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6=7352-5x=21解方程程?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及答案
五年级解方程题有答案(1)(0.5+x)+x=9.8÷2(2)2(X+X+0.5)=9.8(3)25000+x=6x(4)3200=440+5X+X(5)X-0.8X=6(6)12x-8x=4.8(7) 7.5+2X=15(8)1.2x=81.6(7)x+5.6=9.4(10)x-0.7x=3.6(11)91÷x=1.3 (12) X+8.3=10.7(13) 15x=3(14) 3x-8=16(15) 3x+9=27(16) 18(x-2)=270(17) 12x=300-4x(18) 7x+5.3=7.4(19) 3x÷5=4.8(25) 0.5x+8=43(26) 6x-3x=18(27) 7(6.5+x)=87.5 (28) 0.273÷x=0.35上一页下一页

数学教案:分数混合运算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混合运算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混合运算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以及约等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0.12= 7.2-0.2= 3.5÷0.35=  2.95+0.05= 5-0.6= 2.8÷0.14=  8÷12.5= 1.2+2.8-3.99= 4×1.72=  3.74+6.26= 4.5×6= 0.25×4÷0.2=  2÷4= 20×0.2= 20.75-9.5=  3.5×8×0.125=  2.提问  (1)我们学过哪几种运算?  (2)我们把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什么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3.7-2.5+4.6= 3.6×6÷0.9=  (1)思考: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2)学生试算后订正。  3.7-2.5+4.6  =1.2+4.6  =5.8  3.6×6+0.9  =21.6÷0.9  =24  (3)小结运算顺序  ①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以上两题中分别含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①题中只含有第一级运算,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②题中只含有第二级运算,也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③谁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以上两题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学习例2:35.6-5×1.73= 6.75+2.52÷1.2=  (1)观察以上两题中含有几级运算?应先做哪步运算,后做哪步运算?  (2)学生计算后订正。  (3)小结。  以上两题都是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应先做哪级运算,后做哪级运算?  讨论得出: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4)练习:先说出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①P37“做一做”;②3.6÷1.2+0.5×5。  思考:①上题如果要先算1.2+0.5应怎么办?(加小括号。)  ②如果要先算(1.2+0.5)×5应怎么办?(加中括号。)  教师介绍: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中括号“[ ]”是公元17世纪首次出现在英国的互里士的著作中。  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呢?(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3.试做例3:3.6÷(1.2+0.5)×5= 3.69÷[(1.2+0.5)×5]=  (1)两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1.7×5  3.6÷[(1.2+0.5)×5]  =3.6÷[1.7×5]  =3.6÷8.5  计算中出现3.6÷1.7和3.6÷8.5除不尽时,教师讲解  在四则混合运算过程中,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要想保留两位小数,只需除到第几位?(一般只需除到第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继续计算后,订正  3.6÷(1.2+0.5)×5  =3.6÷1.7×5  ≈2.12×5  =10.6  3.6÷[(1.2+0.5)×5]  =3.6÷[1.7×5]  =3.6÷8.5  ≈0.42  提问:为什么①题中第二步要用约等于号“≈”,而第三步却要用等号“=”。(因为在第二步计算时,3.6÷1.7除不尽,在第二步计算时,要取它的商的近似值2.12,所以在第二步要用“≈”连接;而第三步用2.12乘以5,得到的积10.6是准确的结果,应该用等号连接。)  4.小结  (1)什么情况用等于号?什么时候用约等于号?(当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在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的这一步,要写约等于号;当取准确值时,用等号。)  (2)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怎么办?(可以使用小括号、中括号。)  (3)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反馈  1.P38:做一做。  2.P40:1①②,2①②。  (1)说出运算顺序;  (2)计算并且验算;  (3)订正并小结验算方法。  验算方法:①原式验算;②互逆验算;③交换验算。  3.判断下面各题,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说明原因。  (1)0.8-0.8×0.7=0( );  (2)1.6+1.4×2=6( );  (3)50-3.9+6.1=40( );  (4)20÷2.5×4=32( );  (5)9.6+0.4-9.6+0.4=0( );  (6)4.8×2÷4.8×2=1( )。  4.P40:4。先计算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  5.课后作业:P40:1③④,2③④,3。  设计说明: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具体算式的分析及计算,引导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概括、总结和提高,使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系统的认识,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学生容易掌握,但又容易被数字迷惑,造成错误,因此设计判断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约等于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采取由学生先试做,再讲道理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了口算练习,并要求学生验算,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混合运算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教师出示:  164+18 18+46  693-14 50-355  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二、创设情境.  问:同学们都去过商店买东西吧,要算一算买来的东西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买两样东西,请你们帮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钱?  出示动画混合运算,问:看图谁能先说说我要买些什么,然后列个算式表示要花的钱数?  学生汇报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理.  1.尝试计算:164+63  (1)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学生汇报,研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4+63 164+63  =64+63 =64+18  =64+18 =82  =82  (4)比较异同,总结算法.  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算法:求两个乘积的.和,要先算出两个积后才能相加,所以加号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运算,这样会更简便.  2.改变例题,学习例2.  (1)将例1 164+63变为:  164-63 164+63  164+63 164-63  (2)学生独立选做,可任选一题,也可全做.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3.归纳推理,总结规律.  讨论:观察比较,例题中的4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两个乘积的和(或差),求两个商的和(或差)以及一积一商的和(或差)的混合式题,都要先算出积,或商,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两个除法也可以同时脱式,一乘一除.  4.初步练习,深化提高.  计算:5887-292=?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  1.计算下面各题.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2.小强买3支铅笔,2本写字本.