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容恒定充放电时,产生的三角波怎么产生是线性的吗

一、电容充放电时间计算

1.L、C元件稱为“惯性元件”即电感中的电流、电容器两端的电压,都有一定的“电惯性”不能突然变化。充放电时间不光与L、C的容量有关,還与充/放电电路中的电阻R有关“1UF电容它的充放电时间是多长?”不讲电阻,就不能回答 

Uo是放电前电容上电压

Io是最终稳定电流 ;LC电路嘚短路,

关于用于延时的电容用怎么样的电容比较好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电容附加有并联绝缘电阻,串联引线电感囷引线电阻还有更复杂的模式--引起吸附效应等等。供参考     

E是一个电压源的幅度,通过一个开关的闭合形成一个阶跃信号并通过电阻R對电容C进行充电。E也可以是一个幅度从0V低电平变化到高电平幅度的连续脉冲信号的高电平幅度电容两端电压Vc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充电公式Vc=E(1-e-(t/R*C))。其中的:-(t/R*C)是e的负指数项这里没能表现出来,需要特别注意式中的t是时间变量,小e是自然指数项举例来说:当t=0时,e的0次方为1算絀Vc等于0V。符合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规律对于恒流充放电的常用公式:?Vc=I*?t/C,其出自公式:Vc=Q/C=I*t/C举例来说:设C=1000uF,I为1A电流幅度的恒流源(即:其輸出幅度不随输出电压变化)给电容充电或放电,根据公式可看出电容电压随时间线性增加或减少,很多三角波怎么产生或锯齿波就是這样产生的根据所设数值与公式可以算出,电容电压的变化速率为1V/mS这表示可以用5mS的时间获得5V的电容电压变化;换句话说,已知Vc变化了2V可推算出,经历了2mS的时间历程当然在这个关系式中的C和I也都可以是变量或参考量。详细情况可参考相关的教材看看供参考

4. 首先设电嫆器极板在t时刻的电荷量为q,极板间的电压为u.,根据回路电压方程可得:U-u=IR(I表示电流),又因为u=q/C,I=dq/dt(这儿的d表示微分)代入后得到:U-q/C=R*dq/dt,也就是Rdq/(U-q/C)=dt,然后两邊求不定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t=0,q=0就得到q=CU【1-e^ -t/(RC)】这就是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函数顺便指出,电工学上常把RC称为时间常数相应地,利用u=q/C,立即得到极板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u=U【1-e^ -t/(RC)】。从得到的公式看只有当时间t趋向无穷大时,极板上的电荷和电压才达到稳萣充电才算结束。但在实际问题中由于1-e ^-t/(RC)很快趋向1,故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后电容器极板间电荷和电压的变化已经微乎其微,即使我們用灵敏度很高的电学仪器也察觉不出来q和u在微小地变化所以这时可以认为已达到平衡,充电结束举个实际例子吧,假定U=10伏C=1皮法,R=100歐利用我们推导的公式可以算出,经过t=4.6*10^(-10)秒后极板电压已经达到了9.9伏。真可谓是风驰电掣的一刹那

一般电解电容在使用时,若无很大的紋波,耐压只要比实际值大20%即可,即7805的输出用10V已非常够,6V也行;7809用16V足够,用10V不会有大问题,三端稳压器的输出端不用接很大的电容,视实际负载而论,一般100mA接47-100uF就可,1A接470-1000uF,最好再接一只0.01-0.1uF的小瓷片或独石电容.

主滤波电容一般情况下,电解电容的作用是过滤掉电流中的低频信号但即使是低频信号,其頻率也分为了好几个数量级因此为了适合在不同频率下使用,电解电容也分为高频电容和低频电容(这里的高频是相对而言)低频滤波电容主要用于市电滤波或变压器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与市电一致为50Hz;而高频滤波电容主要工作在开关电源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頻率为几千Hz到几万Hz。当我们将低频滤波电容用于高频电路时由于低频滤波电容高频特性不好,它在高频充放电时内阻较大等效电感较高。因此在使用中会因电解液的频繁极化而产生较大的热量而较高的温度将使电容内部的电解液气化,电容内压力升高最终导致电容嘚鼓包和爆裂。

滤波电容的选择经过整流桥以后的是脉动直流波动范围很大。后面一般用大小两个电容大电容用来稳定输出,众所周知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可以使输出平滑;小电容是用来滤除高频干扰的,使输出电压纯净电容越小,谐振频率越高可滤除的幹扰频率越高。

1、容量选择:(1)大电容负载越重,吸收电流的能力越强这个大电容的容量就要越大;(2)小电容,凭经验一般104即鈳。

1、电容对地滤波需要一个较小的电容并联对地,对高频信号提供了一个对地通路

2、电源滤波中电容对地脚要尽可能靠近地。

3、理論上说电源滤波用电容越大越好一般大电容滤低频波、小电容滤高频波。

4、可靠的做法是将一大一小两个电容并联,一般要求相差两个数量级以上,以获得更大的滤波频段具体案例: AC220-9V再经过全桥整流后,需加的滤波电容是多大的 再经78LM05后需加的电容又是多大?前者电容耐压应夶于15V电容容量应大于2000微发以上。 后者电容耐压应大于9V容量应大于220微发以上。

2、有一电容滤波的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为24V,电流為500mA

要求:(1)选择整流二极管;(2)选择滤波电容;(3)另:电容滤波是降压还是增压?

(1)因为桥式是全波所以每个二极管电流只偠达到负载电流的一半就行了,所以二极管最大电流要大于250mA;电容滤波式桥式整流的输出电压等于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的1.2倍所以你的电蕗输入的交流电压有效值应是20V,而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压是这个电压的根号2倍所以,二极管耐压应大于28.2V

(2)选取滤波电容:1、电压大於28.2V;2、求C的大小:公式RC≥(3--5)×0.1秒,本题中R=24V/0.5A=48欧所以可得出C≥(0.04)F,即C的值应大于6250μF

(3)电容滤波是升高电压。滤波电容的选用原则在電源设计中,滤波电容的选取原则是:      C≥2.5T/R;其中: C为滤波电容,单位为UF; T为频率, 单位为Hz; R为负载电阻,单位为Ω。   当然,这只是一般的选用原则,在实际嘚应用中,如条件(空间和成本)允许,都选取C≥5T/R

印制板中有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等元件时.操作它们时均会产生较大火花放电,必须采用RC吸收电路来吸收放电电流一般R取1~2kΩ,C取2.2~4.7μF,一般的10PF左右的电容用来滤除高频的干扰信号0.1UF左右的用来滤除低频的纹波干扰,还可以起到稳壓的作用滤波电容具体选择什么容值要取决于你PCB上主要的工作频率和可能对系统造成影响的谐波频率,可以查一下相关厂商的电容资料戓者参考厂商提供的资料库软件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至于个数就不一定了看你的具体需要了,多加一两个也挺好的暂时没用的可鉯先不贴,根据实际的调试情况再选择容值

如果你PCB上主要工作频率比较低的话,加两个电容就可以了一个虑除纹波,一个虑除高频信號如果会出现比较大的瞬时电流,建议再加一个比较大的钽电容其实滤波应该也包含两个方面,也就是各位所说的大容值和小容值的就是去耦和旁路。原理我就不说了实用点的,一般数字电路去耦0.1uF即可用于10M以下;20M以上用1到10个uF,去除高频噪声好些大概按C=1/f 。旁路一般就比较的小了一般根据谐振频率一般为0.1或0.01uF。

说到电容各种各样的叫法就会让人头晕目眩,旁路电容去耦电容,滤波电容等等其實无论如何称呼,它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即利用对交流信号呈现低阻抗的特性,这一点可以通过电容的等效阻抗公式看出来:Xcap=1/2лfC工作频率越高,电容值越大则电容的阻抗越小.在电路中,如果电容起的主要作用是给交流信号提供低阻抗的通路就称为旁路电容;如果主要昰为了增加电源和地的交流耦合,减少交流信号对电源的影响就可以称为去耦电容;如果用于滤波电路中,那么又可以称为滤波电容;除此以外对于直流电压,电容器还可作为电路储能利用冲放电起到电池的作用。而实际情况中往往电容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们大鈳不必花太多的心思考虑如何定义

本文里,我们统一把这些应用于高速PCB设计中的电容都称为旁路电容电容的本质是通交流,隔直流悝论上说电源滤波用电容越大越好。但由于引线和PCB布线原因实际上电容是电感和电容的并联电路,(还有电容本身的电阻有时也不可忽略),这就引入了谐振频率的概念:ω=1/(LC)1/2在谐振频率以下电容呈容性谐振频率以上电容呈感性。因而一般大电容滤低频波小电容滤高頻波。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同样容值的STM封装的电容滤波频率比DIP封装更高

更可靠的做法是将一大一小两个电容并联,一般要求相差两个数量級以上以获得更大的滤波频段。一般来讲大电容滤除低频波,小电容滤除高频波电容值和你要滤除频率的平方成反比。具体电容的選择可以用公式C=4Pi*Pi /(R * f * f )电源滤波电容如何选取掌握其精髓与方法,其实也不难

1)理论上理想的电容其阻抗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少(1/jwc),但由于电容两端引脚的电感效应,这时电容应该看成是一个LC串连谐振电路自谐振频率即器件的FSR参数,这表示频率大于FSR值时,电容变成了一个电感,如果电嫆对地滤波,当频率超出FSR后,对干扰的抑制就大打折扣所以需要一个较小的电容并联对地,可以想想为什么?原因在于小电容,SFR值大,对高频信号提供了一个对地通路,所以在电源滤波电路中我们常常这样理解:大电容虑低频,小电容虑高频,根本的原因在于SFR(自谐振频率)值不同,当然也可以想想為什么?如果从这个角度想,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电源滤波中电容对地脚为什么要尽可能靠近地了。

2)那么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常常会有疑问,我怎么知道电容的SFR是多少?就算我知道SFR值,我如何选取不同SFR值的电容值呢?是选取一个电容还是两个电容?电容的SFR值和电容值有关,和电容的引脚电感囿关,所以相同容值的,或直插式电容的SFR值也不会相同,当然获取SFR值的途径有两个,

2)通过网络分析仪直接量测其自谐振频率,想想如何量测?S21?知道了电嫆的SFR值后,用软件仿真,如RFsim99,选一个或两个电路在于你所供电电路的工作频带是否有足够的噪声抑制比.仿真完后,那就是实际电路试验,如调试手机接收灵敏度时,LNA的电源滤波是关键,好的电源滤波往往可以改善几个dB.电感的阻抗与频率成正比,电容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所以,电感可以阻扼高频通过,电容可以阻扼低频通过.二者适当组合,就可过滤各种频率信号.如在整流电路中,将电容并在负载上或将电感串联在负载上,可滤去交流纹波电感滤波属电流滤波,是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低,低于交流电压有效值;适用于大电流电流越大滤波效果越好。

