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乘数个位数字相同的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问题

三年级乘法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乘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年级乘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2.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沟通个位相乘满十(或几十)与个位相乘不满十(或几十)两类口算,概括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一定题量的课内练习,形成较熟练的口算技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  师:老师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想和大家一起聊聊。  师:看,小刚,小红,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会有什么结果?(交换后每人还是1个苹果。)那么,如果小刚和小红,每人都有一种想法,交换一下,会怎么样呢?(交换后每人会有2种想法。甚至受到别人启发,你还会有第3种、第4种想法呢!)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希望看到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和大家多多分享你脑袋里的想法,好吗?哪怕是不小心做错了,也不要紧,因为,有可能你的错题中有着精彩的想法呢,更何况,你的错题,可是对全班小朋友最好的提醒呢!  师:上课  活动2【导入】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口算。(板书:乘法口算)  课件呈现所有10道口算题  15×3= 18×2=  19×5= 130×4=  130×6= 5×17=  46×2= 180×4=  12×8= 24×4=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会口算很多乘法题了,今天要学的是怎么样的呢?看,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算的所有的口算题(停顿4秒钟)。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好多啊!  师:密密麻麻,是挺多的。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解答了某道题,电脑就会把它擦去,奖我们一个大拇指,慢慢地,慢慢地,屏幕上留下的题目会――越来越少,大拇指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怎么样?)  师:这么多题,你选一道试试看吧?  活动3【讲授】二、例题教学  (一)例1:15×3  师:有没有选15×3的?等于几?我们又是怎么算出这个得数的呢?  师: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纸的反面。(写完的,可以轻轻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巡视,找学生的典型作品,记录在白纸上。  学生逐个介绍。  ●① 15  × 3  45  ●② 10×3=30 5×3=15 30+15=45  ●③ 5×3=15 10×3=30 30+15=45  沟通各种方法  师:比比②和③有什么想说的?(一样。都是把15分成10和5……只不过,一个是从十位算起,一个是从个位算起。)  师:用这样的眼光来看看竖式,发现什么?(也一样,竖式只不过是口算方法的另一种简洁的记录方式而已么。)  师:我们借助方块图,一起再来看看。(可以先算3个10,也可以先算3个5,最后把它加起来即可)  (二)专项练习(几乘几=几加几)  师:口答一组  师:我们自己来练一组吧。  (三)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屏幕上好像有一些不一样的题目哎。  (选出如下9题)  师:以130×6为例,你怎么算?  生1:……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  引导学生:13个十乘6,得78个十,就是780。  师:看,原来算130×6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还是13×6啊!难怪大家觉得不难呢。  师:用这样的方法完成练习第2题(如上9道)。  活动4【练习】三、巩固练习  1.帮小马虎找错误  师:小马虎也在学口算,看,这是他做的5道题。(你帮他检查一下)  46×2=82 28×3=74 350×2=700 14×7=98 17×4=98  (没有进位) (进错位) (对) (对) (错)  师:谢谢大家帮助小马虎找出了错误。帮助别人总是快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有收获哦,小马虎的错误给了大家什么提醒呢?(进位、看清数字)  2.算一算,比一比  师:刚才小马虎遇到的双胞胎题目,是不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示:1□×□  师:你想不想也编这样的双胞胎题目来试试呢?  师:找到练习纸第2题,先编题,再算。(2组)完成后,同桌互批。如果有困难,可以举手求助。  (师巡视,把典型题目收起来,包括1组不进位和4组进位,抄到黑板上。)  3.黑板上题目抢答  师:看,老师从你们那儿选了几题抄在这儿,咱们一起来抢答。先在心里想好得数,等老师点到这题,你再报得数。  不进位、进位对比,沟通方法,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  师:通过抢答,你可发现,这些口算题,有些算起来方便,是哪些?(它们是不进位。)  师:这些进位的口算,是今天新学的。(板书:进位)这些不进位的,是上学期学过的。(指某一题)我们又是怎么算的?  师: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样的)怎么一样,说具体。  师: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论是进位的还是不进位的,都是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加的形式,把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乘数相乘,然后把积相加。  师:真了不起,在学新知识同时,还能沟通旧知识。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沟通起来,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哦,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多多使用。  4.口算卡片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记录得数,再校对)  (2)4人小组口算卡片练习题(出示小组学习要求,后练习题)  活动5【活动】五、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  活动6【作业】六、课堂作业(解决问题)  用今天的口算本领解决问题。(口答)书本P43第3、4题。三年级乘法教案2  教学目的:  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xx×1050×80  2.完成复习的第1题  提问: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写上算式。  23×58  师:如果要估算这个算式,你可以怎么进行口算?  完成复习的第3题  要让学生说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几十,然后口算出积即可。  三、笔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并要求第一二小题进行验算。  集体反馈时,要注意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书写格式。  要注意强调,乘法的验算方法,可以调换两个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规律  完成复习的第3题  集体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引导与板书,让学生初步发展,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跟着扩大几倍。  五、解决问题。  通过条件与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觉到图中的3个书架是个多余的条件,并没有用的。  六、课堂作业。  复习第2、4题。三年级乘法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83页例5,84页例6。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得0的结论。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地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0+0=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5×6=4×3=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6.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九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四、作业  让学生做练习十九中的第2、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不要忘记用一位数去和多位数中间的0相乘,如果个位乘积不满十时,十位要用0来占位。三年级乘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去游乐场”挂图。  (1)理解图意。  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  (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学生列出算式:16×4  (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然后让学生观察,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  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3)竖式计算。  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  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  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在积的个位上写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  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  ④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  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3.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第2题。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第3题。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1)18×2+18(2)18×(2+1)  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  (1)15×3+45×8   (2)400-45×8 15×3=45(元)  =45+360         =400-360  =405(元)        =40(元)  因为405 〉400,所以买票钱不够。  因为40〈 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  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全课总结。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三年级乘法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2主题图 彩色笔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xx(盒)  大约有20xx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三年级乘法教案6  教学要求: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1×3=12×9=24×5=  30×4=27×3=15×5=  二、新授  1.出示例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要知道10箱牛奶够不够,只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牛奶,与三年级人数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那位同学能够说说计算10箱牛奶的算式呢?(12×10=)  谁能来口算一下结果(120)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指名回答)  这10箱牛奶够三年级的.同学喝吗?(指名回答,板书答句)  2.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第30页)  请大家在书上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汇报。  谁能来说说口算的方法?  3.想想做做1:集体练习  4.20×40=30×40=  小组讨论,独立计算  小组汇报  5.想想做做2  三、巩固训练  1.想想做做3、4、5、6三年级乘法教案7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三年级乘法教案8  学习内容:  教科书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寓言故事》每本5元《科普知识》每本7元  2、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3、最多买多少本《科普知识》,不能口算没关系,现在请大家列竖式计算一下。  