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老卡的山东水发集团员工待遇现在是不是玩P3联机联到爽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职场上,永远存在新人旧人,本来资历较老的员工,对公司业务熟悉,经验也比较丰富,忠诚度比较高,理论上应该拿到更高的薪酬。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公司,新人竟然拿得比老员工多,进而引发了公司一系列内部矛盾。

前几天就有一个网友,就跟我分享了他工厂里的烦心事:

老王在一家工厂工作,是公司的技术人才,公司规模不算太大,因为多是老员工,所以大家之间很少谈论关于工资的话题,大家也一直觉得互相的工资都是差不多的。就在前不久,公司突然说要扩招,要招聘一批新员工。

后来某个新员工跟老王聊天,突然问老王的工资多少,因为公司是禁止员工谈论工资的所以老王回避这个问题,但是新员工直接就告诉老王,说自己的工资是5000块钱,老王一听比自己还高500块钱,突然感觉很不高兴。

老王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其他老员工,老员工他们觉得老板这样做太不地道了,老员工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竟然还没新员工工资高,一时之间,这件事情在老员工里面议论开了,很多老员工在背后说老板的坏话,而这件事情竟然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

老板对这件事情很生气,他觉得老员工思维各方面赶不上新员工,自然工资方面没有新员工高,于是老板决定在员工大会上对这些老员工抨击一下,老板说:不要在下面乱嚼口舌,公司对于员工的工资都是十分公平的,不满意的就自己滚蛋!

很多老员工听到这句话后,没多久就递了辞职信,公司一下子就走光了老员工,剩下的就只有新员工,而造成的影响就是新员工对于公司的情况还没有摸清楚,没人教,自己又不会,公司很多项目不能开展。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个月后,一直和公司保持合作的老客户,投诉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要求马上处理,但这些问题对技术要求比较高,而懂技术的人基本都走了了。

老客户一怒之下,要求公司退货,公司损失惨重。老板傻了!

公司发生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双输的局面,老员工在步入中年的阶段,没了工作,公司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既然都明白老员工的重要性,为什么这种故事还是频繁上演?

为什么新员工工资比老员工高?

很多年前老员工还是个新兵蛋子,入职时,市场平均工资比较低,而今天,市场平均工资比较高。

可惜的是,这几年里的薪酬涨幅,有可能没跑过岗位平均工资的涨幅。所以,当80后、90后职业人群逐步成为企业的基层岗位就业人群后,他们在职业的稳定期认识上出现较大变化。

有一些新兴行业中的企业整体效益稳步增长,也导致行业整体薪酬水平提升,导致部分核心人才的平均薪资水平普遍上涨。

不能厚此薄彼是吧,那么如果一个人提出加薪,如果公司给一个人加了,那么是不是也得给其他老员工加呢。

如果都加,公司受不了;如果只加你不加其他人,大家受不了。因此,干脆都别加了,you too。

沙丁鱼不喜欢游动,在运输过程中特别容易闷死,后来有人就故意放进一条喜欢吃沙丁鱼的鲶鱼,于是沙丁鱼就不停地游动以躲避危险,结果很少闷死。

领导也一样,看到老员工没有斗志,像“沙丁鱼”一样死气沉沉,就想用高薪引入一条“鲶鱼”,激活一下大家,有差距才有动力嘛!

这是老板主动给老员工施加压力的行为,以免老员工功高盖主。

由于物价、平均收入等的不断提升,社会平均工资在不断增长。

以北京为例,近几年来社会平均工资每年都会以11%左右的比例增长。日常招聘工作中,从应届毕业生开始薪资就不断提升,水涨船高。

老板对有些老员工不满意,但是他的资历又比较老,当面让他走人有点说不出口,辞退他公司还得付一笔费用。

咋办呢?招一个跟他岗位相同但工资比他高的新人,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这样既能极大地刺激你主动思考去留,还能避免公司的不必要的纠纷,简直是一箭多雕啊。

而不管是哪种原因造成的结果,最终的结局双方都是输家。

而造成这些悲剧的根源,很可能是因为薪酬模式的陈旧与落后。

在传统固定薪酬模式下,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给高薪酬薪意味着企业要承担高昂人力成本。

而企业获利的关键,并不在于员工的学历、能力、资历深浅,在于员工所创造出来的结果。

技术人员研发了一个新产品,这是一个结果,

业务员带来新的订单,这是一个结果。

营销部门提高了公司的曝光度,这也是一个结果。

企业是根据市场结果存活的,而不是根据企业资历、经验。一个新开的小公司,很有可能把老字号企业干掉。

所说,对于新老员工而言相对最公平的薪酬模式,最好的薪酬方,并不是根据资历、能力或者经验而定,而是依据他创造的结果而定。

为什么传统薪酬模式缺乏激励性?

