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的科技有多发达越来越不幸福?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历年来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科专业名单: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257所普通高等学校1600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涉及机械、仪器等22个工科专业类。连同师范类已通过认证的221个专业,医学类已通过认证的269个专业,目前全国通过各类认证的专业总数已经达到2090个。

这份名单上的学校和专业可不容小觑:有的学校和专业是闻名遐迩的“牛校”“牛专业”,有的学校和专业虽不为公众熟悉,但在业内却获得高度认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各自领域里的“王牌”!都为这个领域培养了数以千计、万计的优秀工程师、教师和医生,为所在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制造、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毕业于这些专业,意味着质量得到权威认可,在认证有效期内,手握这些“王牌”专业的毕业证书或相当于拥有一张国际流动“通行证”,在行业认可、职业对接、国际接轨、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带来了许多便利!

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正在进行中。为了让更多的考生和家长了解这些“王牌”专业,我们特地会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等权威机构,遴选了18个专业作为代表,邀请权威专家,带你走进可能还有些陌生的工科、师范和医学类专业,详细解读这些“王牌”专业,了解毕业即获“国际通行证”的可能途径。

机械类专业:不只是和汽车打交道

你想成为一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师吗?你想参与航空母舰、大飞机、高速铁路、重载火箭的研发与制造吗?如果你想,那么报考车辆工程专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教授刘志明介绍,车辆工程是以地面出行运载工具为对象的交叉应用型专业,培养具备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运维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那么,车辆工程专业就是和各种汽车打交道吗?刘志明说,车辆工程专业起源于地面交通工具,主要包括轨道车辆和公路车辆。大规模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主要是轨道交通,21世纪高速铁路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领跑世界,成为中国亮丽名片。

车辆工程专业属于机械类专业。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领域,以及国防工业等各个方面到处都有机械和机械装备的身影,这其中涉及的机械和机械装备都是机械类专业的范畴。机械类专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进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机械从蒸汽、内燃、电力过渡到智能。

“我们这里不仅‘生产’高铁,更‘生产’制造高铁的工程师。”中国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1996届校友陶桂东说,“和谐号”“复兴号”这些大国重器就是他们车辆人的代表作,国家交通强国战略规划了宏伟蓝图,召唤更多学子施展才华。

土木类专业:成为“基建狂魔”中一员

土木工程的起源几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产生。土木工程既指建造在地上或地下,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勘测、设计、施工、运维等技术活动。

近年来,我国在土木工程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比如,全长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以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被世界冠以“基建狂魔”的称号。

土木类专业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10个专业。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霞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够解决复杂问题,解决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科研和管理型人才。

“截至目前,全国有110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了专业认证。”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建筑工程系主任、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范圣刚介绍。

土木类专业培养了大批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毕业生,有力地支撑着“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和“新基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新时代,土木工程还将向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兴交叉领域发展,助推“建造大国”走向“建造强国”。

仪器类专业:打造大国重器的测试测量技术基础

你想成为一名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师么?你想为国家打造国之重器吗?你想解决国民经济主战场中迫切的问题吗?或者你想将来进入智能装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地工作吗?那么就来了解一下仪器类专业吧。

仪器类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电路、光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随着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工业强国建设目标的提出,测控技术正以其独特的学科魅力通过准确感知、自动测试、网络互联、智能分析、精确控制构建打造大国重器的测试测量技术基础。

仪器类专业内涵宽泛,纵向延伸至光刻机等高端装备制造,横向拓展至机翼检测等经济领域重要场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知识面宽、基础理论扎实、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可从事精密仪器、智能机械、电子信息、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测量与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多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经营管理人才。

在众多开设仪器类专业的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是国防和工信部的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这里,不仅“生产”仪器装备,更“生产”制造仪器的工程师。热诚欢迎心怀梦想的青年学子加入仪器强国奋斗者的行列!

