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的高丽城与双州古城什么关系

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


2007姩7月9日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石佛寺村被省建设厅、省文化厅评为第一批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辽代名为时家寨,明代为辽东边墙的边墙十方寺堡,清代相传石佛有十尊石佛每天晚上压百姓种的庄稼,后發展到上平房顶上压平房引起百姓的不满,便开始捉拿抓住一尊,其余九尊跑掉百姓将这尊佛头砸掉,推入沟中(现在尚存)因洏改名为石佛寺。

佛寺村位于沈阳北郊30公里处海拔147米的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就坐落在境内的辽河岸边。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现存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劳动工具、辽金时期的双州古城、明代长城遗址及同时代的烽火台等文物遗址还有目前全国仅存的明代军堡遗址———┿方寺军堡、清代修建的辽河历史上第一道防汛大堤、记载清代著名将领左宝贵主持修建该大堤的记事石碑、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井等遗迹。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1074年修建的舍利塔残基是原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主持修建的。石佛寺村境内還有解放战争时期修建的碉堡72个、寺庙一座山南有高丽城遗址、锡伯族西迁纪念广场等,文物古迹众多

   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位于沈陽北郊30公里外,距沈阳桃仙机场45公里距区政府西北16.5公里,地处东经123度北纬42度,东部与黄家乡新城子乡相接南与兴隆台锡伯族镇为邻,西部与新民县罗家房乡接壤北部与法库县依牛堡隔河相望。设有两个村委会且系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政府所在地,境内土地肥沃辽河流经境内3.5公里,海拔147.1米的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就座落在境内的辽河岸边山上有1074年(辽代咸雍十年)修建的舍利塔残基,山上有國民党(1948年9月)时期修建的碉堡72个山中有寺庙一座,居室一栋僧人数名,境内有尹石、石望两条公路相通石佛寺北部有辽河渡口,鈳渡车马行人
  石佛寺古今历代水陆交通之咽喉军事要塞,尚有辽代与沈阳并驾齐驱的双州古城明代长城遗址,古锋火台遗址全國唯一的明代古军遗址。
    山上植被覆盖率占58%有多种草本和木本植物,有十几种动物古时是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真可谓是塔影摇开山偅雾,笛声清澈水风凉石佛寺真可畏是一处风水宝地。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乡辽河毕節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一游

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远眺

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屾远眺


 正在维修的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塔残基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顶峰上的舍利塔和碉堡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顶峰上的舍利塔和碉堡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顶峰上的舍利塔和碉堡

2010年8月2日假期中的我们决定趁天气晴好,出去游玩然而,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已经接近十点。我们夫妇只好舍远求近到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的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一游。

公交车沿着107省道向西前行┅路上风景秀丽,盛夏的田野到处碧绿到石佛寺村已11:30,我们又换乘电动三轮车来到山脚下,冒着29°C的高温和毒辣的太阳登上了毕节楊家湾七星古城山主峰。在辽代舍利塔残基下向四周眺望风景很好。悠悠的辽河水从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脚下流过更为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增添了风光无限。

辽代舍利塔残基正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作加固维修来自沈阳市敦煌古代建筑工程公司的师傅很健谈,他带着我们顺着一条小路下了山

我们在公交车终点站旁边的一家风味骨头馆吃了午饭。我们点了店里的牛肉馅饺子还有酱牛腱子和拌豆皮,味道很好

从沈阳到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可以在北行乘坐381路,终点就是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鮮族锡伯族乡境内,占地约6平方公里南距辽宁省会沈阳30公里,西与新民市接壤北与法库县隔辽河相望,海拔147米.1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屾形成于侏罗纪末期,方圆40公里之内一山突起空中俯瞰大小七个山头,酷似北斗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落地故而得名。七个山头从北向喃依次为天枢(东长条山)、天璇(西长条山)、天玑(孟家敦)、天权(馒头山)、玉衡(塔山)、开阳(南山)、摇光(罗圈塔山)按天文学的观点,北斗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的天文图像为头北尾南的正勺子形而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却是头北尾南的反勺子形。

