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传承与弘扬中国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化?


1.主题教育首次提出:
党的十九大。
2.主题教育中央领导机构及组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组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
3.主题教育的时间安排是:
第一批从今年6月开始,8月底基本结束;第二批从9月开始,11月底基本结束。5月21日,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意见》;5月31日,中央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4.主题教育总要求: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5.主题教育根本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
6.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7.主题教育四个贯穿始终:(主题教育四项重点措施)
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8.主题教育具体目标:
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
9.主题教育重点范围:
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
10.主题教育(四个迫切需要):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
11.主题教育三个结合:
同落实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抓好本地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12.主题教育两个责任:
党委(党组)要把主题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履行职责,各级党组织书记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
13.主题教育怎样评估效果:
领导干部自身素质提升、解决问题成效、师生群众评价反映。
14.主题教育的基础是: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15.主题教育重点学习的两本书: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6.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的“四个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警示教育。
17.“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
19.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0.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1.两个维护: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2.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核心目标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3.党的三大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4.党内政治生活“四性”:
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25.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26.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7.四种危险: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28.三严三实: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9.四讲四有:
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30.四个合格:
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31.四个伟大: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32.三大攻坚战: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3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4.党的“三大历史任务”: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35.“四风”问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7.共产党人价值观:
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
38.“两学一做”: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39.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0.“两步走”战略: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1.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2.五个文明: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43.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44.两个绝对:
政治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
45.“四自能力”: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46.“四个服从”:
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47.好干部标准:
忠诚、干净、担当。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48.“五个过硬”:
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49.心中“四有”: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50.四个“铁一般”:
建设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51.“两个没有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52.“三个坚决反对”:
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53.“五大思维”:
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54.“八大执政本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八个方面增强执政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55.“三重一大”制度:
认真贯彻民治集中制,凡属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56.民主集中制“十六字方针”: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57.双重组织生活:
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参加所在单位的党支部、党小组的组织生活会,又要参加党员领导干部单独召开的民主生活会。
58.“三会一课”:
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每个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2次)、党课(每季度上一次党课)。
59.党的七项组织生活制度:
会议制度、党课制度、党日制度、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汇报制度和报告工作制度。
60.“五个一口清”:
党支部书记应当做到党员情况、党建职责、解决问题、活动开展、工作业绩 “五个一口清”。
61.党的六大纪律:
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62.“七大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63.“六稳”:
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64.“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65.“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66.“三不腐”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67.全面从严治党的“三个不能有”:
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
68.党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9.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70.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
71.党和国家必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2.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73.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必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74.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是: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7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76.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
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
77.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回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发展稳定。
79.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80.推动全面开放要: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8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
82.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
83.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决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8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86.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
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
87.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新的内涵。从经济方面看,可以概括为五个新机遇:
一是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二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四是加快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五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新机遇。
88.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89.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推进供给则改革。
90.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9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八字方针”:
巩固、增强、提升、畅通。
92.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9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9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积极稳妥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
9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人民当家作主。
96.我国国体: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97.我国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8.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9.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
民族团结。
100.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01.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
大团结大联合。
102.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最根本的是要:
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10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
文化。
104.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
精神文明建设。
105.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
坚定“四个自信”。
106.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107.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点做好: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108.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汲取其中的:
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109.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
讲好中国故事。
110.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
111.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
制度、法治。
112.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
国家安全。
113.破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难题、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遵循:
总体国家安全观。
114.政治安全的核心是:
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度制度。
115.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116.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117.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和国家的重要:
政治优势。
118.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
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宪法和党章规定的)
119.我军的立军之本:
政治建军。
1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一国两制”。
12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2.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
123.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九二共识”。
124.人类命运共同体:
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125.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走和平发展道路。
126.“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遵循原则:
共商共建共享。
127.“一带一路”努力实现“五通”: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128.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坚持:
共商共建共享。
129.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130.党的根本性建设:
政治建设。
131.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第一位的是:
政治能力
132.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关键是: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133.权力监督格局“四个全覆盖”:
纪律监督全覆盖、监察监督全覆盖、派驻监督全覆盖、巡视监督全覆盖。
134.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135.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
辩证统一的。
136.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
137.我们党的传家宝:
调查研究。
138.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
在学懂弄通上做实上下功夫,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139.《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2014年2月7日):
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140.《在庆祝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记初心、继续前进。
14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42.《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0月25日):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143.《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
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14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145.《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2018年1月5日):
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就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反复讲,目的就是提醒全党不要忘记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不要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146.《2018年春节前夕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18年2月10日-13日):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宗旨。
147.《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148.《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2019年3月1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是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最好时间节点。
149.在会见意大利众义长菲科时的讲话(2019年3月22日):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150.守初心的具体要求(“两个牢记”):
“两个牢记”,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
151.担使命的具体要求:
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152.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53.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4.党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55.党的建设五项基本要求: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五)坚持从严管党治党
15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57.党的群众路线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158.党的十九大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5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
(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6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61.十九大报告总结的十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
(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四)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七)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八)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九)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十)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162.五个“更加自觉”: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16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64.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65.党的政治建设七方面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七个方面的要求,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
166.政治方向: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167.党的政治规矩:
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
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
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
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168.遵守政治规矩要做到“五个必须”:
(一)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从党中央指挥,不得阳奉阴违、自行其是,不得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不得公开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
(二)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团结大多数,不得以人划线,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别活动。
(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不能先斩后奏。
(四)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跟组织讨价还价,不得违背组织决定,遇到问题要找组织、依靠组织,不得欺骗组织、对抗组织。
(五)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不得纵容他们影响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干预日常工作运行,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169.“七个有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的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表现,即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
170.中央部署八个专项整治:
(一)开展“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问题”的专项整治。
(二)开展“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整治。
(三)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四)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整治。
(五)开展“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行为问题”专项整治。
(六)开展“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
(七)开展“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专项整治。
(八)开展“黄赌毒和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专项整治。
171.我省五个方面整改工作:
(一)开展“脱贫攻坚”专项整治。
(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
(三)开展“宗教工作”专项整治。
(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项整治。
(五)开展“对标一流整改提升”专项整治。
山西医科大学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组整理
2019年9月20日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9期 作者:章 立 发布时间: 2022-05-14
打印