水利类专业:来,看看水利人代表作

水利是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减轻和免除水灾害,并利用水资源,适应人类生存,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活动。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邓铭江所说:“ ‘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这些大国重器就是我们水利人的代表作。”

水利类专业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等专业。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主任刘永强介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目的是培养能够从事这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师以及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科技人才。

目前,我国开设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高校共有77所,其中27所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王建解释,一般来说,通过认证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理念更加先进、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按照《华盛顿协议》,其学位在所有成员国是互认的,因此学生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刘永强介绍,具备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可以服务于水利建设,还可以从事土木、交通、市政等相关工程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

王建相信,在新的治水方针指引以及智慧水利发展需求的推动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将继续焕发蓬勃生机,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类专业:所有科技进步的先导与基石

满眼繁星,材料无处不在,被认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推进器,新能源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而材料类专业,则是培养能够从事材料设计、产品开发与制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卓越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据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麦立强介绍,材料是所有科技进步的先导与基石。材料类专业比较宽泛,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我国有300多所高校设置了材料类专业,有144个材料类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国际互认协议认可的专业,学历资格受到欧美等多个工程教育发达国家的认可。

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该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A+。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学校优势金牌专业,始建于1958年,专业发展历程伴随祖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事业从小到大、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创业之路,涌现了无数“许国以梦”的杰出校友。

现在,祖国吹响了向材料强国进军的号角,那些心怀梦想与远大抱负的青年学子,你们还在等什么?

测绘类专业:北斗导航、珠峰测高都靠它

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人们最熟悉的陌生专业:测绘工程。不管是北斗导航、火星探测、珠峰测高、南极科考,还是高铁、桥隧、大坝、地铁、高层建筑等大型工程建设及运维管理,都离不开测绘。

据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教授姚宜斌介绍,测绘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测绘、导航定位、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等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工科专业,在空间对地观测、高性能计算以及新一代信息化等技术的推动下,自然资源、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军事国防、航空航天、环保应急等领域对测绘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测绘工程专业属于测绘类专业,后者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尖兵,现代测绘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属于信息科学范畴。到2020年年底,全国共开设测绘类相关专业的高校有180多所。截止到目前,全国有47个测绘类专业点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拿到了国际通行证。

这其中,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被国际测绘界誉为“世界测绘教育之都”。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说,武汉大学自开办测绘工程专业以来,全国持续排名第一。

“测绘学科是一个最适合于不同兴趣的青年学生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发挥自己才能的一个学科,它可以跟任何你感兴趣的学科进行结合、交叉,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说。

电子信息类专业:信息系统的“设计师”

以一部手机为例,光学摄像头用于光学信息采集,麦克风用于声学信息感知,微波天线用于图像、语音、文字等信息的发送与接收。手机内部的核心部件则集成了信号输入、输出、处理、发送、控制等不同功能的多种芯片。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就是面向这样的信息系统工作的。

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和侧重点的不同,电子信息大类分为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电子信息大类中以研究硬件为主的专业,侧重于构成电子信息系统的各种硬件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与应用,包含微电子、光电子、物理电子、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等专业方向。”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仲顺安介绍。

要从硅材料到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集成一个微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要具备设计一个微系统并在其中工作的能力。

此外,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部分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全英文教学班级,使得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具有跟踪、研发最前沿微电子器件和电路的能力。

计算机类专业:助力国家重大工程

“计算无处不在”,从算筹算盘到今天的计算机,我们用作计算的工具经历了巨大的飞跃,计算机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甚至超越了他们的制造者,人类现在更是离不开计算机。你想深入了解计算机吗?想为一名能够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工程师吗?你想参与探月、觅音、逐日这些国家重大工程吗?

计算机类专业涵盖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大数据智能、嵌入式系统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专业方向,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工程实践能力强,在计算机相关领域具备较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性广、交叉面多,覆盖社会各行各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崔江涛表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始于1958年中央军委批复设立的导弹系统专用计算机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之一。建专业60余年来,学院累积培养了以杨孟飞院士为代表的优秀学子3万余名,为我国信息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和军队建设贡献了“西电力量”,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物。

国家正在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力的支撑着“一带一路”、科技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助力了嫦娥、天问等重大国家工程,更欢迎心怀梦想的青年学子加入科技强国奋斗者的行列。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所有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是人类文明及创造的推动者,是所有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

