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给人带来的好处有哪些好处 探索游戏给人带来的好处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通用17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心理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1  为了提高师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加强我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科学地认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学校把12月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一、活动目的与宗旨  活动目的: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全校掀起维护心理健康的热潮。  活动宗旨:  1.教会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患各种情绪障碍。  2.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从而使学生能与同学、老师、父母融洽相处。  3.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  四、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活动月启动暨国旗下讲话  1.宣布心理健康活动月开始  2.宣读虎山小学心理健康活动月方案  3.以“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进行国旗下讲话  4.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利用每周升起仪式上的“道德讲堂”,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系列讲座  1、怎样克服厌学的心理  2、怎样克服考试焦虑的心理  3、如何战胜心理挫折  4、怎样与人交往  (三)心理游戏大赛  时间:12月6日上午  地点:学校西操场  比赛项目:  1、蜈蚣竞走  活动对象:一、二年级  目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合作心理  规则:  ①每个班级选出8男8女参加比赛  ②每班16名队员排成一列,后面的'同学用双手抱住前面同学的腰,连成一条“大蜈蚣”。全体蹲下,齐步向前走,以最后一名同学到达终点为准,先到终点者为优胜。  ③中途如果队列断开,必须在原地连接好才能继续前进。  2、车轮大战  活动对象:三年级  目的:培养协作互助的心理品质  规则:  ①每个班级选20名队员参赛,10男10女,分为四组,每组5人,场地两头各两组,进行接力比赛。  ②准备5张晚报大小的报纸、双面胶,制作大纸环(班级自己准备)。  ③5人都站在大纸环里,一起前进,前进过程中,纸环不能落地、不能断开。断开者,要在原地粘好才能继续前进,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3、二人三足比赛  活动对象:四年级  目的:培养协作互助的心理品质  规则:  ①每个班级男女各8人共16个人参赛,每两人一组,分为8组,跑道两头各站4组,进行接力比赛  ②运动员首先把内侧的小腿用小布条捆住,进行接力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如果绑带断开,队伍要停下来,先绑好再进行比赛,  ③以先完成比赛者为胜。  4、呼啦圈穿行  活动对象:五年级  目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规则:  ①每个班级选8男8女共16个人参赛  ②每名同学双手胸前交叉,然后手拉手站成一个圈,将呼啦圈挂在两位同学之间的手上,手不许松开。  ③在起始队员的手上系一条红布,要求呼啦圈从起始点经过每一位同学,最终又回到起始的位置。以速度快者为胜。  (四)制作、互赠“快乐心语卡”  3-5年级学生制作“快乐心语卡”,让学生在心语卡上摘录下令人愉快的名言或警句,送给最喜欢的人。12月12日前完成。  (五)心理健康活动课比赛  12月10日学校举行心理健康活动课比赛,学校做好有关记录。  (六)黑板报  各班以“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低年段以学生的学习为内容,比如: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学习;中年段以如何调节情绪,快乐每一天,或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为内容;高年段以沟通、互动、和谐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内容。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2  一、活动主题  关爱自己关心他人  二、活动宗旨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珍爱自己,勇于承担自己的成长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建设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  三、活动时间  5月12日――5月25日。  四、活动安排(以时间为序)  (一)各院系心理健康工作研讨会(4月上旬)  1、中心总结我院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2、各院系书记发言介绍本院系心理健康工作  3、关于成立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机制的研讨  4、关于心理委员的推选和培训工作的研讨  5、“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讨  (二)班级心理委员培训(4月中旬)  1、心理委员的职责  2、心理委员应具备的素质  3、如何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工作  4、怎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信息员  5、谈话、沟通基本技巧  6、心理危机的'发现、预防、应对技巧  (三)“我爱我,和谐成长”心情故事征文比赛(5月15日前评出结果)  (比赛细则见附录2)  (四)心理知识宣传(5月19日展出)  1、心理健康宣传标语(见附录1)  2、心理健康知识展牌  3、趣味心理图片、漫画展  4、优秀心情故事征文展  5、张贴倡议书  (五)“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我爱我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幕式  时间:5月22日下午2:40  地点:北院教学大楼中厅前  活动议程:  1、宣布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周开幕  2、领导致词  3、为“我爱我,和谐成长”心情故事征文比赛优胜者颁奖  4、手语表演――我真的很不错、从头再来  5、广场签名活动、赠送“笑脸娃娃”徽章(或心愿卡)  6、广场心理知识有奖竞答(5月22日下午3:10,开幕式会场)  7、广场心理测试服务(5月22日下午3:10,北院教学大楼中厅)  (人际信任量表、交往焦虑、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等)  8、广场心理咨询(5月22日下午3:10,北院教学大楼中厅)  9、“放飞自己的心灵”户外心理游戏(5月22日下午3:10,北院教学大楼北侧)  10、团体心理辅导:“我自信、我快乐、我成长”校园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六)心理讲座:《我爱我和谐成长》(全院学生)(5月中旬)  人生只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三者关系和谐,就会奠定一生的幸福。  如何对待自己,怎样才算爱自己?什么是真正的自信?专家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看待自己。  如何对待他人,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呢?专家从理解人的需要、如何与人沟通讲起,教你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年轻人该如何走向社会呢?什么叫成熟,什么叫世故?什么是真诚,什么又是虚伪?其中之道,请听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七)经典电影心理赏析(专家与观众互动点评)  1、《美丽心灵》(5月23日晚上)  2、《阿甘正传》(5月24日晚上)  (八)展示心情--心理情景剧(5月25日晚上)  (九)河北电视台科教频道制作我院“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片(10分钟)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要求,全面保障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权利,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逆境成才,服务我镇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培养关爱机制,确保全镇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让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幸福成长。  科学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实施“吃热饭、喝开水”工程,免费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饮用奶,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  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问题。实施“情感联线”、“爱心牵手”和“社会共育”等活动,使农村留守儿童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享有家的归属感,从而有效地促进其快乐健康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农村留守儿童部门联动教育计划”  1.推行一项工作制度。镇教管中心、瓦室派出所、民政办、瓦室卫生院、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办所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汇总工作情况,找准工作问题,落实工作措施,提高工作实效。  2.构建五大联动网络。建立以留守儿童亲属为主体,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的监护网络;建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心理、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网络;建立民政、妇联、团委和志愿者为主体,保障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扶助网络;建立以司法、派出所、工商所为主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与保护,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网络;建立以卫生院为主体,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医疗保健和资助康护网络。  3.开展四大维权行动。一是开展维权宣传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巴中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广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维护宣传,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维权中心,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维权热线电话;二是开展就学普查行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学状况动态监测机制,加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失学,消除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现象;三是开展校园安全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园安保队、校园民警、保卫干部、保安人员、护校队“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预防和制止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恶性案件发生;四是开展环境净化行动。加强校园周边网吧、歌舞厅等场所的整治和监管,校园周边200米以内不得有网吧,坚决打击利欲熏心、屡教不改和触犯法律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的经营者,净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二)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管理计划”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登记制度。各学校要组织专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镇教育管理中心要对学龄前留守儿童进行摸底建档,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爱好、病史;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以及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留守儿童档案及调查统计表做到学校管理人员人手一册,同时上报镇政府社事办备案。各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任务明确,深入分析问题,着手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采用“一帮一”、“一帮多”的结对方式,组织村社干部、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任留守儿童“爱心家长”,并赠送爱心书包、宣传挂图给所牵手留守儿童。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村社干部要深入了解所牵手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农忙等特殊时节对困难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帮扶,使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3.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普惠资助制度。严格按照县上要求在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杂费、课本费的基础上,对贫困家庭寄宿留守儿童给予生活补助,并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4.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活动制度。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给留守儿童特殊关爱,开展“爱心牵手”、“爱心节日”、“快乐生日”等系列活动,让每个留守儿童有家的归属感。  5.建立“代理家长”、“监护人”家教培训制度。强化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各学校要积极配合相关单位每年组织专家免费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三)实施“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  1.加快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支持、配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帮助学校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顺利完成。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学机制,确保农村适龄“留守儿童”入学率达100%,解决留守儿童父母的后顾之忧。  2.全面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大幼儿园建设投入,逐步建立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园办园体制,努力形成公益公平、普及普惠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四)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模式创新计划”  1.开展“五类”项目实验。充分发挥中小学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安全问题、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心理问题”五大内容,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个人成长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培养的课题实验研究,深入探索以思想政治、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和体质健康为重点的农村留守儿童培养策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开展“六项”主题活动。构建“享受同一片蓝天”的关爱体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引导激励农村留守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着力开展好“六项”主题活动: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开展“留守儿童之星”的评选活动;开展“知心姐姐”心理健康引导活动;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开展建设“留守儿童温馨家园”活动;依托“三支队伍”(“五老”队伍、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开展“心连心”活动。  (五)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情感联线计划”  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各学校要认真按照县上要求建立“聊天室”、“心理咨询室”和安装“亲情电话”。着力指导留守儿童家庭协调好打工挣钱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强化监护意识,家长外出应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留守儿童的家长要保证交流沟通途径畅通,通过电话、书信经常与孩子联系,经常与学校老师及临时监护人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具体实施“七个一”工作机制:每班成立一个留守儿童互助小组;每期购置学习用品一套;“代理家长”每周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通电话或视频聊天一次;学校教师每学期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学校每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集中的心理辅导活动;要求留守儿童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信。  (六)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促进计划”  各学校按规定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和寄宿制生活管理、卫生保健人员,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情感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中心”,农村中小学每学期至少要开设7课时心理健康课,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到20xx年底,全镇农村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设率达到100%,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断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实施“吃热饭、喝开水”工程;继续免费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饮用奶,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加快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和管理,到20xx年底全镇中小学食堂要基本达标,安全饮用水达到100%。