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白杨为什么适合在森林水杉是生物吗 为什么群落?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137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 1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类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类森林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植被分布规律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2本章导读本章导读识记:显域植被、隐域植被、泛域植被等概念;主要的植被分类原则与系统;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与系统;群落命名方法;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领会: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特点;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简单应用: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特点及其经营管理综合应用: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分布 31森林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森林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分类与排序植被分类的原则与系统群落的命名 41.1分类与排序分类与排序分类分类(classification)人为分类较适宜于应用科学,其依据

2、是事物的特征或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如公益林等。自然分类应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其依据是事物的亲缘关系、固有特征及其与生境间的固有联系。目前,自然分类法尚未统一与完善,由于自然和社会的背景及科学的发展不同,在世界各地形成不同的学派。 5群落分类的基本途径群落分类的基本途径群落外貌的或结构的途径;环境的途径;多因子或景观途径(景观类型、微景观类型、生物地理群落类型等)生物的分布区途径;群落梯度的手段;优势种的途径;植被动态的途径;层或生活型的途径;层的归并的途径;森林生境型的途径;数码的比较的途径;Braun-Blanquet的植物区系组成的途径。由此形成五大传统的分类地区: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和由此形成

3、五大传统的分类地区: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南欧;前苏联;英国;美国。波罗的海;南欧;前苏联;英国;美国。 6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的三个方向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的三个方向植物群落学的方向:以植被的类似性作为分类的基础。排序方法来研究群落空间格局的途径。 森林立地学的方向:以立地性质的同质性作为分类的框架。植物群落方向和立地方向并不完全对立,很多立地分类亦常依靠植被的某些组成和结构上的特征。生态系统分类方向:力图将群落学特征和立地特征结合起来更全面地反映植被各特点。 7排序排序(ordination)将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相似性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间及其与生境间的相互关系。

4、此法称为群落的排序。排序可有两个大的方面(1)直接梯度分析:也可称为梯度分析或直接排序。是研究植物种或植物群落沿着已被认识到、易于测定的环境梯度的分布规律的方法。(2)排序:亦称为间接排序或间接梯度分析。是根据群落本身的属性,如种的相关性,取样的相似性、种的盖度或频度导出抽象的轴或群落变化的方向。 8排序排序(ordination)极点排序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9PCA法两方面的不足法两方面的不足PCA指示用于原数据构成线性点集的情况。对于分离的点集,PCA的结果还有助于形象地分类样方点。但对非线性的点集,诸如马蹄形的,PCA却无能为力。如

5、果原始数据对各性状的方差大致相等,而且性状的相关又很小,就找不到明显的主分量。此时取少量主分量所占的信息比例较低。 10无倾向对应分析无倾向对应分析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11PCA排序图排序图 DCA排序图排序图 12分类与排序分类与排序如果是对群落进行分类,则承认群落是具有边界的有机体;如果是对群落进行乔序,则承认群落是无边界的,是个体论的观点。一般说来,分布于连续生境中的群落具有连续性而无明显可分的边界;分布于间断生境中的群落往往具有明显可分的边界而连续性不明显。如果排序结果构成若干点集时可达到分类目的;如果分类允许重叠时也可反映群落的连

6、续性。 131.2植被分类的原则与系统植被分类的原则与系统植物群落学方向的分类途径:群落外貌途径群落区系组成途径优势种途径 141.2.1植被的外貌分类植被的外貌分类19世纪前半叶,植物地理学家洪堡德(Humboldt)等对植被进行分类就是依靠群落外貌。大致途径:首先从地球表面上最大的植被单位开始,进而将它们划分为越来越小的单位。根据优势植物的生长型和生长环境,将植被分成不同类型或等级。提出16个主要单位是按气候类型相联系的纬度带和经度带来排列的,如森林(forest)、林地(woodland)、草地(grassland)、草甸(meadow)、荒原(fellfield)等。

7、类植被的外貌分类主要单位:群丛(association)便于掌握。即使不知道植物名称或全然不了解任何生态学知识,也能应用这些概念;且这些概念也在早期即已得到普遍应用。 明显的局限性。即单独依靠外貌不能区分生态学关系差异悬殊的类型。当需要分类的主要单位达20个以上时,该途径便不能很好地继续进行。主要用来研究大范围植被的对比,以及植被和气候的关系。对于局部地区植物群落的研究,则应采用以种类组成分析为基础的分类系统。 161.2.2植被的区系组成分类植被的区系组成分类-法瑞学派法瑞学派以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作为分类途径,在欧洲南部最为流行,以中欧的法瑞学派(Braun-Blanquet学派)最具代表性

8、。基本观点:植物群落可根据它们的区系组成划分为各种植被类型,就表达植物群落彼此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说,采用全部组成比任何其他特征均要好。分类过程是通过排列群丛表来实现的。首先在野外做大量的样方,通过排群丛表,找出特征种、区别种,从而达到分类目的。 17区系组成分类区系组成分类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群丛。群丛:具有一定区系组成和一致外貌并发生于一致生境条件下的一种植物群落。认为群丛是抽象的植被分类等级,群落是具体的实体。群丛和群落的关系类似于种和个体的关系。对植物群落的看法介于有机体概念和连续体概念中间:承认种的分布的连续性,也强调种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某种不连续性。在某个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总有一

9、些种对某一特定关系比其他种表现得更加敏感。可以利用这些在生态关系上具有明显指示性的植物来进行群落分类,称为鉴别种(diagnostic species)。 18diagnostic species鉴别种包括特征种、区别种和恒有伴生种。特征种是指其分布局限在一定的植物群落片段(或样地)的植物种,因而它们能够指示一定的群落和环境。特征种不一定在群落中占优势,而是分布范围较窄,确限度大;特征种包括确限种、偏宜种和适宜种。只有把一定地区所有群落加以调查并通过不同群落类型间的对比后,才能肯定地确定哪些是特征种。在理论上,从群丛到群纲的任何分类等级,都可用特征种来表示它的特征。区别种主要用来区别亚群丛。恒

10、有伴生种总是出现在一个群落分类单位的多数样方中,但不被选定为特征种或区别种。恒有伴生种加特征种构成群丛或更高级分类单位的“特征种组合”。 19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系统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系统(阳含熙,卢泽愚.1981) 群落分类单位字 尾例 子 群丛门 division-eaQuerco-Fagea群丛纲 class-teaPhragmitetea群丛目

faciesMeracurialis facies 20区系组成分类区系组成分类法瑞学派用以区分群落的主要工作方法称之为排表比较法。法瑞学派的分类方法是先从较低级的分类单位开始,进而考虑较高级的分类单位,是一种从下

12、至上的一种“堆集的”方法。此法在区别较低级的分类单位时较为适用。 211.2.3优势种途径优势种途径 依据:生境的生态学特征不仅可以借助于植物种的总名录反映出来,而且也可以借助于通过竞争业已成功地取得优势的那些种的生态学特征反映出来。局限性:有的地方树种单一,划分的某一种优势度类型可能占的面积过大,也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这样的群落单位因异质性过大而不足取。在有些地区,植物种类多,优势种不明显。如划分优势度类型,人为性过强,显得缺乏明确标准。 22优势种途径优势种途径1在北美洲的群落学研究中,注意力往往被局限于群落最高层的优势种,这是因为这些植物最直接地受到气候的影响,它们通常是与地球上

