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四联疫苗包括什么狂犬疫苗多久打一次 养狗必须知道的疫苗免疫周期?

在阿来最初确诊癫痫时,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陈义洲医生就让我们小心过度免疫引发的副作用,并建议核心疫苗三年注射一次即可。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核心疫苗的概念。最近查看了一些国外文献,发现美国动物医疗协会(AAHA)早在2006年就曾明确提出,过度免疫产生的副作用包括慢性病、肿瘤,甚至死亡。并且,AAHA还针对猫狗疫苗明确划分了核心疫苗、非核心疫苗以及不建议注射的疫苗范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怎么为狗狗选择疫苗和免疫时间。以下提到的建议,主要来自世界小动物兽医协会(WSAVA)免疫指导小组(VGG)《犬猫免疫指导手册》(2015)和美国动物医院协会(AAHA)。疫苗是怎么发挥作用的?简单而言,疫苗实际上是经过处理,对身体无毒或低毒的病毒。这些病毒进入体内,免疫系统会识别出来,产生免疫反应来消灭病毒。上面提到的经过处理的病毒叫抗原,是疫苗的最要成分,而身体免疫反应的产物,就是抗体。让身体产生抗体,是注射疫苗的目的。犬疫苗的类型有哪些?按照疫苗活性区分,犬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弱毒活疫苗里的抗原,是经过处理、毒性很弱或基本无毒的活病毒。它进入身体后能继续繁殖,让身体激发出持久的免疫能力。这种疫苗用量少,抗体产生后持续时间也会更长。犬瘟、细小和腺病毒疫苗都属于这一类。灭活疫苗则是指疫苗里的抗原病毒已经灭杀,进入身体内不再繁殖,对身体刺激性小,但抗体持续时间也会更短。狂犬疫苗就属于灭活疫苗。哪些疫苗必须打?根据狗狗感染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美国动物医疗协会(AAHA)将疫苗分成了三类,对此世界小动物兽医协会免疫指导小组(VGG)也认同这样的分类结果。核心疫苗:必须接种,除了狂犬疫苗外,其他核心疫苗间隔最少3年接种一次。1、狂犬病毒灭活疫苗(Rabies):预防狂犬病VGG免疫建议:首次免疫(幼犬):年龄>12周龄共打1针;高风险地区打完第1针后2~4周再补1针,共2针。首次免疫(成犬):共打1针。再次免疫:1年型每年1针;3年型首次免疫完成后第二年再打1针,之后每3年1针。其他: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时间间隔需遵守当地的法律规定,在中国要求每年1次。2、犬瘟热病毒弱毒活疫苗(CDV):预防犬瘟热VGG免疫建议:首次免疫(幼犬):6~8周龄打第1针,然后每隔2~4周打1针,直到16周龄或以上,具体针数取决于打第一针时的周龄和每针间隔时间。首次免疫(成犬):药厂建议打第1针后隔2~4周接再打1针,共2针,但VGG认为1针即有效。再次免疫:首次免疫完成后第二年打1针,之后间隔不少于3年再打1针其他:免疫时间通常持续至少5年3、犬细小病毒弱毒活疫苗(CPV-2):预防犬细小病毒2型的全部3种亚型。VGG免疫建议:与犬瘟热病毒相同说明:免疫时间通常持续至少5年。由于犬细小病毒1型(CPV-1)目前已不流行,因此针对1型的疫苗不在核心疫苗里。4、犬腺病毒II型弱毒活疫苗(CAV-2):预防腺病毒I型和II型感染。VGG免疫建议:与犬瘟热病毒相同说明:免疫时间通常持续至少7年。其中腺体病毒I型能引起犬传染性肝炎,II型能引发犬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是犬窝咳的主要致病病毒。非核心疫苗:是否接种主要考虑狗狗的生活环境是否存在特殊风险,如需接种,建议每年一次。1、犬副流感病毒弱毒活疫苗(CPiV):预防犬呼吸道感染VGG免疫建议:首次免疫(幼犬):6~8周龄打第1针,然后每隔2~4周打1针,直到16周龄或以上,具体针数取决于打第一针时的周龄和每针间隔时间。首次免疫(成犬):药厂建议打第1针后隔2~4周接再打1针,共2针,但VGG认为1针即有效。再次免疫:首次免疫完成后每年1针,幼犬需在6月龄或12月龄再补1针其他:犬副流感病毒是犬窝咳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非核心疫苗,根据实际感染风险考虑每年接种的必要性。2、支气管败血性博德氏杆菌疫苗(Bb,活性/灭活):预防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VGG免疫建议:首次免疫(幼犬):6~8周龄打第1针,10~12周龄打第2针,共2针。首次免疫(成犬):打第1针后隔2~4周接再打1针,共2针。再次免疫:首次免疫完成后通常每年打1针;若感染风险高且未有每年免疫时可更频繁。其他:支气管败血性博德氏杆菌是犬窝咳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非核心疫苗,决定是否接种可考虑以下因素:是否经常去很多狗聚集的地方(如狗公园、寄养店)、近期是否要出门旅行、斗牛犬/八哥等短鼻品种是高风险群体。灭活注射疫苗可能没有通过鼻内给药或者口服疫苗效果好。3、莱姆病毒灭活疫苗(Lyme):预防莱姆病,经黑腿蜱传播,症状为低热、急性关节肿大、心肌功能障碍、脑炎,目前中国已有18个省被视为莱姆病自然疫原地。