4、有没有和这个结果不一样的'?那怎样检验一下大家算的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二、探究新知  1、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怎样验算100÷5=20(本)  学生讨论、交流20×5=100(元)  2、这里的20、5、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得出:商×除数=被乘数  3、那怎样用乘法验算100÷7=14(本)……2(元)得出: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4、学生试做再上,展示学生做法。  5、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把商和除法相乘以后,还要再加上余数。  三、综合练习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108÷6=18325÷7=46……3  18×6=10846×7+3=325  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第一个式子,直接写出第二个式子的得数。  375÷5=75156÷8=19……4  75×5=()19×8+4=()  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四、基本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进行除法验算时应注意什么?  六、随堂作业略过三年级乘法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1=答案  2223=答案  3412=答案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答案  3131=答案  2333=答案  2224=答案  1241=答案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答案  3113=答案  1212=答案  2211=答案  1125=答案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三年级乘法教案10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习本单元乘法的重要基础。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相比,学生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会遇到下列一些新情况:  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一位数除了依次与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相乘外,还要继续与百位上的数乘,即还要进行几百乘一位数的运算。这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新知识。  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往往会个位向十位、十位向百位连续进位。这里虽然没有新的内容,但却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三位数的十位上可能是0,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会碰到三位数中间的0乘一位数,这是学生尚未学习的知识。  鉴于以上分析,本单元把乘法的教学编写成四段:第70~75页着重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第76~79页着重教学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是0时的乘法计算;第80~83页着重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最后是单元复习。为了有利于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  1、 第70~75页教材的编写特点。  (1) 先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向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扩展创造条件。  第70页例题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就能自己完成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应该口算,思路是灵活、开放的,教材中呈现了学生热烈交流自己算法的场景。在鼓励算法多样的前提下,教材希望学生从表内乘法类推出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积,想想做做第1题作了这种引导。如从23=6想到2003=600,口算250和2500都可以想25。  教材十分注意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因为这是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想想做做第2题的练习容量很大,能帮助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口算的程度。第3题把整百数乘一位数与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需要进位的)结合起来练习。第4、5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整百数乘一位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其中第4题还能让学生体会数量关系:每包纸的张数包数=一共有纸的张数。第5题复习了正方形周长的算法。第6题的解题策略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口算232=64或602=30知道60个车轮不够装32辆车。这些策略与口算,学生都已经掌握,教学的作用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并积极参加交流。  (2) 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第72页例题教学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让学生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自己探索。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依次乘一位数后还要继续算什么?积的百位上是几,为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试一试仍然让学生独立计算,体会乘的过程中的连续进位。例题里乘得的积是三位数,试一试乘法的积仍是三位数,想想做做第1、2题里的积大多是四位数。这样,学生就比较完整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第3题让学生算一算,看看积是几位数,引导学生注意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有时是三位数、有时是四位数,并初步研究原因,为估算作准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四位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位数里的几百乘一位数后,结果已经超过一千;另一种是三位数里的几百乘一位数得数不满一千,加十位上进位的数后积才是四位数。对此,教材是有控制的,习题里都只出现前一种情况,不出现后一种情况,这是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教学要求作出的规定。  (3) 练习七突出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练习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和笔算的综合练习。在计算方面加强估算,仍然是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安排在第6题。这是在想想做做第3题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只要根据三位数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即对几百乘一位数的得数满不满一千作出判断。这里仍然不出现几百乘一位数的得数不满一千,加上十位进的数才满一千的情况。第5题通过题组渗透乘法结合律,让学生在计算后发现20042的结果与2008的积是相等的。  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也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列式和计算并不困难。教材希望学生通过解题继续理解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如第3题里的绕一周要的时间绕的周数=一共要的时间、第4题里的每包克数包数=一共的克数。另一个内容是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在前面已经学过。教材希望学生通过解题,巩固已有的解题思路,要让学生在独立解答的基础上,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2、 第76~79页教材的编写特点。  (1) 在具体实例中概括0与一个数相乘得0。  计算中间或末尾是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首先要会计算0乘一个数,这是一个新知识。第76页上面的一道例题让学生从0+0+0=0改写出03=0或30=0,首次感知3与0相乘得0,体会积是0的合理性。然后在想一想中类推出07或80。通过这些题学生能发现0和任何一个数相乘都得0,并应用于想想做做第1题。  (2) 让学生自己进行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第76页下面的一道例题主要教学1024应该怎样算。教材先引导学生估计,然后用竖式计算。这里进行估计起两个作用:一是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估计的能力;二是让估计与笔算相互印证,如果估计与笔算的结果相符,表明估计与笔算都正确。  1024的竖式应该怎样算,教材让学生自己完成。为了防止学生遗漏三位数十位上的0乘一位数这一步,教材提示学生思考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77页想想做做第2题由于201个位的1乘3得数不满10,所以2013的积的十位上是0;607个位上的7乘4得数满10,所以6074的积的十位上不是0。这道题能让学生明白两点: 一是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二步是算0乘一位数。二是乘数中间有0,积的十位上不一定都是0。第3题是根据学生经常发生的计算错误设计的,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并改正,帮助他们避免类似的错误。学生在找出错在哪里的过程中,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也得到锻炼。第5题四个书架上的书都在200本左右,用2004=800能估计出四个书架大约共有多少本书,这是生活中常用的估算。第6题可以提出柳树有多少棵、松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松树比柳树少多少棵这些不同的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按先解答哪一个,再解答哪一个的顺序理一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法思路。  (3) 教学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另一种竖式的写法。  第78页例题个位上是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分两步教学。首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教材在学生的交流中详细展开了口算的过程,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上来,突出从412=48向4120=480的推理。还出现了按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算法计算1204的`竖式。在这些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接着教学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另一种竖式,这种竖式计算的思路和步骤与口算一致。竖式的形式有了变化,竖式中的蓝色虚线表示要先算12乘4,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0。教材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把两种竖式联系起来理解,防止割裂开来记忆。  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竖式的另一种写法,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所以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题都先写出了竖式,让学生接着算下去,掌握乘的方法以及在得数末尾添0的技巧。第2题才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竖式。  学生先后学习的几百零几乘一位数与几百几十乘一位数,可能会相互干扰。因此,教材在想想做做第3题及时组织对比,防止混淆,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通过本单元的计算教学,不要进位的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应要求学生口算;要进位的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应让学生笔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要求学生口算。  3、第80~83页教材的编写特点。  (1) 图文结合,直观呈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80页例题用图画呈现了6袋乒乓球,每袋装5个,还用文字告诉学生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要解决的问题是买这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也采用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这种呈现方式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促进他们有目的地收集数学信息。