他举行了个很隆重的葬礼,送葬的队伍从圣十字医院一直缓缓的延伸到了神圣家族教堂,把他安葬在他未完成的神圣家族教堂地下。
奎尔公园(PARC GüELL)建于1900年-1914年,原是要设计给六户住家的私人英式花园,在1923年变更为公共公园。高第以高低起伏的地形为本搭配了蘑菇、糖果屋和七彩大蜥蜴的童话趣味,是高第最多采多姿的作品之一,虽然尚末完成,但已广受游客欢迎。从正门开始,高第将大门口的两座小屋皆设计成加泰隆尼亚式的拱型屋顶,上面再饰以波浪型的陶磁片,以及细高的螺旋型塔楼和高第的标志十字架,仿佛童话故事里的糖果屋再现,接着是宽广的楼梯,楼梯上那只彩磁彩陶拼贴的大蜥蜴,大剌剌地等着妳合影,是公园最受欢迎的留影标志。 再往上走就是希腊剧场,84根圆柱支撑着一个大平台,圆柱间的回音效果极佳,是街头艺人的最爱。 顶上的平台是剧场兼广场,由高第和另一位建筑师Josep Maria Jujol共同合作,设计出似长蛇般蜿蜒的长石椅,全由磁砖拼贴而成,色彩斑斓,营造出极佳的视觉效果,而且弯曲之中又同时营造了数个可以容纳小团体独立聊天的座位,颇具巧思。 公园中还有三座特殊的拱形走廊,灵感都来自蒙瑟瑞圣石山(Montserrat),结构则是内部毫无支撑的平衡空间,完全以当地石块自然呈现,浑然天成,奇异的原始感交织着厚重的体积感,更见大师的大胆与巧思,交错叠砌出顽童们攀爬的最爱。另外,高第也为自己在公园内设计了一栋房子,他曾短暂住在此,每天走路去圣家堂上工。如今已成为高第之家博物馆(Casa-Museu Gaudi),陈列高第所设计或使用过的家具,集其建筑作品中的经典元素。
奎尔公园
奎尔公园的七彩大蜥蜴
奎尔公园的长石椅
奎尔公园拱形走廊
奎尔公园的加泰隆尼亚式的拱型小屋
奎尔宫(PALAU GUELL) 建于1886年 - 1889年,位于在巴塞隆纳最热闹的兰布拉大道莱修(Leisu)剧院附近的狭小巷弄间,从窄巷中很难看见她高广的全貌,而精彩细致豪华的内部更是其精髓。赏识高第的奎尔公爵为了不想荒废其家族产业,同时也想捥救兰布拉大道(La Rambla)西区不好的声名,于是决定请高第为其设计一栋华美绝伦的住宅。信任高第的奎尔公爵并不限制高第任何预算、花费,甚至工期,所以高第得以尽情发挥,实现在脑中的所有创意。最后,此间公寓总共盖了6年(1886-1891),几乎花光奎尔公爵的大部份财产,也是使得高第声名大噪的作品,1969年被西班牙政府列为国家级史迹,锻铁鹰雕的大正门摆明了她的不凡,登上到屋顶更会惊呼:整整20根的彩色烟囱全由细碎彩砖拼贴,在艳阳下闪烁,如万花筒一般。宫殿内无论是苍芎般的天花板、梁柱都有精巧的雕刻,就连铸铁露台也别出心裁,或如绳之螺旋或如栅之方正,整齐中见繁复。而其从大门直达馬廄的设计,蜿蜒曲折,淋漓尽致的空间运用手法在当时更是创举。
奎尔宫大门
奎尔宫正面
米拉之家(CASA MILà)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 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Pa eig de Gràcia)上。当时是富豪米拉先生(Pere Milà)因非常欣赏高第为巴特由先生设计的巴特由之家CASA BATLLó ,为了和富孀 Roser Segimon 结婚,而请高第设计的。米拉之家是高第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占地1,323平方米,有33个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2个大中庭,1个小天井),6 层住宅,ㄧ层顶楼(阁楼),ㄧ个地下停车场,共有3个门面,两个正门入口,一个在格拉西亚大道(Pa eig de Gracia)上,一个在普罗班萨街 (Proven a)上。米拉之家波浪形的外观,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墙,扭曲回绕的铁条和铁板构成的阳台栏杆,和宽大的窗户组成的,可让人发挥想像力,有人觉得像非洲原住民在陡峭的悬崖所建造类似洞穴的住所,有人觉得像海浪,有人觉得像退潮后的沙滩,有人觉得像蜂窝的组织,有人觉得像熔岩构成的波浪,有人觉得像蛇窟,有人觉得像沙丘,有人觉得像寄生虫巢穴等等。米拉之家的内部,每一户都能双面采光,光线由采光中庭和外面街道进来,房间的形状也几乎全是圆型设计,天花板、窗户、走廊、很少又正方的矩形。米拉之家有一些宗教色彩,在它的外墙高处可以看到一个 M 字,代表圣母玛利雅 Maria,可以看到一朵玫瑰浮雕,代表圣母玛利雅(Virgen del Rosario / Our Lady of the Rosary),也代表米拉夫人的名子 Roser,可以看到一行浮雕的字“Ave - Gratia - M - Plena - Dominus - Tecum”,代表“上帝拯就你,玛利雅,你充满恩典,上帝与你同在”。