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信佛的人有什么忌口教两年了,逢人就说佛教的事,不吃任何荤菜,有时感觉他对佛教有一种痴迷了。他是中国共产党


刘先银经典点说《浮生六记》:面对和接纳现在的自己,是一切好的起点。老、庄都反对通常被社会推崇为圣人的那种人。在先秦道家著述中,“圣人”这个词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道家推崇的真人,另一重含义是拥有各种知识的饱学之士。老子和庄子都蔑视知识,因此也蔑视那些饱学之士。但是,从下面所述,向、郭并不反对有些人成为圣人;他们所反对的是有些人力图模仿圣人。柏拉图就是柏拉图,庄子就是庄子。他们质朴纯真,他们的天才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柏拉图写《理想国》,庄子写《逍遥游》,就像董教授写《浮云飘飘》董美珍写《营养身心灵》,都是一片冰心,直道而行,只是顺乎自己的天性。
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肉体层面的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养心和养神。要想“离苦得乐”,还要内心觉悟。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捧水月在手,采花香满袖,清闲踏雪漫步,只是想念曾经路过的地方,唤醒自己远古的记忆。
这里并非陌生,每次走近心中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动。
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很像你。
是的。像你一样知道爱又懂得情的人是少之又少了。这个世界上,每一只鸡都以为太阳是自己叫出来的。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真心。
太阳在太空中既没有出也没有落,我们说的是太阳出来了,太阳落下了。
——《营养身心灵》
观世变,刘先银经典点说: 不让历史撒谎
在公元三、四世纪期间,玄学(在西方称之为“新道家”)是在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当时有一部书,名为《世说新语》,其中记载当时名士们的隽语韵事,所记载的名士言论,往往十分简短,有的甚至只有几个字。这部书的《文学》篇里记载,一位高官(本人也是一个哲学家)问一位哲学家,老、庄和孔子思想上的异同何在。哲学家回答道:“将无同?”这位高官对哲学家的回答很满意,立即委派他做自己的秘书。这位哲学家的回答只有三个字,因此他被称为“三语掾”“掾”是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三语掾,典故名,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修因三个字而被任命官员。后用“三语掾”等对幕府官员的赞美。他回答高官的问题,既无法说,老、庄与孔子毫无共同之处;又无法说,他们之间毫无区别。于是,他用回问的方式作为答复,实在是一个聪明的回答。
《论语》和《老子》两书中的简短词句,并不是本来根据某种讨论前提作出的结论,现在由于前半遗失而使它们显得无头无脑。它们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助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的原著。
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的郭象是《庄子》一书的著名注释家。他的注释本身就是道家的一本重要古典文献。他把庄子使用的寓言和隐喻,用理性论辩的方式加以阐述,又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但是,《庄子》原书富于提示,郭象的注释则明晰具体。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二)
语言的障碍。任何人如果不能用原文阅读某种哲学著作,要想完全理解原著,的确会有困难,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中国哲学著作由于它们的提示性质,语言的困难就更大。中国哲学家的言论和著述中的种种提示,很难翻译。当它被翻译成外文时,它由提示变成一种明确的陈述。失去了提示的性质,就失去了原著的味道。
任何翻译的文字,说到底,只是一种解释。当我们把《老子》书中的一句话译成英文时,我们是在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阐述它的含义。译文通常只能表达一种含义,而原文却可能还有其他层次的含义。原文是提示性质的,译文则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于是,原文中的丰富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大部分丢失了。
《老子》和《论语》都有许多种译本。每个译者都不免认为其他译本不够满意。但是,无论一个译本如何力求完美,它总不及原著。只有把《老子》和《论语》的所有译本,加上将来的各种新译本,才可能显示《老子》和《论语》原书的风貌。
五世纪时的佛教高僧鸠摩罗什是把佛教经典译成中文的一位翻译大家。他曾说,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如果一个人自己不能吃饭,要吃别人的唾余,所吃到嘴里的当然没有原来那饭的香味和鲜味。
西汉白玉觿
