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中的下面有气体排出是怎么回事是如何排出的?

  【导读】华图陕西分校陕西医疗考试网同步陕西人事考试网现将:医学基础知识试题详细信息公布如下!更多【陕西医疗卫生考试信息】请查看//sn.huatu.com/zt/hz/ylgg/
还可前往陕西华图官网(//sn.huatu.com/)或者陕西华图微信公众号(snhuatucom),咨询电话:400-078-6677,还可以微博上@陕西华图哦!
  微信关注陕西华图公众号【snhuatucom】或直接微信搜索【陕西华图】,不错过重大消息。
  一、单选题
  1.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 (C)
  A.心 B.肝 C.肺 D.脾
  2.呼吸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
  A.进行气体交换 B.进行水液代谢
  C.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 D.进行血液循环
  3.气管在4、5胸椎处分成 (B)
  A.上下主支气管 B.左右主支气管 C.前后主支气管 D.大小主支气管
  4.喉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 (C)
  A.消化器官 B.循环通道 C.发音器官 D.分泌器官
  5.鼻腔附近含有空气的骨腔叫做 (B)
  A.鼻道 B.鼻旁窦 C.鼻甲 D.鼻前庭
  6.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称为 (D)
  A.咽腔 B.腭腔 C.前庭裂 D.声门
  7.气管软骨,具有弹性,使管腔保持开放,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 (C)
  A.呼吸作用 B.弹性作用 C.支架作用 D.固定作用
  8.支气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于肺的地方称为 (B)
  A.纵隔 B.肺门 C.肺尖 D.肺底
  9.在组织学上,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又称为 (B)
  A.肺间质 B.肺实质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10.肺表面具有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表面张力,保证肺泡结构稳定性,主要由 (D)
  A.肺间质细胞分泌 B.巨噬细胞分泌 C.Ⅰ型肺泡细胞分泌 D.Ⅱ型肺泡细胞分泌
  11.肺叶由于叶间裂的存在而被分割,一般是:(A)
  A.左二右三 B.左三右二 C.左三右三 D.左二右二
  12.肺的功能血管是 (A)
  A.肺动脉和肺静脉 B.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C.冠状动脉 D.腹主动脉
  13.肺动脉发出的部位是 (D)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14.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 (A)
  A.呼吸 B.吐纳 C.换气 D.新陈代谢
  15.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A.呼吸 B.吐纳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6.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B)
  A.呼吸 B.肺换气 C.肺通气 D.新陈代谢
  17.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叫 (C)
  A.呼吸 B.肺换气 C.组织换气 D.新陈代谢
  18.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D)
  A.间脑 B.中脑 C.小脑 D.延髓
  19.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是 (A)
  A.CO2. B.CO C.NO2. D.NO
  20.当CO2浓度轻度升高时,可以导致 (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2. D.以上均不对
  21.轻度低氧可以导致 (C)
  A.暂停呼吸 B.呼吸抑制 C.呼吸兴奋2. D.以上均不对
  22.心脏在人体位于 (B)
  A.前纵隔 B.中纵隔 C.后纵隔 D.上纵隔
  23.心脏一共有多少个腔? (D)
  A.1 B.2 C.3 D.4
  24.左房室瓣膜又叫 (B)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5.右房室瓣膜又叫 (C)
  A.一尖瓣 B.二尖瓣 C.三尖瓣 D.四尖瓣
  26.心脏瓣膜的主要功能是 (C)
  A.防止血液循环 B.防止血液流过 C.防止血液倒流 D.防止血流过快
  27.心脏本身的营养血管是 (B)
  A.微血管 B.冠状血管 C.肺动脉 D.主动脉
  28.心传导系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主要 (D)
  A.收缩心肌 B.舒张心肌 C.产生新心肌细胞 D.产生和传导冲动
  29.血液循环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 (C)
