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修道?

  • 1、建议从闻思修着手,一步步学,近处能找找佛教的师父,归依三宝,看看你修那个法门最对机,开始几年师父指导学人打好根基好比盖楼房需打好根基。
    2、有本《开大智慧》的书是讲佛教基本知识,比较深入浅出、透彻的,书也不厚,网上搜书名可以请购,里面介绍了禅净密宗,及一些修法简介,是佛教界公认的大德的著述,可以了解入门的相关知识。学佛知见正很重要。
  •  对于初修者,修学的次第怎么安排呢?常规的来说要分四步骤。四步骤的话,戒、定、慧都在其中了,成就的次第也就在其中了。 
    首先应该要增强对三宝的信心,树立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可以学习几种经:《随念三宝经》、《增一阿含经》里面的《三宝品》、《地藏经》、《华严经》里面的《普贤行愿品》、《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
    其中它可以分几类,一类是《随念三宝经》和《增一阿含经》里面的《三宝品》是帮助我们认识三宝的甚深功德,然后透过对三宝功德的了解和忆念来强化皈依之心,来向佛菩萨靠拢,学习佛菩萨品质。然后第二类就是《普贤行愿品》和《地藏经》,这是阐述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他们因地修行的宏深誓愿力和广大的行持。
    这个是我们为佛弟子应该培养的基本信念。然后是《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其实就是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佛法相应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之中修佛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离佛法而行世法。这样子的世出世间圆融无碍。这是第一步,最基本的了。 然后第二步是要学习修持佛弟子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的正见和行仪,指导我们如法地持戒,去止恶修善。
    相关经论有,比较重要的应该是:《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学处品》和《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药师经》、《优婆塞戒经》、《贤愚因缘经》、《百业经》、《华严经净行品》和《文殊五字真言》,这一些。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学处品》和《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都是详细的说明五戒的,《优婆塞戒经》是讲居士菩萨戒。
    然后《药师经》是讲色法、心法、息法,讲如何达到身、心、灵健康。身体健康无病痛,心灵健康无烦恼,灵性健康消业障。我们有些佛弟子,学佛很多年身体都转不过来,可能比以前还更差。这个说明学佛没有真正地了解佛法,没有真正地相应,虽然时间很久,但是没有相应。
    那么《华严经》的《净行品》是讲如何用智慧,善用其心,其实就是讲一百四十一种生活瑜伽。然后是《贤愚因缘经》和《百业经》是让我们了解缘起因果,树立世俗正见,业果如理取舍,因果取舍非常清晰,不会错乱,出世间的正见是中观空性智慧。 第三步应该要奠定相应的教理基础,明白成佛的次第,并且发菩提心。
    应该学习的内容就比较多,大概有十三种比较精要的,应该学习《菩提道次第略论》、《掌中解脱》、《入菩萨行》、《瑜伽师地论菩萨地》、《道定资粮论》、《舍利弗阿毗昙论 禅定品》、《广五蕴论》、《大佛顶首楞严经》、《辨中边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金刚经》、《因明释量论》。
    《菩提道次第略论》和《掌中解脱》提供了由学佛到成佛的完整的纲要,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佛法要领,在菩提道上稳步前进,不会走偏了,不会走错路。《道定资粮论》和《舍利弗阿毗昙论禅定品》是讲禅定的实修方法和窍诀的。《广五蕴论》是讲身体的地、水、火、风、空,五大的转化次第和具体的转化的窍诀和方法。
    《大佛顶首楞严经》是讲二十五圣修正圆通和五十种阴魔,都是我们修行之道上身心转化过程之中必要遇到的。《入菩萨行》和《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是讲菩提心的实修法。《辨中边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金刚经》和《因明释量论》是在正见上面,在中观上面的修行。
    如果时间或者智慧不够,可以先修《辨中边论》。 第四步是入佛知见,开显成佛修行的捷径。相关经论有《六祖坛经》、《观无量寿经》、《密集金刚五次第明灯论》和《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密宗道次第广论》。 其实《随念三宝经》已经把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其中了,因为不管你修什么法,都是对于三宝功德的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解释;都是由浅至深的皈依三宝的过程;都是为了成就诸佛菩萨的品质。
    所以我们要口诵心行,这个是转经。其实我们诵经要口诵心行,口诵心不行就是被经所转。心相续没有转变,没有清静,外表上面学得再多,口里面会说,那也是没有什么益处了,反而容易生起慢心来。 为什么要先看这些书?随便找经书法宝来学习还不是一样么? 我的个人见解是所有佛法法门都是殊胜的! 我们修行就象读书,你总的要先读小学再上初中,然后一步一个阶梯的来吧? 修行就是修皈依,就是修心,修观、悟。
    先做好人,再做修行人,然后做明白人。我们得从基础开始,建高楼,先打地基,地基是否扎实决定了后面楼的高度和安全。 我们从基础的学起,就得读基础的课本,如果一开始就读大学的,那你就会感觉读书很难,不想读了。在佛子修行来说,一下子修高深的经典,因为没有基础,就很难明白经中的含义,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且容易我们修行佛法,如果从不论典下手,直接去学习经的话,是绝对不可能了知佛密意的。
    为什么?因为佛陀所说的经,她就好像医生开的药方一样,她是针对于具体的众生习气烦恼,然后所说的。那菩萨呢,后世的那些大师,龙树菩萨、弥勒菩萨,他们把佛陀在经典上面所讲的那些密意归纳起来,形成理论体系,这样子我们才更容易通达,更容易了解。 就好像说你就把所有的药方背下来,你也不能做一个医生一样,你首先一定要通达这个医学体系的理论,然后再去学会开药方。
    而不是说你把药方都背下来,你就能够做医生了,没那回事情。所以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有正知正见。 现在这个外面流通的,书店里面卖的那些讲佛法的书很多,都是良莠不齐的,有一些甚至于都是邪知邪见,都是乱说的,所以一定要从论典上下手。

修行不是为了刷帅,前期很孤独寂寞,个人感悟如下

一是厌倦俗世,清静自然

二是心怀慈悲,解救众生,

三是敬畏天地,尊重神明,

四是炼己筑基,刻苦修道

戒贪痴嗔,戒骄躁,以静为基,缓缓徐之,大道至简,道在心中,修行本不难,难得是除私欲私情,心无杂念静坐,便是最上乘之法,其他念咒 诵经加持为辅助之法,或消灾,或功德

主旨贵在涵养精神,念头不起,识神收敛,待 气神充足,浑然一片,五行四象,自然生发,大丹自结,老子道德经,未言火候之功,亦未言大小周天之造化,为何?盖因大道至简,寂寞无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即可

多静坐,少思虑,静养神,念不起,久见真

本文为我原创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修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