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蒸汽是怎样让笨重的火车运动起来的可以推动火车行驶?

现在蒸汽机车都淘汰了,只留下这张三十多年前我假期看望师傅的合影。
我和师傅白玉峰,我与之合影的师傅叫白玉峰,是我干司炉时的第二任师傅,蒙古人的他言语不多,为人淳厚 技术精湛。那时流行口号“安全快捷,多拉快跑”,每月也有了几块钱奖金,但不平均分 ,而是被领导分成三六九等,大家举手表决,谁该得一等。白师傅每个月都是毫无争议地被大家评为一等。绝对称得上一把好手。副司机是个转业军人,叫DYX,又懒又滑。。。。。我手把的是水位阀,对应链接水位表,是看锅炉水位的。我头上的是风泵阀。师傅右手拉的是汽门,就如汽车油门,管制蒸汽机车的动力来源.,拉的越大供气量越大,反之则小。师傅胳膊下方的是制动阀,俗称“闸门儿”,“刹车阀”。制动阀又分大闸小闸,小闸只管机车自身刹车,大闸则管控整列列车的刹车制动。老式蒸汽机车(起码是上世纪60年代前“跃进型,工建型”) 司机左上方还有个拉环似的把手---那是汽笛拉阀。拉动那个钢丝环,带动驾驶楼顶上的曲拐,开启驾驶楼后边 安设于锅炉顶上的汽笛出气口,高压气流喷动管式汽笛腔体,激起强烈震动,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后来改装成脚踩式汽笛,风笛和汽笛阀都装在了驾驶楼两侧,正副司机座位正前方脚下,由手动,变为脚动,方便多了。铜制风笛安设在驾驶室顶部,现状与喇叭相同,与汽笛不同的,吹响风笛的是压缩的风。
照片不是我拍的 我学司炉时恰是冬天,贼冷,手把杆忒凉,登车不带手套,不小心手掌就会被粘掉块皮!
列车运行期间 暂停,有空儿司机就得下车“摸轴”,担心“化瓦”(火车头动轮高速运转,轴瓦缺润滑油直接研磨车轴,车轴过热将融化坏损, 俗称“燃轴 化瓦”)及时注油就能减缓车轴过热,预防“化瓦”事故。
照片不是我拍的我经历过的编组列车挤死人---血淋淋的事故
我跑火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铁路联系靠信号。
那时铁路联系靠信号--信号灯,信号旗 。最早进出火车站,站外都高高地竖立着信号旗(俗称“扬旗”)或信号灯。 火车进站、通过、接近、遮断信号机,有效视距不得小于1000m。火车也是红灯停 绿灯行,但跟公路也不尽同,-----进站信号绿的意味“通过”,允许列车在车站不停直接驶过。“黄灯缓行”,但有说道,一个黄灯进正道停车,两个黄灯进侧道停车。偶尔也有白灯,紫灯--那跟红灯一样,必须站外停车。列车车辆链接,两车中间像巨大的拳头似的叫联接器,俗称“大钩”,一节节车厢与火车头就是用它链接成列的。这个“钩手”设计巧妙(美国人 詹内1868年4月获得发明专利。英语叫Janney CoupIer--詹内钩。汉语音译“詹氏车钩” ,就讹传詹天佑发明的了) 分解列车时,联接员断开风管,轻轻提起销子锁,给信号,车头就可顺利拉走被分解后剩余的车辆,需要再次组合列车时,只需拖过别的车体,联接员提起销子锁轻轻一碰,两节车厢就重新组合一体成列,联接员锁死钩销,联通风管,给信号就可拉车走人。列车在车站暂停时,看着长长的列车横在面前,乘着列车停息空挡,着急抄近路胆子大的行人,就敢蹬着“联接器”从列车中间跳过去或钻过来,这样非常危险,我亲历过血淋淋的事故。有年冬天在赵屯站编组列车。