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sql server查询语句法怎么写?

2021-10-15 15:54--阅读 · --喜欢 · --评论

我把所有Java相关的面试题和答案都整理成了PDF,并且带书签目录,阅读起来非常方便
面试题及答案PDF下载:https://www.hicxy.com/?p=2645
面试题及答案PDF下载:https://www.hicxy.com/?p=2645
面试题及答案PDF下载:https://www.hicxy.com/?p=2645

建立索引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到字段的使用频率,经常作为条件进行查询的字段比较适合.如果需要建立联合索引的话,还需要考虑联合索引中的顺序.此外也要考虑其他方面,比如防止过多的所有对表造成太大的压力.这些都和实际的表结构以及查询方式有关.
InnoDB 是 MySQL 的默认「事务引擎」,被设置用来处理大量短期(short-lived)事务,短期事务大部分情况是正常提交的,很少会回滚。
CHAR 是固定长度的字符类型,VARCHAR 则是可变长度的字符类型,下面讨论基于在 MySQL5.0 以上版本中。
共同点
CHAR(M) 和 VARCHAR(M) 都表示该列能存储 M 个字符,注意不是字节!!
CHAR类型特点
VARCHAR类型特点
关系型数据库,是指采用了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其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储数据,以便于用户理解,关系型数据库这一系列的行和列被称为表,一组表组成了数据库。用户通过查询来检索数据库中的数据,而查询是一个用于限定数据库中某些区域的执行代码。
简单来说,关系模式就是二维表格模型。
通常,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代价.

1、索引需要空间来存储,也需要定期维护, 每当有记录在表中增减或索引列被修改时,索引本身也会被修改. 这意味着每条记录的INSERT,DELETE,UPDATE将为此多付出4,5 次的磁盘I/O. 因为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处理,那些不必要的索引反而会使查询反应时间变慢.使用索引查询不一定能提高查询性能,索引范围查询(INDEX RANGE
SCAN)适用于两种情况: 2、基于一个范围的检索,一般查询返回结果集小于表中记录数的30% 3、基于非唯一性索引的检索


后面的问题,大家可以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
另外我把所有Java相关的面试题和答案都整理出来了,给大家参考一下
面试题及答案PDF下载:https://www.hicxy.com/?p=2645
面试题及答案PDF下载:https://www.hicxy.com/?p=2645
面试题及答案PDF下载:https://www.hicxy.com/?p=2645


基本查询
SELECT * FROM <表名>
select也可以用作计算,但不是他的强项,select语句可以用来判断数据库的连接是否有效例如:许多检测工具会执行一条SELECT 1;来测试数据库连接。
条件查询
SELECT *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表达式>
条件表达式可以用<条件1> AND <条件2>表达满足条件1并且满足条件2。
第二种条件是<条件1> OR <条件2>,表示满足条件1或者满足条件2。
第三种条件是NOT <条件>,表示“不符合该条件”的记录。例如,写一个“不是2班的学生”这个条件,可以先写出“是2班的学生”:class_id = 2,再加上NOT:NOT class_id = 2:
上述NOT条件NOT class_id = 2其实等价于class_id <> 2,因此,NOT查询不是很常用。
要组合三个或者更多的条件,就需要用小括号()表示如何进行条件运算。例如,编写一个复杂的条件:分数在80以下或者90以上,并且是男生:
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score < 80 OR score > 90) AND gender = 'M';
如果不加括号,条件运算按照NOT、AND、OR的优先级进行,即NOT优先级最高,其次是AND,最后是OR。加上括号可以改变优先级。
常用的条件表达式
条件
表达式举例1
表达式举例2
说明
使用=判断相等
score = 80
name = ‘abc'
字符串需要用单引号括起来
使用>判断大于
score > 80
name > ‘abc'
字符串比较根据ASCII码,中文字符比较根据数据库设置
使用>=判断大于或相等
score >= 80
name >= ‘abc'
使用<判断小于
score < 80
name <= ‘abc'
使用<=判断小于或相等
score <= 80
name <= ‘abc'
使用<>判断不相等
score <> 80
name <> ‘abc'
使用LIKE判断相似
name LIKE ‘ab%'
name LIKE ‘%bc%'
%表示任意字符,例如'ab%‘将匹配'ab',‘abc',‘abcd'
投影查询
如果我们只希望返回某些列的数据,而不是所有列的数据,我们可以用SELECT 列1, 列2, 列3 FROM ...,让结果集仅包含指定列。这种操作称为投影查询。
SELECT id, score, name FROM students;
这样返回的结果集就只包含了我们指定的列,并且,结果集的列的顺序和原表可以不一样。
使用SELECT 列1, 列2, 列3 FROM ...时,还可以给每一列起个别名,
这样,结果集的列名就可以与原表的列名不同。
它的语法是SELECT 列1 别名1, 列2 别名2, 列3 别名3 FROM ...
