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围棋的价格多少钱一副 一套围棋的价格购买指南?


2018年11月25日
版面导航
数字报首页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们沉浸在“围棋世界”里
茶艺表演
▲爱花人的小聚会
小院里精心种植的花草
□文/图 本报记者 聂 琳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在古代被认为人生八大雅事,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心浮躁的今天,有多少人还会抚琴?有多少人会用古法慢慢煮泡一壶茶,不谈生意,不为解渴,只为品茗?有多少人会不求名利,只为心中欢喜,“三矾九染”静静地画一幅工笔?又有多少人会“捻断数茎须”,只为自撰一副楹联?如今,这些古代八大雅事,你还擅长哪几样?
其实,在岳阳,从来不乏各种雅事,就看你还有没有一颗“寻雅”的心。本期,记者采访了几位生活“达人”,一起听听他们的“寻雅”故事。

“方寸之间” 自有天地
一方小小天地,几枚黑白棋子,瞬间纵横交错,瞬息刀光剑影,棋盘上黑白混杂,每一步都需细思缜密。从古代“琴棋书画”之一,到现代竞技项目,经过数千年文化传承,围棋渐渐走进了大众生活。
康艳光是岳阳楼区棋类协会秘书长,同时也是岳阳市天元棋院的院长。他的围棋课在孩子中颇受欢迎,他在城区40所幼儿园和6所小学均开设了围棋课,得到家长认可,孩子喜欢。
用康艳光的话说,自己算是岳阳早期的“围棋爱好者”。他回忆,在70年代时候,岳阳的围棋爱好者还不太多,直至到了1984年首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我国棋手聂卫平守擂成功,为国争光,受到无数“热血青年”追捧,影响了很多人,而他也是其中一位。
那年15岁的康艳光购买相关书籍,开始自学围棋。到了90年代,岳阳出现了一些围棋比赛,爱好围棋的人不管多远都会跑去参加,哪怕是围观。
对康艳光来说,围棋改变了他的一生,而他多年来也在致力推广围棋文化。“围棋文化博大精深,一黑一白间均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和礼仪。”
令他高兴的是,如今,随着国家教育和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围棋很有“热度”,尤其是在青少儿中间,
今年11岁的吕宗达是北港小学的一名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坚持学习围棋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吕宗达的妈妈说,“当时学棋的想法比较简单,孩子大了,希望他能动得起,也能静得住,能修养心性。” 当孩子接触到围棋后,学校聘请了专业围棋教练向孩子们传授基础围棋知识,哪知他一下子就爱上了围棋课,还挺乐于“钻研”。
在了解儿童学围棋的种种益处后,吕妈妈更加愿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下围棋非常讲究礼仪,静坐对局要求落子无悔、观棋不语、坐姿端正,非常适合培养孩子的定力和专注力,这会让孩子学习其他功课时也会事半功倍。”
康艳光说,围棋班里的孩子在刚刚接触围棋时,会出现乱动棋子、抓耳挠腮等情况,但通过教练的指正和气氛的感染,他们会慢慢“坐得住”,这一点在好动孩子的身上尤为明显。
“孩子的教练时常提醒孩子‘下一步,要看几步’。”她表示,下围棋要有大局观,哪手棋的价值大,先手和后手,下棋的过程中小孩需要不断思索、判断。学棋的孩子成绩平均来说更优秀。
苏轼有云,“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康艳光认为这也道出了围棋的奥妙所在。围棋,从文化角度而言,不是让人争胜负的,而是取势,求常,忘忧,悟道。
花 赏花如人 品性怡然
霜降时节,冬意渐浓。室外的花草多了几分萧瑟,而居住在五交化老家属区的王柳炎家中却是一片生意盎然,郁郁葱葱。王柳炎居住的家属区有一个四五十平方米的露天小院,他就在一角自建了一个小花园。现在,他养了大大小小近七十盆花,花的品种多,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春看紫荆花开、夏赏荷花盛开,秋观玫瑰绽放,冬待映山红含苞待放……说起对花的情结,王柳炎说,刚开始养花主要是图个事做,这样生活不空虚。“现在对我来说,花花草草就是个伴,每天都离不了啦!养花,其实养的就是一种心境,养得好与不好,其所养之花名贵与否,开花与否,甚至成活与否,都不需要也没必要强求,心情可以一直保持恬淡轻松。”
的确,对于大多数像王柳炎这样普通却热爱生活的岳阳人来说,养花儿种草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若是自家养出来的茉莉香气分外扑鼻,种出来的红掌品相特别棒,那正是他最得意的事情。“人们欣赏花,不仅仅欣赏它的色、香、姿等自然美,更是综合自己对花的感受,赋予它一种风度、品格。”
在天伦成的街角有一家别致花店,走进店里,柔和的灯光,锦簇的鲜花,各种工艺品相辅相成。“80后”的店老板何燕正在忙着给客人介绍花种,她说现在越来多的人愿意欣赏花的美感了。
在何燕看来,花卉艺术是人们表现自然的生命、展示自然的魅力以及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艺术和社会生活体悟的载体。
“花店不只是绿植市场,我更希望它能给人们带来情感的温度,让大家因为花朵的绽放而感受生命的美好,人们能借助于自然界的花草,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每每看到有朋友发圈顾客晒图表示:“因为一束花美丽了心情。”何燕就觉得开心。