VGG免疫建议:首次免疫(幼犬):12周龄或以上打第1针,若当时风险高,第1针可提前至9周龄,隔2~4周打第2针,共2针。首次免疫(成犬):打第1针后,隔2~4周打第二针,共2针。再次免疫:首次免疫完成后每年蜱虫季来临之前补1针。其他:非核心疫苗,仅建议感染风险高或莱姆病流行地区的狗狗接种。目前莱姆病疫苗的预防效果尚未有足够多的验证,建议通过定期体外驱虫、戴蜱虫项圈、限制狗狗进入蜱虫聚集地等方式预防。4、钩端螺旋体病毒灭活疫苗(leptospirosis):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症状为出血、高热、黄疸、流产等,早期难发现,危害大。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尿液传播,老鼠是重要传播媒介。VGG免疫建议:首次免疫(幼犬):8周龄或以上打第1针,后2~4周打第2针,全部共2针首次免疫(成犬):打第1针后2~4周接种第2针,共2针。再次免疫:首次免疫完成后每年1针其他:非核心疫苗,不良反应大(尤其对小型犬),抗体通常只能存在几个月,保护力较弱,免疫持续时间短。针对病毒变异疫苗本身有很多血清型变种,仅建议身处确认有暴露风险区域和自身生活方式让其容易感染的狗狗注射。是否是否接种可考虑以下因素:当地鼠患情况、是否有洪灾发生、狗狗生活环境、是否经常在户外活动,是否有可能接触被野生动物污染的水源。不建议注射的疫苗: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未经充分验证。1、腺体病毒I型疫苗(Adenovirus-1)不建议原因:腺体病毒II型疫苗已能针对I型病毒提供预防保护。2、犬冠状病毒灭活疫苗(CCV/CV)不建议原因:免疫时间短、保护效果存疑。3、贾第虫疫苗(Giardia)不建议原因:效果存疑4、响尾蛇毒疫苗不建议原因:仅被美国农业部批准使用N联疫苗是什么意思?如果一种疫苗里同时含有N种不同抗原,能让身体针对N种病毒/细菌产生免疫作用,那么这种疫苗就叫N联合疫苗。简而言之,只是针对一种疾病的叫单联疫苗,能针对8种疾病的,就叫8联疫苗。目前,中国市面上流行的多联犬疫苗主要有以下抗原组合:二联疫苗: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三联疫苗:犬瘟热、细小和冠状病毒;(一般为国产)四联疫苗: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犬腺病毒;五联疫苗: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犬腺病毒I型、II型(犬传染性肝炎病毒,犬传染气管炎);六联疫苗: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犬腺腺病毒I型、II型(犬传染性肝炎、犬传染气管炎)和钩端螺旋体;进口七联疫苗: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犬腺腺病毒I型、II型(犬传染性肝炎、犬传染气管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国产七联疫苗:犬副流感、传染性肝炎,细小病毒,冠状病毒,肠炎,犬瘟热,狂犬;八联疫苗: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犬副流感、犬腺腺病毒I型、II型(犬传染性肝炎、犬传染气管炎)、犬冠状病毒、钩端螺旋体病、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疫苗需要每年都打吗?VGG针对猫狗免疫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每一只动物都应该注射核心疫苗,非核心疫苗只应在需要时注射。目前的四种核心疫苗除了狂犬外,其余均已实现了长效免疫,动物只要完成首次免疫,理论上抗体可以保持至少5年。在很多国家,大部分核心疫苗已被批准用于每三年成年动物加强免疫一次,但也有国家由于动物疫苗审批要求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疫苗其保护期仍然按照多年前的标准注明为1年。VGG认为,除了狂犬疫苗,其他三种核心疫苗在首次免疫后,每隔至少三年才需要加强一次,期间可检测一次抗体(也是三年一次即可)。对曾患过犬瘟热和正在患蠕型螨的狗狗,以及罗威纳犬等天生对疫苗应答率低的品种来说,首次免疫完成4周后,建议检测一次抗体,以确认首次免疫是否成功。如不成功,可能需要更换不同药厂的疫苗再次进行,如果成功,则至少三年后才需要加强一次。而非核心疫苗,大多数有效期最多只有一年。VGG认为兽医和主人需要先评估狗狗感染的风险,才决定是否每年接种。越多联的疫苗就越好吗?在多联疫苗里,常常涵盖了多种核心和非核心疫苗的抗原。如果为了保证非核心疫苗的免疫效果而每年接种的话,就会导致核心疫苗过度免疫。美国动物医疗协会(AAHA)早在2006就明确表示,过度免疫除了会增加狗狗过敏的机会外,长远来说,还会伤害狗狗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加患上肿瘤、各类慢性病甚至死亡的风险。对此VGG认为,应该将核心疫苗和非核心疫苗分开接种,并推荐使用多联核心弱毒活疫苗(最短三年1次)+多种单联非核心疫苗(按动物感染风险来决定疫苗种类和是否接种)的疫苗组合方式。