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角色游戏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游戏是出自哪个游戏?

一、什么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借助于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亦可称为主题角色游戏。常见的主题:娃娃家、医院、超市、银行、理发店、警察局等。二、角色游戏的特点(一)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的异同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相同点角色扮演不同点角色来源: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物角色,如医生、售货员等游戏情节:现实生活经验在游戏中的再现角色来源: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如丑小鸭、小红帽等游戏情节:文艺作品内容的反映(二)角色游戏与建构游戏的异同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相同点游戏主题反映对现实生活经验的想象和创造不同点本质:角色扮演材料:缺乏时可以物代物技能:要求一般本质:材料的建构材料:缺乏时无法开展游戏技能:要求一定的建构技能三、角色游戏的结构主题:社会性(家庭、社区、幼儿园);动作和情节:概括性、假想性;规则:内隐性、多元性;角色:角色类型(功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虚幻性角色);影响因素(情绪选择性、性别差异、熟悉程度);材料:假想性、结构性、丰富性。四、角色游戏的观察与分析要点(一)国外角色游戏观察与分析量表斯米兰斯基社会角色游戏评估量表姓名角色扮演想象的转换社会互动语言沟通持续性材料动作情境元交际沟通1231.角色扮演:幼儿假装是“他人”,或以他人自居。例如,母亲或父亲、医生、超市收银员等,并以语言来确定、表达和串联这些角色。2.想象的转换:用一些东西、言语或动作等来代表某种物品、动作或情境。例如,幼儿转动呼啦圈来代替手握方向盘的动作。3.社会互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幼儿就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等有直接的互动或交流。4.语言沟通:幼儿运用语言对有关游戏的主题、情节、角色扮演等进行交流。5.持续性:年龄是决定幼儿游戏持续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二)国内角色游戏观察与分析量表1.幼儿角色能力评价量表(认知、社会性、学习品质)项目评价标准评分主题的确定听从教师建议或指定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独立确定主题,并能很快进入游戏情境材料的运用用模拟实物的玩具运用替代物游戏运用替代物并能以言语运用替代角色表现形式重复个别动作系列动作行为态度符合角色要求角色意识明确并有相应动作,能协调角色间关系创新性主题情节及材料运用有新颖性、独创性社会性水平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伙伴游戏友好相处积极交往组织能力在别人带领下游戏会出主意使游戏玩下去能带领别人玩或教别人玩持续性游戏呈间断性(时常走出主题或情境)游戏呈分节型(仍为间断性,但每次游戏持续时间较长)游戏呈连续性常规遵守游戏规则,行为有序2.幼儿角色游戏水平核验表多个维度和指标、可操作性强、便于明细观察要点。项目评价标准记录物品假装①不使用物品假装;②使用真实物品;③使用物品替代其他物品;④使用假想的物品。角色扮演①没有角色游戏;②按一个顺序片段进行的游戏;③组合顺序片段;④使用口头声明(例如,“我是医生。”);⑤模仿角色行为,包括装扮。游戏情境的语言表达①在游戏中不使用假装的词语;②用语言描述替代物品;③用语言描述假想的物品和动作(例如,“我在油漆房子。”);④用语言创造一个游戏情节(例如,“假装我们被怪物带走了。”)。游戏情节的口语交流①在游戏中没有使用语言交流;②在游戏中只对自己说话;③在游戏中只对成人说话;④在游戏中以非游戏角色与同伴说话(例如,“这不是妈妈抱宝宝的方式。”);⑤在游戏中以角色身份与同伴说话(例如,“在你爸爸回家前把饭吃完。”)。游戏的持续性①少于5分钟;②6~9分钟;③10分钟或更长。互动①独自玩;②仅和成人玩;③和一个儿童玩,并且总是这个儿童;④和一个儿童玩,可以是不同的同伴;⑤可以和2~3个儿童一起玩。进入游戏小组①不尝试进入游戏小组;②使用暴力进入游戏小组;③站在小组旁边观察;④模仿小组行为;⑤对游戏主题做出相关评价;⑥在评价前吸引另一个儿童的注意。问题解决①在冲突中屈服;②使用暴力解决问题;③寻求成人帮助;④模仿成人提供的口头解决方式或策略;⑤当被提醒时能够使用语言或策略;⑥主动使用语言或策略;⑦接受合理的折中方案。轮流①拒绝轮流;②离开玩具,但别人要拿来玩时表示抗议;③成人安排和指导时可以轮流;④要求轮流,但是不等对方回应;⑤玩完玩具后,容易让出玩具;⑥如果另一个儿童要求,可以让出玩具;⑦别人提出轮流时,可以接受并遵守。同伴支持①对同伴没有兴趣;②对同伴的困难能够给予注意;③表现出同情或提供帮助;④有时能够提出建议和接受同伴的建议;⑤鼓励或赞扬同伴五、角色游戏的支持策略(一)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要点(流程维度)游戏阶段教师指导要点前期准备丰富经验、环境创设、游戏时间游戏空间现场指导介入时机、介入方式结束游戏分享经验、总结评价1.前期准备丰富经验:在角色游戏开始前,教师需对幼儿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加以掌握,并通过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寻找相关资料、观看录像和图片、邀请社区成员或家长参与等途径帮助幼儿丰富和扩展实际生活经验,为游戏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环境创设: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按照“家庭”进行布置,在桌上铺上色彩明亮的桌布,放上一些花等来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提供便于操作的烹饪和进餐的玩具,也可提供米、量具等真实的用品和工具,使日常生活技能的学习融合、渗透在游戏中。此外,在“娃娃家”的基础上,逐步扩展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如理发店、医院、超市等与“娃娃家”紧密联系的主题,以激发幼儿开展更高水平的游戏。游戏时间、空间: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角色游戏的开展前,教师必须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以便幼儿能够深入地开展游戏。此外,角色游戏需要较大的空间,在安排角色游戏区时,可将其与表演游戏与建构游戏等动态区域相毗邻,为区域之间的联动创造契机。2.现场指导介入时机聚焦教师介入的最佳情境。当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无所事事的行为、危险行为或寻求帮助时,教师可采用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需要注意的是,如若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预想展开游戏,教师不应立即干预,可通过持续观察或倾听幼儿的“声音”来明确幼儿的想法。