米拉之家设计的特点是‘它本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不论是内墙外墙都没有承受建筑本身的重量,建筑物本身没有主墙’,所以内部的住宅可以随意隔间改建,建筑物不会塌下来,而且,可以设计出更宽大的窗户,保证每个公寓的采光。当时米拉夫妇出钱建这房子,一楼是出租的店铺,二楼叫“主楼”(Piso Principal),是米拉夫妇住的,三、四、五、六楼是出租的住宅,因为高第设计的力学结构很特别,建筑物的重量完全由柱子来承受,所以出租的每一层楼的隔间布局都不一样,三楼隔出三户住家,四楼隔出四户住家,五楼隔出四户住家,六楼隔出三户住家,每户住家占地也不一样,最大600平方米,最小290平方米。顶楼是用来调节温度,晒衣服用的。屋顶阳台则类似高第的另一个作品桂尔公园(PARC GüELL)中似蛇般的长椅,有30个奇特的烟囱,2个通风口,与6个楼梯口,塔状的楼梯口形状最大,螺旋梯里面暗藏水塔。大多数参观过这栋建筑的人可能会认为米拉之家是壮丽且气势凌人的,也有人对波浪状的外墙觉得太古怪,但,无论如何,米拉之家现在是巴塞罗那市的地标之一。
米拉之家
米拉之家内庭
米拉之家的屋顶,许多造型奇特的烟囱与塔
文生之家 (CASA VICENS )建于1883年-1888年,作为高迪的家庭住宅处女作设计,为欧洲建筑开启了革命之窗。整栋房子是座由石头、粗红砖和彩色瓷砖建成,设计风格与众不同。虽然如今房子的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但它仍然保持了原来独特的魅力。高迪把文生之家构想成一个水晶组合体,低处的水平条纹和高处陶瓷状的竖向线条,层次感分明而协调。 这种建筑风格使人不禁联想到西班牙摩尔人的建筑,而高迪对于细节无与伦比的敏锐触觉使他设计的建筑物都画上了一个惊叹号。那种仿佛看见童话屋般的愉悦心情,可真让人打从心底佩服屋主与建筑师的大胆与创意!这座瓷砖制造商的私人宅第─文生之家,正是高第成为建筑师之后,初试啼声的处女之作。虽然和之后屏除直线的设计明显不同,文生之家还是透露出了日后高第建筑的特色,例如在奎尔公园等处都可见到的棕榈叶铸铁大门,以及铺满马赛克的摩尔式高塔。而文生之家的窗户外,令人叹为观止的复杂铸铁,也预言了铸铁在高第建筑中所占的重要份量。最重要的是,由于屋主是瓷砖制造商,高第运用了许多美丽的磁砖在屋子里里外外,而且这些磁砖都配合着花里裁种的非洲万寿菊,让此屋更为耀眼;据说屋子里有着更多花、鸟与植物的磁砖与壁饰。
文生之家
文生之家局部瓷砖壁饰
巴特洛公寓(CASA BATLLó) 建于1904年-1906年,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埃克萨潘区(Eixample)的加西亚大街(Pa eig de Gárcia)43号。整幢房子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巴特洛全家住的地方,即,位于一楼的主厅(Piano Nobile)。它有单独的入口和楼梯体现了典型的高迪风格。高迪设计中独具一格且不可复制的建筑艺术特色,以及原汁原味的现代主义美术与工艺精品,在主厅内随处可见。另外,主厅还通向一个现代主义风格的庭院,占地230平方米,为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绝佳的户外空间。主厅占地730平方米,有内部楼梯通向Jujol Rooms和Coach House - Coal Cellar。Jujol Rooms位于巴特洛公寓的二楼,有华丽的楼梯通向这座房子里的其他公寓单间,也有内部楼梯与主厅相连。Jujol Rooms包含两个现代主义风格的房间,一间朝向庭院,另一间俯看加西亚大街,现已由当代设计师完全复原,并达到了一种特别的效果,使其重新散发出巴特洛公寓内所特有的华丽光辉与魔幻气息。现代主义的天窗(skylight)与其本身的内部高度,使自然光能透进这一两层楼高的空间。从加西亚大街上,可以通过单独的入口进入这里,因而十分适合举办大型庆典或是其他活动。入口正面有12米宽,这使其成为了一处商业用途广泛的场所,比如可举行展览、陈列或其它集会。就更为个人的庆祝活动而言,这里不仅仅可为大型招待会或节日晚宴提供场所,下层著名的Coal Cellar更是举行派对的好地方。Coach House - Coal Cellar内部空间宽敞,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00人。这里还配备有一些特殊活动所需的设施,且也有内部楼梯通往巴特洛公寓内的其它地方。阁楼在整修一新后向公众开放,以纪念巴特洛公寓建成一百周年。同时开放的还有烟囱和别具一格的屋顶。前者可以说是高迪最受人喜爱的设计了;而在屋顶的露台上则能从一种独一无二的角度俯瞰巴塞罗那。