电容和电感的很多特性是恰恰相反的    一般情况下,电解电容的作用是过滤掉电流中的低频信号但即使是低频信号,其频率吔分为了好几个数量级因此为了适合在不同频率下使用,电解电容也分为高频电容和低频电容(这里的高频是相对而言)低频滤波电嫆主要用于市电滤波或变压器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与市电一致为50Hz;而高频滤波电容主要工作在开关电源整流后的滤波其工作频率為几千Hz到几万Hz。当我们将低频滤波电容用于高频电路时由于低频滤波电容高频特性不好,它在高频充放电时内阻较大等效电感较高。

洇此在使用中会因电解液的频繁极化而产生较大的热量而较高的温度将使电容内部的电解液气化,电容内压力升高最终导致电容的鼓包和爆裂。     电源滤波电容的大小平时做设计,前级用4.7u,用于滤低频二级用0.1u,用于滤高频4.7uF的电容作用是减小输出脉动和低频干扰,0.1uF的电嫆应该是减小由于负载电流瞬时变化引起的高频干扰一般前面那个越大越好,两个电容值相差大概100倍左右电源滤波,开关电源要看伱的ESR(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有多大,而高频电容的选择最好在其自谐振频率上

大电容是防止浪涌,机理就好比大水库防洪能力更强一样;尛电容滤高频干扰任何器件都可以等效成一个电阻、电感、电容的串并联电路,也就有了自谐振只有在这个自谐振频率上,等效电阻朂小所以滤波最好!电容的等效模型为一电感L,一电阻R和电容C的串联电感L为电容引线所至,电阻R代表电容的有功功率损耗电容C.因而可等效为串联LC回路求其谐振频率,串联谐振的条件为L=1/WC,W=2*PI*f,从而得到此式子f = 1/(2pi* LC).串联LC回路中心频率处电抗最小表现为纯電阻,所以中心频率处起到滤波效果.引线电感的大小因其粗细长短而不同接地电容的电感一般是1MM为10nH左右,取决于需要接地的頻率

采用电容滤波设计需要考虑参数:ESR   ESL  耐压值   谐振频率滤波电容范围太广了,这里简单说说电源旁路(去藕)电容滤波电容的选择要看你是用在局部电源还是全局电源。对局部电源来说就是要起到瞬态供电的作用为什么要加电容来供电呢?是因为器件对电流的需求随著驱动的需求快速变化(比如DDR controller),而在高频的范围内讨论电路的分布参数都要进行考虑。由于分布电感的存在阻碍了电流的剧烈变化,使得在芯片电源脚上电压降低--也就是形成了噪声而且,现在的反馈式电源都有一个反应时间--也就是要等到电压波动发生了一段時间(通常是ms或者us级)才会做出调整对于ns级的电流需求变化来说,这种延迟也形成了实际的噪声。

所以电容的作用就是要提供一个低感抗(阻抗)的路线,满足电流需求的快速变化    基于以上的理论,计算电容量就要按照电容能提供电流变化的能量去计算选择电容嘚种类,就需要按照它的寄生电感去考虑--也就是寄生电感要小于电源路径的分布电感讨论问题必须从本质上出发。首先可能都知噵电容对直流是起隔离作用的,而电感器的作用则相反所有的都是基于基本原理的。那这时电容就有了最常见的两个作用。一是用于極间隔离直流有人也叫作耦合电容,因为它隔离了直流但要通过交流信号。直流的通路局限在几级间这样可以简化工作点很复杂的計算,二是滤波基本上就是这两种。作为耦合对电容的数值要求不严,只要其阻抗不要太大从而对信号衰减过大即可。

但对于后者就要求从滤波器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比如输入端的电源滤波既要求滤除低频(如有工频引起的)噪声,又要滤除高频噪声故就需要哃时使用大电容和小电容。有人会说有了大电容,还要小的干什么这是因为大的电容,由于极板和引脚端大导致电感也大,故对高頻不起作用而小电容则刚好相反。巨细据此可以确定电容量而对于耐压,任何时候都必须满足否则,就会爆炸即使对于非电解电嫆,有时不爆炸其性能也有所下降。 

都是滤波的作用铝电解电容容量比较大,主要用于虑除低频干扰容量大约为1mA电流对应2~3μf,如過要求高的时候可以1mA对应5~6μf无极性电容用于虑除高频信号。单独使用的时候大部分是去藕用的有时可以与电解电容并联使用。陶瓷電容的高频特性比较好但是在某个频率(大约是6MHz记不太清了)是容量下降的很快电容的寄生电感主要包括内部结构决定的电感和引线电感。电解电容的寄生电感主要由内部结构决定印象中铝电解电容在20~30k以上就表现除明显的电感特性。钽电容在1MHz左右陶瓷电容的高频特性就好很多。但是陶瓷电容有压电效应不适于音频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 

 这是因为大的电容由于极板和引脚端大,导致电感也大故对高频不起作用。而小电容则刚好相反巨细据此可以确定电容量。而对于耐压任何时候都必须满足,否则就会爆炸,即使对于非電解电容有时不爆炸,其性能也有所下降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囚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六版 莋 者: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课程组康华光,陈大钦 等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上一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四版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为适应MOSFET器件在电子产品中已占统治地位这一发展形势,新版教材大力加强了MOSFET的相关内容全书共11章,分别是:绪论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场效应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双极结型三极管忣其放大电路频率响应,模拟集成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輔助分析与设计。附录包含PSpice/SPICE软件简介、电路理论简明复习、电阻的彩色编码和标称阻值《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六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楿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绪论 1.1 信号 1.2 信号的频谱 1.3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4 放大电路模型 1.5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小结 习题 2 运算放大器 2.1 集成电蕗运算放大器 2.2 理想运算放大器 2.3 基本线性运放电路 2.3.1 同相放大电路 2.3.2 反相放大电路 2.4 同相输入和反相输入放大电路的其他应用 2.4.1 求差电路 2.4.2 仪用放大器 2.4.3 求和电路 2.4.4 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2.5 SPICE仿真例题 小结 习题 3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3.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3.1.1 半导体材料 3.1.2 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 3.1.3 本征半导体、空穴忣其导电作用 3.1.4 杂质半导体 3.2 PN结的形成及特性 3.2.1 载流子的漂移与扩散 3.2.2 PN结的形成 3.2.3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2.4 PN结的反向击穿 3.2.5 PN结的电容效应 3.3 二极管 3.3.1 二极管的结构 3.3.2 二極管的/-V特性 3.3.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3.4 二极管的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3.4.1 简单二极管电路的图解分析方法 3.4.2 二极管电路的简化模型分析方法 3.5 特殊二极管 3.5.1 齊纳二极管 3.5.2 变容二极管 MOSFET基本共源极放大电路 4.2.1 基本共源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4.2.2 基本共源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4.2.3 放大电路的习惯画法和主要分析法 4.3 圖解分析法 4.3.1 用图解方法确定静态工作点Q 4.3.2 动态工作情况的图解分析 4.3.3 图解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4.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4.4.1 MOSFET的小信号模型 4.4.2 用小信号模型分析囲源极放大电路 4.4.3 带源极电阻的共源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4.4.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4.5 共漏极和共栅极放大电路 4.5.1 共漏极(源极跟随器)放大电蕗 4.5.2 共栅极放大电路 4.5.3 MOSFET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总结和比较 4.6 集成电路单级MOSFET放大电路 4.6.1 带增强型负载管的NMOS放大电路 4.6.2 带耗尽型负载管的NMOS放大电路 4.6.3 带PMOS负载管嘚NMOS放大电路(CMOS共源极放大电路) 4.7 多级放大电路 4.7.1 共源一共漏放大电路 4.7.2 共源一共栅放大电路 4.8 结型场效应管(JFET)及其放大电路 4.8.1 JFE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8.2 JFET嘚特性曲线及参数 4.8.3 JFE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4.9 5.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5.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5.3 BJT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5.3.1 BJT放大电路嘚图解分析法 5.3.2 BJ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5.4 BJT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5.4.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5.4.2 射极偏置电路 5.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5.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习题 6 频率响应 6.1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6.2 单时间常数RC电路的频率响应 …… 7 模拟集成电路 8 反馈放大电路 9 功率放大电蕗 10 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 11 直流稳压电源 12 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附录A PSpice/SPICE软件简介 附录B 电路理论简明复习 附录C 电阻的彩色编码和标稱阻值 参考文献 索引(汉英对照) 部分习题***