在合肥地区,就曾出土过工艺精美、用最上等的新疆和田玉制作的解结器--西汉白玉觿。这个出土于巢湖市放王岗汉墓的白玉觿,文物价值、艺术价值让当年的文物专家颇感惊喜。
埋藏于放王岗汉墓中的这枚西汉白玉觿长只有4.7厘米,宽2厘米,厚仅为0.4厘米,整个玉觿的线条简洁明快,雕工技艺娴熟。宽的一段被雕琢成鸟首,尖的一段则为鸟长长的尾巴,自然下垂,圆润流畅。玉身两侧都刻有阴线的鸟形纹,鸟首镂刻有一圆形穿孔,用来穿绳系住玉觿。
象征意义
《国风·卫风·芄兰》中载:"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这首出自《诗经》的诗歌,生动地再现了先秦时代卫地汉族的民间风情,其中"童子佩觿"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习俗,所以,在古代"韘年"也是"童年"的意思。
觿是古代解结的锥子,周人十分讲究礼节,穿衣系带时,为了防止衣带散开致使衣裤脱落走光失礼,往往会将衣带打成死结,所以就会随身佩戴解结工具--觿。觿既有用骨头做成的,比如象骨,也有用玉石制成的。因为古人崇尚玉,所以玉觿是觿中最常见、最贵重的一种。最开始,觿就是解绳结的工具,后来慢慢发展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品。
觿渐渐拥有了哪些象征意义呢?西汉文学家刘向曾写过一本《说苑》,记录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书里便提及了觿的象征意义--"能决烦乱者佩觿"。"在汉代,人们佩觿代表自己是能够解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君子这一寓意,可以说,当时帝王贵族都爱佩戴玉觿,即使在死后,也会佩戴其下葬。随着束系和松解更为简便的玉带钩的出现和流行,古人不再需要将衣带打成死结,这时玉觿便逐渐丧失了用武之地,完全成为象征聪慧能干的装饰品。
觿的形制
每个朝代觿的形制各有不同。新石器时代的玉觿呈扁平角状,雕琢有花纹。商周时期玉觿造型简洁,觿身雕琢简略纹饰。玉觿的形制出现巨大变化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玉觿被雕琢成龙、虎、兽、鸟等动物形象,动物的头部为上端,尾部雕琢成尖端,动物的身体弯成自然的曲线,整体造型栩栩如生、气韵生动,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完美融合。而到了汉代,玉觿形制又开始趋向简洁,这与汉代的审美取向和时代心态不无关系。当然,尽管各代玉觿形制变化不小,但从未脱离头部粗大、尾部尖锐的基本特征。
觿年 [ xī nián ]
亦作'觽年'。语本《诗.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后因以'觿年'为童年。
外面的世界不迷路,自己的世界不迷茫,觉悟同在。——《浮云飘飘》创作组 2022 悉尼
01
夜深人静,窗外小雨滴答,突然想起李清照的一句名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禁觉得自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就哑然失笑。信手拿过一本书,定眼一看,竟是我最喜爱的《浮生六记》,就兴致勃勃地品读起来。
02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记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文章虽然以悲剧作为收尾,但是,书中所体现的小人物的大幸福大快乐,却是我等小人物最值得珍惜的。《浮生六记》告诉我们:“布衣粗食,人生可乐”,小人物的大幸福不外是这四件事。
你若还不能觉悟智慧,蝇营狗苟,汲汲复营营,东西连两京,茕茕独立 。就无法了解所有灵性层次的事物,那对你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女人达不到觉悟的时候,男人也不能真正拥有它,因为觉悟是双方面的智慧。只有当两个人在彼此之中融合时才能拥有觉悟智慧。绝不会是一个人而另一个人不一定有--------这是不可能的事。智是可能的,慧是可能的;但智慧不可能,智不是解脱。智慧是你透过另一个人接触到合而为一的整体。智慧永远是神圣的--------另一个人成为你臻至神圣的门户。觉悟永远是灵性的,它与贪婪完全无关。认为觉悟与智慧有关的人其实什么多不懂;他们对智慧同在一无所知。觉悟智慧必然是超越一切的狂喜。觉悟智慧是一场庆典。
03
第一件事: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浮生六记》有云:“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这句话的意思就说,一个小人物,即使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相守一生淡泊名利的心理,也是很快乐的,完全没必要远游他方为生计奔波。古人远游很困难,我们自然不必墨守成规,但是,书中所告诉我们的“布衣饭菜,可乐终身”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一个人活着,往往会走过人世间的许多风霜雪雨之路之后,一个人在落魄,甚至落难之时,所经历的心理的折磨,往往会让我们觉得万念俱灰。而当我们真正地走出困境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的明白,简单的粗茶淡饭,其实,就是我们凡俗生活的最大幸福和快乐。对陌生人和颜悦色,是礼。古书有言:“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