这些都是原汁原味、令人着迷的典型高迪杰作。高迪在这里似乎营造了一个属于童话中的世界,自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四大元素(The Four Elements)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想象得以自由驰骋。一百年来首次对公众开放,这一非凡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给人惊喜。比如:有如胸腔一般的华丽拱顶、神奇的烟囱、以及屋顶上著名的三维十字架等。巴特洛公寓有两个阁楼开放。位于楼顶的“龙腹”("The Dragon's Belly")中,高迪使用了其精巧的悬链拱。而“火的空间”("The Fire Space"),则是由当代建筑师英葛·摩利尔(Ingo Maurer)设计的,是一个灯光与视觉的奇幻空间。其余各处仿佛真实的童话,愉快而怀旧,散发着巴塞罗那浓郁的现代主义生活气息。在这里,***与孩童一样都会浮想联翩。烟囱在晚上会亮起灯光。在屋顶400m2的露台上,可以享受地中海式的户外生活和巴塞罗那的怡人气候。
巴特洛公寓
巴特洛公寓正面门窗
巴特洛公寓内部
奎尔住宅区教堂地下室(ESGLéSIA DE LA COLONIA GüELL)建于1908 年- 1917年。包含一座纺织工厂、一大块住宅区,以及一栋小教堂。不过,高第仅亲自完成奎尔村教堂的地窖部分,其余村镇上的房舍则由高第的两位门徒F。 Berenguer、J Rubio i Bellver所完成,整个村镇整齐画一的建筑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虽然高第仅完成奎尔村小教堂的地下室,但这间教堂却是高第作品中最常被研究与景仰的作品之一,因为就是在这间地窖的工程上,高第实践了利用吊砂袋的线绳,来计算每一个拱的承重量,以及利用其镜子反射来安排柱子的位置、倾斜度等,在圣家堂里也运用到此技术。奎尔村小教堂最主要的支柱只有4根,就在礼拜堂内,其余则以不规则的砖拱来协助。礼拜堂外则是一个小回廊,同样以不规则的仿树状砖石柱、拱支撑不规则的天花板。 沿着礼拜堂右侧的楼梯往上,到达地窖礼拜堂的屋顶,这儿才是教堂的地面建筑要开始之处,但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一片平地,地上画的原点和线条,表示梁柱所在地及支橕点。 这些如树枝般的支柱,配上小小的马赛克花纹,以及礼拜堂内粗犷的玫瑰花窗,在在散发着一种自然原生的氛围,完全不同于其他教堂的人造圣洁感。礼拜堂内以木头和铸铁做成的椅子,也是出自高第的设计。 除了奎尔村的小教堂外,村镇内的民宅,皆以红砖、石为主要建材,令人眼花撩乱的红砖排列与堆砌法,让人不得不佩服高第等人对于砖石、几何学的高超运用,许多砖石堆砌法甚至和中国的闵式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奎尔住宅区教堂
奎尔住宅区教堂地下室
奎尔住宅区教堂椅子
神圣家族教堂(简称圣家堂,全名神圣家族赎罪教堂 -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ILIA )始建于1882年,因为是赎罪教堂,资金的来源主要靠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的快慢,所以至今还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建筑物。这个教堂不是大主教做礼拜的地方,所以不是大教堂,只是个设计别的教堂而已,而且,虽然已建了126年还未完工,但和德国耗时 600 年才建好的科隆大教堂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世界上耗时最长的工程”。神圣家族教堂的建筑属于现代主义建筑,1882年动工时,由 Josep Maria Bocabella 领导的 Asociación Josefina y del Templo 宗教团体出钱,由建筑师 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 开始兴建,一年后,建筑师 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 因设计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团体意见不合,辞职而去,才由年仅 31 岁的安东尼·高第接手。