疫苗注射后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根据目前的研究,过敏反应通常与疫苗内的赋形剂有关,如病毒培养过程中使用的犊牛血清蛋白等。赋形剂在疫苗中非常常见。疫苗注射后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大量流口水、面部红肿、全身瘙痒、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有些狗狗在之后的一两天可能会出现一次性发热、嗜睡、食欲减退;注射部位会出现轻度肿胀、变色、脱毛的情况,一般可自行恢复,若情况持续恶化,就需要联系兽医了。只要运输保存符合要求,没有过度免疫的问题,目前的犬类疫苗都是非常安全且副作用很低的。根据美国的数据,狗狗免疫后3天不良反应率约为38/10000。如不良反应与核心疫苗相关,VGG建议先检测抗体,如果抗体有效就不再接种,如果抗体无效,则更换另一个药厂的疫苗继续接种。如果不良反应是与非核心疫苗相关,则建议停止继续注射。很多过敏反应在注射后几分钟就会出现,因此建议狗狗在诊所注射后停留观察30分钟。保存、注射疫苗时应该注意什么?疫苗的保存和注射应遵循以下原则:1、为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它们应该存储在2~8摄氏度(家用冰箱应设定在4摄氏度)的环境里,不可冷冻,也不可靠近冰箱冷冻室。运输时必须确保全程处于这一温度区间内。2、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在使用时才能稀释溶解疫苗的冻干粉。疫苗成分非常不稳定,如果溶解长时间不使用,就会产生其他反应导致失去免疫效果。3、除非药厂有特别说明,同一支注射器只能混合一支疫苗,并且注射器和针头只能使用一次。4、注射时,不能用任何消毒剂对针头消毒,不能用碘酒对皮肤消毒,皮肤消毒只能用酒精,而且必须等酒精充分挥发后再注射。5、疫苗应进行皮下和肌肉注射,不能将疫苗注射在脂肪层内。6、注射完后,疫苗的注射时间、编号、成分和注射部位、注射人、下次免疫时间等信息应记录在狗狗的免疫记录本上。如产生不良反应,应该在免疫记录本上重点记录,并反馈给兽医和药厂。7、正在生病或处于应激反应中的狗狗,不宜马上注射疫苗。此外,注射前后2~3周不应使用血清等具有抗体活性的产品,也不应使用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品,如激素地塞米松。注射后2~3周尽量不要更换食物、洗澡,以免生病影响免疫效果。8、疫苗生效需要时间(需时几小时至两周不等)首次免疫后,不要马上出门与其他犬只接触。2020/05/03 补充最近有很多狗友在询问要不要打疫苗的事情,这里特别将几个要点列出来供大家参考。1、对核心疫苗来说,狗狗首个完整的免疫周期一般需要两年,在第一年完成整个注射过程后,第二年需要接着补种第二针。2、VGG建议在完成首个免疫周期后,核心疫苗相隔至少3年再接种一次。这个建议的前提是,狗狗在完成首个免疫周期后产生了充足的抗体,因此在决定三年才接种一次疫苗前,必须先测抗体。3、接种疫苗后,狗狗体内是否能产生抗体、能产生多少抗体,具体跟狗狗自身的体质、不同生产商的疫苗制作工艺、疫苗稳定性以及疫苗后天保存等因素有关。举个例子,我家狗狗阿来此前每年注射的都是卫佳8联,今年计划不打疫苗所以去测了抗体,但检测出来的抗体数量不是很充足,只能再次接种。医生的判断是阿来对卫佳8不是非常敏感,建议改成其他药厂的疫苗,如果计划3年再接种一次的话,明年这个时候需要再测一下抗体情况。4、在加强免疫的过程中,只需要看疫苗是否覆盖我们希望针对的疾病即可(如狂犬、狗瘟热、细小和腺病毒),不要盲目最求更多联数,如8联针对犬瘟热、细小等烈性传染病的预防效果未必就比4联好。5、有狗友反映,狗狗之前注射的是8联,今年打了4联,医院建议重新开始一个免疫周期,也就是说要连续打两针。遇到这样的建议你基本上可以不予理会。我们关注疫苗,主要是看它覆盖了哪些疾病。无论你之前接种的是几联,只要针对某种疾病的抗体没有消失,而我们今年又针对这种疾病补种了一针疫苗(不管几联,主要看是否覆盖了这种疾病),即可视作完成了加强免疫。6、狂犬疫苗本身有长效和短效两种,长效的疫苗可以维持3年以上,短效的就只有一年。在我国要求狗狗每年都必须注射狂犬疫苗,因此建议大家可以选择短效疫苗,毕竟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也会小一点。7、过度免疫会为猫狗带来很多长期的健康风险,除了长期过度刺激免疫系统从而增加过敏、癌症、癫痫等疾病出现的风险外,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疫苗里面的一些辅助成分会长期积聚在皮下或肌肉中,从而让积聚点产生纤维化,进而发展成良性或恶性肿瘤。这一点在猫和小型犬身上已经得到验证。想了解更多关于宠物健康管理的文章,请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阿来是条狗