只要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整理,有条理地讲述出来,解题思路也就随之形成了。  (2)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和反思,形成解题思路。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思考,体会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例题有不同的解法,左边的解法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这个问题是怎样想到的?右边的解法先算6袋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这个问题是怎样想到的?这些都是学生交流的主要话题和重要内容。教材让学生先解答再交流,为提高交流的效率创造条件。  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每道都有不同的解法。教材鼓励学生用多样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交流体验策略的多样性。但不对学生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  (3) 练习八围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  这个练习里的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第1题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乘法口算,有几百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笔算主要练习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其中第2题里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三组笔算题,让学生掌握乘数中间的0与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形成计算技能。第3题估计各道题的积比4000小还是比4000大,这是在判断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基础上的一次提高,也是对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十多的一次发展。可以在学生广泛交流想法的基础上,集中他们的智慧,先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并通过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进行判断。这里仍然没有出现由于三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引起积大于4000的情况。  解决的实际问题里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步计算的。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仍然让学生理解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如每幢住的户数幢数=一共住的户数、单价数量=总价。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会思考、形成解题思路上。  另外,还设计了找规律的内容。第6题里有三组计算,只要先算出同组的三道题的得数,再比比三道题里的乘数的变化情况和积的变化趋势,就能找到规律。对发现的规律,学生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表示出来。一是指出一组算式,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规律。二是接着各组的三个算式,再写出一些具有相同规律的算式。  4、 复习的编排。  第1题整理本单元教学的乘法口算,并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这些口算。第2题组织本单元教学的笔算综合练习,每组的三小题分别是各位上都不是0的、十位上是0的、个位上是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引导学生在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乘数中间、末尾是0的乘法。在处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上,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  第4、6题是估计。其中第4题是在练习八第3题的基础上以新的形式出现,形式虽然有了变化,但估算方法没有变,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体会这里的变和不变。第6题联系实际问题进行估计。  第7~9题是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既有本单元教学的连乘问题,也有二年级(下册)教学的实际问题。其中第9题以文字叙述为主,这是实际问题呈现形式的变化,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读懂题意。三年级乘法教案11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二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重点难点:  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年级乘法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6例7,完成第26--27页“练一练”和练习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0乘一个数的含义,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能应用“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正确笔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123×3  笔算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2、3+3+3+3,你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样写?(3×4或4×3)  二、自主探索,学习例6。  1、0+0+0+0,你有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4×0或0×4,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2、7×0=?0×7=?你是怎样想的?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些算式吗?  让学生任意地说一说。例如:5×0=0×5=  10×0=0×10=  100×0=0×100=  ......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口算练习:  6×0=5+0=0×9=0×7=  1×0=0+2=0×5+2=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5+0不等于0?  三、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203×3=  (1)你会用竖式来算一算吗?  (2)学生尝试进行列竖式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  这个0是怎么得到的?这样写行吗?为什么?  (3乘百位上的2是6个百,这样写就变成6个十了。)  (4)想一想,在这里“0”起的什么作用?  2、比较复习题和例7。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第1题的积中间有0,第2题的积中间没有0?第4题的中间怎么会有2个0?  4、改错练习。  (1)出示练习六第2题。学生独立判断这些题目做得对吗?  (2)找出错处,并寻找错误原因。  (3)独立改正。  5、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第27页的练一练第2、3题。  四、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笔算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三年级乘法教案13  设计说明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 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几何图形理解算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利用几何图形去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相关运算算理,并能正确地处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的能力。  3、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渗透德育教育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重点:  1、能够简单利用几何图形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掌握计算中为什么进位。  难点:让学生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学生课前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师准备: PPT课件、题卡、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和学生互动,  学生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并选一类水果.最后,选出一组水果获胜.  二.复习  利用课前水果蹲获胜水果小组,引出复习习题,并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一边计算一边想你是怎么计算的)23×13= (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通过复习出示(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板书  三.新知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创设情境。  师:刚刚同学们在做题时,老师看到一位学生的桌子上有一盒酸奶,老师很好奇,我想采访一下他。  师采访。Xx你喜欢喝酸奶吗?  (课前准备一生说:是的,老师,妈妈说每天喝一盒酸奶对我长身体有好处。)  师:妈妈做的真好。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酸奶吗?--------每天喝一盒酸奶是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同学们春风小学的孩子们每天也喝一盒酸奶,今天我们就去帮帮春风小学解决一个有关酸奶的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2.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和简单说说几何图形)  生:说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师:那么你们会列式吗?(找生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48×37=  3.引出估算  同学们,在课下,咱们班有两位同学在预习时遇到了点困难,请同学看。(观看视频)  视频中的两个同学起立寻求帮助。以此引出估算的多种方法。  预设  (1)生:因为48≈50,37≈40,50×40=20xx(盒),所以大约需要20xx盒酸奶  (2)因为48≈50 50×37=  (3)37≈40 48×40  师:那么实际需要酸奶的盒数比20xx多还是少?为什么?  生回答。  4.引出笔算  同学们现在春风小学,要给学生们配备营养餐中的酸奶,想知道具体需要酸奶的盒数,你们能帮忙吗?(请同学们在题卡上完成 第一题,并同桌之间说一说。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并找2名同学结合几何图形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计算后,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帮助春风小学解决了困难。老师替他们感谢你们。谢谢大家。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白板,你发现了什么?  生找异同。  师总结:这种利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过程就是迁移思想。  出示课题进位和迁移。  那么同学们通过对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学习,并结合刚刚计算的过程,你能说说如何笔算吗?(小组合作完成题卡2题。小组讨论,最后由组长写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和补充完成此内容。(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给予鼓励,例如数学家就是这样说的)  找2名同学说,再大家加重音齐读。重要的事说三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先用一个乘数的个位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计算中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  5.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能独立计算了吗?有几只小动物迫不及待的和大家见面了,同学们请看 。老师选一位同学帮大家选择一种可爱的小动物。(选择后生做后面题)  在学习新知时错的生展示.  6.小结。  同学这节课的功劳可真不少。帮助春风小学解决了困难。