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镇分管教育工作领导任副组长;镇教管中心、财政所、社保办、妇联、关工委、共青团、文化广播中心、瓦室派出所、瓦室卫生院、瓦室司法所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教管中心,由镇教管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相关办所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到人,落实相关责任,专人负责,抓好落实。职能单位要整体联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培养照顾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联动机制。镇教育管理中心要将留守儿童教育培养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规划,保证留守儿童的权利,特别是要抓好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管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管护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的细想素质和文化水平。共青团要发挥基层团组织和少先队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配合有关部门招募和培训志愿者,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广大留守儿童多提供一些对外交流、社会交往、走进城市的机会。镇妇联要在全系统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维权行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各村、社区妇委会要对本辖区留守儿童建册立卡,做到家底清、情况明,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作为妇委会的主要工作。镇财政所要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镇卫生院要定期了解留守儿童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疾病防治和健康咨询。派出所要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防范纳入农村新型警务工作范畴,有效预防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案件发生。镇文化广播中心要净化文化市场,规范网吧的经营管理,严禁网吧容纳未成年人。镇关工委也要发挥优势,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司法、农办、人力社保、民政等办所也要履行好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总之,各办所和单位要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贯彻落实县、镇保障和改善民生文件精神的宣传工作,宣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大举措、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督查,稳步推进。镇政府将定期和不定期对各办所、各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督查,汇总情况,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动态监督机制,确保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稳步推进。  (四)加强考核,实施奖惩。镇党委、镇政府将把村社干部关爱留守儿童的实施情况纳入各村(社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施倒扣分制。对完成任务较差的和推进工作不力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对先进典型将进行表彰。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4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心理素质,根据《中共xx省委高校工委关于举办xx高校20xx年学生心理健康节的通知》(文号)文件要求,经学院研究,决定举办第x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悦人、悦己、悦成长  二、活动组织  1、主办单位:学生工作处  2、承办单位: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基础部、机械与数控系、车辆与交通系、经济管理系、特殊教育系、风尚摄影班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7日―6月16日  四、活动内容  1、建立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室及四级预警系统  活动时间:5月17日―5月30日  活动要求:系部学管主任或学生科长或有德育经验的辅导员、班主任为核心成员,每系抽调1―2位成员组成团队,建立德育工作室,同时健全宿舍、班级、系部、学院四级预警系统。  2、开展优秀心理辅导电影赏析活动  活动时间:5月17日―5月27日  活动要求:各系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观看心理电影或宣传片,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  3、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活动时间:5月17日―5月31日  活动地点:微机房  活动要求:按照各系人数,分批分次到学院电脑机房进行心理健康量表测试,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络员及辅导员、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见《xx技术学院学生心理测评办法》  4、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5月23日―6月8日  活动要求:各班以“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将调适心理,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学生正确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环境。各系、各班级可以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反馈交流,推广新的做法。活动结束后将主题班会的教案及活动照片发至学工处邮箱。  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放日活动  活动时间:5月25日―5月26日  活动要求:组织学生对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设施和提供的服务进行现场体验和参观。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6、各系部团队沙盘游戏制作体验活动  活动时间:6月16日之前  活动要求:每个系部至少带领学生团队做一个流程(每个流程不少于两次)沙盘游戏制作体验活动。将每个作品拍照留影,写上相应的名字,作品名,并以系部负责的老师将沙盘照片电子稿上交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并由各系团队对作品进行一定的描述(即:沙盘的名字、故事写出来)后整理成档、留存。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系部要高度重视,系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抓好落实,认真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活动开展情况报送心理咨询中心,通过网站进行宣传。  2、精心策划,打造品牌。各系部开展活动要寓教于乐,注重实效,突出活动的教育意义。要注重品牌活动的创建,积极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充分发挥教育功能。  3、及时总结,巩固效果。各系部在活动中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水平。各系部于6月16日前,将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总结(含活动照片)发至学工处邮箱。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5  一、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教育思想,比如快乐学习、快乐教育,主张“让孩子快乐起来”,何为“快乐”,“快乐”的最高内涵应该是身心的快乐。再看一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传统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孩子身心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受到遏制,让他们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苦于无人理解,烦恼重重,甚至心理过于压抑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如何让学生快乐起来,真正享受童年应有的快乐,基于这样的思考设计了这一心理教育活动方案,在活动中与同学们一起去寻找快乐,探求快乐的真谛。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释放自己的身心,使学生知道应该微笑着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三、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四、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学习资料、心理小短剧、PPT演示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揭题本节课的活动主题。  共同探讨两个词语:“快乐”和“烦恼”  分别将快乐和烦恼划分为四个等级,你属于哪一个?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快乐”与“烦恼”的话题,一起去探寻如何面对烦恼、排解烦恼,找到快乐的妙方,从而笑对人生。  (二)创设情景,回忆倾诉烦恼: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学生们回忆烦恼。请大家拿出小纸片,把最近你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写进“烦恼收集站”。(学生活动)  3、学生倾诉烦恼:  同学们把你刚刚写在卡片上的烦心事说一说,让同学和老师听一听。把自己心里的烦恼说出来之后,你感觉怎么样?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观看两个情景短剧,评析是非:(多媒体播放)  一:丹丹又生气了;  二:明明和亮亮的故事  2、教师导语:我们看了几个同学生气时的表现,请大家讨论,他们为什么生气,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同桌讨论。  3、心理体验:丹丹今天穿了件新买的衣服,自己挺满意的。可是,同学芳芳却说:“什么新衣服,真难看!”请你体验一下此时丹丹心里会怎么想?  4、学生先说一说,然后老师给出三种丹丹此时的心理反应,让同学们猜一猜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1)丹丹这样想:……她觉得特别伤心。  (2)丹丹这样想:……她觉得没事,不怎么生气。  (3)丹丹这样想:……她觉得很快乐。  5、师小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心里会想:我为什么这么倒霉、我真不幸运。而很多事情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四)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现在,让我们来准备一份“心理快餐”,把你寻找快乐的方法写在或画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盘里。  4、享用“心理快餐”:  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伴随着一首快节奏的歌曲一起来享用美味的心理佳肴吧!同学们要细听歌词,从歌词中找到释放烦恼的方法。接着大家把这段一同唱一唱。  在本堂课的最后共同齐唱《幸福拍手歌》,边唱边抛开烦恼,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释放自己的身心,体验快乐。  六、活动总结:  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作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让我们共同打开心扉,让快乐齐飞扬!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6  一、指导思想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前提,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打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为了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的开展今年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及环境因素,特制定我校在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月的实施计划。  二、活动目的  1、以“真诚交往,和谐相处”为主题,开展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身边的幸福,懂得回应幸福,使学生珍惜所拥有的幸福,学会热爱生活,提升学生感受幸福的水平与创造幸福的能力。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让学生能与家人、同学、朋友分享个人成长的快乐点滴,与人和睦相处,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创造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家庭。  2、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上进心,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  3、营造校园心理教育的氛围,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  4、在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使其自身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即磨炼出素质。  5、通过生命教育,使小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包括一年级新生及热心参与学校活动的学生家长。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1日――11月30日  五、活动形式  1、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为心理健康月活动进行宣传,对学生进行“真诚交往,和谐相处”和“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教育;  2、全校各班出一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真诚交往,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黑板报;  3、各班利用班队课以“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开设一堂心理班会课。  4、组织学生进行“真诚交往,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制作;  5、校心理咨询室老师通过面谈方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困惑,努力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人生;  6、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感恩他人、和谐相处、感悟幸福,分享快乐;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文章,并让学生写心得体会。  7、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  8、开展生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认识自身生长发育的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认识自然界,初步掌握一些在各种灾害条件下的自我防护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9、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注:除以上活动外,各年级根据本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还可选择以下合适的活动方式,如:心理活动课、校园心理剧、校园心理漫画等,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六、活动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7  教学目的:  帮忙学生发现和认识自我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和认识自我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和养成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过程:  一、交待任务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自我的生活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好的习惯应发扬,坏习惯就要改正。如果你有某些坏习惯,这节课我们就要帮忙你改改你的坏习惯。板书:改改你的坏习惯  二、新授部分  1、看课堂剧《小红的三餐》:故事大意:小红早晨起床,洗濑完毕,妈妈把饭菜在餐厅摆好,叫小红吃早饭,小红说:“妈妈,我不饿,我不吃。”说完就上学去了。中午放学小红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着她平时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小红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向吃到不能再吃为止,午时上学的路上开始胃疼,晚上回家发现仅有一个她最不爱吃的酱茄子,小红只吃了两口就不吃了。  师问:课堂剧中小红有哪些坏习惯?  生答:板书: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挑食  师问:这都是哪方面的坏习惯  生答:师板书:不卫生  师问:谁能说说不卫生的习惯还有哪些  生答:师板书:  师问:你有这方面的坏习惯吗你准备怎样改正  小结学法:(略)  2、观看课堂剧《小明的100分》。  (大意:)教师说今日的数学卷子,我已初步看了一遍,此刻发还给你们,我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同学们对照标准答案自行打分。小明左右一看没有注意,忙把填空中的错误答案改正过来,打上100分。这节课结束时教师说:“同学们,教师是在做一个诚实测验,如果你有不诚实的表现要改正。看幻灯出示的问题,同桌讨论后回答:  (1)小明这是一种什么坏习惯  (2)不诚实、欺骗教师这属于哪种坏习惯  (3)还有哪些习惯是人际交往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这其中的坏习惯,你打算怎样办  3、观看课堂剧:《客人来了》故事大意:张叔拿来一盒礼品到小立家做客,爸爸接过礼品盒放在桌子上后跟张叔叔谈话。小立打开礼品盒,发现里面有她爱吃的蛋糕,就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嚷着叫爸爸陪她到公园玩儿。  看幻灯:出示题:  (1)故事中小立有哪些坏习惯  (2)这是哪方面的坏习惯  (3)还有哪些是家庭生活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打算怎样办  用刚才学习前两个资料的方法自学,小组讨论,派一人回答  4、说说你或你发现别的同学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你的改正措施。  三、总结  1、问:经过这节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  每个人都会不一样程度地存在某种或某些不良习惯。