狂犬疫苗有效期限?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仔细读读很容易懂的。暴露前:本疫苗用于预防狂犬病,推荐下列人员按照暴露前免疫程序接种:所有暴露于持续危险的工作着:如狂犬病病毒诊断、研究的工作者,应进行免疫接种;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测,当血清抗体滴度低于公认的保护水平(0.5IU/ml)时,应接种加强针。凡有接触狂犬病病毒危险的人员:如兽医、动物饲养员、林业从业人员、屠宰厂工人、洞穴居住者、动物聚居区的儿童、成人和旅游者等应进行免疫接种。暴露后:凡被患有或可疑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后,应立即按暴露后程序免疫接种。[免疫程序和剂量]疫苗供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禁止臀部注射。暴露前免疫程序: 基础免疫接种:第0、7、28天,共接种3剂。1年后加强接种1剂。以后每5年加强免疫1剂。暴露后免疫程序:1.辅助治疗 局部伤口处理必须在咬伤后马上进行。推荐首先用肥皂或清洁剂和大量的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再用75%的酒精或碘酊洗涤,治疗必须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进行。 2.对未接受过免疫接种者 全程接种:分别在0、3、7、14、28天各注射1剂疫苗,共5剂,儿童用量相同。在第III级暴露情况下(见下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必须与本疫苗同时不同部位应用)。在狂犬病疫区,对于严重咬伤或部位接近中枢神经者或较晚就诊者或有免疫缺陷者,建议在第0天接种2剂疫苗。暴露后治疗推荐意见:伤口损伤类型 接触程度 推荐治疗Ⅰ级暴露
触摸或喂养动物、被动物添伤口 如果有可靠病史,无需治疗Ⅱ级暴露 无出血的皮肤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被舔触
立即接种疫苗Ⅲ级暴露 单一或多处贯通皮肤性咬伤或擦伤;粘膜被唾液污染(如舔伤口);咬伤部位接近中枢神经 立即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注:肇事动物在10天观察期都保持健康,或当通过适当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证实为狂犬病阴性时,可以停止治疗。3、对已接受过免疫接种者:5年内接受过预防免疫病加强1针者,接种 2针,第0、3天各1剂。5年内接受过预防免疫但未加强者或最后的加强免疫超过5年者,接种5针,第0、3、7、14、28天各1剂,必要时要求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对于免疫状态不确定的人群,应按5剂接种。不会有影响的。。。其实不需要打加强针的。。。狂犬病疫苗是终身免疫的,只需要在被狗咬到之后再打一针加强,唤醒体内的抗体就可以了。。。而且您之前被狗狗咬到并未出血,就不会被感染。。。另外,您和狗狗生活在一起,如果是自己家的狗狗,并一起生活超过3个月,或者有狗狗有注射过疫苗,这都是安全的,无需担心。。。狂犬病疫苗的时效有多长??建议:半年之内再次轻微抓伤、咬伤,只需处理伤口即可,无需再次注射疫苗。
请参考中国就不发控制中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第二十一条 再次暴露后处置。
  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
  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打狂犬疫苗在多长时间打有效狂犬疫苗的注射时间一般是建议在被动物抓咬后的24小时内注射效果最好,但是如果因为特殊原因导致延迟注射时间,可尽快时间的注射都是有一定辅助作用。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注射药物,可以在注射后逐渐产生对抗狂犬病病毒的抗体,在注射后建议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劳累等,同时应该注意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葱姜蒜等等)。比如说在2009年,我们国家推出了一个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条例,在这里边建议全程接种了狂犬病疫苗以后,如果在半年内再次发生暴露,就说你被狗咬了,打了5针的疫苗或者4针的疫苗,按照要求打完了全疗程的,在半年内你又被狗咬了,猫抓了。这半年内是不用再打疫苗的,因为认为狂犬病的保护期,这个疫苗保护期半年内是没问题的,超过半年有可能就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效了。那么在2016年,我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又重新出了一个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指南。在这个指南里它建议的是,如果是3个月以内,可以不接种疫苗,超过3个月就要考虑加强疫苗,而且在3个月内发生再次暴露的,还是要看看这个动物能不能观察,如果能观察10天的。可以先不打疫苗,如果不能观察的或者是发生的暴露比较严重的,比如严重的咬伤也是要加强疫苗的。