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拜火教和摩尼教的区别的拜火仪式是怎样的?


图/文:万兵(岷山雪) 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探索伊朗—一带一路”摄影交流·创作之旅团员
一直想去伊朗,去了解这个古老美丽的国度,去探寻古波斯的遗韵。
两千多年以前,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超级大国---波斯,曾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古代波斯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要地,波斯文化融合并创造出了无数文化艺术瑰宝,波斯宫殿、花园、诗歌、清真寺、宗教、细密画、波斯地毯等等。我想去伊朗,就是想与这些尘封已久的波斯精神与文化相遇,去了解这段历史。
通过这次旅行有幸认识了伊朗,见识了波斯 。在波斯波利斯 ,目睹了2500年前阿契美尼德王朝兴衰场景。在设拉子惊艳的莫克清真寺,欣赏了清晨的那一缕缕美得让人窒息的绚烂光影;在名副其实的绿镜清真寺,为低调却精致考究的镜面穹顶所折服;在亚兹德交错纵横的千年古老风塔中,细细聆听回荡其中的波斯遗韵;在伊斯法罕半天下的伊玛目广场,仿佛听到了当年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在夜色掩映下的三十三孔桥,感受着每一个桥孔诉说的动人故事;在大巴扎,捕捉那低调朴素却最具伊斯兰风味的市井风貌。
一、波斯波利斯---巨石垒起的曾经之辉煌
波斯帝国是2500多年前兴起的一个庞大帝国,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存世200多年,灭亡于公元前330年。其国势兴盛时,如日中天,版图差不多包括了整个西亚,再加上埃及和色雷斯,开创了大帝国的先河。而此时中国还在春秋战乱时期。波斯波利斯是当年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宫城遗址,位于色拉子附近。由“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22年开始建造,用于接受万国朝拜,整个工程历三个朝代经60余年才建成,而其辉煌仅仅持续了180多年。后来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征时,被疯狂的掠夺之后无情地付之一炬烧毁。波斯波利斯的败落,象征着西起尼罗河、东迄于印度河的庞大的波斯帝国的终结。波斯波利斯是伊朗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对于伊朗的意义相当于长城对于中国。
波斯波利斯占地12.5万平方米,静静地伫立在一个高出地面约18米的天然平台上。
踏着木板往上走,脚下发出嚓嚓的声音,仿佛是叩开这座神秘世界大门的敲门声。
万国门,左右两侧站立着18米高的人首翼兽,这是古西亚文明的象征。可以想见当年前来朝靓的使臣,在面对这些巨像时会为帝国的威严所折服。这种风格的石头雕塑让我想起了曾经在其他国家的博物馆见到的波斯文物,今天我终于来到了这些珍贵文物的来源地,来到了曾经伟大的波斯帝国!而我即将走进历史上一个伟大帝国的大门,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
墨迹者在这里留下的签名是1898年!
在平台上,有两段分别通向觐见大殿的巨大仪式用阶梯,旁边饰有大量浮雕,刻画了服饰各异的朝贡者列队前进的场面。浮雕上来自不同番属国和民族的朝贡团手捧金银珠宝,或牵狮子、麒麟、双峰骆驼,反映了波斯帝国繁荣昌盛的景象,这些雕刻品历经2400年依然栩栩如生。
浮雕中还有著名的狮子咬牛图案,据说狮子象征着春天,牛象征着冬天, 狮子咬牛则寓意着冬去春来。
《薛西斯接受朝拜》是发掘于波斯波利斯最精美的石雕。薛西斯一世,乃大流士一世的儿子,在大流士一世驾崩后继位成为波斯帝国皇帝。薛西斯手执权杖坐在宝座上,其后站立者是他的长子,两名宠臣和两名侍卫。画面的另一侧是朝拜者及侍卫。整件石刻展现了薛西斯正在接受到访者朝拜的场景。目前存于伊朗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
登上平台,一片宏伟的宫殿遗址豁然出现于眼前,只见高柱林立,巨石横卧,它们强大的视觉震撼力足以让来者屏息惊叹。觐见大殿可以容纳1万人。大厅内外共有72根高18米支撑屋顶的石柱,现在残存13根。
昔日宫殿残垣断壁的建筑群让我想到了埃及的卢克索神庙。从这些石头的场景中,我尽力想像着当年是一种多么华丽而规模宏大的建筑场面啊!身在如此庞大的石头遗址中,它们所散发的强烈气场紧紧包裹着我,仿佛一定要将我臣服!