只要大家从小勇于认识和承认自我的不良习惯,并下决心纠正,就能不断提高,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改改你的坏习惯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8  班会目的:  1、以“克服浮躁”为主题,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使同学们克服浮躁、坚持平和的心态、踏实学习。  班会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钱、事业、感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教师:同学们,此刻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心理健康。  联系学习,我们更应当有个怎样健康的心理呢  二、班长主持  1、提问如何解释浮躁,为何会存在浮躁心理,怎样克服,让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  2、班长总结(见补充材料)  三、全班同学团体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片段。  《诫子书》片段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事项:  (1)两个值周班干部想办法组织同学上讲台发表自我对上述话题的看法,谈各自的亲身体会。方法和形式能够多种多样,或推荐同学,或指定每组两个同学等等。  (2)做好各方面的文字记录(尤其是同学们的发言),简要写出此次班会的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等),构成文字材料。  五、班主任对此次班会课做总结,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  班会总结:  这次班会的主题极具针对性,意义重大。因为是同学自发组织协调,班会气氛和谐,很多同学都能主动起来发表自我的看法见解,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地听并且积极思考。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9  一、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这几年来一直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0xx年开始我们学校于每个学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周、心理健康教育日”活动,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把5月25日所在的那周定为心理健康教育周,把5月25日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日。  活动的大主题是“和谐社会,文明校园,健康心灵”,口号是“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和谐校园从我做起”。  20xx年作为第一个心理健康月,我们把心理主题定为“感悟幸福分享快乐”,时间定为4月25日――5月25日。围绕这个主题我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  二、设计目标  1、让全体师生引起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帮助师生学习一些初步的心理健康知识。  2、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转变观念。  3、让全体师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学会分享快乐,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营造快乐的校园氛围和个人的心理氛围。  三、设计思路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题和目标,主要设计以下几个系列的活动:  (一)系列一: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对全体师生进行讲座,讲座主题定为以下七个:  主题一:个体心理咨询技术  主题二: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主题三: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主题四:师生交往  主题五:心理放松技术指导  主题六:小学生行为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主题六:考前心理讲座  主题七:幸福之旅――放松体验活动  预期目标:让全体老师掌握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转变观念。  (二)系列二:宣传活动  1、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月启动仪式。  2、全校师生学做《怒放的生命》手语操,在心理教育日集体表演。  3、每个学生收集、阅读有关幸福与快乐的小故事,通过个人好看簿或者班级博客分享阅读感受。  4、低中高年级分别制作幸福快乐主题的心理健康小卡、心理漫画和心理手抄报,班级和学校进行评比,展出优秀作品。  5、心理教研组出两期主题为“感悟幸福,分享快乐”的心理报纸。  6、征集家长、老师、同学对幸福与快乐的感悟。  7、每班出一期有关幸福快乐主题的“kt”板。  预期目标:通过心理月启动仪式,学做手语操,让全体师生引起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营造快乐幸福的校园氛围和个人的心理氛围。  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心理辅导活动课、动手制作心理健康卡、心理报和心理漫画等,感悟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并且懂得和身边的人分享快乐。通过家庭教育体验沙龙,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转变观念。  (三)系列三:心理影片赏析  组织三到六年级的学生集体观看心理电影《小孩不笨》,看完每个学生写一篇观后感,进行班级评比,然后选2到3篇上交学校进行评比。  预期效果:让孩子们在欣赏电影的视觉冲击、视听享受同时,得到心理休闲和放松身心之余,品尝到深入浅出、营养丰富而回味良久的心灵大餐。通过影片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心理,并根据条件学到一定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过程:  (一)第一阶段: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布置校园环境。  在校园粘贴心理健康标语,标语内容为“开心笑一笑,幸福来报到!”、“倡导和谐心态,成就健康心理!”、“快乐每一天、自信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2、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月的启动仪式。  3、下发心理教育日的告家长通知书。  5月1日给全校家长发“525心理健康教育日告家长通知书”,让每个家长都能了解健康日的来历和意义,从而引起家长对自己和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  4、下发学校心理报纸――心灵乐园  给每位学生发一份学校编辑的第一份心理报纸――《心灵乐园》。主要内容是有关快乐幸福的心理小知识、心理小故事、心理小游戏。  (二)第二阶段:开展活动深刻体验  该阶段主要是通过让师生亲身参加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寻找幸福,分享感受。  1、聆听专家讲座,正确把握时代命脉,学习心理知识。  2、引导孩子开展自主实践性活动,寻找幸福,感悟快乐。  (1)全体师生学做手语操  从5月5号开始,全校师生开始学习《怒放的生命》手语操。老师自己根据网站上的视频学习,学生在音乐课上跟着音乐老师学习。  (2)分级段开展心理卡片、心理漫画、心理手抄报比赛。  5月15日我校组织低年级每班开展制作主题为“我是快乐小精灵”的心理卡片比赛,组织中年级每班开展心理漫画比赛,组织高年级每班开展心理手抄报比赛。并且每班选取5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学校比赛,学校组织美术老师和书法老师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  (3)组织全校学生和家长观看心理电影,书写观后感。  在心理健康教育周,我校组织全校孩子和家长观看影片《小孩不笨》,并且要求学生和家长写一篇观后感,参加学校评比。  (4)组织学生收集“幸福快乐“故事,开设“我对幸福和快乐的感悟”论坛。  从5月1日开始布置每班孩子都积极去收集有关幸福快乐的故事,由班主任选择最好的10到15个,装订成册,放在班级图书角给每个孩子轮流观看,然后在个人博客或者好看簿上发表自己对幸福和快乐的感悟。  (三)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加深体验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活动,在5月25日心理健康活动日当天,我们把一个月有关的一些活动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表演、观赏,加深心理体验,再次感悟幸福,分享快乐。  1、齐做手语操。  5月25日早上,利用早操时间,全体师生一起跟着《怒放的生命》的音乐做手语操。那天,场面十分感人,相信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感受到一股力量在涌动,那就是怒放的生命。  2、展示心理卡、心理漫画和心理手抄报。  学校将部分优秀的作品制作成展板,放在校园的展示台展览,让全体师生和家长欣赏。  (5)举行家庭教育征文比赛,举办“体验式家教沙龙”。  3、班级布置“kt”板,展示班级的优秀作品。  感悟幸福、分享快乐――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学校布置每班布置一期“幸福快乐“主题的”kt“板,一二年级以“我是快乐小精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小卡展示,三四年级“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的心理漫画展示,五六年级以”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的心理手抄报。  4、下发第二期学校心理报纸――心灵乐园。  第二期心灵乐园主要内容一是公布比赛结果,主要是心理电影观后比赛结果以及心理卡、心理漫画和心理手抄报评比结果。二是展示学生的文字作品,主要有学生收集的快乐小故事,学生家长写的电影观后感,以及学生家长对幸福和快乐的感悟。  五、实施效果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围绕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建设文明积极的校园文化,为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作贡献。  首先,通过本系列讲座,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意识、转变观念。  其次,通过师生和家长自主参加活动,全体师生和家长对幸福和快乐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幸福,并且懂得去寻找和珍惜生活中平凡的幸福。这在他们的观后感和论坛中都有所体现。  最后通过作品成果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学会分享他人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幸福和快乐的感悟。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10  一、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及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  让幸福伴我们成长  三、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6日至20xx年5月14日  四、活动目的  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引领,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幸福,了解增强幸福感的方法,从而树立幸福生活理念,提升幸福指数,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通过活动,展示、交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  五、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六、活动安排  (一)宣传启动仪式  学校将以平台方式发布“活动方案”通知,各班班主任积极组织此项工作,并将活动安排通知到每个学生,并在班级群里宣布“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正式启动,从而营造人人学心理、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二)评比活动项目  1、学校心理咨询室联合红领巾广播站继续开展好“心理加油站”栏目广播,本月将围绕“幸福”主题进行宣传广播,要求各班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收听。  2、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推送,认识什么是“小确幸”?了解增强幸福感的方法。激发学生创作一个以“我好快乐”“我好幸福”“我的小确幸”等为主题的.漫画故事(低年级)或手抄报(中年级)、心灵征文(高年级)等。低年级可邀请父母一起完成,中高年级可独立完成。  3、拓展活动。用镜头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用镜头记录生活中任意三天的“小确幸”,内容不限,人或物皆可,并加文字进行说明。(全校学生均可参加)  作品上交方式:以PPT或图片打包的方式进行投稿。文件要求重命名为:xx班+学生姓名+作品(漫画、手抄报、心灵征文、我的“小确幸”)。  截稿日期:20xx年5月10日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11  教育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学习目标的意义和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合理的制订个人的学习目标,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了解制订目标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设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觉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你们都有什么新的打算,在学习上有新的计划和目标吗?今天我们讲为什么要制订学习目标以及如何制订学习目标。  二、 讲授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课文,然后讲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王涛和体操运动员桑兰的故事,最后作小结。  教师:同学们,从约翰、王涛和桑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目标在人的心中是多么重要,它能给人以动力,唤起人们的极大热情,从而坚定不移地去获取成功。我们在学习上也要给自己订出恰当的`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行动更加自觉、刻苦,顺利寺完成四年级的学习任务。  三、 课堂活动  1、 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  (1) 美国少年约翰给自己制订了怎样的目标,这对他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2) 王涛和桑兰的目标是什么?  (3) 你给自己制订新学期的学习目标了吗?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对促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 画一画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三张白纸。请学生给白纸编号,即白纸1号、白纸2号及白纸3号。  教师:请同学们在白纸1号上随便画什么都行。(一分钟后)请你在白纸2号上画一只小企鹅。(一分钟后)请你在白纸3号上画一只黄嘴巴、黑身子、白肚皮的小企鹅。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无目标、有目标及有明确目标进行学习,其学习结果大不一样。  3、 写一写  教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请你将自己制订的学习总目标及阶段目标写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总目标是在小目标的实现活动中得以实现的道理。  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请写出你的具体做法。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1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笑、生气、哭的情绪变化,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相关材料,三个学生。  2、心理准备:学生坐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游戏《找朋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通过游戏帮助学生熟悉同伴,拉近与教师、同伴的心理距离。)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情绪的'变化。  (1)介绍三个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情境:三名学生在一起玩耍,很开心,结果开始争抢玩具,相互开始生气,最后一名学生没有抢到玩具,开始哭……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直观的对这三种情绪变化的过程产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体验。  (1)尝试用语言去讲述自己的感受及情绪经验,并学学笑、生气、哭时的表情。  (2)引导学生讲述“生气、难过哭时可以做些什么?”  (3)师幼共同小结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为别人想一想;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会好了。  游戏《情绪变变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做个笑宝宝。  带领学生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如:吹气球、熊和木头人、拔萝卜等。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13  辅导目的:  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同学,为了自己的进步,乐意接受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  辅导对象:  学习自觉性差的、不负责任的学生,特别是作业不完成的学生。  辅导者:  l、心理辅导员(要求灵活性、随机应变、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的教师承担)。  2、要有一位助手配合。  辅导场地:  1、活动室要相对大一点。  2、师生座站图:“☆”代表教师,“○”代表学生。  器材准备:  l、无线遥控扩音设备,如领夹话筒配语言座即可。  2、奖品(练习本、笔若干)抽奖纸条若干张。  3、蒙眼睛用的毛巾之类物品。  辅导过程:  一、跟我一起做(约2分钟)  师:同学们,我做一个动作,要求大家不评价。不思考,也学着跟我一起做,连续模仿做3遍。(师可选择做做3~4动作。目的是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结识新友(约5~6分钟)(自我介绍内容可突出个人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为主,让同学进―步了解自己)。  师:同学们,我们大家虽在―个班级多时,但相互之间不一定都十分了解。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可以增进大家的了解,好不好?师:这个游戏的名称叫“结识新朋友”,游戏的方法是:大家在这个圆圈里自由走动,边走边与同学握握手、问声好;然后再与别的同学握手问好。当老师说:“停”时,每个人都必须要与人握住手、面对面。这时握住手的两个人,就是你的新朋友。然后对面而座,双方作自我介绍。  师:游戏现在开始(经过10秒钟左右师叫停,学生自我介绍1~2)分钟,然后再进行一次或二次)  师:同学们,刚才我看到你们都认识了新朋友,我很高兴,你们高兴吗?谁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请3~4位不等。讲完后让他们抽奖。先拿抽奖纸,活动结束前发奖。注:抽奖纸上写的是师对学生各种鼓励的语言;奖品是练习本和铅笔。)  三、信任之旅(8对~10对)  (约20分钟)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助人与受助的感受,增加对别人的信任与接纳;同时培养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的意识。  师:为了加深朋友之间的友谊,我们大家做―个游戏,好吗?  师:游戏的要求:两人一组,不准说话,只能用动作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按照规定的路线走,大家都要体验当时各种感受。