13、气候图式联系着的。此外,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对于生态系统的其它成分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最上层的优势种通常是生态幅较广的植物种,倘若仅局限于群落最高层,分类仍然过于粗糙和一般,在生态学上是不能满意的 23优势种途径优势种途径2芬兰所使用的“森林生境类型”主要是依据灌木、草本甚至苔藓、地衣的优势度。这种方法只有在乔木层的种类象芬兰那样单纯的地区,这样的分类系统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4优势种途径优势种途径3第三种应用优势种概念的途径,是基于普遍考虑群落各层的优势种。按各层优势种的联合来划分植物群落类型,而不只强调某一层。在上层的植物种类生态幅度极大的情况下,可以由从属层的不连续性来提示生态上的格局,

14、这个方法在温带地区业已成功地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特别是优势种不明显的植被类型中,完全按优势种来对群落加以划分是存在困难的。在英美等国,群系以下时常按照优势种(可按照生物量、密度、高度、覆盖度或其他指标来确定)划分植被类型,这样划分出来的类型可称之为优势度类型。 25群落动态发生演替原则群落分类群落动态发生演替原则群落分类-英美学派英美学派代表人物是F E Clements和A G Tansley特点:对顶级群落和未达到顶级的演替系列群落,在分类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建立了两个平行的分类系统(顶级群落和演替系列群落),因而称该系统为双轨制分类系统,也有人将该系统称为动态分

15、类系统(dynamic classification)。美国国家地理数据委员会(federal geographic data committee)于1996年制定了一个新的植被分类系统。该系统分为三个水平(区域水平、外貌水平、植物区系水平)八个等级。目前已在美国开始应用。 26英美学派的分类系统英美学派的分类系统(阳含熙阳含熙,卢泽愚卢泽愚.1981)顶级群落(climax)系统

271.2.4中国植被中国植被(1980)分类分类侯学煜的中国的植被(1960年)是第一部关于中国植被分类的专著。他根据外貌、结构、区系和生态地理环境等特征把中国植被划分成为27个植被型,近60个群系纲。吴征镒主编的中国植被(1980年),将全国植被划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60多个群系。 28中国植被中国植被划分群落

17、的主要依据划分群落的主要依据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以优势种为主,有困难时采用标志种。外貌和结构:依据生活型,同时结合寿命。生态地理特征:考虑地质原因,依据热量带来划分。动态特征:考虑演替的方向性。如荒山坡灌草丛可认为是灌丛。在划分高级等级时,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方面。在确定中级以下分类单位时,主要侧重于植物种类组成。 29分类单位分类单位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级分类单位之上,各设一辅助单位,即植被型组、群系组和群丛组。根据需要,在一些主要分类单位之下,设亚级如植被亚型、亚群系。 30分类系统分类系统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

31概概念念植被型组植被型组(vegetation type group):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这里生活型是指较高级的生活型植被型植被型(vegetation type):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

19、)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群系群系(formation):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群丛群丛(association):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 32主要类型主要类型10个植被型组:个植被型组: 针叶林、阔叶林、灌草和灌草丛、草原和稀树干草原、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冻原、高山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29个植被型:个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

20、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33草类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植被型组:针叶林植被型:寒温性针叶林植被亚型:寒温性落叶针叶林群系组:落叶松林、群系:兴安落叶松林群丛:草类兴安落叶松林 341.2.5前苏联苏卡乔夫学派的林型学前苏联苏卡乔夫学派的林型学前苏联林型学的创始人是莫洛佐夫。自莫洛佐夫后却朝着两个对立的方向发展,一是以苏卡乔夫为代表的植物群落-生物地理群落学派,另一个以波格来勃涅克为代表的乌克兰学派,以立地分类作为森

21、林分类的基础。苏卡乔夫学派是按照植物群落的区系组成进行群落分类,特别着重各层的优势种,以林型作为森林的基本单位,但是,他早期认为所谓林型就是植物群落类型,而在后期则提出,应把林型理解为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类型。关于生物地理群落,他认为是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35林型学林型学苏卡乔夫学派最低的分类单位是林型。苏卡乔夫给林型下的经典定义是:林型是一些在树种组成、其他植物层、动物区系、综合的森林生长条件(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更新过程和更替方向上都类似,因而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同的营林措施的林地的总体。苏卡乔夫要求从生态系统即生

22、物地理群落的层次来认识林型。但在实践上,主张仍以植物群落的界限作为生物地理群落的界线,认为植物群落是鉴别林型的最好标志,并且也认为植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地理群落中起着主导作用。 36苏卡乔夫学派的林型学苏卡乔夫学派的林型学更高的分类单位,一般采用植物群落学中的群系,即一个群系包括着同一优势种的所有群丛(林型)。与英美学派的群系概念,在范围上要小。按照林型的演替关系,区分基本林型和派生林型。基本林型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林型;派生林型是由基本林型经过火灾、砍伐等干扰影响而形成的林型。有时为了便于在经营上应用林型,还将比较近似的林型合并为经营组。林型合并为经营组的程度决定于经营强度。

23、71.2.6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群落分类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群落分类地物波谱特征是遥感技术的基础之一。研究森林植被群落波谱特征,就可以根据不同来源(航片、卫片)、不同形式(图像、数据)的遥感信息提取出森林专题信息,为划分森林类型、绘制林相图、清查森林资源、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奠定理论基础。 38分类的基本步骤分类的基本步骤结合各种地学基础资料(地形图、资源调查图件和文字资料等),通过地面实地调查、验证,确立各种植被类型影像特征,建立TM影像的判读解译标志利用假彩色合成TM卫片以及地形图等地学资料,进行目视解译,并做出目视解译图通过实地抽样调查验证,修改目视解译图

24、,形成各种植被类型分布图根据各种资料以及植被类型分布图确定森林群落的分类状况。 391.2.7植物群落分类的数量方法植物群落分类的数量方法进行数量分类的基本单位叫做实体,描述实体数量特征的各个信息项目称为属性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实体可以是样方、地段、群落等在实体上面观测到的各种数据项目(如种的存在或不存在、种的重要值、盖度、频度、高度、胸径、材积、生物量等)以及环境因素的项目(如样地的海拔、坡向、坡度、雨量、日照、土壤深度、养分含量等)都是属性。 40基本问题基本问题数量分类的基本问题是,根据对一组实体按属性记录的原始数据,通过一系列的计算程序,将这组实体进行分类,即按属性对实体分类。称为正分

25、析实体和属性的地位可以对调。也就是说,对同一组数据集合,既可如上所述按属性对实体进行分类,但也可按实体对属性进行分类。称为逆分析分类是根据各实体间的相似关系将实体分成若干组,使组内的实体相当相似,而组间的实体尽量相异,从而实现对植物群落作出比较客观的分类 411.3群落的命名群落的命名法瑞学派对群落的命名基本上采用改变特征种拉丁学名的字尾的方法。群门-ea群纲-etea群目-etalia群属-ion亚属-esion群丛-etum亚群丛-elosum(1)拉丁双名法拉丁双名法 42(2)优势种命名法优势种命名法列出群落中各层主要优势种,采用符号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在前苏联、瑞士及我国均普遍采用。各

43例外情况例外情况当最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景观植物,这时用“”来表示层间关系,或用“|”或“()”。如Ass. Caragana microphlla(小叶锦鸡儿)(或|)Stipa grandis (大针茅 )- Cleistogen