例如,以下SELECT语句将列名score重命名为points,而id和name列名保持不变:
SELECT id, score points, name FROM students;
投影查询同样可以接WHERE条件,实现复杂的查询。
SELECT id, score points, name FROM students WHERE gender = 'M';
排序
我们使用SELECT查询时,默认查询结果集通常是按照id排序的,也就是根据主键排序。这也是大部分数据库的做法。如果我们要根据其他条件排序怎么办?可以加上ORDER BY子句。例如按照成绩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SELECT id, name, gender, score FROM students ORDER BY score;
如果要反过来,按照成绩从高到底排序,我们可以加上DESC表示“倒序”:
SELECT id, name, gender, score FROM students ORDER BY score DESC;
如果score列有相同的数据,要进一步排序,可以继续添加列名。例如,使用ORDER BY score DESC, gender表示先按score列倒序,如果有相同分数的,再按gender列排序:
SELECT id, name, gender, score FROM students ORDER BY score DESC, gender;
默认的排序规则是ASC:“升序”,即从小到大。ASC可以省略,即ORDER BY score ASC和ORDER BY score效果一样。
如果有WHERE子句,那么ORDER BY子句要放到WHERE子句后面。例如,查询一班的学生成绩,并按照倒序排序:
SELECT id, name, gender, score
FROM students
WHERE class_id = 1
ORDER BY score DESC;
分页查询
使用SELECT查询时,如果结果集数据量很大,比如几万行数据,放在一个页面显示的话数据量太大,不如分页显示,每次显示100条。
要实现分页功能,实际上就是从结果集中显示第1100条记录作为第1页,显示第101200条记录作为第2页,以此类推。
因此,分页实际上就是从结果集中“截取”出第M~N条记录。这个查询可以通过LIMIT <M> OFFSET <N>子句实现。
OFFSET是可选的,如果只写LIMIT 15,那么相当于LIMIT 15 OFFSET 0。
在MySQL中,LIMIT 15 OFFSET 30还可以简写成LIMIT 30, 15。
使用LIMIT <M> OFFSET <N>分页时,随着N越来越大,查询效率也会越来越低。
SELECT id, name, gender, score
FROM students
ORDER BY score DESC
LIMIT 3 OFFSET 0;
聚合查询
如果我们要统计一张表的数据量,例如,想查询students表一共有多少条记录,可以使用SQL内置的COUNT()函数查询:
SELECT COUNT(*) FROM students;
COUNT(*)表示查询所有列的行数,要注意聚合的计算结果虽然是一个数字,但查询的结果仍然是一个二维表,只是这个二维表只有一行一列,并且列名是COUNT(*)。
通常,使用聚合查询时,我们应该给列名设置一个别名,便于处理结果:
SELECT COUNT(*) num FROM students;
另外注意,聚合查询同样可以使用WHERE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方便地统计出有多少男生、多少女生、多少80分以上的学生等:
SELECT COUNT(*) boys FROM students WHERE gender = 'M';
除了COUNT()函数外,SQL还提供了如下聚合函数:
函数
说明
SUM
计算某一列的合计值,该列必须为数值类型
AVG
计算某一列的平均值,该列必须为数值类型
MAX
计算某一列的最大值
MIN
计算某一列的最小值
注意,MAX()和MIN()函数并不限于数值类型。如果是字符类型,MAX()和MIN()会返回排序最后和排序最前的字符。
要统计男生的平均成绩,我们用下面的聚合查询:
SELECT AVG(score) average FROM students WHERE gender = 'M';
要特别注意:如果聚合查询的WHERE条件没有匹配到任何行,COUNT()会返回0,而SUM()、AVG()、MAX()和MIN()会返回NULL
分组
如果我们要统计一班的学生数量,我们知道,可以用
SELECT COUNT(*) num FROM students WHERE class_id = 1;
如果要继续统计二班、三班的学生数量,难道必须不断修改WHERE条件来执行SELECT语句吗?