  A.心脏和淋巴管 B.血管和淋巴管 C.心脏和血管 D.动脉和静脉
  30.体循环起始于 (B)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31.肺循环起于 (D)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32.冠脉循环的特点是 (B)
  A.血压低、流速慢、血流量大小、摄氧率高 B.血压高、流速快、血流量大、摄氧率高
  C.血压高、流速快、血流量大、摄氧率低 D.血压低、流速慢、血流量小、摄氧率低
  33.当冠状动脉突然阻塞时,不易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可导致 (C)
  A.心跳骤停 B.心律失常 C.心肌梗塞 D.心跳减慢
  34.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中 (C)
  A.小动脉与小静脉部分 B.动静短路部分 C.微动脉与微静脉部分 D.微动脉与小动脉部分
  35.微循环的作用是 (B)
  A.实现血液的物质运输 B.实现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C.实现血液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 D.实现淋巴和组织之间的物质运输
  36.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叫(B)
  A.血阻 B.血压 C.血流变 D.血常规
  37.测血压前前须休息片刻,坐位或卧位,伸直肘部,手掌向上,应使 (A)
  A.肱动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面 B.肱动脉与主动脉在同一水平面
  C.挠动脉心脏在同一水平面 D.肱静脉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面
  38.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各器官组织的代谢水平不同,因而 (B)
  A.对组织液的需求量不同 B.对血液的需求量不同
  C.对淋巴液的需求量不同 D.对津液的需求量不同
  39.对冠脉血流量影响很大的因素是 (C)
  A.血管因素 B.动脉血压 C.心肌节律性舒缩活动 D.血细胞
  40.体循环起始于左心室,终于 (C)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41.循环系统包括 (A)
  A.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B.心脏和血管
  C.血管和淋巴管 D.心脏和淋巴管
  42.从动脉到静脉,血压逐渐 (C)
  A.升高 B.波动增加 C.降低 D.以上均不对
  43.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是指 (C)
  A.动脉收缩压 B.动脉舒张压
  C.血液停止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D.以上均不对
  44.测血压时,放开血压计气门,当听诊器里搏动声突然变低或消失时,所指刻度是 (B)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平均动脉压 D.以上均不对
  45.正常人的心律是由何发起并控制的? (A)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浦肯野纤维 D.以上均不对
  46.一般来说,起到弹性贮器作用的是 (B)
  A.大静脉 B.大动脉 C.毛细血管 D.小动脉
  47.肺静脉里的血液属于 (B)
  A.静脉血 B.动脉血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8.经过体循环之后,最后流入右心房的血液属于 (A)
  A.静脉血 B.动脉血 C.两者都对 D.两者都不对
  49.测血压时,袖带太紧可导致测得的血压 (B)
  A.偏高 B.偏低 C.血压波动 D.以上均不对
  50.机体调节心血管的活动,主要通过何种机制? (C)
  A.神经调节 B.免疫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内分泌
  51.消化系统主要由消化管以及何种器官构成?(C)
  A.消化道 B.消化液 C.消化腺 D.消化酶
  52.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 (B)
  A.分解 B.消化 C.排遗 D.吸收
  53.食物消化后,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叫 (D)
  A.分解 B.消化 C.排遗 D.吸收
  54.按解剖位置,咽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以及(B)
  A.舌咽部 B.喉咽部 C.腭咽部 D.以上均不对
  55.食道位于喉咙与胸腔的后面,是连结咽喉到何种器官的肌肉管道? (A)
  A.胃 B.十二指肠 C.大肠 D.肛门
  56.食管下段括约肌的英文简写名称是 (C)
  A.ELS B.SLE C.LES D.SEL
  57.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B)
  A.加快食物推送 B.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 C.减慢食物推送 D.防止胆汁返流