看图算出买铅笔和写字本各用了多少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四、质疑,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接龙游戏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混合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计算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能准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结束了+-黄金周,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去了什么地方吗?  [多媒体软件伴随录音:清晨数学王国的闩口站满了游客,不一会儿却传来吵闹声。鸭姐姐得意地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队伍最前面。猫头鹰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第一个。两人吵闹得面红耳赤,大黄狗跑过来大声嚷到:别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们都该排在我的后面去。师:同学们,你们当小裁判,判断下谁该排第一?跟随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二、探究尝试,总结规律。  1.以旧带新  3+4x8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试给它加上我们的新朋友小括号,使它变成  另外一道题。学生试做例题(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3.反馈练习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让学生先读题,自选两道独立完成。)  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  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小动物们在我们公平的裁判下来到了数学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符号妈妈》。  同学们谈一谈看完电影的收获。(通过一场电影,把学习的几种运算顺序融为体,既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又便于学生掌握和区分。)  2.小动物参观了数学迷宫,闯关练习。  第一关:先读题,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  顺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关:判断下面各题,结果相等的画,不相等的画,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认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动物来到了数学游艺厅。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数字2、5、6和运算符号组成两步式题,结果要比14大。  四、小结  师:小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玩了一天,同学们猜猜它们会有什么收获?混合运算数学教案4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 =,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然后共同订正。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混合运算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式题,课本第 38- 39 页的例 1 - 3 ,练习十 1-4题。  一、复习  1、口算:  3.6+ 4.4 10- 5.2 3.4 × 0.2 7.8÷ 6  1÷4 7.5÷0.3 9.8- 8 0÷27.9  6.5 ×0.2 0.1×0.5 13.2+6.8 0.15÷15  二、新授  (一)、1、 教学例1,讲解“级”的含义。  2、做一做 第 37 页  请四位同学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教师讲评。  (二)、教学例3,讲解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全课总结(略)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练习十1、2题个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十 4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 3  ⑴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  ⑵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⑶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混合运算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2)56+73(3)15(34-27)  二、新授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2)-(3)-(4)+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4)练习课混合运算数学教案7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30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习旧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算练习九第1题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算?  2、引入新课  这节课,就用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1、教学例5  出示例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分数连除,要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改写成连乘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相乘。  2、教学例6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  根据例5、例6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吗?  指出:在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里,凡是遇到除以一个数,都可以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行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  练习九第2题第一、二行,第3题第二行。  课后感受  这节课的例题对学生而言很简单,但是练习九的第3题解方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解方程上比较合理。混合运算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2.使学生知道先求两积(两商、一积一商)再求和(差)的混合运算可以把第二级运算的两步同时计算、脱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新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复习  (1)出示1503+320、400-2406。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  (3)思考:在我们学过的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里,如果有乘法和加、减法,或者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如果没有括号,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  1.学习例1  (1)出示例1,思考:例1里有没有括号,有哪几种运算?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两步乘法能不能同时计算同时脱式?  (3)小结:这道题按计算顺序,是求前后两部分的积相加的结果,要算出两步乘法的积之后才能相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前面和后面两步乘法同时计算同时脱式,这样计算的过程就比较简单。  2.教学试一试  (1)如果将例1里的加号改成减号,乘号改成除号,应该怎样算?怎样算比较简便?  (2)指名两人分别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  3.小结:今天学习的是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因为题里都没有括号,所以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计算时可以同时脱式,比较简便。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把两题里要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2)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三第1题。  (1)让学生在书上填得数。  (2)交流所填的情况。  (3)思考:每一题都是先把哪两步算出来,再算差或者和?  3.做练习三第2题前4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第3题。  (1)做第3题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做第3题第(2)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思考: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看一看计算结果相同吗?  (3)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为了使计算简便,前面和后面的乘或除可以同时计算,同时脱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重点: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混合运算数学教案10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闭莆彰挥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比醚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苯淌Γ?x同学、xx同学和xx同学,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2崩罾鲜σ怖吹缴痰辏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毖生独立列式解答。  2币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保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9(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钡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钡7页,练习一,第  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钡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出示教科书第2页例1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1:篮球每个35元,足球每个45元。  学生2:体育老师要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  教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学生:体育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  教师: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在练习本上自己试一试。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1:我是这样做的:先算出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然后再加上买1个足球的钱,就是一共要付的钱。35×4=140(元)140+45=185(元)  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5×4+45=140+45=185(元)  教师:请你(学生2)说说,你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2:先算买4个篮球―共要多少钱。  教师:他们都是先算出了买4个篮球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先算了乘法。  教师:这两道题该怎样计算呢?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按什么运算顺序计算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一个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计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页例3。  【教学目标】  1闭莆沼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探索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比醚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有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彼怠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4+13600-30×172  播放课件:小红与妈妈一起到服装商场去买衣服。妈妈告诉售货员买一件成人衣服,售货员报价:78元。妈妈:再买3件同样的儿童服装。售货员:一共要213元。小红:儿童服装多少钱―件呢?  教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毖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怎样才能求出儿童服装的价钱呢?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比班交流汇报,总结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13-78÷3213÷3-78(213-78)÷34币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的算法。  教师: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应该先算什么呢?“78÷3”、“213÷3”分别表示什么?学生1:“78÷3”表示把成人衣服的价钱平均分成3份。  学生2:“214÷3”表示把买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的总价平均分成3份。教师:这样求出来的,是一件儿童服装的价钱吗?  学生:不是。  教师:第三种方法应该怎么算呢?先算什么?“213-78”表示什么?再除以3呢?学生1:先算“213-78”,表示3件儿童服装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2:再除以3就是求一件儿童服装要多少钱。  教师:第三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1:第三种方法有括号,第一种方法没有。  学生2:第一种方法先算除法,第三种方法先算减法。  学生3:第三种方法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第一种方法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算式里有了小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4背⑹粤废啊  教师:请看,你知道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同桌互相说说。(125-87)×25455÷(102-97)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运用  1彼阋凰悖并说说有什么不同。100-72÷4(100-72)÷4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小括号的作用。  2钡7页,练习一,第4题。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读这两个算式,通过读让学生体会它们运算顺序的不同。  (1)100加10乘10的积,和是多少?  (2)100加10的和,再乘10,积是多少?可以让学生反复读两遍,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然  后再计算。  3钡8页,练习一,第5题。这是两种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能分清它们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以利更熟练地掌握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4、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教学目的】  1本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被峤饩錾婕氨妒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运算顺序。125×4+54340×2-120(90-25)×32  情境引入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生:啄木鸟、山雀。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直接观察教科书上的插图)。  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1苯萄Ю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山雀每天吃害虫165只。学生2:啄木鸟每天吃的害虫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教师:啄木鸟每天吃害虫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吗?  学生:没有,比3倍少。  教师:你能用图(最好是线段图)表示出他们每天吃害虫的关?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  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  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教师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或让学生直接观察例题插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  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80-15)×3。  学生2: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指导学生写答语。  三、活动思考  (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学生:相乘或与9相乘的积在80与100之间,由此我想到了90与99,由题中告知:按3颗或9颗的拿都要剩1颗,由此这些糖可能是91或100颗,但是题中又说到这些糖要比100颗少,所以应是91颗。  四、独立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教师  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5、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15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  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170000m2,截至1998年底馆内藏书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二、自主探究  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十?