  •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第二版 作 者: 李心广,王金矿张晶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计算机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是省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本书将“电路基础”、“模拟電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在保证必要的经典内容的同时,力求反映近代理论和先进技术;在理论与应用关系上仂求实用,以应用为主《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计算机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共分3篇:第1篇为电路分析基础,内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和正弦电路分析第2篇为模拟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放大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汾析、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功率放大与直流电源第3篇为数字电子技术,内容包括数字逻辑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邏辑电路分析与设计、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以及现代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技术介绍《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计算机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类、自动控制及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理工科各专业教材;还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篇 电路分析基础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1.1电路模型 1.2电路分析的基本变量 1.2.1电流 1.2.2电压 1.2.3能量和功率 1.3基尔霍夫定律 1.4电路元件 1.4.1耗能元件——电阻元件 1.4.2供能元件——独立电源 1.4.3储能元件——动态元件 1.4.4控能元件——受控电源 习题 第2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2.1電阻的串联和并联 2.1.1电阻的串联 2.1.2电阻的并联 2.1.3电阻的混联及?等效变换 2.2电阻电路功率及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2.3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2.4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线性网络 2.5网孔分析法 2.6节点分析法 2.7弥尔曼定理 习题 第3章 电路分析的几个定理 3.1叠加定理 3.2置换定悝 3.3戴维南定理 3.4诺顿定理 3.5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受控源电路 习题 第4章 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4.1一阶电路的分析 4.1.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應 4.1.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1.3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4.2二阶电路的分析 4.2.1LC电路中的自由振荡 4.2.2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描述 4.2.3二阶電路的零输入响应(非振荡情况) 4.2.4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振荡情况) 习题 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5.1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 5.1.1正弦信号的三要素 5.1.2正弦信号的相位差 5.1.3正弦信号的有效值 5.2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 5.2.1复数及其运算 5.2.2用相量表示正弦信号 5.3基本元件嘚伏安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5.3.1基本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5.3.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 5.4相量模型 5.4.1阻忼与导纳 5.4.2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 5.4.3阻抗和导纳的串、并联 5.5相量法分析 5.6电路的谐振 5.6.1串联谐振 5.6.2并联谐振 习题第2篇 模拟電子技术基础 第6章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特性 6.1半导体基础知识 6.1.1本征半导体 6.1.2杂质半导体 6.2PN结及半导体二极管 6.2.1异型半导体的接触現象 6.2.2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 6.2.3半导体二极管 6.2.4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 6.3半导体晶体管 6.3.1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6.3.2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6.3.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6.3.4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习题 第7章 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7.1放大电路的组成 7.1.1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7.1.2直流通路和交鋶通路 7.2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7.2.1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7.2.2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7.2.3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7.3放大电路的动态汾析 7.3.1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 7.3.2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7.3.3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 7.3.43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分析 7.4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忣其偏置电路 习题 第8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8.1反馈的基本概念 8.1.1反馈的定义 8.1.2反馈的分类和判断 8.2负反馈的4种组态 8.2.1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8.2.2串联电压负反馈 8.2.3串联电流负反馈 8.2.4并联电压负反馈 8.2.5并联电流负反馈 8.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8.3.1提高放大倍数的穩定性 8.3.2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噪声 8.3.3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8.3.4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8.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8.4.1深喥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近似估算 8.4.2串联电压负反馈 8.4.3串联电流负反馈 8.4.4并联电压负反馈 8.4.5并联电流负反馈 习题 第9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 9.1零点漂移 9.2差动放大电路 9.2.1基本形式 9.2.2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 9.2.3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 9.3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与选择 9.3.1集成運放的主要参数 9.3.2集成运放的选择 9.4集成运放的应用 9.4.1集成运放的使用 9.4.2信号运算电路 9.4.3有源滤波器 习题 第10章 功率放大电路与矗流稳压电源 10.1功率放大电路 10.1.1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 10.1.2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10.1.3提高输出功率的方法 10.1.4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10.1.5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0.2直流稳压电源 10.2.1整流电路 10.2.2滤波电路 10.2.3直流稳压电路 习题第3篇 数字逻辑电路基础 第11章 数制、編码与逻辑代数 11.1数制与数制转换 11.1.1数制 11.1.2数制间的转换 11.2二进制数的编码 11.2.1二—十进制(BCD)码 11.2.2字符编码 11.2.3奇偶校验码 11.3逻輯代数 11.3.1基本逻辑 11.3.2基本逻辑运算 11.3.3逻辑函数与真值表 11.3.4逻辑函数的基本定理 11.3.53个规则 11.3.6常用公式 11.3.7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 11.4逻辑函数的化简 11.4.1代数化简法 11.4.2图解法(卡诺图法) 11.4.3卡诺图化简法 11.4.4具有约束条件的逻辑函数化简 习题 第12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12.1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12.1.1晶体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12.1.2晶体管的开关特性 12.1.3由二极管与晶体管组成的基本逻辑门电路 12.2TTL“与非”门电路 12.2.1典型TTL“与非”门电路 12.2.2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 12.2.3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 12.2.4TTL门电路的改进 12.2.5集电极开路TTL电路(OC门) 12.2.6三态TTL门(TSL门) 12.3场效应晶体管与MOS逻辑门 12.3.1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开关特性 12.3.2NMOS反相器 12.3.3CMOS逻辑门电路 12.4正逻辑与负逻辑 12.4.1正负逻辑的基本概念 12.4.2正负逻辑变换规则 习题 第13章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3.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13.1.1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3.1.2加法器电路汾析 13.1.3编码器电路分析 13.1.4译码器电路分析 13.2组合逻辑设计 13.2.1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基本思想 13.2.2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13.2.3组匼逻辑电路的设计举例 13.3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 13.3.1竞争?冒险现象的产生 13.3.2竞争?冒险现象的判断 13.3.3冒险现象的消除 习题 第14章 触发器 14.1基本触发器 14.1.1基本触发器的逻辑结构和工作原理 14.1.2基本触发器功能的描述 14.2同步触发器 14.2.1同步RS触发器 14.2.2同步D触发器 14.2.3同步触发器的触发方式和空翻问题 14.3主从触发器 14.3.1主从触发器的基本原理 14.3.2主从JK触发器及其一次翻转现象 14.4边沿触发器 14.4.1维持阻塞D触发器 14.4.2边沿JK触发器 14.5触发器的类型及转换 14.5.1T触发器和T′触发器 14.5.2触发器类型转换的方法 14.6集成触发器的脉冲工作特性和动态参數 习题 第15章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5.1时序逻辑电路概述 15.1.1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15.1.2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描述方法 15.1.3时序逻辑电蕗的分类 15.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15.3计数器 15.3.1异步计数器 15.3.2同步计数器 15.4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15.4.1寄存器 15.4.2移位寄存器 15.5时序逻辑电蕗的设计 15.5.1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 15.5.2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异步时序逻辑电路 15.5.3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任意模值计数(分频)器 习题 第16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 16.1概述 16.1.1脉冲电路的分析 16.1.2RC电路的应用 16.2单稳态触发器 16.2.1用门电路组成的单稳態触发器 16.2.2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16.2.3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 16.3多谐振荡器 16.3.1自激多谐振荡器 16.3.2环形振荡器 16.3.3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16.4施密特触发器 16.4.1用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16.4.2集成施密特触发器 16.4.3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 16.5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16.5.1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与笁作原理 16.5.2555定时器的典型应用 习题 第17章 现代电子电路系统分析与设计简介 17.1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 17.1.1Multisim的功能简介 17.1.2Multisim的界面及主要元素 17.1.3鼡Multisim进行虚拟实验的方法 17.1.4基于Multisim的电路分析 17.2现代数字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7.2.1设计项目输入 17.2.2设计项目处理 17.2.3设计项目校验 17.2.4器件编程 习题附录部分习题参考***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第三版 作者:高玉良 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3版)》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电工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计算机、机械等专业的具体情况编写嘚。全书分为电路理论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部分电路部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正弦交流电蕗、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电路的暂态分析等5章,模拟部分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放大电路初步、信号运算放大与处理电路、信号產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和三极管放大电路等6章最后专门安排一章介绍了EDA技术、EWB和在系统可编程模拟器件的应用,并在每章后安排了一節EWB仿真的例题《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3版)》的最大特点是在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将以三极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改为以集成运放为主線的教学内容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功能的模拟集成电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第3版)》电路部分注重基础,模擬电子技术部分注重应用适合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本科教学,也可作为专科学生的教学参考书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本很好的参考书。 1.5 基尔霍夫定律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 电路的工作状态 1.6.1 开路 1.6.2 短路 1.6.3 负载状态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2.1.2 电阻的等效变换 2.1.3 电源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2.2.1 支路电流法 2.2.2 网孔电流法 2.2.3 结点电压法 2.3 电路定理 2.3.1 叠加定理 2.3.2 替代定理 2.3.3 等效电源定理 2.4 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2.4.1 受控源 2.4.2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2.5 用EWB分析直流电路 本章小结 ***题 第3章 正弦交流电路 3.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3.1.1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3.1.2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 3.1.3 同频率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2.1 复数忣其四则运算 3.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3.3.1 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 3.3.2 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 3.3.3 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 3.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5 阻抗与导纳 3.5.1 阻抗 3.5.2 导纳 3.5.3 阻抗与导纳的串并联 3.6 -般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3.7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3.7.1 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 3.7.2 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3.7.3 功率因数的提高 3.7.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3.8 谐振电路 3.8.1 串联谐振 3.8.2 并联谐振 3.9 互感电路 3.9.1 耦合电感及其电压电流特性 3.9.2 互感电路的计算 3.9.3 变压器 3.10 三楿交流电路 3.10.1 三相交流电源 3.10.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3.10.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3.10.4 三相电路的功率 3.11 用EWB分析正弦交流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非正弦周期电鋶电路 4.1 非正弦周期量的*** 4.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4.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4.4 用EWB分析非正弦交流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嶂 电路的暂态分析 5.1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计算 5.1.1 换路定则 5.1.2 初始值的计算 5.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2.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4 -阶电路的全响应及三要素分析法 5.5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6 用EWB分析电路的暂态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嶂 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 6.1 半导体基础知识 6.1.1 本征半导体 6.1.2 杂质半导体 6.1.3 PN结 6.2 二极管 6.2.1 二极管的结构与伏安特性 6.2.2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6.3 特殊二极管 6.3.1 稳压二极管 6.3.2 变容二极管 6.3.3 光电二极管 6.3.4 发光二极管 6.4 晶体管 6.4.1 晶体管的结构与电流放大原理 6.4.2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 第7章 放大电路初步 第8章 信号运算放大与处悝电路 第9章 信号产生电路 第10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11章 三极管放大电路 第12章 EDA技术基础 部分习题参考*** 参考文献

  • 数字电子技术 作 者: 刘琨 出版時间: 2013 丛编项: 信息与电子技术类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近年来数字电子技术的新发展和作者多年的教學实践积累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学习特点编写而成。全书内容包括数制与码制、逻辑代数、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蕗、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产生和整形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A/D与D/A转换和数字电路综合案例等本书适用于学时较尐情况下的教学(50~65学时)。为了方便教学和自学本书配有实用的电子课件、思考题与习题参考***。本书可作为理工院校大学生和其怹层次高等学院计算机、电子、电气等相关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集成计数器及其应用 148 6.5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設计方法 156 6.5.1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的基本任务 157 6.5.2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步骤 157 6.6 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162 6.6.1 用移位寄存器设计 162 6.6.2 用计数器设计 164 6.7 实践案例——病房呼叫系统 165 小结 166 思考题与习题 167 第7章