也就是在第0天和第3天再各打1针狂犬病疫苗。同时2016的指南指出,2009年的狂犬病预防控制条例仍然可以作为参考,这就让很多的临床医生产生了矛盾,对于3-6个月再次暴露的到底用不用打,这个就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个人的意见还是说,如果我们全程打完了疫苗,在3-6个月内又发生了暴露,那一定要评估动物的健康情况。如果动物健康情况比较有保证,比如说动物打过疫苗,或者说就是城市里家养的动物,您可以先不打加强针,如果动物不太可靠,比如说是流浪动物,那一定要去加强2针疫苗。您好!1.一般被狗狗弄伤后注射狂犬疫苗必须是在24小时之内,您是七天前被咬的,那这个疫苗打的已经没什么用了。2.如果您家的狗狗不怎么出门,而且已经正常接种疫苗的话,是不携带狂犬疫苗的,现在大部分的家养狗都非常健康,打针只是为了图个心安。你可以采用10天观察法来判定其是否带有狂犬病毒。以后自己小心点啦。家里养狗的被狗弄伤是常有的事。世界卫生***都说了,只要咬你的小狗小猫十天之内没挂,你肯定没事没被传染上狂犬病,别自己吓自己了。现在被咬的话,外面都说是24小时内注射有效,但是要本着“早注射比晚注射好,玩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还是去医院打全套疫苗吧。如果晚过二十四小时,和医生说一下,首次注射双倍剂量就可以了。毕竟都是求个安心。所以,只要狂犬病发作前注射的狂犬病疫苗都是有效的。狂犬疫苗打一次的有效期是多长时间?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自产生抗体后,其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这6个月是指在注射后6个月内如果再次被犬伤可以不用注射该疫苗。正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或接种检测产生抗狂犬病抗体后6个月内,如果被一般健康犬咬伤,可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不必注射疫苗。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期仅6个月,如果6个月后又被犬咬伤,还需再次注射疫苗。在被咬伤24小时内,应到防疫站注射人用狂犬疫苗,然后在第3、7、14、28天各肌注疫苗1毫升,重度咬伤的各肌注2毫升。严重咬伤的,如伤口深度超过1厘米,或者伤口靠近头部,光打疫苗还不够,应尽早在伤口及周围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扩展资料狂犬疫苗的接种反应局部反应 :少数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甚至水肿、淋巴结肿大。全身反应:精制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和精制地鼠肾细胞疫苗,因疫苗经纯化,杂质白极少,所以接种副反应罕见或轻微。治疗性接种:由于狂犬病是致命性疾病,为挽救生命任何禁忌症都是次要的 ,故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后预防无禁忌症。预防性接种:在保证近期不会有接触传染源及狂犬病毒机会的前提下,妊娠期及有急性疾病、过敏体质、使用类固醇和免疫***者可推迟接种。对链霉素、新霉素过敏者慎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狂犬疫苗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自产生抗体后,其免疫有效期为6个月,这6个月是指在注射后6个月内如果再次被犬伤可以不用注射该疫苗。正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或接种检测产生抗狂犬病抗体后6个月内,如果被一般健康犬咬伤,可立即用大量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不必注射疫苗,被狂犬或者可疑狂犬咬伤应于0、7 天注射两针疫苗。有的地方执行的是一年,我们这执行的是半年(6个月)。也就是说,您距全程注射完该疫苗5个月,如果再次被犬伤。可不必注射该疫苗,及时、充分清洗伤口即可。但如果疑是狂犬,应在被犬伤0.7天各注射一支疫苗。打狂犬疫苗的期限是多久?狂犬疫苗注射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但是,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也就是疫苗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暴露已数日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遭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请问让狗狗咬了打疫苗最好不超过几小时?有时间限制吗?你得知道疫苗是什么东西!(一般是活疫苗和死疫苗联合运用) 疫苗是弱病毒-注射到体内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来抵抗病毒!