28、Aneurolepidium chinense。如果该群系的优势种是两个以上,那么优势种中间用+号连接。如两广地区常见的华栲+厚壳桂群系。即 Form. Castanopsis chinensis+Cryptocary chinensis 46更高单位更高单位群系以上高级单位不是以优势种来命名,一般均以群落外貌-生态学的方法如针叶乔木群落群系组,针叶木本群落群系纲,木本植被型等。 472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地带性植被与预兆法则 48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陆地生物群落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起主导作用的是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29、及其季节分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水热状况。(1)纬度纬度(2)经度经度(3)海拔海拔(4)局部地形局部地形 49理想大陆植被分布模式(南北两半球非对称) 50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在南半球没有和北半球相对应的北方针叶林及苔原带。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线平行。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由于信风的影响,使得西侧为干旱区域,东侧为湿润的森林区域。在亚热带,北半球的荒漠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它们只限于沿海地区。 512.1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呈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或沿经度方向从高到低的有规律分布,这种现象称为植被水平分布。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forest)、苔原(Tundra) 53陆地自然带(以北半球为例)热 带 雨 林 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 带草 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 寒 带 针 叶

31、 林 带冰 原 带苔 原 带北回归线赤道北极圈纬度地纬度地带性带性 54欧亚大陆欧亚大陆(包括北非包括北非)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由北向南更替的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西欧北非系列(大陆西部)冻原-泰加林(寒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亚热带、热带荒漠-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大陆中部)冻原-泰加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东亚系列(大陆东部)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 55我国植被分布纬度地带性我国植被分布纬度地带性从南自南沙群岛,北至黑龙江,跨50多个纬度,由于纬度的差异,从南向北形

32、成各种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东部湿润森林区,东部湿润森林区,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56西部:西部: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我国植被分布纬度地带性我国植被分布纬度地带性 572.1.2经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有人称之为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58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

33、性 59经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植被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 60我国植被分布经度地带性我国植被分布经度地带性我国东西横跨经度约62度。陆地上大气降水的主要来源是海洋蒸发的水汽,我国东临太平洋,西连内陆,受海洋季风影响的程度不同我国从东到西水分条件从湿润到干旱的明显变化,依次分布三大植被区域:湿润森林、半干旱草原和干旱荒漠 61纬度与经度纬度与经度实际上纬度与经度的影响是不同的。纬向地带性是一种严格的自然地理规律,经向地带性是在局部大陆上的一种

34、自然地理现象,而在其他大陆如在澳大利亚,这种经向变化就大不相同。 62中国森林分布中国森林分布 632.2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垂直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垂直厚(宽)度。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迭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 64海海拔拔 652100m以上以上 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灌丛草甸带m山地矮曲林和亚高山草甸带山地矮曲林和亚高山草甸带m 亚高山针叶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1100m以下以下 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长白山垂直带谱长白山垂直带谱 66台湾玉山台湾玉山 67天山天山 68垂

35、直带与水平带的关系垂直带与水平带的关系相似之处:相似之处:(1)植被类型在山体垂直方向上的成带分布和地球表面纬度水平分布顺序有相应性。如热带湿润区的高山森林分布与赤道到极地的水平植被分布向比较,自平地到山顶和自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排列顺序大致相似。(2)垂直带与水平带上相应的植被类型,在外貌上也基本相似。 69垂垂直直带带与与水水平平带带 70不同之处不同之处(1)纬度带的宽度较垂直带的宽度大的多。(2)纬度带的相对连续性,垂直带的相对间断性。(3)纬度带、垂直带植被类型分布顺序的相似性,指群落的优势生活型和外貌,植物种类成分和群落生态结构有很大差异。 71总之总之某一处山系上的植被垂直带谱,是反

36、映该山系所处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带性特征,也就是说植被垂直地带性的表现,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二者之间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由它决定山地垂直地带性。在同一纬度内,经度不同也影响山体植被的垂直带谱。如长白山(东经128度)、西部的天山(东经86度),两者均北纬42度。但长白山距海较近,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天山位于内陆,属荒漠范围。 722.3地带性植被与预兆法则地带性植被与预兆法则我国东部森林分布区,森林纬度地带性的基本图式: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我国森林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森林、草原、荒漠 73显域植物群落显域植物群落(z

vegetation),是随着地带性规律变化的植物群落,它或多或少相应于气候顶极群落,反映着与大区域优势气候条件的密切关系,是在没有显著的人为干扰,在非极端性土壤或中生性生境下发育的植物群落。显域植物群落是指该地带的典型群落或顶极群落,例如,热带雨林在热带是显域植物群落,而常绿阔叶林在亚热带是显域植物群落等等,它们的分布都严格地遵循着特定的地带性,无论是水平地带性或是垂直带性,并充分地反映着特定地带的特性。

38、ion),是可以在几个地带里遇见或任何地带里遇见的植物群落它们很少取决于气候带,它们通常是基本上由极端的土壤条件所控制的土壤顶极群落例如,杂类草草甸、泥炭藓群落、沼泽森林、岩石植被、冲积森林等等。 75泛域植物群落泛域植物群落(extrazonal plant community)或称泛域植被(extrazonal vegetation),是进入邻近地带的岛状植被单位,是由于特殊的生存条件而超越了自己地带分布范围以外的植被例如,一个相当暖温带的成带植被,由于温暖的局部气候,也经常出现在较冷的邻带的南坡相反地,一个较冷带的成带植被,能重复出现在较暖的邻带的北坡,这都是泛域植物群落,或称为超域群落

40、之为植物地理预测法则。预兆法则是前苏联学者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完全相反的超域现象,可能在极其接近的地点被观察到。就是说,既反映较北方平地条件,又反映较南方平地条件的超域现象例如,如果一条沟谷沿着从西向东的方向穿过草原,那末,在沟谷的北坡和南坡上,就可观察到这样的超域现象,这些现象有时非常显著,完全相反。 78预兆法则预兆法则预兆法则是从广泛的地理学观点来研究植被,可能预报尚未研究地点的植被,并使植被已经消灭的地点的过去的植被特征得到恢复。然而,预兆法则对植被和地形之间的关系作了过于简单的解释;除去坡向以及可能与坡向直接有关的水文条件外,岩层的性质、坡位以及许多其它条件都有重要意义,那末,在山地区

41、域内,它的意义则较小,因为在这里比在平原上较为复杂的生态因素总体,在植物群落分布方面起着作用。固然,坡向在山区内起着很大作用,但坡度和海拔高度的因素也与坡向一起发生影响。 793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红树林河南省生物概况 80 813.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Tropical

42、雨林植被特点(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种类组成极为丰富:高等植物在高等植物在45000种以上,而且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为木本;绝大部分为木本;乔木异常高大,常达乔木异常高大,常达46-55米,米,最高达最高达92米;米;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83Tall trunk and broad crown 84攀援植物攀援植物 85附生植物附生植物Epiphyte 86(2)群落结构复杂群落结构复杂乔木乔木分为3层:第一层:高30-40米以上,树冠宽广,有时呈伞型,往往不连接;第二层:一般在20米以上,树冠长、宽相等;第三层:10米以上,树冠锥形而尖,生长极其茂密。幼树及灌木

43、层幼树及灌木层稀疏的草本层稀疏的草本层地面裸露或有薄层落叶地面裸露或有薄层落叶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发达。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发达。 87Emergent LayerCanopy LayerMiddle LayerShrub Layer andUnderstorey垂直结构垂直结构 88(3)乔木的特殊构造乔木的特殊构造A板状根:板状根:有些种类的树干基部常会长出多姿多态的板状根,从树干的基部2至3米处伸出,呈放射状向下扩展。有些则生长着许多发达的气根,这些气根从树干上悬垂下来,扎进土中后,还继续增粗,形成了许许多多“树干”,大有一木成林的气势,非常壮观。 89Buttress root 90B 裸