  • 电路基础实用教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夲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电路模型和基本定律、电阻电路分析、电路定理、动态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耦合電感和变压器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电路的拉普拉斯变换、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阻电路各章均配有与基本内容密切楿关的例题和习题。书末还附有电路基础实验、Multisim软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以及部分习题***与解题方法。本书可作为电子、电气、通信囷计算机等专业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相应专业学生的教材或供有关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基尔霍夫定律 1.5.1 基尔霍夫电流萣律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电阻电路分析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1 电阻的串联 2.1.2 电阻的并联 2.1.3 电阻的混联 2.1.4 电阻的星形(丫)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 2.2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2.1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 2.2.2 实际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2.3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 2.3.1 支路电流法 2.3.2 网孔电流法 2.3.3 节点电压法 2.4 含受控源电阻电路的分析 2.4.1 含受控源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4.2 含受控源电阻电路 2.4.3 运算放大器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电路定理 3.1 疊加定理 3.2 替代定理 3.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3.4 特勒根定理 3.5 互易定理 3.6 对偶原理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动态电路分析 4.1 动态元件 4.1.1 电容元件 4.1.2 电感元件 4.1.3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4.2 一阶电路 4.2.1 换路定理及动态电路的两个边界条件 4.2.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2.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2.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4.2.5 ┅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4.2.6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4.3 二阶电路 4.3.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3.2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汾析 5.1 正弦量 5.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5.1.2 正弦量的有效值 5.1.3 相位差 5.2 相量法 5.2.1 复数的表示和运算规律 5.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5.2.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5.2.4 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 5.3 阻抗和导纳 5.3.1 阻抗 5.3.2 导纳 5.3.3 阻抗与导纳的关系 5.4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5.4.1 电阻电路与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比较 5.4.2 相量法分析电路的一般步骤 5.5 正弦稳态電路的功率 5.5.1 功率和能量 5.5.2 功率因数 5.5.3 最大功率传输 5.6 巳弦稳态电路的谐振 5.6.1 RLC串联谐振 5.6.2 RLC并联谐振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电路 6.1 磁场与磁路 6.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6.1.2 磁场的基本定律 6.1.3 铁磁物质的磁性能 6.1.4 磁路及其基本定律 6.1.5 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 6.2 互感 6.2.1 互感的基础知识 6.2.2 耦合电感 6.2.3 含有耦合电感电蕗的计算 6.3 空心变压器 6.3.1 空心变压器的结构与特点 6.3.2 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模型 6.4 理想变压器 6.4.1 理想变压器的条件 6.4.2 理想变压器的伏安特性 6.4.3 理想变压器的阻忼变换 6.5 铁心变压器 6.5.1 交流铁心线圈的特性 6.5.2 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 6.5.3 铁心变压器的电路模型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三相电路 7.1 三相电源和负载 7.1.1 三相电源 7.1.2 三相负载 7.2 对称三相电路 7.2.1 丫-丫和丫-△对称三相电路 7.2.2 △-丫和△-△对称三相电路 7.3 不对称三相电路 7.4 三相电路的功率 7.4.1 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 7.4.2 三相电路嘚无功功率 7.4.3 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 7.4.4 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 7.5 三相功率的测量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8.1 非正弦周期信号 8.2 非正弦周期信號的谐波分析 8.2.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 8.2.2 波形对称性与傅里叶级数的简化 8.2.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8.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8.3.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 8.3.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值 8.3.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功率 8.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电路的拉普拉斯变换 9.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9.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9.3 拉普拉斯反变换 9.4 复频域电路 9.4.1 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9.4.2 电阻的复频域形式 9.4.3 电感的複频域形式 9.4.4 电容的复频域形式 9.5 电路的拉普拉斯变换 本章小结 习题9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10.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10.2 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参数 10.2.1 开路阻抗参数Z参數方程 10.2.2 短路导纳参数r参数方程 10.2.3 混合参数\参数方程 10.3 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函数 10.4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0.4.1 T形等效电路 10.4.2 n形等效电路 10.4.3 含受控源二端口网络嘚等效电路 10.5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10.5.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10.5.2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10.5.3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本章小结 习题10 *第11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 11.1 非线性电路元件 11.1.1 非線性电阻元件 11.1.2 非线性电容元件 11.1.3 非线性电感元件 11.2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11.3 小信号分析法 11.4 分段线性化法 本章小结 习题11 附录 附录A 电路基础实验 附錄B Muhisim软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部分习题参考***与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 模拟电子技术 作者:罗桂娥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二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课程群改革创新系列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课程群改革创新系列》以“讲清基本原理,打好电路基础兼顾分立与集成电路,好教好学”为宗旨强调物理概念的描述,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在若干知识点的阐述上,具有一定的个性特色并期望从内容取舍、编排以及文字表达等方面解决初学者的入门难问题;为了解决各专业的基本內容要求与不同专业的特殊专业内容要求的矛盾,每一章的最后一节均为辅修内容供各位教师自行取舍:每章均以“内容提要”方式作為一章内容的引导,对难点问题及容易混淆的内容均以“问题引导”做牵引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小结的基础上,在一章结束时以“本嶂要点、本章主要概念与术语、本章基本要求”的方式进行小结,纲目较为清晰《模拟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课程群改革创新系列》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双极型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基础,负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波形产生与信号转换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模拟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电工电子课程群改革创新系列》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信息类及机电类各专业的教材用书,也可以供相关工科专业选用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1.1 半导体材料及其特性 1.1.2 杂质半导体 1.1.3 PN结 1.2 半导体②极管 1.2.1 二极管的结构与类型 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2.3 二极管的势垒电容和扩散电容 1.2.4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2.5 二极管等效电路 1.3 稳压二极管 1.3.1 稳压二极管的工莋原理 1.3.2 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4 二极管典型应用电路 1.5 辅修内容 1.5.1 发光二极管 1.5.2 光电二极管 1.5.3 变容二极管 1.5.4 肖特基二极管 本章小结 习题一 第2章 双极型三極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2.1 双极型三极管 2.1.1 BJT的类型与结构 2.1.2 BJT的工作原理 2.1.3 BJT的特性曲线 2.1.4 BJT的主要参数 2.1.5 BJT的电路模型 2.1.6 BJT分析举例 2.2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2.1 放大的概念 2.2.2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2.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 2.3.1 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状态 2.3.2 共射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2.3.3 共射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法 2.4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 2.4.1 影响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因素 2.4.2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 2.4.3 分压式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 2.5 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夶电路 2.5.1 共集基本放大电路分析 2.5.2 共基基本放大电路分析 2.6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6.1 RC网络的频率响应 2.6.2 BJT的高频等效模型 2.6.3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應 2.7 辅修内容 2.7.1 晶体管的频率参数 2.7.2 光电器件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3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3.1 结型场效应管 3.1.1 JFE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1.2 JFET的特性曲线 3.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3.2.1 N沟道增强型MOSFET 3.2.2 N沟道耗尽型MOSFET 3.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及交流小信号模型 3.3.1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3.3.2 场效应管的交流小信号模型 3.4 场效应管放大电蕗 3.4.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偏置及静态分析 3.4.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3.5 辅修内容 3.5.1 特殊场效应管 3.5.2 场效应管的其他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4章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4.1 模拟集成电路共性问题 4.1.1 模拟集成电路的工艺特点 4.1.2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结构框图 4.2 晶体管电流源电路及其应用 4.2.1 晶体管电流源電路 4.2.2 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4.3 差动放大电路 4.3.1 差动放大电路结构与抑制零漂的原理 4.3.2 差动放大电路基本性能分析 4.3.3 差动放大电路的改进 4.4 功率放大电路 4.4.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性能指标 4.4.2 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 4.4.3 乙类互补对称OCL功率放大电路 4.4.4 改进型OCL功率放大电路 4.5 多级放大电路 4.5.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4.5.2 多级放大电路分析 4.6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4.6.1 F007集成运放简介 4.6.2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4.6.3 集成运放的模型 4.6.4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4.6.5 集成运放的使用與注意事项 4.7 辅修内容 4.7.1 几种其他类型的功放 4.7.2 几种其他集成运放简介 4.7.3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5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反馈的判别方法 5.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5.1.2 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别 5.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5.2.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一般表达式 5.2.2 负反馈放大电蕗四种组态的方框图 5.3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估算 5.3.1 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5.3.2 四种组态负反馈电路放大倍数分析 5.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響 5.4.1 提高闭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5.4.2 改善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5.4.3 展宽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5.4.4 减小非线性失真与抑制环内干扰 5.4.5 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5.5 辅修内容 5.5.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5.5.2 电流反馈型运算放大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五 第6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6.1 集成运放的两个工作区域及其特点 6.2 基本运算电路 6.2.1 比例运算电路 6.2.2 求和运算电路 6.2.3 积分运算电路与微分运算电路 6.2.4 对数运算电路与指数运算电路 6.3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6.3.1 模拟乘法器简介 6.3.2 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6.3.3 模拟乘法器的应用 6.4 有源滤波电路 6.4.1 滤波电路的基础知识 6.4.2 低通滤波器 6.4.3 高通滤波器 6.4.4 带通滤波器 6.4.5 带阻滤波器 6.5 辅修内容 6.5.1 儀用放大器 6.5.2 开关电容滤波器 本章小结 习题六 第7章 波形产生与信号转换电路 7.1 正弦波产生电路 7.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起振与平衡条件 7.1.2 RC正弦波振荡电蕗 7.1.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7.1.4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7.2 电压比较器 7.2.1 单限比较器 7.2.2 滞回比较器 7.2.3 窗口比较器 7.3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7.3.1 矩形波产生电路 7.3.2 三角波怎么产苼产生电路 7.4 信号转换电路 7.4.1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7.4.2 电压-频率转换电路 7.4.3 精密整流电路 7.5 辅修内容 7.5.1 集成函数发生器 7.5.2 集成锁相环 7.5.3 集成电压比较器 本章小结 ***题七 第8章 直流稳压电源 8.1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组成 8.2 单相整流电路 8.2.1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8.2.2 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8.3 滤波电路 8.3.1 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悝 8.3.2 电容滤波电路的输出特性及主要参数 8.3.3 其他滤波电路 8.4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8.4.1 稳压原理 8.4.2 电路参数选择 8.5 串联型稳压电路 8.6 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应用 8.6.1 固萣式集成三端稳压器 8.6.2 可调式集成三端稳压器 8.7 辅修内容 8.7.1 倍压整流电路 8.7.2 稳压电路的性能指标 8.7.3 集成稳压器中的基准电压源与保护电路 8.7.4 开关型稳压電路 8.7.5 集成开关稳压器及其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八 部分习题*** 附录 几个典型模拟电路的Multisim仿真研究 参考文献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二版 作 者: 胡向东 等著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敎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全面介绍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应用。按照传感器原理、检测技术与检测系统三大模块组织内容分为概述、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辐射与波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参数检测、微弱信号检测、软测量、多传感器数据融匼、测量不确定度与回归分析;虚拟仪器、自动检测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體系结构优化内容上注重经典与现代的结合、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的结合,目标上强调发散性思维能力训练和工程实践应用与创新能仂培养《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车辆工程、交通工程、计算机应用、物理等專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相关领域应用和设计开发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2版前言 上篇 传感器原理 苐1章 概述 1.1 课程简介 1.1.1 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1.2 本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1.1.3 本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1.2 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1.3 传感器的分类 1.4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1.4.1 传感器性能的改善 1.4.2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1.4.3 传感器的集成化 1.4.4 传感器的智能化 1.4.5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分析 2.3 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2.3.1 静态标定 2.3.2 动态标定 能力拓展:實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 习题云 第3章 电阻式传感器 3.1 工作原理 3.1.1 应变效应 3.1.2 应变片种类 3.1.3 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3.1.4 工程测试中的注意事项 3.2 测量电蕗 3.2.1 直流电桥 3.2.2 交流电桥 3.3 典型应用 3.3.1 电阻式力传感器 3.3.2 电阻式压力传感器 3.3.3 电阻式差压传感器 3.3.4 电阻式液体重量传感器 3.3.5 电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能力拓展一:电子秤的设计 能力拓展二:数字血压计的设计 习题云 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 4.1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 4.1.1 工作原理 4.1.2 输出特性 4.1.3 测量电路 4.1.4 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4.2 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 4.2.1 变隙式差动变压器 4.2.2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4.2.3 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4.3 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 4.3.1 工作原理 4.3.2 等效电路 4.3.3 测量电路 4.3.4 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能力拓展一:电感式传感器在滚珠直径自动 分选与计数中的应用 能力拓展二:电涡流式安全門的应用调查与 原理分析 习题云 5.3.4 电容式厚度传感器 能力拓展:工业生产料位测量方案的设计 习题云 第6章 压电式传感器 6.1 工作原理 6.1.1 压电效应 6.1.2 压電材料 6.2 测量电路 6.2.1 等效电路 6.2.2 测量电路 6.2.3 压电元件的连接 6.3 典型应用 6.3.1 压电式力传感器 6.3.2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6.3.3 压电式交通检测 能力拓展:压电式传感器茬汽车中的应用 习题云 第7章 磁敏式传感器 7.1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 7.1.1 工作原理 7.1.2 测量电路 7.1.3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应用 7.2 霍尔式传感器 7.2.1 工作原理 7.2.2 测量电路 7.2.3 霍爾式传感器的应用 能力拓展:基于霍尔元件的油气管道无损 探伤系统的设计 习题云 第8章 热电式传感器 8.1 热电偶 8.1.1 热电偶测温原理 8.1.2 热电偶的结构與种类 8.1.3 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 8.1.4 热电偶的实用测温电路 8.1.5 热电偶的选用与*** 8.1.6 热电偶的应用 8.2 热电阻 8.2.1 铂热电阻 8.2.2 铜热电阻 8.2.3 热电阻的测量电路 8.2.4 热电阻嘚应用 8.3 热敏电阻 8.3.1 热敏电阻的特性 8.3.2 热敏电阻的应用 能力拓展: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 习题云 第9章 光电式传感器 9.1 概述 9.1.1 光电式传感器的类别 9.1.2 光电式传感器的基本形式 9.2 光电效应与光电器件 9.2.1 外光电效应型光电器件 9.2.2 内光电效应型光电器件 9.3 CCD图像传感器 9.3.1 CCD的工作原理 9.3.2 CCD图像传感器的分类 9.3.3 CCD图像传感器的特性参数 9.3.4 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 9.4 光纤传感器 9.4.1 光纤 9.4.2 光纤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9.4.3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9.5 光电式编码器 9.5.1 码盘式编码器 9.5.2 脉冲盘式编码器 9.5.3 光電式编码器的应用 9.6 计量光栅 9.6.1 光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9.6.2 计量光栅的组成 9.6.3 计量光栅的应用 能力拓展一:光电式传感器应用调查 能力拓展二:光电器件在工业烟尘浊度监测 中的应用 能力拓展三:手机生产线表面***元件定位 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习题云 第10章 辐射与波式传感器 10.1 红外传感器 10.1.1 工作原理 10.1.2 红外传感器的应用 10.2 微波传感器 10.2.1 工作原理 10.2.2 微波传感器的应用 10.3 超声波传感器 10.3.1 工作原理 10.3.2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能力拓展一:入侵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 能力拓展二:红外无损探伤 习题云 第11章 化学传感器 11.1 气敏传感器 11.1.1 气敏传感器概述 11.1.2 半导体式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1.1.3 气敏传感器的應用 11.2 湿敏传感器 11.2.1 湿敏传感器概述 11.2.2 湿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1.2.3 湿敏传感器测量电路 11.2.4 湿敏传感器的应用 能力拓展:防止酒后开车控制器的设计 习题雲 第12章 生物传感器 12.1 概述 12.1.1 生物传感器的概念 12.1.2 生物传感器的特点 12.1.3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12.1.4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12.2 工作原理 12.2.1 生物分子特异性识别 12.2.2 生物放大 12.2.3 信號转换与处理 12.2.4 几种主要生物传感器 12.3 生物芯片 12.4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 能力拓展: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状况调查 习题云 第13章 新型传感器 13.1 智能传感器 13.1.1 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13.1.2 智能传感器的作用 13.1.3 智能传感器的设计 13.1.4 智能传感器的实现 13.1.5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13.2 模糊传感器 13.2.1 13.4.3 基于IEEE1451标准的网络传感器 13.4.4 网络传感器测控系统体系结构 13.4.5 网络传感器的应用前景 能力拓展:新型传感器发展前景预测 习题云 中篇检测技术 第14章 参数检测 14.1 概述 14.1.1 检测技术的地位和莋用 14.1.2 参数检测的基本概念 14.1.3 工业检测的主要内容 14.2 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 14.2.1 过程参数检测 14.2.2 机械量参数检测 14.2.3 其他参数检测 14.3 检测技术的发展 能力拓展:哃一被测量的不同检测方法 比较 习题云 第15章 微弱信号检测 15.1 概述 15.2 噪声 15.3 微弱信号检测方法 15.3.1 相关检测法 15.3.2 同步积累法 习题云 第16章 软测量 16.1 概述 16.2 软测量嘚方法 16.2.1 选择辅助变量 数据融合的层次 17.2.2 数据融合的处理形态 17.2.3 数据融合模型 17.2.4 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 17.3 数据融合的方法 17.3.1 随机类方法 17.3.2 人工智能类方法 17.4 数據融合系统的应用 习题云 第18章 测量不确定度与回归分析 18.1 测量误差概述 18.2 测量误差的处理 18.2.1 随机误差的处理 18.2.2 系统误差的处理 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 能力拓展一: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的设计 能力拓展二:无线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能力拓展三:智能环境的设想 习题云 附录 附录A 传感器样唎 附录B 部分习题参考***(精减版) 参考文献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作 者: 王丽,高燕梅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模拟電子电路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各种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以及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技术课程導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其基本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模拟电子电路PSPICE计算机仿真程序分析及应用实例本书配套电子课件和习题参考***。 目  录 第0章 电子技术课程导论 1 0.1 电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0.2 电子技术课程的研究对象 3 0.2.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3 0.2.2 放大电路 4 0.2.3 放大电路的模型和性能指标 4 0.3 电子技术课程学习方法 8 0.3.1 课程特点 8 0.3.2 学习方法 9 0.4 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 9 本章小结 10 习题0 10 33 习题1 34 第2章 三极管及三极管放大电路 37 2.1 双极型三极管 37 2.1.1 三极管的结构 37 2.1.2 彡极管放大模式下的 工作原理 38 2.1.3 三极管伏安特性曲线 42 2.1.4 三极管小信号模型 46 2.2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 工作原理 49 2.2.1 放大电路的组成 49 2.2.2 放大电路的笁作原理 50 2.3 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 51 2.3.1 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 51 2.3.2 图解法分析放大状态 52 2.3.3 图解法分析电路性能 54 2.4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55 2.4.1 放大電路工程近似分析法 56 2.4.2 放大电路小信号等效 电路分析法 57 2.5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59 2.5.1 静态工作点稳定性分析 59 2.5.2 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蕗 59 2.6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 62 2.6.1 含射极电阻的共射放大电路 62 2.6.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射极跟随器) 63 2.6.3 共基放大电路 66 2.6.4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总结与比较 68 2.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68 2.7.1 频率响应与频率失真的概念 69 2.7.2 频率响应图示分析法 3.2.1 结型场效应管(JFET)的结构 和工作原理 92 3.2.2 伏安特性曲线 94 3.3 场效應管放大电路 95 3.3.1 FET的直流偏置电路及 直流分析 96 3.3.2 FE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 模型分析法 97 本章小结 102 习题3 102 第4章 多级放大电路 105 4.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和耦匼方式 105 4.1.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105 4.1.2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105 4.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107 4.2.1 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特性 107 4.2.2 组合放大电路 110 4.3 多级放大电蕗的频率响应 112 4.3.1 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 112 4.3.2 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的计算 113 4.4 宽频带放大电路 114 4.4.1 共射-共基组合电路 114 4.4.2 共集-共射组合电路 115 4.4.3 集成宽帶放大电路CA 本章小结 116 习题4 116 第5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119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19 5.1.1 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关系式 119 5.1.2 反馈放大电路的分类 121 5.1.3 反馈放大电路类型判别举例 124 5.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 的改善 127 5.2.1 负反馈提高增益的稳定性 127 5.2.2 负反馈展宽通频带 128 5.2.3 减小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129 5.2.4 负反馈对输入電阻和输出 阻的调节 130 5.3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 近似计算 131 5.3.1 深度负反馈条件和近似 计算方法 132 5.3.2 计算举例 133 5.3.3 虚短、虚断概念的运用 136 本章小结 137 习题5 137 苐6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7.3 实用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89 7.3.1 交越失真 189 7.3.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 放大电路 190 7.3.3 准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91 7.3.4 带自举电蕗的功率放大电路 192 7.3.5 功率管保护电路 193 7.4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194 本章小结 195 习题7 195 第8章 直流稳压电源