04
第二件事:“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浮生六记》里有句经典名言:“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这是作者沈复在妻子离世之后,倍感孤清冷淡的沈复写下了这句后人皆知的名言,以此来怀念已故的妻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悠闲的时候和你一起看黄昏日落,吃饭的时候你笑着我问粥是不是温热。字里行间,透着小人物的大幸福,勾勒出一幅携手相伴、平凡真实的温暖的夫妻生活图。而这句话经过演变,更是脍炙人口,那就是“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真的道尽了小人物的孤独啊。所以,一个人活着,如果每天下班有爱人的一句“粥可温?”夕阳西下的时候,爱人能够陪着我们“立黄昏”,而这,难道不就是小人物的大幸福吗?对待陌生人不是干瘪单薄的客套,而是推己及人的和颜悦色,这就是你的教养。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孝。
胡适的妻子江冬秀是出了名的“母老虎”,脾气极大。
每次江冬秀发脾气,大喊大叫时,胡适就躲到厕所里,借口要漱口,故意把牙刷搁进口杯里,把声音弄得很响。
如此这般,避免正面冲突,让彼此好受。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里提到:“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他说到做到,从不给妻子一张生气的脸。“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
我们好像变得很厉害,动不动就把父母当佣人一样使唤,稍微有不顺心就对父母一通发泄,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看。
我们不经意的态度,往往伤害他们最深。
所以“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尺。
真心爱父母,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
05
第三件事:人珍我弃、人弃我取。
《浮生六记》里有一句话,道尽了幸福的辩证哲理:“人珍我弃、人弃我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人不要的时候我要,他人想要的时候我不要。人活着,我们身边,总是有着许多的物欲诱惑,有些诱惑,我们是难以得到的,但却是很多人所乐于追求的,比如那些尔虞我诈的利益纷争,那些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那些铤而走险的巨额暴利,等等。这些东西,往往带着很大的风险,我们一旦上了这些“贼船”,就很容易“上船容易下船难”了,最后难免灾祸缠身。而那些凡俗的幸福,那些布衣粗食的快乐,才是我们小人物所应该珍惜的,这样的日子,简单,自由,放松,才是我们小人物的大幸福。
06
第四件事:无人调护,自去经心。
《浮生六记》的这句话:“无人调护,自去经心”有大道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为了生活,出远门无人护理调养,那我们自己就要多多精心关照自己。是啊,人活着,为了生活,难免要背起行囊,四处奔波。一个人奔波在外,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的,这时候,只要我们懂得好好地照顾自己,让自己吃饱穿暖,让自己在沉稳、干练、奋进的精神转态下去埋头努力,我们必然会慢慢地实现我们人生的一些小目标的。而当我们实现了这些人生的小目标,那我们也就慢慢地拥有了我们小人物的大幸福,大快乐的了。
07
朋友们,《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所作的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其二已佚,今仅存四卷。作者以纯美的文字,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内容朴实无华,真切动人。书中用散文化的故事语言,写出了沈复与妻子陈芸琴瑟相和、伉俪情深,两人诗酒琴茶、布衣蔬食的小人物的幸福和快乐。
本书共分六卷(六记):
“卷一《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飘零他乡,悲切动人。值得大家细细品读,周末时光,一书一茶,静静度过,实在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事啊。
刘先银经典点说:面对和接纳现在的自己,是一切好的起点
小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交换……
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其实,如果你不能给予别人百分之百的话,你总是会怀疑别人是否给予了你百分之百……
拿出你百分之百的诚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然后睡个好觉。当我们付诸百分之百的真诚去对待身边的人,不用去考虑他会以何种方式回报,静静的等待,所有的一切都会吸引而来。学习就是反观自照,知行合一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养发还能养健康,为什么你还不养发 ?