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也要谈体会,看哪组配合最好,方法最好。  步骤:  1、邀8~10位同学参加游戏扮“盲人”。(可选几位最不守纪律的、作业常不做的学生在其中,男生、女生数不均等),排到走廊里(这些人不要让其他同学看到,或集中到高一层楼的走廊蒙上他们的眼睛(以上请助手完成,然后让他们原地转3圈(目的:失去方向感)。  2、师:(神秘而紧张地语气)同学们:我估计,外面这些同学目前有困难了,而且肯定有很大的困难。谁愿意做好心人,去帮助他们?(选8~10位)要求:在帮助他们时也不能说话,只能用动作。  在他一对一结对完成后,进行一段艰难的真正的:“信任之旅”。  附:艰难路线图,可设置在教室里(如能走走楼梯最好)。在他们结对时,教室里快速完成如下的布置:  师:宣布“信任之旅”开始,请好心人帮助“盲人”走好客观存在艰难的历程。(线路可以曲折点,在“信任之旅”活动开始之前,这些障碍不要布置,待参加游戏学生出门后,再布置起来,尽量就地取材,请学生帮忙,同时以最后一对学生到终点为游戏结束。)  3、情感交流:(围成圆圈状)  师:①先问蒙住眼睛的学生:  a、当你蒙住眼睛看不见什么时,心里什么感觉?此时心里最希望什么?  b、在好心人帮助下,你说说在通过各种障碍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c、你对帮助你的朋友满不满意?(2~4位学生)。  ②问好心人:  a、你看到“盲人”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b、你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你的朋友的?  c、通过对朋友的帮助,你有什么感受?(2~4位学生)  ③问观看的学生:看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这里要求教师抓住以下重点区组织提问:当你有困难时,渴望得到朋友的帮助;当朋友帮助你时,你要乐意接受;当你帮助了朋友,或在朋友的帮助下,战胜困难后,心里感到欣慰。)(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换一批学生再做,再交流)。  4、小结:  师:同学们,游戏结束了,我发现大家今天交了新朋友,而且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虽然有的同学没有说,但相信他们也已经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特别是当自己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同学、老师、朋友会向你伸出友谊之手,真心诚意的、耐心地给予帮助,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责任,你就要愿意、乐意接受老师、学生、朋友对你的帮助。接受别人对你的帮助,是自己不断进步,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14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内容  (一)认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  1、建立健全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面临家庭变故、重大挫折、突发事件或有心理障碍、行为有  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关心他们,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协助家长做好教育、疏导、监控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学生转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防止因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  3、关心留守儿童,深入开展“我把学生当家人,学生把我当亲人”活动;要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个早”预警机制和加强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后和季节交替前后的“7个重要时段”的重点监控工作。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为学生安全负责,确保青少年学生在校健康、快乐成长。  (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1、按照有关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教师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2、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宣传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继续加强心理辅导工作,积极配合团委、关工委做好“心情驿站”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咨询,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4、做好新生、毕业生、贫困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早恋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5、充分利用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资源,招募志愿者教师,扩大心理咨询队伍,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四、工作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及教师  五、工作方法  1、教育为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对中职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为主,增加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重在预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3、完善系统。通过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勉互助,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  4、处理果断。危机干预工作要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给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六、预警机制  建立三级危机预警网络:  一级预警:学校专业危机干预人员,全面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心理危机防护工作。  二级预警:学生处辅导员及学生管理人员,应接受心理健康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及时发现学生异常问题,并及时汇报情况和开展相关工作,并负责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  三级预警:学生干部及学生心理委员。要在学生中普及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基本措施。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加强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和沟通,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对于接受干预的危机当事人,要做好跟踪援助工作,帮助当事人顺利度过危机。  七、责任追究  全校尤其是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教师及各处室工作人员,应服从指挥,统一行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因自己的失职造成学生生命损失的,要对个人及处室实行责任追究。  1、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协助而处室负责人不服从指挥的;  2、参与危机干预事故处理处室,接到学生心理危机事故报案后,拖延时间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或在现场不配合、不服从统一指挥而延误时机的;  3、各处室对学生心理危机不闻不问,或知情不报,或不及时上报,或执行学校危机干预方案不力的。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15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我校决定开展20xx年心理健康月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理性教育有效陪伴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9日―5月27日  三、活动内容  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弘扬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开展思想、心理的交流和沟通,利用墙报、广播、宣传栏等多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异常现象。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及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举办专题讲座,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讲解,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和和谐班级氛围的意识和能力。心理老师将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家教方法学习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心理疏导意识。  4、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活动。心理老师将开展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剧展演、心理沙龙、校园心理剧、心理漫画、微视频等活动,为学生开展心理减压和心理调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的心理问题。  四、有关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月活动的开展,确保活动的实施效果。此项工作纳入德育工作考核。  2、科学制定方案。各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有计划、有过程、有效果、有评价,围绕学生自我认知、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生涯发展等开展活动,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1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学生合群、乐群的性格。  活动准备:  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好吗?(小兔、小鸭、乌龟、小猫)我们刚才学了那么多小动物走路,你们高兴吗?小朋友你们喜欢来学校吗?你们每天在园里玩的高兴吗?小朋友,有个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了,我们一起看妞妞在园玩的`快乐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学生观看。  图一、妞妞独自一个人在玩,你们看她在干什么?她和谁在玩?你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吗?你喜欢怎样玩?  图二、我们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妞妞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学生想办法: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妞妞不生气,快乐起来呢?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看妞妞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三、来许多小朋友哄她(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态度那么友好,就原谅了他们,也不生气了。  图四、小朋友们拉起妞妞的手说:"妞妞,和我们一起玩去吧"图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乐呀!  2、提问:  (1)小朋友你们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乐?  (2)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玩,当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或者碰坏了别人刚搭好积木时,怎么办呢?要向别人说:对不起,这样别人才原谅你,喜欢你,才能成为好朋友。  3、教师小结:刚才看了妞妞一个人玩不快乐,也没意思和大家一起才是最快乐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乐。  4、教师对游戏进行总结,大家一起玩玩具很高兴,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三)结束部分:孩子们,刚才玩的都很开心,现在我们听音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结束。  小学心理活动方案 17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人人都不可避免。  2、初步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本事。  3、每个人都应当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用勇于挑战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战胜挫折,取得成功。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本事。教学具:准备小学生跳楼事件的报道材料。  教学过程  一、用实例引导思考  1、教师带着同情、惋惜的感情讲述两个小故事。  A、本市某小学的一位高年级学生,头天午时放学时,告诉教师有人欺负他。教师说“明白了”,没当场解决。第二天该生便在自家跳楼身亡。事后,家长、教师在日记中了解到他是因常受别人欺负想不开而寻短见。  B、一所农村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因长期完不成作业,受到教师批评,放学回家用红领巾把自己系在门柄上勒死。  2、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思考:  (1)两名学生的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  (2)他们的死都和哪些因素有关?  (3)如果你是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会不会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  (4)两名自杀的学生都有一种怎样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健康吗?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二、拿子照自己  1、教师引导学生用下列情形对照自己  (1)当家长批评或者责骂自己时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2)当教师对你的态度稍微有一点冷漠自己有怎样的表现?  (3)当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压力或困难时,你有怎样的表现?  2、学生交流  3、点拨  三、看录象激起兴趣  1、播放录象  2、学生阅读材料  3、学生讨论  四、揭短会经受磨难  学生自愿上台理解揭短,其他学生从长相、穿衣、习惯、为人处事、学习、纪律等方面揭他们的短。  教师指导  五、写感受  小结: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人们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能够说,如果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另外,现代社会的快速提高和发展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心理活动方案】相关文章:小学心理活动方案12-15小学心理活动策划方案04-24小学心理活动月方案12-16心理活动方案08-31心理活动周方案01-25团体心理活动方案12-14心理活动策划方案10-09班级心理活动方案02-19小学生心理活动课方案12-15
心理活动游戏篇1
游戏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自由表露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思想,体验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从而达到某种建设性效果的心理辅导活动。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学生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学生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产物。正是这种自由,使学生摆脱了某种外在的控制与约束,让他们尽情地展露自我。”这既便于心理老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观察和学习良好的行为,增进合作、助人和自助能力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我上的两个心理游戏活动的片段:
活动一:镜中写名字
如果我问你,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你一定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么简单的事,你还用问吗?我不仅会写,而且我的签名非常漂亮。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岂不是会让人看扁了。果真如此吗?请你做完下面这个游戏再回答我。
请你找一张白纸,把一面镜子放在面前,然后找一本书挡住你的视线,使你只能通过镜子看到这本书。
准备好了吗?现在请你看着镜子,用笔在白纸上慢慢地一笔一画地写下你的名字。记住,既不要写得太快,也不能闭上眼睛。
写好了吗?请你在名字旁边装饰一下,这样看起来可以更好看一点哦。
嗨,是不是不那么容易写?而且写出来还挺难看的。这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写自己名字时似乎想都不用想就直接写出来了。可是现在看着镜子来写,由于镜子里呈现的是反像,所以我们要花相当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下笔,这时脑子里的笔画和上下左右方向早就乱成一团,手也不知如何使唤了。哪怕是一条横线,我们也难以自如地画好。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从未尝试过的情境,过去已有的经验非但不能给我们以帮助,反倒成了一种阻碍。我们必须抛弃以往观念的痕迹,重新开始。所以,我们写字的样子就像当年我们刚学用笔时那样的笨拙,写出来的字也难免歪歪扭扭不好看。倘若我们固执地非要按照往常的方式来写,一切都将是徒劳。
写字如此,我们的学习、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些事情,用我们一贯的做法去解决,有时是解决不了的。这就要求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抛开一切顾虑,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我不免想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当你适应了某种环境后,突然要你更改它,你便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浑身都不自在,于是迫切地希望周围的环境能够改变,能成为你适应的。可是环境是你要去适应的,而不是它来迁就你。达尔文不是说过适者生存的道理吗?我看不妨用在这里,倒也蛮恰当。
人们对熟悉的东西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习惯了以前的思考和学习方式,我们习惯了用固定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习惯了成为大家瞩目的中心。所以,一旦这些习惯不能再让我们得心应手,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但若要我们抛弃它们,从头开始,我们又会觉得很痛苦,毕竟我们是一点点看着它们长大的,它们又曾给我们带来种种好处。当自己试图去努力却又无功而返时,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这是怎么了?我是不是不行了?