“化工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智能设计、优化和控制手段,安全、可持续和营利的方式生产与加工原材料,从而获得必需的化学品及能源的学科专业。”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夏淑倩说。

据统计,我国目前设有化工与制药类专业798个。天津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凤宝介绍,截至2020年,已有116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了工程认证,这意味着该专业得到了行业的认可,毕业生未来可成为行业工程师。”

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为例,化工学院院长马新宾教授介绍,该院于2008年国内首家通过英国IChemE最高级别的专业认证,被国际专家赞誉为世界最好的化工教育之一。他们和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实现学历互认,建立了联合培养平台。

化工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如今正进入“智慧”创新时代,化工既是新技术的见证者,也是新技术的“缔造者”,中国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不断迈进。

矿业类专业:上天入地去“挖煤”

采矿工程就是简单的挖煤吗?非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开发利用资源作为战略性措施来考虑。而采矿工程正是开发固体矿产资源——煤、金属及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一门科学。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介绍,采矿工程的发展方向是要实现深部开采、智能开采和绿色开采。以他所在的东北大学为例,就围绕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和未来人才需要,进行课程体系的系统改革设计,未来还要对太空开采、深海开采等领域加强改革。

采矿工程专业属于矿业学科门类,后者包括了探矿工程、采矿工程、选矿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以及矿山电气工程等专业在内的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大类。以东北大学为例,该校的采矿工程专业成立于1926年,是我国第一个黑色金属矿山采矿工程专业,198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晓薇表示,2008年该校采矿工程系作为东北大学首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这就意味着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拿到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被世界所有签约国家视为有具体从事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并得到国际本科工程教育单位资格互认。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食物的发展史是人类的进化史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到农业种植,再到后来食品工业的大规模发展,食物和人类的进化总是息息相关,可以说食物的发展史是人类的进化史。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介绍,得益于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人类已逐渐不满足于食品的饱腹属性,对营养、健康、美味、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行业人员用科学技术去创造新食品,满足不断升级的食品消费需求。

“食品产业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院长陈永泉说,目前该领域围绕绿色加工、膳食营养、健康保障、食品资源等问题开展创新工作,加速重塑全球食品产业,同时,颠覆性生物技术、革命性新材料技术、智能化制造技术等在食品领域不断渗透融合,使食品科学与工程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近代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期望寿命从40岁提升至70岁,增长近一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金征宇表示,食品工业是国家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中的第一大产业,也是全球最大的食品企业。

“然而我们国家的食品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没有达到领先地位,在产业的规模,品牌力,科技含量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他认为,未来食品产业竞争的核心是科技人才的竞争。

学前教育专业:解读童年的秘密

你想解读童年的秘密吗?你想探寻生命之初如何成长吗?你想在埋首书海的同时,提高艺术素养吗?那么,请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你将在这里涉猎教育学、哲学、医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你将会形成对待儿童、对待教育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卓越幼儿园教师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省级品牌专业负责人顾荣芳教授介绍,学前教育研究型本科人才凸显的是“尚师德、强能力、重融合、善反思”。幼小儿童的教师崇尚师德尤为重要。

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学生发展的根本。在人才培养上,学前教育类专业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实践能力。反思不仅仅是能力,也是问题意识,更是研究精神。同时,注重多维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学与做的融合。

南京师范大学设有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前教育专业,其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重新组建的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聚集了多所学校的幼教精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担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的同时兼任幼儿教育系主任,由此开创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新征程,造就了一代代热爱儿童,热爱学生的学前教育专家。

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拥有全国最早的二级学科学前教育博士点,和学前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目前正在实施国家卓越幼儿园教师计划,并于2020年顺利获评国家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以以29A的成绩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

交通运输类专业:交叉学科奠定社会生产的基础

“灌输文化尚交通……文轨车书郅大同。”