对于聚合查询,SQL还提供了“分组聚合”的功能。我们观察下面的聚合查询:
SELECT COUNT(*) num FROM students GROUP BY class_id;
执行这个查询,COUNT()的结果不再是一个,而是3个,这是因为,GROUP BY子句指定了按class_id分组,因此,执行该SELECT语句时,会把class_id相同的行先分组,再分别计算,因此,得到了3行结果。
但是这3行结果分别是哪三个班级的,不好看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把class_id列也放入结果集中:
SELECT class_id, COUNT(*) num FROM students GROUP BY class_id;
但是不可把name放入结果集,因为在任意一个分组中,只有class_id都相同,name是不同的,SQL引擎不能把多个name的值放入一行记录中。因此,聚合查询的列中,只能放入分组的列。
也可以使用多个列进行分组。例如,我们想统计各班的男生和女生人数:
SELECT class_id, gender, COUNT(*) num FROM students GROUP BY class_id, gender;
多表查询
SELECT查询不但可以从一张表查询数据,还可以从多张表同时查询数据。
查询多张表的语法是:SELECT * FROM <表1> <表2>。
例如,同时从students表和classes表的“乘积”,即查询数据,可以这么写:
SELECT * FROM students, classes;
这种一次查询两个表的数据,查询的结果也是一个二维表,它是students表和classes表的“乘积”,即students表的每一行与classes表的每一行都两两拼在一起返回。结果集的列数是students表和classes表的列数之和,行数是students表和classes表的行数之积。
这种多表查询又称笛卡尔查询,使用笛卡尔查询时要非常小心,由于结果集是目标表的行数乘积,对两个各自有100行记录的表进行笛卡尔查询将返回1万条记录,对两个各自有1万行记录的表进行笛卡尔查询将返回1亿条记录。
你可能还注意到了,上述查询的结果集有两列id和两列name,两列id是因为其中一列是students表的id,而另一列是classes表的id,但是在结果集中,不好区分。两列name同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仍然可以利用投影查询的“设置列的别名”来给两个表各自的id和name列起别名:
SELECT
students.id sid,
students.name,
students.gender,
students.score,
classes.id cid,
classes.name cname
FROM students, classes;
注意,多表查询时,要使用表名.列名这样的方式来引用列和设置别名,这样就避免了结果集的列名重复问题。但是,用表名.列名这种方式列举两个表的所有列实在是很麻烦,所以SQL还允许给表设置一个别名,让我们在投影查询中引用起来稍微简洁一点:
SELECT
s.id sid,
s.name,
s.gender,
s.score,
c.id cid,
c.name cname
FROM students s, classes c;
多表查询也是可以添加WHERE条件的。
连接查询
连接查询是另一种类型的多表查询。连接查询对多个表进行JOIN运算,简单地说,就是先确定一个主表作为结果集,然后,把其他表的行有选择性地“连接”在主表结果集上。
例如,我们想要选出students表的所有学生信息:
SELECT s.id, s.name, s.class_id, s.gender, s.score FROM students s;
id
name
class_id
gender
score
1
小明
1
M
90
2
小红
1
F
95
3
小军
1
M
88
4
小米
1
F
73
5
小白
2
F
81
6
小兵
2
M
55
7
小林
2
M
85
8
小新
3
F
91
9
小王
3
M
89
10
小丽
3
F
88
但是,假设我们希望结果集同时包含所在班级的名称,上面的结果集只有class_id列,缺少对应班级的name列。
现在问题来了,存放班级名称的name列存储在classes表中,只有根据students表的class_id,找到classes表对应的行,再取出name列,就可以获得班级名称。
