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背景时间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群众路线创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群众路线创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的群众路线创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始终坚持和
不断完善的根本工作路线,是贯穿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群众路线的贯彻从战争环境转向和平建设环境,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大了。但是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如何坚持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阐述,指明了贯彻群众路线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956年党的八大党章的总纲中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关于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即是对群众路线的观点和方法的卓越运用。
群众路线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了同党的历史任务相适应的新飞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邓小平同志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相提并论,认为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强调“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从定义的角度用“两个一切”和“一来一去”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概括,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向全党郑重提出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并提出了必须树立的六个群众观点。1992年党的十四大党章在总纲中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这样的表述:“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
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心得
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受益颇深,就直观感觉和领会作一体会小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国际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创立后,广为传播。马克思为捍卫、发展、宣传自己的学说进行了毕生的努力。后来,以列宁、毛泽东等为首的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结合本国实际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活动,不过这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人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人正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深入全面地认识人自身以及客观物质对象。
其具有多重功能:
首先,它扩大了哲学工作者的哲学活动领域。以往的哲学活动,由于它的任务是寻找一种对世界的合理的或合乎逻辑的解释,而不是指向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因而,就成为一种纯粹的理论研究工作。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作为其理论核心和研究的中心,涉及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只局限在理论研究领域,因而导致哲学活动范围就扩大了。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了哲学以新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作为其哲学的核心,实践过程本身是具有哲学意义的活动。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现实的人类社会是具有哲学意义的。它不仅指导生活,而其本身就是根植现实生活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集中体现。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尤其是在百年附小新的发展历史时刻,百年一遇的机遇。我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学校新校区建设的联系者,如何贯彻市里对新校区的建设规划和定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校的建设与应用等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应该遵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为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的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会通过学习,促进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的生存发展能力;在社会发展中创造人生价值。做到“学而时习之”、“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着力培养人生成功的核心技能,即调整心态技能——人生成长管理的基础;构建目标技能——人生成长管理的方向;终身学习技能——人生成长管理的动力;自我超越技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历史的研讨发言
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光辉著作中,泽东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著作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论证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性。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迫,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先进的,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进的思想家、革命家为了解决救亡和发展问题,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泽东高瞻远瞩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纵观中国的国体问题,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并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达成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过渡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就国就亡的革命理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它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这套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一先进政治、文化的基础。
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如果没有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特定的社会形态首先表现为经济形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经济作出分析,认为被破坏的自然经济、软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占的不平衡经济,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从而得出了引导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实施的经济纲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和“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的经济政策。先进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经济。毛泽东的远见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篇幅最长的是建设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正是因为这种新文化的指导,中国从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四、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要地不是要引得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得他们向前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版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革命胜利后构想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的伟大创举。它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县委专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言材料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学习心得如下;
一、新民主义革命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启示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虽然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对于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仍有着重大的启示。
它主要体现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搞社会主义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独创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走开放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创业史、奋进史,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我们要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强烈责任担当投身于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工作经验、观照职业教育现实、推动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教书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要求高质量落实。我们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自觉学好《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指定教材。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地做到“两个维护”,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做好岗位工作的实际行动。
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中汲取一心向党的信仰力量
我们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中汲取一心向党的信仰力量,牢牢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我们要从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中汲取为民服务的初心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投身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教育领域的“急难愁盼”等问题。从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中汲取勇于探索的创新力量,在打造“技能甘肃”的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革命才能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习20世纪2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我们还要把握“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党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这一历史脉络。我们要认识到:清王朝的覆灭并不意味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而五四运动则让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当他们看到上海工人的自发行动能让这场运动曼延全国并有效地震慑北洋军阀政府时,目光开始瞄准上海,并且首先在此创建了共产党组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正确的方向。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例还有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重要成果。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胜利。
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救民于水火,必须得保存和壮大自己,努力建设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红军就是这样的军队。长征途中,红军经历千难万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轰动了全世界!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那么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成功,也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不断的成熟、发展和壮大,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一首历久不衰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唱出了人民的心声。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学史明理、感党恩、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为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现推出一周党史大事栏目,聚焦和回放百年党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重现每一个经典瞬间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智慧以及背后的历史抉择。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研讨材料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研讨材料范文五篇【一】