1.固定分配法:这就是传统的固定工资,严格上来讲这并不符合分配原则,因为它刚性的,无论企业成果好坏,都是要固定支出的,它不具备激励性。

2.提成分配法:这种方式多用于销售、业务型岗位,提成分配法容易变成老板为员工打工,因为所有的员工都为了自己的业绩,要求企业增加营销资源、降低单价来达成自己的业绩提成目标,这种方式不够全面,适用岗位也相对单一,适合刚创业的时候可以使用。

3.分红分配法:很多企业因为月度没有方法做宽带薪酬,无法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就采用了简单的年度分红法,也就是当企业每年有利润的时候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相关岗位的管理者,

(2)激励面较窄,一般只分配到中高层管理者;

以上3种都属于传统的分配模式,对于员工的激励力度都不够。好的薪酬分配方式应该实现2大功能:

(1)共赢:就是员工工资在增长,企业工资费用率反而下降;

(2)激励:员工能清晰知道如何涨工资,并且有多维度的涨薪渠道。

以下三种薪酬模式,最能平衡新老员工的利益,并且能帮助企业给员工加薪,不加成本

1、KSF薪酬全绩效模式。——适用于管理层和业务人员

KSF是一种能让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薪酬模式,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KSF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KSF通过实现“六个转化”,为企业与员工创造超价值:

1、将企业目标转化为员工目标

2、将企业要员工做到转化为员工自己要做到

3、将笼统的职责转化为清晰的价值

4、将对立的利益冲突转化为协作的做大共赢

5、将管理层或团队的责任转化为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

6、将员工为企业或他人而做转化为员工首先为自己而做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操作指引

如何提取与设计KSF薪酬模式?

第一步 :岗位价值分析

第二步 :选取6-8个指标

第三步 : 设立权重、定义

第四步 :分析历史数据

第五步 :选定平衡点(设计重点:传统薪酬方案只需调整为这个点)

一个企业的生产经理,工资怎么发?按照传统的薪酬模式,可能是固定工资+绩效工资。

每个月收入不会有太大变动,他只要保证不出什么问题就行了。至于费用率,成本,员工流失率,利润率,和他没关系,他也不会在意。但事实上,这些都是制约公司发展的关键。

如果采用KSF薪酬模式,他会有6-8个加工资的渠道,在原有平衡点上:

毛利润每增加10000元,奖励31元,每减少10000元,少发25元;

总产值每多3000元,奖励5.3元,每少3000,少发4元;

报废率,每降0.05%,奖励2.5,每上升0.05%,少发2元;

及时交货率,每上升0.05%,奖励2元,每少0.05%,少发2元;

员工流失率,没流失,奖励50元,每流失1人,少发250;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意味着他做出了更好的结果,员工收入越高,企业效益越好!

二、多劳多得的PPV量化薪酬模式——适合二线操作员工。

所谓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将员工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项目、工作结果等以标准化、规则化、价值化的方式进行量化计算,并直接与员工的收入挂钩,形成多劳多得的利益分配机制,相比传统的计件工资、绩效工资等更具激励活力。

某个公司财务工资,在过去,基本都是拿着基本工资,工作没激励,状态出不来,还有离职念头。

给这个财务做了薪酬调整,把工资分为固定工资+PPV工资两部分,P工资具体可拆分为多个P指标:

P1:按时完成内部经营报表,800元;

P2:按时子公司完成内部经营报表,400元;

P3:按时完成外部报表,200元;

P4:业务提成表,400元;

P5:完成员工工资表,240元;...

