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什么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6期 作者:马喜宁 发布时间: | | 字号:TT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再次深化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我们继续更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思想指南。

  道路自信开拓了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既是中国共产党人从百年奋斗中得出的历史经验,也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更是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图景的探索和展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梦想,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近代中国100多年斗争史、新中国70多年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奋斗史的深刻思考,是党领导人民克服千难万险,一步一个脚印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在历史沧桑与风云变幻中继续顺势而为,在砥砺前行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道路自信开拓前进方向,就要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坚持中国道路”的历史经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更加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定力,立足国情世情,坚定发展方向,感知时代脉搏,守正创新,阔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绘就人民美好生活新图景。

  理论自信提供了思想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和真理性,以及所涵盖思想的先进性、实践性、价值性、开放性的正确认知。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思想体系、方法体系,是正确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回应人民生产生活、价值升华、精神变迁的实际,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前行的思想武器、实践指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要总结我们党百年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作出前瞻性、预见性的展望和把握,及时回答好“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进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力、思想力和实践力。

  制度自信构筑了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涵在其本质上就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共同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认同和政治定力,就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行使权利的根本制度,乃至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践行和履行。制度自信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及其成熟性和稳定性的完整把握,更是对这一制度体系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根植于我国独特的基本国情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价值逻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占有、发展成果由全社会共享、以满足“现实的个人”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为生产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终极价值的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深刻意味着我们党对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尤其是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深刻证明,制度自信的提升往往来自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应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健全完善,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框架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新征程,实现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提高运用制度进行国家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在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彰显“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展示“中国力量”的强大动能,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铸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理根基。

  文化自信铸牢了精神支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这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意义。文化自信具有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时空意蕴。在历史维度,坚定文化自信要解决好如何认识中国文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明确中华民族的“根与脉”是什么,怎样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文化自信的“本质”与“灵魂”的问题。在现实维度,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辩证地理解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显著优势和突出成就,进而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意蕴和治理价值。在未来维度,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着力解决好如何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如何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如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基本问题。总之,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铸牢思想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支撑,加快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弘扬和传承革命文化提供创新的平台载体,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容多样性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积极汲取世界优秀文化,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编织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使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充沛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