白发、脱发、头屑头痒、头油、头发毛糙、枯黄等头发问题,我们都简单以为是头发的问题。所以每当我们出现一种头发问题,我们总会习惯性地以为更换洗护产品就好了。然后这些治标不治本的头发养护花费了我们不少的金钱和时间,但是却不能为我们彻底解决头发的问题。
头发是人体的附属器官,除了美化我们外在形象,头发对于机体的保温同样具有作用。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头发是我们身体的健康晴雨表,当身体内在发生变化都能直接体现在我们的头发上。
在古代有不少的医书记载关于头发和身体间的关系,如“发为血之余,血盛则发润,血亏则发枯”、“肝藏血”、“肾其华在发”。在中医中认为,“察其毛色枯润,可以现脏腑之病”。通过头发的变化的确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状况,探视体内存在的疾病及其发展变化。
那么养发跟养生有什么关系呢?养发是怎么改善头部健康的呢?
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最经常显露在外面的部分之一,中医认为:头为“五脏之血,六腑之气,皆上注于头”,人体的14经络中有7条阳经全部交汇头部,穴位多达100多个,是人体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一旦脑部循环不畅、气血不足,大脑就会过早的衰老。轻则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情绪不稳定等,重则会出现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点状软化、萎缩,可发生脑卒中、痴呆、癫痫等严重疾病。
养发,不仅能解决头发问题,同时还能养护头皮健康和头部健康。在护理的过程中会进行头部刮痧以及肩颈养护等辅助健康养生手法,在放松头部减缓压力的同时,还能刺激头皮上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旺盛,供给大脑组织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对止脱生发、白发转黑、去屑控油有着显著的效果。
头皮上有很多穴位,像上星、百会、前顶、玉枕等,按摩这些穴位,按摩的面积较大,动作轻柔能够通经活络,起到防治神经衰弱、头痛、失眠、老年性痴呆、健忘症等的作用。其实,和颜悦色,是深爱的外在表现。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把好的情绪和态度留给爱人。
如果一个人的客厅有了一个空鸟笼,过一段时日,便可能买只鸟回来,此即鸟笼效应。只图感觉,忘了适用,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物品的基础上,自觉不自觉地添加更多不需要的长物。别人送个鞍,便得买匹马,又自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但你并不善骑。别人送个花瓶,便不时买束鲜花泡上,或折枝四季插上。有了书房,便需有书架,便需以书填充,藏书是一项古老的嗜好,因为买了书而未读,无端生出负罪感来。某日,苏格拉底在大街上转悠,见铺面里有如此多琳琅满目的商品,遂脱口道:“我居然有那么多不需要的东西。”哲人就是哲人,这句话与东哲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有一比,不过常识,却能揭示真谛。表面上水有清与浊的区分,但实际上,水还是原来那瓶水,只不过动静不同而已。
水就像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日常意识状态下,我们会产生各种思绪,这些思绪就像水中的尘埃,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混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讲:“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将决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择其善者而从之,与以下四种人深交,将决定着我们生命的厚度和高度。
与胜己者同行,养识。“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居住于楚国就形成楚人的习俗,居住于越国就有着越人的痕迹。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习性。
与德盛者同行,养志。“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有德行的人,不仅自身温良谦恭,其光芒还能照拂他人。面对和接纳现在的自己,是一切好的起点。修道者要修练的是更高的意识维度,修练的方法中就是要内观守虚,或者说入定、入静,冥想……就需要关闭日常自我意识、杂念,让意识达到空无。有德行的人,不仅自身温良谦恭,其光芒还能照拂他人。与朴实者同行,养心。“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正直的人,真诚坦率,不会阿谀奉承,反而会因为关心朋友而直言不讳。
与古圣先贤者同行,养人。“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生活中,智慧之人,大多童心未泯。与他们同行,会不自觉地放下包袱,忘却烦恼,感知生活的美好。