交通运输是一个系统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铁路、道路、航空、水运等运输领域从事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运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安全、快捷、高效的运输旅客和货物是交通运输的目标,而各种交通方式中,轨道交通无疑最为突出,也是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里明确指出了所注重的学生能力,比如突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较高的综合运输系统思想和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系统的交通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运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铁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道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等(教育部教育司分类)。我们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无时无刻不涉及交通运输,是关系着人民生活质量、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闫海峰表示,“全国一共有77个高校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对于学生,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教学质量一般有很好的保障,可以在承认《华盛顿协议》的国家,直接申请国际专业证照或国际工作资格。对于行业来说,对加速人才选择与聘用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也使人才培育与产业靠得更近,缩短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据了解,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恢复建设于1956年,是国内最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之一。专业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交通运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秉承西南交通大学百年历史底蕴和优良传统,创新了“点、线、面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一突出、两强化、四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学教育专业:培养兼具人文情怀和师范气质的未来师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学语文教师则是青少年语言、文字的启蒙者,引导我们从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中,去寻绎、体会、融贯、践行真理。中学教育类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强的人文情怀和师范气质的未来师者。

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年级组长、语文高级教师张慧腾介绍,语文学习不仅需要“知”更需要“行”,是一个从认知理解到实践体验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师就是要找到课文、作家与学生自我生命的融合点与契合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命被不断点燃、不断激发。

国家对师范类专业的培养高度重视,对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进行了“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监测认证。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成为全国首家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三级认证的打样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教授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在2007年9月成立了以首任校长孟宪承名字命名的、全国首家以师范生为主体、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现代大学书院,目标就是培养适教乐教善教的未来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教师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慧腾鼓励学生们报考师范专业,因为,“报考师范专业,投身教育事业。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种时代的召唤,也是崇高的使命。”

师范生们,应无悔并自豪于自己作出的选择,因为:“我们的脚下有巨人的肩膀,我们的心中有伟业。”

临床医学类专业:用“仁”和“爱”带给人类生的希望

大辂椎轮,现代医学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基础医学学科的发展推动了临床医学体系的建立。19世纪,近代中国逐渐接受西方医学理论,也就是常说的“西医”。医生,可能是人们对这门学科最直观的认知。临床即“亲临病床”,根据病人的临床表征,从整体出发结合疾病的病因、病理,进而确诊,通过治疗最大程度减轻痛苦,恢复健康。

临床医学注重实践,侧重于应用层面治疗疾病。作为一级学科,涵盖了17个二级学科。其中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运动医学、急诊医学等。

有基础,也需有高度。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不断充实这门学科,以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三者的统合的全健康理念被专家倡导,从更高层次助推临床医学的专业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郭晓奎表示:“我们在全国率先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全球健康与全健康’这门必修课,目的是让医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健康和社会问题时,能‘站得高、望得远、想得深、看得透’,了解全球健康学涉及的问题与挑战,拓展全球视野,理解全健康理念,从而引导学生在建设健康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定位和责任,助力他们成为未来健康领域的世界领袖。”

学会“仁”和“爱”,每位临床医学生都必须宣读医学生誓言,接受医学的洗礼。医者仁心、仁术,不仅要精业济群,更需心怀苍生。但凡疾病、灾祸、疫情,医生总能给我们生的希望。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探索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自直立行走以来,人类历久弥坚的勇气和智慧,使得人类站在了生物界顶端,科技大爆炸的力量仿佛使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然而,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随心所欲地改造破坏地球环境,引起了物种灭绝、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恶果。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人类是否有智慧和勇气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环境工程类专业或许能给你答案。

20世纪70年代,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开始萌芽于化学、物理、地学、土木建筑、给排水工程、化学工程等传统学科之中,并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培养了大量环境类专业人才,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徐祖信表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以解决环境问题为核心任务,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

“在这其中,环境工程专业是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原理,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宁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有76所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通过认证的专业学历资格受到欧美等多个工程教育发达国家认可,本科专业学历国际等效。

小学教育专业:与孩子一起体验美好幸福世界

有这样一个专业,学生在这里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四能四会”,即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会研。

其实,这说的就是小学教育专业。

提到这个专业就不得不提坐落在长沙城南、湘江之滨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就读,这里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毛泽东主席曾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立下“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胡春光介绍,小学教育专业是该学院的品牌专业,专业源头肇始于1903年湖南师范馆在全国率先开设的“小学各科教学法”课程。本科专业开办于2008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也是学校国家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的主要承担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大三学生黄颖正在长沙市育英小学实习,这是她第一次真切地走入教育场景,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她都感到非常快乐,“这是一段充盈而美好的岁月!”