编组列车就是把散落在各条线路上,装着不同货物的车皮(车厢)按照调度命令编组成长长的一列。 跑货车接了班就不消停,吃饭 喝水 方便都是歘空儿自己解决,根本没有准点儿。轰隆隆地拉过来,调过去,忙活大半天,都过晌快下午一点了,调度命令暂停20分钟吃饭。那是个小站,仅有的千八百平方米平溜地修了十几条线路。那时铁路也没有封闭护栏,十几邦线路横亘在生活区和厂矿之间,往来行人抄近道常常横跨铁路车站。不知是为了方便行人,还是调度疏忽,几百米长的列车中间分解开半米宽缝隙,横在车站里。 早就饿殍了的我们几个赶紧把饭盒从蒸饭箱拿出来,在火车头内空挡,横两块板子围坐着扒拉饭。
正吃得香甜,联接员就吵吵挥舞信号旗让“挂车”。司机放下饭盒,坐稳,鸣笛,缓解,前推手把,松小闸,拉了一把汽门,随着轻轻地滑动,就传来了列车沉闷持续的碰撞声----挂上了。于是停车,等信号,继续吃饭。连接列车的大钩知道又要忙呵了,赶紧扒拉完剩饭剩菜,倒了些开水,就着溜煤口正洗饭盒,就听师傅说出事儿啦!探头瞭望,见路人纷纷往列车中部跑,远远围着许多人。等了5分钟没信号,知道事儿不小,就听有人喊“挤着人啦!” 师傅有些紧张,大伙合计合计,没咱毛病,看信号走车,一共没动几米道儿,大白天瞭望彻底,五公里速度,能出啥事儿?莫非车底下躺着人?师傅让我下去看看。跑过去,好容易钻透人群,才看清楚联接器中间挤个人!脸煞白,嘴还嘎巴,可肚子被联接器顶住了。围观群众正乱哄哄地七嘴八舌,调度陪几个头面人来了。说赶快把人弄下来!命令联结员发信号:倒车。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轰隆”一声 列车拉开,那哥们儿应声就倒下了,满地血---肯定死啦。有人说,他们一伙七八个,吃了饭回厂子。看见列车中间有点儿空儿,正好抄近上班,就侧着身子过去四个,该着这哥们儿倒霉,他刚侧身大钩就锤上啦!人命关天,联结员观察不彻底 就给信号走车,记大过处分。当班调度留职查看,各降一级工资。后来听说那哥们儿算工亡,子女顶替接班当了工人。我第二次经历蒸汽机车”漏铅堵” 是上夜班那天"安全戴帽"(领导例行安全教育每班都有)完了 .派我上机务段大车间给298机车点火. 头儿知道我是不愿坐办公室自愿下来干活的”干部“ ,平时都“高看一眼,常派我干点儿”俏活儿”.夜班给火车头点火就是俏活儿。声明 ;照片不是我拍的火车头每个月例行检修一次,重点是清洗锅炉水垢,工友们也称之为“洗罐”。检修前都要熄火.检修整备完毕出库前再点着火,烧上气压来,才能开出机务段,交付正常使用。点火通常在夜班,煤和劈柴都是现成的。点火的去了,只需把劈柴架在锅炉里点着,加煤,烧几个气压,再加足煤压火,让它慢慢燃烧,明个早班前能上来气压就行。正常也就是两个小时的活儿,然后就可以在车头里睡觉,半夜起来再看看火候适当加煤上水,就可以美美地睡觉,直等着天亮交班。声明 ;图片不是我拍的那个晚上,大车间没有上夜班的。我摸进去 ,找着要点火的车头 .上去,开门,验明锅炉水表有三啶水,并没急着点火, 而是遵照操作规程先验了遍车.水表显示的水位只是锅炉里的水位,并不是水箱里的水位,水箱里的水位要用测水竿测量 , 需要爬到机车煤水车顶部,打开那个十多斤重的水柜盖子,把3米多长的测水竿直插水柜底,提起拿出来,观察到的测水竿上被水浸湿部位显示的读数,就是水柜中水的实际存量,以此决定是否需要补水。声明 ;图片不是我拍的这是机务段刚捡修完的火车头, 一点着火,就算交付使用了.