高第接手后,圣坛地下室已在建造中,无法修改设计图,所以他按照第一任建筑师 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 的设计图建完圣坛地下室,然后把整个教堂重新设计,把 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 原先设计的新哥德式教堂改为现代主义建筑。高第一生 43 年的心血都花在这个教堂的设计上,1925年后还干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设计教堂,直到 1926 年他遇车祸死亡为止,一直不断的研究教堂的结构设计,去世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设计稿和模型,但是在西班牙内战时被毁坏,而工程也停顿到1954年才再次动工。这个教堂的设计带有强烈的自然色彩,高第以很多动植物的形态为蓝本来设计教堂,更以《圣经》中的各个场景在整个建筑中如同图画一样逐幅展现,使这个教堂成为每个来访者都可以读到的一本教义问答书。这个教堂有东、西、南三个门面:“诞生门面”、“受难门面”和“荣耀门面”,预计每个门面四座钟塔,共三个门面,十二座钟塔,分别代表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间还有六座高塔,六座高塔中,四座代表福音作者(马太,马可,路加,约翰),一座代表圣母玛利雅,一座代表耶稣基督,所以预计共十八座高塔 。代表十二个门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于 98.4 米 和 117 米,代表福音作者的四座高塔高达 120 米,代表圣母玛利雅的高塔高达 120 米,代表耶稣基督的高塔高达 170 米。大部分的设计都未在高第生前真正建成。圣坛地下室建于 1889 - 1892 年,“诞生门面”建于 1892 - 1930 年,高第去世于 1926 年,“受难门面”建于 1954 - 1977 年,偏殿和中殿建于 1978 - 2000 年,“荣耀门面”还在建造当中,教堂中间的六座高塔还没开始建造。现在已建好、可以参观的是“诞生门面”和“受难门面”。“诞生门面”以基督的诞生为题,墙上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长成的故事,因是欢迎庆祝基督诞生,以欢喜愉悦的雕塑为主。“受难门面”以基督的死亡为题,高第为了表现受难的痛苦,设计了有棱有角的现代线条,雕刻家 Josep M. Subirachs 按照高第留下的图稿刻出了由最后的晚餐到基督被钉十架,到基督升天的故事。从高第以后,现在的建筑师 Jordi Bonet 已是第四代了,目前,三个门面已建好“诞生门面”和“受难门面”,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诞生门面”的四座钟塔和“受难门面”的四座钟塔,还差十座高塔,整个建筑完成了将近50%,预计还要二、三十年才会完工。
神圣家族教堂
神圣家族教堂门面雕塑
神圣家族教堂内景局部
神圣家族教堂全景 阿尔塔米拉洞窟(c,1985年)
阿尔塔米拉洞窟(英文:Altamira Cave),位于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亚自治区近桑提拉纳。阿尔塔米拉洞窟是西班牙的史前艺术遗迹,洞内壁画举世闻名。1879年由考古学家马塞利诺·德桑图奥拉和他的次女玛丽亚发现。洞窟长约270米,洞高2.3米不等,宽度各处不一。洞里保持着久远的石器时代面貌,有石斧、石针等工具,还有雕凿平坦的巨大石榻。150余幅壁画集中在长18米、宽9米的入口处的顶壁上,是公元前3万年至公元前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绘画遗迹。其中有简单的风景草图,也有红、黑、黄褐等色彩浓重的动物画像:野马、野猪、赤鹿、山羊、野牛和猛犸等。有的躺卧休息,有的撒欢奔跃,有的昂首翘尾,有的追逐角斗或互相亲呢,形象千姿百态。据考证,壁画颜料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再掺合动物油脂而成,色彩至今仍鲜艳夺目。壁画线条清晰,多以写实、粗犷和重彩的手法,刻画原始人熟悉的动物形象,组成一幅幅富有表现力和有浮雕感的独立画面,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达到了史前艺术高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多年来,壁画是世界学者们重要的研究对象。受到西班牙人的高度爱护。
