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永动机发明?

运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与质能公式,理论上可以制造出永动机。永动机不能制造出来的原因是因为能量守恒定律,机械对外做功会消耗能量,机械自身的内部摩擦也会消耗能量,在能量得不到补充满足的情况下,机械会慢慢停止运行。制造永动机的条件必须满足,1.不能依靠外来能量和物质的补充 ,2.不能消耗自身原有的质量,3.可以对外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满足这三个条件,就可以称为永动机。比如:第一步:制造一艘全部用核原料建成的飞船,在飞船安装两台核发动机,标记为核发动机1号和核发动机2号,给核发动机1号补充一些核原料,让核发动机1号工作,使飞船加速,在这个加速的过程中,这艘飞船还不算是永动机,它消耗的是自身原有的质量。第二步:当飞船加速后,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质量越大,飞船的运动速度增加,飞船的自身质量会有所增加。这时就挖飞船的船身上的核原料(挖出的核原料质量不能超过飞船加速后新增的质量,也就是说不能让飞船的原有质量减少),投入核发动机内,让核发动机继续工作加速飞船。这时飞船加速的能量就不是外来补充的能量,也不消耗自身原有的质量,这些能量全部是凭空产生的能量。第三部:飞船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新增质量越来越多了,可以使用的核原料质量越来越多了,核发动机1号继续加速飞船。这时开动核发动机2号进行发电,使用无线输电技术,向地球输送电能。根据狭义相对论,飞船加速到光速时,飞船质量会增加到无穷大,所以飞船中的核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艘飞船就成了永动机飞船。以上永动机飞船我认为是爱因斯坦理论错误的结果,如果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公式都对的,飞船永动机理论上是可以制造的。发布于 2019-05-24 08:00
几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永动机」的追求,妄图实现不消耗能量却能源源不断的输出。尽管中学物理课本已经给这种想法判了死刑,但这仍然不妨碍众多手工达人孜孜不倦的根据一个个经典的永动机设计方案做出原型。Veproject1就是其中一个,来看看他复原后的「神奇机器」和「传说中的永动原理」:当然了,别忘了找bug。毕竟,想永动?不存在的。 波义耳自流壶左边烧杯内的水压迫着水往细管里流,而细管最后的出口又是在烧杯的上方,流出来的水则又补充到了烧杯内,形成了一个循环。 魔轮这个魔轮的设计最早于十三世纪被法国人提出,小锤子在每一次摆下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从而使魔轮转动。 隔室平衡轮每一个隔室内都有玻璃小球在滚动,随着小球的运动,下降一侧的力会超过上升一侧的力,这样隔室平衡轮就能动起来。 达芬奇平衡轮这个永动机的原理就比较简单,通过图片我们能看到,滚动的轮子会持续的给一个向下的力,平衡轮从而转动起来。卫星平衡轮三个小轮上分别有一个圆形的重物,这个重物让小轮摆动起来,再加上外侧边框上的卡位设计,使得这个平衡轮能够不停运动。 弹簧圆轮这个圆轮由四个末端绑有重物的弹簧与四根棍子组成。重物弹簧先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然后弹性势能再转化为动能,从而给了棍子一个力,圆轮随之运动。在历史上,连达芬奇、焦耳这样的学术大师都一度沉迷永动机。人们将永动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第一类永动机大多利用力矩、浮力与水力等原理。不过随着热力学体系的建立,人们才认识到能量是不能被凭空制造出来的,第一类永动机也就宣告失败。这时候,又有人提出从海洋、大气甚至宇宙中吸取热能,于是第二类永动机的概念诞生了。1881年美国人约翰·嘎姆吉研发了一种装置,号称能够利用海水的热量将液氨汽化,推动机械运转。不过试验后发现,如果没有低温热源存在,汽化后的液氨无法重新液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出现,宣布了第二类永动机的失败。所以说,永动是不可能永动的......还是老老实实工作学习吧。欢迎关注我的原创微信公众号「狂丸科学」,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科学」,可以玩趣味科学答题游戏;回复「笑话」,获取今日份科学趣图;回复「教程」,获取DIY手工绘图课。

蛋总扯个球
