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人不承认阿克赛钦中国实际控制多少

登录后你可以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查看全部 94 个回答
无他,人家就是看中国不顺眼。
中国和不丹边境,就在洞朗北边不远,大约20公里处,红色标记的那块地方,在谷歌地图中显示是中国和不丹争议地区。
本太师亲自走过这条路,去亚东的公路有一段就贴着红线,红线内的地区在我国的控制之下,公路路况良好,手机信号很多地方都有,拉萨到亚东的长途汽车每天经过这条路,警察边防每天巡逻经过,不丹那边都没有说话,可是谷歌或者说西方舆论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就是想弄点事情出来,这种居心大家要习以为常。
发布于 2017-08-28 20:19查看全部 94 个回答

在 1962 年中印边境战争中,我国一组「散兵」干掉了大半个印军野炮团,
在这次战争中,诞生了一句名言「敌军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对于 这场战争,大多数人都知道这场战争是中国大获全胜,但是可能一般人不知道这场战争是中国在非常恶劣的局势下强行发动的一场战争。
即使在极端恶劣的形势下,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依然把不可一世的印军打得满地找牙!
下面就来给大家回顾这段我称为「神仙仗」的中印战争历史。
一、边境冲突
首先简单讲一讲中印边境冲突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印度过去是英国最看重的殖民地,一度被誉为维多利亚女王头顶的皇冠。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一直为改善这块殖民地地缘政治环境殚精竭虑。
印度三面环海,地缘政治环境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北方,喜马拉雅山脉居高临下俯视印度河平原,让英国殖民者寝食难安。
南亚地形图
印度北方地缘政治态势与我们北宋时期非常类似。
当时北宋定都河南开封,但是北方燕云十六州却被辽国占据,从燕云(现在北京一带)南下到开封,沿途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让北宋王朝随时都面临北方游牧民族巨大的军事威胁,后来靖康年间还是被金国攻陷了都城。
所以,要改善印度北方地缘政治态势,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中国西藏抢下来,如果不能也要从西藏边境抢下一大块领土作为印度北方平原的缓冲区。
1913 年 10 月至 1914 年 7 月,英国、中国中央政府和中国西藏地方三方代表在英属印度西姆拉开会,讨论西藏的地位问题。
会议期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私下贿赂中国西藏地方噶夏的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这个英国佬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私下里搞的边境线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
这个麦克马洪线将我藏南 9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印度。
麦克马洪线示意图
这个非法的划界换文英国人一直秘而不宣,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后来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国中央政府(当时还是北洋政府)了解了这个划界换文后都坚决反对。
所以当时英国自己也并没有将麦克马洪线作为边界线。
直到 1936 年,麦克马洪线第一次出现在英属印度的地图上,标注为「未标定国界」。但即使「未标定」,这个行为也遭到了中国(已经变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搅屎棍出名的英国佬趁着我国全力抵抗日本无暇顾及中印边境,派出军队占据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门隅和察隅地区,形成事实上对部分藏南地区的占领。
1947 年印度独立之后,印度政府不但悍然宣布这个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就是中印东段边境线,而且在中印边境的中段与西段,印度主张的边境线也越过了双方传统国境线,企图在西段与中段边境也抢下我国 33000 平方公里的领土。
中印领土争端示意图
以上就是中印边境领土争端的由来。
二、和平努力失败
因为印度一直觊觎我国西藏领土,所以印度建国之后在中印边境就小动作不断。
以下是 1951 年—1958 年印度逐步侵占我西藏领土的过程,没耐心的读者可以直接跳过。
中印边境的东段:
1951 年 2 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于内务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机,派 100 余名印军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强迫一直在那里行使管辖权力的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搬迁。
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10 月,印军一部又在直升飞机的配合下,侵占了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在梅楚卡等地强行建立兵营。
到 1953 年印军基本上侵占了门隅、珞瑜、下察隅各地。在此基础上,印度政府于 1954 年在侵占的「麦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 9
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上建立起「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正官方地图,并将「麦克马洪线」一直标明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企图使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合法化。
中印边境中段:
印军除了占领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的桑、葱沙两地外,1954 年又侵占了香扎、拉不底、乌热三地;1955 年侵占了波林三多;1957 年侵占了什布奇山江及附近的一块草地;1958 年又侵占了巨哇、曲惹两地。这样,印方在中印边境中段共侵占中国约 2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印边境的西段:
1951 年前后,印军趁中国军队刚进入阿里地区之机,侵占了受泥山江以东的卖争拿马和碟木卓克附近约 449 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 年以后,印军又侵占了巴里加斯。
一直到 1959 年,中印边境争夺地区,除了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大部分是我国实际控制之外,其余有争议的地区都是印度实际控制。
