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一十五的禁忌不能骂人为什么?

2020-11-20 18:24
来源:
天福寿园
正月初一忌
正月春节是新年之始,正月初一又是新年的头一天,故禁忌繁多。吃年饭时忌无鱼,有鱼忌全部吃光,是为了讨个“年年有余(鱼)"的吉利,吃骨头的食物忌说“骨头”,要说成“峙喜伦”,不能说我不吃了。
年年有余(鱼)年画图
这一天切忌动刀、斧、剪之类的器物,忌挑水,下地干活忌借火种,忌讨债、忌购物、忌针线活、忌杀生、忌啼哭,忌说一切不吉利的话,凡“破”、“坏”、“死”、“光”、“鬼”、“输”、“穷”、“完”、“了”、“背时”、“病”等一切字眼都要避免。
此外,还忌扫地,扫了地也不能把垃圾倒掉,认为会把财气扫掉。又忌条凳倒地,因为人死是停柩在两条长凳上的,出殡时抬起棺材,踢倒奈凳才起步。一般来说小儿无忌,有些地方在初一早晨家长要用干净草纸揩一揩小孩的嘴巴,意思是揩小孩的屁股,即使说了,不好的字眼,也当是“放屁”,不算犯忌。
总之正月特别是初一禁一切认为不吉利的事情。
正月头七日忌
正月为一年之首,头七日尤应注意。因此民间特别看重而禁忌这几天。古人以正月初一为鸡,正月初二为狗、正月初三为猪、正月初四为羊,正月初五为牛,正月初六为马,正月初七为人。因此正月不杀鸡,二月不杀狗,三月不杀猪,四月不杀羊,五月不杀牛,六月杀马,七月不用刑。此类禁忌至今仍有残留。
初一十五忌
初一为一月之首,十五为后半月之始,人多看重而多禁忌,但所禁忌月份与事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又不相同。彝族五、七、九月的初一、十五通常忌与人争吵、杀生、远行。江西苗民忌挑粪,裕固族忌出卖牲畜,凉山彝民则忌会客。如果犯禁则意味着开头不吉,月内事事不顺。
恶月忌
民间双五月为“恶月”,也称“毒月”、“凶月”,以为这个月鬼特别多,故禁忌繁多。古人此月忌晒被子、盖房屋。但有些地区对“恶月"又有不同规定。如有些地方则又将六月为恶月,此月必在土地庙做“平安戏”:每日一到傍晚由许多人扮魔王与小鬼的可怕相貌,排队沿村鸣金执旗巡游,俗谓召丧,认为这是召一般小鬼来看戏,以保村中平安。
妇人小孩多插桃枝或桃叶,用以避邪。古籍上又有记载:正月、五月、九月合称为“善月”,因当年唐高祖诏天下说,每年正、五、九月不行刑,官府私人都禁屠杀。后人不知这个原因,以为此几月为凶月,故有禁忌之说。
除夕忌
阴历以十二月三十日为除夕。民间以为这一日是上界神仙鬼怪下界之日。因此这一日要禁祀,敬鬼神,且禁忌繁多。如忌说鬼、死、杀等不吉利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骂人说话,忌随地大小便和泼污水,忌将酒、灯、油搁在地上等。如果小孩犯禁,家长应立即以“童子无忌”,“越打(指打碎碗碟)越发"来补救。这一习俗在汉族和某些少数民族地区都流行,至今仍有残留。
冬至节忌住宿娘家
女儿做新娘,三日后必返娘家,名曰“回门”,但这一节日决不能在娘家过夜。到了冬至节,则无论出嫁时间多长,都不能在娘家过夜,否则被认为将克死其夫家家人。俗话有“娘屋住个冬,夫家去个公”的说法。这种禁忌旧时浙江等地流行,今仍有遗留。
节选自《民俗小百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十五的禁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