那么同学们在大家帮忙的同时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说一说  7.拓展。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会用到今天所学内容吗?在以后的数学课上咱们还会和它见面吗?  8.布置作业  教材51页6题  9.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位)  23×13=299 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三年级乘法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在精确计算之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的习惯,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二、目标解析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都要与第二个因数相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供了两种写法,竖式写法不同,但结果相同,第二种更简便,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的算理。因为算理相同,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下列各题(列竖式计算)。  123×3= 368×3=  2.指名两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草稿上计算。  3.汇报,说说两道题的不同,需要注意什么?  第1小题不进位,第2小题需要连续进位。计算时要注意:哪位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设计意图】因数中间有0与末尾有0的乘法与一般乘法的算法是一样的.,通过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好基础,更顺利地借助旧知进行有效迁移。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问题:  (2)列式:604×8  (3)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604接近600,600×8=4800,座位应该比4800个多一点。  (4)课件指名上黑板,其他同学在草稿纸上尝试解决。  >>  ①说说这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与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因数中间有0。)  ②以前因数中间没有0,是怎么计算的?现在因数中间有0,要不要分别相乘呢?如果不乘,会出现什么情况?  ③小结: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前面学习过的相同,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相乘;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5)小练习:102×3(不进位) 109×3(一次进位) 409×3(两次进位)  【设计意图】算前估一估,既为粗略的判断精确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同时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因为因数中间有0的算法同前面学习过的算理相同,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最后的小练习提供了三种由易到难的计算,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的方法。  2.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1)出示问题: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求的是什么问题?(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3)列式:280×3  (4)你能估一估吗?  280接近300,300×3=900,需要的钱数比900少一些。  (5)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  (6)汇报。  (7)说说对方法二的理解。(借助整百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简写的道理:28个十乘3等于84个十。)你更喜欢哪一种?  (8)说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简写时需要注意什么?(一是一位数书写的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中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二是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9)小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估算是一种良好的计算习惯,应该在任何不能口算的计算前都要有所体现,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继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因数末尾是0的乘法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选择较方便的方法二。虽然教材中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是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记录讨论的结果,突出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小练习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练习提高  1.练习十四第1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练习十四第6题。  (1)独立完成后汇报。  (2)再说一说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何简便计算。  3.练习十四第5题。  不用计算,你能判断哪个算式的得数大?说说理由。  4.练习十四第3题。  (1)独立完成比较大小。  (2)说说你是怎么快速判断的。  【设计意图】第(一)题和第(二)题是分别有关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继续巩固有关计算的法则。第(三)题通过有关0的乘法计算的规律快速进行得数大小的判断,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运用。第(四)题综合运用有关0的四则运算,达到快速区分的目的。  (四)谈收获  说一说您今天学习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三年级乘法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l.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个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编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尝试计算一下吗?【三年级乘法教案】相关文章:《笔算乘法》教案09-29《口算乘法》教案03-20《笔算乘法》教案03-17分数乘法教案02-025的乘法教案02-2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7-1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9-098的乘法口诀教案07-31分数乘法教案优秀10-29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1篇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教学设计是老师对每一课时做的特定教学方式的规划,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0-31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借助乘法的意义编制乘法口诀。3、培养社会人文意识。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教具:挂图、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二、教学新课。1、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堆数1松果的个数5那么两堆松果呢?你是怎么算的?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汇报,填表。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板书:1个5是5,1×5=5或5×1=5。2个5是10,2×5=10或5×2=10。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齐读所写的算式。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齐读5的乘法口诀。给3分钟记忆口诀。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三、巩固练习。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1、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2、填一填:P11第3题。3、P11第4题。四、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2)《生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教学重点: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教具准备: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2、日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二、玩中学1、说一说。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3、调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4、涂一涂。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5、说一说。(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三、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四、布置作业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3)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联系实际感知角1、第38页主题图。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生生相互找角,指角。3、生从生活中找角。生举手汇报。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1、生折角。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3)生说发现。四、画角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2、生说画角过程。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4、生再次画角。五、巩固练习1、判断。2、数角。3、比角的大小。六、拓展、游戏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七、课后小结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4)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重点难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36+28+17=65-25-21=说一说你的`计算的方法。2、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主题图。2、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A、先算下来25人,车上有多少人。B、再算现在有多少人。C、列综合算式。还有其他算法吗?3、总结算法: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计算时应该怎样做?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要进位,不够减时要退位;有时可以用简便写法。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5)[教材简析]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教学目标]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1)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2)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2、明确要求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②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3、自主探索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③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分。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5、小组内交流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种基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③独立完成填空。④在小组内校对。2、想想做做第5题。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④独立完成填空。