  58.上下消化道分解的标志是 (D)
  A.十二指肠 B.幽门窦 C.胰管开口 D.Treitz韧带
  59.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叫 (A)
  A.胃排空 B.消化 C.吸收 D.排遗
  60.进食时反射性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张叫做胃的 (B)
  A.反射性舒张 B.容受性舒张 C.紧张性收缩 D.蠕动
  61.胃壁组织由外而内可分为四层,则外面第二层应为 (A)
  A.肌层 B.粘膜下层 C.浆膜层 D.粘膜层
  62.胃可分为五个区域,以下哪个区域离十二指肠最近? (C)
  A.贲门 B.胃底 C.幽门 D.胃体
  63.幽门括约肌和幽门瓣具有的作用是 (C)
  A.加强胃的蠕动及容受性舒张 B.保证胃的紧张性性收缩
  C.控制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以及防止肠内容物逆流回胃 D.控制十二指肠液的分泌速率
  64.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B)
  A.紧张性收缩 B.分节运动 C.蠕动 D.袋状运动
  65.阑尾是附着于何种器官之上的? (C)
  A.空肠 B.回肠 C.盲肠 D.十二指肠
  66.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器官是 (C)
  A.胃 B.十二指肠 C.肝 D.脾
  67.以下哪项不是肝脏的生理功能? (D)
  A.代谢的枢纽 B.解毒 C.分泌胆汁 D.产生抗体
  68.左右肝管合并后称为 (B)
  A.胆总管 B.肝总管 C.胆囊管 D.主胰管
  69.胆汁由何种细胞分泌? (B)
  A.胆细胞 B.肝细胞 C.上皮细胞 D.间质细胞
  70.下列哪项不是胆汁的生理功能? (D)
  A.乳化脂肪 B.中和胃酸 C.刺激肠蠕动 D.调节情绪
  71.胆囊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A)
  A.产生胆汁 B.贮存胆汁 C.浓缩胆汁 D.输送胆汁
  72.正常胆汁的分泌、排放特点是 (B)
  A.间歇分泌、持续排放 B.持续分泌、间歇排放
  C.持续分泌排放 D.间歇分泌排放
  73.胆盐进入小肠后,90%以上被回肠末端粘膜吸收,通过门静脉又回到肝脏,再成为合成胆汁的原料,然后胆汁又分泌入肠,该过程称为 (B)
  A.回收利用 B.肠肝循环 C.门脉循环 D.肝胆循环
  74.胆盐对胆汁分泌的作用是 (A)
  A.促进胆汁分泌 B.减慢胆汁的分泌 C.促进胆汁合成 D.以上均不对
  75.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B)
  A.神经胶质 B.神经元 C.神经纤维 D.神经轴突
  76.神经元代谢与营养的中心是 (D)
  A.尼氏体 B.树突 C.轴突 D.胞体
  77.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何种细胞构成? (C)
  A.上皮细胞 B.杯状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 D.巨噬细胞
  78.将冲动由胞体传向外周的功能主要由何种结构承担? (D)
  A.髓鞘 B.胞体 C.树突 D.轴突
  79.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以及 (B)
  A.单极神经元 B.联络神经元 C.双极神经元 D.以上均不对
  80.神经纤维的结构有轴突以及 (A)
  A.髓鞘 B.胞体 C.树突 D.轴突
  81.下列哪项不是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D)
  A.支持作用 B.修复和再生作用 C.绝缘和屏蔽作用 D.产生兴奋
  82.神经元间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不是细胞质的互相沟通该接触部位的结构特化称为 (A)
  A.突触 B.触突 C.树突 D.以上均不对
  83.突触的基本结构不包括 (D)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以上均不对
  84.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称为 (B)
  A.抗原 B.神经递质 C.受体 D.调质
  85.中枢神经系统除了脑之外,还包括 (B)
  A.脊柱 B.脊髓 C.神经节 D.以上均不对
  86.以下哪项不属于脑干结构? (D)
  A.中脑 B.脑桥 C.延髓 D.小脑
  87.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神经细胞胞体集中的部位又称为 (B)
  A.白质 B.灰质 C.黑质 D.纹状体
  88.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连接两半球的是 (C)
  A.基底节 B.纹状体 C.胼胝体 D.漏斗结节
  89.调整肌紧张,维持身体平衡,控制肌肉的张力和协调主要由哪部分脑结构承担? (C)
  A.脑干 B.脊髓 C.小脑 D.延髓
  90.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的中枢系统是 (A)
  A.脑干 B.脊髓 C.小脑 D.端脑
  91.人体共有多少对颅神经? (B)
  A.11 B.12 C.7 D.8
  9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 (C)