P6:完成考勤表:200元

这是她工作职责内的P工资,另外,还有跨部门的P工资:

为HR部门提供优秀人才简历,只要入职得200/人,转成得500/人;

培训新员工50元/次,每次不低于3小时;

为市场部提供潜在客户名单,只要成交可得业务提成的20%

为采购提供精准供应商,签订合作合同,可根据供应商等级给P工资

在这个薪酬模式下,财务会计的工作激情被大大激活,原本8小时能干完的活,4小时她就做完了,因为效率提高了,她可以做更多的兼职,得到更多工资。原本每月,现在可以拿到,但是因为公司并没有因此增加人力成本。相比起再招一个员工,实行PPV花的钱少太多了。

PPV薪酬模式让员工多劳多得

合伙人,是一种让员工既出钱更要出力,却不改变公司股权结构,一起经营公司,分享公司利润成果的模式。

对员工来说,加入合伙人模式,相当于购买了一份有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公司保证公司资金安全,随时可以退出。

对公司来说,员工加入合伙人,公司可以得到一份周转资金,还得到员工的努力拼搏。

虽然员工不持有实股权,但是却拥有分红权,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斗志,让其以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去经营企业。员工出钱了,才会把心投进去,出力了才会创造企业想要的结果。

企业越成功,合伙人的回报也越大,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会努力工作。

否则,不管你付多高的薪水都很难留住杰出的员工,总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码来挖人,所以必须给核心人才戴上“金手铐”。当然不是强制他们戴,而是他们自觉自愿地戴,争先恐后地戴。让员工看到希望,不是给他画大饼。

万达、华为集团为什么越做越强大,这个跟他们的激励机制是分不开。

没有激励的薪酬,企业一定是一潭死水,不懂设计薪酬机制,企业一定容易陷入亏损。

老板要放大格局,必须要对员工有高要求,并且给他有高收入的机会。做好机制,让员工做出结果,企业赚钱了,员工得高薪。

当员工拿得越多,企业一定效益会越好。希望老板们尽早明白这个道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分享你的见解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PConline 杂谈】社交圈子的出现总是让大家有种怀念历史、分享历史的动力,最近就在官方脸书上线了一个专题:列举了从1985年AIT成立至今推出的各种重磅新品及技术。刹那间,又让流着炎黄子孙血液的我们,怀念起华人之光的显卡历史,一段由两位华人主宰全球显卡市场的历史。

  当何先生将一手建立的ATI红色帝国被AMD收购时,当ATI LOGO正式在显卡市场中消失的时候,当“冶天”成为70、80后的回忆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那段ATI那段堪称业界良心的逆袭史。今天,趁着这段集体回忆,我们回顾下ATI品牌历史十大经典的显卡,看看你有没有享受过它带给你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十大,以下为小编15年DIY生涯中,感受出来的榜单,如果网友有不同意见,请尽情表达。(注,以下显卡均为ATI的LOGO时代的产品)

十大经典ATI显卡第十名
关键词: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


如此彪悍的设计,触动当年DIY玩家的兴奋点

  2006年,统一渲染架构横空出世, 10初代之时,的Geforce 8800 GTX首先发难,让当时的DIY玩家领略到大核心的G80带来上代几近双倍的性能提升,无不痛快。同时,业界也期待第一片DX10的头衔被抢注后的ATI会做出如何的反击。ATI也很快给出***,G600。

  G600灌注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尖端技术:业界首创4显存、到今天NVIDIA都还没做到的512Bit、率先支持DirectX 10.1技术、超前的SIMD总线……那就是Radeon HD2900XTX。但是,冰冷的数据一次次打击了ATI的信心,性能全面落后8800系列,加上采用GDDR4以及架构的不成熟(主要是超前设计与驱动的水火不容)带来的超高功耗与温度,ATI一直跳票了半年才推出性能打折的2900XT,而2900XTX,胎死腹中。


2900XTX性能却比半年前的8800GTX还要烂得多,再推出也没有意义了

  于是2900XTX的命运轨迹,就是2002年NVIDIA的NV30显卡Geforce F00 Ultra的轮回,崭新显存技术、架构效率低下、散热刷新三观,不幸的是,能亲眼看到Radeon HD2900XTX的地球人估计没几个。它的珍贵,书写了ATI改姓AMD转型时的痛楚,也为下一代AMD-ATI高性价比的高端显卡策略的成功埋下伏笔。

  入选理由:弥足珍贵的Radeon HD2900XTX是显卡历史上第二款在QS阶段就已经夭折的显卡(第一款是大名鼎鼎的Voodoo 5 6000),加上它采用了当时显卡最领先的技术,它的收藏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它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但也无阻它经典的意义。

十大经典ATI显卡第九名

  时间再回拨到2001年,DirectX 8的年代,NVIDIA号令天下,六个月更新显卡架构的咄咄逼人策略,让其他显卡品牌如ATI、S3、Matrix等疲于奔命。Geforce 3 坐稳性能王座,老黄怒轰,孰能一战?