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混合运算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课堂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将上题中的数据改为分数,问运算顺序怎样?  3、问: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1、出示例1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人上黑板,集体说解题顺序。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3、教学例2  出示例2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口答、老师边板书边提问。  指出:这道题在把除法改为乘法后,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所以我们在混合运算时,每一步计算时,都要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能用简便算法的一般用简便算法。  4、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2题  问:应用了什么定律,要怎样计算?  指出:在除法转化成乘法后,要注意有一些题可以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学习了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谁来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怎样?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十一第1~3题的第一行,第4、5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简便运算上,基本上同学们还是掌握的不错。混合运算数学教案12  课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学科  年级  教学目标  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重、难点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分步策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计算机显示屏上出现了一辆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可以清晰地看到车上有8名乘客,随着刹车声响,汽车到站。这时老师问:“汽车到站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通过切换、演示功能,把学生操作后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原来有8个人,到站后,上来×人,下去×人,车上还剩×人”。接着老师请学生们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刚才交流的结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设置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  选择学生三个板块的练习题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展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作总结评价。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用鼠标移动电脑图像中的人物上车与下车”。  把车上的几个人“拉”下来,再把马路边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车。  小组同学的合作讨论下,列出了各自的算式,  学生自主地选择点击相应的板块  由学生自己介绍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技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颖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的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通过对经验的唤起,学生在操作和思维活动中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原理等意义,通过意义的建构,感悟并理解了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概念的'掌握和巩固,关键在于应用。  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强化新知识的练习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图像、声音的激励下,不断体验成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混合运算数学教案13  课题: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  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369  47-21+5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47-12+5  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教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学生试算:  48+16-375497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50-63  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察左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教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察右边的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则.  勾画出法则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7+546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学生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学生试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2)指导学生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则.  (3)反馈练习:  455-836+497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根据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6395  =()+()=()()  =()=()  46-74426+39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24-168  =366=88  =6=1  15-62153+2  =92=5+2  =18=7  3.计算.  72+1630+56850-46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53-39  68+434976  637-581-455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智填运算符号  游戏目的  引导学生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训练,培养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戏材料  1.4开白纸8张,教师出比赛题用.  2.学生每人准备1支水彩笔.  游戏程序  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使用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取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巧妙使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2.分发第一组题目(教师自已出题)  例:4444=0  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教师自己出题)  例:5555=2  注意事项  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长进行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始填.  2.只记小组成绩,鼓励同组内的同学互相启发、帮助.混合运算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混合运算数学教案15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混合运算数学教案】相关文章:数学教案:分数混合运算01-22《混合运算》说课稿12-08混合运算说课稿05-25《混合运算》教案04-06混合运算说课稿03-01混合运算教案02-22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11-30《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18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06-27《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8-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2-70÷7-29脱式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