在外交领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印度一方面步步蚕食我西藏领土,但是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却与中国保持不错的关系,包括是率先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为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毛泽东评价),在联合国一直坚定地支持新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在大多数时候都对中国反对美帝的斗争表示支持。
基于上述原因,新中国将印度定义为朋友,对于印度在边境的蚕食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双方的边境争端。
但是,只要涉及边境争端印度立刻就变得胃口大开。
1959 年 3 月,我军在西藏取得平叛战争的胜利,打掉了中外反动势力阴谋割裂中国的社会基础,使印度幻想的「缓冲国」的企图破灭。
1959 年 3 月 22 日,在平叛战争结束的当天,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式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提出了大片领土要求。
尼赫鲁不仅要求将已被其非法占领的东段边境「麦克马洪线」以南 9 万平方公里和中段边境 2000 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还要把西段边境一直在我国政府有效管辖下的阿克赛钦等地区 33000 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划归印度。
尼赫鲁开口就要新中国划出 12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印度,这样的要求中国肯定无法答应。
1960 年 4 月 19 日,周总理协同外交部长陈毅亲自飞到新德里准备以最大的诚意来解决中印边境争端问题。
1960 年周总理访问印度
当时周总理给印度带去的条件是非常优厚的。
中国准备承认麦克马洪线,也就是放弃藏南 9 万平方公里领土以及中线被印度侵占并且实际控制的 2000 平方公里的领土,换取印度对西段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地区的承认。
按:阿克赛钦地区位置非常重要,是新疆进入西藏的唯一通道。
换句话说,中国准备以 1960 年双方实际控制线作为边境线,1960 年之前被印度侵占的土地都准备放弃。
但是,即便这样的条件印度方面也不同意,印度的条件不但要中国承认已经被印度侵占的土地,而且坚持要把实际被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地区 33000 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划归印度!
三、忍让与克制
写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觉得不太理解——为啥当时中国如此软弱,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蚕食不但步步退让,而且准备放弃已经被印度蚕食的土地?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极度困难的时候!
在国际上,美国对新中国实施全面的贸易封锁,同时在金门进行军事对峙;1959 年中苏因为长波电台与联合舰队事件彻底翻脸,苏联不但撕毁所有援助中国合同,还撤走所有援华专家,同时我国还要归还因为抗美援朝战争所欠下的巨额军事债务。
在国内,因为大跃进的影响与大面积自然灾害,出现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国民经济极度困难。
正因为上述原因,中国当时实在没有能力在后勤补给困难的中印边境与印度开战。
印度的情况恰恰相反,当时印度是全球不结盟运动的领袖,亚非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支持印度。
因为印度在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影响力,所以美苏两国都争相拉拢印度,给印度提供巨额的经济援助,苏联甚至表示,愿意为印度提供边境战争所需的军火。
一个内忧外患;
一个春风得意;
因为上述原因,所以当时印度才狮子大开口,向中国索取 12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印度要价太高,所以本次双方谈判不欢而散,印度也因此失去了在中印边境争端中占到最大便宜的机会。
中印边境谈判谈崩了之后,中国在边境继续保持克制,为了避免在边境冲突中擦枪走火,中国再次从实际控制边境线后撤 20 公里,在这 20 公里范围内中国边境部队甚至不巡逻、不打猎、不剿匪。
对于中国的忍让与克制,印度步步紧逼。
中国后退印度就前进,遇到中国边境哨所,印度就在中国哨所后面建立哨所,然后逼迫中国边境部队放弃哨所,再次后撤。
从 1960 年—1962 年,中国又继续忍耐了 2 年,在这 2 年里,印度继续蚕食中国领土。
不但将麦克马洪线南部藏南地区全部占领,还在多处地段越过麦克马洪线继续侵占中国领土。在西段边境,印度也保持咄咄逼人的态势,逼迫中国边境部队不断后撤,侵占我阿克赛钦地区部分领土,包括现在存在争议的加勒万河谷地区、班公湖地区当时都被印度全部侵占。
中国隐忍到 1962 年终于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就是古巴导弹危机。
四、古巴导弹危机
1962 年 7 月,苏联决定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并且向古巴提供伊尔-28 喷气轰炸机,苏联把运往古巴的货物改由苏联船只运送,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同时,3500 名军事技术人员也陆续乘船前往。
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 20 或 30 倍的核弹头。经过伪装的第一批武器是在 7 月下旬用商船运抵古巴的。
直到 1962 年 9 月 2 日,苏联才公开宣布,根据苏古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此时,苏联武器和专家的运输计划已基本完成,部署工作已近尾声。
1962 年 10 月美国侦察机发现了在古巴部署的中程导弹。这个近在咫尺的导弹部署给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962 年 10 月 22 日晚上 7 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肯尼迪发表讲话之后,美苏两国剑拔弩张,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阴影之中。
突然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让美苏都无暇东顾,经历了多年隐忍的中国终于等到了用武力反击印度入侵的时间窗口。
无独有偶,在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之前的 10 月 1 日,印度也恰好制定了代号「里窝那」的作战计划,准备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彻底驱逐「侵占印度领土」的中国军队。
五、奇葩部署
战争对于国家而言不是一时冲动拍脑袋的决策。
在中印边境发起自卫反击战最大的困难还是后勤问题。
当时西藏没有铁路,进藏只有一条环境恶劣的公路,在中印边境很多地方连公路也没有,所有装备、弹药、粮食都只能靠人力往边境送,这样的后勤条件注定只能打一场时间很短的有限战争。
那么,在有限的时间能打败印军吗?