  就在此时,NVIDIA在成为显卡霸主后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其他追随者的压力,但当时的并购3dfx后的NVIDIA可不是省油的灯,在10月份迅速推出了当时的旗舰Geforce 3 Ti 500以及在2002年2月推出Geforce 4 Ti,AMD再度处于落后地位,尤其在驱动方面,一直是老一辈ATI粉丝的痛。不过,也无碍Radeon 8500的历史地位:NVIDIA霸权的挑战者。

  入选理由:在那个无数巫毒迷为3dfx的轰然倒塌无限惋惜的年代,在那个NVIDIA看似不能战胜的年代,Radeon 8500的出现,是ATI从默默耕耘到茁壮崛起的标志。

十大经典ATI显卡第八名

  1999年,凭借8月份推出的Geforce 256带着的称号正式一统天下,3dfx已成强***之末,固步自封的Gl API,迟迟不肯开放第三方授权,简单粗暴1+1的技术以挽回颓势,但事与愿违。这年,ATI依然以Rage 128打天下,但是性能早已不是Geforce 256的对手,加上那梦魇般的驱动……

  没有NVIDIA的技术,ATI当年依然进行简单模仿3dfx的单卡双芯技术,毕竟虽然黔驴技穷,但3dfx的江湖地位无人不晓。于是,ATI推出了Rage Fury MAXX,亦称为曙光女神计划,将两颗 Rage 128 Pro核心集成在同一块PCB板上,类似Voodoo的SLI。它拥有64MB显存,每个核心使用32MB 。

128的优良的2D和视频显示质量。但由于性能不佳(帧缓存不同步),双芯组合却没有超越Geforce 256,加上高昂的价格,加上驱动的不完善,甚至XP系统中只能实现单芯工作,最后的命运可想而知。它作为ATI显卡历史上第一款双芯显卡,历史地位可是杠杠的,也为今天显卡双芯技术奠定了基础。

  入选理由:ATI Rage退出显卡历史前的最后一个杰作,ATI双芯显卡的鼻祖,即使Rage Fury MAXX和当年的3dfx一样中看不中用,但是它的江湖地位是崇高的。

十大经典ATI显卡第七名
关键词:Radeon的心跳回忆

  2000年3月,显卡市场依然是战国时期,3dfx逐渐走进死胡同,NVIDIA凭借Geforce 256首次定义GPU,S3、Matrix等公司依然惨淡经营,而此时的ATI,经过多年的积累,正式发布Radeon显卡产品线,取代3dfx成为了NVIDIA的挑战者,此时Radeon正式占据人类历史的记忆碎片中。

Rage系列后的第一款新产品线产品。首款RADEON芯片采用180纳米,晶体管数量为3千万,配备了2条着色管线,每个管线有3个光栅,使用了独创的节省带宽HyperZ技术,完整地T&L 硬件支持,Dot3,环境贴图和凹凸贴图,并在历史上首次装备了DDR显存。

  明显地,Radeon 256是模仿GeForce 256的命名来分一杯羹,可见当时显卡界的老大依然是NVIDIA,ATI也只能玩文字概念来换取销售额。Radeon 256的性能虽然不是顶尖,但是优秀的视频回放能力和良好的画面品质在当年有口皆碑,同时那个时候诞生了第一批忠实的ATI粉丝。只是依然是那该死的驱动问题,Radeon 256在性能上不能算成功。直至2001年ATI开放第三方显卡品牌授权,ATI开始狠抓驱动的优化。

  入选理由:作为历史上第一款Radeon显卡,Radeon 256不入选当然对不起点击进来看这篇文章的网友了。


历史上首款1GHz的显卡

  2000年3月,AMD推出全球第一款主频达1GHz的x86微,叫Athlon。2009年5月,收购ATI后的AMD宣布全球第一款核心频率达1GHz的显卡的推出,叫Radeon HD 4890。不是、不是,率先将频率达到四位数的,都是AMD的功劳,此时Intel的奔腾III的“矿渣”哭晕在棺材木……