是抗体抵抗病毒
不是疫苗抵抗病毒!一切顺利的话(各种原因一般不会太顺利)疫苗完全产生抗体需要20-30天时间! 如果是被带有狂犬病的动物伤害!这时候已经在西方极乐...注射疫苗
各种原因可能不会产生抗体
称为免疫失败!
是否有抗体一验就知道!不是说你注射疫苗了就一定能产生的!如果疑是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伤害!注射的不是疫苗!如果这时候注射疫苗就会诱发没发作的病毒!

注射的是血清(血清是外源性的抗体!)直接能抵抗病毒!
健康情况下 疫苗完全产生抗体需要 20-30天
(一般不太顺利 所有要连续几次注射) 即便不诱发 需要这些时间来产生抗体
你可能已经在西天路上...最后你认真看下面文章再自己决定该怎么处理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南方周末》9月8日24版刊登了《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作者严家新,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狂犬病检测中心研究员。我非常认真地拜读了这篇通俗科普文章。假设其结论都是基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医学研究的话,我们能辨识一些传统谬误(其中是否不乏利益相关者对于大力推介疫苗的经济动因?),从其中获知几个基本结论。由于原文比较专业,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如果理解不当文责我付):一,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只有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可能大于一年。二,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简单实用的鉴定方法是“十日观察法”。WHO认为,如果犬(或猫)伤人后,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伤者不会被传染。三,如果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如果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注射疫苗(不能傻等10天,如果被观察的动物10天内真的挂了,那就绿了),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打后面的几针疫苗。四,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明鼠和兔会传染狂犬病。鸟类、爬行类、鱼类和昆虫不传染狂犬病。五,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六,假设狂犬病毒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此时的疫苗仍可能有效。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七,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有人长期怀疑自己有狂犬病症状,一定不是狂犬病。八,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疫苗,产生了有效抗体(注意:免疫失败不算),体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九,如果全程免疫过3-5针,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如果再次被咬伤,强化2针足矣。这一观点,比***的规范标准低了很多。十,我们目前的国家标准与WHO相比,明显疫苗滥用。这不但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官方口径引导了全民的“恐狂证”。这些总结还是太过专业,我再说的白一些吧:如果被猫狗咬伤抓伤,1,要第一时间冲洗,全程免疫(初次是3-5针,以后再不慎被咬,最多强化2针);2,观察肇事小家伙10天,如果它没事你就没事,后面的针也不用打;3,如果你无法跟进小家伙的情况,做完步骤1后顶多1年,肯定就没事了(根本不会有潜伏几十年的恐怖传言出现);4,如果小家伙10天内真的挂了,你第一时间做完步骤1,也有胜算;要当即赴医,不要令其发作(已发作就没戏了)。再说的白一点,就是我真正想表达的,一般猫狗都是健康的,被咬伤后,要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简单地科学处理就ok了。不能无视不处理,但也无需夸大,恐慌。恐狂症,恐狗症,邻里纠纷,社会矛盾,***的长期误导难辞其咎。是利益误导了公众,是无知导致了中国民众独有的将对猫狗的态度划分成爱恨极端对立两个阵营的这一特殊奇观。而猫狗的性命,则成了某些利益集团打着公共卫生安全这一华丽而正当的旗号的最可怜的牺牲品。附录:谁该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惧症"与疫苗滥用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目前人们最恐惧的传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惧症,简称“恐狂症”,现在成了几乎可与“恐艾症”并驾齐驱的一种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最近,有关中国狂犬病疫苗被滥用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狂犬疫苗使用量达每年1500万人份,超过全球总用量的80%。如果完全不用疫苗,中国每年将有3万人死于狂犬病。这意味着99.8%的接种者在理论上原本可以不接种,其中至少1/3可能属于滥用。那么,哪些情况可能属于滥用?如何避免滥用?恐狂症的最常见表现就是滥用狂犬病疫苗,在明显不该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也接种,甚至反复多次接种后仍然忧心忡忡。恐狂症的流行显然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发病率较低的传染病,人们很容易反应过度。目前网络上或实际生活中有关狂犬病的不科学言论泛滥,各种奇谈怪论在“专家”和民众中都相当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与犬、猫有接触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者)长期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发展成强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种了疫苗,但仍每个月不远千里到武汉做抗体检测,担心“抗体一旦减少,狂犬病就会发作”。有的人自认病毒已潜入大脑,自己必死无疑,丢掉工作,成天上网查信息,在各种互相冲突的信息中无所适从。有的人怀疑疫苗是假的,怀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怀疑狂犬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怀疑护士,怀疑专家……成天在无尽的烦恼之中挣扎。