当时毛泽东主席就问了这个问题。
结果很意外,从总参谋部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中将都认为很有把握击败印军。
战争还没开始,我军为啥就对一个从未交手的对手有战而胜之的把握?
这个与前期我军对印军部署的侦查结果有关。
两军交战一般来说任何一方都要构筑一道严密并且有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
这个有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非常重要。
打个比方,大家都去过电影院,电影院的座位都是密密麻麻交错设置,这个电影院的座位大致就是一个有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
其基本原理是这样,你攻击第一排人员的时候,后面两排的人员不但可以迅速支援第一排战斗,而且可以保护第一排的后面,不让敌人绕到第一排后面去夹击第一排的人员。
另一方面,即使你击溃了第一排的防御,后面还有若干排防御,你的冲击动能总有衰竭的时候,这种有纵深配置的防御体系可以确保即使前面几排被冲开,也不至于整个防御体系崩溃掉。
但是对印军部署的侦查结果却让我军高层大吃一惊。
因为印军的防御部署松松垮垮,简直就是一个四面漏风的漏斗!
我们还是用电影院的座位来比喻。
第一排座位,印军部署兵力最多,但是分散成互不联系的若干个孤立据点;然后第 2、3 排座位根本就没人!第四排某一些点上印军再次部署一大堆兵力,接下来第 6、7、8 排还是没人,到第 9 排才在一些点上再次部署一大堆兵力(后面有作战示意图)。
这样奇葩的防御部署简直就是为我军提供了无数穿插迂回机会!而我军恰恰是最擅长打穿插渗透战术的军队!
在朝鲜战场,装备居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就是靠无处不在的穿插渗透将不可一世的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到三八线,现在印军的部署比美军更业余更松懈,这如何不让我军从上到下都对未来的战争充满信心?
那么,为什么印军部署如此松懈?
四个原因。
第一是客观原因。
中印边境地形恶劣,除了几条山谷自然形成的道路,其余地方不是雪山无人区,就是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这样的地形要构筑一条完整的防御体系客观上确实困难。
第二与印度前线指挥官有关。
印度东线前线指挥官是考尔中将,这哥们没有任何实战经历,但因为是尼赫鲁的亲戚,所以官运亨通,在 1962 年担任印度东部战区第 4 军军长,负责整个东线作战(中印边境反击战主要大战都在东线展开,西线作战规模远小于东线)。
当时印军内部对考尔中将提拔太快很有不同的声音,但是被强势的尼赫鲁一律无视掉。
这位考尔中将打仗本事很差,但是拍马屁功夫确实一流。
在中国发动自卫反击战之前,这位老兄为了给尼赫鲁生日「献礼」,亲自指挥前线印军不惜代价攻占了我军一个小山头阵地,取得这个「胜利」之后,考尔迫不及待向尼赫鲁「报捷」。
大家知道考尔的这个捷报写了多长吗?8700 字!这么长的「捷报」让无线电报务员整整发了 8 小时,创造了战争史上最长电文的纪录。
第三,与印度高层狂妄的心态有关。
当时对于印军多点开花分散推进的部署,印军内部也有反对意见,但是尼赫鲁狂妄自大,多次对军方表态「中国绝不敢开战」。
这个表态让考尔中将奉为「圣旨」,所以印军对中国反击战缺乏准备。
第四,与印军的素养有关。
印度作为英联邦成员国也算参加过二战,但是印军在非洲与欧洲战场上基本就是打酱油的角色,不是担任维护交通线的任务,就是做后勤的苦力,正儿八经的作战很少参加。
独立之后,与巴基斯坦倒是打过几仗,不过印巴战争的烈度在我们看来就是过家家,整个印军实战经验严重不足。
另外,印军组织度也很低下,军官都是高种姓人群担任,士兵则是低种姓人群,军官与士兵基本就是贵族与奴仆的关系。
军队里阶级分化十分严重,军官享乐腐化,士兵做牛做马,这样的军队无论是凝聚力还是战斗力都十分有限。
因为印军自己组织度低下,部队综合素质较差,所以,印军推己及人,认为自己无论如何无法行军的地形恶劣地区中国军队也做不到。
综上所述,印军搞出一个四面透风的部署,偏偏还自信心爆棚,对胜利充满信心,然后,就毫不意外被人类历史上轻步兵巅峰的中国军队按在地上毒打。
六、中国军队的「神仙」表现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战争的过程,这是一场中国军队单方面表演的教科书式的战争,也是将印军按在地上摩擦的战争。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中国军队的神仙仗。
首先是克节郎地区的反击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克赛钦中国实际控制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