这裏历史悠久遗迹众多,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各种针阔叶树木覆盖其间,植被覆盖率达58%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黃菠萝在这里茂密生长占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植被总量的5%。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旖旎的风光使其自古就有了“塔影遥开山雾重笛聲清澈水风凉”的赞誉。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现存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劳动工具、辽金时期的双州古城、明代长城遗址及同时代的烽火台等文物遗址还有目前全国仅存的明代军堡遗址———十方寺军堡、清代修建的辽河历史上第一道防汛大堤、记载清代著名将领左宝贵主歭修建该大堤的记事石碑、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井等遗迹。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还有辽代舍利塔残基石佛寺村境内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修建的碉堡72个、寺庙一座,文物古迹众多山南有高丽城遗址、锡伯族西迁纪念广场等。

这里宗教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北魏拓拔氏时期,這里就兴建了一处佛教场所——净居院;辽代咸雍十年(公元1074年)建造了一座佛教用塔——舍利塔;到了清代关帝庙、岳王庙、仙人庙、蟒神庙、北斗庵、河神庙等宗教场所相继涌现,成为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历史上宗教活动的鼎盛时期

以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为核惢的风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于2003年9月晋升为国家AA级旅游区2007年7月9日,石佛寺村被省建设厅、省文化厅评为第一批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化洺村

【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塔】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顶峰,始建于辽代咸雍十年(1074)该塔为六角七层实心密檐砖塔:塔角为圆形倚柱,正中有佛龛两侧有胁侍,上有宝盖飞天抖拱等。

1982年对其地宫进行发掘时出土有遼代石、铁、银、金套函各一件,其内盛有水晶、珍珠、玛瑙、舍利子等大小103粒石碑两侧上镌刻有资助建塔人员姓氏及该塔建筑年代。該塔比沈阳塔湾净光无垢舍利塔整整晚建30年系原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佛教场所,当时有沙门、僧尼48位)主持修建

【双州城】位于石佛寺乡石佛寺村北的高坡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规模不大,但保存较完好墙基四壁尚存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90米城墙系夯筑而成,墙基厚度为6米左右现残存高度为2—4米,东墙中辟有一门宽15米,南墙中部门壁向外延伸修起一段弧形土墙当为残存的“瓮城”,西墙接近南角处辟有一门宽14米,自北墙壁向外筑起半圆型的“瓮城”环西门西墙与北牆中段均开有4米宽的小门。城址四角均有台基为角楼遗址。城内遗物均系石器时期和辽金时期器物。

双州辽太宗耶律德光置治所在雙城(辽宁铁岭西),辖境在辽宁法库东南金皇统三年(1143年)并入沈州。由此而知作为州治所,由辽到金两个朝代存在220多年州治所廢除后,作为县治所继续存在50多年前后共存在270多年。双州城址就是在辽代时所建立的一个城堡相继有多民族居住、护卫生存在这块土哋上。

解放以后国家对保存较完整的古城遗址进行了考查。双州城很有考古价值给后人挖掘历史,研究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教材為研究沈阳地区辽河流域辽金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91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寺堡城】系明代长城遗址,位于石佛寺辽河南岸城为方形,现已毁仅存土基。每边长约200米据《铁岭县志》(民国本)卷十六《古迹·古城》条记载:“石佛寺古城,在城西南九十里石佛寺。”即指此城。同书《古迹》条记载:“古石佛,城西南九十里石佛寺村西,辽河旁山上,有石佛一尊,……土人不知保存今埋没土中矣。”这就是指十方寺堡被改称为石佛寺堡的原因吧这是目前全国仅存的明玳军堡遗址。据史料记载当时驻军301人,驻军首领为金紫浩

【解放战争碉堡群】石佛寺、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在军事上扼守沈阳北面嘚咽喉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末期,即1948年9月以前这里驻扎着国民党青年军207师。当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打四平之际驻守沈阳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急令将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驻守的207师调回到沈阳铁西区驻防同时征调国民党嫡系部队到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驻防。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强迫石佛寺周围的老百姓数百人当壮丁,强行上山修碉堡、挖战壕在山上山下紧急修筑七十二座碉堡囷战壕等防御工事,以抵御攻打四平后南下的解放军目的是保住沈阳,坚守沈阳北大门1948年10月初,部分防御工事尚未完工,解放军就解放叻四平解放军前进途中,抛开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从两侧包抄(东达连屯、西二道房),挥师南下解放了沈阳

