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发平的什么是科研成果奖和荣誉有哪些?

来源:中国财富通  10月10日晚间,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478,以下简称“科力远”)发布公告称,因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和战略安排,钟发平将辞去科力远董事长、非独立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将重点关注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作为首席科学家,钟发平将引领公司科技创新、跨界融合创新,帮助公司实现更多技术突破,为公司锂电强链打造、新能源行业发展以及国家卡脖子工程贡献个人智慧与价值。  作为科力远创始人,钟发平依托个人专利,打破国外“卡脖子”难题,自主研发生产连续化带状泡沫镍材料,填补了我国新能源材料领域空白,推动了国内电池产业发展。在钟发平的带领下,科力远长期致力于汽车动力电池、混动系统、先进储能技术与材料的研究及工程化,并完成由电池原材料到电池全产业链再到新能源系统服务商的逐步跨越。  经过多年的打拼,科力远已经打通了镍氢动力电池的整条产业链,成为国内镍氢动力电池行业龙头。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新型储能的必要性与经济性进一步凸显。面对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的责任与机遇,科力远依托镍电全产业链闭环的成功经验,凭借钟发平在电池及新材料领域的行业影响力,基于上游矿资源和混储技术优势,正在锂电领域建圈强链,推出锂电、镍电双“强链”模式,力争实现电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据相关人士介绍,随着科力远发展进入稳步上升周期,钟发平退出管理工作,全心投入到科研事业当中,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全力打破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鸿沟。  事实上,钟发平曾在多个场合呼吁有志于储能事业的电池企业共同参与到跨界协同的队伍中来,围绕储能安全、成本控制和回收利用等关键环节开放合作,创生更多跨界技术,构筑储能产业新生态,开创新能源发展新局面。多年来,钟发平坚持深耕储能技术,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多技术创新融合,带领科力远取得专利738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省部级科技奖五项,技术成果实现从混动汽车到混合储能的延伸覆盖。  在钟发平的推动下,科力远已分别与中南大学、深圳大学达成联合共建协议,并与深圳大学成立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协同创新研究院,以跨界融合的方式在混储系统、工业数字孪生、装备数字化、氢燃料电池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多年,科力远公司治理成熟,管理秩序稳定,拥有电池材料等核心业务的产业化能力和资源优势,正迈向加速切入锂电赛道的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内生增长力强劲。在科力远加快“镍氢+锂电”双赛道并行战略落地的关键时期,钟发平出任首席科学家对科力远的影响意义深远。钟发平能够放心卸任董事长,也显示其对公司成熟运行发展的信心。
进入TA的圈子>>
举报钟发平:跨界融合创新是实现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的关键路径
0人浏览
2023-05-11
10:47
  1981年的一天,16岁的钟发平走进了中南大学有色冶金系,从那一刻起,他便和中国节能减排事业紧紧相连。  2023年的今天,已经是电化学储能行业知名专家的钟发平依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成了他最好的自传。  回顾30余年的科研之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478)首席科学家钟发平坦言,对科技工作的痴迷常让自己忽略岁月的痕迹,而跨界融合创新也让技术研发工作充满活力。直到今天,他的研究精力依旧让团队的很多年轻人都自叹弗如。  钟发平表示,自己那一代人“生在新中国 长在红旗下”,在学生时代,他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学子,受国家教育多年,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阶段的学业都是依靠国家的奖学金攻读下来的,所以钟发平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渴望和情怀,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回报国家、服务社会。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和技术既是基础学科,又具有与其他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禀赋。多年来,钟发平长期专注于新型储能材料、先进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储能集成系统及电池回收领域,从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应用方面的工作。由他主要筹建并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的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在先进储能技术及关键储能材料领域的首个国家级工程中心。  在电池材料领域,钟发平解决国外“卡脖子”问题,在国内首创了先进二次电池核心材料泡沫镍的制备技术,推动了整个电池行业的发展;基于金属材料学、电化学、计算数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其技术成果实现高均一性泡沫金属材料的全数字化制造,拓宽了泡沫金属产品的应用领域。在电池领域,他率先开发了高安全性、宽温域、长寿命的先进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多款深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显著提升了能源使用率,降低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有效助推深度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普及。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电化学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但也面临安全和成本瓶颈。钟发平提出,单一的技术路线很难满足复杂的储能工况需求,可通过跨领域的技术融合创新破解行业课题。为此,他创新性地开发了功率型与能量型储能介质的混合储能模式,并基于数字孪生的电池和能量管理系统,充分响应电网瞬时功率平衡、调峰、调频等不同应用的需求,发挥了不同电池的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克服了储能成本高、安全性差的难题。  目前,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电池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新能源电池也在经过多年高质量增长后迎来了退役高峰,回收与梯次利用问题日益凸显,锂资源保障与采选冶环节的环境保护势在必行。据介绍,钟发平独创性的“一步氯化法”既可以将退役电池全组分转化为高纯度的氯化盐,又可将锂精矿冶炼达到无渣化。作为一项多金属联产技术,可以实现铷、铯等贵重元素的全回收,并同步产出光伏所需的高纯多晶硅,有望解决碳酸锂冶炼企业能耗高、渣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将节能减排的理念从科技研发延伸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钟发平积极推动技术侧、产品侧、生产侧的全流程绿色发展。  2022年,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方案提出,面向人才队伍长期需求,培养和发展壮大“双碳”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建立面向实现“双碳”目标的可持续人才队伍。钟发平在为社会发展与行业进步奋力攻坚的同时,其技术成果也凭借创新性和转化率获得了学术界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2007年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7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10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8项。据悉,目前他正基于行业先行者的自觉,积极推动基于跨界融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模式创新,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协同研究院”,推动节能降碳减排领域的技术进步,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鸿沟,为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发展贡献个人智慧。更多· 推荐阅读扫码下载股市教练,随时随地查看更多精彩文章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您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推广信息,否则风险自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科研成果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