“国家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欢迎大家报考师范专业,报考小学教育专业,在未来的小学教师工作中,你将与孩子们体验到美好幸福的教育世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天涯说。

中医学类专业:守护人民幸福健康

古有明训: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3000余年来,中医学保障了中国人民幸福健康。中医学不仅是医学科学,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始终在保障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幸福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起到重要作用和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大背景下,中医学类专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与重视。

“如今,医学的发展正在逐步从简单的医疗模式转向关注人的全生命周期,从治人的病,转向治疗病的人,而这种转变其实正是中医所强调的整体观念,因此我们说,中医学是古老的,经典的,也是现代的,先进的,代表着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教育部中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翟双庆这样说道。

近年来,在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战略发展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中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推动下,已有34所高校通过了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

中医教指委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表示,“21世纪是一个大医药、大健康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学思维模式包含着整体观念、系统思维、辨证施治理念等理论,她既代表着传统东方文化,又引领着世界医学的发展方向,是启迪现代医学和开启未来医学的‘钥匙’。”

16、“三个代表”这一思想加深了对下列哪些问题的认识( )
    D、什么是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 )

1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是( )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E、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8、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2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2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 )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30、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 )
    A、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国民党统治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其不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路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9、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国内还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

2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 )的制定及颁布施行,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 )
    D、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

5、根据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论述,以下哪个矛盾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
    D、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

9、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当时“四个现代化”是指( )
    A、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
    C、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1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其含义是( )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得到解决

1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主要原因是( )

17、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毛泽东讨论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他认为( )

4、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论述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的独创性贡献,并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形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5、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

6、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 )
    D、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8、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时机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 )
    C、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否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1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所谓第二次革命,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是( )

24、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B、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D、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28、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一次重大突破。这一重大突破的主要依据是( )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个结合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主要表现是( )
    B、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30、立时代潮头,开改革之先。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民意,,挽狂澜,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吹响改革开放好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3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 )

3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原因在于( )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37、1987年召开党的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拓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党的十三大( )
    D、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有( )
    B、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6、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有( )
    A、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D、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
    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
    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
    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
    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2、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
    B、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C、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
    D、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

18、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 )
    A、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D、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20、关于科学发展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思想基础

2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
    B、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4、坚持统筹兼顾,必须( )
    A、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B、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利益要求
    C、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25、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解正确的是( )
    B、“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C、“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D、“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29、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正确的表述是( )
    C、科学发展观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D、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转变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
    C、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D、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7、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其内涵包括( )
    A、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B、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C、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D、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22、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内容包括( )
    A、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C、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包括哪些方面( )
    A、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B、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固本开新,重塑钢铁长城
    C、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2、《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习近平引用三句诗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生动叙说,请问是以下哪三句诗文( )

2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的重大意义有( )
    A、我们党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改革,其根本目的是( )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 )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B、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D、保障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力

7、党的十八大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 )

10、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整个修改过程,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愿望,严格遵循宪法修改的法定程序。这体现了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是( )
    C、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11、中华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13、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力因素。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在现阶段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的是( )

15、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中,作为工作重点的是( )

16、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说法正确的有( )
    A、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C、可以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1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科学构想。其具体含义是( )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3、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抓好舆论工作,以下表述不当的是( )
    C、要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充分彰显

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概括的( )
    A、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B、伟大爱国精神、伟大创新精神、伟大奉献精神、伟大斗争精神
    C、伟大爱国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创新精神
    D、伟大创造精神、伟大斗争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奉献精神

1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要做到( )
    C、加快构建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D、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四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5、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良好局面的关键。习总书记指出:“对人民内部矛盾,要善于运用法治、民主、协商的办法进行处理。”这种便捷高效的解决纠纷方式,被西方社会誉为“东方一枝花”,指的是( )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并提 “四个全面”,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四个全面”是指(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反腐倡廉