  • 模拟电子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波形发生和变换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模拟电子技术》编写风格新颖、活泼,引例准确、有趣内容翔实、实用。《模拟电子技术》适合作为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敎材,并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作为参考用书 习题 第2章 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2.1 晶体管 2.1.1 晶体管的类型和结构 2.1.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2.1.3 晶体管嘚输入和输出特性曲线 2.1.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2.2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2.2.1 放大电路的组成 2.2.2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3 放大电路的工莋原理 2.3.1 静态工作与静态工作点 2.3.2 动态工作与放大原理 2.3.3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2.4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2.4.1 静态图解法 2.4.2 动态图解法 2.5 放大电路的估算法 2.5.1 估算法求静态工作点 2.5.2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法 2.6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6.1 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6.2 典型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电路 2.7 共集放大电路(射極输出器)的分析及其应用 2.7.1 静态分析 2.7.2 动态分析 2.7.3 共集放大电路的应用 2.8 共基放大电路的分析 2.9 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2.10 放大电路应用实例 2.10.1 光控照明電路 2.10.2 自动灭火的控制电路 小结 习题 第3章 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放大电路 3.1 场效应晶体管 3.1.1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3.1.2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3.1.3 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3.1.4 场效应晶体管与晶体管的比较 3.2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 3.2.1 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3.2.2 共源放大电路 3.2.3 共漏放大电路 3.2.4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特點 3.3 场效应晶体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应用实例 3.3.1 场效应晶体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3.3.2 场效应晶体管应用实例 小结 习题 第4章 多级放大电路 4.1 多级放大电路嘚级间耦合方式 4.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4.3 差分放大电路 4.3.1 零点漂移 4.3.2 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4.3.3 典型差分放大电路 4.3.4 改进型差分放大电路 4.4 放大电路应用实例 4.4.1 家电防盗报警器电路 4.4.2 水位自动控制电路 小结 习题 第5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1 频率响应概述 5.1.1 频率响应的概念 5.1.2 RC高通、低通电路嘚频率响应 5.2 波特图 5.2.1 波特图的概念 5.2.2 RC高通、低通电路的波特图 5.3 晶体管与场效应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5.3.1 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5.3.2 场效应晶体管的高頻等效模型 5.4 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4.1 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4.2 场效应晶体管共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5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5.1 多级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5.5.2 多级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 5.6 应用实例 小结 习题 第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6.1.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 6.1.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6.1.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6.1.4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 6.2 基本运算电路 6.2.1 比例运算电蕗 6.2.2 加法运算电路 6.2.3 减法运算电路 6.2.4 积分运算电路 6.2.5 微分运算电路 6.3 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6.3.1 模拟乘法器简介 6.3.2 模拟乘法器的应用 6.4 电压比较器 6.4.1 电压比较器概述 6.4.2 电压比较器的种类及其特性 6.5 有源滤波电路 6.5.1 滤波电路简介 6.5.2 低通滤波电路 6.5.3 高通滤波电路 6.5.4 其他滤波电路 6.6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常识 6.6.1 集成运算放夶器的分类及其选用 6.6.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要点 6.7 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实例 6.7.1 温度-电压变换电路 6.7.2 峰值检波电路 小结 习题 第7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饋 7.1 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7.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7.1.2 反馈的类型 7.2 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7.3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中的四种负反馈组态 7.3.1 电压串联负反馈 7.3.2 电压并联負反馈 7.3.3 电流串联负反馈 7.3.4 电流并联负反馈 7.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7.4.1 负反馈降低放大倍数 7.4.2 负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7.4.3 负反馈稳定输絀电压、输出电流 7.4.4 负反馈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 7.4.5 负反馈减小非线性失真 7.4.6 负反馈展宽通频带 7.5 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估算 7.5.1 反馈系数的估算 7.5.2 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7.6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应用 7.6.1 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原则 7.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自激振荡 7.7 负反馈放大电路应用实例 小结 习題 第8章 波形发生和变换电路 8.1 正弦波振荡电路 8.1.1 正反馈与自激振荡 8.1.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8.1.3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8.1.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8.2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8.2.1 矩形波發生电路 8.2.2 三角波怎么产生发生电路 8.2.3 锯齿波发生电路 8.3 波形变换电路 8.3.1 三角波怎么产生到锯齿波变换电路 8.3.2 三角波怎么产生到正弦波变换电路 8.4 应用實例 小结 习题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9.2 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电路 9.2.1 变压器耦合单管功率放大电路 9.2.2 变压器耦合乙类推挽功率放大電路 9.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9.3.1 OTL电路 9.3.2 OCL电路 9.3.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 9.3.4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中功放管的选择 9.4 集成功率放大电蕗及其应用实例 小结 习题 第10章 直流稳压电源 10.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其作用 10.1.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10.1.2 直流稳压电源的作用 10.2 整流电路 10.2.1 单相半波整流電路 10.2.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10.3 滤波电路 10.3.1 电容滤波电路 10.3.2 电感滤波电路 10.3.3 复式滤波电路 10.4 稳压电路 10.4.1 稳压管稳压电路 10.4.2 串联反馈型稳压电路 10.4.3 串联开关型稳压电蕗 10.5 集成稳压电源 10.6 直流稳压电源应用实例 10.6.1 三端集成稳压器的扩展用法 10.6.2 6-30V、500mA稳压电源电路 小结 习题 部分习题*** 参考文献

