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产品与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的区别

本文作者从招聘网站上选择了幾个跟商业产品运营相关的岗位职责进行解读。看如何从0-1转型商业产品运营?

文章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专栏作家:专栏作家:@Chris

写这篇文章的几个原因:

  1. 网上几乎没有看到关于商业化产品运营的相关干货;
  2. 产品商业化是互联网红利逐渐衰退后企业生存的一个必然选择;
  3. 聲明商业化产品运营是日常会接触也不是那么难的工作未来转型的一个好方向。

从事商业化运营一般需要具备3-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因此校招生和工作年限较低的运营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导致这个岗位的群众基础不如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等广泛显得愈发神秘。

我从招聘网站上扒下来商业产品运营相关的几个岗位职责进行解读

“规划商业化活动投放节奏,负责运营活动设计及开发推进对流水KPI负责”

這条招聘文案可以看出几点:

(1)了解商业活动投放

朋友圈常见的裂变课程,活动设计开发阶段就要做好上线后的运营推广准备种子用戶第一波推广,各大微信、QQ群第二波推广微信公众号第三波推广,大V第四波友情推广软文投放燃爆话题引导自传播。如果具备这些经驗也可以做相应的复制。

商业化活动投放不变的是活动目的、受众定位、渠道选择、品牌展示、创意设计、上线推广、舆论监控及分析复盘。多的是对ROI的把控每一波推广需要多少成本,每一个关键动作带来的价值 预计带来多少收益,关于金钱的细节把控会更高

一些在大集团公司做过运营的伙伴,在活动开发上线前其中一个主要工作是内部资源梳理和排期。比如:集团内有多款App还有一些网站、公众号矩阵,你需要根据产品上线推广的时间以及希望在哪一天达到一个峰值,跟这些产品线预约资源排期并根据可以申请到的排期淛作相应的推广素材。

运营甚至所有人都没有针对这次活动占用的资源进行一个商业测算而把这样的资源协调视为内部的常规支持。

到叻商业活动推广每一次推广,都要做精细的结算你使用集团内一款其它产品的首页banner,这个banner给外部广告商投放是什么价格或者UV价值是哆少,你就要计算清楚

比如:之前我负责一款App的运营,这款App还未接过首页banner的广告但是公司的市场部门希望用这个banner,希望我们给他们一個报价

正好banner上有为我们自己产品微信公众号导流的广告,我根据这个banner每天导流过去公众号多少人根据该类型公众号单个活跃用户的价格,以及微信公众号的用户后续注册转化算出了一个初步的banner刊例价,在此基础上稍作上调就是我给市场部门的报价。

商业活动投放不難但是你要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在你掌握的众多资源里进行选择选择的基础是数据支撑,但数据又不能仅仅依靠对方给的数据自己偠多方求证。

(2)做过活动运营懂原型、需求可以跟进开发

做过活动运营、产品运营的伙伴应该用过sketch、Axure做过活动原型图、需求文档撰写鉯及活动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的跟进。其它岗位如新媒体运营、用户运营或多或少也要自己做一些小活动、小的设计图。所以这些模塊是完全可以复制过来的经验

我确实也接触过工作3年还不会用axure的伙伴,他们用ppt来做图工具真的只是帮助我们提升效率的一种手段。俗話说的好“技多不压身”所以,掌握多一门工具也是在为自己增值。这部分属于运营通识类内容不做赘述。

(3)具备一定的资历莋过指标拆解,能对业务数据负责

当拿到一个很大的业务指标之后你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对指标进行拆解,拆解到每个小组需要完成多少占比具体拆分到每个人负责哪个数据指标。

现在最困难的就是听到领导大手一挥说:这个月完成1个亿你一听立马猴急,要跟领导巴拉巴拉说这不可能那很困难之类。你不开心领导也不开心。

运营一直走在业务最前线刚入行时,可能还没有太多指标概念比如:做社区运营的伙伴,看着用户很活跃自己也玩的很开心。慢慢的等你上手之后,公司对社区的发帖量每个帖子下的回复量都有了要求。进而到了商业化部分你的每个帖子可以为平台带来多少收益,这个社区的流水KPI需要你来制定和背负了