读诗写文 文心留韵
“还有什么比写诗读诗更让人幸福的呢。”67岁的刘建希是老年大学诗词班新加入的学员。每周来这儿上课是他最期待的事情。眼见离2019年还有月余,老人兴致勃勃地说,“我得好好学习,给家人写上一幅开年贺词。”
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的老年大学诗词班是我市诗词协会多年来的成果,吸纳了许多诗词爱好者,大家在这里学习,切磋,不亦乐乎。
看到大家学习诗词的热情如此高涨,国家一级作家谢作文很是欣慰。“如今岳阳的诗词氛围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活力十足,喜闻乐见。’”谢作文如此评价道。
值得一提的是,诗文创作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许多年轻人也慕名而来,带来了一股青春之风。“显而易见的,会员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谢作文举例,新成立的岸芷汀兰分会平均年龄30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5%。求索诗联分会43名会员中,大多在20至30岁之间。其中35岁的秘书长李鸿程还是我市第一个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会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城市里,在学校里,在乡村里,在田野里,当人们念上一首诗,或写上一首词,抒发情感,心境也就豁然开朗。兴趣雅然时,大家聚在一起,以切磋的形式开展活动,倒成为了一种最寻常不过的乐趣。
2018年10月15日,上午10点。君山区广兴洲镇同心村的200平方米的活动室很热闹,十多位老人正在围桌写对联。文墨一沾,毛笔一挥,字字珠玑。在每月的15日对这个村里爱好诗画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好日子。这天,大伙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拿上笔墨纸砚汇集一堂,即兴切磋起来。从经典的唐诗宋词到富有文采的对联,一幅幅字画中传递着大家对文化的热爱。
2009年,同心村人成立梦寐已久的诗联协会。曾是当地小学校长的杨学庭被大家举荐为会长。杨老一生爱好笔墨,写了60年的字画。他略显骄傲地说,“几百首唐诗我都能背下来。写诗对我来说是一辈子的乐趣,既让我心身欢愉,也教会了许多人生哲理”。在杨老的书房里,他亲笔写下的“宽容旷远”成了自己一生做人的信条。
其实,如此热闹祥和的场景除了在同心村发生以外,在岳阳市的其他地区也是同样上演。南湖诗联协会还在南湖广场竖立了常年性的南湖诗联之窗,每季度更换一次,成为了南湖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和休闲人员来窗前阅读诗词,有的抄录,有的评论,使南湖广场更具有诗情画意。今年62岁的王月萍和老伴清闲时都会来这儿转一转看一看,她高兴地说,“读诗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诗歌简短,传情达意,让心情变得更加舒畅,诗歌就有如此的魅力。”
茶 茶韵飘香 品味人生
不久前,岳阳市湘一南湖学校举办了一场“恩情胜茶芳 品茗少年心”的茶艺活动,活动现场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泡茶技巧与茶艺礼仪。90后的茶艺师李琼芳是此次活动的主讲人,这也是她首次受到学校邀请为孩子们传授茶文化。
“我很欣慰大家看到茶文化的重要性,茶艺通过品茗的形式,让人达到内心深省的境界,从而完善自我,不仅是对孩子如此,对父母们亦如是。”
李琼芳学习茶艺多年了,而她的父亲更是被称为“岳州八怪”之一的“茶鬼”李文平。
李文平出身茶农世家,也是首位在岳阳推广功夫茶的推广者。他认为茶文化的核心是“包容、感恩、分享、结缘。”正是带着这一理念,多年来,他一直致力茶艺的推广。从2016年开始,他每年免费开办5期茶艺课堂,培训茶艺师。
令他庆幸的是,近年来,岳阳爱茶品茶懂茶的人越来越多了。他打趣地说,自己在十年前开了首家清茶馆,在开张之初,许多人不理解他的想法,“小杯小杯喝茶,啥也不干有什么意思?”然而如今,在市区的各个街头巷尾,可以看到有许多特色茶馆林立。据统计,目前我市已超过300家茶馆。
在求索东路有一家古香古色的茶楼便是其中之一。来此喝茶之人络绎不绝。负责人刘虹介绍今年已经是茶馆开放的第六个年头了,她深刻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对于茶的品味以及茶文化的鉴赏都在逐步提升。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些市民来喝茶,可以安静的坐上好几个小时,不喧哗,不玩手机,只是细细的品味,或是拿上一本书默默地阅读。伴着悠扬的古筝琴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茶,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这是刘虹最大的体会。她说,自己曾是一个急性子,为此还闹出过不少笑话。但接触茶文化后,她的性子慢慢沉淀下来,工作时更加谦和稳重。“我最喜欢品黄茶,黄茶初泡温和,口感却十分醇厚。先苦后甘,极像我们做人一样,要不急不躁,循循渐进,才能享受到最后的幸福。”
作为我市茶馆协会副会长的李文平介绍,近几年岳阳还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茗战”,意指朋友之间把家中的茶叶拿出来,相互“斗茶”,相互比较。“大家围坐一桌,以茶会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更和谐。品茗能静心、静神,慢斟细品里,这是一种闲适,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擅长哪几样? 古代八大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套围棋的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