论及狂犬病,我们首先应当明确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狂犬病的风险与艾滋病没有可比性(后者尚无有效疫苗,相关的基本免疫机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个在医学上早已基本解决的问题,狂犬病在全球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多年保持为0或接近于0。狂犬病100%可预防:无论是多么严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卫生***(WHO)认定的方案进行处治,可100%避免发病。在本文中,笔者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情况,说明应当怎样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滥用。笔者将提供几条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帮助恐狂症患者尽快走出阴影。潜伏期到底多长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终生?中国又要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在中国的某些专业杂志甚至教科书上常有狂犬病的潜伏期长达数十年的记述。中国的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于均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或者均无法证明未曾在近期发生新的感染(例如经某些特殊或罕见途径的感染),这些“病例”都未得到国际学术界承认,甚至在国际上传为笑话,作为中国相关科学水平低下的例证。国内外资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极少数病例(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也可能大于一年。目前国际主流科学界承认的狂犬病最长潜伏期是6年,美国学者1991年在专业杂志上报告了该病例。死者为菲律宾移民,移民美国后未曾离开过美国。由于在美国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机会极少,而且经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证明,从死者脑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与死者来源国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该报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了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能长达6年。由于类似病例的数量太少,相关证据链也并不是十分完整,对该病例报告在相关学术界仍有异议。例如许多法国学者就认为潜伏期超过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极为罕见,一年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计。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他们都一笑置之。在数十年期间曾被狗咬伤过的人在中国实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潜伏期真的有那么长,这么多人都应当接种疫苗,那么中国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种量还将增加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许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长潜伏期的传说吓傻了。推广“十日观察法”应当坚信: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中、美两国专家根据在中国的实地调查结果,联合撰写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国《媒介源人兽共患病杂志》上。但外观健康不等于真正健康,必须进行实验检验或采用“十日观察法”进行鉴定。在人被犬咬伤后,如能立即将犬处死,取脑***进行检测,则可根据检测结果(病毒的有无)来确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如无条件当场处死动物进行检测,则可应用WHO认定的“十日观察法”:“如果犬(或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治疗。”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实验室在国内外未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该方法是判别狗(或猫)是否有传染性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中国。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可以节省后面的2针或3针疫苗。现在城市养的狗或猫绝大多数是宠物,通常很少与外界接触,便于实行“十日观察法”。如果在中国“十日观察法”得到推广,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可能减少全部用量的一半),还能让绝大多数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被鼠、兔咬伤怎么办WHO的相关报告指出:“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和住宅区啮齿动物的检查显示,很少发生啮齿动物感染狂犬病的现象,说明这些动物不是该病的贮存宿主。”“暴露于啮齿动物如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我国文献报告中偶有鼠传人的狂犬病病例统计报告,但其致伤动物的确认均靠患者或其家属口述回忆,科学价值有限,而且总数也极少。据笔者多年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认为WHO的上述观点也基本适用于中国。特别是在非重点疫区被鼠、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通常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老鼠咬伤的机会很多——占所有动物伤人事件的3%-10%。如果此类情况下不接种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节约1/10。关于鼠咬人后的处置,我国***尚未***相关的工作规范。对南方重点疫区的鼠主动伤人案例,建议在客观宣传关于鼠咬人引发狂犬病的概率极小的同时,由就诊者自己权衡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此外,鸟类(如鸡、鸭、鹅)、爬行类(如蜥蜴、龟和蛇)、鱼类和昆虫,都从来不会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传染狂犬病。