点火的必须负责把好关.没想到我这一验却验出毛病来啦!外边都检验完毕,我爬进了机车,先压开炉门,钻进炉膛,认真检测。 炉膛好大,好几米长, 一米多高.举着手电筒,照射炉膛壁上,镶嵌着的几十根烟管,火车头锅炉内部不是一个大空膛,而是镶嵌着几十根用以过热炉水的烟管。 锅炉烧出的水蒸汽是被这几十根烟管子分割烘烤进一步加热干燥的. 摸摸这儿 , 看看那儿,都正常。就检查关键部位,摸一把头顶铅堵那个位置,感觉发凉,拿手电对准照, 发现湿漉漉渗水! 出来找块干布,钻进去,擦干了,过两分钟一抹,还是湿漉漉地!确认铅堵有问题---丝扣没拧牢。按照操作规程这不合格,锅炉火不能点!马上下车,到值班室,打电话请示调度。调度逐级上报,都说我处置正确,可以不点火。返回来,只有睡觉,那晚就睡了宿好觉。第二天休班,正在家看书呢,师傅来找, 说让我马上去大车间,C头电话找。C头是我们那儿最大的官儿,“汽门上绑块骨头狗都会开”就是他说的。他老人家解放前就开火车,是技术权威。我一听他找,有点儿发毛 , 蹬上自行车就奔机务段大车间。停好车子,刚出车棚,门卫就提醒我小心点--- C头在那骂大街呢,骂了一上午啦! 走不远,遇着段长朝我摆手,叫我别进办公室,直接上大修车间,把机车点着火就行。我问铅堵换啦?他说你就点火吧,啥也别问。还朝我挤咕眼儿。我寻思这是闹地哪一出? 铅堵漏也点火?又一想管它呢!领导让咋干就咋干呗。上车看看 昨夜准备的东西还都在,压开炉门架好劈柴, 找破布沾了点废油 ,跟看热闹的M师傅借了打火机” 嘭 “地点燃 ,扔进劈柴中间, 火就呼呼地燃烧起来。刚把火点着,正往炉里填煤,C头就骂骂咧咧上车来啦。看着我就磨叨开了:“好小子!行啊!放着办公室不坐,跑这惹事生非来啦!”听他叨叨, 也不分证.我知道他牛B, 解放前的老革命. 官儿们都怕他.他倒没骂我,劝我还是回办公室去,说这活忒累,担心我挺不下来。我不理茬,只管转着圈儿的翻锹 填煤. 他还不走.反倒左手扶着车门框,右手指着我说"小子行啊---都会翻锹啦!""翻锹 "是我刚学会的烧火技巧。(那时感觉是技巧,其实是花活)。火车头上填煤用大号平板锹,一锹煤二十来斤,“力巴”填煤进炉膛是一锹一堆,有的炉面有火,有的炉面缺煤, 更有的,是黑乎乎地压住了一堆,光填煤不涨汽. 高手煤甩进炉膛,哗地就均匀散开,煤能立刻燃烧, 迅速涨汽. "翻锹"是在送煤进膛的当儿,顺势一悬转铁锹把, 煤翻花如扇子面似地散开,几锹就能把炉面全覆盖 ,迅速最大面积地燃烧,最快地获得优质蒸汽。听他夸奖,我更来了干劲儿了,双手端起锹煤,左脚轻踏炉门启开阀,唰地把一大锹煤翻散进炉床里,回身用胳膊肘子习惯性地顶了下身后半开启的车门,只听“呀!”地一声,C头的手指头被挤在了门缝里!吓得我赶快开门,捧起那只流血的手,直呼“罪过”。C头疼得直啅牙花子,我掏出手绢,三下两下给他包扎上,又填足了煤, 立刻扶着他老人家去卫生室处理。这件事儿弄得我直揪心,十指连心,被火车头铁门掩手那得多疼啊?! 想想就心疼。即便离开那个单位多年,想起来还会给他打个电话,赔不是。尽管他老人家啥也没说,可是我想起来就钻心地疼。2017年回东北, 还特意登门去看望他老人家。他儿子说,九十二岁的他,睡觉早,已经躺下了。只得悻悻而返。谁知那一返,就再也没有了机会,2018年他老人家去世了。随着蒸汽机车的淘汰,只剩下些火车的故事。我经历的蒸汽机车漏“铅堵”制作蒸汽机车锅炉的压延钢板抗熔点高达2000多度,但也怕缺水干烧。