1936年,德国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北部狂轰滥炸,共和国军士兵为保护山洞,宁可在洞外遭敌机袭击,也不进入山洞,使山洞免遭浩劫。西班牙文化部门现在严格规定:参观者每天不得超过15人,每人在洞内只能停留15分钟。对于这些壁画,有过各种不同解释。鲁迅先生生前对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也作过论述,他认为原始人作画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西班牙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是对达尔文“早期人类没有任何艺术见解”的观点的一次革命。现在当地辟成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博物馆,除洞窟壁画馆外,还有考古陈列馆,展出附近地区出土的文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化石、各种石器、陶器、铁器和青铜器。
阿尔塔米拉洞窟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奥维耶多和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的建筑群(c,1985年,1998年)
奥维耶多和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的建筑群(英文:Monuments of Oviedo and the Kingdom of the Asturias ),位于西班牙北部阿斯图利亚斯自治区首府。西元9世纪,基督教的光芒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小国阿斯杜里亚然燃起,一种对于半岛地区宗教建筑的发展极具影响的创新前罗马式建筑风格产生了。这种建筑的最高成就透过古都奥维耶多城内和周围的诸多宗教建筑显现出来。例如纳兰科圣玛丽教堂、里约的圣米盖尔教堂、莱那的圣克莉丝蒂娜教堂、圣卡玛拉教堂和布拉多的圣胡立欧教堂。更有一个著名的当代水利工程建筑拉芳卡拉达(La Fancalada)与这些宗教建筑相辉映。当加洛林王朝统治着西欧和中欧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哥特人在半岛北部建立了一个基督教王国。8世纪下半页,王国在一处后来称作奥维耶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长方型教堂以便供奉耶稣基督。同一时期,一群僧侣在邻近的山上盖起了修道院。794年,城市毁于摩尔人之手,不过后来阿斯图里亚斯的阿方索二世进行了重建,他选择奥维耶多作为王国新首都,并留下了许多世俗和教会建筑,城市繁荣起来,在9世纪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亚琛的加洛林王朝建立了外交关系。9世纪时,科尔多瓦殉教者的圣物转存到奥维耶多,专门建造的盛殓圣物的圣殿-圣卡马拉成为与圣地亚哥匹敌的人口兴旺的中世纪圣地。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政府迁移到莱昂后,奥维耶多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政治影响,但依然通过保留主教中心位置保持着宗教权威。从这时起,奥维耶多主教同国王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大量宗教建筑显示出中世纪教会权力的强大。1521年,一场灾难性的大火几乎摧毁了整个城市,并且使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世俗权力从此接管了神权。尽管发生了大火,奥维耶多依然保存了一些中世纪早期的建筑。今天进行的修复工程严格遵循规则办理,以便保留真正的中世纪城市布局。
奥维耶多的文化遗产和城市真实反映了该城的原始规划。城市的中世纪部分,13世纪修建的围墙依然完整无缺,三条南北方向大街和一条东西方向的主干道构成了城市的骨架。历史区域的东北部分由大教堂和附属建筑组成的宏大主教区。市民区则向南伸展。旧城的大多数建筑都是火灾后修建的。大部分建于16和17世纪。不过有几座宗教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搠到中世纪早期,如奥维耶多圣萨尔瓦多圣殿和圣朱利安教堂。它们都是奥维耶多11世纪尽享繁荣的见证。此外,考古挖掘还发现了同时期的拉芳卡拉达(La Fancalada),它是利用古老技术建立有效水力系统的杰作。奥维耶多的另两座建筑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圣玛丽教堂和圣米盖尔教堂。这两座建筑建于842至850年,是中世纪初期的前罗马阿速图里亚斯建筑风格的杰出范例。晚些时候的宗教建筑,如15世纪的哥特式圣萨尔瓦多大教堂,以及罗马风格的圣文森特修道院,表明整个中世纪基督教教堂的持续建设。首先,奥维耶多的纪念建筑是许久之前存在过但未保留多少遗迹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的无价文化遗产。除此以外,奥维耶多整体上提供了基督教自中世纪晚期以来坚持在西班牙北部传道的实例。