我们没怎么了,我们也不是不行。就像在镜子前写字,再怎么别扭,再怎么不顺眼,你会怀疑自己丧失了写字的能力吗?你不会的,你知道这不过是游戏,你会根据目前的环境和任务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而且你会发现,只要你愿意练习,通过镜子写字,你一样可以写得很好。
活动二:拼板活动
拼板?那还不简单,不就是七巧板那种吗?要拼还不容易啊!不急,等看完活动规则再动。
拼板活动: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五个人。每个小组将会拿到一个大信封,里面有五个小信封,每个人取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是若干卡片。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拼成五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个人必须拼成其中的一个正方形。整个活动中不能说话,对于自己的卡片可主动给别人,但不可以向别人索取。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拼板”这个游戏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根据自己的意愿想怎么样拼就怎么样拼,想拼什么就拼什么。可这次却完全不同,要求与同组其余的人,拼成一样的正方形。从那个袋子里我只拿到两块板,怎么看,怎么拼都拼不出,后来我就把它们全给了我们组的组员,手里空了,没过几秒,他们就把自己多余的或用不着的给我了。可还是拼不出,怎么回事呢?服从游戏规则,只好从头再开始,结果是第三个完成的,仅得第三名。
奉献,人有多少奉献精神,大体从此游戏中可以看出点。我承认我的奉献并不是无私的,我是在奉献时,向人索取,可以换个词表达,交换吧!可我至少做到了先满足别人的需要,我没有一开始就只顾索取。
其实从课上的游戏活动体验中,我都想到了宿舍问题,为什么同住一个屋檐下,还要经常较劲呢?又何必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呢?以后我想我不会那么在意,我会大方点的!
谢谢你的心理游戏活动,让我得到了体验,悟到了一些人生哲理。希望能定期开展这类活动,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多。
其实以上两个都是团体心理游戏,我们如果按照常规的授课方式,那是没有办法让学生有这么多真实的感受和收获的,而我们恰恰是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游戏体验的方式,故深得学生喜爱,效果也出人意料地好。
团体心理游戏,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搭建体验的舞台。游戏的场景、形式、主题、环节、冲突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人类活动。人们将广阔的社会活动浓缩、聚焦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心理游戏。借助于游戏的开场、演绎、冲突,将学习者带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通过游戏活动,引领学习者体验生活,感受情感,面对挑战,积极探索,激发潜能,获得成长。
那么,游戏为什么这么受学生欢迎呢?心理学家赫茨格曾对游戏这样描述:“游戏比文化的产生更古老。动物的玩耍并不是从人类那里学来的,游戏并不受人类文明概念的说明或束缚,动物和人类同样需要游戏。游戏的所有特征已经在动物的玩耍中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小狗之间的玩耍,它们喜悦而又勇敢地相互咬着,舔着对方的耳朵,挤成一团,翻滚在地上,充满了欢叫、喜悦和感激之情,小狗之间的游戏不过是动物游戏中最朴素单纯的一种,还有更高级更发达的游戏内容,即在无数观众面前的马戏表演等。”游戏是人的天性,心理活动课如果不能顺势而为,巧妙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难免落入说教的俗套,只得到学生表面的迎合,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是形式主义,再也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所以,懂得把游戏活动尤其是团体心理游戏这一有效载体引入课堂,才是心理活动课的活水之源。心理活动游戏篇2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游戏活动;解决问题;充分体验;目标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心理健康课中游戏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协助学生认识“真实自我”、发掘“自我潜力”。游戏活动又因其形式新颖、参与面广、操作独特、震撼力强等特色,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的游戏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关键。如何上好活动课,让游戏活动充分的发挥其效果。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
1 根据学生的年龄来设计合理的游戏
我们都知道心理游戏就是游戏加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虽然游戏可以让人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有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需要精心地设计心理游戏。所谓心理游戏,就是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小学生在游戏的快乐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从而恢复他们健康心理的自然状态。 但如果给高年级的学生设计过于简单的游戏。学生不但不配合,还会拉开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认为老师不了解他们。而给低年级学生设计难度过大的游戏,学生没有办法完成,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所以针对学生不同的阶段我们根据他们的身心发育来制定心理活动课,如小学阶段主要是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高中阶段培养高中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能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面对升学或就业,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和克服压力的能力。要设计好心理游戏,首先要求教育者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学生的感官去感觉,用学生的心灵去思考;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爱好,性格变化,身心发育都有哪些特点,针对常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游戏。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长期以来,教师在心理活动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活动讲解、活动实施、学生谈感触、教师小结。多数教师在游戏指导上讲究面面俱到、尤其是在讲解规则是严厉刻板,使学生的思维及心情被禁锢在教师的指导上,顾忌太多,反倒体验不到游戏的经历。如果游戏活动中没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游戏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只会期待着教师的游戏后讲评。针对有些难度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尤其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游戏。教师可以选择多次做。先不要给学生定的标准太高,让学生应达不到要求而失去兴趣。要循行渐进的提高要求。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学之路是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装在心里, 认真总结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就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游戏活动课由“不完全”的自主与“有限制”的合作
在教学中自主与合作是新课标提出的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心理活动课上自主学习应该是“不完全的自主”,合作学习应该是“有限制的合作”。“不完全”是指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具体活动的任务,避免了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时的盲目性,这样的游戏活动才会有效。“有限制”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利的完成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处理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总结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体验到心理游戏活动以一般游戏的区别,以免游戏活动流于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合作游戏主要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探究解决问题。
4 善待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错误”,让心扉在游戏中敞开
游戏活动中教师非常注重效果与活动氛围,心理活动课上比较糟糕的是,教师一看到不去参与或在活动环节做错的学生,教师怕影响其他学生的活动心情就着急,轻者会埋怨几句“老师刚才讲的规则这么不认真听……”重者会中断游戏开始说教。殊不知,就因为你这样的表现,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此游戏的感受与体验。教师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处理此类问题,比如在游戏环节中,把教师设计到游戏中去,如:充当活动中的“正义的裁判”角色,当学生没有按照规则或比较难以控制的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正义的裁判”角色惩罚学生。以和学生平等的角色来纠正学生在游戏中的错误。很容易接受被学生所接受。同时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还比较方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无等级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施展“自我”。使学生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发。因此,游戏活动的课堂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真情赏识,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的得到自身特有的体验,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自尊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游戏中自由释放。
5 在游戏活动中燃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
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心理游戏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亲自体验、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尽量的在游戏活动中燃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如当教师设计玩一个游戏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是,和学生探讨,游戏的合理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一开始上课学生就情绪高涨。接着,让学生经历游戏的过程后过程,在和前面的遇见问题进行对比。一起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及今后的解决办法。这时就掀起了这节课的高潮,顿时,班上像炸开了锅似的,学生围绕着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展开了探索、讨论和交流,那气氛可是热烈非常。学生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让学生逐步发现、猜想和验证,使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就这个游戏活动课对游戏前预设问题和游戏活动后后问题的对比,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
6 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艺术评价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游戏活动式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心理游戏活动课堂后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艺术。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教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在学生活动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诚意切、实事求是,从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7 与学生平等交往,真诚相待,建立平等民主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心理活动游戏篇3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围绕当代体育游戏这一研究主题,阐述了体育游戏的内涵,揭示了体育游戏的特点,通过对三个年级体育游戏课程之心理健康功能的研究,分析其对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游戏的启示与要求,进而从当代体育游戏的视角提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体育游戏;心理健康;功能
作者简介:黄新红(1979.11—),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心理、运动心理、心理健康。
游戏是人类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游戏被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经验。当今,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现代儿童乐园大型的电动游戏、电子游戏等,则是现代社会信息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反映。
1 体育游戏及其心理学基础
在当代游戏理论中,不同的心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心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游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的成分,他指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游戏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生活中各种强制和约束,发泄在现实中不被接受的危险,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
1.2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与游戏
桑代克学习理论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练习律和效果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桑代克认为各种文化和亚文化之间对不同类型行为的重视和奖励,其差别将反映在不同文化社会的儿童游戏中。
1.3 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与游戏
皮亚杰的认知动力说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具体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 “同化”。皮亚杰还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也叫“练习游戏”;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发展了象征性功能(如语词和表象),能把眼前不存在的东西假想为存在的,因而可以进行象征性游戏;在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真正有规则的游戏。
1.4 艾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与游戏
艾里克森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游戏,他认为游戏是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经验,也能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这一理论已被应用于投射技术和心理治疗。
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进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智力发展、体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体育游戏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智力及社会适应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
2 体育游戏的特点
2.1 趣味性
辞源中说:游戏乃“玩物适情之事也”。游戏是有趣的玩耍类的活动,它既能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欢快,也能满足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因而,尽管它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还是能吸引各种不同的对象主动参加。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它必须具有趣味性,如果没有趣味性只能称之为体育练习或者身体练习,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2.2 教化性
体育游戏在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教化中具有积极性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游戏参加者遵守游戏规则,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游戏体验有助于游戏者形成行为的社会定势,内化社会行为规范。体育游戏中的群体活动、角色的扮演、角色的转换与互动,能满足少年儿童社会归属或团体归属的欲望,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体育游戏具有的竞赛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可以激发游戏者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健康个性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为少年儿童创造一种合作、竞争,又相互鼓励、彼此理解的环境,在这种生动活泼、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少年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得到高度发展。
2.3 综合性
体育游戏的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①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以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②几乎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方法与训练的手段;③体育游戏可以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运用它学习与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
可以说,在已有的体育手段中,体育游戏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手段。
2.4 健身性
体育游戏的健身性区另于智力游戏的地方在于体育游戏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这种进行方式与体力劳动一样,本身对人体便具有锻炼的价值,而在实施中,游戏的创编与组织者又有意识地采用各种不同手段与形式,赋予游戏以某些特定的锻炼价值,以便通过游戏达到预定的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2.5 规则性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适应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娱乐活动,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玩”,就是人类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上的需要。游戏是“玩”的一种,是一种有规则的玩,或者说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玩。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也有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的游戏只能称之为玩,不能称之为游戏。例如,小孩的“玩泥巴”、“玩水”。
由于规则能够约束犯规行为,维护游戏的安全,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引导游戏的技术与战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因而游戏的规则在游戏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体育游戏之心理健康功能
体育游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功能,过去人们认识并不多。1992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发表了名为《身体健康与心理效应》的声明,充分肯定了体育锻炼对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是明显的。学校体育课中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不但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能力以外,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笔者通过对2008级、2009级、2010级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体育游戏课程,对其心理健康功能进行的研究,表现如下:
3.1 改善学生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因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产生紧张、忧虑、压抑、悲痛等不良情绪反应。体育游戏则是改善不良情绪的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由于大脑处于较强的活动状态,体温升高以及脑内啡吠释放原因,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从而摆脱痛苦和烦劳,振作精神。当今的学生将面临学业考试,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压力,很容易产生沮丧、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可使紧张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焦虑的反应降低,改善不良的情绪状态。
3.2 开发学生的智力
体育游戏有利于启发思维,促进智力发展。人的大脑发育程度与人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心理环境有关。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任何意志行为或动作都是从外部逐渐转化为内部,从生理水平变为心理水平,并由此相互影响的。
体育游戏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过程,它取决于大脑皮层对内、外感受器所产生的各种信号的分析能力。在游戏中,学生创造力、认识力、接受能力等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智力发展。如“组间接力跑”、“算术接力跑”、“填空接力跑”等游戏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和应变能力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体育游戏结合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运动知识、体育名人、体育竞赛知识及学生平常生活、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有关知识、开发智能。特别是利用雨天无法开展室外教学的特点,在课堂里组织一些益智游戏课,效果更好,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
3.3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游戏一般都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能使参加的学生感到很有乐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另外,体育游戏能使体育课充满欢乐,使学生的疲劳在欢笑声中被冲淡,也能让学生更热爱体育课。
兴趣是属于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优先认识事物并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与人的感情紧密相连,与需要密不可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从事活动的积极性通常和他们的爱好兴趣密不可分的,可以抓住学生对体育游戏兴趣,从兴趣入手,进一步启发和激励他们学习体育的热情。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感情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如“我是什么人”、“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自我概念与身体表象(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和身体自尊(个体对自己运动能力及身体外貌、身体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形成正相关,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人体质强壮,精力充沛,有效地提高人的身体表象和个体自尊,有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3.5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中有些是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有的嫉妒心比较重,也有的是情绪发展或认知发展出现了问题。可以通过体育游戏诊断和治疗大学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所以,“游戏疗法”现已作为心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使心理机能不正常者的情绪得到了调节和稳定,增加对生活的情趣和信心,并通过在游戏中不断地探索新奇,使其笑口常开,知足常乐,从而达到“治体必先治心”的目的,从而促使其身心机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3.6 完善学生的人格
体育游戏是一种身体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体会碰到各种困难,如生理惰性、气候变化、动作难度、畏惧心理、疲劳以及损伤等,体育游戏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可以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而且,体育游戏中任何人都必须学会服从安排、遵守规则,理解要求,超脱自我,使身心融入群体,并克服伤害别人或破坏财产的心理和行为。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兴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7 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化的进程愈演愈烈,一方面在工作中的团队精神及协同合作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使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直接的社会交往机会。体育游戏是由各种角色、形式、结构、规则组成的身体活动,是一个增加人与人接触的好平台,可使个体忘却烦劳痛苦,消除孤独感;同时能有效地促进与他人协作能力的养成,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4 当代体育游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4.1 加强学校体育游戏课程的建设
现行的课程开设中,单独将体育游戏作为一门课程的学校并不多,从上述体育游戏之心理功能可知,加强学校体育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的突显,教会学生在课外如何学会放松,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将体育游戏列入课内则为首选,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的体育游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2 将体育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各大高校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如每年的5月25日即“5·25心理健康节”活动,各高校通过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游戏已成为学生受喜欢的活动项目之一,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将体育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又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新红,林川,余琼.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6.