为防止干烧就在锅炉底部适当位置安装了 易熔塞 ,一旦锅炉缺水易熔塞 先融化,漏水漏气发出警告。 易熔塞易熔芯是熔点很低的铅做的,所以也叫"铅堵".“铅堵” 内镶铅芯外带丝扣,安装在蒸汽机车锅炉体内底端安全水位线中部突出部位, (新车型前 中 后 安设三个易熔塞)“铅堵”中芯 铅的熔点低,通常327.5度就融化,所以叫"易熔塞".蒸汽机车是个游走机械 ,动源来自内装卧式锅炉水蒸汽.路况不同,车速不同,锅炉酮体水位就不同,刹车或下坡时,水会前涌,爬坡锅炉酮体里的水会后甩。水太多上汽慢,蒸发干燥蒸汽不及时,推动主气缸鞲鞴的高压蒸汽就达不到压力。 火车头动力不足就跑不动. 火车头“小烧 ”,也就是‘烧火的’,最大本事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水,烧出尽可能多的优质蒸汽。机车都是用最好的燃煤,辅以引风机 , 燃烧起来蒸汽机车锅炉的炉温非常高, 甚至高过千度,烧成白炽。高温锅炉产汽快,容易缺水,一旦低于安全水位, 锅炉干烧,就非常危险.“ 铅堵”就是预置的预警设施.锅炉酮体内水位正常时,铅堵浸泡水中,安全无事。一旦缺水干烧,铅堵芯铅迅速融化。锅炉酮体内的水汽喷出滴落, 从敞开的锅炉口凭眼观或耳闻就能觉察到. 交接班时,检查易融塞是重中之重. 易融塞嘀嗒水了.火车头就要停机,入库维修,或更换火车头.我经历过两次"漏铅堵".第一次是学徒期满刚"顶班"时.“” 顶班“”意味着我可以自己单独作业 ,不用师傅带着指导工作了.跑火车都是”包乘制“。就是一个包乘组好几伙人跑同一台火车头,"歇人不歇马" 。 人轮换休整, 火车头却除了加煤加水始终在跑. 直到月检“洗罐”(锅炉除垢)期限到了,才熄火进机务段检修。因此,日常确保接班机车完好非常重要。右侧那个车头正在加煤---这是最简陋的加煤了。那天早上在水鹤底下接班. 大老远,头班的小L师兄就对我呲牙.嘘寒问暖.大改以前轻蔑的带搭不理, 他贴我屁股后头告诉都跑哪儿了.还接过了我拎的水样壶(化验水中含淥量程度的,交接班都要接水样).我有点儿受宠若惊,但依旧还是严格地按照交接班操作规程检验.我上了车,压开炉门,见炉膛里大烟大火根本没法看铅堵 ,就小开送风器让煤先烧着 ,烧亮了,没了烟火才便于观察。先转而检查风泵,油泵,油箱. 水泵,电机 撒砂器 水柜水位...啥的.小L师兄有些不耐烦 ,催我,说急等着回去洗澡, 换衣服还有约会。我没客气.一切照规矩来 .查了一圈估摸煤烧透了, 压开炉门趴那用平板锹遮住半边脸,歪头看炉膛,发现炉膛顶有点儿发暗, 不是平时的白亮,就抽回锹, 辍了一锹底儿煤,掏出小圆镜子,平摆锹里煤中间 ,再送进炉膛,借着反光挨排端着查看锅炉内顶膛。.(蒸汽机车的卧式锅炉酮体)这一照就一目了然了--- 发暗那块有水珠--漏铅堵了 ! 关上送风器一降温, 炉膛里马上就看出滴答水汽了! 好在漏得轻,还听不到哧哧地喷气声. 严重的漏铅堵 ,锅炉体内高压蒸汽喷射出来,会伴着丝丝地喷气声。马上回头请 小L师兄自己看.师傅们闻声也上来了。小L师兄啥也没说,其实他自己早已心里有数,不过是心存侥幸,欺负我刚出徒,想蒙混交班, 嫁祸于人。 车头不能跑长途干“大钩活“了(大钩活“就是跑长途拉大列)。调度命令我们机车在车站干了几钩零活,然后进机务段修理去了。感谢读者厚爱,对拙作提出了好多问题。首先声明; 鄙人蒸汽机车没干几年就离开了,一知半解, 见识有限。