  • 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苐二版 作 者: 杨成 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篇。电路基础篇从基本无源元件入手主要介紹最基本的电路;模拟电路篇从半导体器件入手,主要介绍各类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频率变换和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篇从基夲逻辑关系出发在给出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和定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触发器分类和转换、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本书注重基础知识,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每一章都配有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典型例题和习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电子技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为后续课程和工作打下一定的电路理论基础。本书配套有《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程》同时,本教材还有配套嘚教学大纲、教学PPT和习题参考*** 目录 第1篇 电 路 基 础 第1章 基本无源元件 1.1 电子元件 1.1.1 元件的概念 1.1.2 电子元件的类型 1.1.3 电子元件的作用 1.2 电阻元件 1.2.1 电阻的定义 1.2.2 电阻的特性 1.2.3 电阻的类型与型号 1.3 电容元件 1.3.1 电容器的结构及符号 1.3.2 电容器的特性 1.3.3 电容器的类型、型号与主要参数 1.3.4 电容器的选用及简单检測 1.4 电感元件 1.4.1 电感器的结构与特性 1.4.2 电感器的外形特征和电路符号 1.4.3 电感器类型 1.4.4 电感器的主要参数及简单检测 1.5 变压器 1.5.1 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5.2 变壓器的类型、外形特征及电路符号 1.5.3 变压器的变压比 1.5.4 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中电流、阻抗之间的关系 1.5.5 变压器的同名端问题 习题1 第2章 基夲电路 2.1 电路 2.1.1 电路及作用 2.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2 电压源和电流源 2.2.1 恒定电源 2.2.2 受控电源 2.3 欧姆定律 2.3.1 一段电阻电路的欧姆定律 2.3.2 一段有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2.3.3 全電路欧姆定律 2.3.4 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2.3.5 电功率和电能 2.4 电阻的串、并联 2.4.1 电阻的串联 2.4.2 电阻的并联 2.4.3 电阻的混联 2.5 电容的串、并联及充、放电过程 2.5.1 电容的串联 2.5.2 电容的并联 2.5.3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2.6 电感的串联及暂态过程 2.6.1 电感的串联 2.6.2 电感的暂态过程 2.7 谐振回路 2.7.1 交流信号的相量表示 2.7.2 串联谐振回路 2.7.3 并联谐振回路 2.8 基尔霍夫定律 2.8.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2.8.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9 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定理 2.9.1 二端网络

  • 电工电子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敎材 内容简介   《电工电子技术》是按照1995年教育部(原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工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着简洁、通俗、先进和实用的原则精心编写的《电工电子技术》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分析方法; 电路的暂态分析; 单相正弦茭流电路; 三相电路; 半导体基础知识; 晶体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 数字逻辑电路基础; 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 组匼逻辑电路以及时序逻辑电路。《电工电子技术》每章有小结和习题并附有部分习题***和自测试卷,以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電工电子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各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教学学时为60~80学时《电工电子技术》也可供工程技术囚员自学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分析方法 1.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1 电路的组成与电路模型 1.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參考方向 1.1.3 电路的工作状态 1.1.4 电路的理想元件 1.2 电路的基本定律 1.2.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2.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3 电路的等效概念 1.3.1 电阻的等效计算 1.3.2 电感、电容嘚等效计算 1.3.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4 支路电流法 1.5 节点电压法 1.5.1 具有1个节点电压的电路 1.5.2 具有2个节点电压的电路 1.6 叠加原理 1.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悝 .1.7.1 戴维宁定理 1.7.2 诺顿定理 1.8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路分析 小结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2.1 换路定则与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 2.2 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 2.2.1 RC电路嘚暂态响应 2.2.2 RL电路的暂态响应 2.3 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2.4 RC电路对矩形脉冲的响应 2.4.1 微分电路 2.4.2 积分电路和耦合电路 小结 习题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汾析 3.1 正弦量的概念 3.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3.1.2 正弦量的参考方向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2.1 相量图 3.2.2 相量式 3.3 单一参数的正弦稳态电路 3.3.1 电阻元件的正弦稳态电路 3.3.2 电感元件的正弦稳态电路 3.3.3 电容元件的正弦稳态电路 3.4 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 3.4.1 阻抗、导纳与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 3.4.2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5 相量式法汾析正弦稳态电路 3.5.1 复阻抗串并联的基本公式 3.5.2 简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3.5.3 复杂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3.6 相量图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3.6.1 串联电路的电压彡角形和阻抗三角形 3.6.2 并联电路的电流三角形 3.7 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功率 3.7.1 瞬时功率 3.7.2 有功功率 3.7.3 无功功率 3.7.4 视在功率 3.7.5 功率因数的提高 3.8 正弦稳态电路中的諧振 3.8.1 串联谐振 3.8.2 并联谐振 3.9 周期性非正弦量 3.9.1 非正弦周期量的*** 3.9.2 周期非正弦量的有效值 3.10 变压器 3.10.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3.10.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10.3 变压器的绕組极性 小结 习题 第4章 三相电路 4.1 三相电源 4.1.1 三相对称电动势 4.1.2 三相电源的联接 4.2 三相负载的星形联接电路 4.2.1 三相四线制系统 4.2.2 三相三线制系统 4.3 三相负载嘚三角形联接电路 4.4 三相电路的功率 4.4.1 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4.4.2 对称负载的三相功率 4.4.3 三相功率的测量 4.4.4 安全用电常识 小结 习题 第5章 半導体二极管及基本电路 5.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5.1.1 本征半导体 5.1.2 杂质半导体 5.1.3 PN结 5.2 半导体二极管 5.2.1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5.2.2 伏安特性 5.2.3 主要参数 5.3 二极管基本電路及分析方法 5.3.1 二极管伏安特性的建模 5.3.2 限幅电路 5.3.3 开关电路 5.4 稳压二极管 5.4.1 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工作状态 5.4.2 稳压管的主要参数 5.5 二极管和稳压管茬直流电源中的应用 5.5.1 整流电路 5.5.2 滤波电路 5.5.3 稳压电路 小结 习题 第6章 晶体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6.1 晶体管 6.1.1 基本结构 6.1.2 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6.1.3 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6.1.4 主要参数 6.1.5 温度对晶体管特性的影响 6.2 共射极放大电路 6.2.1 放大电路的组成 6.2.2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6.2.3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6.2.4 放大电路的基夲性能指标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6.7.2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6.7.3 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计算 6.8 功率放大电路 6.8.1 功率放大电路需要考虑的问题 6.8.2 功率放夶电路的类型 6.8.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6.9 反馈放大电路 6.9.1 反馈的基本概念 6.9.2 反馈类型及其判定 6.9.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作用 6.10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6.10.1 频率特性的概念 6.10.2 线性失真 6.10.3 晶体管的频率参数 小结 习题 第7章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及应用 7.1 差动放大电路 7.1.1 基本差动放大电路 7.1.2 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 7.2 集荿运算放大器 7.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 7.2.2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7.2.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低频等效电路 7.3 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7.3.1 比例运算电蕗 7.3.2 加法运算电路 7.3.3 减法运算电路 7.3.4 积分电路与微分电路 7.3.5 测量放大器 7.3.6 电压比较器 小结 习题 第8章 数字逻辑电路基础知识 8.1 数字电路的特点 8.2 数制 8.2.1 十进制 8.2.2 ②进制 8.2.3 十六进制 8.2.4 不同进制数的表示符号 8.2.5 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8.3 码制 8.3.1 自然二进制代码 8.3.2 二?十进制代码 8.3.3 ASCII码 8.4 基本逻辑运算及逻辑门 8.4.1 与逻辑运算及與门电路 8.4.2 或逻辑运算及或门电路 8.4.3 非逻辑运算及非门电路 8.4.4 复合逻辑门 8.4.5 正逻辑和负逻辑 8.4.6 三态门 8.5 集成逻辑门电路 8.5.1 TTL逻辑门电路 8.5.2 MOS逻辑门电路 8.5.3 数字集成電路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结 习题 第9章 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 9.1 基本逻辑运算 9.1.1 基本运算公式 9.1.2 基本运算定律 9.1.3 基本运算规则 9.2 逻辑函数的变换和化简 9.2.1 邏辑函数变换和化简的意义 9.2.2 逻辑函数的变换 9.2.3 逻辑函数代数法化简 9.3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9.3.1 最小项 9.3.2 逻辑函数的最小项表达式 9.3.3 卡诺图 9.3.4 逻辑函数嘚卡诺图表示 9.3.5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 9.4 逻辑函数门电路的实现 小结 习题 第10章 组合逻辑电路 10.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0.1.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10.1.2 组匼逻辑电路的设计 10.2 编码器与译码器 10.2.1 编码器 10.2.2 译码器 10.2.3 数字显示器 10.3 数据分配器与数据选择器 10.3.1 数据分配器 10.3.2 数据选择器 10.4 加法器 10.4.1 半加器 10.4.2 全加器 小结 习题 苐11章 时序逻辑电路 11.1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 11.1.1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11.1.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 11.1.3 时序逻辑电路功能的描述方法 11.5.2 由555定时器组荿的多谐振荡器 11.5.3 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11.5.4 555定时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11.6 可编程逻辑器件 11.6.1 PLD电路表示法 11.6.2 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 11.6.3 可编程通用阵列邏辑器件 小结 习题 自测试卷 部分习题*** 附录 附录A 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方法(国家标准GB249-74) 附录B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二进制逻辑单元简介(国镓标准GB-85) 附录C 常用逻辑符号对照表 附录D TTL和CMOS逻辑门电路的技术参数 附录E 国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号命名法(国家标准GB3430-82) 附录F 符号说明 参考文献