发布时间:2022-06-20 13:59:46高中物理课本上明确告诉我们,永动机不可能实现。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永动机真的造不出来吗?早在800年前的印度,就有人想要制造一个永不停止的机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永动机。这个想法很快传到了欧洲,法国第一代物理学家亨内考,开始制造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个永动机。他的设计主要依靠旋转的锯齿轮,这个锯齿轮上安装有12个可以活动的短杆,短杆头部则是铁球,在转动过程中,铁球下坠产生的力会带着轮子无休止的转动下去。想法虽然不错,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转动中的轮子,右侧的球数量总比左侧的要少,在这种情况下,机器转不了几圈就会停下来。第一台永动机的制造以失败结束。过了没多久,达芬奇也打造出了类似永动机的装置,但是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原本以为永动机的制造到此为止就结束了,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人妄想将其制造出来。意大利的一位科学家就没有放弃,他结合前人的经验,制造出了一台以磁力为主要能量的永动机,在他的设计中,有两块磁球,一大一小,小磁球从坡下被大磁球吸到坡上,然后从坡上的洞口落回到原处,往复循环。他也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两块磁石距离越远,磁力也会越小,所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次实验也以失败告终。这时,又有一位科学家想到借助水流来实现永动,毕竟水车的应用由来已久。制造永动机究竟有多难?机械师斯特尔利用水流动产生的力,构思了一种水流永动机,水流从装置上方落下,推动大齿轮,大齿轮通过转动带动小齿轮,小齿轮再将水流带到上方,往复循环。但是这其中掺杂着很多力,以当时的科学水平还不足以探索,这一构想还是以失败告终。直到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人们对永动机的幻想被彻底打破。牛顿热力学第一定律证明了所有能量都是守恒的,不论任何时候,能量的总和不会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能量的形式,这就意味着永动机这种装置根本不可能制造出来,因为永动机的原理就是只做功不获能。其实人类对永动机构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才讲过的不需要消耗任何外界能量,仅凭装置本身自给自足的永动机;还有一类就是试图从自然界甚至宇宙中源源不断的吸取能量,然后将其转化为有用功,以此来实现永动机的制造。因为大自然所蕴含的能量非常庞大,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构想来源于蒸汽机,当时,人类已经制造出蒸汽机,并通过煤炭燃烧产生的能量推动火车运行,于是就诞生了利用外界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想法。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试验,这第二类永动机也化为泡影,打破这一构想的就是开尔文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物质无法从单一热源做功,同时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理论上永动机永远无法成为现实,既然永动机无法制造出来,为什么还有人会被骗呢?揭秘永动机骗局17世纪20年代,一名德国人对外声称自己成功制造出永动机。这个人叫奥尔菲留斯,据他描述,这台机器叫做“自动轮”,每分钟能旋转60圈,而且这台机器还能将16公斤重的物体轻松带到高处。州长对此装置进行了检验,不过并没有看出什么破绽,也正是这次检验,令世人认为永动机真的被这个德国人成功制造。奥尔菲留斯也依靠这台永动机赚的盆满钵满,俄国沙皇甚至以10万卢布的高价将其收购。但是没多久,这台永动机便被世人发现是一场骗局,永动机房间中的夹层中,隐藏着一名女仆,而这台机器能够实现连续运转,全部是靠女仆手中的缆绳,奥尔菲留斯也因此名声扫地。其实永动机的骗局不是个例,很多心术不正的人,都会打着永动机的名号,骗取名利和钱财,说到底,还是人的贪心作祟。目前,人类对能量的利用非常单一,只是简单地将能量进行转化,比如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成电能,而大多数风力发电机的效率仅有20%,还无法实现能量的100%转化。永动机是我们理想中的东西,我们要理智看待,虽然以现在的技术还无法实现,但是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也会成为现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动机发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