1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淮、更丰富的内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其中在经济方面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是到2020年实现( )

1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主要有( )

3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 )
    A、是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
    D、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34、全面深化改革要攻坚涉险,涉及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这就要求必须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 )

35、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 )

39、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我们应做到( )

4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3、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 )
    B、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C、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4、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通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 ),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5、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我党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要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要( )

7、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22、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 )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23、关于民主集中制,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
    B、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之一
    D、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民主集中制表现为: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2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选择的结果。我们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是( )

2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宝贵的成果。其主要有( )
    B、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C、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拥护和选择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 )

2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因为( )
    B、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C、党以自身优势引领和锻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D、党的自身优势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有效发挥

40、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 ),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15、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

33、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通过改造( )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

42、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的本质特征。
    B、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确立为三大基本目标

43、党的“十七”大后,来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以及众人皆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最猛烈、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事件是( )。

51、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
    D、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

5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

5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 )的问题。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60、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保障;国家富强是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C、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民族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D、社会公平、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社会公平、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77、我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出新“三步走”战略目标,并做出战略安排。关于这个战略目标和安排,准确的表述是( )。
    C、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9、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具体安排,要求把( )放在首位,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

81、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三者发展协调性应明显增强,继续加大(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

8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 )。
    A、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A、构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体系
    B、构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体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 )。

110、为了夯实国家间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我们要做的是( ),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和推进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

121、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体现,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策核心的是( )。

122、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机制是( )。

125、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这四个意识是( )。

140、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其伟大意义体现在( )。

147、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促使毛泽东及党的其他领导人进行思考。下列选项中,不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思想是( )。

149、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必须正确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对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正确的态度是不能( )。

150、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C、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151、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原因在于( )。
    C、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58、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其历史方位已发生的变化是( )。
    A、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从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C、从受到外部封锁背景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背景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162、关于“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B、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C、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168、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C、它是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170、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其基本内容有( )。

171、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明确定位( )。
    B、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C、反映了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17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 )。
    A、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C、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D、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各方面发展水平总体较好

17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我们做出如下判断( )。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C、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17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 )。
    A、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B、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我国已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75、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 )。
    A、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
    D、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

176、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 )。
    A、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C、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D、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7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必须在哪些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
    B、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17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求我们必须( )。
    C、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179、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家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 )。
    A、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C、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18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是因为它( )。
    D、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起点,必将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18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A、中国开辟的新型现代化之路、提供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

184、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这两个阶段是( )。
    A、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第二个阶段,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85、到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这一主要目标的要求是( )。
    B、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转变

19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全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D、覆盖的各省市、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是同一水平的小康

198、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的正确方向上前进,必须坚持( )。
    C、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201、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 )各个方面体现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

202、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包括( )。

221、党是中国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为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目标,就要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包括( )。

226、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农民阶级。

227、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所以它不是马克思主义。

228、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我们党的基本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229、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30、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农民阶级。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232、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233、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主张“城市中心论”。

234、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为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发展生产力与破坏生产力的斗争。

235、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23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23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38、新中国建立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实行依附于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239、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建立。

240、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241、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

242、改革开放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4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应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44、党的十四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45、我国的对外开放仅仅是对发达国家的开放。

246、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47、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248、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

24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

250、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25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25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53、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体现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254、习近平曾引用三句诗生动诠释了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代表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其中代表明天的诗句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5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256、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我国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257、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国家关系,“新”强调“多边合作”。

25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概括的“四个全面”。

25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

26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一番。

261、法律的规范作用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6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等同的,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越强。

263、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264、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265、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看家本领,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我军同一切其他性质军队的最大区别。

266、火箭军是我国战略震慑的核心力量。

267、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268、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

269、我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央军委负责制。

270、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不称霸,永不搞扩张。

271、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是最基本的民生。

272、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科技发展与人类的幸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发展与人类的幸福(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科技发展与人类的幸福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2014级 伦理学 杨柳摘要: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和发展基础,人类社会对科技的依赖和需求越来越强烈,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类对物质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此基础上,人类的价值观和幸福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显然,幸福和科技发展之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这一论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关键词:科技发展;幸福观;联系与影响;幸福,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之一,人类的幸福观,价值观二者密不可分,相互渗透包容,然而科技发展却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 当代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的改变在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突破