通过深入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围绕新民主主义时期历史,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党史学习,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领路人。回首过往奋斗,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懈奋斗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隼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沐浴世纪春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明天,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要坚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强化担当作为,不断增强政法工作实效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共产党人真抓实干、务实为民的历史。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还是战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们党一路攻坚克难,一心为民造福。正因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不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序。
(一)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政法重点工作,以规范党组织建设为抓手,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不断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一是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每月召开支部委员会,制定理论学习月计划,不断夯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保障,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二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周一集中学习、党员大会等机会,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的党史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APP、千部在线教育平台等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学、深入细致学。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始终以党章党纪党规为约束,保持清正廉洁,坚决不踩红线、不触底线。
(二)抓实新时代社会治理。
坚持以平安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和信访工作“控新治旧”行动,落小单元、压实责任、前移关口、工作下沉,稳步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一是做好“三零”单位创建。要充分发挥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的能动作用,及时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突出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以高标准做好基础档案资料归档整理,以硬举措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等工作,引领全县“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纵深推进。二是维护好政治安全。要加强网络情报信息搜集工作,严密防范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各类渗透破坏活动,坚决防范“颜色革命”、宗教渗透等重大风险隐患。要加强巡查监管工作,关对重点场所进行巡防查控,对全县宗教活动场所和人员进行现场走访和电话沟通,杜绝非法聚会,严防境外宗教组织渗透到我县。要加强宣传工作,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保密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守法意识,增强守法遵法的自觉性。三是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专项斗争收官不等于扫黑除恶收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坚定斗争意志,聚焦重点发力,坚持齐抓共管、标本兼治,持续夯实工作举措,切实形成扫黑除恶强大合力,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三)提升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不断端正执法司法理念、改进执法司法作风,全面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持续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一是严肃开展纪律作风整顿。结合《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自查整改“回头看”,举一反三,全面查摆本单位本系统政法队伍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坚持靶向治疗、分类施策,压实整治责任,从补齐短板、加强监督、健全制度等层面提出对策措施。二是狠抓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确保责任落实;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落实领导包案工作责任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三、推进教育整顿,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作为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自身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未明确提出“从严治党”概念,但已经开始了从严治党的丰富实践和艰辛探索,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我们政法战线全面从严管党治警的重要工作举措。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政法单位和有关部门协同努力下,我县教育整顿工作“三大责任”落实有力,“三项教育”扎实开展,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政法系统在编在职干警全员参加教育整顿,全县教育整顿总体进展有序、开局良好。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更加深入认识教育整顿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更加精准把握当前全县政法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查纠整改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整顿动真碰硬、触及要害、见到实效的中心环节,也是时间最长、任务最重、涉及政策最多的一个环节,问题查纠深不深入、整改彻不彻底,直接决定着教育整顿的成效。在接下来的查纠整改环节,我们要主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工作谋划、决策部署、推动落实的全过程,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自觉,坚决杜绝敷衍了事、麻痹大意等思想,带头抓紧、抓严、抓实每一项工作;要按照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好、落实好;要增强做好教育整顿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彻底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同时,对于教育整顿工作不认真、有关要求落实不到位、虚于应付走过场的,要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以最严格的标准打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这场硬仗,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通过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深入学习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钻劲、担当的干劲、工作的闯劲,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扎扎实实做好维护全县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各项工作,为推进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研讨材料范文五篇【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过 28 年的伟大历程,带领全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所发表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深刻,为我们在新时代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可以说,扎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宣贯工作,既是一次把握历史、把握规律远景、把握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坚定信仰,坚定党性教育,践行初心使命,提高党性修养。
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在非凡的历史条件下,克服困难、勇于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一部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的实践史、奋斗史。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建立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党在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价值。
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关键节点,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践行初心使命,在党史学习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深刻领会党史承载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断推进理
论创新,结合单位实际,推动改革发展。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将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运用到工作实处,把握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坚定在公司转型发展上率先瞠出一条新路来的信心决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研讨材料范文五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4月25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学习研讨会,专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在这一时期,党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时期,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锻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时期,党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孕育了伟大的x精神;这一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这是我们不断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不懈的奋斗践行初心和使命。
并就进一步做好学院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追根溯源学好百年党史、继往开来走好新长征路。用心感悟政治伟力,真正学出忠诚的政治品格;用心感悟信仰伟力,真正学出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心感悟初心伟力,真正学出深厚的为民情怀;用心感悟精神伟力,真正学出昂扬的革命精神。
二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各部门要理解好“为何学”,充分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握好“学什么”,把牢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方向;谋划好“怎么学”,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三要强化政治担当,全体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党史学习教育,力求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院领导班子、全体中层干部要时刻牢记肩负的领导责任和示范责任,自觉、主动、充分地发挥好引领作用,树立正确党史观,看重工作实效,扎实推进学院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开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研讨材料范文五篇【四】
本次学习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领导全体人民艰难开拓中国革命的道路,到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了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启示。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历史,能够深刻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要从党的革命历史中汲取启示,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发扬旺盛的斗争精神,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用党的革命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兵团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努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走在前列、成为标杆,为广大团员和青少年当好榜样,把党史学习教育激发的精气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紧跟党为建功十四五贡献青春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研讨材料范文五篇【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过28年的伟大历程,带领全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回顾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在非凡的历史条件下,克服困难、勇于解放、追求真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一部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的实践史、奋斗史。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建立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党在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价值。