字号:TT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丰富厚重的文化精髓,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性格、理想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贯彻全会精神,持续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充分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其基本的特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在道德品格上,推崇爱国,强调忠信。在我国传统文化理念中,爱国、忠信既是人生信念、道德涵养,也是行为准则。爱国,表现为对祖国山川、历史文化的热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忧国忧民的情怀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左传》中“苟利社禝,死生以之”的申述,《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哀叹,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笔,李大钊“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的壮志,体现的都是爱国主义的情怀。忠信,与爱国紧密关联。“忠”虽然强调的是君臣间的特定关系,但将其扩大到普遍的意义范畴,强调的则是对国家、对人民要忠。“信”则是守诺,践行爱国、爱民、爱人的承诺。爱国和忠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新时代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治国理政上,主张以民为本、选贤任能。这是历代明君贤士治国理政的首要方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尚书》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记载,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贾谊“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的观点,体现的都是民本思想。民心是以民为本思想的灵魂。管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观点,孟子“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张,强调的都是民心的重要性。富民是以民为本思想的物质体现。管仲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朱元璋多次晓喻大臣:“强国之道,教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一威所系。”申明的则是富民的重要性。君贤民治是实现以民为本思想的前提。“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圣贤,则国安而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突出的是君贤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强调人民是国家和一切政事的根本,只有民富国才能安、民才能治、国才能强;只有君贤、吏廉才能保障民富、民治、国安。
  在意志品德上,倡导自强不息、坚忍不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既包含着主动进取、奋发有为的道义担当、社会责任,也包含着正直独立的人格和主动创造精神等。《周易》主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君子要像天地运行一样,刚健有为,不屈不挠。《山海经》中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的神话,《列子》中愚公移山的故事等,肯定和倡导的就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德。对于个人、民族、国家来说,当发展进步顺利时,精神容易懈怠,就要振奋精神;如果外在环境恶劣、前进道路受阻时,就要攻坚克难。顺境时自强不息,逆境时坚忍不拔,这两种宝贵的意志品德,是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也正是凭借这种宝贵的意志品德,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在人生境界上,追求仁爱,崇尚自由。在人生境界上追求仁爱,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仁爱思想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亲亲,强调亲人之间相互关爱,这是仁爱的基础;恻隐,主张遇到不幸之人或事要萌同情之心,这是仁慈的开始;忠恕,就是推己及人,尊重和宽容他人;博爱,就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认为“仁者人也”,人的本质特征在于有没有仁爱精神。崇尚自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生境界上的另一追求。以儒家同时代的道家认为,人在精神上的本性就是顺应自然和规律,主张鼓励或放任人对自由的向往。仁爱和自由这两种人生境界,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补充,成为社会贤达、平民百姓的价值追求。
  在文化心态上,推崇厚德载物、和而不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秉持厚德载物、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周易》中“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的意思是大地柔和宽广,能够承载一切有形的东西,它光明、远大,促使万物蓬勃生长;“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希望君子们要如大地般厚实和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种文化心态的重要体现,就是积极容纳吸收外部优秀文明。无论是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还是文化的创新发展,关键是要做到和而不同,这是厚德载物、开放包容的前提。只有交流交融,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才能促进不同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主体性、唯实性。主体性,就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强调“天人合一”,人应效天法地,但并未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一方面,强调主体的内化效应,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主张人要自强自省;另一方面,强调主体的能动性,主张人应当“制天命而用之”,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观点强调的就是主体对物、对己的能动影响。唯实性,就是重视思维与现实的关系,要求理论简洁、实用。纵观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思想,其共同的特点是着力概括事物的特征,形象、简洁,注重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孔孟学说深刻精辟,其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仅四个字,主张人们要仁爱慈善、正义奉公、尚礼守法、崇智求真。朱熹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要“格物致知”,主张存善,循道而行;去恶,克己省身;研物,获取知识。顾炎武一生著述甚多,其“合私成公”的道德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文不苟作”“须有益於天下”的治学主张等,都带有针砭时弊、改造社会的实用倾向。这种唯实性的特征,能促进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
  辩证性、整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想十分丰富。《易经》主张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认为事物间存在着联系,事物间的联系又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儒家认为宇宙间的事物都在不断运行变化之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时”之行,“百物”之生,犹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都是自然之事,有其规律性。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揭示了事物互相对立、依存、转化的关系。法家反对复古保守,主张“不法古,不循今”,“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儒、道、法等思想的共同影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具有刚健进取的精神、从容深沉的品格,又具有实用功利色彩。体现为思维特点,就是强调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承认事物间、事物各因素间彼此关联,共存共生、相互作用。整体性特征,体现在我们的祖先把宇宙万物视为一个生生不息、物物相通的无限过程,强调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主张人们在认识自然、世界时,既要认识对象的可见部分,也要认识对象的未见部分,要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的存在和发展,认清事物内部要素间、内部与外部及外部与外部要素间的联系。《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抛开了具体事物的特性,从整体上概括了“道”生万物及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揭示了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奥秘。中医借望、闻、问、切进行诊断,就是把病人当作一个整体,从局部入手,把握病人的整体情况,综合施治。这种朴素的整体思维观念,符合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
  顽强性、创新性。中华文明绵延发展、传承不绝,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其中,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等思想,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对待世界、对待人生的看法;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理想方面的愿景;讲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思想突出的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人格理想;家国一体、和谐大同、舍利取义等理念强调的是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的思想行为规范。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品格、气魄和灵魂,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历经磨难不断强盛的精神支柱。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从老子、孔子、孟子到朱熹等的思想,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到指南针等科技发明,从天文、算学、医学到农学等领域的科技成果,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从商鞅变法、胡服骑射、科举取仕到张居正变法等,无不是中华民族善于突破陈规桎梏、勇于开拓创新的体现。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理想和思想情感,成为中华民族生机盎然、发展壮大的精神纽带。
  融合性、凝聚性。在我国历史上,曾遭遇过五胡乱华,契丹、女真南下,蒙古、满清入主中原的变故及佛教、伊斯兰教文化的浸染,但都未能中断中华文明的发展,反而使其在吸收了各少数民族及外域文化的新鲜血液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在与各民族、各地域及外域文化的交流时,以汉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多元、包容、融合的特质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魄,吸收各民族、各地域及外域先进文化元素,促进了中华民族及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同时,历经数千年构建,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个以先秦的易学、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为主导,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内容为主线的稳定的文化框架。这个稳定的文化框架以维系传统宗法社会、农业社会为出发点,高屋建瓴、深邃奥妙,明晰有序、影响深远,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导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行为规范等,升华为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释放着强大的吸纳力和凝聚力,是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国家强大、民族强盛的不竭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章 立【来源】:共产党人9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