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可比新冠病毒猛太多了,为何中国有埃博拉病毒吗有一个别称:内脏绞肉机...

2021-12-18 15:10
来源:
医师胡侃
一说起埃博拉,大家或许并不陌生。
作为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病毒,埃博拉的威力真不是一点点。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毒。
早在1976年时,苏丹以及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初次发现了这种病毒。而这种病毒肆虐了三整年之后隐匿,在2020年6月份的时候,埃博拉病毒重新在刚果西北部爆发。
埃博拉病毒不但有着极强的传染性,而且致死率非常高,致死率高达50%-90%的,远远甚至超过SARS病毒。
而在2014年,非洲爆发埃博拉疫情,当时造成接近3万人感染,1万多人死亡。
而我国援非医疗队也遭遇了与埃博拉病毒的正面战,面对埃博拉病毒,一批又一批的援非医疗队员远赴非洲,直赴一线。
最近,一部国产剧就是展现了这一幕又一幕,一群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如何亲自上战场,才将人救出来。
-------《埃博拉前线》
这部国产剧取材于中国援非医疗队的真实故事。
剧中,罗晋饰演的郑树鹏,是中国援非医疗队第19批队员,其原型人物是来自中国第 23 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曹广援。
无独有偶,郑树鹏的医生编号是3281,而当时曹广援的医生编号是3481。
国产剧第一集,就拉响了埃博拉的紧迫性
在一家中非合作的医院,一个脚步不稳的病人在搀扶下走进大门,很快病人出现高热、昏厥、抽搐、四肢乱晃、吐血等一系列极端反应。
患者口鼻喷溅的污血、体液夹杂着污血等从救护担架一点点往下滴落......
这就是埃博拉烈性病毒入侵人体后的真实现状。
埃博拉一旦被感染,究竟会出现哪些症状?
一旦感染上埃博拉病毒,患者在经过病毒潜伏期之后,会突然出现非常明显的发烧以及高烧现象,并且会伴有肌肉疼痛、身体异常疲劳,以及咽喉、头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随后患者很快会出现腹泻或呕吐,以及肝脏肾脏功能严重受损的症状表现。症状发作3~4天后,不适症状会加重,还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以及弥漫性腹痛现象。
随后,患者还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以及呕血、血尿、便血等多个部位出血的表现。
最关键的是,患者遭受的痛苦极强。
如果患者出现了腹泻现象,每天丢失的体液量会超过10升,使患者出现皮肤弹性差、黏膜干燥,以及低血容量等一系列脱水表现。
除此以外,这种病毒会导致患者体内的任何一个器官会受到侵袭,而且会在器官当中繁殖与扩散,导致器官发生变形以及坏死和分解现象。
初期患者会因为器官坏死而出现内部出血症状,继而会使患者出现七窍流血现象。而体内一些器官的坏死组织会直接从患者口中呕出,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这种病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尤其是病人死亡后,病毒传染性更强。
然而,西非不少国家当地表达情感方式都是见面拥抱,即便有危险,但也不好严词拒绝。
而且丧葬习俗又存在极大隐患,一个人去世后,亲友们会围绕着亲人的遗体进行亲吻、告别。
再加上西非国家社会贫困,基础卫生保障设置无法做得到,再加上国家动荡、地区的封锁,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哪能谈得上防疫呢?
也正因这样条件下,埃博拉的传染力度立马倍增。
医护人员,同样也面临着生死考验
就像剧中的片段所示,当一个重症患者,直接朝着医护人员的防护面罩上,喷出了带有脏器碎片的血浆。
也就正因那层薄薄的护罩外,就存在极高浓度的埃博拉病毒。
而跟老郑一起做事的非洲医生老盖,也正因在接诊患者中,被病人喷射出来的呕吐物所感染,最终不幸感染牺牲。
然而剧中的老盖,也并非完全虚构,现实生活中也是当时老郑原型曹医生的同事----盖斯姆。
他曾在武汉留学将近10年,在获得医科博士学位后便回到了几内亚行医,然而4年后牺牲与这场突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
关于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实际上要比新冠病毒更为可怕,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烈的病毒之一,定性为4级,致死率可高达50%-90%。
但我国派遣非洲支援的医疗队员,在没有疫苗、没有解药的条件下,还是继续战斗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惧危险,而是明知道危险,却还得咬牙去扛,还得面对,还得承担。
这也让我们想到了当年我国最初爆发疫情时,那些为我们守护在最前线,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的白衣天使们。
也正因这部剧,如同白衣铠甲的裂隙,让我们在细微处看到了人性中真正的勇敢和光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暴发流行:在扎伊尔基奎特(Kikwit)市发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Ogooue Ivindo)发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一病毒,其中793人丧生。医学界尚未找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其来源,也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2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专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埃博拉”病毒有一定的耐热性,但在60摄氏度的条件下60分钟将被杀死。病毒主要存在于病人的体液、血液中,因此对病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插管等,均应彻底消毒,最可靠的是使用高压蒸气消毒。埃博拉病毒还可能经过空气传播。实验人员将恒河猴的头部露出笼外,让其吸入直径1微米左右含病毒的气雾,猴子4~5天后发病。每天与病猴密切接触的6个工作人员的血清发现该病毒抗体阳性,其中5人没有受过外伤,也无注射史,因此认为可通过飞沫传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埃博拉病毒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