44、芽裸芽 91C 叶子叶子乔木叶子在大小、形状非常一致, 全缘,革质,中等大小。 92D 茎花茎花 由短枝上的腋芽或叶腋的潜伏芽形成,且多一年四季开花。有些种类的树如波罗蜜、可可等,在老树树干或根颈处也能开花结果,成为热带雨林中特有的老茎生花现象。 93E 多昆虫传粉 94(4)无明显季相交替无明显季相交替每一种植物都终年进行生长活动,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子平均寿命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明显的盛花期。 95(5)动物丰富动物丰富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巴拿马附近的一个面积不到0.5平方公里的小岛,就有哺乳动物58种。 96热带雨

45、林的特点热带雨林的特点种类组成特别丰富 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茎花现象很常见寄生植物很普遍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动物种类极其丰富 97海南三亚?海南三亚?蜈之洲蜈之洲 98海南三亚海南三亚蜈之洲蜈之洲海露兜?海露兜? 99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印度马来雨林群系此群系包括亚洲和大洋洲所有的热带雨林。其特点是以龙脑香科为优势,缺乏具有美丽大型花的植物和特别高大的棕榈科植物,但具有高大的木本真蕨八字沙椤属(Alsophila)以及著名的白藤属(Calamus)和兰科附生植物。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大群系类型世界热带雨林的三大群系类型 100非洲雨林群系主

46、要分布在刚果盆地,面积约为60万平方公里。非洲雨林的种类虽然比较贫乏,但有大量的特有种。其中棕榈科植物尤其引人注意,如棕榈、油椰子等,咖啡属种类很多(全世界具有35种,非洲占20种)。然而在西非却以楝科为优势,豆科植物也占有一定的优势。非洲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 101该群系以亚马逊河河流为中心 ,为300万平方公里以上。豆科植物是优势科,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特别多,凤梨科、仙人掌科、天南星科和棕榈科植物也十分丰富。美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 102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此外,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

47、 我国的热我国的热带雨林带雨林 103雨林以桑科的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大青树(Ficus altissima)、马椰果(Ficusglomerata)、菠萝蜜(Artocarpus spp.),无患子科的番龙眼以及番茄枝科、肉豆蔻科、橄榄科和棕榈科的一些植物等。 世界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缘。 附生与寄生植物较少。 龙脑香科的种类和个体数量不如东南亚典型雨林多。 小型叶的比例较大。 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季节变化。 我国的热带雨林特点我国的热带雨林特点 104常绿阔叶林发育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地带。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樟科、壳斗科、山茶科、金缕梅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树组成。南北美洲、

48、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但分布的面积都不大。在亚洲除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外,以我国分布的面积最大。3.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105我国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我国常绿阔叶林的特点主要由壳斗科的栲(Castanopsis)、青冈(Cyclobalanopsis),樟科的樟、润楠(Machilus),山茶科的木荷(Schima)等属的常绿乔木组成,还有木兰科、金缕梅科的一些种类。分布区域广大 。分为四个植被亚型:典型常绿阔叶林:栲类林、青冈林、石栎林、润楠林、木荷林。季风典型常绿阔叶林:栲-厚壳桂林、栲-木

49、荷林。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栲类苔藓林、青冈苔藓林。山顶苔藓矮曲林:杜鹃矮曲林、吊钟花矮曲林。 106森林特点结构较热带雨林简单,高度明显降低,乔木分为两个亚层,两个亚层,上层一般高20米左右,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常绿树种为主;第二亚层高10-15米,以樟科、杜英科等树种为主。灌木层明显,但稀疏,草本层以蕨类为主。灌木层明显,但稀疏,草本层以蕨类为主。藤本植物与附生植物常见,但不及热带雨林繁茂。 107大叶青冈大叶青冈绞股蓝绞股蓝异叶天仙果异叶天仙果 108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称为夏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它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分布在中纬度湿润地区。3.3夏绿

50、阔叶林夏绿阔叶林 (Summer 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109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西欧,并向东伸延到前苏联欧洲部分的东部。分布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日本北部、朝鲜、北美洲的东部和南美洲的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110森林特点森林特点优势树种优势树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其次为桦木科、槭树科、杨柳科的一些种;成层结构明显成层结构明显:乔木、灌木、草本层;乔木层组成单纯:乔木层组成单纯:常为单优种,高15-20米。乔木大多是风媒花植物。灌木层比较发达,草本层也比较茂密。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水果品质很好 111 112动物动物哺乳动物有鹿、獐、

51、棕熊、野猪、狐、松鼠 1133.4北方针叶林北方针叶林(Boreal Forest)针叶林是指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针叶林是指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种森林群落的总称。的各种森林群落的总称。北方针叶林就是指寒温带针叶林,它北方针叶林就是指寒温带针叶林,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114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分布分布 115森林特点森林特点种类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铁杉、落叶松等树种占优势,多为单优种,树高20米上下。灌木层稀疏,草本组成的地被层很发达,并常具各种蕨类。枯枝落叶很厚,分解缓慢,形成毡状层,树木根系较浅。 116 117动物动物驼鹿

52、、马鹿、驯鹿、黑貂、猞猁、雪兔、松鼠、松鸡、飞龙等及大量的土壤动物和昆虫。 1183.5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 青藏高原面积辽阔,跨有约12个纬度和24个经度。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四周为迥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所围绕,其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飞机鸟瞰 119青藏高原带青藏高原带地理位置:甘肃、四川、青海、云南、西藏部分地区,系高山峡谷地形,相对高差在1000m以上。气候特点:比较寒凉,降雨量较大,湿度大。植被特点:主要以冷杉属和云杉属为优势的暗针叶林。本区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林分蓄积量大,但山高坡陡,难于开发。 120青藏高原植被青藏高原植被 121青藏高原植被特点青藏高原植被特点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大陆性强,植被的旱生性显著植被带宽广高原上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 122高原地带性高原地带性植被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随着地势逐渐升高,

天坛公园坐落于北京的南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公园绿地中,有侧柏、油松、毛白杨等乔木,其中不乏国家一级古树。树下植物有二月兰、苦菜、蒲公英等,既有天然生长的,也有人工培育的。丰富...

天坛公园坐落于北京的南城,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公园绿地中,有侧柏、油松、毛白杨等乔木,其中不乏国家一级古树。树下植物有二月兰、苦菜、蒲公英等,既有天然生长的,也有人工培育的。丰富的植物种类,吸引了很多小动物来此安家落户,鸟类就有130多种,常见的有麻雀、灰喜鹊和喜鹊等,它们啄食松毛虫等林业害虫,为天坛植物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如今的天坛是市民生活中的天然氧吧和健身休闲场所。

(1)天坛公园内的油松、侧柏属于________(选填“被子”或“裸子”)植物。

(2)灰喜鹊和喜鹊都喜食松毛虫,所以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作为消费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能量流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角度分析,文中没有提到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3)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4)天坛公园生物种类丰富,这有利于增强天坛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台前县林业生态县建设规划》已经县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台前林业生态县建设规划

台前县位于豫东北平原,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黄河、金堤河汇流的三角地带,地处北纬35°56-35°0642″和东经115°3 950-116°06′之间,北临山东省阳谷县,西临我省范县,东南分别和山东省梁山县、郓城县隔黄河相望。全境东西长40.4公里,南北宽31公里,总面积58.94万亩。

由于受黄河泛滥冲积所致,全县地形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自然倾斜,坡降一般为五千分之一至九千分之一,海拨高度一般在40-50米之间。由于黄河、金堤河从境内流过,劳动人民为了抗御洪水,修筑了临黄堤和金堤河堤,形成了三堤两河横贯全境的独特地形,使全县土地多为黄河滩地和背河洼地,有充足的林地资源可以利用。