欢迎朋友讨论,批评指正 ,拍砖。。。知乎 是大家的知乎,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才兴旺发达。先回答朋友问题:蒸汽机气缸和锅炉相通,里边的气压一样吗?如果一样,锅炉压力那么大,如何受得了?好问题,向你致敬!刚上车,就听师傅们说, 蒸汽机车锅炉气压强大,弄不好就是个游走炸弹!后来那里还真地出了蒸汽机车锅炉爆炸的重大事故。。。这是后话 ,容俺慢慢道来。蒸汽机车的气缸和锅炉相通,里边的气压理论是一样的。 但是 只有在开车时 ,大车才分配给气缸高压过热蒸汽,而这个压力恰恰被用来推动汽缸内的鞲鞴往复运动了,也就是说高压被转移做功,推动火车前进了,所以气缸完全承受得了。(鞲鞴:读作 gou 平生 bei 去声,就是活塞 )蒸汽机车锅炉产生的气压是机车的源动力,车型不同气压也不同。通俗说;前进型 机车锅炉每平方厘米/15公斤,而上游型 跃进型 则是每平方厘米/13公斤。蒸汽机车锅炉用压延钢板焊接的锅炉是蒸汽机车的“心脏”。锅胴,就是锅炉盛水的胴体,位于锅炉中部,后联火箱,前接烟箱,胴体内含大烟管比如:前进型:(数目X直径/mm 69X133/125)小烟管(数目X直径/mm 80X51/46),大烟管中装有过热管。过热烟管长 6米5 ,燃煤室管板间距离 5米35。总蒸发传热面积/m2 255.304,过热传热面积/m2 144.1(此系前进型机车数据)最初前进型机车总长——26023mm (四轴煤水车),改进后总长 :29181mm(六轴煤水车) 。蒸汽机车锅炉剖面可见大小烟管火箱燃煤发热,通过内火箱板和小烟管加热锅炉水,并通过大烟管对过热管里的蒸汽进一步加热,生成过热蒸汽,输送到锅炉胴体顶部的汽包,形成高压过热蒸汽。由汽门(调整阀)掌控汽包内集聚的高压过热蒸汽。锅炉胴体积是固定的,但蒸发出来的蒸汽却不断增加膨胀,这就形成了气压。锅炉胴体对气压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比如前进型机车的安全气压是每平方厘米15公斤,超过甚至接近这个气压,安装在锅炉顶部的安全阀就自动排气,以缓解压力,确保安全。蒸汽机车锅炉 有安全阀,但是 密封良好的气缸却没有安全阀。蒸汽机车锅炉顶部可见安全阀。动轮前边是气缸。此图不是我画的!理论上气缸内的气压都被用来推动鞲鞴(活塞)运动,传导给动轮 ,推动机车带动列车前进了,气缸该是安全的。但实践中 过热高压蒸汽做功过程中也会冷凝成水。过热干燥蒸汽在汽缸内推动鞲鞴做功后,冷凝水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占据汽缸空间。司机必须随时排掉冷凝水。如果不按操作规程排掉冷凝水, 硬性输入高压过热蒸汽,密封良好的气缸内冷凝水无处可去,就会强推鞲鞴,顶破汽缸盖!我一师兄就因为开车时忘记了及时排放冷凝水(俗称:蹬排水阀),而顶破了一侧汽缸盖,(气缸每侧各一个)损坏了机车,被记大过,开除公职,留厂察看二年!这是我离开蒸汽机车后,师傅来信告诉我的。 国产 蒸汽机车个头最大的是"前进"型 , 动轮最多 五个(轴式1-5-1) 还有四个动轮的"解放 "型,
"上游"型,
“建设”型 ; 三个动轮的 "跃进"型......动轮越小, 轮子越少 ,车头动力越小. 见过最小的火车头是"工建"型, 锅炉容积才半吨 .动轮直径不足半米, 类似马车轱辘.