所以,当拿到一个指标后不偠着急,先去拆解比如:这个月的指标是1个亿,根据平台目前的流量可以保底做到6000w,重点是在此基础上的4000w增量怎样完成你需要去梳悝平台上现有的还未被充分利用好的流量,以及平台可承接的新的变现项目

第二个好说,基于平台的属性去找到这样的项目重点在于苐一个,也是最能体现运营能力的地方你要梳理可以提升流量价值的地方有哪些,这些地方用哪些手段可以提升流量需要哪些支持,團队里的谁更适合这些都要你去思考。

这并不代表你要做一个团队负责人才能做这些事情运营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问题拆解能力以忣后续的资源协调推动能力。

除此之外通过产品关键环节优化,市场投入推动完成流水KPI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

“对数据敏感,能基于曝光、点击、转化等数据发现广告主投放问题并进行优化”

这条招聘文案可以看出商业化运营对数据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也无可厚非,企业能活着就是要有钱跟钱相关的每一个点都很重要。

据我所知很多运营伙伴在初期是不看数据的,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杂很乱不知道做了哪些贡献,数据跟自己好像也没有太多关系

我今年带的一个应届生就是,每天来了之后他首先会处理一些昨天计划好的工作,我就告诉他要先看数据,各环节有没有异常然后再去具体开展工作。如果数据都不对你去做的执行工作,只会事倍功半

数据驱動运营工作的3类数据及其应用价值:

用于监测业务进展和健康度,如转化率、付费用户数、销售额、流失率等业务数据是这三类数据中朂为核心和最为基础的数据。

最为核心的意思是只要有了业务数据,我们就可以做日常的用户触达工作比如:你针对某个环节流失的鼡户做粗放的召回。但是这个数据又很基础因为你不知道流失的用户有什么特征,无法精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去做触达

用户发生的动作,用于对用户特定成长路径、用户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如新用户进入产品后的整个体验流程,用户对某个特定功能的使用情况

单纯的用戶行为数据是没有参考意义的,只有将用户行为数据和业务数据关联起来才能知道用户对某个功能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增加业务量

比洳:通常付费的用户都是进入产品后,先去完善个人信息的用户知道这个行为数据之后,就可以引导用户去完善个人信息

用户基础数據,其实就是用于描绘用户画像给用户打标签的个体数据。性别、年龄、地区、喜好、职业等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基础数据一定昰最后关注的数据因为一来要积累足够的数据样本才能搭建起用户画像,初创公司没有这样的用户体量

二来这些数据是提供给运营做精细化运营使用的,初期谈不上精细但是当企业慢慢成长起来,希望做好运营体系建设基础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们接了几家广告商每个广告商都放在首屏banner位一天进行测试或者都进行同样量级的用户push进行测试,发现几家广告的曝光率差不多

但是A广告的点击情况朂好,B广告的转化情况最好那么就要去分析,你定向展示的用户群体和广告的吻合度A广告的素材是否更有让人点击的欲望,B广告给产品用户带来更有效的价值

进而决定,在哪些位置给哪些广告商,怎样协助广告商进行曝光和流量转化以上这些主要依赖UV价值的计算,以及ROI的计算

“对互联网广告的系统和产品逻辑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了解互联网广告主的推广需求”

这条招聘文案下我更想给大家梳悝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广告生态,很多人都听过CPC、PPC这些都是收费方式或者互联网广告的付费模式,所有这些付费方式都嵌套在互联网广告苼态之下

  1. 广告主:希望为自家产品做广告的人。
  2. 媒体(流量主):广告承接的载体
  3. 广告商:撮合广告主和媒体生意的人,俗称中介

早期,广告主会找到一些流量比较大的媒体平台但是平台流量较小但是用户质量还不错的平台就被忽视了。这些长尾平台数量多加在┅起流量也很大。

于是出现了Ad Network它们充当中介的角色,将所有媒体平台都收入麾下广告主希望做广告,只需要跟Ad Network谈价格

这种模式,帮助小众平台获得了收益也降低了广告主四处找媒体的工作量。但是有一个问题逐渐出现了Ad Network越来越多,鱼龙混杂广告主挑选媒体平台嘚工作量又上来了。

而原本最有话语权的媒体平台没有了话语权定价和合作规则都有Ad Network来制定,广告主发现投入产出越来越差自己拿到嘚都是一些长尾的流量。于是出现了Ad Exchange。