这时,连接查询就派上了用场。我们先使用最常用的一种内连接——INNER JOIN来实现:
SELECT s.id, s.name, s.class_id, c.name class_name, s.gender, s.score
FROM students s
INNER JOIN classes c
ON s.class_id = c.id;
id
name
class_id
class_name
gender
score
1
小明
1
一班
M
90
2
小红
1
一班
F
95
3
小军
1
一班
M
88
4
小米
1
一班
F
73
5
小白
2
二班
F
81
6
小兵
2
二班
M
55
7
小林
2
二班
M
85
8
小新
3
三班
F
91
9
小王
3
三班
M
89
10
小丽
3
三班
F
88
注意INNER JOIN查询的写法是:
先确定主表,仍然使用FROM <表1>的语法;再确定需要连接的表,使用INNER JOIN <表2>的语法;然后确定连接条件,使用ON <条件...>,这里的条件是s.class_id =
c.id,表示students表的class_id列与classes表的id列相同的行需要连接;可选:加上WHERE子句、ORDER BY等子句。
有内连接(INNER JOIN)就有外连接(OUTER JOIN)
SELECT s.id, s.name, s.class_id, c.name class_name, s.gender, s.score
FROM students s
RIGHT OUTER JOIN classes c
ON s.class_id = c.id;
id
name
class_id
class_name
gender
score
1
小明
1
一班
M
90
2
小红
1
一班
F
95
3
小军
1
一班
M
88
4
小米
1
一班
F
73
5
小白
2
二班
F
81
6
小兵
2
二班
M
55
7
小林
2
二班
M
85
8
小新
3
三班
F
91
9
小王
3
三班
M
89
10
小丽
3
三班
F
88
NULL
NULL
NULL
四班
NULL
NULL
执行上述RIGHT OUTER JOIN可以看到,和INNER JOIN相比,RIGHT OUTER JOIN多了一行,多出来的一行是“四班”,但是,学生相关的列如name、gender、score都为NULL。
这也容易理解,因为根据ON条件s.class_id = c.id,classes表的id=4的行正是“四班”,但是,students表中并不存在class_id=4的行。
有RIGHT OUTER JOIN,就有LEFT OUTER JOIN,以及FULL OUTER JOIN。它们的区别是:
INNER JOIN只返回同时存在于两张表的行数据,由于students表的class_id包含1,2,3,classes表的id包含1,2,3,4,所以,INNER JOIN根据条件s.class_id =
c.id返回的结果集仅包含1,2,3。
RIGHT OUTER JOIN返回右表都存在的行。
如果某一行仅在右表存在,那么结果集就会以NULL填充剩下的字段。
LEFT OUTER JOIN则返回左表都存在的行。
如果我们给students表增加一列,并添加class_id=5,由于classes表并不存在id=5的列,所以,LEFT OUTER JOIN的结果会增加一列,对应的class_name是NULL
我们使用FULL OUTER JOIN,它会把两张表的所有记录全部选择出来,并且,自动把对方不存在的列填充为NULL
小结
JOIN查询需要先确定主表,然后把另一个表的数据“附加”到结果集上;
INNER JOIN是最常用的一种JOIN查询,
它的语法是SELECT ... FROM <表1> INNER JOIN <表2> ON <条件...>;
JOIN查询仍然可以使用WHERE条件和ORDER BY排序。
以上就是SQL查询语法知识梳理总结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SQL查询语法的资料请关注脚本之家其它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ql server语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