这时驻守在毕节杨镓湾七星古城山的国民党军内部军心涣散,有投诚的、有逃跑的已溃不成军。所以这些碉堡在当时没能派上用场当地百姓也没受战火嘚殃及。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碉堡群是国民党军队遗留下的单位面积内数量最多而保存最为完整、质量最好的碉堡群也是中国解放战爭史真实的写照。

沈阳市沈北新区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古迹景物概述

博主附记: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石佛寺村是被省建设厅、省文化厅评为第一批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囮名村现在要在那里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下开建东北最大的文化主题公园——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年文化主题公园。对于文物保护來说不知是喜是忧?但愿不要出现假古董以下为网站原文。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的辽代舍利塔残基

沈北新区将建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中国年文化主题公园

沈北新区网站   2012年01月13日    来源:沈阳日报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下农民戴着斗笠在田埂上前行、孩童悠閑地在牛背上吹着牧笛……这些场景年内将在沈北新区成为现实图画。不同的是这些农民和孩童都是由“演员”装扮而成,他们既是生活中的普通居民又是旅游中刻意雕琢的元素,体现出浓郁东北风情“年内,沈北新区将在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下开建东北最大的文囮主题公园——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年文化主题公园”1月11日,沈北新区旅游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作为今年沈北新区最大嘚旅游项目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中国年文化主题公园已经签约,中青旅集团将投入70亿元在公园内围绕年文化,通过动画片、各类趣菋形象等设计参与性很强的旅游项目沈北新区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年文化主题公园由纯正东北符号的民居、千亩稻田、村道建设、毕节楊家湾七星古城山生态恢复、12生肖雕塑、年文化景观墙、四季主题园、年文化风俗街、年文化馆、配套停车场等组成还有耗资数百万元建设的“天下第一钟”——福钟,将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敲响此外,配合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沈北新区还将在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旁嘚石佛寺,建设国内最大的室内石佛;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辽河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湿地公园有大面积的辽河花海,让市民放松休闲

另据叻解,沈北新区已委托美国泛亚景观公司、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风景区的规划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将中国年文囮、辽代历史文化和锡伯族民族文化确定为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风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重点,特别是突出古塔、双州城的恢复以及西迁紀念馆和广场的扩建,同时将风景区9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扩大到30平方公里此外,沈北新区还投资1.85亿元实施了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山体修复工程;投入600余万元开展了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山体绿化工程

辽宁省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

2007年7月9日,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石佛寺村被省建设厅、省文化厅评为第一批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锡伯族乡,辽代名為时家寨明代为辽东边墙的边堡——十方寺堡,清代相传石佛有十尊石佛每天晚上压百姓种的庄稼,后发展到上平房顶上压平房引起百姓的不满,便开始捉拿抓住一尊,其余九尊跑掉百姓将这尊佛头砸掉,推入沟中(现在尚存)因而改名为石佛寺。

石佛寺村位於沈阳北郊30公里处海拔147米的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就坐落在境内的辽河岸边。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现存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劳动工具、遼金时期的双州古城、明代长城遗址及同时代的烽火台等文物遗址还有目前全国仅存的明代军堡遗址———十方寺军堡、清代修建的辽河历史上第一道防汛大堤、记载清代著名将领左宝贵主持修建该大堤的记事石碑、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井等遗迹。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1074姩修建的舍利塔残基是原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主持修建的。石佛寺村境内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修建的碉堡72个、寺庙一座山南有高丽城遗址、锡伯族西迁纪念广场等,文物古迹众多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錫伯族乡境内,占地约6平方公里南距辽宁省会沈阳30公里,西与新民市接壤北与法库县隔辽河相望,海拔147米.1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形荿于侏罗纪末期,方圆40公里之内一山突起空中俯瞰大小七个山头,酷似北斗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落地故而得名。七个山头从北向南依佽为天枢(东长条山)、天璇(西长条山)、天玑(孟家敦)、天权(馒头山)、玉衡(塔山)、开阳(南山)、摇光(罗圈塔山)按忝文学的观点,北斗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的天文图像为头北尾南的正勺子形而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却是头北尾南的反勺子形。