看着更远处散落的柱子、石头、雕刻……,这些当年华丽的宫殿石头就像被撒在地上的故事,虽然在时间的通道里无法联接了,但是每一块石头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沉甸甸!
看着眼前如此庞大的石头废墟群,想起了因为火山爆发而被掩没的意大利庞贝古城,而波斯波利斯却是在战争中被人为毁灭的。不由得为之感慨。
今天,波斯波利斯只剩下一副骨架和一大堆废墟,空荡荡的门框及石柱柱基。然而当刺眼的阳光照射在这些柱头上面,从空中仿佛传来了朝拜的喧闹声和战马的嘶叫。站在这处伟大古迹的面前,只能从破损残败的废墟和雕塑中,去想象波斯波利斯当年宏大场面和帝国的盛世,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杰作在战争和时间面前都无能为力,于是一代代帝国就地像历史的车轮一样,前面的痕迹终会被后来的轮迹所掩盖。
登上半坡,整个波斯波利斯尽收眼底。俯瞰着辽阔的法尔斯平原。它被建在山坡上以此展示帝国的强大,并用它宏大的规模和美丽来折服来访者。凝视着这壮美的遗址,波斯波利斯的神秘面纱依然存在。
在42度高温干热中游览了大约三个小时,结束之后已经是疲惫不堪。换来的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游历了雄伟的波斯波利斯 ,目睹了这座伟大的废墟!
二、清真寺和皇宫---古波斯的历史和文化
伊朗的清真寺具有典型的波斯风格,代表了波斯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1、莫克清真寺:位于《一千零一夜》里的传奇都城设拉子, 1876年卡扎尔王朝时期修建。清真寺的外墙采用大量精美的彩釉装饰,而内部大量采用粉红色瓷砖装饰也被称作“粉红清真寺”。
清真寺的冬宫拥有十分罕见的大型彩色花窗。早上随着太阳升起,阳光透过五彩缤纷的玻璃洒在华丽的无处不在的波斯地毯和壁画上,犹如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亦真亦幻。
梦幻光影照射在波斯美女的黑袍或花白裙子上,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一处不起眼的门进去,小房间内有一口水井,曾经是用牛运送水源的蓄水处。如今这座深井的井口被铁闸封闭起来,只有井内投射出的灯光让人注意到它的存在。再往下走还有一座挺深的地下长廊,不禁让人感叹这座莫克清真寺还真有点幽静深沉的味道。
2、圣祠清真寺(又名绿镜清真寺):也在色拉子,清真寺内四壁和穹顶全是用银色和绿色的碎片玻璃镶嵌而成!光线从不同的角度在玻璃镜面多次的折射,让原本昏暗的环境变得明亮和透绿,异常璀璨,置身其中,好似身处一个超现实的梦境,梦幻到让人震撼而找不到赞扬的言词,让人产生迷幻的感觉!