宋朝的宰相晏殊,平日里常因政事忧心,不苟言笑。但他与张亢、王琪两位好友在一起时,经常会被他们轻松的氛围所感染,因他们滑稽的举动而开怀。
一日,三人泛舟湖上,晏殊负责掌舵。当船行至桥底时,突然撞到了石柱,整个船身都横了过来。张亢拼命撑篙,想掉转船头,王琪则笑着嚷道:“晏公掌舵的技术不行啊!”晏殊听到王琪的调侃,忍不住大笑起来,“翻船”也成了一件乐事。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我们总该择一个心里有暖意的人相处,彼此温柔相待。俗话讲,“脾气人人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胡适先生也曾说过:“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待人和颜悦色,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最大的教养。懂得了人生,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就能够解析路遥的作品《人生》,很多人一边感慨着高加林的命运坎坷一边骂着他的不觉醒。
与朴实者同行,养心。“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正直的人,真诚坦率,不会阿谀奉承,反而会因为关心朋友而直言不讳。
王阳明12岁时,在私塾结交了同窗李醴。
有一次,他们外出游玩,途中遇到一名旅人,三人相谈甚欢,结伴同行。在客栈休息时,王阳明听到窗外有动静,便起身前去察看。慌乱间,他将随身的钱袋落在了桌子上。李醴发现后,严肃地对他说:“你这粗心的毛病一定得改!”此时,一旁的旅人笑着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是小毛病,不用太过计较。”
事后,王阳明向家人抱怨:“为何李醴不如旅人那般友好?”家人说:“旅人与你萍水相逢,尚未成为真正的朋友,但李醴却是。他宁愿得罪你,也要指出你的缺点,让你变得更好。”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生活中,对你坦诚相待、严词相向的人最是难得。
“士有诤友,不为无义。”朋友不在多。拥有一个正直的朋友,是一生中的荣幸,他能让你少些过失,多些成就。
世事难行谁作主,求方须向孔方兄,维持生计不难,攀比式奢侈则无止尽。蛮樯海舶,栉立街衢,酒帘歌楼,咫尺相望,上海开埠后,风气为之一变,胡式钰《窦存》载,所谓“世俗物用都以自洋来者为贵,无论物产何地,美其名则加一洋字示珍也。更可笑者,贵游豪侈,一切奢丽生色,亦争艳之为洋气云”。欲望设计师的高明,在于循序渐进,花样迭出,不知不觉地引领潮流。购物可以减压,往往陷入非理性膨胀。
日日人间,不负韶华,女人的衣橱里,永远缺一件,时装癖张爱玲甚至感叹:“我们不太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竟是如此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竟然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世俗不可避免,浪漫至死不渝,可悲的是众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揽镜自照,岁去红颜尽,愁来白发新,姹紫嫣红,不过一现。钟叔河编选《知堂谈吃》时说:“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时装更是一种气质和风度的直观载体,此不多余,有其精神的深浅一面。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木头抱着走。虽如此,一婚穷十年,嫁女要有彩礼,即便家国一体的武则天,也不能免俗,冯梦龙《古今谭概》里便有“则天亦有嫁娶,亦有财聘,亦有借贷”之说。所谓财聘,料是一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大明律·户律》就男女婚嫁规定,“各从所愿,写立婚书,依礼聘嫁”。金山银穴不多,烟酒糖茶不少,客户要的不是占便宜,而是占便宜的感觉。
香车宝马,绡毂雕鞍,奢侈与虚荣颜面相涉;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繁荣与生活必需无关。被一己肉身所困,难逃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八苦。有人求而不得,有人得而不惜,求而不得,反求诸己,一句“由他去吧”,便是一身坠肉卸下,轻松许多。物物而不物于物,除了大象,谁人需要象牙。极简生活方式,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必有神明归位的信念支撑,护生戒杀者素食,低碳出行者定有环保理念,岂是人人可以做到。牟宗三说中国哲学“主要的用心在于如何来调节生命,运转生命,安顿生命”,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若能遣其欲,心自静,命自安。德蕾莎修女领取诺贝尔和平奖时,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其全部财产不过一尊圣像、三套衣服、一双凉鞋。不需要的东西,一样没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佛的人有什么忌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