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草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外蒙古,大草原一样吗


因为春晚分会场,呼伦贝尔在全国火了一把,更有段子手就呼伦贝尔分会场调侃了一番...
”我来自呼伦贝尔,我想说,我解释了这么多年我们不住蒙古包,不骑马上学,不穿蒙古袍,这春晚一播,这么多年的努力白费了,我还能说什么……“
本人作为非呼伦贝尔人士具体回答一下朋友们最想知道的几个问题他们还是逐水草而居过游牧生活吗?◤目前大部分为定居的牧民,居住在城镇上,汉族人为主。半定居半游牧的也有一小部分,主要是蒙古族和颚温克族。◢1他们骑马上学马?◤真没人骑马上学!首先,马已经很少。只有以养马为主业的牧民家的才会有很多马,几十匹或上百匹。这些马都是没被人骑过的,具有一些野性,牧民自己也不骑,这些大量天然放养的马匹最终走向我并不太清楚,也许作为食物是一个去向。这些牧民地主,拥有分配到大片草场,马基本就是放养在私人草场里,平日不用太管理。其他以牛羊畜牧业为主的牧民家庭,可能会有一匹马,平日也不太骑,偶尔骑骑,在下雪天机动车辆都无法行进的雪原上,马匹仍然可靠。放羊放牛摩托车就够用,比骑马方便很多,钥匙一擦一拧就起动,不用备马。当然,我给你们先普及下备马是怎么回事。“备马”它真是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体力的。不像喝汽油的铁车,随时等候着被点火。 第一步,套马。草原上的牲口都是放养的,马儿也是。院子里一般会有一小块圈起来的草地,知道今天要用马,那早早就把马栓在院子里。等着出发前装上鞍子。第二步,备马鞍。马笼头/马嚼/马蹬/马鞍,这全套装备可是很重的玩意。和城市里的马术俱乐部一样。第三步,紧肚带。马鞍虽然已经在马背上,不过肚带是松的,不等到上马前最后一刻是不扣紧的!然后,然后就可以骑马了。骑完后又是一套相反的程序。把笨重的马鞍卸下来,再把马撒回他的草地上去。所以说,摩托车替代了马匹,三轮电动车替代了毛驴车。毛驴车也是同样麻烦。平日毛驴都是散养在附近,待要用时才吆喝回来,套上驴车,悠哉悠哉走起来。听说毛驴加驴车,也要三四千元,同样的价格可以买一辆不错的电动三轮。如今,也只有每天早晚牧民去交牛奶的时候,才能看到几辆驴车。赶驴人看上去悠闲得很,单侧坐在驴车上,翘着二郎腿,手里拿着小皮鞭,也不需要指挥方向,毛驴自个儿慢悠悠前进。其次,学校只有在大城镇。草原上地大人少,一个城镇往往相隔百来公里。小村镇没有任何教育机构,幼儿园也是没有的。从小学开始,很多小孩就要寄宿在学校。所以如今根本不存骑马上学到可能。◢2牧羊人一天都怎么放羊啊?◤举个夏天的例子:清晨3点,起床,把羊群赶到山上去吃草。7点自己回家吃早饭。中午12点,到山坡上的羊群赶到河边喝水。下午3点,把羊群赶回到山上继续吃草。傍晚8点,把羊群关回羊圈。自己吃晚饭,睡觉。◢3民风彪悍?民风淳朴?◤不野蛮,略彪悍,一般般。至于淳朴否?如果没有涉及到利益冲突,那就淳朴,如果涉及到钱,那都一样。偏远的草原,和拥挤的北上广深,人心没有差别。善良的大有人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无处不在。◢4那些草原深处的牧民他们赚钱花在什么地方啊?◤给下一代用啊。小孩上学要在城里,没钱怎么给他们在城里买房。◢5我想体验下住蒙古包行吗?◤现在住蒙古的牧民非常少,半定居半游牧的牧民,定居的时候住砖头房,夏季在夏牧场时会住一段蒙古包。如果你只是要体验下蒙古包,公路边有很多旅游接待用的,既有传统蒙古包的风格,又有现代生活设施,即可享受草原风情,又有现代化设施。如果你非要去牧民家体验原始的,那么请注意:那些还存在原始蒙古包的地方大多没有手机信号。电。牧民用的是太阳能电板,有卫星电视。你们要节约用电。水。用发电机抽地下水。所以你们要节约用水。洗澡。你还想洗澡?那你别体验这种原始的了。他们住的很简单,估计都市里的少爷小姐们是不习惯的。所以建议住帐篷,就在他们家附近搭帐篷睡就行。6如厕。他们的厕所几乎不叫做厕所。所以建议野营用的快搭厕所,你们自己挖个坑就行。吃。牧民家有土灶。估计你不会生火,也不会使用干牛粪做燃料。所以建议你们用户外厨具餐具,自己动手吧。狗。牧民家一般都养狗。凶狗一般是拴住的。蚊蝇。苍蝇蚊子总是免不了的,包内会有少量。在野外的话可以头戴有网纱遮盖的防蚊帽。◢6有什么特产?◤奶和奶制品。羊肉。先说一下牛奶,呼伦贝尔当地的牛奶当然是质量很不错的。空气好水质好草好,不能说100%没污染,但是可以达到99%。在挤牛奶的时候,为了让牛乖乖站着,会在食槽上倒上饲料,牛很爱吃,那个饲料里不能确保没有任何添加剂。但是这种伤害我认为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奶的衍生物有奶酪、奶干、奶豆腐、奶茶。我嫌弃外头买的奶干口味不够纯正,于是我特地让牧民家帮我定做一批奶干。因为没有任何添加,一粒糖也没有放,于是,口味非常非常非常纯,而且很酸。最终,我把这些超纯奶干带回南方老家分送给好友,我估计大家都没有吃几根。所以,工业化改良品也是可以考虑到,更符合大多数百姓口味。关于奶茶,张承志在一篇文章中描述过奶茶,说出来我的心声:“不只是居城,即便乡下和草原,新的饮茶潮流也在萌动。 也许是因为砖茶产自南方,毕竟不够清真;或者是由于品尝口味的提高,--近年来又是由操突厥语的奶茶民族领先,开始了使用红茶煮奶茶的革命。蒙古人同步地迎合了改革,内蒙出现了工业生产的奶茶粉。 我用一个保守分子的眼光,分别对上述新事物怀疑过。但是,红茶熬出的奶茶,澄不出一点泥渣;伊利牌的速溶奶茶粉与乌珠穆沁女人们烧出来的茶相比,不只惟妙惟肖,甚至凝着同样的一薄层奶皮。”牧民喝的奶茶,水多奶少,咸口味,可以加入炒米。我喝不惯这类蒙古奶茶,我最爱我自己煮的阿萨姆奶茶。前年有茶友前去印度尼泊尔一带,我拜托她给我捎带回来阿萨姆颗粒茶,煮开后过滤,将茶汤和热牛奶混合,放糖,无需任何其他香料,味道非常棒。后来那袋阿萨姆红茶用完后,我自己在淘宝上买的阿萨姆就没有那么好喝,再也做不出让我迷醉的口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古大草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