10时代,A卡一直被强大的NVIDIA的G80、G92架构压制着。事实上Radeon HD 4890的性能只有GTX260+的水平而已,但AMD-ATI发挥了自身高性价比的光环,让旗下最高端的单卡的定价低于2K,就是这田忌赛马的定价策略让原本处于不利地位的AMD-ATI重新成为市场的焦点。

  同时,AMD也巧妙地利用当时已经十分成熟的55nm制程,以及RV770架构步进更新,将原本850MHz核心频率的Radeon HD 4890一举官方超频到1GHz,成为历史上第一款官方发布的实现1GHz频率的显卡。不过当时并没有公版的设计,而是由显卡厂商自行研发非公版。所以当时1GHz版本Radeon HD 4890卖得并不多,更多就是一个噱头。但就是这么一款官方超频版的行为,让Radeon HD 4890的历史地位瞬间提升N倍。

  入选理由:历史上第一款1GHz默认频率的显卡,显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十大经典ATI显卡第五名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ATI在HD2900显卡的策略上可以用完全溃败来形容,也是DirectX 10时代ATI全面被动的竞争形势的开始。就是因为R600大核心过分追求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加上市场周期太短,ATI改变了市场策略,把精力放在的研发上,对DX10做好过渡。于是改变玩家对高端显卡传统印象的产品,Radeon HD 3870出现了。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Radeon HD 3870的RV670架构对于RV600并没有任何的革新,而是进行小核心化。采用55nm新制程,大幅度降低功耗,优化的内存控制器,改进R600架构抗锯齿性能不佳的问题。结果就是,Radeon HD 3870成为了当时十分罕见的单槽散热的新一代顶级单卡,功耗仅有95W。同时ATI避免误人子弟,将原计划的集成HD2900的HD3900改成了HD3870,延续到今天的系列。


田忌赛马的策略让Radeon HD 3870成为了高端性价比佳作

  也许就是这个x870为ATI带来了好运,Radeon HD 3870虽然性能比当时的8800GT还要烂,但就凭借AMD特有的性价比光环,却赢得了玩家的一致好评。加上当时AMD重新沿用Rage Fury MAXX遗留下来的双芯技术,组成Radeon HD 3870交火双芯单卡,性能反而超越了当年的Geforce 8800 Ultra。巧妙的市场策略让AMD渡过DirectX时代的难关,小核心策略就是最大的功劳。也影响了后代的发展,直到今天,AMD显卡依然采用这一策略。可见其历史地位。

  入选理由:小核心战略的开端,为AMD-ATI渡过DX10时代的难关,同时X2产品引领了单卡双芯的潮流。

十大经典ATI显卡第四名
关键词: 11的奠基者

  显卡竞争总是一个历史的轮回。在DX8开创了一个帝国,DX9却遭遇滑铁卢,DX9.0c、DX10痛定思痛重新统治,却在出师不利。在今天的DX11时代,奠基者不再是NVIDIA,而是2009年9月发布的Radeon HD 5870。

  一块方方正正的黑色砖头,就让NVIDIA重蹈NV30的覆辙。Radeon HD 5870就是AMD针对DX11推倒重来的崭新架构显卡,所以它重新回到了顶级性能的定位。代号Cypress,Radeon HD 5800系列配备1600个(HD4890仅有800个)和80个纹理单元,也就是20组SIMD阵列,同时全面使用显存,位宽则保持在256-bit。最重要的是,它是首款支持DirectX 11 API的显卡。

  Radeon HD 5870一发布,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AMD-ATI,同时AMD乘胜追击,10月份推出双芯显卡,让DIY玩家的性能概念重新刷新。而当时NVIDIA竟无言以对,等到2011年3月才出来“煎蛋神器”GTX480,而双芯产品要数到GTX590了,又废又费米的Fermi宣告NVIDIA从G80时***始的大核心策略正式宣告失败。

  入选理由:历史上第一款DirectX 11显卡,ATI LOGO的绝唱,同时也是AMD-ATI显卡重新回到顶级性能竞争的标志。

十大经典ATI显卡第三名
关键词: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显卡

  时间再拨回到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个人电脑只有IBM和其它一些竞争者的整机在售(别跟小编说你不知道王安电脑),不存在兼容机、组装机一说,所有的配件都不会单独零售,因此一些图形公司(如ATI)都是默默无闻,其产品的唯一出路就是OEM。

