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云海冠号三号卫星与其他卫星对比

【美太空军发布消息确认中国云海一号02星于去年3月与俄卫星碎片发生了碰撞】

NASA表示,美太空军18SPCS已经确认,中国云海一号02星于2020年3月18日发生“解体”的原因为,与俄罗斯1996年9月4日发射的已经报废的Cosmos-2333 Tselina-2电磁侦察卫星在轨所产生的一块碎片(Q, 48078)碰撞所致,此次碰撞共产生了37块碎片。

不过,Scott Tilley的无线电监测和光学观测结果显示,去年云海一号02星在短暂失稳后,逐渐稳定了轨道高度,并继续向地面发射L波段的加密数据,其光学特征由3秒周期闪烁转变为稳定亮度。

美国NOAA-17星解体一点都不意外。但云海一号02星解体,不论是时间还是碎片数量上,都非常奇怪。

先说美国人的气象卫星。NOAA-17解体,大概率是电池系统故障。这是美国从冷战末期到21世纪初,一大批气象卫星在分包采购时,批量出现的问题。这次解体不是偶然事件,还有不少报废的气象卫星,正随着材料老化排队解体。简单粗暴地说,就是电池过热炸了。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从1979年就开始就在组网极地轨道气象卫星星座,轨道高度基本都是800km出头的正圆轨道。2014年6月9日,NOAA-16退役,紧接着2015年11月25日,美国国防部联合太空作战中心(JSpOC)宣布该星解体。到2016年3月26日,16号星碎片数量已经达到275块。

往前追溯,NOAA-8在1986年1月9日,就因为电池系统过热故障导致卫星报废;NOAA-9在1987年1月20日也因为电力故障,导致部分载荷失效。NOAA-13是散热铝板误触导致电池系统不能充电,NOAA-15是扫描电机电流过载,虽然这两颗卫星的问题,不是由电池直接导致的,但也说明该系列卫星的电力系统设计隐患不少。

NOAA系列卫星与TIROS-N属于同型卫星,它们都是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的技术延伸。DMSP系列以爆炸著名,比如:DMSP-11在2004年电池爆炸解体;DMSP-F13在2015年2月3日,电池破裂爆炸成43-100个大碎片,以及5万多个1毫米以下微粒;DMSP-19在2016年2月11日,电池故障导致卫星部分失效;DMSP-F12在2016年10月电池爆炸,产生少量碎片。

同样的系列,同样的爆炸。所以说这次NOAA-17解体不意外。

但是,同一时间的云海一号02星解体,很奇怪。

云海一号02星用的是很新的技术,按说没有超过使用寿命,不该出现严重到爆炸的电池系统故障。同时,使用时间尚短,也意味着卫星剩余燃料还很多,真出现解体式爆炸,必然要有燃料的爆炸效果加成,不该是21块碎片这么轻描淡写。再结合这个巧合的时间,确实有那么点匪夷所思感。

不过有几个可能是可以初步排除的。

首先,与美国NOAA-17碰撞的可能性不大。从轨道上看,太阳同步轨道是个逆行近极地轨道,800km轨道高度转一圈差不多100分钟,一天能绕十几圈。虽然中美两颗星的轨道非常相似,但太阳同步轨道的一大特征,就是会在指定时间路过指定的星下点。这意味着所有相似轨道的卫星,都是在彼此错位运动,间隔非常大。此外,如果是动能碰撞造成卫星解体,那效果远不止21片。对比双方轨道,间距起码两千多公里,考虑到双方解体的卫星都还是碎片簇,不像是互相碰撞的效果。

其次,有人提到了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的可能性也不大。反卫星定向能武器,一般也就是高能激光武器(HEL)和高功率微波武器(HPM)。高能激光器目前路基一半能做到兆瓦级,但打到几百公里高度的时候,往往每平米只剩几百瓦,这点能量也就破坏一下感光设备,离爆炸效果还差了几个数量级。

而高功率微波武器方面,我国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在1983年就实现了“闪光系统”,功率1GW,黄文华团队还因此拿了2017年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在应该能做到10GW级,但仍然远远不够。微波定向能力上比较差,10GW在500km距离上,发散宽度就超过6km了,分摊到每平方厘米上的功率也就0.02W,只能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或损伤。想要进一步造成元件硬损伤,起码要达到10-100W/平方厘米,爆炸效果要进一步超过kW级,这在技术上还不太现实。

所以不是远程动能打击,也不是地基定向能武器,剩下的可能性,除了天基武器,就只能是自身故障。天基卫星平台载荷小,功率也小,除了抵近实施机械破坏,武器方面只能是一些太空微波雷,小卫星共轨碰撞之类的比较奇怪的东西,可能性都不大。

所以绕了一圈,到最后最大的可能,还是我们的卫星也出了质量问题,只是时间上过于巧合。等后续消息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云海冠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