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3、想想做做第6题。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③和同桌交流交流。[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会尊重他人。]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6)一、情境引入1、今天是我们的一位好朋友的生日,想知道他是谁吗?2、(电脑出示:淘气)让我们一起来唱首生日歌吧!听听淘气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吧。3、板书课题:生日。二、探究新知1、统计前的准备活动(1)今天是几月几日?(10月16日)原来淘气是10月出生的,我们班有谁也是10月份出生的?(2)你是10月份出生的,那你知道你出生的月份属于什么季节的呢?指名学生说:你是几月出生的,属于什么季节?(3)我们来看一看,你们出生的季节刚才你们说对了吗?出示课件:四个季节的图片(并说明哪几个月是什么季节)(4)现在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属于什么季节了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说完后坐直。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5)老师要看看谁是亮眼睛,看好了。我们请春季过生的同学举手;请夏季过生的同学举手;请秋季过生的同学举手;请冬季过生的同学举手。猜一猜哪个季节过生日的最多。(6)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举手数一数、举不同颜色的卡片、分排站立、画正字等)2、经历统计活动(1)6人小组合作统计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次调查。那调查应注意什么?来看看小组合作的要求吧!(幻灯)(2)小组活动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并完成统计图。(3)全班汇总师:刚才老师看了同学们在小组的表现,真积极!下面我们一起完成大的统计图好吗?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统计结果,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4)验证数据师:这是刚才大家每个大组调查的结果,老师根据你们的统计绘制出这张班级统计图。请小朋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呢?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3、观察统计图,拓展思维(1)说一说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现在你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了吗?从图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2)师:谁愿意和老师做朋友?谁能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3)师:老师也有生日,你们猜猜老师的生日可能在哪个季节呢?生猜。钟老师12月份过生日,是什么季节呀?(冬季)对了,老师是冬季过生日的,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猜测出最有可能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不一定是准确的,就像猜老师的生日一样。三、拓展应用1、这个统计图是怎么得来的呀?说一说。2、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7)教学內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班级情況及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学生二十一名,大部分来自移民家庭,经过两年的学习,这个班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探究,乐于合作。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礼品盒,大家想看看吗?(出示课题:看一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观察,老师要给大家提一些要求:1、保持观察姿势,不能左瞧右看,随意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的是几号面,这些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我相信大家都能按要求去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圆满完成观察任务的,有没有信心?(出示标有序号的长方体)二、参与活动,探究新知。(一)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也有不同。1、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2、通过讨论、交流,指名不同位置学生代表发言,说说自己看到了几号面?是什么形状?3、师:同样一个长方体,怎么有的同学看到的面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面却是长方形呢?4、生讨论、交流、汇报。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课件演示)(二)体验不同位置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1、师:我刚才听有的同学说只看到一个面,有的同学却看到了两个面,还有的同学看到了三个面。请看到一个面的同学挥挥手、看到两个面的同学点点头、看到三个面的同学拍拍手。提问:为什么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在不同位置观察时,看到的面的个数不同)2、同学中有没有看到更多个数的面?那么,在同一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呢?3、生再次保持不变的观察姿势和位置,进一步细心观察,并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课件演示)5、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观察仔细,善于动脑,还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真棒!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做一个拍手游戏,想不想做?(师带领学生做拍手游戏,回顾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三)认识各个面的名称。1、师:老师带来的礼品盒上标有数字序号,同学们说的时候很方便,可是生活中不可能给每个物体的面上都贴上这样的序号,怎样才能正确说出各个面的名称呢?其实,人们已经习惯给物体的各个面起一个名字了,大家在书上26页迅速地找一找,看看各个面都叫什么?2、谁能给老师的礼品盒上各个面贴上他们各自的名称?(出示另一长方体纸盒和名称标签)3、师:一般,我们把物体朝上的面叫“上面”,那么朝下的面呢?和观察者正对的面叫“正面”,那背后的面呢?相对于观察者右侧的面叫“右面”,那左侧的面呢?4、出示不同的长方体并变换位置,让学生指出各个面的名称,使学生加深对各个面名称的理解,知道这些面的名称不是固定不变的。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游戏一:猜一猜。出示26页情境图,先说说每个人各站在讲桌的什么位置,再猜猜他们各会看到讲桌的哪些面?最后动手连一连。(课件演示)游戏二:练一练。出示27页“练一练”4题,今天智慧爷爷买了生日礼物要给一位朋友过生日,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去凑热闹,他们各自看到礼物盒的那一面呢?先说说,在连连。(课件演示)游戏三:标一标。出示27页“练一练”1题,同学们还认识了物体各个面的名称,看谁能准确快速地标出“正面”“上面”和“右面”。(课件演示)游戏四:摸一摸。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摸摸它的各个面,并对同桌说说每个面的名称和形状。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8)一、情景导入:1、请看,这是什么呢?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二、活动探究: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三、实践应用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最让你难忘?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9)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教学目标: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生:14个可以放几盘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三、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3题。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0)知识与技能: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过程与方法: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二、探索学习(一)广场上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4、集体交流。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二)瞻仰烈士纪念碑。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指名学生说)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4、全班交流三、实践与应用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四、总结,下课。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具准备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4、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1、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__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2、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4、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__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三、应用拓展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四、小结评价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一、备课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46。  二、备课背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这个内容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算理及算法),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笔算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展现的正是该课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出示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利用点子图进行思考,多种思路求出答案→借助一种思路教学竖式,算理算法沟通→练习,巩固算法。  上述教学模式可称“先算理后算法”,很好地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算理算法并重,以算理理解引算法掌握。日常的教学,完全可以将此思路细化并实施。  但是,用这个思路进行教学时,老师们可能遇到一个“尴尬”之处――学生在探究14×12的答案时(或借助点子图进行思考时),方法的多样化会占据课堂的大量时间。如按教材预设的14×4×3和14×(10+2)之外,学生还有会出现14×6×2,或出现将14拆成7×2、10+4,甚至出现14和12都拆的情况(10+4、10+2)。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无非就是不同角度的分配律和结合律而已(两个数都拆,情况略不一样)。可以想象,课堂上如果放手学生探究了,丰富的思路及其展示与交流,一定是极费时的。如此一来,竖式教学的时间不充分是必然的结果,所以,有些课到了练习巩固环节,学生对竖式的分层记录却还是有障碍。  一个可行的应对之法,就是干脆放大算法的多样化,单设一个课时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另一个课时再集中力量教学竖式。北师大版教材就是如此编排的,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查阅教材。  那么,如果按照人教版教材的现有编排,我们怎么解决算法多样化和竖式教学的矛盾呢?  我们认为,一个教学内容能追求的目标很多,但可以视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区别对待或取舍处理。于本节课而言,这个竖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两层记录的乘法,学习的难度是不小的――学生既要明白分层记录的原理,又要掌握这种新的算法模型;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理解每次口算结果的书写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有时还有进位问题。但即使再难,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那还是本课必须要达成的目标。