伊朗的马赛克技术把穹顶装扮得璀璨无比,如同置身如水晶宫一般,那种梦幻感觉到现在还萦绕在心头。
我脱下自己的鞋子,踩着漂亮的波斯地毯走进了祈祷的大厅,虽然我不是伊斯兰教徒,但仍然可以进来静静参观。虔诚的教徒要么闭目忏悔,要么面壁祷告,场面安静、肃穆。
3、瓦基尔清真寺:色拉子的瓦基尔清真寺最早建于1773年,最大的看点在于礼拜大厅这一个辉煌的建筑,立在大厅内的48根柱子,是瓦基尔清真寺最靓丽的景致。
这些石头柱子极具波斯特色的波斯纹理让这个空间感又多了几分深邃之境,整齐地排列在大厅内,无论你站在殿内的任何位置,望过去都可以呈现出不一样的空间感,柱子的顶端是正殿内的穹顶,雕刻了浮雕和绘制了彩色的壁画,穹顶下面是朝向圣地麦加的讲经台,可以说是这里最绚烂的一幕。
透过相机的镜头,展现出来的自然的光影非常漂亮和迷幻。
如此精美的建筑,即兴来几招太极拳,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与波斯的艺术和文明在这里碰撞和交融。
4、聚礼清真寺:伊斯法罕聚礼清真寺是伊斯兰前萨珊王朝的建筑,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201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伊朗最大的清真寺,从高大的宣礼塔、中心广场的四个硕大的拱门,就可以看出她的规模。
在聚礼清真寺不能错过的就是那个穹顶,被称为是波斯时期最特色的砖结构穹顶,蓝色的穹顶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有点遗憾的是清真寺正在维修,所有的瓷砖都没有来得及清理表面,光泽度不够)。
5、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国王清真寺):位于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左侧,始建于1602年。该寺有两大特点,一是没有庭院和宣礼塔,因为清真寺仅供皇室内部使用而不需要,也印证了该清真寺的另一名字---国王清真寺;二是清真寺穹顶及周围瓷砖的颜色会随着太阳光线变化,从早上的金色到傍晚的粉红色,煞是美妙。可谓是伊朗清真寺穹顶马赛克的巅峰之作。
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以黄色为基调。奇妙的是,在一束光的映射下,能看见一只孔雀和她长长的尾羽在穹顶上熠熠发光。
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是和设拉子的莫克清真寺比肩的作品,两者风格迥异,展现了不同类型和主题, 莫克清真寺像一位淡妆浓抹,一身婉约浪漫气息的波斯少女,而谢赫·洛特芙拉则像是一位装束典雅精致,处处散发雍容华贵气质女性。
我喜欢在清晨或傍晚来到清真寺和皇宫等波斯建筑。在柔和的光影中,晶莹的波斯蓝越发显得神秘,带着安静深远而脱俗的气质显现于我的面前。看着那些蓝色的马赛克,看着那些复杂得让人匪夷所思的立体造型和结构,沉醉在这种美丽的蓝色组成的童话世界里,为我能欣赏到如此美丽的建筑而感到幸运!我呆呆地仰望了很久,真想在这里坐一个晚上,让自己沉浸在这个蓝色的童话故事里!
6、德黑兰格雷斯坦宫:位于德黑兰市中心,是一个庞大的王室官邸建筑群,有17处宫殿、博物馆和其他建筑,也被称为玫瑰花园,世界文化遗产。
王宫主体堪称伊朗建筑的精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镜厅,其内的圆形顶部和四周墙壁都是小块的镜子相崁而成。此外,宫殿墙壁上还有著名画家克马尔·穆鲁克创作的数幅名画,使宫殿显得更加富丽堂皇、流光溢彩。
7、艾哈迈德苏丹浴室。我想特别的记录一下在卡尚的参观的这个浴室,是我到现在见过的最漂亮的最精美的浴室,它的面积竟然有一千多平方米。
浴室历史已有500多年,但内部装饰带有鲜明的伊斯兰风格,穹顶和立柱上是复杂的几何图纹和蓝色花纹瓷砖。
在浴室的楼顶发现这里另有一种别致的风景!房顶上有数个椭圆形的拱顶,有点像“小蘑菇”,上面还镶着蓝色的圆形透明玻璃,暖暖的光线照射在这些“小蘑菇”上面,看起来就是一处浪漫的童话世界!我突然觉得这些伊朗建筑师充满着孩子气,也许天真是我们永远不应丢掉的美好气质!