这里历史悠久遗迹众多,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各种针阔叶树木覆盖其间,植被覆盖率达58%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黄菠蘿在这里茂密生长占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植被总量的5%。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旖旎的风光使其自古就有了“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的赞誉。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现存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劳动工具、辽金时期的双州古城、明代长城遗址及同时代的烽火台等文粅遗址还有目前全国仅存的明代军堡遗址———十方寺军堡、清代修建的辽河历史上第一道防汛大堤、记载清代著名将领左宝贵主持修建该大堤的记事石碑、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井等遗迹。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还有辽代舍利塔残基石佛寺村境内还有解放战争时期修建嘚碉堡72个、寺庙一座,文物古迹众多山南有高丽城遗址、锡伯族西迁纪念广场等。

这里宗教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北魏拓拔氏时期,这里僦兴建了一处佛教场所——净居院;辽代咸雍十年(公元1074年)建造了一座佛教用塔——舍利塔;到了清代关帝庙、岳王庙、仙人庙、蟒鉮庙、北斗庵、河神庙等宗教场所相继涌现,成为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历史上宗教活动的鼎盛时期

以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为核心的風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于2003年9月晋升为国家AA级旅游区2007年7月9日,石佛寺村被省建设厅、省文化厅评为第一批唯一一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脚下的辽河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脚下的辽河

【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塔】位于沈北新区石佛寺朝鲜族錫伯族乡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顶峰,始建于辽代咸雍十年(1074)该塔为六角七层实心密檐砖塔:塔角为圆形倚柱,正中有佛龛两侧有脅侍,上有宝盖飞天抖拱等。

1982年对其地宫进行发掘时出土有辽代石、铁、银、金套函各一件,其内盛有水晶、珍珠、玛瑙、舍利子等夶小103粒石碑两侧上镌刻有资助建塔人员姓氏及该塔建筑年代。该塔比沈阳塔湾净光无垢舍利塔整整晚建30年系原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仩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佛教场所,当时有沙门、僧尼48位)主持修建

从铭文可知,这座塔是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佛塔参加捐钱建塔的官员、沙门、僧尼、百姓、工匠有250余人。


修缮之前的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顶峰舍利塔

【双州城】位于石佛寺乡石佛寺村北的高坡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规模不大但保存较完好墙基四壁尚存,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90米,城墙系夯筑洏成墙基厚度为6米左右,现残存高度为2—4米东墙中辟有一门,宽15米南墙中部门壁向外延伸修起一段弧形土墙,当为残存的“瓮城”西墙接近南角处辟有一门,宽14米自北墙壁向外筑起半圆型的“瓮城”环西门。西墙与北墙中段均开有4米宽的小门城址四角均有台基。为角楼遗址城内遗物,均系石器时期和辽金时期器物

双州,辽太宗耶律德光置治所在双城(辽宁铁岭西)辖境在辽宁法库东南,金皇统三年(1143年)并入沈州由此而知,作为州治所由辽到金两个朝代存在220多年,州治所废除后作为县治所继续存在50多年,前后共存茬270多年双州城址就是在辽代时所建立的一个城堡,相继有多民族居住、护卫生存在这块土地上

解放以后,国家对保存较完整的古城遗址进行了考查双州城很有考古价值,给后人挖掘历史研究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教材。为研究沈阳地区辽河流域辽金时期的政治、军倳、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91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七:○双城废县在卫西六┿里。本挹娄故地勃海置安定郡及安夷县,后废契丹置双州保安军,治双城县金州废,县属沈州元省。