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关键节点,我们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践行初心使命,在党史学习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深刻领会党史承载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结合单位实际,推动改革发展。
此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一次把握历史、把握规律远景、把握我国“十四五”规划期间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学习O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坚定党性教育,践行初心使命,提高党性修养。作为一个领导者,我将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运用到工作实处,把握其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工作中加强责任感,坚定在公司转型发展上率先瞠出一条新路来的信心决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面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十二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谭秋、王尽美、邓思铭、李达、李汉俊、张国涛、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出席了会议。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确定了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九二二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制定了党的纲领。
党的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正确地确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即首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党成立后,为了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一九二零年八月,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从一九二二年一月至一九二三本年二月,中国工人运动掀起了第一次高潮。这期间全国罢工达一百多次,参加人数达三十万以上。罢工期间涌现出了林祥谦、施洋等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在敌人的屠刀面前,视死如归,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伟大革命气节。
斗争的实践证明:工人阶级如果没有革命的武装,没有各个阶级联盟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就不可能去战胜全副开装的反动派。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一九二零年一月至一九二七年七月)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如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确定了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我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时期。
2、北伐战争(一九二六年七月至一九二七年七月)
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争取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一九二六年五月,叶挺独立团出师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北伐战争从一九二七年七月开始,不到半年,就打垮了吴佩孚,歼灭了孙传芳,击溃了张作霖,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影响推动和组织下的反帝封建的正义革命战争。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后期由于陈独秀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国民党右翼的叛乱,大革命失败。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告诉我党:民主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七年七月)
1、三大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能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胜利到达井岗山地区,创立了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向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的又一次英勇反击,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三大起义为我党由城市转入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揭开了幕。
2、红军长征
从一九二七年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到一九三零年,全国红军扩大到约十万人,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
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严重威协了国民党,国民党在蒋介石的纠集下,从一九三零年到一九三四先后对各根据地进行了围剿。第五反围剿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指导战斗失利,红军被迫长征。我党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我党元老彭真在回顾我党历史的时侯说:我党最艰苦的时候有三次,那就是长征、东北抗联的斗争和南方八省游击战争。我党经过住考验。
(四)、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
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峙内战走向了合作抗日。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了全民族的抗战,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进行了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的斗争,同敌、伪顽进行了全面的较量,负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八年抗战中,及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共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一余万人,缴获各种枪支六十九万四千余支,各种炮一千八面多门。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共伤亡四十五万人,中国人民群众伤亡一千七百多万人。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大长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五)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九月)
1、重庆谈判:
抗日胜利后,蒋介石加紧内战准备,玩弄“和平”阴谋,三
次三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从而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弥天大勇”毛泽东毅然决然的去重庆谈判,经过艰苦的斗争,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共和平的诚意,揭露了美蒋的和谈阴谋,教育了人民,孤立了反动派,使我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地位。
2、两党的较量
政治上我党团结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结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毛泽东发出了“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形成了第二线反蒋战线。
军事上不以夺取城市为主要目标,而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作战目标。经历了全面防御、重点防御、战争反功、渡江战争,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3、七届二中全会
(一九四九年三月)
为了迎接抗战的胜利,一九四五年三月,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全心全意为城市纲领的新时期,大会指出要防止骄傲情况,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和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一九四九第九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就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六百六十二人。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政协组织法”,“政府组织法”。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性质、政策作了规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下午三时,首都三十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象一个坚强的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
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雄辩的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摘要: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体系。二者由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思想、理论和观点构成,是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构建理论体系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两大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征。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的概括,这非常好,比以往的说法更科学。原来说法的毛病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果有了新的全局性的理论创造,就要添加在已有的理论表述之后。那样就麻烦了,一说一大串。用理论体系来概括,确是高招,以后再有新的创造,加进去就是了。既然社会主义时期的指导理论称为体系,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民主革命时期的指导理论,也应该称为体系。事实上,这方面早就有概括,那就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少阶级、政党、群体及个人都提出了各自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观念、思想和看法,但对这些观点、思想和看法的命名则各不相同,马克思主义者大多把自己的理论成果命名为主义、思想、理论,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那么主义、思想、理论和理论体系究竟有什么不同?构成理论体系的标准有哪些?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理论体系就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理论、观点、思想、概念等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理论体系的标准有以下几点:(1)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2)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3)构成子系统的要素是一系列成熟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和观点;(4)有理论主题统领各个子系统;(5)有世界观、方法论作基础;(6)涵盖面广泛。明确了理论体系的概念和标准,就可以把主义、思想和理论与理论体系区别开来。理论体系包括主义、思想和理论,是对它们的统一概括和整合,主义、理论和思想是理论体系的子系统和构成要素。依据上述标准,中国共产党总结概括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构成了两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首先,两大理论体系都由一系列子系统构成。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其次,构成两大理论体系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前提和基础,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者一脉相承,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这种继承、丰富和发展不仅体现在各个子系统之间,而且还体现在构成子系统的具体观点上,如邓小平理论有“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念,科学发展观有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
第三,两大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是一系列成熟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和观点。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论、动力论、前途论、性质论、步骤论、纲领论、道路论,以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论、性质论、基本矛盾论、经济制度论、政治制度论等构成。它们是系统化了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成熟的正确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它们当中不包括在新民主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其虽具有铺垫和启示意义,却尚未系统化了的理论与观点。因此,陈独秀、、瞿秋白等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某些具体思想和观点,虽然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具有关键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它们并不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而是以继承和发展的形式融入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论、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论、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等,它们是系统化的关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理论和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其原因在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以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虽然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理论和观点,但是它们并不系统和完整。对此,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1]因此,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就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是以继承和发展的形式融入其中。