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弱化算法多样化的目标,而把教学重点放在竖式的算理算法教学上,应当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三、我们的思考  那么,用怎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算理,牢固地掌握算法,又适度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呢?  我们首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心理进行了测试。  A卷:  题1:你能想办法计算出24×12的结果吗?请把你思考的过程写下来。  题2: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24×12吗?请你试着写一写。  结果,全班42人中有61.9%的学生能正确求出结果,思路基本都是拆分的方法;30.9%的.学生能列出正确的竖式,差别就是第二层积末尾的0写与不写。  B卷:  给出24×12的标准竖式。【注:数字选得不好,可能会造成混淆】  题1:你能看懂上面这个竖式吗?把你看得懂的地方圈一圈,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一写它表示的意思。  题2:这个竖式的哪一部分是你看不懂或有疑问的,请你在竖式中圈一圈、写一写。  只有11.9%的学生能正确解释竖式中每一步的意义,但对竖式存在疑问的学生却很多,且疑问也是各种各样(如下图)。  从两份前测卷的数据可见,算法多样化这事的确并不太难,对学生而言,最难的就是对这个竖式的理解。想想也是,三年级的学生,既要接受第一次见到的分层记录结果的形式,又要掌握记录结果时的各个细节(如错位、省略0等),面临的困难自然是很多的。  通过前测,我们也意识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会列竖式,这是不容忽视的学情信息;同时,无论会与不会的学生,对竖式的书写、含义等,存在很多的疑问,这些疑问都是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因为这些疑问,正好指向于算法背后的算理。  那么,这节课是否就可再次采用我们尝试过的“先算法后算理”的教学模式:课始就让学生尝试列竖式,暴露正确算法或不同算法,引发学生产生针对算法的疑问→学生提出问题,以问题为驱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借助学习材料开展探究(适度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接受算法→教师示范,多样练习,掌握算法。  教学框架设想如下:  环节1:情境引入,竖式计算  环节2:算法暴露,引发提问  环节3:自主探究,感悟算理  环节4:思维碰撞,理解算法  环节5:练习巩固,掌握算法  这样的设计,是否更能显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呢?是否真的能借助学生的疑问,化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呢?可否使这节课的教学打破传统思路,更显大气与灵动呢?  四、讨论话题  1.对“先算法后算理”的教学思路,您怎么看?  2.您觉得按照上述思路,学习情境(学习材料)该如何设计?  欢迎以留言的方式发表您的宝贵意见。让我们一起研究,共同进步!《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一、复习内容  教材P58―P59的整理复习和练习十三。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难点: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配套资源  《两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搜集错题,分析错误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请你搜集整理出练习中的错题,认真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及注意事项,课堂上我们一起交流。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知识点: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口算乘法有哪些内容?你能解决很快口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15×3=12×30=14×30=240×5=  ①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②哪一题需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  240×5=1200,注意不要漏写0。  小结:先把两个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注意区分计算出的0和补上的0)  2.展示交流错误,强化巩固算法  (1)展示错误,分析错因  谁愿意当小老师,主动和大家交流自己的错题?为了保证效果,在交流时,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呈现错例――分析错因――提出建议  (注意:为了使展示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收集错题的情况,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展示)  (2)梳理归纳,整理方法  在展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整理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①末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②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积的末位就要与那一位上的数对齐。  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3.复习解决问题  典型题目:P58第2题  东东家有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  ①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  ②把这些橘子装箱,每箱8千克。用5辆三轮车运走,平均每车运多少箱?  ③如果每千克橘子卖2元钱。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  讨论交流:说说解决上面这些问题的步骤,每步各做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需要的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4.呈现思维导图,回顾反思内化  通过刚才的复习过程,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知识图(出示下图)。请你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把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和同桌交流一下。  5.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  (1)口算。  31×3=190×2=  17×400=13×60=  14×50=24×5=  60×900=25×80=  (2)列竖式计算。  16×16=18×18=  37×24=29×72=  17×17=22×22=  55×48=18×43=  【知识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答案】略  【解析】注意: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3)填空  ① 20个16是(),32的40倍是()。  ② 230×30的积的末尾有()个0,250×40的积的末尾有()个0。  ③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④ 9□×6□的积是()位数。  ⑤小红计算出45×36的结果是570,不计算你能判断这个结果对吗?理由  是:()。  (4)比较每组算式得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0×30=31×29=32×28=33×27=  50×50=51×49=52×48=53×47=  【知识点】借助笔算探索规律。  【答案】略  【解析】通过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算式得数的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①横向观察,两个乘数的和一定,两个数越接近乘积越大。②纵向观察比较发现,每一组乘数的个位数相加都得10,且两组对应的乘数的个位数都相同,第2组的每个乘数都比第1组的乘数大20;第2组的积都比第1组的大1600。  (5)P59的第4题。  王叔叔平均每个工作日投送28个快递邮件。如果每月按22个工作日计算,王叔叔半年(6个月)一共投送多少个快递邮件?  【知识点】连乘问题。  【答案】方法一:28×22×6方法二:28×(22×6)  =616×6=28×132  =3696(个)=3696(个)  【解析】明确解题思路和每步的算理。  (6)P59的第5题。  一辆出租车一个星期(7天)收入1260元钱。如果每天工作9小时,平均每小时收入多少钱?  【知识点】连除问题。  【答案】方法一:1260÷7÷9方法二:1260÷(7×9)  =180÷9=1260÷63  =20(元)=20(元)  【解析】方法二,计算过程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没有学过。  (7)P59的第6题。  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的所有队员分成8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  ①参赛队员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赛队员来自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平均每班参赛的有多少人?  ③参赛的女生有120人。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①方法一:9×4×8方法二:9×(4×8)  =36×8=9×32  =288(人)=288(人)  ②方法一:288÷6÷3方法二:288÷(6×3)  =48÷3=288÷18(计算没学过)  =16(人)=16(人)  ③参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288-120=168(人)  【解析】要结合P59第4―6题检查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和反思检查的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还应结合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7.全课总结。  资源文件列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龙门中心小学白清霞20xx年4月9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动数学列车――复习铺垫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30×40=80×30=900×10=60×70=21×20=88×10=13×30=32×20=  2、笔算:  24×3=38×2=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开始,我便以准备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充分调起学生的胃口,然后再以邀请  同学们乘坐数学列车的方式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准备题。』  二、进入儿童乐园――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分小组讨论,尝试计算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方法一:  把12分成2和10两部分,我们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再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12=2+10  24×2=48(元)  24×10=240(元)  48+240=288(元)  方法二:笔算  2 42 44 8  ×2×1 0+2 4 0  4 82 4 02 8 8  5、设疑: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那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6、生尝试用笔算方法计算  7、师生共同分析24乘12的笔算方法  2  4×1 2  4 8.24×2 的积 2 4 024×10的积  2 8 82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8、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让孩子在不断的探究与交流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在操作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三、畅游儿童乐园――巩固提升  1、计算密码:  完成课本63页的做一做  2、避开陷阱(每条路上都有一道题,如果错了说明有陷阱,对了可以顺利通过。)  2 13 32 3  ?2 3?1 3?3  26 39 94 64 23 36 9  1 0 53 2 97 3 6  3、进入老虎园解决问题  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4、请你当个小雷锋,计算出正确的门票收入  2 ■  ?