根据《中国自然区划》气候分类,台前县属于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日照、降水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特点是:春旱多风少雨回温快,夏季炎热多雨气温高,秋季湿润凉爽多阴雨,冬季寒冷干旱少雨雪,年平均气温为13.3℃,极端最高气温为41.9℃(196062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0.8℃(19711227日),大于10℃的有效积温4990℃,间隔日为209天,无霜期平均为216天。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2.7℃,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7℃。我县年平均降水量为577.4毫米,降水年际变幅较大,且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冬春季及初夏降水少,易形成干旱,夏季降水量较大,占全年降水量的74%

河流。台前县属黄河流域金堤河水系,境内有黄河和金堤河两条河流,黄河沿南部县界由西南至东北绵延49公里,涉及清水河、马楼、孙口、打渔陈、夹河、吴坝等6个乡镇,年径流量为418亿立方米,为我县引黄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目前年平均引黄量为7000万立方米。金堤河从北部境内穿过流入黄河,越境25公里,涉及侯庙、后方、城关、打渔陈、夹河、吴坝等6个乡镇,年径流量为2620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补充地下水和弥补引黄灌溉的不足。

地下水。我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5-5米之间,浅层地下水可采总量平均为4853万立方米。

地表径流。根据历年降水资料计算,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577.4毫米,总量为21826万立方米。除去入渗、蒸发形成地表径流总量约1304万立方米,平均径流深50毫米,由于降水多在夏季多雨季节,受条件限制,其地表径流利用量仅260万立方米,占总量的20%,其余除补充地下水外,入金堤河排出境外。

根据我县水资源状况,按平水年计算,可利用总量为13157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376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全省人均水平。2006年,全县可开发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1亿立方米,需水总量为7463万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用水的需要。

台前县地形地貌差异不大,土壤类型也不复杂,全县土壤大致分为一个土类:潮土;三个亚类:黄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六个土属:两合土、沙土、淤土、灌淤土、湿潮土、盐化潮土;三十五个土种。

 (六)生物多样性

台前县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植被主要是人工植被。据统计,我县共有维管束植物100余科,6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约有36科、52属、136种。常见的用材树种有泡桐、欧美杨、毛白杨、刺槐、白榆、旱柳、国槐、侧柏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枣树、苹果、桃、杏、李、葡萄等;灌木主要是紫穗槐、杞柳、荆条等。全县动物共有4门、12纲、39目、85科,约160属、200余种。其中,脊椎动物有5纲,20目,32科;昆虫类动物常见的有11目,45科。

台前县土地总面积58.94万亩,现辖城关、后方、侯庙、清水河、马楼、孙口、打渔陈、夹河、吴坝72镇,371个行政村。

全县总人口36.82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811/平方公里,农业人口31.1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2983万人,农业劳动力20.65万人,耕地面积30万亩,人均0.82亩。

200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6.8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46亿元,其中林业产值5063万元。2006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275元。

近几年来,台前县交通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铁路方面:京九铁路的贯穿县境南北,濮台铁路横贯东西,实现了京九铁路与京广铁路连接。公路方面:以省道郑吴公路为主干线,县、乡、村公路交织成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黄河上有9座浮桥通往山东省。目前,孙口黄河公路大桥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将使我县成为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电力设施普及并供电充足,各种通讯设施和手段齐全先进,为规划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能源和通讯条件。

我县地处黄河故道沙区,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工业规模的扩大,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存在着自然灾害频繁、土壤质量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难以满足台前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1.干旱和洪涝灾害。我县属豫东北平原频繁春旱夏涝区,区内春旱频率在30%以上,初夏旱频率较高,约30--50%,初夏旱一般6月底或7月初结束,夏季主要为伏旱,频率在25%左右。我县年平均降水量577.4毫米,且常集中在汛期几次暴雨中,致使四季都有发生干旱的可能。尤其是春季,不但雨量少,而且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空气湿度小,蒸发旺盛,加上以沙壤土为主的土类分布面积广,失墒迅猛,所以春旱最为突出,伏旱也时有发生。夏季多暴雨,是产生夏涝的重要原因。每年汛期黄河水位升高,漫滩现象时有发生,形成滩区涝灾。金堤河流域每年汛期受黄河洪水顶托的影响,排水困难,也易引起洪涝灾害。

大风系指风力≥8级(17.0/秒)的强风。此风力可危及到日常的生产活动,能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强烈的大风是一种严重的多发性灾害,一次摧毁性的大风经过时,会造成树木和电杆折断、农田毁坏和农作物大面积倒伏等损失。大风在一年之中季节性变化规律十分明显。台前春夏季节大风最多,冬季次之,秋季较少。

我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历史上由于黄河决口泛滥留下来的沙丘、沙地,成为沙尘暴形成的沙尘源。一年之中沙尘暴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季,尤其在4月份最为频繁,夏初的6月份也有沙尘暴发生。沙尘暴在各季危害的程度,与当时的平均风速、湿度和植被覆盖程度等因素有关。

干热风又叫火风、热风、干风,是少雨、高温、低湿、干燥天气的综合反映。干热风一般在春末夏初之交出现,这时正值小麦抽穗、扬花、灌浆之际,因而,干热风对小麦生长发育有很大危害。我县属豫东北重干热风区,干热风多发生在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干热风的天气过程一般只有2-3天,持续4--5天以上的很少。受干热风危害的小麦,轻者减产5%10%,重者减产50%以上,农谚有“麦怕四月风,风过一场空”的说法。

按照土地灾害的成因进行划分,我县土地灾害主要分为两大类:1、由于工业生产而引起的灾害,主要包括毁损土地和土地污染,前者系指在工业生产中挖损、压占、塌陷土地,而土地污染则是指因工业“三废”排入不当而引起土地的生产力下降或损毁。2、人为毁坏耕地灾害,包括毁田烧砖、城地增加以及土地沙化、盐碱化等。

根据2006年进行的二类调查结果,全县林业用地20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4.2万亩,灌木林地0.0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35万亩,苗圃地0.43万亩。林木覆盖率25%,森林覆盖率23%。活立木蓄积100万立方米。

(一)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按照二类调查结果,截至2006年,全县有林地面积14.2万亩,森林覆盖率23%,林木绿化率达到25%,活立木蓄积量100万立方米。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4万亩,其中国家、省工程造林11.2万亩,市速生丰产林基地2万亩。

(二)区域生态明显改善

以国家、省、市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为基础,以道路、河流绿化网络为骨架,以村镇绿化为重点,点、片、网、带合理布局,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初步构建了稳定完善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有效地解除了我县风沙危害问题,遏制了沙尘暴天气,保持了水土、净化了空气、保护了生物多样化,大大提高了我县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全县林木覆盖率较10年前提高10个百分点,空气相对湿度提高0.8%,大风日数减少47.8%,风沙日数减少69.7%,空气质量明显提高。为台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重点工程成效显著

年,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8.5万亩;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造林2万亩;小型公益林工程完成造林0.7万亩;完成市速生丰产林基地2万亩。完成通道绿化200多公里。2004年台前县已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

(四)林业产业初见成效

经济林、园林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林果总产量近4.5万吨。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14.2万亩。林板加工企业达到1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立方米。2006年,全县发展林下经济0.6万亩,建成生态旅游景区1处。2006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5063万元。

(五)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建立森林公安机构1个,资源林政管理机构1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个。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林木采伐和木材运输管理,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水平进一步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林木病虫害发生面积得到进一步控制;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为零;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82%;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2万亩。