[2]于振峰,赵宗跃,孟刚.体育游戏[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心理活动游戏篇4
关键词:幼儿;积极心理;体育游戏
幼儿有特殊心理特征,教师要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思考,针对幼儿心理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引入体育游戏活动时,要注意观照幼儿积极心理启发,发掘幼儿心智潜能,在塑造健康体魄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成长。教师精选体育游戏,提升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热情,培养幼儿积极向上心理。
一、精选游戏,激发幼儿积极心理动能
(一)选择适合体育游戏
幼儿游戏丰富多彩,介入体育性游戏,也是幼儿教学的普遍选择。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对体育游戏进行适时筛选,根据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精心选择,以提升游戏匹配度。幼儿年龄太小,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兴趣取向、运动能力、审美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学情调查,根据幼儿实际需要展开教学设计。小班体育运动水平较低,直观性思维较强,体育游戏运动性不可太高,单独游戏比较适合;中班幼儿兴趣广泛,对互动性游戏比较青睐;大班幼儿运动能力更强一些,喜欢复杂多样,有对抗性的体育游戏。
(二)介入多元引导意识
幼儿展开游戏时,教师要跟进引导,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先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给幼儿讲解清楚游戏操作步骤和方法,布设好游戏场地,并对幼儿身心情况展开深入调研活动,根据幼儿身体、心理状况展开教学引导。教师要做好游戏示范,对游戏过程、游戏运用器材、游戏场地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让幼儿明确游戏基本规则,也可以让表现突出的幼儿展开示范性操作,帮助幼儿建立运动信心。幼儿体育游戏引导方式众多,教师要根据游戏形式给出具体的要求和提醒。如,大班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教师给幼儿讲述游戏规则: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让几位小朋友蹲在圈中央作为“荷花”,幼儿边念儿歌边围着“荷花”走动,当念到“六月荷花朵朵开”的时候,圈内作为“荷花”的幼儿向外奔跑,去抓的幼儿,幼儿也要快速散开,不让其抓住,如果在三秒钟之内被抓住,对方就算获胜。为让幼儿有更为直观认识,教师还在游戏前进行现场示范。幼儿介入游戏热情很高,都急不可耐地进入指定位置。游戏开始后,场面非常热烈,幼儿玩得特别开心。教师将游戏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幼儿以示范展示。幼儿对游戏有了清晰了解,并且参与积极性被成功激活。幼儿心理诉求强烈,参与活动的效率大大提升,也为游戏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一)优化游戏情境创设
幼儿大多有浓厚的好奇心,教师在体育游戏介入时,不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教学情境,给幼儿带来丰富信息冲击。教师除了亲自展示游戏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游戏动画视频,给幼儿以生动立体性的解读,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增加体育游戏竞赛性,特别是中班、大班幼儿,大都有争胜之心,如果教师能够成功激活幼儿竞争意识,其心理状况自然呈现积极态势,对提升运动锻炼效果有特殊促进作用。
(二)强化幼儿体验感知
体育游戏带有趣味性、运动性、体验性等特质属性,教师在具体设计引导时,不仅要从激趣角度展开,还要关注幼儿体验性成长。所谓体验性特征,是指幼儿在具体参与运动中获得的亲身感受和认知。体育游戏具有多重锻炼功能,教师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时,要给幼儿创造适宜运动环境,不仅要确保幼儿人身安全,还要让幼儿有充分的运动感知体验,收获更多的快乐认知。大班体育游戏“玩沙包”,教师先进行游戏讲解:每一个小朋友拿到一个沙包,用脚背托着沙包走,看谁最快、最稳;幼儿用头托住沙包,平稳快捷运输到指定位置;用两只脚的前部夹住沙包,用力起跳,将沙包抛出,看谁将沙包抛得最远。为让幼儿对游戏内容和程序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游戏内容。幼儿观看特别认真,对沙包游戏充满期待。游戏开始后,幼儿根据自己喜欢选择沙包玩法,课堂内场面相当热烈。教师跟进指导幼儿活动,及时解决幼儿游戏遇到的问题。沙包游戏是传统幼儿游戏,过去是“丢沙包”对抗性很强,但危险性也很大,教师对传统游戏进行改进,让幼儿展开多种形式的沙包游戏,幼儿参与热情很高,这说明有些选择是比较正确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游戏过程,给幼儿带来更多直观感知机会,幼儿对此特别欢迎。
三、关注差异,尊重幼儿个性健康成长
(一)发动差异性评价
幼儿群体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幼儿身体素质基础、运动习惯、家庭教育环境、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在体育游戏行动中,不同幼儿有不同运动表现。教师要正视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针对幼儿个性差异展开教学评价。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性评价,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多从精神方面给予关注激励,可以促生重要运动兴趣。体育游戏需要一定身体素质条件,如果幼儿难以承受游戏运动量,教师要随时作出调整,确保每一个幼儿都始终处于健康状态。如果运动设计不合理,幼儿体能出现问题,幼儿积极心理自然难以保持。
(二)关注个性化成长心理活动游戏篇5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健身;娱乐活动
前言
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手段,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
种社会活动的经验,首先是劳动的经验。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如原始社会末期的鄂温克儿童经常进行的“打熊游戏”打游戏”等,正是鄂温克人游猎生活的反映。现代儿童乐园里那些大型的电动游戏、电子游戏等,则是现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反映。游戏是一种普遍现象,孩子们在自然玩耍中,随心所欲,超越了历史及风土规矩,所以游戏含有“玩耍”、“消遣”和“娱乐”的意思。它体现了游戏的一个方面,同时也表明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正如60年代初,荷兰的文史学家浩依金,在他的《游戏与人》著作中写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已除去了那种认为玩是一种恶习的意识,从身心健康出发,玩耍不仅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
何谓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体育游戏可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竞赛性游戏是活动性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如球类运动中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乒乓球;田径运动中的接力跑、障碍跑游戏等。竞赛性游戏有规定的场地、器材和比赛时间,有固定的成员和严格的统一规则,具有复杂的技术和战术,并且需要专门的训练。而活动性游戏,则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时间,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它最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活动
1 体育游戏的特点
1.1 体育游戏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任何一种体育游戏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传授生活和劳动的技能,或是为了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身体教育和身体娱乐。由于体育游戏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人们可以创造性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的规则,传授游戏的经验以及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游戏。
1.2 第二信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人类才有游戏,动物虽也有一些类似游戏的嬉戏,但那只是无意识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游戏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1.3 体育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有虚构和假想成分及非生产性 在游戏时人们可以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可以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毫无联系。所谓游戏的非生产性,主要是指游戏是非功利的,它并不产生游戏本身目的以外的其它实用价值。正因为游戏的假想成分和非生产性的特点,在游戏之前,无需做更多系统训练的准备。
1.4 体育游戏具有竞赛的因素和一定的情节,这就增加了它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制约,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可以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有助于游戏的发展。
2 体育游戏的分类
综观我国纷繁众多的体育游戏,可以分为5类,其具体分类情况如下:①按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不分队游戏和分队游戏两种。不分队游戏规则比较简单,集体行动的成份和比赛因素不大。分队游戏要求每队人数、实力上大致相等,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各队都有共同的目标,要求参加者协同一致完成任务,竞赛的因素亦较强,游戏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协调行动。②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可分为奔跑的游戏、跳跃的游戏、投掷的游戏等。③按发展身体素质可分为速度游戏、力量游戏、耐力游戏、灵敏游戏。④按运动负荷可分为大运动负荷游戏、中运动负荷游戏、小运动负荷游戏。⑤按游戏的性质来分,可分为一般性游戏、军事游戏、球类游戏等。
体育游戏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使游戏能反映动作的性质、组织的特点,以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但每一个游戏都反映着多方面的特点,不可能绝对地属于某一类。例如:“运球接力”这个游戏,就是属于球类与跑的两类,用这个游戏可解决这两方面的教学任务。
3 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遵循的原则
虽然体育游戏的形式多样,但并不是任何形式都适合教学活动,为了便于教学和取得教学的良好效果,在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3.1 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 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要严格禁止那些无意义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以及庸俗的,有损学生身心的游戏。另外,那些动作过于复杂而不违背卫生原则的游戏也要避免。
3.2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态度相适应。如果是太简单的游戏,高年级学生就没有兴趣;太难的游戏,低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或者难以完成,他们同样也没有兴趣。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游戏,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3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内容在反映时代的特点的新的科学成就 通过游戏不仅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要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反对那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把学生的游戏变成知识教育课,但也不能把那些已经过时了的、陈腐的东西再教给学生。
3.4 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品德教育 我们要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也就是说通过游戏的教学过程陶冶学生高尚品德和情操。
3.5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 有许多好的游戏,无论是从形式上或内容上都很新颖而富有吸引力,但由于组织方法较复杂或者需要较大的场地和器材,不能方便教学,这样的游戏最好不要选用。
3.6 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 一种游戏往往有许多做法,教师在创编和选择游戏时应选有代表性的,这样在使用时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渐提高要求。如“接力跑”游戏,其基本方法不外乎“迎面接力”、“往返接力”以及在身后接棒的分段接力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接物”、“通过障碍”、“跳绳跑”、“运球”等一些接力的方法来灵活运用。
4 体育游戏的组织教法要求
4.1 讲解游戏内容与活动顺序 按游戏名称、目的意义、活动方法、规则要求和顺序一一讲解清楚;讲完,请参加者提问,对不清楚的地方,再重点讲解。方法和规则是重点,必须特别强调。
4.2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 教师对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加以引导,对违反规则和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予以教育。要关心参加者在游戏活动中的体力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活动量和活动强度,对体弱与病残者更要特别关心,给予区别对待。
4.3 做好裁判工作 保证游戏活动始终能在公正、准确、有序的基础上顺利进行。
4.4 适时结束并总结 活动时间已到,活动次数完成,活动目的达到,参加者尚未疲劳,余兴未尽时,要适时结束游戏并认真进行总结。首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结果,对活动过程中参加者的表现进行讲评,指出双方在遵守纪律和规则、运用技术与战术、发挥集体智慧等方面的优缺点,讲清下次再进行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鼓舞精神,提高兴趣。
5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5.1 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一般准备活动中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拉网捕鱼”,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猴子抢球”、“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如短跑教学课,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巧入营门”、“传球比快”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5.2 体育游戏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
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5.3 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5.4 体育游戏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健身作用。我们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创编一些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又一发展方向和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心理活动游戏篇6
1.幼儿体育游戏的概念、分类、本质特征
1.1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体育游戏是以游戏为活动形式,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具有浓厚娱乐气息的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的一种特殊体育运动。
1.2体育游戏的分类
体育游戏在体能上分为:走、跑、跳跃、攀登、钻爬、投掷等各种游戏。在使用器械上分为:滑滑梯、荡秋千、掷飞盘、转呼啦圈、球类、棋类等各种游戏。其中,球类游戏又因为所用球的不同,可以分为皮球、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各种游戏。从素质要求上,分为速度类、耐力类、灵敏类、柔韧类等。从情节性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情节性较强的游戏区分出来,称之为情节游戏;从是否扮演角色形象又可将有些游戏区分开来,称为角色游戏;从合作性与对抗性这两个角度,又可以将有些游戏区分开来,分别称之为合作游戏和对抗游戏。
1.3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刺激性和竞争性;集体性和协作性;规则性和公平性;假想和现实等特点特征。游戏是儿童向成人发展过程中的行为,游戏伴随着童年的生活、儿童的发展在游戏中逐渐实现。游戏之所以具有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功能或作用,是特征所决定的。
2.体育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形式
2.1体育游戏活动推动幼儿身心发展
