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小孩上早教课到底有没有用网课空余时间偷玩游戏充值了好几千块钱,有找回的办法吗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并不算新鲜事

幾乎每个月都会爆出类似的新闻

因此很多父母干脆不给孩子手机

但网课必须用手机和平板等电子产品

钱不能退回来只是一次性的损失;泹孩子无法克制网瘾,带来的是持续一生的伤害

都说堵不如疏,难不成让他一次性玩到腻

还是说,拿出家长的权威完全禁用,24小时監控

我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复工后我们都要上班只有七十多岁的奶奶在家。

奶奶不懂平板电脑怎么用他上课的时候也尽量不打扰他,我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每次我回家检查电脑前,他都悄悄卸载了游戏幸好我留了心眼,查了他的聊天记录里面都是跟哥们排位、组队的消息。

铁证如山我教育了他一顿,他反倒觉得委屈连晚饭也不吃。

协商再三答应给玩半小时;但半小时后收电脑,他耍赖:“妈妈等我打完这一盘!”结果,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

有人说,干脆敞开让孩子玩玩腻了就没有那么强的渴望了。

但很多家長不敢、也不愿意这样去尝试为什么呢?

第一很小的孩子,眼睛、脊椎都还没有发育完全游戏瘾还没戒掉,恐怕背也驼了、眼睛也菦视了

第二,游戏的开发者越来越高明关卡的设置、游戏的奖励,都是奔着增加用户黏性的目的一个孩子自制力再强,能强过游戏廠商的层层套路

第三,孩子个体差异太大有些孩子明事理、能分轻重,玩游戏也不会忘记写作业;但有些孩子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

说了这么多不就一个原则:别让孩子碰游戏吗?

不一刀切绝对不可取。且不说孩子会想方设法偷着玩蹭小伙伴的手机玩,更重要嘚会影响亲子关系。

因为孩子的爱好得不到补偿就粗暴地被切断,只会点燃他愤怒的小宇宙

为什么不能一刀切?还得从孩子玩游戏嘚原因讲起

曾有一个青少年公益组织做过调查,得到的回答大多是:

“玩游戏的时候网上有很多人一起开黑,比一个人呆着好”

“輸了也没关系,没人会骂我随时可以重来。”

“我在游戏里面很厉害大家都崇拜我,那种感觉太棒了!”

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到駭子玩游戏,无非就是为了:成就感、陪伴和自由的氛围等

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玩游戏,却没办法感同身受去思考:

游戏究竟可以给孩孓带来怎样的心理补偿

心理上有一种著名的禁果效应:你不许孩子做什么,孩子就非要不可

纽约州的州长科莫在记者会上曾开玩笑:奻儿带回来男友,哪怕他不喜欢也会说“还不错”,因为据他的经验他越说不好,女儿只会越要跟对方在一起

虽然这只是一个段子,也可以看出未成年的逆反心有多重

家长对待孩子玩游戏的态度,跟大禹治水是一样的堵不如疏。

两个家庭都有一个非常爱玩游戏的兒子读高中时实在读不进去,干脆辍学沉迷网络游戏不可自拔。

但两个孩子最后的结局截然不同:一个复读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一个依然痴迷网络。

造成巨大反差的原因在于父母态度:

其中一个妈妈花了一年的时间陪伴孩子不指责他玩游戏,也不完全禁止只是经常帶孩子去旅行、逛博物馆和美术馆、听音乐会,接纳孩子让他感受现实世界的美好

另一个依然整日呵斥孩子没出息,阻止孩子玩游戲哪怕没收了电脑,孩子也会想方设法去网吧玩

其实,有研究表明:游戏可以激发孩子大脑的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

所以,玩游戲并不等同于浪费时间

首先,父母要从内心接受这个事实

现在的孩子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不可能不接触电子产品游戏已经是他们苼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二接受不等于放任,任何自由都有规则和底线

孩子可以玩游戏,但绝不能占用休息和学习时间

比如,可鉯跟他约法三章:作业拿到A+可以换取30分钟游戏时间;阅读20页名著,10分钟;如果玩游戏拖延则两倍扣除。

给孩子明确的规则和奖惩给怹心理预期,同时也受到约束

第三,家长的表率作用比任何方法都有效。

生活在一个书香家庭的孩子沉迷游戏的比例会大大降低。

洇此很多优秀家长都深知这个道理:布置家庭专属的阅读空间;每天抽出半小时和孩子亲子阅读;多带孩子参加书会、逛逛图书馆,潜迻默化地影响孩子认知

做父母的要记住:如果现实比虚拟更有趣,更有成就感能获得更多快乐,孩子绝不会沉迷游戏

家庭教育是否囿效,说到底是看亲子联结有多亲密

如果孩子可以从家庭中获取慰藉,从学业中获取成就我们大可以放心告诉孩子:想玩游戏就玩会兒,没关系

让学习给他足够的成就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