(六)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在侯庙镇建设了速生杨育苗基地,面积6000,建立1个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县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1个。

三、林业在台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在为社会提供木材、木本粮油、林化产品、药用植物等大量产品的同时,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改良土壤、游憩保健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森林的复杂立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截持,不但使降水发生再分配,而且减弱了降水对地面的侵蚀。通过林下枯枝落叶层的吸持和过滤,然后缓慢释放出来,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我县林木年涵养水源总量达0.318亿立方米,年调节水量、净化水质效益价值达2.608亿元。

土壤是土地的根本,保护土壤就是保护土地生产力。全县林木每年固土保肥效益价值为0.17亿元。包括全县林木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0.03亿吨,减少土地面积和土壤肥力损失、减少河床淤积、保护水利设施,年效益价值0.04亿元;全县林木年增加土壤氮、磷、钾含量分别为5.6万吨、0.61万吨和5.02万吨,年蓄积养分效益价值0.083亿元。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和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京都议定书》为工业化国家规定了减排任务。通过森林资源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已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实现降耗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节能减排任务越来越重。按照碳税法评估,全县林木年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功能价值1.56亿元。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全县林木资源每年还释放氧气24.3万吨,有效改善大气质量,维护大气平衡,年功能价值2.6亿元。

全县林木每年可吸收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分别为158.344万公斤、8.138万公斤和10.582万公斤,滞尘1.82亿公斤,增加负离子137.656亿个,年效益价值0.298亿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人们对森林净化环境功能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

林业是保障农牧业生产的生态屏障,能有效降低田间风速、减少蒸散发、增加湿度、调节温度,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有效避免或减轻干旱、风沙、干热风、冰雹、霜冻等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危害,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据测算,全县林木资源年增产粮食4.5万吨,年效益价值0.623亿元,对台前县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物种是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人类未来的财富,森林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生物物种在森林里。全县林木资源每年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3.228亿元。

森林是生态旅游的主体,林区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以治沙造林和林业建设为基础兴建的将军渡公园成为我县重要的旅游景点。

种植在城镇的林木可有效减少居民能源消耗,节约电力,进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全县城镇村庄0.021亿株树木,每年节能减排功能价值达4.46亿元。

我县林业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16余万立方米,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年产林果产品近4.5万吨,改善了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了生活质量,为县内药、果、油等加工企业提供了主要原材料。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06年全县农民来自林业收入平均达到600元。

据测算,全县100多家林产加工企业,转移了近0.3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林地使1万多农民得到最直接的就业机会。林业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

(一)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

2006年,全县有林地面积14.2万亩,活立木蓄积100万立方米。人均有林地面积只有0.38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活立木蓄积仅为2.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林木覆盖率距林业先进县还有一定差距。有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还比较低,林地资源总量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任务艰巨

我县地处黄河故道区,滩区面积19.65 万亩,沙化土地面积21.35万亩,风沙、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三)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

树种以杨树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中龄林为主;由于缺乏抚育管理,单位面积蓄积量不高,平均每亩蓄积量仅为3.17立方米,未能充分体现平原林业生产水平。

(四)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国家投资平原地区林业项目相对较少,项目投资一般每亩只有50元,大大低于人工造林的实际投入数量。林业科技储备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适生优良树种的引进推广工作滞后。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快速反应体制尚未健全,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网络林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章  规划的背景和必要性

当前,台前县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实现我县林业又快又好发展,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是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仍较差。二是我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对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容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四是正在实施的濮阳林纸一体化项目,需要充足永续的原料供应。五是我县林业正逐步成为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大力发展林业是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林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态建设标准和质量。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给我县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建设林业生态县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编制实施本规划对我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台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木材等林产品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当前,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大力发展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又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塑造秀美形象,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以工兴县”战略,着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县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的兴衰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尤其是黄河故道沙区和背河洼地,风沙、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另一方面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支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蓄存降水,固定流沙,防止风沙危害,进一步改善我县生态环境。同时,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贮库,具有巨大的吸炭释氧功能,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提高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支撑保障。

(三)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台前工业快速发展的可靠途径。近年来,我县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不断壮大。实践证明,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推进林业产业化,不仅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发展特色产业,拉动工业增长的现实需要。县委、县政府确定把林业做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末,全县速生丰产林面积要发展并稳定在10万亩。要积极通过发展农林复合经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逐步提高林地综合收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发展林纸林板加工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高质量和效益,力争到“十一五”末林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使林业真正成为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四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建设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坚持用新理念引领林业,用新机制兴办林业,用新技术提升林业,用产业化推进林业,建设生态林业、景观林业和高效林业。着力构建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健全的执法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拓展林业的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富裕、文明、和谐台前做出更大贡献。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尽量少占用耕地

新增有林地全部安排在宜林荒地和未利用土地中的部分滩涂地、盐碱地、裸土地。农田防护林、防沙治沙工程根据农田防护和沙化土地治理技术规程进行规划,不多占用耕地。环城防护林、围村林、生态廊道工程遇到耕地地段时,按标准下限进行规划,尽量少占用耕地,且这些工程只安排造林规模,不改变土地地类,其林木生长所占用土地仍按耕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维持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一般农区重点建设高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黄河故道沙区积极实施防沙治沙工程,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根除风沙危害。在沿黄低洼易涝区,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促进我县林加工项目的健康发展。生态廊道中的景区道路、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黄河堤防等重要地段,实行乔灌花草相结合,扩大常绿树种比例,提高绿化美化标准和景观效果。

(三)注重质量,提高效益

在全县所有适宜植树的地方,全部高标准绿化,对已经绿化但质量效益不高的中幼林,采用抚育和改造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提高,高质量绿化台前大地,维护全县生态安全。

(四)政府主导,市场调节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行政府主导,投资纳入各级政府财政支持体系;林业产业工程建设遵循市场规律,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造林。

力争用5年时间(),使全县以速丰林为主的林地面积达到2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全县80%以上的村达到绿色家园绿化标准。全面建成林业生态县。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建设重点和我县的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区域特征及决定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林业生态建设现状,规划建设“三区”、“两点”、“一网络”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

(一)一般平原农业生态亚区

本区主要位于黄河大堤以北,涉及全县9个乡镇,总面积40.4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6%。该区地势平坦,是台前县主要的粮棉油菜生产基地。

现有农田林网建设标准低,网格不完整,断带现象严重,防护效能较差。局部地区绿化标准不高,树种单一,病虫害严重,个别地方管护不到位。

重点抓好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苗木花卉等基地,高标准建设生态廊道,提升绿化档次和质量。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改善城乡宜居环境,全面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本区涉及侯庙、清水河、马楼、打渔陈、夹河、吴坝等6个乡(镇),总面积7.9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3.4%。

该区系黄河历史决口和改道时,沉积的大量泥沙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风沙地貌。区内分布有波状沙地、平沙地和丘间洼地,风沙危害较为严重。

部分地区重治理、轻保护,对防沙治沙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小树多,大树少,现有森林植被的屏障作用和防护效能低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在沙化耕地上高标准建设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沙区经济发展,维护社区社会稳定。

(三)低洼易涝农业生态亚区

该区涉及后方、侯庙、清水河、马楼、孙口、打渔陈等6个乡(镇),总面积10.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7.98%。

该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之地势多为浅平凹地,河道曲折,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水涝灾害。林业建设基础比较薄弱,局部农田林网不完整,绿化水平不高。

在河道两岸结合护岸固堤,着力营造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适当发展名优特新经济林和苗木花卉业。积极推进农林复合经营,在培育林木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农林牧复合经营的生态产业新模式。