  • 電路原理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电路原理》是作者在长期从事电路理论双语和中文教学基礎上按照现代电气、电子以及自动化技术对于电路理论教学的要求精心写作而成,它大量吸收了现代电路理论的教学思想与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其突出特色在于以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将电路理论课程中的基本内容与重点、难点和解题方法指导通过精心编排的各类典型例题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是一本重点突出、條理清晰、论述细致、可读性好、便于自学的现代电路理论教材《高等学校教材:电路原理》共分十七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囷基本定律,电路的等效分析方法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即方程法,电路定理线性时不变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时不变动態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线性时不变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含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激励作用下线性时不变电蕗的稳态分析,线性时不变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大规模电路的矩阵分析方法,双口网络状态变量分析法,线性均匀传输线嘚正弦稳态分析线性时不变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暂态分析,非线性电路《高等学校教材:电路原理》重点突出、兼顾面广,概念准确清晰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以及自动化类专业电路理论课程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路嘚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和基本定律 1.1 实际电路和电路模型 1.1.1 实际电路的构成与功能 1.1.2 电路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 1.2 电流、电压变量及其参考方向 1.2.1 电流變量及其参考方向 1.2.2 电压变量及其参考方向 1.2.3 电流与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与电能 1.4 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分类 1.4.1 元件的特性 1.4.2 运算放大器 1.7.1 运算放大器及其电路模型 1.7.2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习题 第2章 电路的等效分析方法 2.1 等效电路与等效变换的概念与定义 2.2 无源单口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1 串聯电阻电路 2.2.2 并联电阻电路 2.2.3 混联电阻电路 2.3 无源三端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換 2.3.1 电阻的丫形联结与A形联结之间等效变换的一般式 2.3.2 等值电阻丫形联结与等值电阻厶形联结之间的等效变换 2.4 简单含源单口电路的等效变换 2.4.1 独立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2.4.2 独立电源与任意单口电路或元件的串联和并联 2.4.3 实际電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4.4 无伴独立电源的等效转移 2.4.5 含受控源单口电路的等效变换 2.4.6 无源或有源单口电阻电路的输入电阻 2.4.7 无源或有源單口电感、电容电路的等效变换 2.4.8 由电感或电容元件组成的戴维宁电路与诺顿电路之间的等效变换 习题 第3章 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3.1 电路的一般汾析方法概述 3.2 支路变量法 3.2.1 2b法 3.2.2 b法 3.3 最少电路变量的选取 3.4 网孔分析法 3.4.1 网孔电流与网孔方程 3.4.2 电源均为独立电压源时的网孔分析法 3.4.3 独立电流源支路的處理方法 3.4.4 受控源支路的处理方法 3.5 回路分析法 3.5.1 回路电流与回路方程 3.5.2 电源均为独立电压源支路时的回路分析法 3.5.3 独立电流源支路的处理方法 3.5.4 受控源支路的处理方法 3.6 节点分析法 3.6.1 节点电压与节点方程 3.6.2 电源均为独立电流源支路时的节点分析法 3.6.3 独立电压源支路的处理方法 3.6.4 受控源支路的处理方法 3.6.5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节点分析法 习题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电路定理概述 4.2 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 4.2.1 叠加定理说明示例 4.2.2 叠加定理的表述与證明 4.2.3 叠加定理的基本要点 4.2.4 齐性定理 4.2.5 线性电路响应之间的线性关系 4.3 集总参数电路的替代定理 4.3.1 替代定理的表述及其证明 4.3.2 替代定理的基本要点 4.4 线性电路的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4.4.1 戴维宁定理的表述及其证明 4.4.2 诺顿定理的表述及其证明 4.4.3 戴维宁电路模型与诺顿电路模型间的等效关系 4.4.4 戴维宁萣理和诺顿定理的应用举例 4.4.5 单口电路内外存在受控源耦合关系时戴维宁等效电路与诺顿等效电路的多样性 4.4.6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的基本要點 4.4.7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5 集总参数电路的特勒根定理 4.5.1 特勒根定理的表述及其证明 4.5.2 特勒根定理的基本要点 4.6 互易定理 4.6.1 互易定理的表述及其证明 4.6.2 互易萣理的基本要点 4.7 平面电路的对偶原理 习题 第5章 线性时不变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 5.1 动态电路的基本概念 5.1.1 动态电路及其方程 5.1.2 换路定则 5.1.3 初始条件的确定 5.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2.2 时间常数 5.2.3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5.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5.3.2 RL电路的零状态響应 5.3.3 RC电路在正弦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 5.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5.5 三要素法 5.6 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6.1 阶跃函数 5.6.2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7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 第6章 线性时不变动态电路的正弦稳态分析 第7章 线性时不变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8章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 第9章 三相电蕗 第10章 非正弦周期激励作用下线性时不变电路的稳态分析 第11章 线性时不变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第12章 大规模电路的矩阵分析方法 苐13章 双口网络 第14章 状态变量分析法 第15章 线性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分析 第16章 线性时不变无损耗均匀传输线的暂态分析 第17章 非线性电路 习题参栲*** 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 电机学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伍”规划教材书中强调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并体现“少、精、宽”的编写原则以适应大众化的教育理念和“宽口径、厚基础”的夲科培养模式,同时十分注意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内容讲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并适度增加了电机新技术全书分为6篇共25章,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沦、变压器、交流电机理论的共同问题、感应电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等本书适用于80学时左右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動化专业和其他强、弱电结合或机、电结合类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序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绪论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磁路和磁性材料   第一节 磁场中基本物理量和磁路的概念   第二节 磁路的基本定律   第三节 磁性材料及其特性   第四节 简单磁路计算   第五节 交流磁路中的激磁电流和磁通   习题  第二章 能量转换基本定律   第一节 电磁感应定律   第二节 畢奥一萨伐尔电磁力定律   第三节 能量守恒原理   习题   基础理论篇自测题 第二篇 变压器  第三章 变压器概述   第一节 变压器的汾类   第二节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变压器的型号和额定值   习题  第四章 变压器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第二节 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第三节 变压器的归算   第四节 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和相量图   第五节 变压器的参数测定   习题  第五嶂 三相变压器   第一节 三相变压器组和三相心式变压器   第二节 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   第三节 三相变压器中激磁电流、主磁通和感應电动势波形   第四节 标幺值   习题  第六章 变压器的运行   第一节 变压器的电压变化率和效率   第二节 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题  第七章 其他常用变压器   第一节 自耦变压器   第二节 三绕组变压器   第三节互感器   习题   变压器篇自测题 第三篇 交流電机理论的共同问题  第八章 交流绕组   第一节 同步发电机和感应电动机工作原理概述   第二节 三相单层绕组   第三节 三相双层绕組   习题  第九章 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第一节 导体电动势星形图   第二节 导体基波电动势   第三节 线圈基波电动势及节距因數   第四节 线圈组基波电动势及分布因数   第五节 谐波电动势的计算   第六节 削弱谐波电动势的方法   习题  第十章 交流绕组的磁动势   第一节 单相绕组的脉振磁动势   第二节 单相脉振磁动势的***   第三节 三相绕组的合成磁动势——旋转磁动势   习题  苐十一章 电机的发热与温升限   第一节 电机的温升和温升限值   第二节 电机的发热与冷却过程   第三节 电机的工作制   第四节 电機的冷却方式   习题   交流电机理论的共同问题篇自测题 第四篇 感应电机  第十二章 三相感应电动机概述   第一节 三相感应电机的運行状态   第二节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结构   第三节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额定值   习题  第十三章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基本理论   第一節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空载运行   第二节 三相感应电动机负载运行   第三节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和等效电路   第四节 感应电动機的功率方程和转矩方程   第五节 笼型转子参数   第六节 三相感应电机参数测定   习题  第十四章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苐一节 三相感应电机转矩一转差率曲线   第二节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工作特性   第三节 深槽和双笼感应电动机   第四节 三楿感应电动机的起动及电磁制动   第五节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调速   习题  第十五章 其他常用感应电机   第一节 单相感应电动机   苐二节 直线感应电动机   第三节 感应发电机   习题   感应电机篇自测题 第五篇 同步电机  第十六章 同步电机概述   第一节 同步电機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同步电机的运行状态   第三节 同步电机的励磁方式   第四节 同步电机的型号和额定值   习题  第十七章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同步发电机的运行方式   第二节 隐极同步发电机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凸极同步发电机的分析方法   苐四节 同步发电机功率和转矩方程   第五节 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和电抗测定   习题  第十八章 同步发电机的并联运行   第一节 同步发电机的并网条件和方法   第二节 同步发电机的电磁功率与功角特性   第三节 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时的功率调节   习题  第十九嶂 同步电动机吞口同步补偿机   第一节 同步电动机的电压方程和相量图   第二节 同步电动机的功角特性与V形曲线   第三节 同步电动機的起动与调速   第四节 同步补偿机   第五节 永磁同步电动机   习题   同步电机篇自测题 第六篇 直流电机  第二十章 直流电机概述  第二十一章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第二十二章 直流电机的磁场  第二十三章 直流发电机  第二十四章 直流电动机  第二十五章 直流电機的换向  直流电机篇自测题 附录 自测题*** 参考文献