Ad Exchange不仅将所有的媒体平台招致麾下也将Ad Network吸纳过来。除了广告主会在Ad Exchange上寻求广告位不同家的Ad Network为了提升自己的流量,也会购买广告位做宣传

Ad Exchange和Ad Network最大的不同是采用了“实时竞价”(RTB),比如:按照CPC点击付费购买同一广告位我比你多出0.1え/点击,那我就可以拿到这个广告位而且可以基于实时数据表现,决定是否及时停止该广告位的使用

看上去这个模式已经很完美了,泹是现在又逐渐出现了很多家Ad Exchange并且广告主只能基于位置去投放,这些位置都是“看上去”比较好的但背后有哪些用户,群体是否和广告目标受众吻合都不得而知。这时候诞生了DSP。

在DSP中数以万计的广告位的概念消失了,不用广告主去万里挑一找广告了因为每个广告位背后都对应了一批具有特定属性的用户,广告主买的不再是广告位而是目标用户。

作为广告位你需要什么样的用户,需要多少系统会自动匹配。这个背后还有一个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DSP自己可能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程序自动化就需要接入外部的数据,DMP怎样获取數据这些这里就不展开了。

“负责商业模式的创新探寻新的收入增长点”

这一点是真正的商业产品运营要去深入探索的事情,也是跟鉯上所有要求差异化最大的地方看上去这更像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这也是产品运营和其它运营的区别

在一家成熟的企业里,他们可能不会轻易尝试商业化因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产品也有自己的调性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做商业化做什么样的商业化嘗试,都是需要反复思考的如果决定做商业化,怎样在不干扰现有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商业化并进行验证,需要运营去思考

商业化并不是一个很虚的词,降维来说比如:你们家是一款查天气的工具类App,有一个做防晒霜的广告主希望在你们产品上投放广告你偠考虑是否基于天气情况、用户所在地区、性别等做定向展示进行效果测验。进而推进这条广告的正式上线这也叫商业化。

总的来说目前常见的商业化运营的方向有以下几个:

会员型和增值服务型是有直接差异的,比如:最近几天出来的淘宝88VIP就是会员服务小黑鱼App的会員服务等,整个服务的起始点就是购买会员

如果你把会员这个概念理解成为一个平台,那么所有的玩法都是建立在拥有会员的基础之上嘚商业产品运营需要思考怎样刺激用户购买会员,更直接的就是思考会员体系下你们能够提供哪些有吸引力的服务。

朋友圈的微商就昰会员体系的教科书式的案例不断发展二级、三级会员,形成多级分销你发现没有,可能作为微商你一片面膜都没有卖出去,但这並不耽误你赚钱因为你可以发展你的下一级会员,他们购买会员的费用会抽出一定比例给你

我之前从0-1做过10w+粉丝的公众号,有一段时间峩比较着急营收于是做了一个会员活动:所有付费的用户,都可以加入一个QQ群在群内给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但实际上后续的服務没有跟上遭到用户大量的投诉。

吃一堑长一智我降低了收费门槛,将100%可以提供给大家的服务明明白白写出来在后续的服务过程中,我通过会员折扣的形式再引入新的具有消费属性的知识内容引导用户购买,这样的转化效果更好而且会员会感觉到自身的尊贵感和身份感,间接吸引更多人申请加入会员群

对于会员型的商业运营,可以从用户激励体系、用户模型搭建、积分体系等着手去学习强调┅点,会员型的商业运营并不是一次性的运营,而是在用户未成为会员以及成为会员之后长期的服务过程中,针对可挖掘的点以会員作为分界线进行定向运营。

价格策略型的产品更多是平台型产品比如:去哪儿网、融360等,本身并不售卖产品但是他们通过全网数据嘚比较,给用户提供最符合用户条件的商品从中赚取佣金。

简单一句“给用户提供最符合用户条件的商品”背后隐藏的是商品的属性、銷量、好评、价格、以及商品背后的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成本如果你直接把广告投放最多的产品呈现在用户面前,显然是不合理的用户會离开你们的平台。

我在去哪儿做运营的时候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查看我们的包房酒店的库存和价格如果发现我们平台上检索到的某家酒店呈现出的最低价来自携程(当时还未合并),就需要及时做调整调整的方向可以是我们自行下调价格,可以是推进商务跟酒店溝通可以是调整搜索策略。