圣萨尔瓦多大教堂(Catedral de San Salvador)
圣卡玛拉教堂(Cámara Santa de Oviedo)
布拉多的圣胡立欧教堂(San Julian de los Prados)
纳兰科圣玛丽教堂(Santa María del Naranco)
里约的圣米盖尔教堂(San Miguel de Lillo)
拉芳卡拉达(La Fancalada)水利工程建筑遗址 阿维拉古城及其城外教堂(c,1985年)
阿维拉古城及其城外教堂(英文:Old Town of ávila with its Extra-Muros Churches),位于西班牙北部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南部的阿维拉省首府。阿维拉,又称为「圣徒和石头之城」,西元11世纪为了保卫西班牙领土,抵抗摩尔人的入侵而修建。圣泰瑞莎在这里出生,恶名昭彰的宗教裁判所裁判长托克马达的汤玛士也葬于此。阿维拉城仍保持了中世纪的古朴风貌,从它的哥德式教堂和其防御工事可见一斑,其防御工事由88个半圆型塔楼和9个城门组成,是西班牙境内最保存完整的城堡。公元8世纪,当摩尔人征服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时,阿维拉成为了一个相对重要的城市。公元10世纪,科尔多瓦的哈里发王国势力扩张到整个西班牙穆斯林王国。伊斯兰 的文化和宗教启蒙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广泛传播,并在这一时期达到颠峰。随着西班牙穆斯林王国的分裂,基督教徒于1085年重新取得统治地位,使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宗教统一得以巩固,并导致了塞哥维亚、萨拉曼卡和阿维拉的兴起。1090年阿尔丰沙六世完全征服了阿拉伯人,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战果,国王将一批西班牙最优秀的骑士调遣到此,他们立即动手开始修建一个军事重镇所需具备的一切防御工事,使其成为基督教王国中最坚固的堡垒。
整个阿维拉旧城占据了高原与河流之间的地带,从而形状纵长。罗马时期建立的四条城市主干线的周围是不规则的由蜿蜒小巷和小广场组成的中世纪道路网。在位于萨拉曼卡公路旁的四柱台(Los Cuatro Postes)是观赏阿维拉全景的最佳地点。保存完好的古城墙(Las Murallas),城墙长达2.5公里,平均高10米,宽3米,6道城门,有88座圆形塔楼,2500个雉堞和9处坚固的入口。圣特雷莎修道院(Convento de Santa Teresa )位于城墙东侧,是特雷莎修女创建的第一座修道院。宏伟的阿维拉大教堂(Catedral),矗立在近处,其军事要塞式的外观格外引人注目,在大教堂之外,可以看见一座近43公尺高的,建有雉堞的塔楼,旁边的立面融合了哥特式和巴洛克两种建筑风格,教堂内部由白色和浅红色石块建成,半圆型后殿和谐的双重空间是其最杰出的部分,位于主祭坛后方用雪花石雕刻的El Tostrado圣物龛是Vasco de la Zarza 的杰作,值得观赏,大教堂博物馆(Museo Catedralco)内的银质圣体龛是其中最杰出的藏品。圣维森特大教堂(Basílca de San Vcente),建于12世纪,是阿维拉最重要的罗马式建筑。圣托马斯皇家修道院(Real Monastero de Santo Tomás),建于15世纪,为伊莎贝拉-哥特风格的经典之作,除三座装饰华美的回廊外,用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制作的陵墓是西班牙历史上最显赫的君主们的独生子——董胡安王子的长眠之地。
阿维拉的中世纪古城
阿维拉的中世纪古城墙
阿维拉的中世纪古城城门
阿维拉大教堂(Cathedral of ávila)
圣佩德罗教堂(Basílca de San Pedro)
圣维森特大教堂(Basílca de San Vcente)
圣特雷莎修道院(Convento de Santa Teresa )
圣塞根多隐士屋(Ermita de San Segundo)
四柱台(Los Cuatro Postes)
分类:
 发表于22:49 正在加载评论...