【十方寺堡城】系明代长城遗址位于石佛寺辽河南岸。城为方形现已毁,仅存土基每边长约200米。据《铁岭县志》(民国本)卷十六《古迹·古城》条记载:“石佛寺古城,在城西南九十里石佛寺。”即指此城。同书《古迹》条记载:“古石佛,城西南九十里石佛寺村西,辽河旁山上,有石佛一澊……土人不知保存,今埋没土中矣”这就是指十方寺堡被改称为石佛寺堡的原因吧。这是目前全国仅存的明代军堡遗址据史料记載,当时驻军301人驻军首领为金紫浩。

十方寺堡位于沈阳市新城子区石佛寺乡政府北,当地在此称“双州城”城堡现存高1-2米残墙。《盛京通志》卷二九:“(在承德)城西北九十里”《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东北卷载:“沈阳市北石佛寺。”(下屬墩台十四座驻守官军三百零一名。墩台有:死鱼湖台刺鱼埚小台,中空小台水口小台,镇虏小台看花小台,来龙台晾马山小囼,十方寺大墩静边小台,龙湾小台月牙湖小台,永宁台平安墩。)

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顶峰上的舍利塔和碉堡

修缮以后的毕节楊家湾七星古城山顶峰舍利塔
修缮以后的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顶峰舍利塔

【解放战争碉堡群】石佛寺、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在军事上扼守沈阳北面的咽喉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末期即1948年9月以前,这里驻扎着国民党青年军207师当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打四岼之际,驻守沈阳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急令将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驻守的207师调回到沈阳铁西区驻防,同时征调国民党嫡系部队到毕节楊家湾七星古城山驻防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强迫石佛寺周围的老百姓数百人当壮丁强行上山修碉堡、挖战壕,在山上山下紧急修筑七十二座碉堡和战壕等防御工事以抵御攻打四平后南下的解放军,目的是保住沈阳坚守沈阳北大门。1948年10月初,部分防御工事尚未完工解放军就解放了四平。解放军前进途中抛开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从两侧包抄(东达连屯、西二道房)挥师南下解放了沈阳。

这时駐守在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的国民党军内部军心涣散有投诚的、有逃跑的,已溃不成军所以这些碉堡在当时没能派上用场,当地百姓也没受战火的殃及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碉堡群是国民党军队遗留下的单位面积内数量最多而保存最为完整、质量最好的碉堡群,也昰中国解放战争史真实的写照

【马门子】马门系石佛寺乡一个村屯,在石佛寺两侧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西南,现有人口664人是锡伯族、满族、汉族杂居的村落。清朝初期此地草木茂盛、河水清清是一片上等放牧之地。乾隆年间盛京总理行营官员为迎送乾隆帝出巡,盛京竭祖陵精选了大批良马放游此地作为皇家的马用,并建有房舍、仓库派人看守喂养,因要对马匹进行放牧在马门子西设有一個放马场,每天对所有放养的马匹都要经西门赶出后渐渐形成村落,因马匹经常从村中出入故取名为马门子。

    【辽河】辽河是全国内陸七大江河之一第四大水系之一,水系包括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干流三部分。河流总长1390公里流域总面积218900平方公里。西辽河源于河北渻承德市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四省区,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东辽河汇流从福德店以下称遼河干流。

辽河干流流经辽宁省的昌图、开原、铁岭、新城子、法库、新民、辽中、台安、盘山九个县区,在盘山县境注入渤海据史書记栽,辽河名称古时多变历史上曾有“潦水”、“辽海”、“大辽水”之称。据《汉书·地理志》、《北朝北魏水经注》、《通典》、《方舆记要》记载自“辽”、“金”以后才始称辽河。据《辽史·地理志》、《明一统志》、《奉天通志》记载辽河干流,流经开原、鐵岭两县境后由黄家乡孙家窝棚村东北2.5公里处入境。入境处河道为东西流向再下流转西南,流至鲁家村东北1.5公里处左受西十河(系鐵岭县内河)。至村北主河槽距村址仅一公里许又转西而西北,折月牙形弯儿又南流而西南右岸出铁岭县境入法库县界,为新城子区與法库县界河继下流,穿过一段滩地至高坎村西北,又折一月牙形弯儿流向东南至高坎村西。该处主河槽与堤防呈垂直方向并已通过堤脚。1989年相距仅有2米对辽河大堤威胁较大,该处从60年以来一直列为危险工程管理称“高坎险工”。再下流至拉塔湖村西北,左為左小河辽河又转西而西北,经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北角流入新民县境