实践证明,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幼儿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必然推动幼儿心理素质的发展。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主要以游戏形式进行。因为幼儿年龄尚小,他们对勇敢、坚强、乐观、友爱、同情等多样的情感不可能一一理解。所以,只有通过有趣的体育游戏,才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游戏《跟着小旗走》,就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还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使幼儿原有心理水平逐步获得提高。
2.2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存在,自己的活动与行为以及自己与外界基本关系的认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幼儿有了自我意识以后,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特点自然而然地关注和了解起来,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与其他人,特别是同伴比较,也将自己的表现与成人对自己的要求、期望作比较。体育游戏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在游戏活动中明显表现出来。
2.3体育游戏活动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幼儿园的体育游戏活动正好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例如在大班游戏《绕障碍骑车接力》《勇敢地登山队员》等游戏中,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更增强幼儿间互相团结的合作精神,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3.在体育游戏中实施幼儿健康心理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幼儿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水平
幼儿园是实施幼儿体育教育和体育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专业水平、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育效果的取得。当前,幼儿体育教育工作和体育游戏的教学多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知识和经验明显不足。随着社会对幼儿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的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可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来提高在职幼儿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应为幼儿体育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的幼儿体育教育专业人员也要积极介入幼儿体育教育,推动幼儿体育教育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幼儿体育教学、体育游戏的质量。
3.2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器械活动、角色游戏
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了人的情感的状态对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快乐、喜欢、愉快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而优虑、难过、恐惧、消沉、痛苦等消极情绪会使人免疫力下降,有损于健康。体育游戏能增加和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体验,幼儿园各种丰富多彩的器械活动、角色游戏等能刺激幼儿情绪中枢,使其产生各种快乐、兴奋等良好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当他们获得活动中的成功时,如:用沙包击中了“怪兽”躲过了“大灰狼”的追击,抓住了同伴的“尾巴”,学会了“跨越小河”跳的动作等,这些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进幼儿愉快、活泼、开朗、积极和充满信心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3.3体育游戏的空间环境营造
创设良好的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如幼儿园的一草一木、幼儿园的建筑等;也包括心理环境,如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氛围等。老师不仅要以理解宽容、平等、尊重的目光看待幼儿,而且要引导幼儿处理好各种矛盾,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身心得到发展。
结论
体育游戏都是集体进行的,幼儿通过游戏相互交往,能加深幼儿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能在相互交往中增长社会交往的知识和经验。在心理上,幼儿需要强烈的安全感和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成人或年长儿童协助他们进入社会,增长经验,心理健康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体育游戏正适合这种心理发展的需要,这是符合身心关系的辩证思想的。
参考文献:
[1]陈晓芳. 浅谈如何利用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教育[J]. 学周刊,2011.08.心理活动游戏篇7
【关键词】游戏教学;中学信息技术;游戏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可见,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在于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和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跟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而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喜欢的游戏资源引入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正如石中英教授指出:“以人的培养为己任的教育就应该充分展现其游戏性,使教师和同学们的整个身心经常处于一种游戏状态: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1]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投其所好,寓教于乐。
一、游戏教学的定义
关于游戏教学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唐文中、郭道明、李定仁主编的《小学游戏教学论》[2]中表述为:“游戏化教学是以教学为目的,教师通过科学设计或选择游戏,并将它与教学过程整合,使学生在活泼愉快、兴趣盎然的情绪中开展游戏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它将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传统游戏化教学的延伸。”[3]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路敏认为:“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按照学习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或设计教育游戏,结合协作、探究、竞争、任务驱动等策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它通过教育游戏创设一种激励的、情境的或是任务驱动的教学环境来达到教学目标。”[4]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可以描述为,根据中学生的游戏心理,教师挖掘教材的游戏内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青睐的具有趣味性、竞争性、互动性的游戏相结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设计游戏活动或制作游戏软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基本教学目标。
二、中学生游戏心理的分析
对于信息技术课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积极,究其根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机会玩游戏。游戏到底具有怎样的特质,竟能如此有力地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又是出于怎样的心理,着迷于游戏之中?笔者就中学生的游戏心理做如下几点思考:
1. 1.释放紧张的学习压力
长期以来,大部分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局限于在所谓的“主科科目”上取得良好成绩,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每天有做不完的习题。面对沉重的作业负担、残酷的升学竞争,学生的心理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课上趁老师不注意时偶尔玩一下游戏成了孩子们释放学习压力的一种途径。因为游戏本身就是为娱乐而设计研发的,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身心愉悦、体验全神贯注的深入投入状态,让长期紧张的学习压力得以释放。
2. 2.获得丰富的主体体验和乐趣
大多数游戏的设计以人为本,每一个玩家都可以在游戏中成为主体,他们通过游戏的布局、情节等,在斗智斗勇的互动中体验乐趣。而传统的课堂总是教师决定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学生找不到主体体验和乐趣。
3. 3.寻求独立平等感和成就感
游戏为学生创造了根据自己的喜好独立自由地选择角色的权利,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利用游戏中的因素形成对自己操作能力、受欢迎程度以及在游戏玩家中的地位等方面与他人比较之后而产生的自我认知、评价与情绪体验,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获得在实际学习中难以获得的短暂成功,收获成就感。
4. 4.推动强烈的互动合作,触发大胆的创造性思维
游戏的交互性良好,一般可以多人参与,玩家以团队的形式在游戏中通过相互沟通、协作来完成游戏任务,具有极强的合作精神。同时,游戏情节、关卡的设置激发学生开拓思维,敏捷地判断和解决问题,甚至站在游戏设计者的角度思考和探究,大胆的、创造性的设计自己想象中的游戏世界。
三、游戏教学的潜能
目前,普遍家长和老师对游戏存在某种偏见,认为玩游戏会“丧志”,会荒废学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游戏教学,到底有怎样的实质意义?笔者从游戏、学生、学科三个方面浅析游戏教学的潜能:
1. 1.“学技术”变“玩技术”
杜威认为:“一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要的动力在于儿童本能的、由冲动引起的兴趣上。”就游戏本身特点而言,一般具有互动性、竞争性、新鲜性、刺激性、娱乐性等,它能激发玩家兴趣,从本能上将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之中。游戏教学以游戏为主线,游戏内容是知识的表现形式,玩游戏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下学知识、练基础、促提高,在做中学,巧妙地将传统的、枯燥的“学技术”转变为“玩技术”。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2. 2.激发学习动机,感受快乐学习
将游戏的形式和资源有机地与教学内容融合,在学生看来,学习知识就像在玩游戏一样,他们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的状态来自于教学方式和内容对学生游戏心理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认为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游戏化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心理条件。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自然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质量,对于学习也逐渐呈现积极乐观的态度。
3. 3.适当融入游戏资源,有助于学科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游戏教学将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相关的游戏引入到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发展上看,游戏化教学的形式有助于学科教学的开展。
四、游戏教学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
游戏教学有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游戏教学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否结合在一起?如果结合在一起又应该遵循怎样的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游戏教学又有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1. 1.游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课标需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创造有特点的教学。”看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心理出发引申出的游戏教学法显然是不二选择。
(2)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5]游戏教学就是利用学生的游戏心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相互竞争、合作、刺激获取知识和技能。
娱教理论:祝智庭教授指出:“娱教技术是以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活价值为基础,通过创建、使用与管理恰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及手段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看来,游戏教学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生活中的游戏资源进行整合,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符合娱教理论和寓教于乐的思想。
2. 2.游戏教学的设计思路
(1)选择和分析学习内容,找出教学与游戏的关联要素
笔者认为,游戏教学并非要求每堂课、整堂课都希望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或玩游戏软件,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游戏教学。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分析教材,找出教学与游戏的关联要素,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用游戏的方式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游戏时间,配合其他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2)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为背景融入游戏元素
生活中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信息技术本质上是生活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满足人类需求为前提的。因此,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应当以生活为中心、以生活为逻辑展开。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为背景融入游戏元素,是游戏教学的设计思路,更是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
(3)游戏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
一切教学游戏的实施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游戏只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不能盲目的为了游戏而设计游戏,导致信息技术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内容丰富、情节合理、环环相扣,实质上知识点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致使教学被游戏牵着走,失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陷入学生不知道在玩什么、老师不知道该玩什么的窘境。
3. 3.游戏教学模式
(1)知识类游戏教学模式
所谓知识类教学模式是根据教材基础知识设置的游戏模式。这种模式一般适合于教学内容比较枯燥、难于理解的抽象知识点,比如计算机系统、组装、维护以及网络知识等。用生动的游戏来呈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如以网咯游戏“连连看”和“大家来找茬”为原型,设计Flash游戏讲解计算机系统和硬件知识就是该模式的成功应用。
(2)技能操作类游戏教学模式
技能操作类游戏模式是指为训练计算机操作能力而设置的游戏模式。对学生技能操作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占据了信息技术课程很大比例时间,可见对这种游戏模式的设置存在需求。游戏教学模式适用于操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学习内容,如:文字输入、编辑、网页制作、演示文稿制作等。对鼠标和键盘操作的训练引入“扫雷”和“金山打字通”游戏是该模式的应用实例。
(3)探究式游戏教学模式
探究式游戏教学模式是指将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隐藏在游戏中,让学生通过游戏,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游戏模式。教师通过游戏创设智力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种模式不仅适合知识类学习内容的教学,也适合操作类学习内容的教学,是对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结束语
笔者认为的游戏教学是从学生游戏心理出发,尊重学生当前阶段的生活价值,投其所好,寓教于乐,将游戏资源与恰当的学习内容巧妙融合,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潜能,让学生在玩中激发学习动机、获得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游戏教学并非要用游戏完全代替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而应该在引入游戏方面注意度的把握,决不能滥用,要讲究方法策略,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正确、合理的引导学生游戏,对遏制目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唐文中,郭道明,李定仁.小学游戏教学论.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1一12