台前新老县城建成区总面积6000亩,已绿化面积300亩,城市绿化覆盖率5%。

可绿化用地规模有限,城市森林总量不足,植物配置和结构层次单一,绿化水平不高。县城周围没有森林公园,环城林带及城郊森林较少,且发展不平衡。

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建设以廊道绿化、城中绿岛、环城林带、城郊森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森林生态防护体系,实现森林包围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城市建成区内,高标准绿化美化街道及庭院,扩大街心公园、植物园、休闲游憩园等城中绿岛建设规模;在城郊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段营造城郊森林和环城防护林带。

全县9个乡(镇)和371个行政村的建成区面积9.52万亩,已绿化面积2.03万亩,村镇绿化覆盖率21.3%。各乡(镇)村镇绿化现状详见附表10

村镇绿化大多尚可,但绿化缺乏统一规划,整体绿化质量差,档次不高。局部存在绿化盲点,区域绿化不平衡。发展围村林、街道、庭院绿化和公益林的潜力很大。

以村镇为基础、以农户为单元,乔灌结合,村庄周围、街道和庭院绿化相结合,扎实抓好围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村镇采用不同的绿化布局和绿化重点。城关、孙口、侯庙3个条件较好的乡(镇)按照县城建设模式进行高标准绿化;一般乡(镇)驻地和广大农村实施《台前县绿色家园行动计划》。

即生态廊道网络,包括全县范围内所有铁路(含国铁、地方铁路)、公路(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村道等)、河渠(含黄河流域的干支流河道及灌区干支斗三级渠道)及重要堤防(主要指黄河堤防)。

台前县廊道总里程423.81公里,其中现有廊道里程415.91公里,规划期内新增廊道里程7.9公里。在现有廊道里程中,适宜绿化里程407.31公里,已达标绿化里程20公里,已绿化但未达标里程238.25公里,未绿化里程149.06公里。廊道分级现状详见附表5

部分道路林木断带严重,林带宽度标准低,缺乏科学规划设计、造林树种单一,配置不合理,林相不整齐,景观效果较差。

以台前县境内的公路、铁路、河流为主线,实施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绿化,实现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使通道沿线林木成线成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把每一条通道都建成绿化线、致富线、风景线。

第六章  林业重点建设工程

为改善城乡宜居生态环境,确保国土生态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规划重点实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等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规划总任务20.06万亩,各工程建设规模详见附表20

(一)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9个乡(镇)的214个行政村

现状:现有农田总面积37.59万亩,适宜农田林网间作面积37.57万亩。其中已林网间作面积7.31万亩,不完整林网面积10.71万亩;未林网间作面积19.55万亩。各乡(镇)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详见附表7

加大针阔及乔灌结合的林带比例,提高绿化标准,对断带和网格较大的地方进行完善提高,积极稳妥地推进成过熟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逐步建立起稳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综合防护功能。

规划任务2.95万亩,占林业生态工程总任务的18.89%。其中完善提高农田林网10.71万亩,折合片林0.38万亩;更新农田林网面积6.33万亩,折合片林0.44万亩;新建林网间作19.55万亩,折合片林2.11万亩。按造林年度分,20080.44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0.59万亩,占20%;20100.74万亩,占25%;20110.74万亩,占25%;20120.44万亩,占15%。各乡(镇)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2

建设范围:涉及打渔陈、夹河、吴坝、侯庙、清水河、马楼等6个乡(镇)的124个行政村。

现状: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局部地区沙地的生态状况仍呈加剧扩展之势,土地沙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统计,全县现有宜林沙荒地0.03万亩;轻度沙化耕地18.71万亩。各乡(镇)沙化土地现状详见附表8

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优先的原则,凡宜林沙荒地全部营造防风固沙林;在沙化耕地上营造小网格农田林网和间作。

规划任务1.29万亩,占林业生态工程总任务的8.3%。其中防风固沙林0.03万亩,农田林网间作折合片林面积1.26万亩(包括完善农田林网折合片林0.03万亩,更新农田林网0.05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18万亩)。按造林年度分,20080.19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0.26万亩,占20%;20100.32万亩,占25%;20110.32万亩,占25%;20120.19万亩,占15%。各乡(镇)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3

(三)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建设范围:现有廊道及规划期内新增廊道两侧。

现状:台前县各级廊道总里程423.81公里,其中现有廊道里程415.9公里,规划期内新增廊道里程7.9公里。在现有廊道里程中,适宜绿化里程407.31公里,已达标绿化里程20公里,已绿化但未达标里程238.25公里,未绿化里程149.06公里。各乡(镇)廊道分级现状详见附表5

2、廊道分级标准及建设内容

根据台前县实际,规划按照以下标准建设生态廊道(河道植树范围为干支流堤防背水侧以外,无堤段河道管理范围以外)。

Ⅰ级:黄河干流。两侧各栽植宽度100米以上树木;

Ⅱ级:铁路、高速公路、一级支流、干渠。两侧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

Ⅲ级:省道、支渠。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

Ⅳ级:县乡道、三级支流。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

在廊道的重要地段,适当增加绿化宽度,乔灌花草相结合,提高常绿树种比例,高标准绿化美化;路(渠)基两侧挖方坡面适度硬化后栽植灌木、藤本或常绿树种进行绿化美化。三级及以上廊道沿线2公里、四级及以下廊道1公里范围以内要高标准绿化。

(四)城市林业生态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台前县新、老县城建成区及郊区。

现状:城市建成区总面积6000亩,其中已绿化面积300亩;城市绿化覆盖率5%。详见附表10

通过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等创建活动,采取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配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衔接,加强环城防护林、城区绿化、通道绿化、森林公园建设,构筑以城区、近郊区为重点、近远郊协调配置,融城区公园、绿地和廊道绿化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

建设范围:该工程涉及9个乡(镇)和371个行政村的建成区及周围。

现状: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建成区总面积9.52万亩,其中已绿化面积2.03万亩;村镇绿化覆盖率21.32%。乡(镇)村镇绿化现状详见附表10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活动,以庭院绿化为核心,以街道绿化、休闲公益林建设和围村林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环境整治,提高村庄绿化效果,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带净化,以绿化树新风,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环境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逐步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围村、乡镇林带建设一般要在10米以上;道路两侧至少各栽植1行乔木。

规划任务1.09万亩,占林业生态工程总任务的6.97%。按造林年度分,20080.22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20%;20090.22万亩,占20%;20100.27万亩,占25%;20110.27万亩,占25%;20120.11万亩,占10%。各乡(镇)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6

(六)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

涉及全县9个乡(镇)的370个行政村。

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对郁闭度0.8以上的中幼林进行抚育;对疏林地、无培育前途的林分或灾害危害严重的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对生态区位重要的低质低效林,通过加大培育、科学改造,使其逐步形成树种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公益林;对水热资源丰富、生态条件较好的低质低效林,通过加大投入、集约经营,使其形成速生、丰产、高效的商品林。

规划任务9万亩,占林业生态工程总任务的57.62%。其中中幼龄林抚育5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4万亩。按年度分,20081.35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1.8万亩,占20%;20102.25万亩,占25%;20112.25万亩,占25%;20121.35万亩,占15%。各乡(镇)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7

为加快我县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发挥林业基础产业作用,规划实施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工程。

规划总任务4.44万亩,详见附表20

涉及城关、后方、侯庙、清水河、马楼、孙口、打渔陈、夹河、吴坝等9个乡(镇)304个行政村。

按照“速生、优质、高效”的要求,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实行高度集约化经营,促进工业原料林培育。在滩区、蓄洪区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