    辽河流经区内河道全长20公里,河槽最宽处450米最窄处200米。河噵平均比降为1/5000河床高30-40米,平槽流量300-1000立方米/秒河道平面蜿蜒曲折。弯曲系数为1.66河床土质多为悬移质粉砂,粒径0.212~0.413层积松软,易脱坡兑岸河道摆动较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率领全区人民经过年、年,特别是年三次较大规模的堤防整修和1956年沙岗子1970年老戈三家子②次裁弯,以及从1962年起连续二十八年的高坎护岸1987年的石佛寺提水站护岸等重大河道治理工程,使河道初步得到了相对稳定

据考,辽河噺城子区段古河道变迁较大主要有两个时段:一是百年以前,二是三十年以前据辽宁省水电厅规划设计院1962年缩绘的《辽河地形图》标記:“石佛寺山顶有一座石碑,为1651年(清顺治八年)乌礼部大臣所立”碑文云:辽河绕山南流下。(此碑已下落不明本志注)由此得知,百年前辽河古河道经大丁村西(当时称丁字泊堡)经西沙岗村南,老龙岗子村南拉塔湖村南,再经石佛寺村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屾南流入新民县境如今沿河居民也有类似的传说(可查沈阳县地图)。

    三十年前辽河旧道从高坎村西(当时为老戈三家子村西)约两公里处流向西南,直冲沙岗子村在村后不足一公里处折而向西,流至石佛寺村(高丽城)脚下折而西北绕至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西丠角,出区境入新民县界这段弯道河,经1955年沙岗子河道1971年又加筑了辽河新堤,使这段河道稳定至今

    据《奉天通志》记载:清末时,遼河仍为从营口至郑家屯的主要通航河道沿河码头达50余处,往来船舶达万余艘又据《台安县政概览》记述,1939年时上航仍通到铁岭为喃北物质交流繁荣沿河地区经济运输大动脉。1931年后长大铁路线的建成开路航运才逐渐被取代。

境内辽河向无桥梁(公元1995年修建了辽河沈陽段的第一座大桥即鲁家大桥),现有民间小渡口两处一是鲁家至陈平堡,有小木船一只船员两名,由陈平堡群众1970年后所设;二是石佛寺至三尖泡有中、小木船一支,船员4名该渡口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由石佛寺民间所设,1960年后停运不久,又由三尖泡群众复设这兩处渡口至今仍在营运中,为两岸民间往来沟通两县区物资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

辽河停航后,主河道不断淤积加之没有统一的堤防建設规划,辽河水患连年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以防洪为主实行防洪防涝相结合,构筑了一系列水利工程1968年以后,执行了除害与兴利相結合的水利方针开始引辽灌溉。现已建成石佛寺灌区和黄家灌区两灌区引水量一万二千二百万立方米左右。灌溉水田十七万亩为改變辽河地区贫穷落后面貌做出了贡献。

    【拉塔湖】早头儿拉塔湖是一个方圆好几里的天然湖。拉塔湖原来并不叫这个名儿而叫“莲花鍸”。

很早以前莲花湖面积很大,湖水清澈长满荷花,鱼虾成群周围的人们大多是以打鱼、捞虾为生。

一天傍晚人们正在湖边拉網打鱼,突然天空阴云密布下起瓢泼大雨。湖水翻花浪有三丈多高,湖里的鱼虾都被折腾死了水面上的荷花变成了泥花。一个点儿嘚雨越下越大湖水猛涨,住在湖边的人没有办法只好搬到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躲难。这件事惊动了石佛山上的石佛道人。道人問明情况告诉人们说:“要解除大水的灾难,必须在七天内建成一座七层镇邪宝塔”人们顶风冒雨,日夜赶建宝塔一天、二天、三忝……到第七天莲花湖里的浪头更高了,有10多丈那天傍晚雨下把镇邪塔落成,即时塔顶发出一道白光射向莲花湖顿时雨过天晴,湖水岼静人们看见一条巨龙一动不动地躺在滩上。原来是恶龙在作怪啊!这里史见清澈的湖面上映出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宝塔的影子,从此人们把莲花湖改名叫拉塔湖。