正确对待“间接传播”狂犬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狗或猫抓伤或咬伤。WHO明确规定,暴露后预防分3级进行管理。对于I级暴露,即接触或喂养动物,或动物舔触完整皮肤,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许多恐狂症患者担心的其他所谓“间接传播”方式,实际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负担特别大,以至严重影响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也可预防性接种3针疫苗。接种后基本上就可高枕无忧——中和抗体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此期间对所谓“间接传播”有足够的抵抗力。应充分认识伤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对于很多似是而非的“间接传播”,或非流行区的轻微暴露,伤口清洗事实上足以将非常微小的一点感染的可能性彻底去除,不必执意要求接种疫苗。关于伤口处理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欧洲最早记载的狂犬病发生于公元900年的法国里昂:一头熊发狂后,一次咬伤了20人,然后逃到一条小河的对岸。被咬的人当中有14人游过小河追杀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伤口中的病毒,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杀熊(因而也未清洗伤口)的6人后来都死于狂犬病(似乎见义勇为者都得到了好报)。中枢神经里的病毒许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欢提出这样的疑问: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后,疫苗引发的抗体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体能否清除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病毒?大量原有的和新发现的证据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体不仅能中和掉外周神经细胞内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彻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进入CNS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所以任何一种症状,如果怀疑与狂犬病有关,则过了十天以后,该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则该症状肯定与狂犬病无关(应尽快转入其他专科进行处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坚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称典型的狂犬病表现已持续了数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这样给自己开玩笑了。有大量实例证明,在病毒暴露发生几天甚至几个月后才进行处治也可能有效,说明抗体也可能将狂犬病毒从CNS中清除。某些借助现代生命支持系统积极抢救而维持了较长时间生命的患者,在死后尸检时,发现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彻底清除干净,可以间接证明抗体可进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实际上疫苗接种失败多数都出现在第一针开始后的20天之内,主要是头面部被严重咬伤的患者。如果过了这个时间还未发病,以后再发病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脑细胞形态的改变,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行踪在发病前是无法检测的,只能根据症状判断大脑功能是否受损。“发病”前检测到足够高的抗体,就证明其大脑功能尚未受损,至少是未严重受损,他以后就不会再发病。总之,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完了疫苗,产生了抗体,体内(包括CNS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未发现与此标准相违背的病例。这是又一个简单实用的判断标准,有助于将“恐狂症”患者从对狂犬病的盲目恐惧中解放出来。再次暴露后如何处置一些最近发表的临床试验表明,已接受3剂至5剂狂犬病初次系列接种者,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无论此人体内是否有可检测到的抗体,再次暴露后接种2针,即足以引发出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而且再次暴露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接种免疫球蛋白)。几年前在德国有一个相关的生存案例。在一名器官提供者被确诊为狂犬病人之前,她的肝、胰和两个***被分别移植给了4个人。这4人之中,只有接受肝移植的一人最终存活下来,其余3人都在移植手术后数周内死于狂犬病。进一步调查显示,该存活的肝移植接受者在童年时曾接种过狂犬病疫苗。此案例可以证明狂犬病疫苗效力的持久性。WHO的最新规定是:无论是多久之前接种过疫苗,再次暴露后只需接种2针。国内***2009年有关再次暴露后处置的规定是:1-3年内打3针,过了3年需全程接种(5针)。与WHO的规定相比较,可见再次加强接种超过2针就属于滥用的范畴。所以***的规范应当修订。目前国内狂犬病疫苗的包装都是5针一盒,不能拆散销售。有相当多的狂犬病门诊,对所有前来接种者,包括再次暴露后的接种者,都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每人接种5针。结果一年内一人打10针或20针的并不罕见,甚至出现职业养狗人因频繁被狗咬伤而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接种50多针的极端情况。这是最显而易见的疫苗滥用。恐狂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狂犬病疫苗的头号生产国和使用国。如果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能通力合作,充分利用世界各国在狂犬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坚决杜绝狂犬病疫苗的滥用,则综合测算,中国每年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有可能在现有水平降低一半以上,同时并不会增加狂犬病的死亡人数。波奇网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狗四联疫苗包括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