第四,两大理论体系都有理论主题统领各个子系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围绕着这两大主题开展活动,从而在87年的历程中,开辟了两条道路,创立了两大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也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关键词是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其关键词是发展。第一个历史任务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已经完成,第二个历史任务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逐步实现。构成两大理论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就是围绕这两大理论主题来展开和论述的。
第五,两大理论体系都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作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两大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精髓。它不仅体现在两大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而且贯穿于两大理论体系各个子系统和具体理论观点中。
第六,两大理论体系涵盖面广泛。理论体系区别于一般理论的重要标志就是涵盖面广泛。一般理论仅就一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阐释和探索,涉及面比较狭小,而理论体系则涵盖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涉及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农民问题、根据地建设等诸多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哲学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综上可以得出:两大理论成果都是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分别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概括它们,是因为它们在现实中已经形成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应对各方面挑战和干扰的需要。分别对之冠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为了突出和明确二者的历史方位与理论主题。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两大理论成果,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规律,对我们今后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两大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要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中国实际?二者如何实现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这里是指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也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经列宁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中国实际既包括历史实际、也包括现实实际,还包括可以预见的未来实际,它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状况、区位条件、环境等多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化的过程。实现两者的结合,既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中国的国情与实际,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实现两者的结合,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扬敢于变革、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现两者的结合,既要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又要避免经验主义,更要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
其次,必须不断总结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两大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自身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中间经过不断的理论概括、总结和整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萌芽;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1987年,中共十三大把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成果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把它概括为12条具体理论观点;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改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把它进一步整合为9条具体理论观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代名词;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成果概括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2007年,中共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者统一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更加科学、完备和深刻,达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再次,必须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个体进行理论创造和决策具有局限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历史人物本身也有局限性。他们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创造既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又要受到自身状况的约束。(2)政党的理论和政策发生作用范围较大、影响深远,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对理论创造的科学性、实用性要求较高。基于上述两个原因,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造和决策过程中,就比较重视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调动党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这个“集体”,既包括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集体,又包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还包括中国各派,更包括全体人民群众。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吸收了陈独秀、、瞿秋白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探索成果,以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其创立和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也从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2]。“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主要是指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包括以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它同时还吸收了改革开放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如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发明创造。
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个人崇拜;必须重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中国共产党是有深刻教训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最终出现严重的挫折和失误,很大程度上与党内民主和法制不健全,党的主要领导人破坏民主集中制有关。“智囊团”在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咨询和参考作用。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研究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就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高等学校等机构,也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两大理论成果,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两大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衡量一个理论体系是否科学主要有两点:一是理论体系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和扎实的历史论证;二是理论体系能否与实际紧密结合,并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据此,可以说两大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首先,二者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是在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逻辑论证严密,历史论证扎实。其次,二者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充分结合、反映了中国实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它们准确把握和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代表,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3]。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为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时代主题,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
第二,两大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这是因为:首先,两大理论体系承担着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重任。改造中国社会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要求两大理论体系能够包容一切,具有开放性。其次,两大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科学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不是封闭的,所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种包容性或开放性具体体现在:两大理论体系既勇于继承中国传统的思想精华,又积极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既向前人的思想开放,也面向未来;既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又向外国开放;既依靠广大党员同志,又向人民群众开放。例如,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既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民本思想、群体意识、中庸思想,又吸收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思想,特别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对此,刘少奇指出,“这些好东西已由我们当成一种遗产接受下来”[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又吸取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得失,同时还借鉴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总之,正是由于开放性,两大理论体系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导。
第三,两大理论体系具有创新性。这是因为:首先,二者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所以能够创新。其次,二者是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理论形态。实践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再次,作为理论构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正是由于客观要求与主观愿望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创立了两大理论体系,二者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了中国的国情与实际,形成了新的系统化的理论形态,具有创新性,比如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突破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把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实现了马恩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提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创新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突破了传统僵化的“苏联模式”,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性使两大理论体系既属于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又各自独立构成一个整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背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