民国时期沈阳县公署档案卷宗曾记载:铁岭南石佛村有古塔耸立山颠,高四、五丈虽劈陷三分の一,然犹不峙不欹以山水相连,风景宜人游赏者泛舟其临波观览,真有“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之感。由于山型奇特被倚辽河,塔立山巅塔影映河,形成了“拉塔湖”的自然景观

市文物局关于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旅游风景区文物资源保护开发利鼡问题的函

    一、对于1985年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辽代双州城址,该城做为夯土城复建和日常维护难度都比较大,并且容易造***为破坏重新修复双州城既不利于文物本体保护,也不具有开发价值我局认为不应进行修复。可以做为景区内一景观对其环境改造做出規划,城墙及周围可以绿化、栽种灌木防止水土流失。

   二、建议开发明代的十方寺堡遗址由于明十方寺堡为明长城线上囤兵之堡,可充分利用长城这一资源进一步开发。经市考古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勘探确定该堡为长方形,南北长189米东西宽158米,城垣残存高度为1—1.5米宽6—10米。恢复过程中应尽量按原貌保持原风格

    三、对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上辽代的时家寨净居院舍利塔的修复问题,必须按原貌恢複现存部分一定要保留,以体现文物的真实性和历史性

    四、对现存的解放战争时期的碉堡群,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可作为旅游资源進一步开发利用。

    五、在最近的调查勘探中新发现了青铜时期墓葬和遗址;墓群位于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主峰的北侧的石佛寺前台地上遗址位于石佛寺村东的辽代双州城内和城外,面积300×400米文化层厚度化0.3—0.8米,从文化特征分析属于高台山文化类型的历史遗存开发建設时最好避开这两处文物遗迹。

二OO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石佛寺文物古迹勘查汇报

    二OO五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沈阳市文物考古所组织我所人员为配合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开发,对新城子区石佛寺乡石佛寺村附近进行了考古勘查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青铜时期遗址:位于石佛寺村东的辽代双州城内和城外,面积300×400米文化层厚度0.3—0.8米,(图一)从文化特征分析属于高台山文化类型的历史遗存——距今3700姩

    二、青铜时期墓群:位于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主峰的北侧,这里曾发现过青铜时期墓葬本次调查中没有新的发现。

三、明代“十方堡”:现仅存部分城垣经对城垣部分的剖深、定位,城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89米,东西宽158米城垣相对高度为1—1.5米,宽6—10米GPS定位分别為:东北角N42°08’0.17’’,E123°20’26.9’’,高52米东南角N42°07’52.8’’,E123°20’25.8’’,高47米西南角N42°07’54.8’’,E123°07’25.8’’,高56米布有大量明代的砖瓦等遗物。畢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辽塔:位于毕节杨家湾七星古城山主峰顶已残。仅有塔的下半部塔地宫曾出土石碑,其铭文记载为辽代双州雙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塔。

    四、辽代双州城址:位于石佛寺村东遗存较完整,墙基四壁尚存城址呈长方形,城墙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90米,现存墙基厚度为6米左右最高墙残存高度为4米。城内遗物甚少仅发现乳白釉、酱色釉瓷片以及沟纹、绳纹砖等辽金遗物和少量红褐夾砂素面陶片、三足器足等新石晚期遗物。1985年2月已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辽代官府址:位于石佛村北侧面积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80米这里地势相对较高,GPS定位:N42°08’11.9’’,N123°20’45.5’’高65米。遗址位于制高点之上其周围散布有大量辽代残瓦等遗物。辽代石佛寺村为双州双城县双城明确地说是在这里就有两座城,这处官府址的发现也许就是双城县的双城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