  A.反射带 B.条件反射 C.反射弧 D.以上均不对
  93.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位于 (B)
  A.大脑 B.脊髓 C.肢体 D.以上均不对
  94.在中枢神经系统里,不含胞体只有神经纤维聚集的部分称为 (A)
  A.白质 B.灰质 C.黑质 D.纹状体
  95.神经元的基本功能除了感受刺激外,还有 (C)
  A.营养功能 B.支持功能 C.传导兴奋 D.吞噬功能
  96.从传导速度来看,直径粗的神经纤维较细的(B)
  A.传导更远 B.传导更快 C.传导更慢 D.无影响
  97.从传导速度来看,有髓的神经纤维较无髓的(B)
  A.传导更远 B.传导更快 C.传导更慢 D.传导更近
  98.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性,哪项叙述错误? (D)
  A.数量多:10-50倍于神经元细胞 B.分布广:星型、少突、小胶质、施旺细胞、卫星细胞等
  C.无化学突触有缝隙连接 D.可产生动作电位
  99.神经细胞静息时,递质在胞体一般贮存于何处? (B)
  A.线粒体 B.突触小泡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100.神经细胞冲动到达时,神经递质可释放入何处: (C)
  A.突触前膜 B.突触后膜 C.突触间隙 D.以上均不对
  101.大脑表面的突起及凹陷称为 (D)
  A.大脑半球 B.脑叶 C.脑岛 D.大脑沟回
  102.下列哪项不是脑脊液的功能? (D)
  A.缓冲 B.保护 C.运输代谢产物 D.吞噬
  103.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是 (D)
  A.脑干 B.小脑 C.神经节 D.脊髓
  104.处于调节和指挥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 (C)
  A.免疫系统 B.代谢系统 C.神经系统 D.内分泌系统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40.发热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
  41.紫绀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 多所致 皮肤粘 膜呈青紫的现象。
  42.腹泻 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
  43.超敏反应 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又称变态反应。
  44.肾小球 肾小球为血液过滤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构成过滤膜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5.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期标准如何?
  第一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第二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第三期 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神经乳头水肿。
  46.典型心绞痛发作有哪些特点?
  (1)部位:心绞痛的典型部位是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疼痛范围常不是很局限的,而是约有拳头和手掌大小,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向上放射至颈、咽、下颌骨、牙齿、面颊,偶见于头部;向下放射至上腹部,少数也可放射至双腿及脚趾;向后放射至左肩胛骨和向右放射至右肩、右臂,甚至右手指内侧,但相对少见。一般而言,每次发作的疼痛部位是相对固定的。
  (2)性质:典型症状表现为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约占心绞痛患者的60%左右,常伴有焦虑或濒死的恐惧感。不典型的症状是将疼痛描述为烧灼样或钝痛等,但很少形容为针刺样、刀割样疼痛。发作时诉胸憋、胸闷的也不少见。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如焦急、愤怒、过度兴奋等)。此外,饱餐、便秘、寒冷、吸烟、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过高或过低、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在一天或一阵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而有些心绞痛常发生于夜间睡眠、午休或白天平卧状态时,此即卧位型心绞痛。
  (4)持续时间:心绞痛呈阵发性发作,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很少超过15分钟,如超过15分钟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5)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也能在3分钟之内缓解。在熟睡中发生的卧位型心绞痛,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可逐渐缓解。
  47.人体的内环境是指什么?