2、,很多科技创新打破了人们对事物传统的认识。比如转基因,克隆,试管婴儿等出现,使人类要面临前所未有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高科技的出现,有可能彻底颠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尤其使伦理学将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未来的伦理世界、道德世界将呈现自然人-技术人、自然家庭-人工家庭混合共生的过渡形态,道德哲学应当以创造性的价值智慧,卓越地调和与解决这个矛盾。为此,必须进行道德哲学创新的理论准备。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出现很多人类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状况,那么这样科技的发展不但不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益处,反而会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到我们实际的生活中,科技的创新和突破极大程度的满足着人们的物质需

3、求和精神需求。例如智能设备的出现,几乎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它能满足现代人多种不同的需求。近几年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等,不再是智能设备和电脑的附属物品了,所有智能设备都在往可穿戴的方向发展,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到身上,与衣物甚至与人体直接结合起来的智能移动设备,通过比较成熟的软件和硬件技术来实现多功能和智能化,很好的将科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且,这一新兴行业在流行风向和市场消费的驱动下,正在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对这些智能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对设备的操作形式、审美体验、人机结合等方面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各个生产商也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技术,新款式和新功能

4、层出不穷,让人耳目一新。比如,现代社会较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对健康比较重视,许多智能设备就都出现了健康追踪监测的功能。只要把智能设备穿戴在身上,它就能为用户提供较为完善的运动、健康记录的反馈。运动量,睡眠,心率,热量摄入与消耗等等,能很好的满足现代人对于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到医院体检才能获取自己身体的详细状况,通过智能设备,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身体基本状况,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时下较为流行的新技术,同样拥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室内各类家电都可以与智能手机相连接,实现了方便地操作体验。比如人们可以在下班的路上,就可以通过

5、智能手机预先打开空调,电饭煲可以开始先做饭,洗衣机可以开始洗衣等等,像三星的Galaxy Gear,可以通过相关的应用去控制智能冰箱。随着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的生活不像以前传统的那样麻烦和费力,很多事情通过一个智能设备就能随心所欲的控制和掌握。几乎会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科幻片中的场景不再是只在电影中出现,而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步一步的走入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二、 幸福观的演变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我们的幸福观又出现了哪些改变呢?我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得到不断的满足,那我们真的幸福了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的幸福观是怎样的。1、中国传统的幸福观

6、在中国,儒家所倡导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对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具有最深厚的影响,传统儒家幸福观认为:幸福并不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它只是道德的附属产物,道德是必须和幸福结合在一起的,主张德福一致,一个人没有美德,就不可能产生幸福感。物质和享乐是完全和幸福不沾边的,人生的幸福在于一个人需要不断提升和修炼自己的美德,而不是追求物质和享乐。这样的幸福观,一直影响着所有的中国人。还有道家合于自然的幸福观,主张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天意。一个人的幸福不在于拥有知识财富和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很好的看待一些生活中的辩证关系,顺应自然,就能得到幸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

7、,其日固久。”(道德经)其意是说祸与福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祸正是福的依靠,福正是祸的潜藏之处。其意是说祸与福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能说清楚祸或福发展到什么样的极限就会向反面转化呢?道家告诉人们,不要在意当下的事情的好坏,辩证的双方往往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我们要得到幸福,就要顺应自然,道家并不否认人的需要或欲望,但贪欲却是祸害的根源,就如民间所说的“知足常乐”一样,相反,就不能得到幸福。中国墨家主张,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靠“强”与“力”来获得,但是一切都以“义”为前提,一旦有伤害到“义”的行为,就不能视作幸福,这里的“义”,也是指一种道德修养。在西方,也有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他

8、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他认为,快乐是一种最高的善,但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择,只有“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才是真正的快乐。他区分了强烈但不能持久的快乐和平静长久的快乐,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是一种无欲无求的满足状态。欲望的追求和满足总是避免不了痛苦,过度的享受最终导致痛苦,这也是欲壑难填的道理。不难发现,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几乎所有哲学家的幸福观中,都提倡了对于内心修养和美德的追求。而不是物质的享受和欲望的满足,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幸福观自然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