三、亚兹德—- 在千年古城迷失,在拜火教圣火前怀想光明,在寂静之塔思考生死。
参考书上是这样介绍亚兹德:它是沙漠里的城市,老城保留非常完整,这里有人居住的历史长达7000年。老城里一些传统手工艺作坊仍在运作。
亚兹德老城是最符合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古城幻想的地方,整个老城的建筑都是用黄土堆砌而成的,城外就是漫天黄沙。老城里面的巷子如迷宫一般曲折,不时会走到一些精致的庭院,曾是富商巨贾的宅邸。在老城,有种中古世纪的距离感,来自时光加冕的隔着重重历史和故事的朦胧的距离感。街上妇女多着黑色长袍到脚裸,不似其它城市姑娘的头巾那样多彩。建筑上厚厚的灰好像厚厚的历史铺陈上去的,因为城小,一天五次听全城唱古兰经。悠长的祈祷声从那高高的宣礼塔上传出,在古老城市中如同水波一样散得很远很远。
亚兹德古兰经门
波斯坎儿井为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 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类似。将沙漠中寻到的水源,通过地下水渠引到比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平地。是人类在自然界水资源的利用,控制和改造工程中,逐步认识、掌握和利用水循环的智慧结晶。
漫步亚兹德,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冒出大大小小的风塔,犹如一个个“泥音箱”,构成了亚兹德最独特的古城建筑奇观。身处沙漠中心的亚兹德,气温在夏天可以到50度,而冬天又极其寒冷。古亚兹德人把山上的水源通过地形的自然坡度在地下十数米深处修建的暗渠,把坎儿井水渠构造在房屋之下,使得房屋下有流动的水流,室外的风通过风塔被带到流淌有水的地下暗渠里,再被输送到室内,以此来实现通风降温的功能,古亚兹德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其聪明才智让这座沙漠腹地的城市成为沙漠绿洲,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也是这座7000年历史老城的生存智慧。
在现代气息不断侵蚀传统的年代里,这些古老的房子、坎儿井和风塔还倔强地呆在现代时空的空隙里。也许时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凝固的时空中变化的只是我们自己!
清真寺、宣礼塔、风塔构成了这个古老城市的特色。
亚兹德的晚霞和的风塔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落日余晖撒在土坯房上散出一片金光,各色灯光亮起,更为老城增加了一分神秘。这里,是一个让人感觉时空错乱的地方。
古城大多数道路都是曲折而狭窄的。傍晚在游走在老城区七拐八拐的小巷,丰富的画面和变幻的光影。用相机定格古城的质感、浓郁的色彩和随时闯入镜头的古城人都是让人兴奋的。
亚兹德广场是一个当地人休闲的去处。广场旁边的一座清真寺和宣礼塔在晚霞的映照下不断变化着蓝色的晶莹,人们在这里嘻戏玩乐,欣赏和享受这时光的变化。
去亚兹德的理由还有一个,那里是古波斯拜火教的发源地。拜火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中亚,是古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创立的,因此拜火教的全称也叫琐罗亚斯德教。亚兹德市区的拜火庙存放着1700年前的圣火火种。历史上古波斯王朝的大流士一世大帝将拜火教定为国教,古波斯人在拜火教的旌旗下,成为古代最强大的帝国,将足迹深深地印在三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土地上。同时拜火教的出现,对后来的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不大的一个椭圆形水池在主建筑门前台阶下。绕过水池仰望正中的拜火庙标识,这个标志正中是一个名为法拉瓦哈的人面鹰翅守护灵,他的头象征着体验和智慧,右手指向上方,象征对神的崇拜,左手拿着指环象征统一,代表承诺,
拾阶而上进入主建筑大殿内,正面的玻璃窗内摆放着已经燃烧了1700多年的圣火。这是执着的奇迹,让人感觉到宗教信仰的力量,天、道、正义的长存。
寂静之塔是拜火教信徒施行鸟葬的地方。以石块砌成的环形无顶建筑,通常建造在山顶上。