( 图为最大的国产蒸汽机车"前进型"动轮,直径一米五 。声明: 此片不是我拍的) 横联动轮平直的叫"联杆",外侧曲臂似的叫"摇杆" ,汽缸里的鞲鞴被汽压推动,推动摇杆, 摇杆一摇,车轮就转起来, ,带动其它动轮,从轮,导轮转动 .火车头牵引列车都动起来,列车就跑起来了. 推动摇杆的动力来自汽缸,充斥汽缸的是锅炉高温干燥的高压蒸汽 , 司机通过气阀操控汽缸前后进汽方向和进气量,推动汽缸里的鞲鞴往复运动,
鞲鞴链接的滑杆推动摇杆.摇杆摇转动轮,带动所有车轮跟着转动.牵引整列车运动. 改进后的火车头动轮个个带摇杆.鞲鞴杆同步摇动动轮,带动列车前进(动轮前部那个是机车高压汽缸.高压蒸汽就通过那里输出的高压蒸汽推动鞲鞴往复运动)司机头上前方架设的那个蓝色弯刀闸似夹着红色带手柄操纵杆就是汽门。主管火车头汽缸动力蒸汽的进汽量,汽门开的越大汽缸进汽量越大。C头说的就是在汽门手柄上绑块骨头, 狗撕咬骨头带动汽门就能开动火车。这其实是夸张----因为不缓解,不松闸,闸瓦抱着车轮,即便送汽,列车也走动不了上图司机手握的就是闸把
,行话“大闸 ”--大闸管整个列车制动,
因为他手腕底下还有个“小闸 ”--小闸 管机车(火车头单机)制动. 他盯着那三块表,上方大的是列车汽压表 ,下方小的两块是风泵气压表---一块显示机车风缸 另一块显示列车风缸.这两个汽缸是列车机车制动的动力源。 上图动轮上方像鱼雷似的是机车主气缸 ,内贮风泵泵来的压缩空气, 通过制动风管输送压缩空气到各个副风缸给闸瓦施压,压迫闸瓦抱住动轮强制机车刹车.(风缸里贮藏的是风泵泵来的压缩空气, 而不是锅炉里来的高压蒸汽.)。 列车的刹车原理与机车正好相反!机车是给风制动,列车是排风制动。 列车车体也有类似的气缸。它的压缩空气也是来源于机车上的风泵,通过各节车厢通联的风管,一节车厢一节车厢的,从火车头输送到列车尾。平时列车上各个分缸里的压缩空气都是饱和的。付风缸鞲鞴缓解拉起抱在车轮上的闸瓦。闸瓦失去压力脱离车轮,车轮就行走自如了。一旦需要刹车,司机通过制动阀--也就是大闸排泄气压,减压的付风缸鞲鞴复原,推动闸瓦抱住车轮。迫使列车停车。
各行其职的 气压表 风压表 为什么有人干了一辈子火车司机却 "一把闸刹不住车"?因为火车停车不仅是简单的停住火车头,还得让拉着的整列车都停住.火车与汽车刹车原理不一样 。旧式蒸汽机车的刹车系统依赖风压。刹车装置是靠“风源系统”产生的高压气体刹车。为了保证刹车系统有效工作,气压管路内必须保持足够的刹车气压,俗称“风压”。气动刹车的优点与不足并存。既然利用气动刹车,刹车过程中就会损失压缩气体。如果不能保证及时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压气体,来风管路内压力减小,继续刹车就会制动失灵。所以要求机车风泵不断地制造高压气体以充满气缸确保刹车持续有效。检查终端风压就是有效监测刹车是否可靠的手段。夹在蓝色像刀闸似的红杆红柄就是汽门操纵系统问题的复杂在于:火车头即机车与其牵引的列车不是一套刹车系统.机车靠給风制动刹车,而列车正相反,需要排风制动刹车.火车制动的“风”来自于火车头上的空气压缩机---俗称“风泵 ”。风泵不停地泵“风”, 并把“风”先压缩贮存在总风缸中 ,再通过制动风管输送到各节车厢底部的副风缸里. 这时制动缸内外压力是相同的, 所以列车缓解,给列车风管减压时, 列车风管压力降低, 副风缸的风便进入到制动缸内,制动缸鞲鞴伸出,压迫闸瓦紧贴车轮踏面, 逐步抱死车轮,从而使车轮停止转动,迫使列车停车。(图片白线上实际是可以走人的走行板,其下方,像鱼雷那个就是机车风缸)火车司机刹车是有技术的。刹车技术就体现在给风缸减压的力度上.没有经验的司机 随意刹车, 减压力度大了,闸瓦瞬间抱死车轮踏面,迫使列车在没到预定停车位置突然停车。 再想瞬间起车已经不可能 , 因为列车车厢底部的副风缸里已经没有足够的提起抱死车轮踏面闸瓦的“风”!风压需要等待火车头总风缸输送。可是总风缸容积是有限的,经过一次刹车,总风缸内的风压已经因为向列车副风缸释放而减压,在火车头风泵没有泵足风压前,是没有足够的压力通过管路向列车副风缸输送风压的,只有等待风泵泵足了足够缓解闸瓦的风压, 使抱死的闸瓦脱离车轮踏面,才能缓缓起车,这个过程起码得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有经验的司机都忌讳“撂非常”---即紧急刹车。百十吨重的车头牵引千百吨重飞快行驶的列车, 突然急停,后果相当可怕。紧急刹车不当,轻则擦伤动轮,重则列车脱轨,车毁人亡。过度刹车有害, 刹车不到位也麻烦 。减压小了,车越过停车位停下. 轻则混乱秩序,重则冲出站台,压坏道岔。