三种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第一,平行式介入,即教师在空间上接近幼儿,用该幼儿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相同或相近的活动,以通过行而范引导或暗示幼儿。如:小班幼几给洋娃娃包了几次毛毯都没有包牢。教师在旁边也他包一个娃娃,说:“宝宝冷吗?妈妈给你包条毯子。”然后动作有点夸张地用毛毯包裹娃娃。第二,交叉式介入,即教师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情境,通过参与幼儿活动,借用角色互动机会,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角色区的“医院”没有人光顾,“医生”无所事事地坐着,教师看到后抱着娃娃来到“医院”,说:“我的孩子发烧了”,“医生”马上来了兴趣,帮娃娃看病,说:“他这是流感,会传染的,要打针。”老师顺势说:“我们校区好多人呢,要是被传染就麻烦了,您上门帮我检查一下好吗?”“医生”走出医院,帮别人体检,不再无事可做。第三,垂直式介入,即教师以老师身份直接干预幼儿,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出现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如:幼儿因为想在“旅行社”当“导游”,但已经有其他幼儿先选了这个角色,该幼儿便大哭大闹,严重影响到其他孩子的游戏,教师便将其带离,安排其坐下冷静后重新选择活动。3.结束游戏角色游戏的结束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在角色游戏区活动的幼儿介绍他们的游戏经验,与同伴分享游戏的快乐。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顾与总结角色游戏的经验,并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对游戏加以调整,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引导幼儿回顾和总结角色游戏的适宜问题提问目的问题举例回顾性问题今天你在“娃娃家”玩什么了?怎么玩的?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要告诉大家?体验性问题今天你和谁一起在“娃娃家”玩的?高兴吗?为什么?创新性问题今天你们在游戏中发现新问题了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怎样解决的?发展性问题下次怎样玩会更有意思?你还想怎样玩?“娃娃家”还缺什么材料吗?(二)按年龄特点组织与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年龄阶段教师指导要点小班小班幼儿处于平行的象征性游戏阶段,角色游戏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由独自游戏向平行游戏过渡、由重复模仿动作到角色扮演。在小班上学期,幼儿以练习性游戏为主,喜欢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游戏主题不明确,情节单一,角色意识较差。在小班下学期,象征作游戏呈逐渐上升趋势,喜欢扮演身边熟悉的角色。(1)创设以“家”为中心的游戏主题,以“娃娃家”为主,适当安排“超市”“汽车”“医院”“菜场”等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2)提供种类少、数量多的成品玩具,即玩具的相同性程度要大,并随着幼儿的发展适当增减。(3)以提供榜样示范的平行游戏法介入。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为幼儿的游戏起到示范作用。(4)仔细观察,支持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注意观察游戏中新出现的情节,捕捉并辨别幼儿的经验和兴趣点,及时给予必要的支持。(5)萌发初步的规则意识,在成人的提醒下能够遵守规则,如在成人的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中班中班是幼儿角色游戏的高峰期,角色游戏占主导地位。在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角色间有交往愿望却缺乏交往技巧。(1)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玩多种经验的游戏。教师应根据中班幼儿的需要,提供种类多、数量多的玩具材料,并给幼儿适当提供操作的半成品材料和替代物品。(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增减角色。一方面,教师可适当增加热门游戏区域的数量,满足幼儿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兴趣,适当增加热门角色。如相对于挂号医生,幼儿更喜欢扮演打针医生的角色,那么教师就可以取消挂号医生的角色。(3)以游戏者身份参与游戏,观察、了解游戏中幼儿的想法和需要。在激发幼儿游戏意愿的同时,了解幼儿游戏的真实意图、存在的问题和矛盾。(4)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丰富游戏情节。教师鼓励幼儿主动分享游戏经验,分析纠纷产生的原因,引导幼儿逐步学会与同伴交往的方法和技能,学会自己解决简单问题。大班大班幼儿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主题新颖的游戏。具体表现为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开展游戏、游戏主题新颖、角色意识明显、角色有分工合作、游戏中能反映情节的细节特征等。(1)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准备材料及布置场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玩什么内容,选择需要使用的玩具材料,给予幼儿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满足大班幼儿独立和自己动手的要求。(2)在自由选择游戏中学会自我调适。在角色游戏中,由于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幼儿游戏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学会自我调适。(3)允许幼儿自发生成新角色。教师要给幼儿留有自由创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角色,创新角色行为。(4)引导幼儿进行必要的讨论、推动游戏情节发展。教师可利用分享环节关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培养。(引用:孙玲,殷娴,韩燕.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130-1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色游戏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