[05/12]
欧洲世界遗产--西班牙(1) [折叠]
c代表文化遗产,n代表自然遗产,nc代表双重遗产。
西班牙(40项)
格拉纳达的的阿尔罕布拉宫、赫内拉利费御花园和阿尔巴辛区的犹太民居(c,1984年,1994年)
格拉纳达的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赫内拉利费御花园和阿尔巴辛区的犹太民居(英文:Alhambra, Generalife and Albayzín, Granada),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格拉纳达省首府格拉纳达。建立于公元8世纪格拉纳达地区风味的阿布拉宫、赫内拉利费以及阿尔拜辛坐落在两个相邻的小山上,俯瞰着低处的现代城镇。阿罕布拉城堡和住宅区的东面则是风景秀丽的赫内拉利费花园,是西元13世纪至14世纪间伊斯兰统治者的居所。阿尔贝辛住宅区保留着大量摩尔人建筑风格的各式建筑,在这些建筑中还可以看到完美融入的传统的安达露西亚风格。8世纪时,阿拉伯人在现今圣尼古拉广场处,修建了一座要塞,标志着摩尔人统治格拉纳达的时***始了。公元1002到1031年间,科尔多瓦哈里发王国的衰落导致了许多独立穆斯林小国的建立,包括齐里德王朝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这个王朝的统治从1010年直到1090年。在这一政权统治下,格拉纳达发展起来并保持了哈里发王国的艺术成就。王国先后经历了两个柏柏尔王朝的治理,穆拉比兑人和一神论者,直到1236年奈斯尔王朝建立。奈斯尔王朝的缔造者,穆罕默德一世,于1238年起着手进行阿尔汉布拉宫的建造。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格拉纳达营造了浓郁的艺术环境。1212年基督徒取得纳瓦斯-德托洛萨战役胜利后,格拉纳达王国成为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块伊斯兰势力区域;这次战役成为基督徒重新征服西班牙的战争转折点。1492年,基督教国王接管了格拉纳达,标志着奈斯尔王朝的终结和穆斯林世界对西班牙统治的结束。格拉纳达的新统治者建立了王宫,宗教场所以及其它一些纪念建筑。16世纪时,银匠式建筑风格的先驱德西洛埃建造的大教堂和大量雕像,丰富了城市的艺术景观。
阿尔汗布拉宫(Alhambra) 西班牙的著名故宫,为中世纪摩尔人在酉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阿尔汗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堡”。为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期间。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进行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阿尔汗布拉宫占地约35英亩,四周环以高厚的城垣和数十座城楼。现存最早的摩尔人建筑包括称为阿尔汗布拉的城堡和称为上阿尔汗布拉的附属建筑,窟者是摩尔君王的宫殿,后者是其官员和宠臣的住地。宫中主要建筑由两处宽敞的长方形宫院与相邻的厅室所组成。卡洛斯5世宫殿,采用的是与回教文化完全不同的文艺复兴时代风格.在1526年时,为了筹办卡洛斯1世的婚礼而开始建造此宫殿.目前内部改为美术馆,展示14~15世纪制作的青壸以及16~18世纪的宗教绘画。桃金娘宫院,长140英尺,宽74英尺,中央有大理石铺砌的大水池,四周植以桃金娘花,南北两厢,由无数圆柱构成的走廊柱子上,全是精美无比的图案,手工极为精细。而圆柱的建筑材料是把珍珠、大理石等磨成粉末,再混入泥土,然后用人工慢慢堆砌雕琢而成。这里的大使厅,呈正方形,每边长37英尺,四面墙壁,全是金银丝镶嵌而成的几何图案,色彩艳丽。