每次看经验丰富的师傅驾驶飞快的列车冲下坡道驶进车站,一把闸刹车,就像欣赏小泽征尔指挥乐队演奏,结束乐曲时挥舞指挥棒的那凌空一划:列车从千八百米站外的高坡上轰隆隆冲下来, 司机端坐像尊佛像,毫无表情 , 目视前方,蓦然在站外几百米某处不动声色的推下大闸, 随着刺耳的排风声,列车风驰电掣冲下来, 以几十公里的速度进站, 略过人群逐渐减速,机车在停车位戛然而止.纹丝不动.回头看吧, 车门正好对准排队候车的人群.车厢里,客桌茶几上杯子里的水动而不溢. 乘客上车坐好寒暄中, 不知不觉发现窗外的树木房屋迅速后移,才知道列车不知啥时已经悄然开动了. 那真是享受.司机右手握闸把眼观风压表如果不幸遇到了"二百五"司机,起车往往是"哐噹!哐噹!哐噹噹---噹! 咕呦半天,先弄你个倒仰,再抽疯似地猛拉.哐当几下子才能加速平稳运转上道儿.理论上时速160公里的列车紧急制动距离为1400米,接近3里路。就是说以每小时160公里速度行驶的列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从大车(司机)撂下“非常”(类似汽车的踩急刹车)起,列车还要滑行将近3里路才能停下。需要列车刹车时,经验丰富的大车会根据车速, 牵引列车载重量 , 目标距离...等迅速计算,先胸有成竹地推动列车闸把子.让列车从尾部开始释放气压 ,列车上的分气缸从后向前 依次压迫闸瓦 ,闸瓦随着受压程度, 缓缓抱住车轮,使之越转越慢. 此时司机再推动机车闸把,让火车头与列车同时准确地在预定位置,稳稳当当地缓缓停住.技术不过硬的火车司机往往手忙脚乱"一把闸,撂非常." 闸瓦瞬间抱死动轮. 但列车凭借重力加速度,继续拖着不转的车轮滑行,车轮像铁块一样死磨钢轨.火星子飞溅,摩擦生热,剧烈的高温和重磨,擦伤钢轨和动轮接触面,在动轮表面擦出如鞋底子般的擦痕,行话叫"擦鞋底子"。被“擦鞋底子”的动轮因此就留下了隐患---动轮已经不圆了。继续在轨道上运转就已经不是圆轮了,不能正常转动了.车轮转动到此 ,车速慢有轻微震动,车速一快就颠簸, 速度快了肯定出事故。刚学开火车时,听C头儿训某段长:"牛X 个啥? 汽门上绑块骨头,狗都会开" .感觉开火车似乎容易,否则领导怎么会说得那么轻松?不仅仅是我,好多人也都觉得火车好开.一模车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开火车可不容易. 学问大啦.净有开了一辈子火车的司机 "一把闸刹不住车"的。照片不是我拍的坐火车的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客车进站该停了, 急于下车的旅客离开座位挤向车门, 可车体却像抽风似地, 一顿一顿地逛荡,停不住. 弄得人前仰后合,东倒西歪.怨声载道. 那就是司机"手头没准" 一把闸没停住车. 不得不借助管控火车车头制动的小闸刹车, 边看停车位边刹小闸, 想凭借车头突然减速阻挡尚在惰力滑行的列车停车.乘客等火车时,也可能大家都在站台上按照画好的停车位,排队等得好好地, 眼瞅着车头带着车厢在面前滑过,车门对上大家排队等候的位置了,却轰隆隆又开出好远才停住.害的抱孩子的 背包的边追着车跑 边骂街。也可能在车站工作人员指挥下,排好了队,焦急地等车进站时,眼瞅着客车刚摸着站台边儿却大老远停住,开不动了,害得乘客们背包捩伞 扶老携幼地还得紧赶几十米跑过去上车。开火车开汽车都是开车.但区别不小.比如急刹车,汽车几十公里速度能一脚刹车即停.火车可不行. 火车头本身就二十多米长,一列车百八十米长拉着几十节车皮, 每节车拉载货物不一样,车厢载重不一样 ,列车长短不一样,车速不一样,车站路况不一样 ,计算重力加速度不一样...想一把闸稳稳当当准确地停住车谈何容易? 司机必须得胸有全局,周密计算.有相当的经验,才能安稳准确地停车。

  原理:在蒸汽锅炉中,通过燃烧过程水沸腾为蒸汽。通过管道蒸汽被送到汽缸。阀门控制蒸汽到达汽缸的时间,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受滑阀控制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推动活塞运动。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这个过程在蒸汽机运动时不断重复。  能量转换:火的化学能→水的热能→机械能你自己也可以动手做一个模型的,用玻璃、酒精灯等等。把它装在小车上——史提芬火车;把它装在小船上——富尔顿蒸汽轮船!^_^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计量泵的使用温度:≤350℃ 输送介质粘度:1~40000Pa.s(1000~40,000,000cP)。加热方式:电加热或导热油以及联苯气体加热等热媒加热。具体详情可以问一下苏州艮乾,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点击进入详情页本回答由苏州艮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提供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为你推荐:
2022-06-15 16:23:17来源:一大把网站近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对物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在空闲时间内去旅行。旅行不仅能使人放松心情,还能培养情绪。旅行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旅游景点都有蒸汽火车。这作为交通工具,可以实现旅游区内各旅游区的无缝对接。目前蒸汽火车的类型比较多,主要有轨小火车和无轨观光小火车等。无轨蒸汽火车作为新兴旅游地旅游观光的重要交通工具,确实备受关注,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带来很多经济价值,这就是它的作用。很多旅游景点利用它来带动工业文化发展的特色,带动旅游发展,拉动消费,这一措施是非常好的,景区蒸汽火车经典而不失简洁,杰出且个性十足两种不同的理念和谐融于一体。蒸汽火车可以产生多种特色,包括复合固体、多种元素结合进去等,非常有趣,需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发展。这种蒸汽火车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甚至可以作为交通工具使用,这是大部分人都想看到的。蒸汽火车这些年发展得比较快,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在很多公园、旅游景点、学校都能看到它,设计很有特色。在未来的发展中,蒸汽火车不仅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同时还能取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发展为无人驾驶,或增加更多的乐趣,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发展它的真正原因。蒸汽火车经过的地方要设置包括部分活动项目在内的旅游景点设施。还可以与其他交通工具相适应,实现不同景点之间的游览。蒸汽火车其实很受欢迎,经验性很强,一些学校也引进了用来接送学生等,受到了称赞。符合国家倡导:环保节能且符合旅游景区绿色产业发展。蒸汽火车不仅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火车形象,在造型上做出了特别独特的设计,而且在风格上也逐渐偏向于英伦风。大部分采用蒸汽火车明亮色彩的设计原理,从引人注目的角度看,仍然值得选择和拥有。其中,无轨小火车的使用,在旅游区内成为美丽的风景,增加了旅游区、公园游乐的乐趣,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当然,这可以给旅游景点和经营者带来更客观的收益。现在很多城市利用无轨蒸汽火车进行城市特色宣传。通过它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效地吸引消费。当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也要明确具体的优点。版权与免责声明1、一大把网站对已注明来源的文章或图片等稿件进行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2、本网转载作品均注明来源,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更多版权相关条款请查看本站“版权声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蒸汽是怎样让笨重的火车运动起来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