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课题组想3d打印材料强度排名一批试验件,有推荐的厂家吗?

本系列将持续更新发表在Nature, Science正刊及子刊上的重要工作,帮助大家提高“学术审美”,激发出更好的idea,做出更好的科研成果~主页有更多文献分享,关注我,后续持续更新~文末有原文链接~用于柔性电子领域的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通过将材料逐层堆叠实现设定的形状及形状。目前常见的3D打印技术包括熔融沉积成型、立体光刻和选择性激光烧结。其中,立体光刻的成型精度较高,并且成型效率也较高,但需要使用光敏树脂作为打印基材,因此对于材料的要求很高。选择性激光烧结通过激光烧结粉末状材料并固化,主要用于一些高熔点材料的打印,例如金属和陶瓷。熔融沉积成型是先将待打印的材料融化,再通过喷嘴挤出,逐层沉积并得到指定形状。熔融沉积成型是最常见的,也是成本最低的3D打印设备。在柔性电子领域,常见的3D打印技术是流体挤出固化成型,也就是把待打印的材料制备成具有一定粘度的流体,然后通过针筒将材料挤出,并沉积在基底上。为了使材料沉积后,能够保持住形状,会事先通过添加一些调节粘度的组分让材料的粘度适中。流体挤出固化成型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印三维立体结构例如压力传感器的微结构介电层和软体机器人等;另一种是打印二维平面结构,例如插指电容和柔性导线等。对于三维立体结构打印,需要材料的粘度较高,在挤出沉积后材料不发生流平;对于二维平面结构打印,需要材料的粘度较低。通讯作者介绍Wei Gao教授就职于加州理工,本科和硕士分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UCSD,是Joseph Wang的学生中非常优秀的。Joseph Wang早期是纳米机器人领域的大牛,近年来也将研究领域拓展到了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传感领域,做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工作。Wei Gao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包括可穿戴汗液传感器和伤口愈合等。组里比较有特色的是汗液中生物标志物检测和电子电路系统的定制化集成,工作的完成度都很高。创新点解读3D打印制备技术是本文的最核心的创新点。虽然3D打印技术在柔性电子领域应用的已经比较广泛了,但在汗液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还比较少。同时,这篇文章的亮点是通过3D打印技术同时打印了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汗液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去highlight这个器件是一个多模态的监测器件。另外,本文的系统集成继承了Wei Gao组一直以来的电子方面的良好基础,系统的完成度很高,同时Demo也做的不错。除了性能,柔性电子/可穿戴设备的制备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之前Wei Gao组报道过利用激光刻蚀技术来制作汗液传感器(Yang, Y., Song, Y., Bo, X. et al. A laser-engraved wearable 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uric acid and tyrosine in sweat. Nat Biotechnol 38, 217–224 (2020).),并且基于此技术有一系列后续的延续性工作。(1. Wang, M., Yang, Y., Min, J. et al. A wearabl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for the monitoring of metabolites and nutrients. Nat. Biomed. Eng 6, 1225–1235 (2022).
2. Tu, J., Min, J., Song, Y. et al. A wireless patch for the monitoring of C-reactive protein in sweat. Nat. Biomed. Eng (20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d打印材料强度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