9、们对自己利益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于道德的修养,也越来越不重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的发展,使人们的重心都放在了发展经济上面,科技的发展,也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而科技伦理这样的概念,并没有被很好的重视起来,不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以破坏环境带来的经济发展比比皆是。人们所重视的,都是你拥有什么,你获得了什么,消费的观念,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在不断深入人心。现代生活中,我们判断一个人,往往是用功利主义的眼光在判断的,通常最先是看经济能力消费能力,其次再到社会地位,再到道德修养以及其他。人们的价值观被经济发展所影响,那幸福观也同样如此,现代人对于幸福的定义往往在于拥有了多少财富,只有拥有了财富

10、,才能更好的享受到今天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所以,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当我们提到的智能设备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与创新,当它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全世界的人类都在追逐它,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幸福观和价值观的改变,人们不再倡导美德和心灵的宁静,取而代之的是对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追求。即对物质和财富的追求。人类整个幸福观价值观的改变,和科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幸福观的演变,在古代与现代的择偶标准的例子中就比较明显。在古代,物质条件相对现代来说比较缺乏,科技也落后很多。女子在婚姻中很少有选择权,但是“贤妻良母”就是古代的择偶标准。人们选择配偶也比较慎重。

11、司马迁也说, “ 夫妇之际, 人道之伦也。礼之用, 唯婚姻为兢兢,”大多讲究郎才女貌,才子佳人,门当户对,等等综合考虑的因素。女子出嫁以后则要遵守“三从四德”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在这些道德指导下组成的家庭,才会得到幸福。而在现代社会,大多年轻人基础择偶标准相对简单,即有房有车有钱。认为充足的物质基础才是获得幸福婚姻生活的保证。三、 科技发展与幸福观的联系及相互作用。 当代的科技发展大多是服务于现代的经济发展的,然而科技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关键,这将意味着整个时代是以经济

12、发展为重心的,人们的幸福感的获得,也会和这个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经济的发展,消费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人们的消费能力弱,那么经济的发展就会缓慢。在这个消费被刺激的过程当中,我们大多数人慢慢的把幸福感转移到了消费上。 那要很多的消费带来经济飞速的发展的话,科技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科技创新了,才能带来更多的新产品,人们才会不断的消费,经济才能持续的发展。然而,这一种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模式,在不断的改变着人类的价值观与幸福观,整个世界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每年都有不同的潮流等待着人们去追逐和购买,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方面,然而因为通过科技带来物质不断的在增多,人们所需的物质条件自然都比以前

13、多了很多倍,人们越来越不容易得到满足,就更不容易感到幸福,想追求心灵的宁静,却有铺天盖地的信息告诉你买买买,不买,仿佛你就脱离了这个时代,就不幸福。然而在古代,把幸福等同于道德修养的时代,为什么却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是较为落后的,人们所拥有的物质资源,都来源于人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例如:粮食、布匹、车马、等等,都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最基本的生产劳动获得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并没有因为财富的累积,而能得到别的不是通过自然环境中最基本的生产劳动得不到的物质。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自然更容易重视道德的修养,追求人格高尚。而事实上,我们太过于重视科技

14、和经济的发展,忽略科技伦理的问题,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例如,为了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会出现很多浪费的消费,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主动和被动的参与到其中来。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现代人离不开的智能设备。比如,一部手机,在过去可能一个家庭用一部座机就用很多年,而在当今的智能手机时代,即使自己不想浪费,可是一部旧的智能手机往往过了一两年左右总会感觉碍手碍脚,有可能反应非常的慢,系统不能升级,必须日常要用的新功能无法使用等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个时候,你能做的往往就是换一部新的,而且身边大多数人都会换一部新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幸福观往往就会被悄悄的改变,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我们拼命的工作,获得了更多的物质以后,就需要更努力的工作,于是人们很少有时间来思考幸福感从何而来,只是在重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的科技有多发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