  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可以分为两部分:存在于细胞内的部分,叫做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部分,叫做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48.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微信关注陕西华图公众号【snhuatucom】或直接微信搜索【陕西华图】,不错过重大消息。(编辑:小小丁)
[摘要]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为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水利行业应主动作为,尽快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水利行动方案,统筹谋划,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前 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其中,温室效应作为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因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值已突破了410毫克/千克的重要门槛,更加逼近科学界和国际社会所认定的“安全”红线,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迫在眉睫。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强调要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Part Ⅰ 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一)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我国加速低碳转型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至减的一个重要拐点。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物碳汇等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以碳单质或其他不同含碳化合物的形式,在生态系统中随着地球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能量组成。生态系统碳循环以二氧化碳为中心,二氧化碳被植物、藻类等生产者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植物性碳;通过食物链传递,碳转移至消费者体内,经过呼吸作用排放到空气中;植物腐败产生的残根落叶、人和动物的排泄物通过微生物分解一部分返回大气,另一部分沉淀在土壤内形成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矿物质能源。  Part Ⅱ 水利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生态体系的重大部署把水利放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可见水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水利行业也成为了重要的能源消耗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水利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现代化水利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作用不容忽视。水利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能够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为核心,创新治水理念与技术,降低水利工程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因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产生的环境污染,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多个方面实现升级,从而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和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目标,有力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水利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水利的核心要义是趋利避害,水利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做大水的“利”,控制水的“害”,实现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水利自身的良性、高质量运行,进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水利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能够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方式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益和管理效率,以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方式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全面推进人水和谐,有力推动水利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解决新老水问题的现实需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我国水资源逐渐呈现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这也对我国水利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地理气候环境决定的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水旱灾害频发问题仍有待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水利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能够有效减缓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降低气候变化对防灾减灾的不利影响,弥补前期对水资源新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应对不力的问题,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下,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涵养修复能力,使水利工程服务于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和修复,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  Part Ⅲ 碳循环角度下水利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不是单一的要求二氧化碳的不排放,它是通过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两种方式协同作用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整体含量。