拜火教的天葬(鸟葬)和西藏藏传佛教的天葬是不一样的,拜火教的教义认为,人的尸体是肮脏的,天葬的目的是不让肮脏的尸体污染水源和土地。而藏传佛教的教义认为,人死后灵魂是要升天的,天葬是把人的肉体送上天,以求来生。
寂静之塔是拜火教徒曾经的天葬台遗址,生来绚烂死去寂静,就是人生。
四、奥比扬奈村---波斯文化的活化石
奥比扬奈村是位于卡尚东南方向卡尔卡斯山脚下一个河谷的山坡上,据说那里的居民从帕提亚王朝时期就住在那里,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看见这盘根错节的树根就知道这里的历史有多长,这里的人们仍然说着古老的巴列维语,这在伊朗其他地区非常罕见。被认为是波斯文化的活化石。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单。
整座村庄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土砖建的房屋使整个村庄呈现土红的色彩。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自然条件恶劣,居民们长期与世隔绝。村子边缘很多房屋已经荒废了,没有人居住在里面。走在村里,感受到那种远离尘嚣无车马喧闹的宁静,甚至有一些宁静中的孤单。
一条条陡峭曲折的小巷交织在一起,仿佛迷宫一般。日渐破败的红泥砖房镶着格子窗和脆弱的木制凉台述说着往日情怀。
和伊朗其他城市不一样,这里的妇女没有穿一身黑袍,她们戴着有玫瑰花图案的头巾。有时候会看见花婆婆静静地坐在路旁打发光阴,或拄着拐杖蹒跚地行走。奥比扬奈村并没有因为发展旅游而变得市场化,因此还保持着古朴和安静。
行走在村里的小道,碰见了具有明显村域特色的一家,他们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
这个幽静、美丽而朴素的的小村,如同村中妇女带着的玫瑰头巾和男人们穿的很夸张的裙裤一般,独自安静地绽放。
在迷宫一样的小巷子中穿行,感受着散发出的来自遥远历史的气息。但是巷子里几乎看不到多少当地人。据说在夏季里大约有200多人生活在村里,到了冬天因为天气严寒,大多数居民会外出到城市居住,只有20多名老人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
沿着一条安静的小路向着山顶走去,沿途一些黄色的土房零散地散落在山坡上,在阳光下晒着它们古老的故事,等着我这位陌生的异国游人去倾听。这些古老寂静的长巷断垣, 经历过风华正茂的青年、倔强刚毅的中年、历尽沧桑的老年, 现在已残败却依然努力站立的暮年……我慢慢爬到了山坡的最高处,站在堡垒的石头上,整个小村就在我的眼下。眼前的远方之后是更远方的群山。我一个人站在这里,静静享受着眼前的的远方,远方有多远?有没有内心能够达到的那么远?我喜欢旅行,心里总有一份永远不会消失的期待,所以我经常在路上!
五、伊斯法罕三十三孔桥:是伊斯法罕最漂亮的桥梁,被高度评价为萨法维桥梁设计最著名的代表之一。我第一次看见它的照片就为它的美丽而惊艳。建于1602年,全长298米,双层结构,共有33个拱。拱桥同时也起到大坝的作用,可拦截河水,枯水期河床会干涸。
横跨大河的石桥还是很壮观的,桥本身维护的很好。因为河水已经干枯,可以到河床上溜达欣赏桥的全貌。
三十三孔桥是伊朗最有浪漫情调的桥,清晨和夜幕降临坐在三十三孔桥上看人来人往,充满生活气息,甚是惬意。
桥洞里会有年轻人演奏乐器,时常有当地人饮酒(无酒精的啤酒)、抽水烟或放声高歌,宗教禁忌也压不住伊朗人骨子里的热情奔放的力量,适合发呆。
突然觉得桥上和桥下好像是两个世界,桥上是欢愉的,而桥下是忧郁的。
六、波斯地毯—-融入了古老的波斯文明的手工艺艺术品
波斯地毯是伊朗著名的手工业之一,自古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优良的质地、古朴雅致的图案和精美的工艺受到世人的喜爱。据考证,其编织和生产的历史至少已经有2500年。波斯地毯的一大特色是其染料从天然植物和矿石中提取,染色经久不褪不变,以抽象的植物、阿拉伯文字和几何图案进行构图。
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地毯博物馆,展厅陈列着几百幅各个时期所编的地毯,多用蚕丝、纯羊毛或棉线织成,图案优美,工艺精湛,地毯的图案多取材于阿拉伯人喜欢的玫瑰花、郁金香和波斯梨花等花果。不少地毯都已有一、二百年历史,至今仍色泽鲜艳,光彩灼灼。
有的地毯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耗费时间,甚至可能要3-4人花十几年的功夫才能完成,足见其珍贵。