■ 4  ■ 8  ■ 6  7 ■ 8  动物园的阿姨把今天的收入清单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今天的门票收入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本环节通过闯迷宫、避陷阱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练,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设计意图:课尾对本课知识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五第  1、2题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2 4 × 1 2 =288(元)  2 4  4 8 2 4 × 2的积  2 4 × 1 0的积 2 8 8 2 4 × 1 2的积  答:一共要付288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14×231×30214×316×523×422×321×512×20xx×323×627×442×3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1个242个243个2410个24(24×1=24)(24×2=48)(24×3=72)(24×10=240)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3盒的支数(2)10盒的支数(3)13盒的支数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 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投影出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 36×12 (2)53×28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123×23  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通过对练习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  教学内容:  第6页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练习后,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  练习二第2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4  13  72......243的积24......2410的积(个位的零不写)  312《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科书第46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  11×5= 110×5= 110×50=  30×20= 30×200= 300×20=  2、笔算:  24×4= 39×2=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揭题示标  学习目标: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46页例1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该怎样计算呢?  2.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6页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过程。思考:  1、笔算14×12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2、再用()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3、最后把()和()加起来。  (5分钟后回答问题)  3.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独立自考,尝试解决。  4.小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  师生共同分析14乘12的笔算方法  1 4  × 1 2  2 8 ……….14×2的积  1 4 0 ………14×10的积  1 6 8 ………14×12的积  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方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合作提升  课件演示笔算的过程(兵教兵)  老师还有一个疑问:十位上的1和14相乘的积的末位数4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呢?  (140中的4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得出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和十位对齐。)  四.巩固应用  1. 23×13= 33×21=  2.啄木鸟治病。  2 2 31 3 4  ? 4 3 ? 1 3 ? 1 2  6 6 9 3 6 8  8 8 1 3 3 4  1 5 4 2 2 3 4 0 8  ( ) ( ) ( )  五、总结解惑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积加起来。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4 × 1 2 =168(本)  1 4  × 1 2  2 8 ……1 4 × 2的积  1 4 ……1 4 × 1 0的积  1 6 8《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 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 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 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 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 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 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 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 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 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 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 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 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 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第62 页第10―12题。《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3、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  师: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13  二、教学目标  1、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自主与复习,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三算之间的联系,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  3、体验回忆、举例、分类、和纠错、应用的计算复习方法。  三、教学流程:  1、揭题。(板:两位数乘两位数与复习)  2、知识的复习与梳理  (1)回忆  (2)举例(补充40×30 11×80 15×20 31×32 39×27 45×25等例子)  (3)分类  (4)知识点的复习与  ①口算 40×30  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15×20乘数末尾只有一个0,怎么积的末尾出现两个0?  ②估算  老师想很快知道39×27的大概结果怎么办?  你是怎么估算的?  28不是更接近27吗?为什么不把27看做28来算呢?  还可以怎么估算?  估算方法  ③笔算  39×27  算后问生有没有快速检查的办法?(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得数与估算的值是不是比较接近,那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不过还得一步一步仔细检查。)  师:抓住第二步:十位上的数乘时,积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第二步计算中的“7”是哪来的`?2×3不是等于6吗?  说说笔算的方法  ④求联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请你想一下三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3、纠错  生独立算其余的题目,老师巡寻错例,若无,师补充典型错例。  4、应用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  (1)、一个教室坐40人,一幢教学楼13个教室能坐多少人?  (2)、一本童话故事书要19元,如果老师要给全班44个同学每人都买一本,需要带多少钱?  (3)、鲍田小学的阶梯教室共有19排,每排有26个座位,如果有500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做了这三道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  5、复习方法(回忆、举例、分类、、纠错、应用)  6、拓展  聪明题:下面算式中的汉字,分别代表什么数字?  数 学  × 学 数  1 1 4  3 0 4  3 1 5 4《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措施: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20×3040×5070×20xx×20  12×4013×7060×5080×40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评价。  5、总结并揭示知识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生总结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  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3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  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3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  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乘法”,想一想: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  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36×12(2)53×28  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  通过对练习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  教学资源: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  2、出示例题情境图  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  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  列出算式:28×12= ( )  4、估算。  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3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  或30×12=360,28×12要比360少,可能是300多。  二、活动探究  1、明确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订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钱呢?(算一算)  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整理汇报: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1)28+28+28+……+28=336 (连加)  (2)先算半年要多少钱,再算一年要多少钱?  28×6=168,168×2=336 (连乘)  (3)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多少钱,再合起来。  28×10=280,28×2=56,280+56=336 (乘加)  5、用竖式计算。遇到了困难。  提问:接下去该怎么办?谁能接着完成?都来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请学生板书。可能会出现:、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学生讨论: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讲解简便竖式。  6、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再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①理解题意 ② 小组提问 ③交流问题 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  四、质疑反思:  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题情境图 28×12=336(瓶)《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  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习,口算:  13+3=  11+2=  21+2=  13+30=  11+40=  21+30=  390+39=  440+22=  630+42=  学生练习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  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出示书店一角)  二、探索新知  (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小红买书的情景)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小红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小红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  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  3、揭题:  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4、估算:  师:现在有这样的四个答案(课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觉得哪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生说着各种理由,A:从积的个位考虑;B:从积的位数考虑;C、D无法确定)  师:C、D无法确定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吧!  5、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  学情预设: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  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  方法3:12拆成2+6,24+2+6=288。  