[3] 洪文秋.我国教育游戏的发展现状及建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12:70心理活动游戏篇8
关键词:幼儿游戏;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40-01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作为教师,就应在游戏中关注幼儿的成长,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认识,符合幼儿的天性,备受幼儿的欢迎。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游戏是每个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的各种游戏,那就更能来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说起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游戏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事实证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以及同伴关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同时在活动时,一些比较内向的、不太活泼的幼儿也会参加到活动里,并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开朗、活泼、友善、爱心、同情心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幼儿的性格将逐渐活泼开朗起来。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在21世纪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才,但创造能力有时也会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胆怯、倦怠、自卑、消极的性格、兴趣的狭隘等等都是妨碍创造力得以发展的许多因素,由此可见,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个性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游戏对幼儿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游戏能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快乐的融入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事情,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此外,游戏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表现在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还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和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游戏还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正是在幼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着培养。
游戏也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幼儿唱着儿歌边动作,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选取与游戏有关的物品,由此,在儿童的经验中,这些物品得到巩固,也就为儿童的思维提供了材料和工具;游戏使儿童创设了很多不同的情景,在各种情景中会产生各类不同的问题,这为儿童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提高了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智力游戏中进行比赛,提高了儿童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促使孩子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发展。开展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富有探究精神的人,往往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寻根问底弄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这是他们取得成就所需的精神之一,而游戏活动则有利于培养这种精神,因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一部分,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游戏活动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热衷游戏使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心理活动游戏篇9
【关键词】游戏 ; 幼儿 ; 心理健康 ;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79-01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奠基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尤为重要。当幼儿离开家庭投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中,他们在各方面都要学着自理、自我服务,会有许多的不适应。此外,他们还缺乏对是与非的正确的判断能力,这些都制约着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
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性标准。对于规则本身的遵守,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在游戏中,强调游戏规则的遵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发展幼儿的道德行为。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开展游戏,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在游戏中,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游戏的秩序中,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感觉,使幼儿通过游戏形成礼貌、遵纪守法、公平、平等等道德规范及相应的行为价值观,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玩角色游戏《买东西》时,就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来玩,售货员有售货员的行为规范,顾客有顾客的行为准则,不能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否则就玩不好。当幼儿按照规则玩下来时,他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理的满足,从而激发起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
可见,游戏一方面可以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以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规则的限制,这就使之与德育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二、让幼儿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
在游戏中,幼儿因自身经验的不足或其它因素的影响,对所从事的活动缺乏自信心,表现出消极、被动和胆小。这样,本来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会半途而废。久而久之,这种胆怯的心理就会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而,让幼儿在游戏中克服胆怯心理,勇敢面对任务,通过自身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基础。
首先,在游戏时应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技能,明白游戏的任务,让他们从容地进行游戏其次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动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做插接积木的游戏时,我先和幼儿一起讨论学习镶嵌、接插等基本技能,有了活动的基础,他们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不再畏缩,而是跃跃欲试,想把掌握的方法运用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尽管幼儿插接的物体很稚嫩,有很多缺陷,我总是用亲切的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成功。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和信任中,看到了自己的点滴进步,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大胆地进行操作,并有了创新。渐渐地,他们的插接起了变化,有了很多的花样,小小的插件、积木在孩子们手中有了灵气,一会儿扎成了篱笆,一会儿垒成了房屋,一会儿建成了大桥,孩子们获得了成功,对自己的才能有了信心,都渴望在下次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能。
成功是自信的法宝,幼儿正是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克服了胆怯,积累了信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没关系,我们重新再来、不要紧,再试一次、我一定能行,成了幼儿在游戏中用的最多的话语,他们不再害怕失败,而是用足够的信心参与游戏,去证明自己的才干。
三、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与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重大。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兴趣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在进行我的家、看病、买菜等角色游戏时,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共同商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使他们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幼儿与老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自觉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此外,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可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感情,诸如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医生对病人的关心,顾客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尊重。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互助、理解、尊重,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心理活动游戏篇10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重点强调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只有大胆践行课程游戏化策略,才能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寓教于游戏之中。本文阐述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的良策,值得同仁一起商榷。
【关键词】 生成策略;游戏资源;游戏情境;课程游戏;幼儿教学
自从有了人类,便诞生了游戏活动,正如越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麦克法兰指出:“人类一向被定义‘游戏的人’”。而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此,现代心理学往往把“幼儿期”称为“游戏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重点强调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只有大胆践行课程游戏化策略,才能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得到全面发展,才能寓教于游戏之中。笔者想幼儿所思,给幼儿所需,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中获得了一些收获,现借此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尝试生成策略,把趣味化游戏合理融入课程
趣味化游戏是每一个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有利于调节幼儿的情趣。但目前幼儿学习的语言、数学、美术、音乐等本身不是以游戏形式呈现于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实际所需,千方百计地把游戏有机融入于幼教课程之中,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生成游戏:
1.社会领域游戏化。学前儿童往往在老师、父母的带领下参观外园社区社会环境,通过幼儿的直接参与和观察,逐步了解社区解周围的中小学、邮电局、银行、医院、超市等设施,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重要来源,不少幼儿会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趣事借助游戏形式表现出来。
2.文学鉴赏游戏化。这种游戏资源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①神态与动作比较突出的角色表演,例如:当幼儿学完《小蝌蚪找妈妈》后,他们就学以致用,在游戏时立即模仿小蝌蚪的动作,可谓其乐无穷;②内容丰富、角色较多、情节性较强的主题游戏,例如,孩子们在欣赏《老鼠嫁女》引后会诱发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根据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自然生成较长时间的主题游戏。
3.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语言、数学、美术、科学、体育、音乐等教学活动中渗透丰富多彩的游戏,能营造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而教学活动游戏化一般包括两大策略:
其一,整个教学活动全部以游戏形式出现,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重复进行,诸如音乐游戏“找小猫”、体育游戏“老狼抓小兔子”和科学游戏“吹泡泡”等。
其二,游戏局限于每一个教学时段里进行,既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又可以把游戏作为教学活动的压轴戏,从而让幼儿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这种游戏化教学形式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和教学实际效果。
二、深挖游戏资源,使幼儿的课外生活要游戏化
践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幼为本”的教学新理念,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游戏化活动:
1.晨间活动游戏化。晨间活动是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不管设置“数学区”、“创造区”,还是“图书区”、“建构区”,幼儿一入园就可以按照自身根据的兴趣选择性参加参加相应的游戏活动。凡是在“创造区”内活动的幼儿,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出美妙的作品;当幼儿进入“建构区”内,可以利用各种积木堆积成为“小轿车”、“小火车”和小飞机等,从而为迎接新的一天唱响了前奏曲。
2.区角活动游戏化。区角活动游戏主要包括玩角色游戏区、积木区、语言图书阅读区、科学发现区等。其中,通过角色游戏区开展游戏活动,不仅激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且帮助他们初步了解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常识。
3.室外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室外活动是幼儿一日游戏活动的重头戏,一般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通过适度的室外游戏,除了锻炼幼儿的身体以外,还让幼儿逐步掌握为人处世的要领,并且有效提高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课间活动游戏化。课间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也不能采取放鸭子的办法管理小孩子,应该通过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课外业余生活。譬如,我每一天在午餐过后和放学前的短暂时间里,指导孩子们进行形形的小游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学习生活的无比快乐。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孩子参与师幼互动的兴趣
幼儿喜欢游戏可谓百玩不厌,教师在执教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只有创设趣味盎然的游戏情境,才能激发孩子参与师幼互动的兴趣,使小孩子中在爬、滚、摸、打的游戏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1.在体育游戏中合理渗透数学教学知识。一般而言,体育游戏逐步培养孩子的操作技能,假如把基本的数学知识融入体育游戏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操作动作技能,而且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可谓一箭p雕。因此,我在平时有的放矢地改编体育游戏,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譬如载幼儿玩“拍皮球”游戏时,我结合10以内的数数,孩子一边玩,一边数数字,不仅玩得不亦乐乎,而且自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给人带来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