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生产者有着重要的碳汇功能,而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从碳循环角度体会水利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水利行业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进而有效制定水利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一)生产者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它包括以植物为主的各种以简单无机物为食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态群落的主要途径,这一过程能够将碳吸收固定到植物体内,有效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为增加生产者的碳汇,农田水利建设、水源工程建设、水系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潜力。一方面,在推进集水灾害防控、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水网建设过程中,采取灌区配套设施建设、灌区节水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水源工程建设等多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增加雨洪水资源的利用量,使作物的水源条件得以改善,实现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的有效灌溉,进而使得单位面积的作物量有效能加,提高农作物的整体碳汇量。另一方面,通过水生态修复、加强水源涵养区和湿地的保护,能够有效提升植被覆盖率,大气中更多的二氧化碳被乔灌草植被的光合作用固定,有效地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消费者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应在水利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航运等多个涉及水利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统筹兼顾、和谐发展的理念,开展生态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规划设计,通过实现低的水资源消耗、水污染和污水排放,降低供水、水处理和污水处理所需的能源资源消耗,从而减少因人为原因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水利工程建设时也应注重水域环境的改善,采取建造适宜观赏且可供当地居民休闲健身的水域景观的方式,引导居民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重塑人水关系,以节约用水为中心逐渐提升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  (三)分解者  微生物在碳循环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速度,将消费者的遗体和排泄物或转化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或转化成碳酸盐被植物所利用,或转化为含碳物质经长时间沉淀形成煤炭等化石能源。河流湖泊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与水体的温度、溶解氧浓度等因素直接相关,然而工程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因拦蓄、调水等改变水体的水文情势,造成原有水体水温、水质的变化。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深入、细致、科学地开展水利规划、设计工作,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深入研究水文情势变化对微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微生物的生态修复功能,进而减少因水环境污染和污水治理产生的碳排放,增加河流湖泊生态修复后的碳汇能力。除此之外,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水利工程中钢铁结构的电化学腐蚀。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合理选用金属构件,定期进行防腐保护工作和病险水库、水闸的除险加固工作,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减少因水利工程建设原材料的使用而产生的碳排放。  (四)化石燃料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主要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指出,2020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49.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虽较上一年有所降低,但煤炭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较大部分。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在水利工程方面,应加快水库水能资源开发、河道闸坝水电开发、农村小水电开发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因碳能发电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与此同时,要开展技术创新,大力研究体现低碳理念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减少水利运行管理时泵站的电能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从而降低水利行业的碳排放总量。  Part Ⅳ 水利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保障  (一)树立低碳理念,强化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面对水利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形势新要求,水利行业工作者要自觉树立低碳理念,高度重视水利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用科学观念和低碳理念指导工作实践。水利部门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引导低碳理念,加强从业人员的低碳水利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注重培养水资源管理、规划设计、水利建设等方面的低碳专门人才,强化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水利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注入新鲜血液,使其永葆活力。  (二)增强创新意识,促进水利行业节能减排  提升水利工作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水利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其关键是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围绕水利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目标,加大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大力研发适应水利发展新阶段要求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减少水利设施建筑材料的消耗量,降低泵站等水利工程能源消耗运行成本,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制度创新方面,要统筹谋划目标任务,科学制定行动方案,出台细化的碳排放政策,建立低碳水利机制,制定相应的水利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对水利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碳排放审查,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水利  智慧水利是智慧化思想与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它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从而实现水利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建设。