这里的.24实际上表示什么?(板书24个10)这个“240”是由谁相乘得到的?(板书:24+10=240)明明是240怎么只写24?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4乘1个十等于4个十,十位上的4就表示4个十)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24的时候,要把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同意这样说的请把掌声送给他(个位的0可以不写)那揭示答案:所以D答案才是正确的,师板书完成答句:小红一共要付288元。  7、请板演错误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你现在觉得自己错在哪里?  师: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相信下次你肯定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8、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  问:笔算和刚才的第一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24+10在24+12这个算式中其实算出的是什么?竖式是我们的基本计算方法。  9、方法优化:刚才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笔算简便、不容易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笔算》(补充板书)  10、谁能把这种方法再来说一说,(生说师重新板书)  11、快乐小尝试(分4组,每组2题,完成自己本组的题目后,可以向其他组题目挑战,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胜利的小朋友最多):  A、33+31=  B、11+25=  C、32+12=  D、22+14=  21+34=  23+32=  22+33=  12+22=  请该组的学生上台扮演,其他组当裁判:  1、书写规范;  2、计算正确;  3、提出相应的意见  三、巩固提升  1、师:小红顺利地买到了书。可是粗心的小明和他的几个朋友还没有买到书,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显示:改错题)  小明:22+23=110(元)小亮:41+21=661(元)小刚:34+12=516(元)(抄错题目)  2、师:通过大家的帮忙,各自都买到了满意的图书。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顾客朋友,新华书店的经理准备购买一批新书,这是他刚刚下的订单,你能帮助经理算一算各需要多少钱吗?(课件显示:一批新书的订单:  名称单价  (元)数量  (本)金额  (元)  《小房子》2241  《勇气》1214  《爱的教育》2911  《爱心树》1332  《小房子》  《勇气》  《爱的教育》《爱心树》  3、购买一批新书后,现在书店有文学类32本,故事类是文学类的11倍,故事类有多少本?  (机动)  4、据统计,书店上午卖出42本,平均每本书的12元,上午一共卖了多少钱?  5、计算大比拼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最后我们来一个计算大比拼,敢不敢挑战?)  比赛规则:  ①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的速度快,精确度高  ②通过计算,发现什么规律?  11+11=  61+11=  81+11=  25+11=  运用规律,随机挑战,学生口答,课件出示题目,如:71+11=、63+11=、18+11=、33+11=、44+11=、53+11=、35+11=……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24+10=240(元)  24+2=48(元)  240+48=288(元)  24+12=288(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5个月要花多少钱?)  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  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285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285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5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10个月牛奶要花的钱)  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揭示数学信息与问题,巧妙地将相关旧知识与要探究的新问题串连在一起,让学生在得到有效复习与铺垫的同时,又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由易到难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学习热情。]  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8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28看作30,12看作10,2812的积大约是300)  2启发谈话:28x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2812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考结果,给他们充分独立探索的空间和交流展示的平台。]  三、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习28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第1种方法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第2、3两种方法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4、5两种方法都是运用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  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容易理解;我喜欢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我认为四、五两种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只用两步就可以算得最后的结果)  3.讨论:如果要计算2913你会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像黑板上(4)、(5)两种方法来计算呢?(4)、(5)两种方法有局限性,乘数13不能像1那样拆。  4.比较:方法(2)、(3)都是用的竖式计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这两个竖式只是十位上的1去乘28,所得的积写法不同,其它都一样)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写法的呢?(方法(2)与以前学习的笔算一样,用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一二得二记录每步乘得的积;方法(3)乘数12十位上的1表示10,2810口算得280)思考:在方法(2)中,乘数十位上的1乘得的积28与第一次乘得的积56相比,写的位置靠前一位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里的28表示28个十)试想:如果乘数十位不是1,而是数字较大的9时,你觉得运用哪种写法比较好呢?(口算的方法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  观察方法(1)、(2)之间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连线。  5、小结:方法(2)是将方法(1)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当我们理解之后,采用方法(2)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同桌小朋友相互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2812,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6.练习:出示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由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是通过比较选优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教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的实例进行扩展,在2812与2913的对比中,寻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2812与2892的对比中,得出简捷的笔算写法;在(1)、(2)两种方法的联系中,进一步明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四、发现规律,学会检验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228的竖式,与刚才2812的竖式比较异同。(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是乘数的位置交换了)提问: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带着猜想补充完整课本31页试一试的计算并观察验证。启发: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验算。  2.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  [设计意图: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行验算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任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思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接受这一检验方法,获得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检查的学习习惯,更能锻炼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熟练运用,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学生纠错后在全班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四题,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五题。启发谈话:学以致用不仅能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4.提问:你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计算语文课本上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大概的字数吗?(数一数课文每行有多少字,大约有多少行,利用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学生试着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在学生独立笔算中,教师能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错例的纠正中强化运用新知注意的要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你有很多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不仅有利于对今天学习的新知进行归整,还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相关文章: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2-25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02-06《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06-2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5篇04-16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5篇)04-16三年级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03-24《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2-10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4-01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02-2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