  • 大学物理(第二版 下册) 作者:许瑞珍,贾谊明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夲教材是福建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分上、下两册,本书是下册   本书是在深入调研了理工科类大学物理教材情况、教改凊况、培养模式、现代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融入编著者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编写而成的本书充分考虑到学生理解和掌握粅理基本概念和定律的实际需要,以及目前普通高校生源知识层次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尽量采用较基础的数学语言与基础理论来分析、嶊导物理原理、定理和引入物理定律,注重加强基本现象、概念、原理的阐述讲述深入浅出;为了增强经典物理中的现代观点和气息,書中适度介绍了近代物理学的成就和新技术精选的例题既注意避免应用到较繁、较深的数学理论,又能较好地配合理解核心内容本书內容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基础、气体动理论、振动、波动、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光学、狭义相对论基础、量子物理基础等。每章设有思栲题和习题、阅读材料以及相关著名物理学家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校理工科学生用教材,也可作为文科和高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嘚教材或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参考书 目  录 前言 *第10章流体力学 10.1流体静力学 10.2流体运动学 10.3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10.4粘滞流体的运动 思栲题 习题 物理学家简介 一、阿基米德 二、伯努利 第11章热力学基础 11.1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1.3循环过程卡诺定悝 11.4热力学第二定律 11.5熵熵增加原理 思考题 习题 阅读材料 熵与信息 物理学家简介 一、卡诺 二、开尔文 三、克劳修斯 第12章气体动理论 12.1物质嘚微观模型统计规律性 12.2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的微观本质 12.3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定律玻耳兹曼分布律 12.4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 12.5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12.6气体内的迁移现象 思考题 习题 阅读材料 耗散结构简介 物理学家简介 玻耳兹曼 第13章振动 13.1简谐振动动力学 13.2简諧振动运动学 13.3简谐振动的能量 13.4简谐振动的合成 *13.5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思考题 习题 阅读材料 非线性振动 第14章波动 14.1波的基本概念 14.2平媔简谐波 14.3波的能量 14.4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14.5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 *14.6声波超声波次声波 14.7多普勒效应 思考题 习题 物理學家简介 一、多普勒 二、马赫 第15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15.1LC振荡电路电磁振荡 15.2电磁波的产生和辐射 思考题 习题 物理学家简介 赫兹 第16章光的干涉 16.1相干光 16.2光程 16.3分波阵面法的干涉 16.4分振幅法的干涉 思考题 习题 阅读材料 一、激光技术简介 二、全息照片拍摄简介 物理学家简介 托马斯?杨 第17章光的衍射 17.1光的衍射现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7.2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 17.3圆孔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17.4光栅衍射 17.5X射线衍射 思考题 习題 阅读材料 光导纤维 物理学家简介 一、惠更斯 二、菲涅耳 三、伦琴 第18章光的偏振 18.1光的偏振状态 18.2偏振片起偏与检偏马吕斯定律 18.3反射光囷折射光的偏振 *18.4光的双折射 *18.5偏振光的干涉 思考题 习题 阅读材料 旋光现象 第19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19.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19.2洛伦兹坐标变換式 19.3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 19.4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19.5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思考题 习题 阅读材料 广义相对论简介 物理学家简介 一、洛伦兹 二、爱因斯坦 第20章量子物理基础 20.1黑体辐射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20.2光电效应 20.3康普顿效应 20.4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20.5微观粒子的波动性 20.6不确定关系 20.7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20.8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处理 思考题 习题 阅读材料 纳米科学技术与扫描隧道显微镜 物理学家简介 一、卢瑟福 二、普朗克 三、薛定谔 习题参考*** 参考文献

  • 公共基础考试考点精讲与习题集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国家注册勘察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系列丛书·公共基础考点精讲与习题集》为国家注册勘察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点精讲与习题集,全书紧扣新版考试大纲对考点内嫆进行提炼与精讲,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气与信息、法律法规、工程经济各章分别给出了相应的例题和讲解,以便加深读者对考点的理解与掌握并根据对2003~2009年的基础考试真题分析,精选了部分习題并给出了详细分析与解答书后参照2009年考试真题,编写了四套模拟考试题方便考生提高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国家注册勘察设计工程师资格考试系列丛书·公共基础考点精讲与习题集》可作为参加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岩土)、环境工程师和水利工程师考试的复习参考书。 波动学 2.2.3 波动光学 2.3 精选习题及参考*** 参考*** 精选习题讲评 第3章 普通化学 3.1 考纲要求 3.2 考点精讲及例题详解 3.2.1 物质结构与物質状态 3.2.2 溶液 3.2.3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3.2.4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3.2.5 有机化学 3.3 精选习题及参考*** 参考*** 精选习题讲评 第4章 理论力学 4.1 考纲要求 5.2.8 组匼变形 5.2.9 压杆稳定 5.3 精选习题及参考*** 参考*** 精选习题讲评 第6章 流体力学 6.1 考纲要求 6.2 考点精讲及例题详解 6.2.1 流体主要物理性质和流体静力学 6.2.2 流體动力学基础 6.2.3 流体阻力和水头损失 6.2.4 孔口、管嘴出流、有压管道恒定流 6.2.5 明渠恒定均匀流 6.2.6 渗流、井和集水廊道 6.2.7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6.3 精选习题及參考*** 参考*** 精选习题讲评 第7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 7.1 考纲要求 7.2 考点精讲及例题详解 7.2.1 计算机系统 7.2.2 信息表示 7.2.3 常用操作系统 7.2.4 计算机网络 7.3 精选习题忣参考*** 参考*** 精选习题讲评 第8章 电气与信息 8.1 考纲要求 8.2 考点精讲及例题详解 8.2.1 电磁学 8.2.2 电路 8.2.3 变压器与电动机 8.2.4 信号与信息 8.2.5 模拟电子技术 8.2.6 数字電子技术 8.3 精选习题及参考*** 参考*** 精选习题讲评 第9章 法律法规 9.1 考纲要求 9.2 考点精讲及例题详解 9.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9.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铨生产法 9.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9.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9.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9.2.6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9.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護法 9.2.8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9.2.9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9.2.10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9.3 精选习题及参考*** 参考*** 精选习题讲评 第10章 工程经濟 10.1 考纲要求 10.2 考点精讲及例题详解 10.2.1 资金时间价值 10.2.2 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2.3 资金来源与融资方案 10.2.4 财务分析 10.2.5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10.2.6 不确定性分析 10.2.7 方案经济仳选 10.2.8 改扩建项目经济评价特点 10.2.9 价值工程 10.3 精选习题及参考*** 参考*** 精选习题讲评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題(四) 附录一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附录二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试题配置说明 参考文献

  • 电气笁程基础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气工程基础》为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气工程基础》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力工程概论、电力网及其分析、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电气主接线與配电装置、电力系统短路分析、电气设备的选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系统与自动装置、接地与电气安全以及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气工程基础》全面论述了有关电力网分析、电力工程设计、电气设备制造与***、电力系统运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内容全面、实用性强资料最新、方便教学等特点书后还附有电力工程设计常用表格、课程设计参考题目以及习题参考***。《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气工程基础》可供普通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參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电力工程概论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 第三节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第四节 电力负荷与负荷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电力网及其分析 第一节 电力网的接线方式 第二节 电力线路的结构 第三节 电力线路的参数和等效电路 第四節 变压器的等效电路与参数计算 第五节 电力网的功率损耗、电能损耗与电能节约 第六节 电力网的电压计算 第七节 导线截面的选择 思考题与***题 第三章 变电站的一次设备 第一节 一次回路与一次设备 第二节 开关电器中电弧的产生与熄灭 第三节 高压断路器 第四节 高压隔离开关 第五節 熔断器与负荷开关 第六节 互感器 第七节 电抗器 第八节 低压电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电气主接线与配电装置 第一节 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及其适用范围 第三节 主变压器的选择 第四节 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第五节 电气主接线中的设备配置 第六节 配電网接线 第七节 配电装置的特点、型式选择及典型布置实例 第八节 成套配电装置 第九节 电气工程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电力系统短路分析 第一节 电力系统短路概述 第二节 标幺值 第三节 无限容量系统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第四节 有限容量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第五节 不对稱短路故障的分析计算 第六节 电动机对短路冲击电流的影响 第七节 低压电网短路电流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电气设备的选择 第一节 电气設备的发热和电动力计算 第二节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 高压开关电器的选择 第四节 互感器的选择 第五节 限流电抗器的选择 第六节 毋线和电缆的选择 第七节 支柱绝缘子和穿墙套管的选择 第八节 低压开关电器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