规划任务4.44万亩,占林业产业工程总任务的100%。按造林年度分,20080.666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0.888万亩,占20%;20101.11万亩,占25%;20111.11万亩,占25%;20120.666万亩,占15%。各乡(镇)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8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国家林业局,2006年;

2、《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2004年。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规定,各工程投资标准如下:

1、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按折合片林面积420元/亩。

防风固沙林480元/亩,沙化耕地林网间作按折合片林面积420元/亩。

3、生态廊道网络建设,按折合片林面积420元/亩。

4、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县城建成区绿化10000元/亩。

5、村镇绿化工程,420元/亩。

6、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

中幼林抚育150元/亩,低质低效林改造200元/亩。

7、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600元/亩。

按照《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我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总投资0.84亿元。详见附表20

1、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

总投资0.12亿元。其中新造0.09亿元,完善提高0.01亿元,更新造林0.02亿元。

总投资0.054亿元。其中防风固沙林14.4万元,林网间作525万元;新造509.4万元,完善提高12.6万元,更新造林16.8万元。

总投资0.05亿元。其中新造0.02亿元,完善提高0.02亿元,更新造林0.01亿元。

4、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总投资0.15亿元。全部用于县城建成区绿化。

5、村镇绿化工程总投资0.05亿元。

6、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

总投资0.16亿元。其中中幼林抚育0.08亿元,低质低效林改造0.08亿元。

7、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总投资0.27亿元。

规划总投资0.84亿元,其中2008年投资0.13亿元,2009年投资0.17亿元,2010年投资0.21亿元,2011年投资0.21亿元,2012年投资0.13亿元。分工程年度投资详见附表21

(一)各级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预测

1、国家、省对规划建设的投资预测

20082012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台前县总投资0.84亿元,其中省林业生态工程总投资0.43亿元(包括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工程、村镇绿化工程、森林培育及改造工程);林业产业工程(包括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建设工程)和县城建成区绿化0.42亿元。国家和省投资占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总投资0.43亿元的20%,即860万元,分年度投资见下表。

2、市本级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

2002年到2006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50.66亿元,年均递增幅度为23.5%。2007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达到19亿元,以此为基数,考虑到各种因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递增率按2002年-2006年的年均递增率23.5%的65%,即15.3%计算,预测今后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为149亿元。根据省政府要求,从2008年开始,今后五年市本级财政对林业的投资占到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的1.8%,今后五年市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总额将达到2.68亿元,根据台前县规划建设任务测算,市级财政对我县投入为0.279亿元。分年度投资如下表。

市级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预测

3、县(区)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

2002年到2006年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04923万元,年均递增幅度为10%。2007年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达到26867万元,以此为基数,考虑到各种因素,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递增率按20062006年的年均递增率10%的65%,即6.5%计算,预测今后五年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89782万元,根据省政府要求,从2008年开始,今后五年,县财政对林业的投资将占到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今后五年县财政对规划建设的投资额将达到1897.82万元,分年度见下表。

完成规划建设任务,除各级财政投资5547.82万元外,需吸引社会资金2852.18万元。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政府资金扶持等政策和经济措施,吸引林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建设单位和个人筹集资金。

综上所述,总投资0.84亿元中,国家、省投资0.086亿元,占总投资的10.3%,市级财政投资0.279亿元,占总投资的33.2%,县级财政投资0.189亿元,占总投资的22.5%;吸引社会资金及建设单位自筹0.285亿元,占总投资的34%。

规划任务完成后,每年将增加效益总价值32503万元,其中生态效益价值22939万元,经济效益6444万元,社会效益可计算价值3120万元。

规划任务完成后,全县将新增林地9.5万亩。根据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分析标准,推算新增森林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3.85万吨,效益价值为1232万元;释放氧气9.31万吨,效益价值为3724万元;减少土壤流失总量101.19万吨,保育土壤效益价值为27万元;涵养水源效益价值8738万元;增加土壤肥力效益价值451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效益价值为6139万元;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分别为53万公斤、2.85万公斤、3.68万公斤,滞尘6205万公斤,增加负离子45.8亿个,净化环境效益价值为1008万元;城市生态林业生态工程中县城建成区绿化规模0.15万亩,村镇绿化工程规模1.09万亩,将新增城镇村庄林木49.6万株,节能减排效益价值1620万元。

综上所述,规划任务完成后,新增森林年生态效益为22939万元。

防沙治沙工程林地年均蓄积生长量0.6立方米/亩。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城市林业生态工程的村镇绿化工程中,林地年均蓄积生长量0.8立方米/亩。中幼林经抚育后年均蓄积生长量增加0.2立方米/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后年均蓄积生长量增加0.4立方米/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年均蓄积生长量1.35立方米/亩。出材率按平均60%,木材平均价格630元/立方米,薪材价格300元/立方米。

根据以上标准推算,则规划完成后,年均增加木材价值6444万元。

规划全面实施后,将新增就业岗位2600个,按年均工资1.2万元/人计算,新增就业价值达到3120万元。同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加强了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城市园林等一批森林文化设施的建设,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和革命纪念林,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生态自然提供场所和条件,让更多的人知道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生物圈等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国民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价值观深入人心。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各级政府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一把手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工作,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主要责任人的责任,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务必抓出成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大力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切实落实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和上级政府监督执行,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各级林业部门要切实做好种苗培育供应、工程规划设计等工作,加强技术指导。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确保工程建设科学合理;认真组织好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二、加大政府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坚持政府和企业、社会并重的原则,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各级政府要把公益林建设管理及林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并予优先安排并逐年增加。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遵循市场规律,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发挥政府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引导林业企业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

积极探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的政策和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各种所有制林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营造各种所有制、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林业发展环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承包、租赁、兼并、收购、出售等经营方式,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严格执行国家已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信贷支持,切实落实林业建设的信贷扶持政策,加大贴息扶持力度。

强化工程投资管理,严格投资决策责任制,实行谁决策,谁负责,建立有效的投资评估制度和专家参与制度。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体系,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和稽查、监督力度,从项目立项、计划安排、资金使用、竣工验收到后期评估进行全过程监督,层层落实责任,发现问题逐级追究责任。

三、深化林权改革,增强林业活力

开展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让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为目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我县林业发展动力由“投资推动”为主向“投资推动”和“改革拉动”并重转变,发展模式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靠机制调动各类主体经营林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我县林地的生产潜力,全面提升林地的综合效益,为农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四、抓好典型示范,推动林业发展

要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切实把好各项造林绿化工作的规划设计、种苗选择、整地栽植、幼树管护、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要坚持高标准、高标准建设,保证造林质量,使质量体现工作作风,质量体现精神状态,质量体现队伍形象,打造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要确定一批林业建设示范点,抓好对示范点的重点扶持,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制度,积极提供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对示范点的宣传报道,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推进全县林业快速发展。

五、实施人才战略,强化科教兴林

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增强整个林业系统的科技意识,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切实抓好林业科技情报体系建设,落实好国家有关政策,稳定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重视林业高新技术开发与推广,抓好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林农复合经营、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切实搞好对林业职工和林农的技术培训,加强林业科普工作,全面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林业标准、质量监督和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营造林、工程建设、林产品及加工和认证等有关技术标准;加强林木种子工程建设。加大林木良种的选育和引进力度,不断丰富林木良种资源。

六、完善政策措施,坚持依法治林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深化林业综合执法改革,整合执法力量,规范执法行为,建设廉洁务实、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法制保障。搞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治工作,完善森防体系,提高控灾减灾能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附件:台前县林业生态县建设规划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杉是生物吗 为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