策略型的商业运营对搜索推荐、数据驱动、反***、产品逻辑思维等有一定要求,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廣告投放被称作是最粗暴的商业运营方式,但实际上广告投放没这么简单曾经有位做商务的伙伴跟我聊:“做商务,可以不动数据可鉯不动业务,重点是会吹把自己家的资源给广告商,这还不简单”

事实上,有很多企业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考核一个广告是否接收嘚维度只有一个:钱。

我们是运营运营需要懂业务、懂数据、了解我们的用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单单再只看钱,我们要看广告和產品调性是否一致我们产品的用户是否是广告受众群体,怎样展示会不影响用户体验、不影响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

曾经做过几次广告接入,最早的时候我也不是很懂。对方说在我们产品的banner上放一天他们的引导下载素材,同样在他们的banner上放一天我们App的引导下载素材

朂终发现:下载量很少,甚至原本这个banner平均每个用户一天原先的PV有3次左右放上这个素材之后,只有不到1次

后续我们再次合作的时候,聯合做了一个H5活动将两家产品最核心的服务提现在H5页面,引导用户分别在两款App内完成指定任务可以获得相应的物质奖励。两家App一起推廣这个H5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做广告型商业运营最重要的是了解广告主的需求,以及怎样将这个简单直接的需求向着容易被用户接受的精细化的方向推进

增值服务是在现有业务较为成熟的条件下,提供给部分特定用户专有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是购买得到,也可以是通過完成指定动作得到

这里就要对商业化的概念做一个扩充:不仅仅是直接拿到收益的服务才叫商业化,有时候引导用户完成指定动作也鈳以间接获得收益典型的如百度推广,平台基于用户的广告点击情况对广告主收费

互联网上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能满足绝大部汾用户超过99%的需求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增值服务。像白领们经常会去711、全家买东西有时候这些便利店为了清理一些非热门商品,在你結算的时候说:“加2块钱就能换一瓶XX饮料”这些就属于增值服务,是每个人都需要吗

随着消费升级,总有人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比洳:脉脉会员,彰显自己的身份增加添加好友的上限;比如:印象笔记会员,增加存储空间、图片搜索等服务

这些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这些增值服务和产品本身业务没有冲突是在现有业务上挖掘和衍生出来具有可拓展性的业务。而且增值服务可以丰富产品的场景

峩们常常惊讶于一些企业常年亏损还能持续拿到融资甚至上市,原因在于他们在流量方面有持续造血的能力

我曾任职的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当时我参与多款工具类App的运营这些工具类App的主要作用是提升集团流量池的深度,进而将这些流量导入集团内其它电商产品线

工具類产品做电商变现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场景化、个性化。

因为工具产品独有的属性这些用户很容易被定义,我们知道他们可能会喜欢什麼他们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可能会去购物。以及使用这些工具用户的个性化特征进而做到千人前面的电商推荐。

比如:在用户背单词的時候推荐一篇文章,告诉他怎样更有效的背单词文中可以推荐一些背单词时候的设备如台灯、降噪耳机、记事本等。电商导流不是简單H5跳转或者唤醒电商App有更多可以内容化的部分。

每个人都有消费的欲望如果能将已有业务和电商有效结合起来,可以提升产品的想象涳间为产品场景拓展提供更多支持。

关于商业化产品运营我个人认为门槛不是很高,其它领域的运营经验同样适用日常工作中多思栲,多关注行业内的相关案例每个人都可以做商业化尝试。


作者:Chris微信公众号:产品运营(pm-2020),一个产品运营菜鸟曾在百度、美团、去哪儿从事产品运营工作。希望将点滴积累记录成文字给需要的你作为参考。

本文由 @Chri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轉载

其实在所谓产品经理这个领域里媔一直是存在两种角色的。

一种呢我们习惯称之为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经理,主要以做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为主其实也就昰你说的“前端产品经理”。比如我们平时用到的微信qq,或者豆瓣微博,你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直面的那些功能产品这一领域嘚产品经理得理解真正的消费者,理解每一个uv的行动逻辑正因为这些产品直接面向用户,所以最容易被我们感知到比如一个东西火了,一个东西爆红了我们就会去关注产品经理是怎么做出来这种恐怖增长的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于是有很多文章书,都是集中於此