由于波斯地毯融入了古老的波斯文明,而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不仅许多绘画、家具和时尚装饰都少不了波斯地毯的陪衬,在西方,它们甚至被视为地面上的艺术,认为没有比波斯地毯更让室内增添光辉的艺术品了。世界各地的许多宫殿、著名建筑、豪宅和艺术画廊博物馆都把波斯地毯作为珍品收藏。
在伊朗,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波斯地毯,有钱人家甚至把地毯挂在屋顶上,以显示其富有。
这是一家祖传三代的手工地毯作坊,制作的各式地毯非常精致漂亮。
七、大巴扎—-演绎着人们市井生活的百态
有哪一个地方的市集,修建得如此艺术,如此金碧辉煌,让人以为来到了宫殿?伊朗绝对是全世界的唯一。
沿着巴扎里蜿蜒曲折的廊道向前行进,长廊或许有十数公里。廊厅高大耸立,横顶上是拱形穹顶,四周和顶端有通风窗与透光孔,内墙直接裸露砖石,外墙镶嵌色彩浓烈的瓷砖。廊厅两侧全是五花八门的商铺,中间是人行道,服饰、食品、家居、电器等不同售卖区彼此独立。走在这样的大巴扎里,突然感觉进入了一座巨大的迷宫,就在快找不到方向时,又突然曲径通幽柳暗花明。
巴扎是货物的宝库。但访问这里不仅是为了买买买,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了解当地人生活和故事的机会。
穿梭在厚重砖砌石墙与穹顶构成的伊斯兰式的走廊里,从雕刻精美的锡质器皿,到图案优美工艺精湛的波斯地毯,从绚丽缜密的波斯细密画,到各式各样的布料,曼妙的丝巾披肩,以至贵重珠宝、各色香料、干果杂粮、包罗万象。这些商品,把伊朗的农村、小镇与大城市连结了起来,可以说巴扎是伊朗传统生活的缩影和灵魂。
边走边看,大巴扎仿佛正在演绎伊朗社会的众生相:有肩挑背扛货物在狭窄的巷道里穿行的搬运工,有沉浸在精雕细琢世界里的金匠银匠,有穿着得体举止优雅的闲逛者,有人吆喝,有人讨价还价,有人喝茶聊天……
而你在巴扎内看着人来人往,犹如置身中世纪的商旅驿站。
从巴扎拱顶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小圆孔,清晨的阳光穿过圆孔在地面上投下一个个明亮的圆形,看起来有一种时空变幻的神秘。
作为外来者要想在迷宫一样的巴扎里不迷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和朋友们也走失了方向,误打误撞来到巴扎里一处有一百年历史的咖啡店,索性坐下来和当地人一起慢慢的品一杯咖啡,这竟然也是一道旅行的风景线。
八、在伊朗拍摄人文
伊朗真是拍摄人文的好去处。一是伊朗人的幸福感很强,并且对中国人非常友好,随时都把笑容挂脸上;二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女人们喜欢身着黑袍或其他彩色的头巾,颇具特色;三是不管是大人和孩子在你的镜头面前很大方,只要你一举相机,马上会给你摆POSE,并且邀约旁人甚至是你加入到“模特”的行列,甚至是漂亮的波斯美女,在镜头面前常常也是芜而一笑然后配合。黑袍或头巾覆盖下波斯美女,流转的眼眸神秘灵动,面对“秦”(中国人),她们友好的笑容如午后阳光般灿烂温暖。
这是朋友在一个清真寺抓拍到“宗教警察”,她那鹰一样的眼神正在扫视周围的伊斯兰妇女和女游客,专门抓那些不戴头巾或衣着暴露的女人。
波斯人(伊朗人)是欧罗巴人种,五官深邃,高鼻梁深眼眶,轮廓分明。波斯美女有很高的颜值,五官端正,长长的睫毛掩映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身材也很好。以中国人的审美观都是天然的美女。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看的是书,读的是世界;沏的是茶,尝的是生活;自然当中有灵性,天地之间有大美,在旅行中吸取营养,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将旅行中点滴的往事细细记录,与朋友们分享美景分享快乐,也便于今后自己不能行走时阅读回味。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只要爱过等过走过付出过,天堂里的笑声就不是传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拜火教和摩尼教的区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