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玛=R/d2,网上都说这个d2是根据抽样数据的多少多余的修正样本方差系数,有表可查,这是什么表,哪里可查?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d2、c4都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它的值是从专门的表单里面查询的.至于这个表单里面的值是怎么算的,那我就不清楚了.你可以理解成圆周率=3.1415926.我们只要会用,但不需要会求圆周率!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目录01:引言02:能力指数计算公式说明03:举例说明 (子组数=1)04:举例说明 (子组数>1)05:过程能力指数总结06:后记:正态性检验不通过时怎么办引言Cp(Cpk)和Pp(Ppk)这两类评估过程能力的指数特别容易让人混淆。《六西格玛管理统计指南第三版》中的定义如下:如果过程中只包含随机因素产生的波动,这个时候使用Cp(Cpk)进行过程能力评估,Cp(Cpk)被称为短期能力指数。如果过程波动由随机因素和特殊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那么使用Pp(Ppk)进行过程能力评估,Pp(Ppk)被称为长期能力指数。但是在许多行业的试生产中(比如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中),衡量试生产这样非常短时间的生产的过程能力的指数,用的却是被称为长期能力指数的Pp(Ppk),这点让很多朋友困惑不解。其实,之所以Cp(Cpk)和Pp(Ppk)这么容易让人混淆,根源就在于这个中文翻译上,并且这两类过程能力的计算公式在写法上也是一模一样。Cp(Cpk)之所以被称为是短期过程能力,是因为当过程受控的情况下,在短期内,过程只会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而Pp(Ppk)之所以被称为是长期过程能力,是因为在长期情况下(比如一周,一个月等),过程会受到诸如刀具变更,设备换型,员工变更,治具调整,原材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过程波动由随机因素和特殊因素共同影响而产生。大家发现没有,上面这一大段话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那就是"过程受控"。也就是说Cp(Cpk)这个过程能力指数使用的前提条件是过程受控,当我们不能认为过程是受控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够使用Pp(Ppk)来进行能力评估。这就是为什么在试生产,跑build阶段我们需要用Pp(Ppk),而非Cp(Cpk)的原因。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没有控制图,所以是无从得知过程是否受控的。由于Cp/Pp和Cpk/Ppk在计算上原理类似,Cpk/Ppk只是考虑到了中值漂移的因素,而本文的重点在于说明不同过程能力指数在计算标准差σ上的差异,所以为了说明方便起见,下面的例题均只计算Cp和Pp。能力指数计算公式说明虽然Cp和Pp,Cpk和Ppk的公式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公式中的标准差σ的计算方法却是不一样的。在Cp和Cpk计算中,子组数n>1时:
即子组极差的均值与d2的比值。其中d2为控制图的中心线系数。
d2系数可以通过查表获得,这是一个与子组数n相关的常数。当子组数n=1时:
即移动极差的均值与d2的比值。由于移动极差MR是通过前后两个数值得到的,所以d2的数值为n=2时的值,即为1.128。在Pp和Ppk计算中: σ为样本标准差s,即为从标准差σ的计算公式上我们也可以发现,由于d2是标准正态分布中,标准差与不同样本量下的极差之比,所以Cp和Cpk的计算是基于正态分布的,因此在计算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而Pp和Ppk的计算公式由于不是建立在正态分布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计算Pp和Ppk时,无须进行正态性检验。举例说明 (子组数=1)有一个产品的某个尺寸的公差为5.33±0.05,每20分钟从产线上拿取一个产品进行测量,收集了30个数据,求Cp和Pp。(每次拿取一个产品可视为子组数为1)使用Excel进行计算的方法:1,抽样数据的正态性检验,这里我们采用AD检验的方式进行正态性检验,求得P值为0.327,即抽样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关于正态性检验的原理和Excel的操作手法,可以参考如下文章进行。Anderson-Darling Test AD检验Ryan-Joiner Test RJ检验Kolmogorov-Smirnov Test KS检验2,计算移动极差MR,即下一个数减去上一个数的绝对值。并求出极差MR的均值为0.02353,计算Cp的标准差σ=0.0214,计算Cp值,Cp=0.7945,计算Pp的标准差S=0.0216,计算Pp值,Pp=0.777使用Minitab进行计算的方法:1,正态性检验,【统计】→【基本统计量】→【正态性检验】,选择AD检验方式,得到P值为0.307,大于0.05,所以样本服从正态分布。(这里的P值与Excel计算出来的结果略有差异,原因在于计算过程中的小数点的四舍五入位数不同。)2,计算Cp和Pp。【统计】→【质量工具】→【能力分析】→【正态】。子组数量输入"1",输入规格上下限。得到结果Cp=0.80,Pp=0.78。举例说明 (子组数>1)还是上面的那个例题,只是每次抽样时的抽样数量为3个,一样的得到了30个数据,问这个时候的Cp和Pp是多少。(子组数量为3)使用Excel进行计算的方法:1,抽样数据的正态性检验。这个例题的数据与上一题相同,抽样数据符合正态分布。2,计算每个子组的极差,并求出极差均值为0.040。3,计算Cp的标准差σ=0.024,这里由于子组数n=3,所以查表得d2=1.693。4,计算Cp值=0.6945,计算Pp的标准差S=0.0216,计算Pp值,Pp=0.777使用Minitab进行计算:1,计算方式与例子1相同,只需将子组数量改为"3"即可,结果Cp=0.70,Pp=0.78。过程能力指数总结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数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在子组数为1的Pp和Ppk的数值与子组数为3时完全相同,这是因为Pp和Ppk的计算中,标准差σ为样本标准差,与子组状态无关。而Cp和Cpk的计算是通过极差均值或者移动极差均值来进行的,所以会出现差异。可以想象一下,即使是相同的一组数,如果采用不同的排序方式,极差均值就会发生变化。比如:
1,2,3,4,5,6,7,8,9 移动极差均值为1
1,9,2,8,3,7,4,6,5 移动极差均值为4.5接下来的问题是,子组的大小会如何影响过程能力指数呢?当子组数=1时,估计组内标准差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相邻子组,这是我们假设子组间是不存在差异的。当子组数>1时,我们才能同时计算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我们再深挖一下,为了计算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取多大的子组数量比较合适呢?以下是以总体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N~(0,1)时,取不同子组数下的移动极差和极差的分布图。可以发现,当子组数为5时,子组极差R的分布已经接近正态分布了,并且这个数量在测量成本和时间上考量的话也相对合理,因此为了计算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取子组数量为5个会比较合适。此外,为了求个比较可靠的过程能力指数,需要25组以上的子组数据。后记:正态性检验不通过时怎么办Cp和Cpk计算的前提是过程受控,当控制图出现失控状态时,就不能计算Cp和Cpk,而改为计算Pp和Ppk来评估过程能力,并且需要找出失控原因,让过程重新受控。如果过程受控,但是抽样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过程能力分析:1,Box-Cox变换2,Johnson变换3,非参数计算以上三种计算方式我将在下一篇中进行详细讲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正样本方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