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大力发展智慧水利,促进水利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智慧化,完善“全国水利一张图”,对碳排放开展监测分析和浓度预警,融合气象、水文、农业等多部门的监测信息,对水利行业的碳排放作出科学决策,为改善水环境水生态、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提供有力保障。  Part Ⅴ 结语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为实现我国“30·60”双碳目标,水利行业应主动作为,尽快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水利行动方案,统筹谋划,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以上就是建筑界水利频道为您带来的“水利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在生态系统循环中达标?”的内容,建筑界水利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水利工程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
减压病的症状有哪些?怎么治疗?吃什么药?-方剂汇
药材方剂中成药书籍书籍章节试题文章腧穴术语
减压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
纠错推荐0收藏0评论0533概述
减压病的病因
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等,如未遵守减压规定,可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致减压病。
水下作业时,身体每下潜10m,大致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力,所增加的压力称附加压。附加压和地面大气压的总和,称总压或绝对压。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肺泡内各种气体分压随之增高,并立即与吸入压缩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压相平衡。因肺泡内气体分压高于血液中气体压力,气体便按照波义耳定律,相应地增加了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量,再经血循环运送至各组织。其中大部分氧及二氧化碳迅速被血红蛋白及血浆内成分所吸收,仅少量以物理状态游离于体液中。氮在体液内的溶解量与气压高低和停留时间长短成正比。由于氮在各组织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在组织中分布也不相等。氮在脂肪中溶解度约为血液中的5倍,所以大部分氮集中于脂肪和神经组织中。
当人体由高气压环境逐步转向正常气压时,体内多余的氮便由组织中释放而进入血液;并经肺泡逐渐缓慢地排出体外,无不良后果。当减压过速,超过外界总气压过多时,就无法继续维持溶解状态,于是在几秒至几分钟内以气泡形式聚积于组织和血液中;减压愈快,产生气泡愈速,聚积量也愈多。氮可长期以气泡状态存在。在脂肪较多而血循环较少的组织中,如脂肪组织、外周神经髓鞘、中枢神经白质、肌腱和关节囊的结缔组织等,脱氮困难。除了血管内的气泡外,氮气泡往往聚积于血管壁外,挤压周围组织和血管,并刺激神经末梢,甚至压迫、撕裂组织,造成局部出血等症状。在脂肪少而血流通畅的组织中,氮气泡多在血管内形成栓塞,阻碍血液循环。气泡并可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远端组织缺血、水肿及出血。根据栓塞部位及其所引起的组织营养障碍程度和时间,可产生一系列症状。此外,由于血管内外气泡继续形成,造成组织缺氧及损伤,细胞释放出钾离子、肽、组胺类物质及蛋白水解酶等,后者又可刺激产生组胺及5-羟色胺。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微循环系统,致使血管平滑肌麻痹,微循环血管阻塞等,进而减低组织与体液内氮的脱饱和速度。所以在减压病的发病机理中,气泡形成是原发因素。
减压病的临床表现
1.皮肤
瘙痒及皮肤灼热最多见。瘙痒可发生在局部或累及全身,以皮下脂肪较多处为重,主要由于气泡刺激皮下末梢神经所致。由于皮肤血管被气泡栓塞,可见缺血(苍白)与静脉淤血(青紫)共存,而呈大理石样斑纹。大量气体在皮下组织聚积时,也可形成皮下气肿。
2.肌肉骨骼系统
大部分病例出现肢体疼痛。轻者有劳累后酸痛,重者可呈搏动、针刺或撕裂样难以忍受的剧痛。患肢保持弯曲位,以求减轻疼痛,又称屈肢症或弯痛。疼痛部位在潜水作业者以上肢为多[方剂汇www.fane8.com],沉箱作业则以下肢为多,主要由于深度较大,时间较长且劳动强度较大之故。局部检查并无红肿和明显压痛。引起疼痛原因可由于神经受累、血管与肌肉痉挛、局部缺氧、肌腱及骨关节损伤等。
3.神经系统
大多损害在脊髓,因该处血流灌注较差,特别是在供血较少的胸段。可发生截瘫,四肢感觉及运动机能障碍,以至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病变可长期存在。
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丰富,脑部病变较少。如脑部血管被气泡栓塞,可产生头痛、眩晕、呕吐、运动失调、偏瘫,重者昏迷甚至死亡。特殊感官受累可产生内耳眩晕综合征、神经性耳聋、复视、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等。
4.循环、呼吸系统
血循环中有多量气体栓塞时,可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如脉搏增快、黏膜发绀等,严重者并发低血容量休克。淋巴管受侵,可产生局部浮肿。如大量气体在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栓塞时,可引起肺梗塞或肺水肿等。
5.其他
如大网膜、肠系膜及胃血管中有气泡栓塞时,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患者也可有发热。
减压病的检查
采用多普勒气泡检测仪能在症状未发生前,就及时在心前区大血管内发现流动气泡,称为“超声监视”。磁共振检查可见到脊髓损害的部位。
对减压性骨坏死的常规诊断用X线片检查,根据骨骼X线改变分为三期。还可用锝进行闪烁骨扫描显影或γ照相摄影,可较早发现一些在X线片上未能查到的病灶,但不能显示囊变与钙化病灶。
减压病的诊断
有潜水作业、沉箱作业、特殊的高空飞行史,且未遵守减压规定,并出现氮气泡压迫或血管栓塞症状和体征者,均应考虑为减压病。
我国将急性减压病分为轻、中、重三级:
1.轻度表现为皮肤症状,如瘙痒、丘疹、大理石样斑纹、皮下出血,浮肿等;
2.中度主要发生于四肢大关节及其附近的肌肉关节痛;
3.重度凡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障碍之一者。
减压病的治疗
1.特殊治疗
及时送入高压舱中加压治疗。加压治疗使部分慢性减压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加压治疗愈早愈好,以免时间过久招致组织严重损害而产生持久的后遗症。在升压、高压停留时间、减压过程中,必要时尚需辅以其他对症治疗措施,如补液或注射血浆以治疗休克等。患者出舱后,应在舱旁观察6~24小时;如症状复发,应立即再次加压治疗。
2.药物治疗
对严重病例,加压治疗只能排除气泡的栓塞作用,有时难以解决继发的生化变化及机能障碍。药物作为辅助疗法,一般应在减压病例刚发病时立即给药。常用药物有血液扩容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和生理盐水,除了使血液扩容外,尚可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减少血小板因子的活性,从而阻止血凝,改善症状和体征。如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恢复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缓解脑和脊髓水肿。根据病情可用多巴胺、氨茶碱、地西泮等对症处理。
3.其他治疗
如有肌肉关节痛,在再加压后,可进行全身热水浴,并可用按摩及理疗等。有气急者,除再加压外,须保持安静,适量给氧吸入等。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面有气体排出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