中间有高75英尺的圆顶,为觐见室,内设苏丹御座。大使厅以其雕刻有星状彩色天花板和拱形窗户著称。狮子厅为另一长方形宫院,长116英尺,宽66英尺,周围环绕以124根大理石圆柱的俏巧游廊,中间有模仿西妥教团净手间形式的建筑,轻灵的圆形屋顶饰有金银丝镶嵌细工的精美图案。宫院的地面用彩砖铺砌,有白大理石柱廊,四周墙壁镶以5英尺高的蓝黄两色相间的彩砖,上下还有靛蓝和金黄两色瓷釉的饰边。室内布满色彩鲜艳的几何形纹饰和阿拉伯文字图案。宫院中心是狮子泉,是一个雕有12头象征力量与勇武的白大理石狮子簇拥着雪花石膏的盘形水池,造型雄劲,气势夺人。附近还有姐妹厅。圆顶建筑物上面满布5000多个小而凹陷,形式各异的蜂巢状小孔,是摩尔人建筑的代表作。厅内摆设有摩尔人最早的瓷器产品等。在阿尔汗布拉宫的外围建筑物中,以建于13世纪的“营造商花园”中的别墅最为有名。阿尔汗布拉的自然环境宁静清新,花园里的玫瑰、橘树和桃金娘为摩尔人所遗,芬芳馥郁;园中还有从英国移植的榆树。
赫内拉利费 Generalife )园庭建造于14世纪初,迄今仍保持其原有形态,包括若干对称种植的台地花园。这些可爱的花园内,有着不计其数的小水渠、喷泉和喷射水流。经台地花园,场地入口可径直导入内庭——水渠中庭(Patio de la Acequia),它是格内拉里弗中一个典型的精美园庭,也是所有花园的最高点。庭院的中心主要由一个长形的水渠构成,它从主人住宅导向位于庭院另一端的门房。为使该空间更为凉爽,并达到悦目悦耳的功效,水渠两侧还设有若干喷头,产生一道道高射的、连续不断的拱形水流。庭院周边的建筑物底层是一条开放的拱廊,边缘是装饰性的拱门。从处于有利位置的观景点俯瞰中庭,映入眼帘的即是格内拉里弗最为壮观的景致。由于有喷射水流的存在,水渠中庭的环境气氛显得更为活泼、亲近。水渠中庭北面是另一个水景庭园——罗汉松中庭(Patio los Cipre es),该中庭呈规则的几何形态,同样设有喷射的水流及高大的周边建筑物,属典型的摩尔人式园庭设计。修剪得四四方方的树篱有意凸显了建筑物的形体,并为完全白色的墙面增添了深色。在原始设计中还包含了其它一些较高的平台,不过在后来都经过了修改和重建。在1900年代初,格内拉里弗的边远地区又增添了大量的园庭,以及壮美的罗汉松林荫道。如今的格内拉里弗,每年都会开展一次音乐和舞蹈节庆,而花园的场景,便为节庆带来几分神秘的感觉。
阿尔巴辛区的犹太民居(Albayzín)位于阿兰布拉宫的西北边,有做小山丘,名为阿尔拜辛( el Albayzín )。那是格拉那达城区最古老的一部份,原先是摩尔人最早所建的堡垒,也是基督徒光复当地后摩尔人及犹太人的避难所。它所呈现的是典型的安达鲁西亚街道风味,所以随处可见阿拉伯式的大门及装潢,由远处眺望,整座山丘就像是座白色的小村庄。这里最有名的景点是:圣尼古拉斯眺望台" Mirador de san Nicolás “,在这里除了可以眺望阿兰布拉宫全景外,当夕阳西下时的余晖照耀全城时,仿佛置身于风景名信片中。
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卡洛斯5世宫殿
阿尔罕布拉宫:桃金娘宫院
阿尔罕布拉宫:狮子院
阿尔罕布拉宫:姐妹厅的圆顶棚
阿尔罕布拉宫:花园
赫内拉利费御花园
赫内拉利费御花园:水渠中庭
阿尔巴辛区的犹太民居 布尔戈斯大教堂(c,1984年)
布尔戈斯大教堂(英文:Burgos Cathedral),位于西班牙北部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东北部的布尔戈斯省首府。布尔戈斯大教堂自13世纪起建,与巴黎圣母院几乎同时开始,约在15世纪至16世纪时完成。布哥斯主教堂以其华丽的建筑和无可比拟的艺术品收藏闻名于世,展示着哥德艺术的整个发展历史。教堂中的油画、唱诗班席位、陵墓、祭坛装饰和彩色玻璃窗等都刻画出独特的艺术之美。
布尔戈斯大教堂是一座白色石灰石的哥特式建筑。整个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