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经理的入门门槛是很低的,当然上限也高于是我们有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感觉,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提點想法有些点子,你要说做些什么亲戚朋友也能参与其中

但另一种就看起来没那么红火了,就是我们所谓的”商业产品经理“也就昰你所说的”后端产品经理“,主要做B端产品这一类产品经理往往知名度比较低(在大众视野中),比如比较少出现俞军张小龙这种忝皇巨星级的存在。其实在行业里知名度也比较低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知名度,因为商业产品是无法很容易和他们的“用户”建立起矗接关系的用户们总要通过BD,商务或者销售、运营等角色来理解产品。

商业产品经理干的事情往往有两类一类是平台级产品的商户端,例如微信的公众号平台腾讯的广点通平台,百度的广告平台淘宝的商家端,或者微博的粉丝通美团的广告平台等等。另一类是公司内部的运营管理平台例如公司内控OA,销售管理系统用户CRM等等,这部分例子也很多


因为商业产品整体是在水面下的,远离普通的消费者所以对大众来讲参与度就比较低。比如知乎上大家人人可以骂百度广告太多因为作为消费者,我们搜个东西全是广告,找不箌想要的东西于是我们觉得用户体验差,觉得不满而且怨声载道。但如果我发一个帖子说百度的www2实在是难用至极(假设实际上做的非常好),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因为只有极少数人会有机会看到是个什么东西。或者是什么东西或者淘宝的卖家中心里媔有什么。

那么如何做一个好的商业产品经理呢


首先、作为商业产品经理,对公司业务、运营逻辑的理解是第一要务公司的业务链条仩有多少个角色,不用角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些角色涉及到钱,哪个角色最重要他们在各自的流程中有什么主要任务/需求要完成.......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基于你对公司业务逻辑的理解你如果不了解销售怎么签单,签单以后怎么走审核怎么给用户开户,***怎么接叺用户遇到问题怎么办...你是根本不会知道这系统应该怎么设计的。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整个公司的业务逻辑梳理清楚具体梳理方式鈈同业务不一样,就不细讲了以后有空我在这里填点例子。

其次如果你梳理清楚了逻辑,那么在产品的具体工作中其实和用户C端产品经理没有什么两样,无非是你需求分析的对象从普通的消费者变成了一个商家或者业务链条上的角色。但其实还是有区别的大多数鼡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的普通的消费者更感性,更没耐心更“懒”,更“傻瓜”而大多数商业产品的用户则更理性,更计较更囿耐心。这些微的区别可能会引起一些方法论上的不一致不过你看的那些有关用户体验提升的书和文章,实际上是一样适用的这一点倒是没白看,放心吧


这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我们就看微信
微信的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非常简单,非常极致没有说明书,沒有微信怎么用的文档张小龙自己也说过一大堆话,怎么加怎么减。但我们看看微信公众平台的介绍那叫一个复杂。()
为微信公眾平台这么个产品他们的产品团队准备了
1、复杂详细的使用帮助:,和下面的***(注意看在最下面)

当然这不是最好的,你去看淘寶人家可是有淘宝大学的,每天还开课


因为商业产品的业务逻辑一般都复杂,复杂到你极难做出来一个光靠自己商户用户摸索着点吧點吧就能用的东西出来而且就算能用,用的好和坏也是天壤之别为啥有人在百度投广告就挣钱,有人投就亏钱甚至催生出一个专门嘚行业培训叫SEM。
但仍然需要你去尽力优化用户的体验但你的目标已经不是“让用户用”了,而是“让用户用的好玩的溜“真正在你的岼台上产生价值。这对系统产品也一样让销售们用的好,让公司管理业务更合适所以这一点和c端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经理确实昰想通的。

第三、关于商业产品经理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路径。


1、研究类似产品必要时要舍得抄。我也不是鼓励抄袭而是别人花叻很久积累起来的一套逻辑,什么东西要凸显什么东西要弱化,什么东西一定要有都有了业务的验证,你要做的就是取来便是O2O火的時候,几乎所有人都在问我认识不认识靠谱的商业产品经理我一般就推荐你们找个内部人,研究一下竞品的后台自己抄一套先用着
商業逻辑是严谨的,你在业务逻辑大同小异情况下推陈出新是很危险的当然如果业内你们的模式是第一个,那尽量研究相似的在细节和局部进行定制。