  成立于1985的ATI,在1987年发售EGA Wonder显卡,EGA Wonder是一种能用于市场上任何一种图形界面、软件和的单卡,为传统个人电脑提供了更高速的图像,由此引起了个人电脑制造商和用户的重视。显卡的主芯片非自行设计,而是采用CHIPS P86C435,其时钟芯片才是ATI设计的ATI 1。使用8位ISA插槽,配备256KB显存。显卡功能都比IBM PC自身的显示装置好。

  1988年,ATI推出了EGA的改良款VGA Wonder,16位ISA插槽,配备512KB至1MB显存。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显卡,叫VGA Card,所以显卡这个概念是ATI率先实现的。为了纪念这历史意义。ATI将Wonder这个词一直沿用,如大名鼎鼎的All in Wonder(多功能一体化显卡)和TV Wonder。

  入选理由:历史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显卡,来自1987年的ATI EGA Wonder。

十大经典ATI显卡第二名

  R300之前,还沉醉在28架构的统治之中,R300之后,不可一世的NVIDIA成为了ATI走向人生巅峰的垫脚石。

5800的吹风机形成鲜明的对比,让ATI一举成为了当年显卡业界的关注焦点,首次坐上3D界的性能王座。

中间还有一个小趣闻,为了拓展更广阔市场,突出ATI品牌LOGO的易读性,ATI把原来LOGO头顶连成的线断开了,形成了现在更加分明的ATI三字母标志,这也成为了工业设计上最经典的LOGO之一。

  对于小编这种从20世纪走过来的DIY玩家来说,当年沉醉在《大X软件》、《微X计算机》 中Radeon 9700 Pro统治性的测试数据,总是让小编记忆犹新。虽然这些杂志早就成为了母亲换厕纸的工具,虽然现在看各种显卡的首测比下楼买快餐更加方便,但总忘不了蹲在茅坑看这些显卡评测文章的津津有味。

  入选理由:Radeon 9700 Pro拯救了处于困难时期的ATI,开启了R300时代的ATI王朝。

十大经典ATI显卡第一名
关键词:显卡史上最成功的GPU

  同样在DirectX 9初代,Radeon 9700 Pro是前显卡王座的弑君者,但是Radeon 9700 Pro的顶级定位与高昂价格并不是每一位玩家都能享受的。而真正让NVIDIA在当年一败涂地,同时让ATI站在人巅峰的,无疑就是Radeon 9550。

  继承了Radeon 9700的R300架构核心技术,缩少到4条流水线的Radeon 9550定位在中端市场,同时频率进行下调,以保持与Radeon 9600的性能差距。但就是这一小动作,让Radeon 9550统治了当年显卡市场整整两年之久。


从被动到风扇,从散热片到热管,都能在9550中找到

  两年能干什么?两年前,你还在用AGP插槽,两年后,你不用显卡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炫耀了。两年前,DirectX 9呱呱坠地;两年后,DirectX 10开始被DIYer认识了……

  Radeon 9550,堪称显卡界的赛扬300A,超卓的超频能力,让坊间一直流行一句话,“你买Radeon 9550显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超频软件拉100MHz频率”。这个还是保守做法了。从250MHz超频到400MHz甚至500MHz的比比皆是。显卡热管散热技术,也是从9550开始的。加上R300系列本身不错的架构性能,让Radeon 9550击倒的对手,是显卡历史上最多的。

FX 5700。这是系列而不是具体型号,不然更多了。区区一张Radeon 9550,就能统治当年所有的主流显卡,达到非Radeon 9550不买的境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adeon 9550后,再无Radeon 9550,即使ATI再到AMD不断模仿550后缀,都无法再复制9550的成功。

  Radeon 9550,成为了AGP显卡最后的疯狂,也代表着DIY产业的巅峰。

  入选理由:人有街机,我有街卡。显卡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款GPU,没有之一。

  Radeon HD 6000后,再无ATI,ATI带着笔者心中这十大产品以及所有ATI显卡,成为了IT历史永远的注记。

  小编总结:ATI这30年的发展就是整个显卡市场的发展轨迹,就算你没用过上面的产品,你肯定也用过其他的。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10大,小编只是想勾起一众DIYer记忆中的那些美好回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