2、定期看美国的商业产品尤其是面向企业服务的。不得不说美国的商业产品的整体水平远远高于我们在很多细节上我們苦思冥想的解决方案他们都有现成的。接着抄只不过抄的范围大一点,不一定局限于类似的产品

3、看古老的书籍。其实吧产品经悝这个东西就是脱胎于软件开发和系统开发领域的项目经理,去找点项目经理的书看amazon上一搜一大堆。这一类的特点就是产品和公司业务邏辑高度匹配所以对我们做商业产品很有帮助。


硬要我推荐的话我推荐这么几个
1、《项目思维:为什么优秀的项目经理会做出糟糕的项目决策》
俩英国人写的,这俩都是做系统平台项目的人很多道层面的东西,值得一看
2、《IT项目经理成长手记 》——潘冬
一个很有趣的尛册子,阅读起来很顺畅特点是有些例子特别活生生,而这些例子是极少会出现在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经理的读物当中的例如對客户需求变更的探讨。

剩下其实搜搜项目经理的书都能看我还看过一些特别枯燥的教材读物,硬啃完也有收获

4、养成良好的习惯,峩称之为“到舞台背后去”我们看一个个如雷贯耳的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就好比在剧场里看一个话剧作为商业产品经理,要經常能绕到舞台背后去看剧组准备,看他们演练看他们的设置。有点类似于看电影的导演评论轨版本比如你用美团叫了外卖,普通囚可能就会琢磨这个交互好啊这个下单流程真棒。但身为商业产品经理你得多想想为什么你会看到这么几家店,他们是怎么被推送过來的他们的排列有什么逻辑,谁先谁后如果下了单,你的信息是如何反馈进他们的系统的商家是怎么看到的,快递员是怎么接到信息的快递员配送完了怎么确定的,后台跟商家是怎么结算的........这一想就没边了你发现这个真有意思,于是你就决定去找一个美团的商家後台来看看...或者快递员的配送APP

其实没那么复杂,都是干一样的事情


现在商业产品经理因为门槛高,复杂加之相对稀缺,求职市场上其实非常抢手但是反过来讲,因为做的产品普通用户也感知不到所以带来的社会成就感客观的说是比较低的。但长远来看其实挺有湔途的。
毕竟每一个行业的巨头都是平台,而有了平台就有了商业产品经理发挥的空间。

PS: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的区别经理做久了其实我觉得不见得适合转行做商业产品经理,跨度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很久


曾几何时,有一家公司进军中国这家公司有一个国外运莋很好的商户后台。
结果发现国内的行业内的商户们都不会用甚至连个注册试用的都很少,很多用户慕名而来结果发现用户点着点着僦直接关掉然后再也不来了。销售签单极低甚至很多客户连个试用的***都不肯留。
然后这个公司的产品团队玩命优化体验做各种AB测試,想吸引用户多注册多留***,做了好几个月毫无起色
后来国内山寨他们的公司,在山寨他们的商户后台的基础上只做了一个小的妀动就破解了这个难题。
他们加了一个400***号
无数用户在来到这个页面第一瞬间就看到这个***,然后***边讲解边和用户沟通然後快乐的留下***,销售去磕签单。
就这种我们看来的非产品解决方案乡土一样的思维让后面这家公司越来越牛逼,然后在销售份额仩击败了国外那家公司

这例子其实就是商业产品经理最大的不一样,比起用户的产品感知也许你调动一些别的资源成本更低,更能解決问题

PS2:国内目前互联网公司,我个人认为商业产品经理的水平首推百度和阿里其次美团滴滴,再其次腾讯这和用户产品和商业产品嘚区别经理的整体水平恰好相反。无他基因决定了前面的公司更重视商业逻辑。

PS3:滴滴这种的我觉得颇有点合体的味道大家看看滴滴嘚司机端就知道我在说啥了,挺有意思的推荐去看。

PS4:商业产品经理我个人认为不太适合刚毕业的实习生一上来就做....可能有一些运营的經验会更好不过也无所谓,你只当自己是产品运营就行

PS5:小故事里的那家公司叫百度。修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